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应试教育总是把眼界局限于教材、局限于做题。对于语文这样一门课程而言,阅读其实相当重要,尤其是课外阅读。但课外阅读是个性化,每个学生喜欢看的书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科幻,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阅读古典名。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呢?这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篇: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

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

【摘要】中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教学遵旨,语文教育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语文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道德品质的培养,情感意志的形成,以及有利于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建立良好的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建立在已有个性化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本文针对中职语文教学的个性化问题,整理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中职 语文 个性化 教学

以中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来讲,语文教育非专业课程,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因此,中职语文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个性化交往,且塑造学生个性品质。所谓个性化教学,指的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学生个性,针对其不同特性,进行针对性教学,因材施教,属于全新教学形式。个性化教学强调注重学生差异,了解学生实际需求,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运用针对性教学策略,高效提升教学效率。

1.中职语文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意义

语文教育的教育遵旨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是提升学生全方位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以语文知识为介质,根据学生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针对性教学,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是语文个性化教学的特点,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较,个性化教学摒弃了教师为主体、学生为附属的陈旧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更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不会禁锢学生发散思维,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职语文教材囊括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章内涵丰富,若教师只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记忆,不仅禁锢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为使中职语文内涵和社会意义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强化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

2.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具体实施措施

2.1 对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理念的重视

提高对个性化教学理念的重视,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遵旨。大力实施语文教育的个性化教学,明确中职语文教育是开展其他一切学科教育的基础,强化语文教育建设,完善语文学科建设相关制度,转变应试教育观念,摒弃以成绩为标准衡量一切的传统方式。对于教师的考核,应引入更多的“教学创新”因素,在语文教师晋升、评职的考核中,作为参考数据,促使语文教师丰富自身知识,革新教学方式,结合理论与实践,改进语文教学方式,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念,遵从个性化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强调学生综合性的发展。在实施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同时,注重与学生就业方向的结合,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2.2对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管理的重视

中职院校应提高对教学管理的重视度,不可停滞在当前的听课和讲课阶段,止步不前,需积极探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全面优化教学管理形式,严格要求教师遵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逐步引入个性化教学形式,以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切入点,规划组织教学观摩课、课改专题研讨会等各种教研活动。另外,强化教材教法的专研,实现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实践,明确语文个性化教学途径,掌握个性化教学核心,实现语文个性化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此外,强化语文教师之间的互动,从思想上重视个性化教学的研究,从行动上重视个性化教学的实践,组织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理论学习,强化教师对个性化教学的认知,促进个性化教学形式的創新。

2.3 掌握学生个体差异

中职语文教学的开展,首先必须掌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个性差异,是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的前提。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的特性,以及对语文的兴趣爱好程度,从而开展针对性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语文知识是人类个性智慧的载体,承载着处于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学者的心境,根据文体特点可分为小说、诗歌、散文、议论文等,根据时间可分为古代文言文和现代文。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依据学生特性分析其个性差异,首先以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学生便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有的学生偏爱中国的文学作品,有的则比较关注外国的文学作品,亦或是偏爱某个作家的作品,热爱某种特定的文体,又或者专注与某一个时间段的作品等等。其次,以学习目的为出发点,有的学生注重精神感受,有的则追求实际功利需求,有的积极探索事物的本质特性及因果联系,也有这几个方面结合均衡发展。鉴于此,教师必须对学生个体差异充分的了解,对文本丰富结构深入探究,进而实现中职语文的个性化教学。

2.4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个性化

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的培养,教师必须具备个性品质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前提条件。不仅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语文教师也存在区别于他人的性情及交际特点,具体体现在教学上,即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包括教学语言和方法,以及对教材教具的选择,同时也包含教师情感的掌握和教师性情的展现。个性化教学主张发挥个性,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水平,且在学生接受、喜欢的原则下,创新个性化教学方式。此外,教师应善于扬长避短,在具体语文教学中,善于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

3.结语

总之,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的基础。中职院校必须加强对个性化语文教育的重视度,强化教师个性化教学意识,积极实践,促进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生.浅析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J].魅力中国,2013,(25)

