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个性化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语文教育个性化实际是将学生培养成人而非工具的问题。作为人的精神自由的外化,语文教育有利于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这便是语文教育个性化或人性化。

第一篇:个性化教育论文范文

高中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个性化教育初探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已经成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体育素质教育作为高中阶段的课程之一,对高中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素质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完美的人格,体育教师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高中生的成长,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就从当下出发,就体育素质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就其提升策略进行了相关探究。

【关键词】高中体育;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

一、在高中体育素质教育中实行个性化教育的原因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学生的应试技能不再是评价体育综合素养的唯一标准。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帮助学生放松心态,积极应对繁重的高中学习生活,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提升高中生的体育综合素养以及抗压力。

(一)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需求

高中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助高中生开发逻辑思维,并将该能力应用到体育课程中,帮助高中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强身健体,提升抗压能力,保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并且,高中体育课程涵盖了健身、休闲、塑形等不同的方面,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高中生通过自身的参與和实践,进行个性化的创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二)符合现代教学的观念

在高中体育素质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高中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能够帮助高中生掌握体育素养,不断优化自己的个性化能力,努力符合当下教学的观念。

(三)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由于高中生的家庭背景、生活阅历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不同,其体育素养以及个性化展现的途径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素质教育下的高中体育教师,应该摒弃传统“一刀切”的教学理念,意识到高中生是独特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导位置,教师则是辅助性的存在。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体育教学过程,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二、高中体育素质教育中个性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调动学生兴趣,提升体育能力

在很多高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对于体育课程普遍存在较为轻视的心态,认为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存在,甚至会对体育课产生抵触和抗拒的心理。而这种错误的观念和心理会对体育的个性化教育实施产生负面的作用和影响。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转变学生的这种错误观念,借助教学情境的构建,来调动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从而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而形成自己独有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发挥个性化教育的作用。

(二)开放教育,体现个性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还可借助开放性教学的方式来创设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彰显个体特点与个性,进而达到降低学生学业负担的效果。所以,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借助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构建开放民主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形成公平竞争与团结协作的意识,深入开展体育活动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然后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来为其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体育运动,能够解决运动中遇到的阻碍和困难。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进行了解和把握,有效的促进互动与沟通,以便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潜能。

(三)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

高中体育素质教育中,个性化教育要求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与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方式与计划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不应当一味的照搬大纲内容,而是应当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合理的优化和充实,运用创新思维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善,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习需求来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与规划,从个案中发掘促进学生体育水平提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举例来说,可以针对男生进行球类运动的教学,针对女生展开健美操或体操、瑜伽等内容的教学,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特点与个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转变教学理念

在体育素质教育活动中,若想有效落实个性化教育,则需要对教师的传统体育教学思想与观念进行创新与转变,摒弃以往只关注单方面训练的行为,要能够切实的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特点,来贯彻落实个性化教育。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与内容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激发每位学生的内在潜能与优势,从而达到更好的体育训练效果,既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又能够达到缓解压力的效果,将体育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与此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运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感受,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素质教育中注重个性化教育,能够帮助丰富体育课堂的授课形式,顺应当下的体育教学需求。教师通过多样化的个性教育,做高中体育课程的设计者与开发者,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帮助高中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进而保证自身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桂宁.高中体育新课程对发展学生体能与个性化技能学习协调发展的实践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4):112-113,164.

[2]张国选.山西省长治市城市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0.

