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与素质培养

2022-09-13

第一篇:早期教育与素质培养

舞蹈教育与少儿综合素质培养

少儿时期是人生中的关键成长期,在这一时期里人的个性、思维和创造力等都处于待开发状态,就像一颗刚刚播下的种子,期待阳光雨露的滋润。而舞蹈作为一门展示的综合艺术,是少年儿童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也是开发少儿智力,培养少儿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下面结合我自身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就舞蹈教育对少儿综合素质的培养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爱心,提高少年儿童的道德素质 德,是立身之本。也就是说,立身做人,道德要先行,唯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做基础,才能做好人,做好事。

孩子的心灵纯净如水,孩子的生活无忧无虑,这是对少儿进行爱心教育和公共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让孩子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认识什么是真、善、美,通过舞蹈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并通过舞蹈来表现无限美好的生活,从而激发少儿爱亲人、爱大家、爱社会、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如舞蹈《泥娃娃》,描述的是一个没有爸爸,没有妈妈,也没有家的泥娃娃的,谁来关心、爱护泥娃娃呢?通过这个舞蹈,激发了孩子的同情心,使孩子们在学习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懂得助人为乐,关爱他人,这些平时需要无数次说教才能使其明白的道理。再如根据歌曲改编的舞蹈《我也骑马巡逻去》和《国旗国旗我爱你》,其曲调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少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爱国 1

主义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孩子们边唱边跳的真切表演过程中被理解了,类似的舞蹈还有很多,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孩子,使他们明白自己得到了许多人和来自社会的各方面的关心、爱护,自己也可以去关心、爱护大家,在得到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回报,献出自己的爱心。

此外,通过舞蹈教育,可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尊敬师长的礼貌行为,自觉增强文明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

二、舞蹈教育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少年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智力开发仅仅理解为知识教育,于是就偏重于开发左脑。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分管”音乐欣赏、空间识别、动作协调等内容的右脑,其功能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创造性是电脑无法替代的。而舞蹈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跟右脑有“不解之缘”,舞蹈教育对右脑有着很好的开发作用。

首先,舞蹈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对少儿有音乐欣赏、动作协调及空间识别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学习舞蹈实质上是右脑在“做操”,使右脑的潜能不停的得到开发。

其次,舞蹈作为一种艺术,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能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天生好动,善于幻想,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而舞蹈恰恰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这样富于想象和创新的机会和条件。少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能够掌握

一些舞蹈语汇,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并通过“知觉促动”使孩子们在其自身的能力对艺术进行掌握、阐述、解疑和改进。其创造力在这里就能得到充分体现。如《秋天的落叶》舞蹈,音乐具体形象,有风声、雨声、沙沙声,上课时我给孩子们一个简单的提示,先请他们欣赏音乐,然后讲述自己所感受的情景,经过几次练习后,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有的随风飘舞,有的随雨水的流淌缓慢移动,有的三

三、二二堆聚在一起原地旋转,还有的时聚时散自由舞动,像一幅画一样将“秋天的落叶”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舞蹈过程中,孩子们尽力使身体动作协调,使大脑不停地高速运转,促使左右脑的全面开发,从而使少年儿童的创造潜能得以极大的开发。

三、舞蹈教育可以培训孩子的审美情趣,提高少儿的审美能力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幼儿也不例外。而舞蹈作为表演艺术的一种艺术活动,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并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少年儿童来说,舞蹈是培养孩子们审美兴趣,提高少儿审美能力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

一是舞蹈节目的内在情感能让孩子们感知美、欣赏美。受心理发展特点影响,少儿对美的感受总是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等活动方式表达出来,带有行动性的特点。比如听一首欢乐的乐曲,孩子们总会随着节奏动起来。从这一点来看,舞蹈是深受

少儿喜爱的一种审美活动。舞蹈教育就是使少儿感受舞蹈动作的美,并使其表现、创造这种美。比如教小班幼儿摘果子的动作之前,我就用非常形象的语言说:“小朋友,秋天到了,我们的果园丰收了,看!这儿是红红的苹果,那是黄黄的梨子,呀!地上还掉着熟透的桔子呢,我们去摘果子好吗?一边说还一边用动作、眼神表现,使幼儿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情绪。这样,孩子们在学习摘果子动作的同时,能够充分体验、感受并表现该舞蹈动作之美。

