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中的中国文化论文

2022-04-25

摘要:从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现状看,英语学科已经成为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具备语言知识传授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作用。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看,教师对西方文化传播比较看重,但是对本土文化不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英语中的中国文化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英语中的中国文化论文 篇1: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输出刍议

【摘 要】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要求大学生能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但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多偏向西方文化的导入而忽视了对中国文化的输出,结果大多数大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中国文化输出的原因,讨论了中国文化输出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中国文化;输出;大学英语

一、背景和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我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渗透到各个领域。在全球一体化和世界各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文化必然伴随着我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向世界。而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因此,让工作人员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以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获得理解、接受甚至认同是很重要的。

大学生作为未来职场的中坚力量,能够准确、熟练地输出中国文化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要主动汲取中国文化相关知识,并且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练习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5)》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在注重发展学生通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应进一步增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使学生在不同领域或语境中能够有效地交流。由此可以看出,自新时期教学改革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经历了从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到侧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再到如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与目前的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强调中国文化输出的原因

21世纪初,一些专家和学者敏锐地意识到中国文化输出受阻的现象。从丛指出即使有着较高英语水平的博士生,在日常汉语交流中汉语文化底蕴也显得苍白,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立即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即不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张为民、朱红梅调查了126名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用英语转述包含中国食物、民俗以及历史名胜古迹等中国特色文化话题的能力,结果表明,大多数测试者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各层次教学中中国文化输出受阻现象都存在。综合起来,其原因有以下几条:

1. 缺乏输出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内容包含欧美文化和中国文化双向的导入和输出。在近些年的教学中,欧美文化的导入和输出早已引起廣大师生的重视,并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可喜的成绩,而中国文化则被忽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一致强调要在目的语文化中学习目的语,有的文章甚至把文化教学等同于英语文化教学。由此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广大师生习惯于把自己置身于英语文化中输出英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而缺乏对汉语文化的输出意识。

2. 输入量不足

对于中国的传统与文化,其实学生从小到大并没有修过系统介绍中国文化的课程,对中国文化的摄入主要依靠课内外日积月累的“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中国大学生只有选修“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时才会系统地思考“中国文化”这个话题,然而只有极少数大学生才有机会接触这门课程。因此,总的来说,学生在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中,中国文化的输入是不足的。

3. 缺少输出机会

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广大师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盲目自信,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自然很了解中国文化;更重要的是,遇到对外介绍中国文化的机会不多,很难发现自己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西方文化输入,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同时升华学习者的本民族文化修养,提高中国文化的输出能力,争取对外交流机会,做到学以致用。

三、中国文化输出的内容

大学英语教学是基础教学阶段英语教学的提高和拓展,主要帮助学生在中小学英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译五项基础能力,还要求学生获得人文性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大量实践机会,使其能用英语输出中国文化。大学生需要了解中国文化输出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概况

国家概况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基础,让学生了解中国国家概况,不仅仅是了解中国目前的地理位置、人口、政治、经济、文学、科学等信息,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个国家的发展与变迁。一个国家正是由于其地理、历史的变迁,才会形成独特的民族、宗教、传统及风土人情。具体来说,中国传统节日、烹饪、烟酒茶、服饰、建筑、地方戏曲、表演艺术、武术和中药这些中国文化中最直观、最表象的东西,往往是对外交流中最难表达的东西。因此,让学生做好中国文化的知识储备,是保证成功传播中国文化的前提。

2. 汉语语言特征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必然在语言上有所体现。尽管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但在实际的对外交流活动中,我们不能排除对方接触到中国语言的可能。中国的人名、地名、菜名及其他物品的名称以及汉语语言的一些特殊表达,都会成为对外交流的内容。很多学生在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时,认为很难将中国的独特文化用英语表达出来,认为中国文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究其原因就在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上有巨大差异。因此,学生要深化对汉语语言的理解力,总结汉英两种语言的区别,在提升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领悟力和传播力。