作者:蒲敏

第二篇:语文个性化教育

摘要:语文教育个性化实际是将学生培养成人而非工具的问题。作为人的精神自由的外化,语文教育有利于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这便是语文教育个性化或人性化。

关键词:语文教育;人性化;个性化

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这正如巴班斯基所言:“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1]语文教育是传递以语文课程形式组织的人类生活经验、并以掌握语言为中介进行文化创造来促进人类个体发展的教育活动。笔者在此使用“语文教育”这一概念,正是为了打破这种狭隘的功利观念,以完整的全面的大语文教育观念来审视语文学科的问题、研究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及其规律。

随着教育时空的拓展,学校与学生都无可回避地面临着语文教育个性化的问题——即把学生培养成人而非工具。语文教育个性化的真正实现,应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性化或人道化,实现语文教育的个别化或个体化,学校语文教育具有个性特色。

一、语文教育的人性化或人道化

语文教育的人性化或人道化,其英语对应词是personality或humanity。其内在含义是,语文教育要高扬人性,遵循人道的原则,既是理性的,又是充满人类情感的;既依据学生的生理规律,又满足其心理需求;既促进当前的语文学习,又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既满足个体需求,更是通过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从这个意义来说,人主要是以语言交际所获得的精神存在作为中介来沟通连结其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同时,语言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诚如萨丕尔所说:“言语是一种非本能性的,获得‘文化’的功能。”因而,我们可以说,人主要通过语言进行交际以实现其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在这种交际过程中人既内化先前已有的文化又创造出先前所没有的新文化;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人对于文化的内化与创新,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人性的或隐或显的展示与呈露。

因而,语文教育除语言交际教育(认知教育)的功能外,还有审美教育与伦理教育的功能,培养人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品质。真、善、美的终极指向是人性,是人的精神自由。“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为具有求真、求善、求美和求自由的主体精神的人。”[2]语文教育作为人的精神自由的外化,既有利于实现客体主体化,更有利于实现主体客体化,对于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与作用。只有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的双向建构,实现了人的双重存在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语文教育通过实现个体(学生)发展来实现共体(自然、社会)发展,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对立、社会对人的奴役,这种语文教育是人性的、人道的。

二、语文教育的个体化或个别化

语文教育的个体化,其内在含义是,学生作为个体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具有差异性,个体与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所以,为了尽量开拓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必须给他们的个性以发挥的余地,在语文教育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对待,使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原则真正落到实处。“尊重个人、尊重个性这一思想的关键是在时间、空间这一纵横广阔的环境里,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存在着。”[3]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讠刃。’”“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对仁所作的四种解释,是分别针对四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而言的。而自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后,班级授课制便逐渐为各国学校所采用。然而,班级授课制也在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严重的划一化与同步化的局限性,那就是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甚至是抹杀学生个性。前苏联实验教学论体系的倡导者赞可夫说:“个性的东西是共性的东西的存在形式。因此,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阻碍了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发现与形成,也阻碍了学生的一般发展。”[4]在没有找到另外一种更好的教育形式取代班级授课制以前,有一些教师对因材施教还存有不同程度的误解,步入了赞可夫所批评的个性发展简单化的误区,以为给优等生做难题、让差生多做题就是根据不同对象进行个别对待与分别教育了。这简直是对学困生的摧残。

其实,语文教育是最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在本世纪70年代末编拟的《发展语言教学大纲》认为:“语言——这是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5]语文教育的个别化或个体化,不能简单理解为使学生的语文水平整齐划一,让所有学生都变为优等生,而是使优等生与学困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因而,要实现语文教育的个别化或个体化,就必须注意个体在不同年龄的个性差异与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这两个方面。

综上所述,学校语文教育的个性特色化是基础,语文教育的个别化或个体化是途径,语文教育的人性化或人道化是归宿,终极目的是通过语文教育来培养与发展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三位一体,共同奏出语文教育个性化深沉激越的旋律。

注释:

[1]程少堂.试论教育规律的实现机制[J].北京师大学报,1996,(3).

[2]黄崴.教育的超越价值[J].北京师大学报,1996,(3).

[3]国家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与趋势:第1集[Z].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63.

[4]赞可夫.教育与发展[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51.

[5]吴立岗,李吉林.苏联教育家改革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验[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16.

