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现状分析

2022-09-11

现如今,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方式与组织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仅大大提高了志愿服务质量, 强化了公益活动的宣传力度, 还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全面发展, 推动现代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然而, 就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现状来看, 还存在着许多局限性制约着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因此,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应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 提高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 做好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 完善志愿服务平台, 以增强志愿服务效果, 促进现代大学生的健康长足发展。

一、“互联网+”思维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必要性

(一) 优化服务资源, 满足志愿服务需求

最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志愿服务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各地区的志愿服务组织纷纷建立, 对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具有积极影响。然而, 由于志愿者的身份、组织形式等各不相同, 从而导致服务资源无法实现合理配置、优化共享, 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阻碍。而随着“互联网+”思维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不断应用与推广, 不仅有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满足了志愿服务的发展需求, 还进一步实现了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激发大学生的服务热情, 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效性。

(二) 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与完善, 各大高校逐渐完善教育教学体系, 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的支持力度, 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 高校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还能有效吸引更多的志愿服务人员,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促进我国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 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改革

当前, 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普及的背景下, 传统的高校教学方法与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发展需求, 因而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 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实践活动, 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不仅能够有提高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还能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 实现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 志愿活动内容、形式比较单一

当前, 我国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及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并在日渐复杂的社会背景下, 现有的志愿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 还有许多人对其存在着一些误解, 从而导致大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日渐降低, 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造成阻碍。

(二) 多媒体推动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

近年来,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微信、QQ、微博等公众平台的建立与推广, 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益处, 不仅有效突破了传统公益活动模式, 提高志愿服务效果, 还进一步增大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力度, 拓展公益渠道, 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促进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长足发展。

(三)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实际需求脱节

就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来看, 普遍都是在校园开展, 扶持的对象大多为特困学生或残疾学生, 服务主体以学生为主。同时, 由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策划者与设计者通过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 使得志愿服务活动始终沿着“理想型”趋势发展, 不仅脱离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起始目标, 还使其与实际活动出现脱节现象, 以至于志愿服务组织的后劲不足, 服务效果不理想。

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大学生志愿活动帮扶对象相对单一

目前, 帮扶对象过于单一是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1)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决定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方向。 (2) 大学生的日常活动范围、接受教育的方式, 影响了他们服务活动的关注点。 (3) 大学生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直接关系着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效果。此外, 由于大学生仍处于学习成长阶段, 使得他们的实践经验、社会阅历等极为有限, 从而导致在选择大学生志愿帮扶对象时, 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制约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全面开展。

(二)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深度较浅

首先, 在大学生开展志愿活动时, 准备工作不到位, 开展深度较浅, 比如线上、线下的宣传活动较好, 知晓率偏低等等。其次, 部分大学生存在跟风行为,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定位不明确, 只知道是社团组织的活动, 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公共服务、公益事业的意义, 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效果。

四、“互联网+”时代下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 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 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

在“互联网+”时代下, 要想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效果, 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 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 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知晓率, 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员加入志愿服务活动。其次, 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 让更多大学生了解志愿服务活动的真正意义, 提高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 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 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互联网平台, 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效果

在高校中,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互联网平台, 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是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效果的重要举措。同时, 应积极发挥榜样的力量, 通过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 号召知名人士参与志愿服务讨论, 提高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 加强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培训, 强化志愿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 从而在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效果的同时, 促进高校教育教学事业的有序开展。

(三) 加大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力度, 优化志愿服务的资源配置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 应不断提高社会支持力度, 明确志愿者的参与义务与参与权利, 实现志愿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价值, 在为志愿服务事业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 强化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 完善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养, 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顺利开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即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开展机会, 强化社会大众的公益意识, 同时也为志愿活动的有序开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基于此, 学校、社会以及政府应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活动的重要性认识, 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关注, 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 构建系统的志愿服务体系, 从而在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效果的同时,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互联网+”思维逐渐引入到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当中, 不仅有效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增强志愿服务效率, 还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的核心素养, 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积极意义。现阶段, 如何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制, 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作用, 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首要课题, 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就“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现状展开探讨, 希望能够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现状

参考文献

[1] 张晓婷.“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 2017 (10) :141-142.

[2] 吕晶.“互联网+”志愿服务时代心理素质对高职大学生服务活动成效影响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 (5) .

[3] 魏文娜, 荣文婷.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J].山西青年, 2018 (5) .

[4] 高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现状探究[J].北方文学:下, 2016 (9) :184.

[5] 翁晓冬.“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现状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 (5) :78-78.

[6] 张伟莉, 杨化.“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微公益现状与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 (5) :65-67.

上一篇:基于虚拟仪器的谐波和无功电流检测下一篇:不同体位在中孕引产排胎中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