3. 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是一国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个人对中国文化的感知与领悟会随着自身阅历与人生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虽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各有不同,但总会呈现出一个民族的共同性,总的来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和其他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尽管在对外交流中使用的是英语,但我们面对的是有各种不同文化背景和各种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不同国家的人。因此,在对外交流活动中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阐释往往可以解除误会与疑惑,达到理解并接受的目的。

四、中国文化输出的方法和途径

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中国文化输出的方法和途径通常有以下几种:

1. 引导学生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

通过系统的学习、归纳与总结,发现规律,探求中国文化的本质,使学生不至于一味地在中国文化导入基础上进行原文输出。近些年,对外交流中对中国文化的输出引起国家重视,有关机构颁布了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指导性英文译文,如对中国菜名和标识语的指导性译文。大学英语教学也对中国文化的导入加以重视,甚至出版了专门的著作,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程中的《中国文化概况》(A Glimpse of Chinese Culture)。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国家概况、文教科技、民俗风情、旅游览胜、中国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图文并茂,适用于大中院校英语专业低年级大学英语公共课使用。但大量输入并不能保证对未知的及尚未涉及内容的正确输出,相反,掌握中国文化本质,则相当于掌握了汉英切换的原则和方法,对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2. 加强学生汉译英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应增加有关中国元素的翻译练习。教师在讲解译文时应找出其体现中国文化的地方,并适当联系相关文化知识,对此知识点进行适当展开,尤其是一些含有历史、宗教、语言文化背景的成语、习语和典故、特别要注意那些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词。

3. 模拟真实的对外交流场景

角色扮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对跨文化交流的敏感性。和文化导入不同,文化输出的主体在于學生,所以应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转换成以学生实践为主体的一种授课方式,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一些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顺利开展,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写作、演讲、拍摄英文短片、面对面的情景交流等各种形式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尝试用英文介绍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实现中国文化的输出。

4.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教师及相应的学生机构管理人员应鼓励学生利用实习、兼职等机会进入社会实践,参与到真实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中。课堂教学有其显而易见的虚拟性,在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图书中,人们获取的信息极易被这些媒体控制。这些媒体倾向于提供标签式的文化,阻碍了人们接触到其他民族文化的真实情况。而像社会实践这样真实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接触和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好机会。

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中国文化必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鉴于英语“世界语言”地位的现实,让大学生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是我国各层次英语教学的共同任务。在基础英语阶段,尤其要提高中国文化的输出意识,增加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入量,同时为学生争取更多的中国文化输出途径,使学生在未来的跨文化交际中“使交际双方能够充分发出属于自己文化的声音,又能够最大限度地相互接近和理解”,从最初的克服双方文化理解障碍到“文化共享”,直至最后成功达到的“文化影响”。

参考文献:

[1] 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2] 姜波.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3] 叶朗,等.中国文化英语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 陶恒.模因论视角下的中国文化英语教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3,(3):17-18.

[5] 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17-21.

[6] 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S1):35-40.

(编辑:秦俊嫄)

作者:刘友春

大学英语中的中国文化论文 篇2: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

摘 要:从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现状看,英语学科已经成为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具备语言知识传授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作用。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看,教师对西方文化传播比较看重,但是对本土文化不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宜的措施融入中国文化,让学生在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加深对文化的认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英语 中国文化 教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1.019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提倡立足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应用英语知识。但是跨文化交际应该是双向的,学生单方面学习英语国家文化,而忽视本国文化,必然会出现文化逆差,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还需要特别注重中国文化教育。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教育的价值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