作者:李雪峰

第三篇:高职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摘 要:本文从未来信息化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和高职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开展个性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了个性教育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及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关键词:高职;学生个性化教育;信息化

个性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对此现在已经被我国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如今我们终于认识到教育思想与观念上的落后,终于能够摆脱种种束缚而大张旗鼓 地提倡个性教育。当前,关于个性教育在各类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尤其是高职院校如何看待和开展个性教育,仍有深人探讨的必要。

一、现代社会呼唤个性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话的社会,同时也是一场新的信息革命,这场信息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 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必将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社会里。纵观古今中外的人才成长史,不难发现创造性人才首先是个性化人才,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往往是富有个性的人。在信息时代,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还在于网络成为人们相互联系与交往的重要方式,家庭办公、网络大学、网络商务、网络银行等大范围普及。其结果是,一方面凸现了人的个性地位和特征,另一方面也为人的个性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前所未有 的广阔空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息化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个性化社会,它更加重视人的个性,尊重人的个性,为人的自我实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前在我国各类学校开展个性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高职学生需要个性教育

所谓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即是个性的代表特征。对高职学生来说,他们的个性状况直接影响到自身素质乃 至将来的就业。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作为将来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他们的培养目标虽然不同于本科生在个性发展层次上也有所差异,但是这绝不 意味着个性教育对他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实际上,高职学生的个性基础与本科生相比一般偏低,他们更需 要也更渴望学校能够针对他们的情况开展个性教育。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高职学生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无 关紧要。这是不恰当、不全面的。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高质量的高职学生同样也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当然,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高新技术层面上的创新能力不是一个含义,它主要是指在职业岗位上 的创新能力。如果我们单纯地强调 职业能力,而忽视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就会对他们的个性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我们的“产品”就有可能变成缺乏个性与活力的职业工具。高职学生个性教育的紧迫性还在于他们面临的就业形势。这对高职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自主能力。个性教育就是要帮助高职学生增强自身的个性特征提高应对就业问题的能力。

三、个性教育应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高职院校开展个性教育,必须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个性教育的原则。个性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而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搞好高职学生的个性教育,首先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变传统教育为现代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全的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品格与性格。要把个性教育原则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 环节和全过程。学生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要围绕个性教 育来设计、进行,在教学上同样要提倡个性教育。目前,个性教育原则在教学上的应用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际教学中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应当引起高职院校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的重视。举一个简单的例 子计算机教学中汉字输入部分的内容,学生选择哪种汉字输人方法,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只要能达到教学上的要求就可以,教师没有必要统一要求学生学哪一种输人法,或者教哪一种输人法 (例如五笔),也没有必要在考试时考象五笔字根一类的内容。类似的问题,关键看个性教育的思想是否在教师的头脑中扎根,并自觉指导教学 活动。

四、开展个性教育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积极倡导与正确引导的关系。高职学生的个性教育,一方面应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另一方面又要加 以正确的引导,防止和矫正不良个性的产生与发展。这是一对辩证关系,只强调哪一方面都是不恰当的。特别是注意在倡导个性发展的同时不能让不良个性恶性膨胀,不能给极端个人主义存在的市场。

2、处理好鼓励个性发展与严格管理的关系。开展个性教育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学生管理工作在方法和形式上与之相适应,讲究管理方法和艺术,摒弃不利于学生个性成长的管理内容 和方法。但是,不能因此认为可以取消学校的严格管理。

3、处理好个性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的关系。鼓励学生个 性 发展,不能排斥集体主义教育,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学会与人合作;既要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又不能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把个性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割裂开。

4、处理好鼓励标新立异与提倡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关系。高职 学生的个性教育必须有时代特征,鼓励竞争精神,鼓励标 新立异,敢想敢干。与此同时,又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作风,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个性化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

[2] 邹欢艳.对高职“90后”艺术生实施个性化管理的探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3] 何 彦.高职教育中的学生个性化教育[J].教育艺术.2006(12)

作者:钱兰兰

上一篇:大学生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高尔夫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