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

2024-04-27

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精选6篇)

篇1: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培养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和技术管理工作的中初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核心能力应是培养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和管理。文章针对机电行业的发展变化,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进展开探索。

关键词:中职;机电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先行试点,推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发展能力。”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的要求,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篇2: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

【关键词】学生实践技能 “双师型”的教师 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3-0189-01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关键时期,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当迫切。对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个专业而言,学生在学习中涉及相关学科知识,要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操作、制造、装配、调试、维修等技能。传统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的需求,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出现空前短缺的局面。如何改变这一现象,需进行有效的实践技能教学,对此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 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是面向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机械零件制造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机电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中级职业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检修、管理等工作的技能应用型高级人才。也就是说,毕业生要具备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技能。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目前多数院校缺乏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系统性的培训。许多学生在毕业后只是对机械或电气方面的知识了解,但这无法从事机电设备的综合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应实行创新式的实训教学模式,强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培训效果。

二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设置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模糊

从教学计划中可看出,目前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是按既培养机械方面又培养电气方面来设置课程,但是机械与电气又各自为两大学科,内容丰富,知识涉及面广,让一名中职学生在三年的时间里要系统地掌握好两大学科,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定位时应按培养方向分清主次,不应采取机电并重的培养方案。

2.实训条件落后,实践操作训练水平有待提高

总体来看,职业院校虽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训设备,但基本是以单个实训课题为主,很少有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性实训设备,最终使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差。因此,各职业院校应尽快建立和健全综合性实训设备。

3.缺少“双师型”的教师

在职业院校中真正“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很低,专业理论课教师不能带学生开展实训实习,而实习指导教师理论基础知识较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训脱节,教学效果不佳。

三 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

以企业明天的需求来培养今天的学生,明确专业的培养方向。为使学生的就业前景良好,使学生在就业时有针对性,应突出技能培养,加强师资建设,强化技能训练。例如根据培养方向可设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加工技术;物流机械自动化等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面向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的企业,从事设备的装配与调试、制造、开发工作;也可在机电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四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专业理论课程体系设置

职业院校所采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内容陈旧、落后,没有体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水平,没有走在科学发展的前沿,相关专业知识没有很好的渗透和融合在一起,同时课程安排不合理、内容重复,与当前该专业所处的“机、电、液”三大块内容相结合的实际情况不适应。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考虑将“机、电、液”三部分内容有机结合,重新设置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一定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为目标,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避免知识内容的重复。文化基础知识以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知识可进行模块化教学,建立一个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可分为综合化系列课程和专门化模块课程两部分。

在综合化系列课程设置时,将相关的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融入到一门课程中。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将培养任务分解到每个教学模块中,确定每个教学模块所应完成的任务,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并达到什么样的能力,在每个教学模块中都要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我院正在尝试模块化教学并取得了成效。

2.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实践教学环节是机电一体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的设计应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了其创新精神。我们可以将实践教学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基本技能训练;第二步专业技能训练;第三步综合强化技能训练。

教学课时设置的原则应是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是1∶1。实践操作训练应跟上理论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实践操作训练的效果,又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篇3: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

根据本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 依托这些优势企业, 从专业开办时,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开始, 到教学计划的制 (修) 订, 教材或讲义的编写, 新技术新工艺进课堂, 外聘教师进专业, 生产实习跟班, 技术信息获取等方面组织教学。

社会需求、社会调研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基础, 也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基本素质结构定位准确的依据。

本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的课程结构, 人才培养方案始终围绕“一个主题, 一条主线, 四个层面”, 即以学生的发展,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为主题;以职业素质和实际的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 有针对性地设置了:专业认知模块、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模快、专项技能训练模块、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模块。

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按照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由生疏到熟练, 由初级到中级甚至向高级的方向运行。

第一层面由特设的专业入门《金工实习》、《生产线见习》, 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其明确学习方向, 提高学习兴趣。

第二层面主要靠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学习来实现。

第三层面是通过一系列专项实训来达到, 如《CAD实训》、《PLC实训》、《数控技术实训》等。

第四层面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主要是通过“产教合作”的办学模式来实现, 如《机加工 (数控加工) 实习》、《生产线运行与维护》大型跟班实训, 《毕业实习》等。学生有较长时间到专业实习基地跟班实习, 其管理和要求与企业一线职工相同。在实习中, 学生不仅提高了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做事、学习和思考的本领。

我们所说的能力, 是指学生就业之后所具有的综合知识、基本技能和充满高度的事业心及责任感等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素质结构, 是一种综合的能力观念。通过设置专业技术模块课程, 如“金工实习”、“自动机运行与维护”“典型电路与控制系统”, 和专项综合实训《机加工 (数控加工) 实习》、《生产线运行与维护》大型跟班实习, 培养学生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和创造、创新精神。

