早期教育的论文范文

2022-05-13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早期教育的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华德福教育(WaldorfEducation)是一种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从欧洲走向了全世界,并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点推荐。华德福教育对家长及社会日益增强重视的早期教育有启示的作用。

第一篇:早期教育的论文范文

幼儿家庭早期教育中父亲参与教育的影响研究

【摘要】父亲在家庭早期教育中的参与度影响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现今父亲对幼儿早教重视程度虽有所提升,但在参与早教过程中的教育观念、方法、内容、能力以及环境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其进行家庭早期教育的质量和积极性。在对父亲角色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父亲、家庭和社会角度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促进父亲参与家庭早期教育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家庭早期教育 父亲 教育参与

幼儿期是人生可塑性最大的时期,所以幼儿时期也是奠定人生健全发展的时期,故需有适当的环境与优良的养育,以促使民族的新生。[1]然而,父亲在对幼儿进行教养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婴幼儿奠定良好的人生健全发展的基础,甚至阻碍其身心健康发展。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发挥父亲在家庭早期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家庭早教参与度。

一、父亲在幼儿家庭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幼儿的心理、性格以及性别角色的发展上,父亲既能给予孩子一定的安全感,形成活泼阳光、勇于面对困难的个性,并学习到父亲身上坚韧顽强、理性沉稳等品质,在未来以父亲为榜样或者作为择偶的标准。在道德培养上,父亲的在位更容易减少孩子的反社会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习惯。在智力以及社交发展中,父亲在与孩子亲密互动中更能促进孩子的理性思维发展,提高其智力水平;同时与父亲长期相处的婴幼儿更愿意与同伴玩耍,社交能力更强。

二、父亲在幼儿家庭早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父亲持有的教育观念

如今,仍有许多父亲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存在偏颇。一方面,认为婴幼儿年纪小,各方面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具备接受教育的能力,无需对其进行早期教育。另一方面,过于夸大早期教育尤其是关键期的重要性,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及发展动态,甚至达到草木皆兵的状态,以确保避免错失婴幼儿各个方面发展的关键期。研究表明,关键期并不完全受生物钟的统治,关键期也不只是意味着成熟结束灵活的学习周期。[2]这说明不能照搬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时间,不同幼儿关键期有所差异,也没有哪一段时间是接受某方面教育的最佳时机。因此需理性对待婴幼儿的关键期,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适时培养,这也避免造成其内心紧张,影响身心正常发展。不过部分父亲还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开发婴幼儿的智力,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盲目逼迫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和特长班,以期比其他孩子获得更早的智力教育指导。这极易造成婴幼儿在之后的成长中丧失对学习的乐趣,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二)父亲采取的教育方法

父亲教育幼儿时多采用效果显著且耗时短的教育方式,缺乏多种方法相结合。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父亲在对婴幼儿的教育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耐心,为迅速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采用效果明显且花费时间短的教育方式,忽略需要长期使用且效果不显著的方法。根据有关学者的调查,家长最常采用的方法依次为表扬奖励(72.3%)、讲道理(68.7%)、榜样示范(44.6%)、批评惩罚(30.3%)、反复练习法(13.4%),而陶冶法、自然后果法这些具有“不教而教,不学而学”的、在生活中通过潜移默化来教育幼儿的特点的方式则被采用得最少。[3]从学者的调查中看出,可运用的幼儿教育方式如此丰富,但现实中能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父亲仍占少数。

(三)父亲选择的教育内容

父亲轻视对幼儿进行德育培养,采取不科学的家庭道德教育内容。陶行知先生说过,幼儿应具备的健全人格须包含: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4]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使其逐渐建立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念,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意志品质,对以后的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一些父亲对于婴幼儿是否实施道德教育依旧持消极的观念。

一方面,重智轻德是目前家庭早期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受社会应试教育和激烈竞争环境的影响,使得父亲往往逼迫幼儿参加各种兴趣特长班,即使清楚这容易导致幼儿品德低下,但因为攀比心理作祟,最终对这种情况熟视无睹了。

另一方面,一些家庭采用不科学的家庭德育内容。部分父亲在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中要求其采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以牙还牙”,最终使幼儿形成冲动、自私自利的个性,给社会的稳定秩序带来一定的隐患。

