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护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运用健康教育与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研样本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诊治的7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参照组、干预组,前者提供常规护理,后者提供健康教育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与临床指标。结果:干预组护理总疗效为94.29%,高于参照组的71.4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指标相比差异大,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将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中能起到良好的感染防控作用,值得进一步推荐。

【关键词】健康教育;手足口病;个性化护理;感染防控

小儿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病,患儿症状主要为臀部、足底或手部出现丘疹与疱疹,病情进展后,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例如肺水肿[1]、心肌炎等。小儿手足口病可经呼吸道、唾液传播,传染性强,院内治疗期间极易引起交叉感染。因此,除了对此类患儿采取积极的治疗外,还应重视感染防控工作。本院对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采取个性化护理及健康教育后,获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患儿均证实为小儿手足口病,入组起止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分为两组,各35例,参照组19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1-9岁,均值(4.06±2.85)岁。干预组21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2-8岁,均值(4.15±2.60)岁。两组资料比较后接近,满足研究要求(P>0.05)。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儿穿着柔软且宽松的衣物,及时更换床单被褥,做好清洁卫生;为防止患儿抓挠导致皮疹破溃使感染进一步加重,需对患儿的指甲定期修剪,必要时可包裹其双手;若患儿臀部有皮疹,一方面要做好臀部清洁工作,维持其清洁及干燥;另一方面还需及时清理其排泄物;若疱疹破溃,需给予甲紫软膏1%涂抹;减少患儿与外界的接触,适当隔离,及时消毒使用过的物品;每日定时开窗,保持空气流通;为防止口腔疱疹细菌感染导致继发性感染,在患儿每日进食后,可给予温水漱口,维持口腔清洁;若患儿口腔糜烂,可遵医给予金霉素,积极防治感染。若患儿出现发热症状,可指导多饮水,若体温超过38.5℃,需正确遵照医嘱给予退烧剂。

干预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和健康教育:①心理指导:患儿年龄小,治疗依从性低,外加自制力差,因此治疗时极易闹情绪。临床护理人员应结合患儿的情绪表现、性格特征,通过得当的方式与其沟通,减少患儿的陌生感与排斥感,使其能够充分信任护理人员,遵从护理人员的指示。②发热护理:患儿体温升高的表现主要为中等发热与低热,在开展护理服务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儿适当增加饮水量,若未出現特殊情况,可不予特殊干预;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若监测结果显示体温>38.5℃,应遵医采取物理降温或给予药物降温,③饮食指导:受发热症状、口腔疱疹等因素的影响,患儿常常食欲不佳,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以半流质、易消化,或柔软流质且清淡等食物为主,禁止提供刺激性食物。了解患儿的饮食喜好,尽量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满足其饮食要求。④健康教育:强化疾病宣传教育,将手足口病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注意事宜告知家属,嘱咐家属做好疾病预防措施;告知家属将家庭卫生工作落实到位,避免病菌滋生,提供营养支持,使患儿免疫力增强。

1.3效果评价(观察)

参考《小儿内科学》[2]评价护理效果,护理5d后症状消失且体温恢复正常为痊愈;护理一周后症状接近消失,并且体温正常为有效;护理一周后病情无改善或恶化为无效。

观察两组皮疹消退时间与痊愈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处理数据,( ±s)表示计量结果,t检验,[n(%)]表示计数结果,X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护理效果分析

参照组痊愈19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总疗效为71.43%;干预组上述指标依次为28例,5例与2例,总疗效为94.29%。参照组护理总疗效低于干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临床指标分析

干预组皮疹消退时间为(3.12±1.42)d,痊愈时间为(7.03±1.29)d;参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78±2.73)d、(11.65±2.19)d。干预组皮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形成。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因病毒导致的,一旦儿童感染病毒,诱发手足口病,且治疗不及时,便有可能引起中枢系统病变,还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进而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发育。值得注意的是,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还可能损害到患儿的心脏及脑部,因此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病情进展,一旦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嗜睡[3]、剧烈头痛等症状,需及时报予医生诊治。

研究结果提示,参照组总疗效不甚理想,症状消失时间和治愈时间均大于干预组,P<0.05,提示健康教育结合个性化护理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模式,能增强康复效果,促进恢复。个性化护理属于针对性护理模式,能够在充分了解服务对象护理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能使护理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由表面到深层,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与细致化。健康教育是评估医护工作效果的关键指标,开展健康教育,能不断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逐渐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积极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治疗配合度。

总之,对手足口病患儿实施健康教育、个性化护理能增强感染防控效果,加快康复速度,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黄敏.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138-140.

[2]郭丽红.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2):144-146.

[3]覃芳华.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8):118-119.

作者简介:

邓体琴,女,汉族,出生年月:1988.11.15,职称:护师,学历:本科

作者:邓体琴

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探讨慢性胃炎护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护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76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慢性胃炎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治疗方案: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n=38),常规护理(对照组,n=38),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理负面情绪评分(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慢性胃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胃炎护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慢性胃炎;护理;个性化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慢性胃炎是两次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反复,病程较长的特点,由于病情的长期影响,患者对于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将逐渐下降,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病情控制。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慢性胃炎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临床发病率出现增长趋势,在慢性胃炎患者的基础治疗中加入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对病情症状进行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的医护效果[1]。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的临床效果为重点,纳入慢性胃炎患者76例,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2019年1月-2021年1月进行,纳入76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慢性胃炎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观察组中(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n=38),男性患者数20例,女性患者数18例,年龄区间23-66岁,平均年龄(40.12±5.01)岁,病程区间2-15年,平均病程(7.75±1.35)年,对照组中(常规护理,n=38),男性患者数19例,女性患者数19例,年龄区间23-66岁,平均年龄(40.12±5.01)岁,病程区间2-15年,平均病程(7.75±1.35)年,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无基础资料差异,组间能够比较(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1)心理护理。慢性胃炎患者受病情影响很容易出现焦虑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并告知患者慢性胃炎的病理相关情况,同时向患者介绍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及自我护理注意事项,给予患者康复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日常护理。慢性胃炎的主要发病诱因包括Hp感染或饮食不规律及不良饮食,因此在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中应当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着重护理,包括叮嘱患者注意饮食规律,防止暴饮暴食,饮食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饮食因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注意卫生;(3)作息调整。应叮嘱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多卧床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并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指导其进行户外锻炼,增强体质,但锻炼时应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运动过量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按照医嘱要求指导患者服用抗炎症药物、质子抑制药物以及胃黏膜保护剂进行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价[3],患者的焦虑状态与焦虑评分呈正相关;患者的抑郁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抑郁状态进行评价,患者的抑郁状态与抑郁评分呈正相关。

(2)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对患者的慢性胃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2],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慢性胃炎的认识,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自我护理方法等,采用百分制原则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量化,高于80分为掌握,低于80分但高于60分为基本掌握,低于60分为不了解。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x±s”,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心理状态

护理后,观察组心理负面情绪评分(SAS焦虑评分(41.78±5.15分)、SDS抑郁评分(42.15±5.23分))低于对照组患者(SAS焦虑评分(50.56±5.22分)、SDS抑郁评分(52.65±6.15分)),(p<0.05)。

2.2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慢性胃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100.00%)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57.89%),(p<0.05)。

3讨论

胃炎是一种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胃黏膜炎性疾病,患病后患者将出现反酸,腹痛及胃脘部灼烧等表现,常伴随胃溃疡共同出现,产生上腹部疼痛,反酸以及嗳气等症状,且病情较为反复,治疗难度大[3]。除对症治疗外,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也是帮助患者提升治疗效果,提高对病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措施。

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慢性胃炎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叫健康教育护理内容中,融入心理、饮食、用药、运动等多方面内容,结合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宣传途径,对患者原有对于病情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使患者能够以科学的认知角度对待慢性胃炎,保持健康意识与遵医行为,降低疾病复发率,提升治疗效果。

綜上,慢性胃炎护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临床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王霞.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系统医学,2020,5(15):189-191.

[2]李敏姣,钟秀琼,刘英,等. 强化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遵医行为及治疗预后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20,41(6):1509-1510.

[3]朱晓霞. 健康教育干预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2):62,64.

作者:郑洁

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慢性胃炎护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胃炎护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胃炎患者,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41例患者则加强个性化健康教育,评估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教育后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比教育前均显著低于教育前(P<0.05)。且研究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慢性胃炎的护理中加强个性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消除患者的负性心理,同时也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臨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慢性胃炎;常规护理;个性化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受到自身免疫因素、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影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因此针对慢性胃炎患者加强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对胃炎的认识度,提升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为保证治疗效果。本研究就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作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入选的82例慢性胃炎患者均来自我院,研究资料选取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41例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50.42±3.34)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35±2.27)年。研究组35例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51.12±3.28)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26±2.33)年。数据间相比较差异不明显,能够进行后续研究(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病房清洁和消毒,调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做好止痛用药指导,同时进行疾病口头宣教,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在以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①疾病介绍。护理人员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亲切的态度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慢性胃炎的相关知识,让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等,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面对治疗。②心理教育。多数患者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加上疾病带来的疼痛和不适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客观的治疗信息和恰当的主观感觉,以纠正其错误认知,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消除负性情绪,以提高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③饮食教育。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胃炎患者的疾病恢复。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坚持细嚼慢咽,少食多餐的原则,并保证营养平衡,忌暴饮暴食和生冷刺激的食物。④用药教育。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并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提高用药依从性,提升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⑴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评分越高提示不良心理症状越严重。⑵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用院内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以百分制为标准,分成3个等级,即非常满意(>85分)、基本满意(60~85分)以及不满意(<60分)。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x±s)用t检验,计数资料(n,%)用X2检验,P小于0.05象征有差异。

2结果

2.1比较教育前后两组的SAS、SDS评分

两组教育后的SAS、SDS评分比教育前均显著低于教育前(P<0.05)。且研究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下:

研究组中非常满意24例(58.53%),基本满意16例(39.02%),不满意1例(2.43%),护理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8例(43.90%),基本满意17例(41.46%),不满意8例(19.51%),护理满意度为80.48%。两组间数据对比(X2=4.49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有相关研究显示,多数慢性胃炎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对慢性胃炎相关知识的认识,在治疗中易出现饮食不规律的情况,因此极易导致胃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影响患儿的预后效果[2]。本研究通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况明显改善,同时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说明对慢性胃炎患者加强个性化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与高翠迎[3]的研究报道结果相一致。考虑到主要是由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饮食教育和疾病知识宣教,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慢性胃炎的相关认知程度,并且可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其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心理教育,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临床治疗和护理;而实施用药教育则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4-5]。

综上所述,对慢性胃炎患者加强个性化健康教育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也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丽丽. 健康教育干预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2017,7(10):330-331.

[2]冯冲. 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6):251-252.

[3]高翠迎. 健康教育干预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236-237.

[4]冯菲. 健康教育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应用分析[J]. 当代医学,2017,23(1):162-163.

[5]于桂凤. 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211-212.

作者:张艳

上一篇: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下一篇:视听说教学教育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