1.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大学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讲解一些中国文化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例如“naked”一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当今社会上关于“裸”的一些热门词汇进行思考,如裸婚、裸捐、裸考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古代与“裸”相关的词汇,如裸裎,并让学生用英语来描述这些词汇,如果学生描述得不准确,教师还可以给出相应意见,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认知,还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2.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了解外来语文化固然会影响到跨文化交际效果,但是不熟悉汉语文化也会对跨文化交际带来很大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就是将属于自己文化的声音发出来,以此实现文化的相互理解。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注重中国文化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了解到中西方文化差异,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3.提高学生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的英语教师过于片面地讲解英语文化,对其大肆宣扬,使得学生认为英语文化比汉语文化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汉语文化的不自信。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不能成为崇洋媚外之人,片面地宣扬英语文化而贬低汉语文化。大学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强化中国文化教育,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让学生可以在跨文化交际中保持文化自信,不会存在自己文化不如别人文化的心理。

二、大學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英语学习

汉语与汉语文化对于学习第二语言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可以将汉语与外语进行对比,将汉语文化与外语文化进行对比,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外语文化特征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理解汉语文化的本质。因此,脱离汉语的外语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如果不以汉语为参考,学生很难真正地掌握第二语言。所以,在实际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教育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2.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大学英语是通过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以英语理论为载体的教学机制,它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实现的。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想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就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比如对翻译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具备翻译有关中国国情和文化的文章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重视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并在国际交往中使中国文化走出去。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关于中国文化教育现状的分析

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看,在中国文化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1.对中国文化教育不看重,英语其本身是一门外语,所以很多时候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英语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过于看重英语文化讲解,对中国文化不太看重。同时在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会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偏向于词句翻译,忽视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时必然会受到影响。

2.教材中缺乏中国文化内容,就目前而言,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涉及英语文化,但是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却比较少,教师按照这样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培养,必然会出现重英语文化、轻中国文化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无形地割裂中国文化,进一步降低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

3.教师文化素养不高,就目前而言,当前大学的英语教师有很大一部分从小接受的就是英语文化,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会偏向于英语文化教育而忽视了中国文化。同时英语文化对我国本土英语教师的影响比较大,教师认为只有了解英语文化才能学好英语知识,在日常教学中过于研究英语文化,忽略了自身中国文化素养的提升。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中国文化教育的策略

1.丰富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设置情况将会对其教育情况带来直接影响。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关于英语文化背景的介绍内容有很多,但是很少有中国文化内容的描述。在英语教材中,缺失中国文化,必然会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中国文化教育不重视。对此,在实际中,应该进一步丰富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如收录一些可以体现中国文化的优秀英语文章,在听力中增添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素材主题,这样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更好地开展中国文化教育,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本土文化。

2.设置中国文化考试内容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测试可以很好地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在我国现有的教学大环境下,通过测试可以判断出英语课堂教学中对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视力度。因此,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明确中国文化教育的主体地位,并增加关于中国文化的测试,让测试承担起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重视力度的责任。将中国文化内容纳入大学英语考试中,教师在备课、教学中都需要为学生讲解相应的中国文化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对中国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就目前而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考试,尤其是重大考试,如四六级考试,其内容、题型虽然有一定的调整,将翻译内容变成了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师生对于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视力度,但是在整体上,在考试中关于中国文化的分值还相对比较低,在阅读题型、听力题型中很少有中国文化的内容,所以还应该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考试中的中国文化所占分值,丰富考查题型,以此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中国文化知识。

3.拓展中国文化教育内容

一些大学生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交际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本身不会用英语将中国的一些特有文化介绍出来,如学生在用英语讨论餐桌礼仪,可以很轻松地说出西方人用的刀叉,却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同时还会在无形中让学生认为中国文化不如西方文化。对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中国特有的一些文化事物用英语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做到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如在“entertainment”一词讲解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翻译2012年广电总局下发的“限娱令”“限广令”,即“Cutback on TV entertainment”“TV commercials ban”,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来翻译广电总局(SARFT),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一个单词中接触到多个汉语词汇的英语表达方式,这样学生即便是在与西方人讨论新闻问题,也可以做到谈吐有礼。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指引学生将英语语言和中国国情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不仅要注重“拿来”西方的文化,更要注重“输出”中国优秀文化,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才能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基础。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强化中国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 严芳《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教育的意义和途径》,《现代交际》2017年第6期。