(四)父亲具备的教育能力

父亲自身缺乏全面科学的早教知识和合理的衡量标准。首先,父亲缺乏全面科学的早教知识。具备系统、全面、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能灵活应对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做到游刃有余,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据调查显示,对于是否送孩子去专业早教机构进行教育,选择从来没有、偶尔体验过和较长时间上过课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6.47%、37.18%和16.35%。[5]这体现出目前家长因缺乏早教知识的储备量而将孩子送入早教机构进行专门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

其次,衡量孩子的标准缺乏合理性。家长从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88.14%)、运动能力(71.15%)、事物种类及数量分辨(65.71%)、与同龄婴幼儿比较(56.73%)及其他维度(10.26%)来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5]可以推测,父亲在评價婴幼儿时只以某一项能力作为衡量和评价孩子发展水平的标准,并未结合多角度去认识孩子的能力,不利于对婴幼儿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五)父亲所处的教育环境

1.家庭环境中祖父母参与早期教育产生隔代亲问题,家庭精神氛围紧张

在我国,因父母忙于工作而无充裕时间照顾孩子,使得隔代抚养极为普遍。然而,隔代教养对于父亲参与家庭的早期教育容易产生一些弊端。

第一,隔代亲易造成对孩子的溺爱,忽视以行为习惯为主的早期教育内容。祖父母往往对待孙子女极其亲近,出现对孙子女溺爱的现象,忽视在早期教育中培养婴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重养轻教”“重满足轻管束”的观念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未形成符合其身心健康成长规律的行为习惯。不仅不利于提高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也给父亲参与孩子的早期教育造成一定的负担,被迫将时间花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上,而缺乏精力关注其他方面的教育。

第二,教育观念存在分歧,家庭精神氛围紧张。祖父母常在父亲批评教育孩子的不当行为时因溺爱孩子而包庇其过错,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由维护孩子,甚至反过来批评父亲,出现教育立场不同的现象,不利于父亲在孩子面前建立威信。有时祖父母与父亲在共同教育孩子时产生不一致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难以判断应遵循谁的要求,使其不当行为得不到及时改正。

2.社会环境中社会舆论及传统观念对父亲参与早期教育

存在误解,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法律保障

随着父亲对家庭早期教育的逐渐重视,“全职爸爸”角色也能被父亲所接受,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然而,社会舆论以及提供的早期教育途径并未对父亲参与早期教育提供坚实的社会支持。

其一,传统的社会观念以及衡量标准起着阻碍作用。舆论普遍认为以工作能力、事业发展程度来衡量作为优秀父亲的标准,而不是以多陪伴孩子、参与孩子教育作为评价标准。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导致父亲参与家庭早期教育的进程发展缓慢。

其二,未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父亲在教育婴幼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超出自身知識领域的问题,而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父亲试图通过书籍、互联网等方式寻找相关的教育知识来解决困惑,然而往往缺乏系统全面的早期教育知识体系以及科学的相关书籍。

其三,缺乏一定的法律保障。目前社会上针对早期教育的法律政策及规定略显贫瘠,早期教育缺乏一定的法律保障。然而,法律的支持却能为父亲参与早期教育提供社会舆论认可,形成坚实的后盾。因此,为父亲教育婴幼儿提供相应的社会法律支持迫在眉睫。

三、促进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全面提升父亲对幼儿的家庭早期教育能力

第一,要建立科学教育观念,学习各种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父亲要建立科学理性的早期育儿观念,主动参与到婴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当中。期间还要合理运用教育方法,学会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指导与教育。卢梭曾说:“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他适当的完善程度,都有他特有的成熟期。”因此要理性对待婴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期,根据其自身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对应的早期教育。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及技能,例如可向亲朋好友、教师、专家请教,多阅读高质量的早期教育书籍等等。多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从而为婴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反思中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第二,应加强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幼儿的道德观念。父亲要充分利用其与母亲的感性思维截然不同的理性思维,对婴幼儿进行智力开发,同时发挥自身的威信和榜样作用,提高孩子的道德是非观念。