二是舞蹈艺术丰富的内涵能让孩子们学会创造美。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蕴含了丰富的美的内涵:有人体动作美、有队形的美、有服装的美、有音乐的美、有歌词的美,等等。在孩子们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过让孩子们看一看舞蹈中有哪些动作、学一学你认为美的动作、评一评舞蹈中的服装及道具美在哪儿、说一说对舞蹈音乐的感受,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们能积累大量关于美的直接经验,他们就能把这些经验转移到舞蹈的创编活动和表演中来。比如,我们在编排蒙古族舞蹈时,通过学习就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蒙古族渊远的文化历史和生活习性,在整个舞蹈的编排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以较强的理解能力完成了各种动作和造型,并通过优美的身体语言充分表达了蒙古民族那份真诚豪爽的历史美与现代美。在这一过程中,少儿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得到发展。

四、舞蹈教育可以促进少儿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塑造少儿

的形体美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的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同时,通过舞蹈训练能塑造出少儿的形体美,使少儿具备优雅的和较好的外形气质。这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诸如手臂波浪、脚尖步体的运用从本能的无意识状态过渡到具有舞蹈功能的有意识状态,通过各种舞蹈的姿态的训练使少儿四肢动作协调,躬胸、驼背等不良习惯改善,取而代之的是优雅的举止。与此同时,优美动听的音乐使孩子们的舞蹈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其心理上完全放松,无拘无束,没有压力,有助于少儿的身体健康。

五、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少儿良好的个性心理,提高少儿的行为能力

舞蹈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几个舞蹈家,而是借这方舞台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能适应社会并有着良好行为能力的社会的人。

一是舞蹈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建立在较高的自我评价基础上的积极的个性心理素质,是个体不断奋斗的动力。在舞蹈教育中,通过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的方法得到了落实。比如在舞蹈《小雪花、小雪球》中,孩子们通过用动作表达看到下雪的喜悦心情和小伙伴打雪仗的紧张场面,孩子们的自信心伴

随着勇敢得到了全面展示。

二是舞蹈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性格。比如,通过开展小联欢会、汇报表演、艺术交流等活动,为孩子们创造表现、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使孩子们在舞蹈中养成了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三是舞蹈可以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比如为孩子们树立“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一个目标,让他们知道要上台表演必须要使自己的舞蹈水平有进步,还要能与别人竞争。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地学习舞蹈,实现自己的心愿。同时,通过集体舞蹈队形排列,让孩子们从中学会共享空间;通过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让孩子们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通过换演出服装的一些细节,让孩子们从中学会如何请求别人帮助和帮助别人。这些使孩子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此外,孩子们在学习舞蹈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民间舞蹈,了解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从中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开阔了眼界,能有效地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总之,舞蹈作为一种美好的艺术,对少年儿童的素质培养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能以独特的儿童思想和浓郁的儿童艺术情趣,在社会的文化生活与舞蹈艺术中给广大观众展现出一片绚丽多姿的艺术奇葩。

第二篇: 书法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之研究

安徽省青年政治学校 刘国宏 倪八燚

内容摘要 :书法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书法教育教学为载体,进一步探寻书法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内化和形成,有着积极的普遍意义。本文对书法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探索、分析,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发现问题、探索方法、创建模式并用于书法教育教学实践。

关键词 :书法 人文素质 教育教学 模式创新

悠久的中国历史因书法艺术而灿烂辉煌,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书法是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书法是中华历史文化发展演进的特殊符号。充分发挥书法教育在中职生成长中的巨大作,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名作,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是全面提高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一、书法教育现状观察