[2] 马跃《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双向文化导入与中国文化传播》,《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3] 王圩圩《浅析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文存阅刊》2018年第Z1期。

[4] 施秀川《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科技风》2017年第15期。

作者:陈荣洁

大学英语中的中国文化论文 篇3: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自信

【摘要】文化自信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学习者的内在渴求,坚持文化自信也是对价值观的坚守。笔者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以期提升学习者的文化自信,并认为教师应树立文化自信意识,深刻领悟文化自信的涵义,明确相关英语表述,从而更好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习者的中国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英语教学;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作者简介】郭珊(1973-),湖南湘潭人,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一、在大学英语课堂坚持中国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1.文化自信是时代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影响力日益彰显,世界各地掀起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62个国家(地区)共设立了541所孔子学院和1170个孔子课堂。

这样的时代呼唤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豪感,是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大学英语教学顺应时代要求,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培养具备中国文化自信的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担。大学英语课程教和学的主体是英语,而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应该成为宣传中国成就的重要媒介,成为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工具。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仅需要教授学习者如何用英语表达有关中国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拥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文化,具备表达意愿。

2.文化自信是学习者的内在渴望。在当今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无论是学习深造,还是实习就业,大学(毕业)生进行国际交流的机会都不在少数。他们或许需要向国际友人展示中国风采,或许需要带领外国朋友参观中国的名胜古迹,他们已然成为跨文化交际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如何在国际交往中应对自如,谈笑风生?丰富的知识和流利的表达能使他们侃侃而谈,充足的信心则如锦上添花,这自然源于文化自信——交谈中流露出的对自身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会令交流熠熠生辉!说者如数家珍,听者心生向往,这就是文化自信的魅力,也会令个人魅力提升。因此,可以说,文化自信已成为英语学习者的内心渴求。

3.坚持文化自信也是对价值观的坚守。通过在英语课堂上传授中华文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通过对比和思辨,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并能帮助学生坚决抵制西方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和侵蚀。“文化自信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有力武器……我们只有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才能抵制腐朽、有害、不良文化的冲击,积极应对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文化自信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学习者的心声,坚持文化自信亦是对价值观的坚守。那么,如何将文化自信因素广泛而深入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师又应该如何加强此方面的素养?这值得每一个大学英语教学者和研究者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笔者为此做了初步尝试,谨与同行探讨。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升中国文化自信的初步探索

文化自信的主体内容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课堂上,我们即可据此,以及各单元的主题和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地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自信。

1.让传统文化走进大学英语课堂。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有多种方式可以让传统文化走进来。比如说到节日,就可以让学生用英文介绍中华传统节日,如它们的起源和风俗等;谈及美食,也可以让他们用英语展示家乡的美食,来一场“舌尖上的中国”;父母之爱的主题,会令人想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思乡的话题,更能引出一场唐诗宋词朗诵大赛 (注: 中文材料需英译本)……

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汲取灵感的宝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和‘魂’”。在大学英语课堂,同样需要重拾传统文化,重温传统理念,增强文化自信,以便在将来传播中华文化。

2.让革命文化来到大学英语课堂。“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经过长期革命的考验,终于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和形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坚定理想、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踏着烈士的血迹奋勇向前,夺取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今天,我们有幸处于和平安定的环境和稳定发展的时期,但这种革命文化、这些革命精神,仍能指导和激励我们奋勇向前,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在大学英语课堂,我们同样不要忘记革命文化。例如:以战争为主题的单元会令人想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那些艰苦卓绝的战争,以及来之不易的胜利;而学习以“英雄”为主题的课文,如Heroes in Western Literature(《西方文学里的英雄》,《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三册第七单元),我们亦可扩展讨论“东方文学里的英雄”,以及革命战争年代那些真实的可歌可泣的英雄。这里,我们可借助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名著Red Star Over China (《红星照耀中国》)领略当时战争的艰险、长征的艰难、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以及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而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我们缅怀逝者,致敬先烈,倍加珍惜今日,发奋建设祖国。