(二)促进家庭成员形成统一的早期教育观念,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方面家庭成员保持早期教育观念的一致性,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父亲应多与祖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沟通交流,采取统一的教育观念,以同一“战线”共同对婴幼儿的教养负责。

另一方面要营造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父亲要利用其在家庭中的地位来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调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并引导各个成员通过彼此沟通交流来理解对方难处。父亲要认同婴幼儿在家中占据一定的地位,认真对待且听取采纳他们的发展需求,满足其精神需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精神氛围。

(三)提升社会的舆论支持,完善相关教育指导和法律保障

第一,要提供积极的舆论支持。社会要正确看待全职父亲,以包容理解的心态对待他们,肯定父亲在早期教育中的地位,重视其在早期教育中对婴幼儿各方面发展起到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呼吁广大群众共同营造积极、理解的舆论氛围。

第二,给予科学的教育指导支持。例如可以建立各种早期教育机构,降低收费标准,满足广大父亲的幼儿早教需求,为父亲的早教参与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也可以在社区、幼儿园开设各种有关家庭早期教育的知识讲座和亲子活动。亦或是学前教育专家撰写高质量的家庭早期教育书籍,完善相关的系统理论体系,便于父亲选择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知识。

第三,完善相关法律,构建早教法律体系。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早期教育的作用,加大力度制定并完善有关早期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为父亲参与家庭早教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总而言之,只有多方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才能真正推动父亲积极参与婴幼儿的家庭早期教育,促进婴幼儿身心全方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412.

[2]艾利森·戈波尼克,等.摇篮里的科学家:心智、大脑与儿童学习[M].袁爱玲,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5.

[3]蔡迎旗,谢娜.武汉市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现状及改进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7(12):37-48.

[4]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8:238.

[5]岳素萍.我国中部地区家庭早期教育现状及其改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9(3):85-88.

作者简介:

梁瑞宝(1999年-),女,广东阳江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生。

作者:梁瑞宝

第二篇:华德福教育对我们早期教育的启示

摘要: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是一种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从欧洲走向了全世界,并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点推荐。华德福教育对家长及社会日益增强重视的早期教育有启示的作用。

关键词:早期教育 华德福 启示

【分类号】G610

一早期教育的定义及作用

早期教育是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以前的教育,也可以说是孩子的早期学习。在国际上,早期教育的年龄范围是0-8岁,这一阶段被称为童年早期。【1】早期教育是指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抓住孩子的关键期,利用客观外界环境和教育训练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给孩子某些器官以丰富的刺激,培养孩子的感知、动作、思维、语言等,以便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

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早期教育在人脑生长期时,可促进脑的生长、发育和脑功能完善。

二、早期教育是开发人类储存在人体内经亿年进化所得的巨大潜能的教育。

三、早期教育有利于人性格基础的养成。

优良的性格品质,使人终身受益,而人性格的基础部分是早期生活中形成的。从生理上看,幼儿脑重量已达到成人脑重量的90%,高级神经日趋成熟,有很大的可塑性;从心理发展上看,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都有较大的发展,性格也开始逐步形成和趋于稳定。

二我国早期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儿童的早期教育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儿童早期教育快速发展

现代脑科学证明孩子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至關重要,引导社会和国家大力发展早期教育。

(二)早期教育的不足及问题

(一)将早期教育等同于超前教育

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提前把小学课程学完,早期教育小学化,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做法。其实任何一种超前教育和训练都是以影响别的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的。正如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所言:“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烂。”[3]让孩子过得愉快,获得快乐,孩子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展示爱玩的天性,让孩子玩中学、乐于学,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就是最恰当的早期教育。

(二)在教育任务方面存在误区

目前普遍认为早期教育的内容就是读、写、算等的训练。这是对早期教育的一种曲解。

(三)早期教育简单理解为智力教育

随着社会对人的才能的要求提高,智力开发逐渐成为家长关注的中心,无意中忽视了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如果以放弃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代价来换取孩子的智力开发,这是不值得的。

(四)早期教育过早现代化与电子化

高科技和电子产品过早渗透到教育中。孩子们的教育是在高楼大厦、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的事物中进行的。孩子想要触摸和感受真实的事物。儿童是需要在自然中不断发展的。