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是中国人对世界艺术的贡献。在亚洲地区,尤其是日本与韩国,中国传统书法对他们有极其广泛的影响。在日本,他们把中国书法称之为“书道”。他们认识到书法教育关系着国民素质的内涵。在韩国,书法被称为“书艺”,学习书法被认为是有修养人士陶冶性情的必修课。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与韩国的书法教育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人文素养。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也极其重视汉字书法教学。国外的不少艺术、文化教育机构都十分关注中国书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以研究,还派了不少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和研究书法。中国书法的影响正在向全世界拓展,中国文化的影响也会随之加强。书法艺术历经几千年不断地继承与创新,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不仅在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华文化过程中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更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进程中肩负着崇高的使命。康有为曾说:“书虽小技,其精者也通于道焉”。这个道,大的方面是指宇宙的生成与变化;小的方面则是指人类的素养、品行。

在传统文明,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受到强烈冲击,在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发生断裂的历史背景下,高度重视中职学生的书法教育,突破中国书法教育的瓶颈,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是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书法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

1、书法教育与激发民族自信心。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纵观历史,书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智慧。通过书法教育,可以让学生领会理解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崇高和深广的哲思情理、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塑造完美人格。著名的西班牙抽象派绘画大师毕加索曾说:“倘若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将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我要用我的书法来写我的画。”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之林深广久远的影响,足以使国人骄傲自豪。

2、书法教育与意志力培养。学习书法更多的时间是在临摹著名书法家的碑帖与墨迹。书法比较起绘画没有那么多的变化和色彩,更容易使练习者感到枯燥乏味。但是,正是这样的方式才使书法练习更需要意志力做支撑和依托。意志力可以通过书法练习得到更加充分的的培养和磨练。意志力可以使我们比其他人有着更多的韧性和耐力,我们可以克服很多眼前和预想到的很多的困难,我们可以在很大的困难面前保持镇静。现在的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太马虎,不认真,不专心。而练字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平心静气,端正姿势,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可养成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知难而进的好习惯。

3、书法教育与人格培养。任何一门艺术,都没有像书法那样与人格的培养有那么密切的关系,“字如其人”是古训,也是现实。书法以文字为基础,人以文化为根基。我国传统的书法教育强调“心正笔正”,要求“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今人解释为:“心正才能笔正,笔正才能字正”。要以修养心性为上,做到澄怀静思,虚空淡泊,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培养宽容大度,以诚待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高尚情操。古往今来,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张旭、怀素、孙过庭等书法大家都是以品高而书传后世的。

4、书法教育与文化素质培养。发挥书法教育文化功能,以“书”传“文”。书法的内容从甲骨卜文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白话文、格言警句、诗歌散文……无不涉猎。我们在临习王羲之的《兰亭序》时,不仅被其形式美所折服,而且深受其文学内容的启发和感染。自殷商经秦汉魏晋到唐宋元明清,伴随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国书法艺术和中国文化一起延绵发展,为推动民族进步,弘扬民族精神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与巨大的成就。因此,学习书法对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5、书法教育与能力培养 (1) 观察能力的培养

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显见细致的观察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在书法教育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所临字的点画结构,用笔方法和特征,观察不同字体中笔法的变化和渊源关系,观察各类碑帖墨迹总体的神韵、风貌和特征。当有意或无意地观察到别人没有注意的问题,并引起探索研究的兴趣,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思维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夫书肇于自然” 。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如天空的彩云、春天的杨柳、奔腾的江河以及人的坐卧、行走、歌舞、劳动、战斗等等,都和书法中的神情意趣相契合。但是,书法“挫万物于笔端,不拘常理常形”,它不像绘画那样反映的是事物的原形,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抽象的线条造型。因此,书法教育中十分重视思维的训练,即人们常说的“悟性”。书法教育中的思维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两个途径解决实际问题。

(3) 记忆能力的培养

书法教育中十分注意记忆力的训练,尤其是临摹的训练中,它分为:对临:照着字帖,看一字,写一字,背临:脱离字帖,依靠记忆写出范字。“背临”的训练,完全依靠记忆力,而且学生对书法作品分析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记忆。学生必须要记住旧的知识,并且清楚新、旧知识的联系,才能解决新的问题。