本专业着眼于培养企业所需要的第一线操作型和应用型的职业人才, 因此, 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操作有机协调, 加强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体现在具体教学上:

请进来, 就是在这一专业课的教学中, 我们聘请本行业有一定经验的工程师为学生讲课, 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有完整的技术图片资料, 讲课时图文并茂, 学生学起来很感兴趣。

走出去, 就是我们的专业老师, 经常去相关企业学习他们的先进的生产技术, 组织管理经验, 经常参加企业生产和技术革新, 收集新信息等, 并将这些新知识、新信息及时传授给学生, 因此, 学生所学到的不至于是陈旧而落后的知识。

重视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广泛与社会、企业联系, 建立可靠的教学实训基地。

学生分组进入大型企业实习, 通过实训, 不仅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机加工 (数控加工) 技术、生产线运行与维护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而且在适应社会、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

校外兼职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他们主要来自校外实习基地, 都是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负责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 负责在实习基地为学生现场讲解授课。

实训期间, 有工程技术人员给予指导, 带队老师跟随指导和检查, 学生的考核由企业根据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 学校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评定。从带队实训效果来看, 学生的实践学习兴趣相当浓厚, 学习自觉性也很高。

另外, 大型拆装实验、电工考证、机加工 (数控加工) 考证、CAD绘图考证、及PLC技术实训等等, 很好的保证和锻炼学生动手和实操技能。

我们一直认为:学生是学校输送到社会的“软产品”, 这种产品的使用效果, 是否受社会和企业的欢迎, 需要我们不断的跟踪、获取信息。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 在搞好校内实习实训的同时, 更应主动与相关优势企业挂钩联系,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跨进企业的大门, 使他们以便进行理论学习, 一边在车间进行专业实践;既是学校学生, 又是公司的“准员工”;既要接受学校理论教师的教学, 又要接受工厂师傅在工位上进行技能传授。这样, 学校把教师搬进企业, 实现校企一体的办学理念, 达到学生、企业、学校满意;学生强化了技能, 实现了预就业, 完成了知识、技能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学生满意;企业能得到“量身定制”的技能型人才, 并得到了学校这个人才技术平台, 企业满意;学校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办学理念, 学校满意。

摘要: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定位是:面对现代企业的自动机与生产线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操作与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要办好这一专业, 重点是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难点是要解决实践教学的设备和场地问题。结合实际, 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职,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杨梅梅.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2) .

[2]兰日辉.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J].新课程 (教师) , 2010 (9) .

[3]钟玉珍“.实例-讨论”教学模式的探索———机电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尝试[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 (S1) .

[4]冯天文, 秦玉杰.对技校机电专业“三段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3) .

篇4: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职 机电专业 一体化 有效教学

课 题:辽宁省人社厅技工培训教学研究室2013-2014年立项课题“中职机电专业一体化有效教学”阶段成果;主持人:纪正君。

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比例的改变,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尤其是机电类人才越显缺乏。

这给中等职业学校提出了新的课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培养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机电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简称机电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达到怎样的职业水平?机电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适应什么样的工作岗位?

为满足社会的需求,中职学校培养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目标应是既能掌握机电设备运行的一般理论,又能熟练操作机床、识图加工、维护设备,进行设备故障的诊断、简单维修,掌握设备中的电气控制技术等。

那么,为满足现代社会对机电类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体化教学是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培养新型技能人才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教师在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需要单独制订教学计划,构建机电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每一环节由一位教师或几位教师在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进度的情况下实施教学,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通过实践学习消化吸收。

笔者学校机电专业一体化有效教学具体实施方法是以学习任务形式来进行,学习过程中全班学生主要以组为单位,每组6人,学习过程中可以相互探讨、相互评价,然后各组之间再相互评价学习效果,最后由一体化教师做总结。

三、一体化有效教学的方法及运用

下面就以机电一体化教学中车削加工为例,介绍一体化有效教学的方法。阶梯轴的加工作为教学任务,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教师提出一体化教学工作的任务(让学生明确工作任务的名称):阶梯光轴的加工。

第二,教师做一体化教学工作任务的描述(说明本工作任务该干什么):教师首先给出阶梯轴的轴测图(不考虑键槽加工),再给出阶梯轴的零件图,让学生识读零件图的图形和尺寸,再进行车削加工(学生有车床操作基础)。

第三,一体化教学的任务要求,学生看到阶梯轴的轴测图后,需要做三件事情:一是对比零件图,想象零件的结构形状,二是分析阶梯轴的尺寸和基准,明确各部分的形状和大小,三是分析整个车削工艺过程。