三华德福教育

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是一种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1919年奥地利科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鲁道夫·史代纳(Steiner)创办了第一所华德福学校。【4】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联合国开始向世界各国推荐华德福教育,它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得到支持和认可。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和发展最快的、非宗教性的教育运动,华德福学校遍布于各大洲各种不同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的国家。在亚洲的日本、印度、菲律宾、泰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华德福学校也发展迅速。

一华德福教育理念

华德福教育以史代纳(Steiner)的人智学为理论基础。华德福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针对意识发展阶段来设置教学内容,让人的智力、艺术和道德得到平衡發展,在滋养儿童心灵的基础上促进其全面发展。

1教育目的

唤醒学习者已有的天性,而不是给头脑注入外在的事实或概念。华德福教育强调成熟的过程是一个人发现自身潜力和意识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为了发展人的身体,唤醒人的意识,培育人的自由精神。

2课程与教学

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兴趣,课程设计要以这种认识为基础,使每个阶段学生的成熟都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换乳牙和青春期的到来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身心发生最重要变化的标志。华德福的课程安排是螺旋式上升的:同一科目会学习几次,但每一次都呈现新的更深奥的内容。课程设置是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强调将艺术作为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也追求艺术化,强调所有学科都要通过艺术的方法来教学。

3教师

史代纳(Steiner)1922年在牛津演讲时为教师规定了三条“金科玉律”:以感恩崇敬的心接受学生,带着爱心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走向属于人的真正的自由。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教育的热情和启发学生的想像力。

华德福教师要掌握实践其理念的知识和技能。要成为学生的权威和榜样,用自己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培育儿童的相互尊重和自律;细致地研究不同个性和处于不同阶段的儿童的心理和发展特点;有持续工作的内部动力;最重要是要学会创造性教学,将新奇、创造和运动引入课堂;学会合作,学会召集教师团体会议,共同讨论在教育某个学生时遇到的困难,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华德福教育对我们早期教育的启示

随着越来越多的教育理念与模式被介绍进来,以及它们在我们早期教育实践中的“本土化”,使得我们开始深深懂得独立思考的珍贵,我们希望自己不再是像过去那样,因为流行而去跟随。对华德福教育的认识和实践,结合我们早期教育的现状分析,是我们独立思考的参考支点,能为当前我们早期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早期教育应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到因材施教。

华德福教育理念认为,人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只有每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才有利于人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杜威曾说:“我们可悲的一种错误,就是急于要得到生长的结果,以至忽视了生长的过程。”进行早期教育需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需要了解儿童发展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好动、有好奇心、好游戏、有超强的模仿能力,从而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同时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独立,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保护孩子的天性,让早期教育成为孩子的教育。

(二)早期教育以创造潜能的开发为目的

华德福教育与现行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创造能力,而不按某种功利标准把“创新能力”贴上等级化的标签。我们的早期教育应让让儿童去发现、感受、思考和创造生活,从而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儿童的創造性。

(三)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艺术

教师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之人,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选择教育内容,不要把成人的思想强加给儿童;顺应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耐心;保护孩子的天性,呵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尊重儿童,让儿童自己探索,不要越俎代庖。老师对儿童的行为不应妄自评论,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教师还要以身作则,把好的行为表现出来,儿童通过模仿就可以获得积极的行为。华德福教育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高水平教学艺术并灵活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教学,那学生获得的不仅能掌握知识技能,更能丰富他们的心灵,学会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注重家庭在早期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

家庭是早期教育的基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传身教在孩子身上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和老师一样也是实施早期教育的主体,福禄贝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5】可见家长的重要性。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父母必须“言行合教”,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接受教育,感受到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环境美。家长多与孩子在一起,让孩子尽量少与电子产品在一起,多创造实践动手机会,多多走进大自然,并对大自然与劳动者充满崇敬和感激之心。

总之,透过以上思考与探索,让我们的早期教育走出富有中国文化底蕴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孩子天性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化地道路。

参考文献

【1】姜新新,蔡淑兰.我国早教机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24(2):26-27

【2】李雪.论儿童早期教育的误区及应对策略.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 0 1 1(1)

【3】卢梭.爱弥尔-论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

【4】刘长伟.顺乎自然合乎人性—华德福教育中的人性和谐发展观探析.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1(4)

【5】(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M].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P310.