浓厚的革命文化是我们获得力量的源泉,“是我们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和重要渊源”。让革命文化来到大学英语课堂,和学生一起回忆峥嵘岁月,传扬革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谱写时代新篇。

3.让先进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它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密不可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硕果累累,“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也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因此,学习先进文化,我们可以理解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当今的飞速发展的现状、经济文化建设成就等。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是中心,而发展与成就是围绕中心的补充内容,是对中心内容的有力支持与事实证明,是先进文化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按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版)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的英语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主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很容易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而中国的发展与成就有目共睹:從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到外资外贸的快速增长;从工业进一步升级,到高铁的迅速布局;从教育水平提升,到公共设施的完善;从生活方式改变到国际地位提高……所有这些变化,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切实感受到。但是,身处变化之中的大学生或许习以为常,或许不会表达。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去引导和传授,有意识地结合英语教学介绍中国的发展与成就。而在大学英语教材里,也易于找到相关主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

正在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开启幸福的保障,“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大本和大源”。将先进文化的方方面面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有助于学生感受时代变化,提高文化自信,坚定信念,牢记初心。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笔者希望能帮助同学们重温传统文化、不忘革命文化,熟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提升同学们的文化自信,也使他们具备宣扬中华文化的能力。

三、对大学英语教师加强“文化自信”素养的几点思考

1.树立文化自信意识。习近平指出:“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厚底蕴,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更能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每一位英语老师都要有这种意识,即自己不仅是语言文字的传授者,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文化自信的传扬者和中西方文明互鉴的传播者。我们要将这种意识融入备课活动和课堂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教学,把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树立文化自信紧密结合,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让中华文化不断走向世界,巩固新时代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国际地位。

2.深刻领悟文化自信的含义。文化自信的主体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我们要深入学习这三种文化,深刻领会它们的真正内涵。我们要真正了解祖国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牢记艰难曲折的革命历程,紧跟日新月异的发展现状。我们应深入研究传统习俗、文艺典籍、革命精神、英雄事迹、当代热点、国家大事等。只有全方位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我们才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自信。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不但需要知晓西方文化,更应该用中华文化充实自我,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为中华文化留出一席之地,让大学英语课堂成为文化融会贯通的首选场所之一。

3.明确相关英语表述。大学英语课堂存在“中华文化失语”缺陷,即“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不能用外语恰当地表达母语文化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面对中国文化,课堂不讲、老师不教、学生不会,是当下许多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重要原因……只有约1%的教师认为自己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并可以用英语准确表达。”

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提升文化修养的基础上,还需对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进行深入研究,平时可阅读一些相关英文文献,以及国内发行的英文报刊,紧跟时代步伐。只有清楚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大学教师方能融会贯通,将其自如地贯穿到英语教学中。也只有这样,方能真正使我们的学生在传播中华文化时有枝可依。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中国革命历尽艰难,精神永存;近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生机蓬勃,成就辉煌。这些足以让我们自豪而坚定,也足以通过我们的教学让每个学子深深触动。通过传承传授,英语教师并不只是在培养一门语言技能;通过传播传扬,每个人都要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相信经历每一次人际交往,讲述每一个中国故事,开展每一轮对外谈判,我们都会为推进中华文化建设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荣开明.论文化自信[J].湖北社会科学,2017(5):17-25.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 10,19.

[3]蒋苗,彭雨晴,习睿玉,袁艳玲.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象及应对策略[J].英语广场,2019(11):75-77.

作者:郭珊

上一篇:强化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论文下一篇:新媒体影像传播伦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