第四,一體化教学应达到的能力目标(专业能力方面达到什么程度,社会能力达到什么程度),学生通过阶梯轴零件图的识读学习能分析其他轴类零件的结构形状和视图表达,且能选出加工和测量基准,制定车削工艺过程。每组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学习,培养团队协助、与人沟通和正确评价的能力。

第五,教师给出一体化教学的任务准备(主要将与本工作任务的相关理论知识提供给学生做支撑),比如提供相关理论知识给学生,如基准的概念和分类,三类尺寸(即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和总体尺寸)的概念等;提供一些网址给学生课后查询,如http://www.hep.ecu.cn等。提供企业用的轴类零件的图样供学生作参考等。

第六,制订工作计划:先让学生自行制订工作计划,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

第七,任务实施:让学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务。

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时,一体化教师需要提供:

学材,即一体化教材(由一体化教师编写),主要供学生阅读相关理论知识,如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概念,提醒学生车削过程中车到每次最终位置均以右端面定位,即轴的右端面既是设计基准,又是工艺基准。强调一些加工时的注意事项,如形位公差、倒角、退刀槽的尺寸、工艺基准的选取等。强调安全操作规程。

第八,任务评价:主要对学生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学生自我评价与总结;小组评价与总结;教师评价与总结;强调各小组工作岗位的“6S”处理;提供评价表,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进行过程考核,认真填好评价表。

第九,技能拓展:对完成本工作任务后进行技能延伸与拓展创新。提供一张稍微复杂的带有三角螺纹的阶梯轴试着让学生识读,再试制定加工工艺。

四、机电专业一体化有效教学的研究价值

我们设计的一体化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是按照企业工作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和工作实践,根据工作实践情况(阶梯轴的加工)描述学习任务情境。

实践证明,一体化教学的成效是显著的,毕业生一到工作岗位,很快就能进入角色,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一体化教学所培育的学生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拓展了空间。

篇5: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中职学校 教学模式

1 机电一体化教学的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步伐地不断加快,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发展。

其主要的原因是:(1)教学模式较为单调。

传统的一体化教学大多注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实践课时相对较少,忽视了对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实际运用专业技术时引发诸多问题。

(2)理论知识与课程实践无法很好契合,教材相对落后。

在目前的中职学校中专业技术教材较多,一体化教材偏少,缺乏实用性,无法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

(3)师资建设较为薄弱。

随着我国工业的大力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一体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对一体化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大多数的中职学校中,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严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现代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

(4)教学条件不足,制约了一体化教学的质量。

篇6: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方案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工程系

一 前言

高职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本技能,而理论知识则以够用为度,这是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解决的根本问题。但是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计划是普通本科的“压缩版”,课程内容是大专教材的“粘贴版”的现象。教学模式仍以灌输——接受为主,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封闭的学习环境,单一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结果除了冠冕堂皇的“文凭”和“证书”之外,所谓的知识和技能随着考试的完结而从头脑中烟消云散,学习也因单调重复、机械记忆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与动机;根据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强调实践、探究的各种研究型和应用型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必将成为今后高职教育的一股不可阻挡潮流。

二 改革的基本思路

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我系的主导专业,也是我院的重点专业,根据学院领导的指示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确定作为我系的改革试点专业,力求通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改革试点,来带动以机电专业为主体的一个专业群(含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针对目前我们对现状的调研,发现学生对工作和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差,离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有距离,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和我院的实际情况,决定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作为本次教学改革的目标。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以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考核;让学生怀着目标、带着问题去学习,在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中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实行工学结合,加强项目训练(基于学习的工作)环节和顶岗实习(在实践工作中的学习)环节。

三 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当今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流行一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在建构时的情境与将来应用时情境的相似性,决定了知识使用的熟练程度,学习的情境影响知识的功用;知识在应用之前,就应当建构成能够随取随用的形式。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陈 1

述性知识是静态的,使用价值是潜在的,要使陈述性知识的价值得以体现,就必须把它转化成程序性知识。基于这一思路,根据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我们决定将本专业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即:基本素质模块、图形软件模块、机械制造模块、电气维修模块。

(一)基本素质模块:该素质模块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必要的数学知识;公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基本素养。开设的相关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够用为目标)文写作(选修),演讲口才(选修),企业管理(选修)该模块的考核目标为:获得《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

(二)图形软件模块:该素质模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机械制图,相关知识;具备熟练看图、二维作图、三维作图的能力。开设的相关课程有:机械制图,AUTOCAD,MASTCOM、slid等)。

该模块的考核目标为:获得《国家中级制图员证书》

(三)机械制造模块:该素质模块要求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及制造的相关知识,械零件从设计、机加工工艺的编制、到机床上动手加工的能力。开设的相关课程有: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础(含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切削机床与液压传动、数控机床与编程;选修:现代加工技术,专业英语。该模块的考核目标为:做一次大型实践项目训练,从零件设计——加工工艺编写——机床上操作加工;以专业指导委员会认可通过为合格,斟酌。