作者:邱新颖

第三篇:浅谈缺陷幼儿的早期教育

幼儿园里,那一群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一张张甜美稚嫩的笑脸,一声声的雅语和欢笑,使我们感受到无尽的童趣欢乐。然而在这欢声笑语中,总有极个别这样的儿童,他们或显得忧郁、孤独或自卑、焦虑、行为畏缩。究其原因,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类是有生理缺陷的儿童,一类是由家庭等环境因素造成心理障碍的儿童。前一类有生理缺陷的儿童,我们将其称之为“缺陷儿童”。这类儿童一般又有以下几种情况:有语言障碍的儿童,如发音含糊不清、口吃等。有行动障碍的儿童,如行走障碍、动作迟缓等。有形象缺陷的儿童,如严重斜视、耳畸形、豁唇等等。笔者发现,由于这类儿童在集体中占的比例极少,对这类儿童的教育没有引起教师和社会足够的重视。由于没有得到积极的引导和教育,造成这些儿童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并存,严重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生存和发展是儿童的基本权利,缺陷儿童需要更多更细的关怀和教育,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使每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而教育目标真正地落实到每一位幼儿,是一个较具体的过程。对这些特殊的儿童,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对策,促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步骤和方法入手:

一、从情感引导入手,为缺陷儿童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这些有缺陷的儿童,由于自卑、恐惧、行为消极退缩,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不容易接受,对教师没有依恋感,对周围的伙伴不信赖、抵触、不积极进行交往,对集体环境不适应,经常产生焦虑、茫然、无所适从或过分安静等不良情绪,影响其身心正常发展。因此,要为这些儿童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使他们产生安全感和对周围人的信任和依恋感,为进一步实施教育方案奠定好基础。

1.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儿童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对缺陷儿童的发展更为重要。

首先,教师要无条件地积极地接纳他们,而不依赖于他们是否符合好孩子的标准,也不依赖于他们是否遵守了教师制定的规则,而仅仅因为他是一个需要关怀和教育的孩子而完全地接受他们、尊重他们。教师是儿童的权威,教师的微笑、亲切、抚摸或是怒目、斥责,对儿童来说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和影响。对缺陷儿童,教师要用一颗母亲的心去关心他们的一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要带着一片爱心,用洋溢着深情的语言去感化和关心他们,他们才会意识到你是爱他们的,从而去依恋你。教育要用蕴含着浓厚爱意的行动去启迪和教育这些儿童,他们才会意识到你是可以信赖的,从而向你敞开心扉,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冷淡甚至有意的贬低,会严重挫伤儿童的自尊,造成儿童疏远教师,失去了教育赖以进行的感情基础。因此,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第一步。

2.为缺陷儿童创设平等、协作、友爱的交往环境。

不仅教师要与这些儿童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他们在幼儿中的交往环境的优劣,同样对其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平等的、友爱的、协作的交往环境,使缺陷儿童由得到别人的尊重而发现自己的价值,抛开自卑,由被动而主动地与其他儿童交往,促其身心健康地发展。反之,嘲笑、歧视、冷漠的环境,则会加重缺陷儿童的心理障碍而更加自卑、孤僻、不接受自我,对其身心正常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平等协作环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坚决杜绝幼儿中取笑、议论、甚至歧视这些儿童的现象,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引导幼儿正确对待缺陷儿童的“特殊”之处,正确认识他们,使幼儿知道他们说的、做的或许不很好,但他们很努力,很能干,很值得大家学习。要求幼儿及时的发现他们的进步和发展,给他们以鼓励。

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发动全班小朋友,人人去接近关心他们,把班集体办成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使这些儿童置身于团结、和睦的环境中,情绪得到感染而愉悦,又增加了对同伴的信任和喜爱而积极与之交往,真正的融进欢乐的集体之中,对其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为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奠定了基础。