[2]蔡瑜.试析中职语文的个性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8)

作者:王亚芹

第二篇:基于个性化教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应试教育总是把眼界局限于教材、局限于做题。对于语文这样一门课程而言,阅读其实相当重要,尤其是课外阅读。但课外阅读是个性化,每个学生喜欢看的书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科幻,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阅读古典名。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呢?这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教学;策略

阅读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张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应用性文本阅读等等,就是作文也需要大量的阅读作为铺垫才能写得好。阅读很重要,但学生们的阅读往往存在很多盲区,这需要老师的引导。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必要性

早在30多年前,教育界就已经认识到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更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谈读书》里认为读书可以怡情,可以傅彩,可以长才。就目前的教育来看,大量的阅读对语文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书读得多了,自然就能理解文章的意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对于写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素材。从个人的发展来看,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提高人的个人修养,也能提高人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书读得多了,就好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自然能看得远、看得深。所以,在小学时,如果教师能够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对学生一生都是有益的。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面临的困境

个性化阅读虽好,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个性化阅读还面临着困境。很多小学生对阅读没什么兴趣,课余的时间不是献给了游戏,就是捐给了动画片。家长给孩子买的很多课外书被束之高阁,老师在课堂上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学生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就算有的学生知道要阅读,也在课余的时间看了书,有的可能看了许多书,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思考,阅读只是个认字的过程,字认完了不知道书里讲了什么,更不知道作品有什么深刻的内涵。这样只不过是把阅读当做任务,阅读的怡情、长才功能完全没有体现。这只是在做无用功。有的学生看书没有选择性,这样反而会将学生引入歧途。这些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都会遇到,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又能够对症下药。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

(一)教师要了解自己学生的需求。阅读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每个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所以教师给班上的孩子开的参考书目也应该是个性化的,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有的小学生比较活跃,爱冒险,那么可以给孩子推荐《鲁宾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之类的书。有的小学生喜欢科幻,凡尔纳的科幻三部曲就是和好的选择。有的小学生从小就喜欢古典诗词,那么让孩子读一读唐诗宋词,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给学生们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书籍,他们自然会乐意去看。与其每学期强迫全班同学看那么几本固定的书,不如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关注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不是不爱读书,他只是有自己的兴趣。

(二)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教师一直让孩子多读书,家长们也在孩子的身后念叨让孩子多看书。但我们也要反思一下,在让孩子看书之前,我们有没有教孩子该怎样看书。有的孩子看完一本书后,获益匪浅,从中明白了很多道理,也积累了很多知识。有的孩子看完一本书后可能不知所言。阅读的方法很重要。朱熹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很多孩子拿着一本书读,心却在书之外。读书一定要静下心来。然后,要边读边思考。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甚至可以想一想如果是我,我会怎样写。对于书中的一些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可以摘抄下来,积累素材。看到一些有共鸣之处,可以在旁批注,随笔写一些感想。这样读书,自然会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一些学生读书前是盲目的,沒有目的,那么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就容易分心,不知道哪里是重点。在读书前,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那么学生在读书时,就会有所注重,有所思考。虽然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但这样下来,学生在读完一本书后,不至于掉进云里雾里。培养学生这种习惯,也是在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四)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书学生们只会读一遍,过几个月也许学生就忘了。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以后不断地复习自己的读书笔记,也是对书中内容的回顾,久而久之,就能够真正记住,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孩子是有一定的惰性,教师要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克服惰性,勤动笔。读和写是有密切联系的,在看完一本书后,教师鼓励学生写一写,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提高。

(五)多加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需要合作,需要交流。一个人闭门读一本书,那么他就只知道这一本书的知识。如果学生们能够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那么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了解更多的知识。有的学生通过听同学的介绍,也许还会拓展自己的兴趣范围,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这种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让学生们爱上阅读,让知识之水更加灵动。

四、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突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掌握对学生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法,一方面需要把握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在个性化阅读教学展开过程中需要紧密联系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尊重文本意义与文本语言的形式。这对培养学生个性阅读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杨群;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J];考试与评价;2014年06期

