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2023-02-20

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高校教育的生态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面对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新要求,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之一,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功能、实效性等方面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解读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各高校不断健全机制, 推进创新,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十分显著。但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及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致使其实效性发挥面临困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教育的内容出现理论和现实脱节现象, 实效性有待加强。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 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调研, 我们发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实际效果与教育目标的要求存在着一定差距。大学生反映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三个主要问题:首先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缺乏针对性;其次理论教育和社会实际联系不密切, 空洞抽象;第三教育方法传统, 单调枯燥, 实效性不强。笔者研究发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跟新远落后于学生关心的学科发展背景, 跟不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变化。在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释重大社会问题时无法紧密的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 导致理论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要素彼此孤立, 缺乏协调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性工程, 高校生态中的受教者、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环境是其中的要素。高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各要素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以进行教育活动, 应是各要素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进而实现教育目标。然而经调查发现, 一些高校还存在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教育方法创新创意不足、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氛围不浓等问题, 导致高校的思政教育无法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 各要素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走进当代大学生心里。

3、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缺乏合作渗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主要有思政课程、社会实践、党团组织生活、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新媒体等。这些载体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间的结合点也是得以走进青年学生, 产生实效的保障。但一些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各载体之间相互协调补充对思政教育功能提升的重要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存在各自为政, 形式单一的问题。对于传统载体缺乏理念创新和内涵扩展, 而新载体的运用又缺乏科学设计和规范。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

1、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志愿服务是在个人意愿前提下, 不计物质报酬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为改善公共服务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则是在校大学生在学业之余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等向社会奉献自我的公益活动。志愿者所秉持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与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重合, 丰富了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提升思想境界, 增强社会责任感, 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其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意义深远。

2、大学生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能满足人与社会需要的属性, ······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与社会所具有的或发挥出来的有利作用。”志愿服务活动与现实社会联系紧密, 能真实的反映群众生活, 大学生投入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 从而解决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灌输过于空洞, 跟不上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的问题。通过参与志愿活动, 大学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会用社会的共同价值标准约束、规范自我, 促进个人发展。同时学生在选择参与志愿服务项目时通常会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与能力特长,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 深化了自己对专业的理解, 也实现了自我价值。通过志愿服务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满足了学生部分成长需要与社会需要, 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提升。

3、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其他载体协同发展,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共青团中央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 我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蓬勃发展, 志愿服务组织和人数不断增加, 截至2017年11月, 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达6136万。志愿活动这种思政教育载体因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参与其中的体验感、奉献他人的成就感受到当代大学生的欢迎。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 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政课程、校园文化活动等其他思政教育载体有机结合起来, 从项目选择、活动的设计、和课堂理论引导等全方位规划大学生志愿活动, 促进各载体的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新时代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入, 多元文化涌入中国,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之一, 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功能、实效性的提升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5-12-28.

[2] 彭海.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 (4) .

[3] 刘华才.刘时新.张廷.刘运显.刘晓云.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 (3) .

上一篇:新环保法之按日计罚制度的规范下一篇:道家人生哲学观照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