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传播论文

2022-04-15

看一看所有音频或视频播放器的广告,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代言人都是清一色的型男靓女,他们都年轻靓丽、时尚、个性,这是由他们传播的对象决定的,因为电子产品最重要的消费群就是年轻人。他们的喜好能够直接决定媒介投放策略,当然不容忽视。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个性化传播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个性化传播论文 篇1:

数据驱动公关个性化传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社会化媒体的冲击下,公关和广告的边界在消弭。

广告的投放越来越像公关传播——像肯德基的“我承诺”活动广告,由百胜中国事业部主席苏敬轼出境,没有美味的食物,没有绚丽的画面,只是几个简单的镜头,只有几句简短的话语,代表4500家肯德基餐厅的25万名员工,向社会承诺“每一口都安心”。

苏敬轼强调了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强调了肯德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强调了白羽鸡产品的安全,还暗示了肯德基对中国社会的贡献——解决了25万余名员工的就业……这则频繁出现在各大电视台的广告,不再是强势地对受众进行灌输,而是娓娓道来,以沟通的姿态应对舆论的质疑,广告非常朴素,却蕴含了丰富的公关思维,是广告越来越像公关的一例。

另一方面,传统的公关却越来越像广告。一些公关传播思考的重点不是怎样去与公众沟通,而是热衷于向客户推荐所谓的强势资源——怎么能登上主流媒体的名牌栏目和热点时段,能邀请到什么样的明星大腕和意见领袖来背书,量取报道版面来计算传播价值的方法,在很多公司被采用……公关滑向广告,却没有广告投放的强势,可谓沦落。

其实广告圈的日子也不好过。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被称为百货商店之父的美国人约翰·沃纳梅克就曾这样说过:“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掉了,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现在,随着跟踪和搜集用户数据的成本大幅降低,浪费掉的那一半广告费,很有可能逐渐被收回,广告不但需要更精准的目标消费者定位,还需要个性化地进行精准传播。但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广告和公关边界的消弭,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融合。本质上讲,广告和公关都是营销传播手段,在传播营销中担任各自不同的角色,受众被动接受的是广告,但可以主动参与的是公关。广告宣传强势地表达企业的诉求,但不易引发消费者共鸣。公关传播潜移默化,能更好地达成双向沟通。两者本质上的这种异同,为公关传播引入广告宣传的生产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公关的核心是洞察,在对客户需求和社会舆论进行深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媒体来达成客户与受众的共识,内容生产是核心竞争力。广告的目标消费者定位也是一种洞察,对消费者性别、年龄、收入、地域和职业等的定位,与公关传播的传播定位相比更精准,更注重数据支撑。当前正在迅速发育的网络精准营销更进一步,通过对百度、淘宝、腾讯和自采数据的整合分析和挖掘,一个以每一个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已经到来,传播能够个性化地到达消费者的个人页面——广告能够个性化定制意味着,除了内容,目标定位和传播渠道已经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完成。

试想,如果目标人群在个人定制的页面上,看到的不只是广告,而是公关传播的内容,那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公关插上广告的翅膀,却装上了双向沟通的心脏。读者将看到他希望看到,并且认同和接受的内容,而客户所花的每一分传播费用,都用到了刀刃上。

借用网络精准营销技术实施个性化传播,需要克服权威性缺失的问题。与主流媒体的合作不可偏废,但更重要的是,个性化内容的生产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有“一个主编胜过一家媒体”之说。如何能够高速生产适用于不同渠道、不同媒体和不同语境下适配的内容,是适应公关个性化传播的第一道门槛。这一点是公关公司的强项,或者说,是实现公关转型必须具备的能力。

作者:徐茂利

个性化传播论文 篇2:

MP3个性化传播的背后

看一看所有音频或视频播放器的广告,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代言人都是清一色的型男靓女,他们都年轻靓丽、时尚、个性,这是由他们传播的对象决定的,因为电子产品最重要的消费群就是年轻人。他们的喜好能够直接决定媒介投放策略,当然不容忽视。

1997年的春天,在韩国三星集团担任部门经理的Moon在出差回首尔的飞机上,用笔记本电脑看同事发给他的一份图像、文字、音乐合成的简报。他突然想到,如果将电脑上的音频系统独立出来,做成类似当时Walkman一样的随身音乐播放器,将会是个不错的产品。从那一刻起MP3就纳入技术人员的工作日程,于是就有了我们拿在手中的播放器,它势必是日后音乐传递最重要的工具。

MP3的前世今生

MP3的发源地是韩国,所以在一开始韩国的品牌就表现出强大的市场攻势,占据了亚洲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那时候中国自己的产品还不见踪影,但是这种状况仅仅在短短的两年中就发生了改变。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国产的品牌无论是在技术还是造型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虽然现在的中国市场还存在外国品牌的冲击,但是我们已经发展起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足以和外国品牌相抗衡。