二、引导缺陷儿童正确的认识评价自我,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支柱,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标志,它影响着儿童的外在行为。自尊自信和积极的情绪相连,也促进积极进取行为模式的形成。这些有缺陷的儿童自卑、自怨、自责,没有自我价值感,表现出消极、畏缩的行为模式,无益于自我发展。所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是对特殊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是开启他们积极进取大门的钥匙,是使他们产生积极、进取的行为模式的关键。

首先教师要引导儿童正确地认识自我,培养他们正视现实、克服困难、乐观进取的精神。要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教师必须对儿童充满信任,用殷切的期望鼓励幼儿上进。教师对儿童的信任和信心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有时,教师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目光,就会给儿童巨大的力量。其次,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赞扬和鼓励他们,表扬和鼓励历来是教育的手段,但对特殊儿童来说又尤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外界对个体的评价和态度,直接影响到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但表扬要针对行为的成果,不能滥用。再次,为儿童提供更多表现自我、锻炼的机会,循序渐进地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也是提高其自信的法宝。教师应多为他们提供各种环境和条件。如鼓励、诱导他们上课积极发言、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游戏中担任引起注意和欣赏的角色,或帮助教师做事情,指派他们到邻近班送书、问事等。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过程,教师要明确目标、抓住机会,让他们在各种机会中得以锻炼,培养其价值感、成功感,从而培养其自信心。

如班级里有一位叫乐乐的小朋友,严重口吃,入班时连妈妈教的:“老师好”都不敢说,入班后对环境产生强烈的不适应,经常独坐在那里,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还特别显示出胆怯,恐惧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对孩子付出了极大的热情,每天入园的时候,我都是亲热地拉起他的手,夸他的衣服漂亮、脸长的漂亮,活动中经常向他投去关切的目光,有机会总是蹲在他面前问这问那,并以耐心、认真的表情听他问答,然后表扬一句“说的真好”,渐渐地孩子开始亲近我,主动和我说话,然后,我开始给他机会让他在集体面前讲话,鼓励他不要怕、慢慢说。最初,在幼儿中出现了一些学乐乐说话的现象,引起我的高度重视,我坚决抑制了这种现象,并通过积极的引导,孩子们的主动、积极地与乐乐进行交往,使乐乐的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有时还非常积极。孩子心理放松之后,我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多说话。如每天让乐乐报告午餐、点心内容等,现在,乐乐不仅敢说话,而且敢在集体面前讲故事,他讲故事时,全班幼儿都耐心、认真的听,乐乐口吃的情况也得到了大大的缓解。没有出现越说不好,越不敢说、越不敢说、越不会说的现象,促进了乐乐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掌握缺陷儿童的发展状况,正确评价其行为和心理,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由于这些儿童特殊的心理或心理状态,就会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这时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洞察孩子心理的能力,正确地估计该行为的心理因素,只有对教育对象了如指掌,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恰当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对缺陷儿童的了解是一个过程,教师平时要多对这些儿童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因为儿童行为具有较强的心理外显性,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为了更好地了解特殊儿童、教师要以一颗童心,与幼儿进行“心理换位”,站到儿童的位置,设身处地地体验这些儿童的特殊行为,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求、所惧。此外,教师还要纵向和横向地了解缺陷儿童的发展状况、生活环境状况,为实施教育有对象提供依据。总之,只有了解缺陷儿童,在教育方式和手段上下功夫,实施针对性强的教育方案,才能使对缺陷儿童的教育富有成效。

四、争取家园一致,加强教育方案的实施,促进缺陷儿童健康发展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群体,并与幼儿园构成了两个不同的教育空间,要使对缺陷儿童的教育富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一致性、连续性和互补性。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目标要一致,对这些缺陷儿童的发展状况,教师和家长要认真交谈,相互了解情况,及时相互反馈他们的各种表现、进步及成长。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和正规的教育促使缺陷儿童发展。家长则更应利用家庭这个更为宽松、自由的独特环境正确引导、促其发展。“众人抬柴火焰高”,只有来自各方的对缺陷儿童的教育协调一致地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才能使缺陷儿童的早期教育得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对缺陷儿童的早期教育,只要能够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采取针对性强的教育措施,对缺陷儿童的早期教育一定会取得成效,为他们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赵明君

上一篇:班主任教育工作论文下一篇:二年级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