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尝试

2022-09-11

根据调研和行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分析预测,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 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三十万作业人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国家六部委列入“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四个专业领域之一。汽车产业的发展给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 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 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

从我校的近年招生情况来看, 报读《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大量增加, 但大部分学生的原有基础能力却不乐观, 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对文化课和专业课都没有兴趣。他们对汽车的认知程度局限于好奇和好玩, 认为对汽修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只限于眼看手动, 满足于能拆能装的程度, 对汽车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 特别是对故障的分析判断马虎应对、一知半解, 直接影响到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今后的就业需求。面对这些状况, 我校的汽修专业教研室针对多年来汽修市场的需求变化, 探究学生今后的就业面向, 逐步调整教学计划, 使课程的设置更附合专业的教学特点, 注重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思想, 加强培养正确的维修理念;一方面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 提出设备购置计划, 充实实训设备, 增加实训项目, 满足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思路上, 探讨如何根据专业特点和办学条件, 设置教学模块。配合现有的教学设备, 调整传统的授课形式, 尝试开展理论和实训相结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目前各个职业院校所采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多种, 我校所试行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是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 既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 又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温家宝总理在大连有个讲话, 他说, 教、学、做不是三件事, 而是一件事, 在做中学才是真学, 在做中教才是真教,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

在以往的教学安排中, 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 虽然每一门专业课程都安排有相应的技能训练相配合, 但每学期只能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错进行形式, 理论与实训教学时间比例为2:1。象汽修专业第五学期的教学计划, 如 (表1) 所示, 受课时限制, 实训的周数偏少, 虽然能完成教学计划, 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有:

汽修专业的学生在前四个学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 包括《机械基础》和《电工电子基础》等, 也学习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电控发动机构造》等专业课程, 对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方式已有一定的认知程度, 但对于《汽车诊断》、《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等专业课程, 不单概括原来的专业知识, 同时涉及到大量的电子技术和机械传动原理, 综合内容多, 理论抽象难理解, 即使采用理论—实训—理论的循环教学模式, 由于时间跨度大, 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差, 普遍感到“专业理论”难学易忘;在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 往往只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 而无法触类旁通, 难以形成系统技能。教师要不断地回顾原来的知识结构, 但学生的认知学习还是有较大的困难, 抑制了他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有些专业课程的操作性强, 象《汽车诊断》、《车身修复》等课程如果开在课堂内板书教学, 没有相应的实操演示配合一起, 不但是无法理解, 而且枯燥无味, 等到真正实训时老师还要反复讲解演示, 担搁了不少时间。而且课时安排紧张, 每项实习课只安排一至二周的时间, 很难使学生全面掌握该课程技能要求, 由于操作技能的生疏, 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由于本校的汽修专业教师的欠缺, 每位教师在承担理论教学的同时, 还须见缝插针地参予各类实训教学, 往往在内容安排及交接上有误差, 影响实训教学的连贯性, 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同时, 一个教师如安排的项目过多, 只能是应付式地完成任务, 不利于对某一专业技能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在收集汽修专业教师的意见基础上, 我校对汽修专业05级第五学期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把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训教学整合在一起, 在一定的周数时间内完成整体内容, 尝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 为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 对授课教师也提出相应的要求。

(1) 每门课程由两位教师共同负责, 主讲教师需负责制订该课程的教学进程表, 统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组织形式。安排每天的教学任务, 主要的理论部分教学, 和辅导教师一起负责实训教学。教学过程以模块进行, 教学组织一般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部分单元可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内容需精讲多练, 每天的理论教学以不超过二个课时为主, 现场示范教学, 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训练掌握。辅导教师也需熟悉每天的教学安排, 和主讲教师一起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

(2) 05级汽修共有两班, 每班各分成2大组, 每组约25人左右, 实行分组轮换对调方式, 现有的实训设备保证满足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利用, 节省轮候时间。例如同一班内《汽车诊断》的教学和《自动变速器》教学项目轮换对调, 《汽车空调》与《车身修复》对调教学, 再全班安排到工厂实习2周。

(3) 《汽车维修接待》、《康体》、《就业指导》等基础课程开设在每周的周一、周二、周三下午, 确保非专业课的教学时间。利用这三个下午, 也方便教师能及时对实训设备的整理和修复, 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

经过一学期的尝试实施, 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能生动直观地体现教学内容, 学生直接参予到教学活动中, 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双边活动效果好,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每天的教学内容主要采取了项目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方式完成, 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测评, 各门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师生的肯定, 不少学生更是要求应在所有的课程采用此模式教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采用分组进行小班教学的形式, 2名教师负责二十多位学生的学习, 增加了师生间的直接交流接触, 教师能比较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 能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 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 因材施教, 有能力照顾到每位学生的需求。其次, 每一个教学内容把理论授课与实习技能训练同步进行, 整体内容一体化, 同一门课程从一而终, 避免重复讲授, 确保实践技能训练的时间, 从而使学生更容易形成熟练的专业技能,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最后, 采用小班教学, 从设备上为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保障。不少教师还想方设法查找相应的资料挂图, 开阔学生的视野,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从汽修05级所开展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来看, 该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在如下优点。

(1) 能较好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 减少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的知识重复, 突出了现场示范, 注重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同时, 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 内容不断更新, 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2)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指导型变为交叉互补型, 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消化式吸收, 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求学,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形成进程加快, 也促进实习教学与职业岗位的衔接。另外, 考评方法也从原来的只认卷面分数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知识、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 真实、有效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全素质能力。

(3)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外, 还须具备专业的操作水平, 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同样, 原来只担任实习教学的老师要能独立地完成一门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迫使他们必须认真地去弄清、熟悉专业的理论知识, 拓宽知识结构;这不单是一体化教学给教师增加的压力, 同时也是实行一体化教学的成败关键。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今后专业课教学的发展趋势, 但目前想在所有的专业、各个年级全面推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还有一定的困难。首先, 由于目前大部分的班级学生人数都在五十人以上, 须进行分组循环教学的形式, 而且大部分时间需要在实训车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虽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但同时要配备足够的实训场所和设备。实训设备、场所、实训教师要大量增加, 学校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需求。其次, 在第一、第二学年中, 还须要有不少的基础理论课程作铺垫, 才能保证对专业理论和技能的理解掌握, 还需要在教室内完成专业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因此在实施中, 要先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 避免顾此失彼。

目前, 我校的一体化教学正处于起步阶段, 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应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 及时进行调整、优化;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地研究, 探索了新型多样的教学方法, 逐步构建完善的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模式, 使教学质量达到更高的层次。

摘要:在中职汽修专业中探究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安排, 对比传统教学的可行性及优点, 调整教学思路, 对教学计划、教学设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传统教学,一体化教学,尝试,对比,教学效果

上一篇: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F公司为例下一篇:社会的发展对绘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