现在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MP3也不例外,而且电子产品的功能也在逐渐整合扩大。游戏、电子书、图片浏览等功能都能够在MP3的身上得到完美地展现,人们都愿意去体会电子产品带给生活的独特之处,在校园MP3是人手必备,在地铁上随处可见人们在车厢里拿着MP3、PSP打游戏或是看电子书。

根据国内权威机构CCID的统计数据,2002年MP3的销售数量是52.8万台,销售额是6.75亿元。到2003年上半年,销售数量就到53.2万台,销售额是5.79亿元。赛迪顾问发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MP4/PMP播放机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只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MP4/PMP播放机销量就达47.88万台,销售额7.08亿元,这是一个很迅猛的发展势头。

这样有利的传播环境是需要逐步培养的,所有新生事物的发展历程都是一条曲线,一开始势必会受到市场的怀疑和考验,在MP3诞生之前,CD等随身音乐播放设备是热门的选择,MP3的关键技术就是音频压缩,所以最初在音乐效果上面无法和CD的音效相媲美,这是最早不利的因素之一,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音效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MP3到现在已经有了10年的历史,技术等方面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这是MP3突出重围的关键。

广告攻略:俘虏年轻人的心

看一看所有音频或视频播放器的广告,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代言人都是清一色的型男靓女,他们都年轻靓丽、时尚、个性,出现这样的状况是现在所有电子产品的共性,这也是由他们传播的对象决定的,因为电子产品最重要的消费群就是年轻人。他们的喜好能够直接决定媒介投放策略,不容忽视。传达信息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广告能够直接造成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例如OPPO的广告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韩”风强劲,他们拍摄广告的地点以及演员的选用都十分的韩国化,以至于在一段时间内,人们甚至认为OPPO就是韩国的品牌,这和OPPO广告传递的信息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也肯定和现在年轻人哈韩有关,所以投其所好是广告策略制定的关键。

纵观所有相关的广告,他们选择投放的媒介都放在年轻人关注的地方,娱乐节目、网络,还有就是一些在校园很受欢迎的杂志,现在年轻人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这些方向,关注他们的动向是制定广告策略的首要任务。另外比起关注产品本身,他们似乎更关注品牌的形象,关注它是否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气质,所以对品牌形象的打造更甚于其他,在消费人群的定位上所有这些品牌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所以唯一能有区别的地方就是他们产品的形象和企业理念,例如苹果的成功就是建立在消费者对企业理念的广泛认同上,与其说他们消费的是产品,倒不如说他们消费的是理念。

电子产品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产品的生命周期短,可能不到几个月新产品就会上市,因为品牌众多,竞争压力大,你方歌罢、我登场,及时推出新品、新技术、新概念是占据先机的关键,不然面对新品的压力,旧品也很难再突出重围。经过记者观察,目前MP3的电视广告都倾向于打造品牌形象,这一点就是因为MP3本身的技术应用问题,固然它本身有一定的高技术含量,但是在应用上还是简单容易操作,还有就是因为他们更新换代的速度实在是太快。只有打出品牌形象才能够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主打网络、校园,抓住学生群体

年轻人群成为消费电子产品的主力军并不是巧合,因为他们对新生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而且他们喜好新潮,也乐于尝试,“新鲜”是他们生活的追求,现在的年轻人是生活在网上的一代,在观察所有的MP3品牌的官方网站后记者发现,他们的网站信息丰富、及时有效,是其他类型的产品不能匹敌的。

于是根据年轻人的喜好,在网上建立起属于品牌的专区论坛是非常有利于产品信息传播的,消费者可以在品牌的专属论坛上探讨关于产品应用的心得、分享音乐或视频资源、获得最新的产品信息,而且网上的信息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这就涉及到了口碑的管理,而论坛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专属的论坛可以将正反面的信息进行一个最大范围的集中,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对这些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控制管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达到有效控制不利信息传播的目的。

除了这样一个传播渠道外,走进校园是更加直接的方式,校园是MP3高消费群体的集中地,在校园里的活动能够将产品的信息、品牌理念进行有效的传达,提高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这样也能达到培养消费者深度的目的,不管方式有什么样的变化,维持品牌的形象是最终的目的。

MP3已经发展了10多年,现在便携式电脑和多媒体设备充斥市场,再加上手机功能的扩展使得MP3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现在中国本地许多MP3的生产商早已经将重点转向MP4、MP5或手机等业务的扩展,主打音乐的MP3还是要在音质上大做功夫才有立足之地。

作者:李 言

个性化传播论文 篇3:

追求“个性化”,提升传播有效性

提要:《金华晚报》通过堵住“伪新闻”追求“个性化”以及“社区化运营”等多种方式提高新闻的有效传播。

关键词:有效传播创新金华晚报

综观当下纸质媒体的报道,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新闻的传播价值并不大,直接影响纸媒在读者中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如,故作高深,实则枯燥。一些记者对采访来的新闻素材,没有好好消化、提炼,就用传统的写作手法,直接照搬到自己的稿子中,既无独特视角,又无精彩片断,其根本问题是——把最有新闻价值而受众最感兴趣的亮点,埋没在稿子中。再如,蜻蜒点水,浅尝辄止。记者采访时只注重表面现象,不深挖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言之无物,缺乏细节。还有,为求轰动,不惜造假。媒体有时喜欢说过头话,夸大、渲染,目的是为了让新闻有更大的价值、更大的卖点,但其结果往往造成新闻失实。再如缺乏要素,伪装新闻。即报道的内容不是新闻话题,或所言事情缺乏新闻要素,对满足读者的新闻需求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伪装成“新闻”的模样出炉而已。如每年的元旦、春节、“十一”黄金周等重要节假日报道,往往将时间一改,人物名字一改,就变成了新的报道,毫无新意可言。

针对以上新闻传播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耍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用“勤”字抓“活鱼”,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来写报道,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做到新闻“三贴近”,用创新的手法呈现新闻,提升报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精心打磨,追求“个性化”新闻

好新闻虽然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用心采访,把采访来的新闻素材,好好思考,精巧布局,然后精心打磨,是非常重要的。新闻是个性化的作品,同一个新闻事实,不同的记者会有不同的报道角度,然而时下不少时政报道似乎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就要求一方面记者的采编方式个性化,另一方面是报道内容的个性化,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记者要在忠于事实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新亮点,使报道不至于平淡无奇。

比如,2013年4月11日《金华晚报》刊发了题为《每人12分钟,各县(市、区)委书记晒工作》—稿,就是记者提炼主题的好例子:

4月10日,市委、市政府分别召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县(市、区)委书记工作汇报会“三会合一”召开。按常规报道,记者只要把这三个会得内容报一下就行了。但是,记者没有这样做,而是突出了“每人12分钟,各县(币、区)委书记晒工作”这个主题,简明扼要地报道了金华各县(市、区)的主要工作亮点,内容丰富,又不枯燥。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挖井挖到水”,让故事吸引读者

记者在采访某一新闻事件时,一定要深入采访,要关注别人没有关注到的新闻背后的故事,“挖井挖到水”,要抓住读者的“兴奋点”,把新闻通过说故事的形式展现给读者。比如,《金华晚报》于2013年1月推出的新专栏“阿侬讲故事”,就在新闻报道中增强了故事性情节,让读者在饶有兴趣的阅读中,达到了新闻宣传的有效性。

堵住“似曾相识”,以策划追求新鲜度

新颖的报道形式和新鲜的内容,是吸引读者眼球的法宝。对于看似是一条新闻,但却无实质内容的报道,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突破以往的报道形式,加强新闻的策划意识,把似曾相识的稿子统统“枪毙”,创新报道的写作手法和内容呈现的新鲜度,突出服务性,让读者觉得我们的报道好看、有用,而不是无效劳动。

如,2013年2月9日农历春节这天,《金华晚报》策划推出了一期“金蛇送福”特刊,就有别以往的春节特刊。这个特刊共8个版,从蛇年回眸、蛇年闹春、蛇年新事等不同侧面认识蛇,诠释祝福。给读者带去的不仅仅是新春的祝福,而且还有浓浓的年味和实用知识。

社区化运营,追求有效传播

没有创新力就没有发展力。要实现新闻有效传播,必须要有创新。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式,等等。新闻传播的任务,就是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有新闻价值的各类事实进行真实报道。因此,新闻传播中要准确地把握受众的心理。

传统纸媒产业是充满创意的产业,谁有改革的动力和创意,谁就有可能抢先一步占领市场。比如报纸形态的创新,近三年《金华晚报》经过三次改版,从单一的A叠,分为A、B两叠,同时又在B叠封面率先在同城媒体中使用了漂移式报头。《金华晚报》除了形式创新,还有内容的创新,如新闻表现呈现方式运用了图表、漫画等。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金华晚报》又专门开辟“金晚微新闻”专栏,专门选取有看点、有乐子的微博进行刊登。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运用了新媒体的优势,比如在新闻报道中运用了二维码、微信等新方法,开辟了“社区e闻”“@金华晚报”“金晚早知道”“微言法语”“微言巷语”“生活圈”“家长圈”等版面,不断增强服务性,加强了《金华晚报》官网的社区化运营模式,使纸媒与新媒体共舞,与网民共振达到有效的传播效果。(作者是《金华晚报》办公室主任、主任编辑)

作者:范贞洪

上一篇:博物馆设计论文下一篇:个人所得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