(四)电气模块:该素质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工厂机床电气控制及供配电的相关知识,具备机床及其电气设备的管理、维护、安装、调试和维修的能力。开设的相关课程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及应用),工厂供电。选修:计算机接口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AUTOCAD和PRO/E的UG、具备机,机械制造基,金属

PLC),(单片机原理,法律和道德修养,公。

PRO/E。选修一至二门相关软件课程(。

该模块是集中进行还是分解进行可,机床电气控制(含

是否可作选修课程可斟酌。

该模块的考核目标为:获得《国家中级维修电工证书》。

四 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项目教学法以具体的项目为中心,由指导教师在实施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该教学法是基于项目学习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这种模式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理,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目标。台,为学生创建学习情景,学生通过对实际项目的认识与了解制作,来学习并掌握构筑于该项目平台上的相关理论知识。项目教学法的特征是:(1境发生交互作用,从而获得实施项目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成为这方面的“行家”成果为驱动力,学习者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应的预期时,学习才能成功;(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为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在情境的交互作用中,产生体验和感悟,内化知识,形成技能,生发灵感;动为主要学习形式,从强调学生“学”的方法上入手,这是现代教学理论的实质,项目教学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和创新能力;(6)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要几个人或更多人进行合作,有效地学习。

基于项目的高职专业课教学模式由五个步骤组成:选定项目、制定计划、项目实施、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

项目教学要达到所需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想,使他们自主地实践、体验和创新,从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学生兴趣;(3)项目教学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它是以项目为导向,3)以交叉的知识为内容,教学项目涵盖了一系列相关的基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具体、3

选用实际可动手的项目为平,并形成与所希望获得的成果相探究和体验,)要确立学生“自觉自为”的思旨在把学生融入有以现实的、学生生(4)以真实情境履行专业性的职责,(5从而发展实践能力促进经验的交流及更2)教学项目必须紧密2)以引发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通过动手实践完成项目的)以项目为中心,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与现实问题情;(实践性问题的能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探究活较大的项目一个人往往难以完成,通常需这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1(真实和活化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学活动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的一系列行动构成,切忌越庖代俎;(4)项目教学应注重创新性,项目的结果不是唯一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应是开放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寻找一切可能的、合适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5)项目教学应采用协作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团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协作、交流和讨论中完成自我教育。

五 课程总体布置

(一)在校学习训练五学期,在校期间包括考证和各种在工厂的实践训练环节,到企业顶岗实习一个学期。

(二)机械制造模块要与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签约二至三个固定的实习单位。

(三)教学环节及考证安排: 第一学期:计算机考证; 第二学期:中级制图员考证; 第三学期:PRO/E考证或数控考证;第四学期:中级维修电工考证; 第五学期:顶岗实习; 第六学期:毕业设计。

根据以上计划安排相关课程,校内必开课和公共选修课(如毛、邓、三,体育,企业管理)按学院规定执行。

六 保障措施

(一)完善教学设施,加强师资培训,建立教学改革激励体制加强对老师的培训,组织学习高职教学理论,提高对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改革的认识,使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会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制度建设方面,一是要求老师加强学习,二是针对各门课的特点和学院的条件,出了具体的要求,三是学院要制定相关的激励体制,老师参与的积极性。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使老师的劳动得到充分认可,以提高

4(二)明确责任,严格把关各环节的质量,以确保改革效果

建立教学模块负责人制度,建立专业课程的主课教师制度,成立专业建设与改革指导委员会,明确任务,把握质量,并与学院的相关激励机制挂钩。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相比于原来单调的一支粉笔教学,多媒体能把现场图片、声音、动画等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操作,能够熟练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堂讲到的相关机械、零件、电器元件,工作场地的情景,都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让学生有亲临现场的感觉。对于各种运动构件的运动方式、机构的工作原理,在教学时,以用动画加以演示。站,获取最新的科技信息,不尽的教学资源。

(四)加强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学校的教育不单纯是教给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适应社会、与社会知识的结合,学环节,都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第一位。相结合,开展各种社会活动,让学生参与学校和管理,使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处理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使综合素质得到以提高。2007年12提前思考酝酿。参考文献:[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3]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12学院为多媒体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网络上的大量信息可以成为老师们取之促进学生的知识向能力的转化。2005年5

在教学中,请各相关专业教师按时参加并10月28经常浏览相关的专业网我们应注意专业知识教学与学生的活动

资源工程系2007-12-4

2006〕[2000]2号..新建对于课可在每个教

上一篇:广阔的天空更高的飞翔小学作文下一篇:月薪不同的简历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