(4) 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书法教育中创作训练是书法艺术的最终目标。学生在完整、准确的临摹古人碑帖的同时,还要从中汲取古人作品的精华,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这是一个从继承到创新,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这与创造教育的要求学生开拓思路、发展个性、有独创见解的宗旨是一致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并依据学生个人的特点,加以引导,适时指出他的艺术风格应向什么风格发展。

6、书法教育与审美素质培养。书法教育本身是一种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书法艺术以抽象、灵动、丰富的线条给人以复杂多样的美的感受。从书法艺术的形式美角度观察,有飘逸秀的姿态美,有辗转流动的气势美,有疏密错综的结构美,有浓淡间出的墨韵美,有厚重轻软的运笔美。从书法艺术的意境美角度研究,有的作品能使欣赏的心灵处在振奋的状态,并唤起人们崇敬的心情和自我的尊严;有的作品能使欣赏者的心灵处在平静安宁状态,并唤起人们对生活亲切美好的感受;有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到有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与冲动,并唤起人们豪放的气魄和不屈的性格;有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到有一种巧夺天工的和谐完美,并唤起人们协调严谨的作风。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阳刚是美,阴柔也是美;豪放是美,婉约也是美;外露是美,含蓄也是美。

三、书法教育途径和方式的探索

任何学生在学习上的成长都依赖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措施,书法教育也不例外。成功的教育源于成功的教育措施,为搞好我校的书法教育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如下。

1、安徽省青年政治学校(安徽省团校)是隶属于共青团安徽省委的公办中专学校和共青团干部培训基地,承担着中等职业教育、共青团干部岗位培训的任务。“以政治为导向、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是我们的办学宗旨。自1982年恢复办校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开设书法课。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2、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模式

(1)书法教学的一般方式。从“书”到“书法”再到“书法艺术”,书法经历了近三千年的历史。传统的书法教学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强调古典书论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把“书法教学模式”看作是一个由各子学科集合而成的母学科,强调各子学科的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式。第二种,是自上而下的组建方式,即完全不考虑书法各子学科的独立性,以最抽象的书法哲学为切入点并作纲举目张式的展开。

(2)精讲多练,突出示范。对所教的每一个知识点,教师要先给学生做整体的示范,把书写的技巧表现给学生,使之更为直观。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实践练习,并对学生进行巡回辅导。通过示范和指导,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消化教学内容,并自觉地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避免了学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善于比较,把握规律。教师要不断帮助、引导学生总结书写的规律,从而把握规律、遵循规律,通过规律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书体的更深认识,较快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这样学习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因材施教,抓住两头。为了让对书法有兴趣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可以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成立班级书法兴趣小组或推荐吸收到学校的书法协会,每周定期对他们进行集中的培训和指导,着力把他们培养成书法的尖子学生,使他们成为班级书法的骨干。抓住两头的另一方面是抓差生。对差生来说,他们都有写好字的强烈愿望,但往往是缺乏足够的信心或学习的方法不当。作为教师,一定要用心去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树立起“我也能写好字”的信心。

3、书法教学不断改革创新

(1)定期开展书法讲、练、赛、展、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作品得到充分的展示,提高学习热情。

(2)走出校园参加大赛,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整体素质。走进社区为居民义务写春联。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奉献精神。

(3)以书法教育教学为载体,做到“人正、心正、字正”,实现“认真写好字,诚实做新人”的理想目标。 (4)以创作带动基本功训练,根据需要统一命题,让学生走出字帖。在创作中寻找差距与不足并体验创造的快乐与喜悦。

2014/2/20初稿于 安徽省青年政治学校

基金项目:2012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JG12011

参考文献

[1] 谢和平.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中华文化复兴.四川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2]丁建顺.中国古代书法审美评说.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8. [3] 陈振濂.书法美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4]王强. 高职院校书法教学的模式与创新探讨.百度文库 [5]于唯德.书法教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研究. 龙源期刊网 艺术教育 2007年第7期

作者信息:

刘国宏 13309696361 倪八燚 13605514616 安徽省青年政治学校 合肥市长江路419号230061 lghart@163.com 1215164771@qq.com

