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本”思想指导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分析

2023-01-15

高等院校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高等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对国家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国家重视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 国家领导人对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希望。国家总书记曾经提出, 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实践锻炼, 要爱国、求真、励志、力行。陈宝生部长也提出和强调要“坚持以本为本”的原则, 重视高等教育教学。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对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选择今后的职业和服务社会国家的能力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含义

(一) 体现了人生价值

现在提倡对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个人或者团体参与的服务社会的活动, 这是自愿参与公众生产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益行为[1]。大学生志愿服务包含很多, 比如大型赛会、社区建设、扶贫扶困、环境保护、海外服务、应急救助等等。志愿服务的目的是要帮助服务对象, 表达志愿者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思想, 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体现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促进作用, 对大学生的思想有净化和提升的作用。

(二) 体现了以本为本思想

以本为本思想是指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形成了学生的知识架构和基础能力, 在这个阶段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夯实, 对前沿学科充分了解, 要和社会实际接触, 进行专业实践训练, 培养和具有独立工作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大学生志愿服务利用给社会团体或者个人进行各种专业服务, 让大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行业、进行专业应用, 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以本为本的思想。

(三) 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行为

明代思想家王明阳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 是指做人要具有相应的道德意识和思想, 并把它付诸于行动, 在行动当中体现思想道德, 在道德思想指导下进行有意义的行动。现代的大学生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同时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并能够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和社会当中。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就是对这些专业知识的有效应用, 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并获得实践经验, 进而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行为。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实情况

如今国内外高校都以各种形式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比如, 各种比赛和会议的志愿服务工作、科技普及和展览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支教支农工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实际, 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 也应用了专业知识。可是, 现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当中还有一些问题。

(一) 缺乏创新性

现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通常是根据社会和被服务对象的需求开展的, 比如义务宣传医疗知识、法律思想、科普知识等, 应用的服务方式一般是发放资料, 被服务对象没有感性认识和认同感, 志愿服务效果不理想[2]。假如与专业人员合作, 对服务方式和过程进行创新, 比如可以进行现场演示、模拟实验以及群众参与等新型方式服务, 会让服务对象认可和接受。

(二) 法律保障不明确

我国现在对于志愿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少, 缺乏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的责任和权利的要求和规定, 没有明确的保障措施。我国现在注册的志愿者人数达到了三千多万, 各类志愿服务站也将近二十万, 可是, 国家还没有关于志愿者保障的法规和政策的出台, 普通志愿者一旦在志愿服务中发生意外, 只能根据志愿者的个人保险项目赔付。各大高校为考虑安全, 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一般都在校园内进行, 假如学生在校外参加志愿活动发生意外, 不会对其进行大学生在学校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理赔。

(三) 没有健全完善的激励政策

志愿服务是自愿参与的公益活动, 对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员没有更多的激励政策。一些参加了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因为会付出相应的时间、精力、体力及专业知识等, 希望可以获得认可和一定形式的回馈。根据调查, 有58%的志愿者希望社会肯定和支持, 有33%的志愿者希望有志愿证书的荣誉, 有24%的志愿者希望服务对象认同和感谢, 有71%的志愿者希望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政策, 以促进志愿服务的良性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一) 健全保障体系

志愿服务工作有保障体系作为基础, 能够有效开展和发展。这要在经费和法律两方面进行保障, 要强化建设社会立法, 使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有法可依。2016年的《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发表和实施, 使志愿服务有了一定法律保障, 可是, 仍然要加强志愿服务立法建设, 给志愿服务以全面系统的法律保障。

(二) 增强志愿服务奖励和激励方法

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内在动力是可以提高其综合素质, 能够帮助学生适应社会, 可以得到精神的满足;而外在动力是有利于找工作, 可以推动社会文明, 能够获得荣誉或者奖励[3]。通过分析和研究,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会服务希望得到尊重, 实现自我价值, 获得社会认同等。而组织志愿服务的高校和社会组织, 要结合学生的意愿, 应该加强奖励和激励措施的建立, 给与志愿者进行志愿行为巩固的动机, 对其参与志愿活动的思想和热情进行有效维护。比如授予荣耀称号、给予实习工作体验机会、评选优秀志愿者等。

(三) 加强志愿服务的有效评估

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有效评价是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环节, 可是, 现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和社会团体很多都没有这个环节。志愿服务活动是否帮助了服务对象, 志愿者和服务组织配合情况如何, 志愿者自身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 这些都是评价志愿活动的有效指标。志愿服务开始前要考核活动目的、内容和形式等, 志愿服务中, 要全程监督服务质量, 同时要求被服务对象进行志愿服务的评价。这些评估活动对完善和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四) 以专业为基础开展志愿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有其专业优势,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相应的志愿服务, 能够给服务对象以合适的服务, 同时也锻炼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比如环境保护、卫生健康宣传、义务法律宣传、心理援助等相应的活动要在相关专业选择大学生志愿者, 有效发挥其专业优势,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同时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专业知识对社会的帮助。

(五) 运用志愿服务成果促进其常态发展

各个高等院校可以建立学校志愿者协会, 在协会里要注重干部和规章制度的建设, 以协会当中的党员、干部和参加过志愿活动的优秀学生作为骨干, 进行积极宣传, 招募和引进一些热心公益、思想上进的学生加入到协会当中。同时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相关培训,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 进行志愿者服务对象情况和服务效果的宣传和学习, 对一些有效保障制度宣传, 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 增强参与志愿服务的质量, 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和常态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志愿服务工作是志愿者个人或相关机构组织的给服务对象以帮助的社会活动。在“以本为本”思想的指导下, 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自愿参加志愿服务工作, 为社会和人们提供服务和帮助。通过志愿服务活动, 体现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以本为本的思想、知行合一的行为。社会、国家和志愿者组织者要加强完善保障体系和各种激励制度, 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有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正确有效评价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总结服务成果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发展。

摘要:志愿活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志愿活动在不断的增加, 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是志愿服务活动当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含义, 指出了志愿服务的现实情况, 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以本为本

参考文献

[1] 许娜, 岳华, 徐胜利.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手完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亚太教育, 2016 (8) :42-42.

[2] 葛崇勋.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困境与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8) :60-61.

[3] 戴金来, 杜欣悦.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规范化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 (6) :28-31.

上一篇:“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分析下一篇:对深植企业文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