[2]李文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J];快乐阅读;2013年22期

[3]王学俊;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4年89期

作者:董丽云

第三篇:语文个性化教学探究

【摘要】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过分强调了教学科学化、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语文教学的独特性,而且语文教学的过程,本来就应该是学生和老师共鸣能够舒展自由的一个过程,因此,提倡语文教学个性化,呼唤语文教学个性的回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总结归纳学者“语文个性化教学”相关的一些理论,指出个性化教学的实质,“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思想、情感、体验和感悟。再具体一点就是要在实际的工作和教学中,切实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理念,遵从学生个性发展的宗旨,选择个性化的教学中介,通过教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和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个性化的学与教师个性化的教融为一体。

【关键词】语文教学;个性化;以人为本

人的发展,其本质是人的个性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论及教育与心灵主题时曾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的差异,基础不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做到心中有“人”,“因人”施教,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与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感悟;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和期望,热情地关怀集体成长,冷静地分析个性差异,使所有学生在其一生最重要的生命历程中都焕发出生命活力,在他们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都有“闪光”的阶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一、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有不同的个性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从新课程的理念来看,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而每个学生又有着不同的鲜明性格,不应把他们看成一个接纳知识的容器,应有正确的学生观,培养学生生动活泼创新的个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是每个教育发展方向,永远只有服从和遵守的陈旧观念会贻害学生一生,是十分危险的,必须摒弃。

(二)教师具备不同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的不同,也是教学多样性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语文的根本属性,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属性,两者缺一不可。

个性化教学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基于他们独特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不同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社会处境、生活观点,不同个体对于同一内容的心灵体验是不一样的。因此,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就是要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用真情激发灵性,用艺术点亮人生,充分发挥语文的发散性与人文性特点,是实现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根本。

(三)语文学科的发散性教学

创新教育早已成为当今教育的热门词语,它不只是思维品质的培养,且是对个体创造精神的鼓舞。语文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应是心灵的释放。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发散性”的特征,鼓励学生“敢想”。

如学习《孔乙己》,未必只着眼于导致孔乙己如此遭遇的科举制度背景,也可引导学生换一角度,从孔乙己其人出发。通过挖掘孔乙己的内涵,延伸出当今社会中一类人的特征: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间有巨大反差。若教师在带领学生洞悉科举制度的残害及彼时的人情冷漠后,引导学生学会认清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从而找准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让其明白对两者巨大反差的茫然不知是人生中之大悲哀,或许对学生今后立足社会、个人发展更具实际指导意义。不拘泥于固有思维和教参,立足文意启发、鼓励学生思考,引导其大胆地自由追问与多元解读,从而参透社会、完善人生——这,或许才是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教学

“人文性”,它强调的是语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看重的是語文学科的内在价值,强调它的思想涵养、情操陶冶、知识汲取、经验积累作用。因为提到人文性,就不得不提及师生间的交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在课堂中师生都敞开心扉,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而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学习伙伴。而一个平等对话的语文课堂亦少不了倾听的艺术,大抵是这样的情境:学生读完文本,愿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而不担心自己说错遭到冷待或批评;教师愿意倾听学生的想法,期待其基于文意的猜想或质疑,并能通过感性的方式给予学生理性的解答——两者以平等的姿态面对文本,彼此毫无戒备地交换意见,各自吸取知识,积累经验。

因此,师生能够平等、毫无压力地进行对话,是语文课堂人文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更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引发师生可贵共鸣的有力保障。

二、结语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语文学科,作为情感、精神的最大浓缩,包容着每个活在其中的思维个体。她是生命的展现,更是人性的彰显。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振的绿洲课堂,是平等对话、舒展灵性的舞台,是彼此打开心门、释放思绪的窗口,也只有在真实、大气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在师生、文本的情感共鸣中,年轻的心才能得到释放,甚至延留住对其一生都有意义的精神体验。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2] 孙建军.语文对话教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 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4] 刘永康.语文创新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

[5] 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编辑:龙贤东)

作者: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