第三篇:“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与素质培养”观后感

今天早上我看了内蒙古文体频道播放的的电视专题讲座后,我深有感触。通过讲座,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考试、学习的知识和技巧。“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与素质培养”是教育专家多年的经验总结,包括6个方面:1.考试心情;2.怎样记忆文理科知识;3.怎样迅速提高作文水平;4.怎样巧解应用题;5.怎样学好英语;

6.怎样灵活运用写作业的速算法。此次讲座主要介绍了考试心情和怎样记忆文理科知识两方面的有关内容。

考试,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想考出好成绩除了要有坚实的知识基础,还要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从考前的心理准备、物品准备,到考试中的答题方法,再到考试后的心理调整,教授都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记忆,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学到知识后,经常复习的巩固记忆法和熟能生巧的习惯记忆法,我觉得很适合中小学生的学习。

专家们还总结出一条学习公式: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学习时间。这个公式说明,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一个人智商的问题,而是跟这个人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的时间有关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是智力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批评,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专家告诉家长们,应该找孩子考试失败的根源。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要因人而异,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

我的孩子刚上小学,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另外孩子的心理还不是很成熟,还在生长发育阶段,我觉得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既要管,又不要给与太大的压力,免得刚开始上学就产生厌学感,因为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厉害。另外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不能说不关注,但是也不能太关注,我觉得那反映的不只是学习的好和坏,而重要的是它真实的告诉我们孩子哪方面掌握的不好,告诉我们和孩子要从哪方面重点关注、重点学习。总之,我会和孩子一起学习,争取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让孩子茁壮成长,同时我也希望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阳光、快乐的童年!

第四篇:论音乐教育与中学生的素质培养

面对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改革,音乐教育改革的实施似乎被人们忽略。可是在学生的道德、智能、身心等素质形成中,音乐教育在其中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实施音乐教育改革,是学校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一、音乐教育能提升学生的道德

我国古代,就已经很重视对人才的音乐素质的培养,要求能掌握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其中“乐”即音乐。而对音乐的教育作用,荀子曰:“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毛泽东同志一次在听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山西民歌《苦伶仃》后说:“„„民歌来自民间,基础好,但有的词是旧的,消极的,要是能填进一首新词,就会变成更好的民歌。”不久,一首具有新时代色彩的《妇女自由歌》便诞生了。

优美的音乐,蕴含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声情并茂的音乐教学正是塑造中学生高尚灵魂的重要手段,它能让中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我们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和配乐诗朗诵等表现形式,向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的坚强决心,给人一种向往美好幸福、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新教材七年级第七册中《乌苏里船歌》、《龙船调》、《喜乐年华》、《新世纪的梦》等经典民歌和通俗歌曲,或热情奔放,或悠长婉转,唤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使命感。

二、音乐教育能发展学生的智能

现在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左右脑分工明确,左脑主要承担逻辑思维任务,而右脑则主要承担形象思维任务。音乐更强调表形表意的形象思维,所以有科学家称右脑为“音乐脑”。所以音乐教育对促进左右脑平衡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今中外无数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都酷爱音乐,把音乐当作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卓越的贡献。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高尚的享受,并在其中放松身心、整理思维、触发灵感、凝聚构想,最终迈向事业成功的巅峰。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一次,他在布拉格作物理专题讲演后,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起立作答:“如果我用小提琴演奏代替言辩,将会更加愉快,更易理解。”然后,他熟练地演奏了一首难度相当高的莫扎特的奏鸣曲,用音乐表达谢意。了解爱因斯坦人人都知道,他从小酷爱音乐,在攀登科学高峰的路上,他把拉小提琴当作最好的休息,并在琴声中获得灵感。我国伟大的“导弹之父”钱学森,曾说:“我在音乐中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避免机械唯物论。”这些话语告诉我们音乐能启迪心智。

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我们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应充分发展学生的脑、眼、手、耳的协调运用能力,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如记忆、理解、想象、创造力,让学生最终拥“音乐的耳”、“音乐的脑”、“音乐的灵感”、“音乐的构想”。

三、音乐教育能健全学生的身心 关于“歌”的起源,从我国古代的夏启偷“天乐”传话到古希腊神话中女神掌管音乐,一直到后来的“游戏说”、“心灵表现说”、“模仿说”,都无法揭示音乐产生的根源。马克思主义产生后,人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音乐的产生作出了真正符合历史实际的科学认识: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鲁迅在《且介停杂文·门外文谈》中说:“„„原始人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其中有一个叫‘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这种最初的“杭育杭育”,就是劳动号子歌了。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形式与内容都变得异常丰富,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中,俞伯牙擅鼓琴,钟子期擅听音的知音关系让后人景仰。而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更是令人目不暇接。

既然音乐起源于生活,深化于自然和人的情感,那么用音乐教学来健全学生的身心就毋庸置疑。在音乐教学中,让歌唱来扩大肺活量,让器乐演奏来锻炼眼、手、舌、脑的并用,让健美操(舞)来锻炼肢体等,同时这些活动也是对学生心灵的陶冶。至于日常生活,人们会在轻音乐中放松心绪,消除疲劳,保证睡眠;学生则借助轻音乐,放松大脑神经,提高注意力,保证高效率学习。大连市某实验中学就是用《牧童短笛》、《步步高》、《花儿与少年》等经典音乐替代电铃,每天五首。不到两年,师生就熟知了几十首中外名曲,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给师生营造了高雅的音乐文化氛围,身心大受裨益。

目前,地处山区的我们这里,其它学科改革进行得有板有眼,而艺术(美术、音乐、舞踏等)教育却被打入冷宫,当作可有可无的学科。刻不容缓,是我对音乐教育改革现状的呼唤!最后,我想用《艺术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作结:通过学习,不断获得基本知识技能,以及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提高

第五篇: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观后感(推荐)

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与素质培养观后感

今天早晨,我看了吉林教育电视台播放的“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与素质培养”电视专题讲座,主要教给我们提高学习效率的几个方法,分别有:数字编码记忆法,定位记忆法,巩固记忆法和习惯记忆法。并叫以为老师掩饰给我们看,用了数字编码记忆法和定位记忆法,那位老师只在短短的一分钟之内,就记下了普通人五分钟都记不下来的东西。专家们还总结出一条学习公式: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学习时间。这个公式说明,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一个人智商的问题,而是跟这个人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的时间有关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是智力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批评,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专家告诉家长们,应该找孩子考试失败的根源,及时改正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巩固记忆法,顾名思义,当然就是让我们及时复习。人学习到的知识总是会遗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忘掉的知识会越来越多,记忆中的知识会越来越模糊,所以不复习是不行的。其实复习不必占用多少时间,复习一节课学习的知识,只需要利用下课三十秒的时间回忆一下。复习一天的知识,只需要三分钟左右„还需要自己准备一个遗忘本,及时记录下来自己遗忘的东西。

习惯记忆法,是最适合我们小学生使用的。几位老师还自己制作了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既非中国地图,也非世界地图,而是数学知识地图。这上面记录着我们一学期要学的知识,根据习惯记忆法的特点,只要把它挂在孩子间里,那么他(她)每天都会看到这张“地图”,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她)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记下上面所记录的知识,这招很灵吧?

其实这些学习方法就算完全掌握了,如果自己没有毅力与信心,还是没有用,所以说学习关键还要靠自己。

有些同学虽然很聪明,但是不喜欢学习,上课不听讲,回家也不复习。这样是永远不可能学习好的。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一天让孩子学这学那,孩子除了吃饭睡觉,一点休息时间也没有,孩子根本消化不了这些知识,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快乐,而在失去快乐的同时,也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害怕学习,这样到头来,不但没有帮他,反而还害了他。有一句话叫物极必反,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学习是一个终生的事业,需要自己去不断得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用自己的毅力拉长学习时间。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效率,铸就北大梦想!

上一篇:智能停车场项目分析下一篇:砖砌体工程施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