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作成为一种乐趣

2024-04-26

让工作成为一种乐趣(共10篇)

篇1:让工作成为一种乐趣

让工作成为一种乐趣

研究院 研发部 王志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对工作的兴趣,有了对工作的热爱才能快乐工作。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让我们对工作有兴趣,在工作中充满激情。

歌德曾经说过:“如果工作时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工作是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没有人会选择地狱,但总是会有人抱怨,抱怨工作量大啊,工作难做啊,工作枯燥乏味啊等等。当然每个人都希望工作有意义,有价值,有乐趣,但就业形势的严峻,竞争环境的残酷,让我们感觉到了工作巨大的压力,努力了还要更努力,不竭力去拼,就会被淘汰。

那么如何才能快乐工作呢?我们应该调整好心态,带着乐趣去工作,客观认识自己的实际能力,发挥自己的兴趣、专长,正确给自己定位,用好的心态去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无论顺境逆境尽其所能,学习快乐的完成它。不断学习、充电,保持一颗积极上进的心,这样我们在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在整个过程中享受自己成长的喜悦!

当工作成为一种乐趣时,工作是一种享受!

篇2:让工作成为一种乐趣

儿童阅读,有利于儿童获得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从兴趣入手,激发儿童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儿童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我国台湾省的一项研究对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发展作了大致的划分:4-6岁是神话传说期,对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空想世界所出现的生命与生物的神话传说发生兴趣。6-8岁是寓言故事期,对将人类生活的法则寓于传说故事中的寓言发生兴趣。8-10岁是童话故事期,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经过想象构成的故事发生兴趣。10-13岁是传记及传奇故事时期,对人类谋求生存的紧张冒险故事或传记故事发生兴趣。13-15岁文学起始期,开始对与情感发展有关系的如爱情故事发生兴趣。此外,我们发现男孩和女孩的阅读兴趣有差异。在儿童培养其对阅读的兴趣将有助于儿童成长为对阅读充满热情渴望并能有效阅读的人。如何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呢?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一、为儿童提供适宜的阅读环境

课外阅读应当让学生广开视野,不但包括文学作品,还应该包括科普、科幻读物以及历史、文化读物。在阅读活动前,家长可以向儿童“抛”出一个问题,一个谜语或是一段故事的开头,以引起儿童的兴趣。儿童的语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我们在创设环境时,尽量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有趣的、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环境,让儿童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培养阅读的兴趣。课外阅读是一种学生自主的、非强制性的活动,兴趣性是第一位的。当儿童很想知道答案或结果时,就可以引导儿童去看图,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让儿童猜猜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怎么样了?儿童带着悬念去看故事。启发了儿童想看完图书、看懂图书的愿望,增强阅读的目的性。在儿童每天都要接触的门、窗、桌、椅、书柜、沙发等物件上分别标出名称,并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关注;在儿童的作品、用品、儿童的生活照片旁标出儿童的名字;标出各个游戏角的名称;用文字表示一些常规和注意事项,如在门口写“请慢些走”,在洗手间的水龙头上部写上“别忘了把我关上”。

对儿童来说,书籍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新《纲要》指出要引导儿童接触合适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因此,在选材时,必须以目标为依据,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选择合适的图书。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要注意阅读区材料投放的丰富及层次性。首先,丰富阅读材料的形式,除了图文结合的图书外,投放画报、儿童连环画、卡通画、儿童百科全书、卡片等多种材料。其次,阅读材料的内容更加丰富;除了为儿童提供古今中外经典的童话神话故事外,还为孩子投放历史故事、科学知识类图书。

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主要有两种做法:情感体验和移情体验。情感体验是让儿童亲历真实的生活情境或创设的情境,从中有所感悟,情感有所激荡。儿童阅读儿童诗《影子》:“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会产生“为什么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的疑问。晴朗的日子,一位老师让学生到操场上找找自己的影子,踩踩别人的影子,痛快地跟影子玩一回,然后让儿童谈谈对影子的感受。儿童谈了很多:“不管你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影子都是黑黑的。”“影子躺在地上,矮矮的,小小的。”“影子老是跟着我走”。“影子就像我家的狗一样,我走到哪儿它跟到哪儿”。儿童如果没有兴趣,不愿意阅读,还有什么熏陶感染作用可言?为此,课外读物的选择、推荐,都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和年龄特点。生活情境的真实体验使儿童读懂了诗句。跟情境体验想比,阅读中的移情体验更多。移情体验的实现有两个条件:一是读者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把自己的体验迁移到作品中人物的身上;二是要主动地唤起对过去生活体验的回忆,并把它迁移到作品中人物的身上。

二、激发孩子主动阅读的愿望

课外阅读应当让学生自主选择读物,选择阅读的时间和方式,在这方面教师应当有足够的宽容。在孩子阅读中,一直都存在着成人爱好与孩子喜欢的差距。我们对学生的阅读心理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该尊重孩子的阅读选择。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教师与家长都不应太急功近利。所以,不要过早和频繁地要求学生摘录好词佳句、做读书笔记,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望而生畏。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外阅读环境。教师可以通过交流读书心得、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段、讲书中的故事、相互介绍图书等形式,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

在强调自主阅读的时候,我们也不排除指定统一的优秀读物。语文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了一些阅读书目的建议,应当作为优先选择的读物。在指定性读物的阅读中,学生仍应有阅读时间和方式上的自主权。

关于培养兴趣, 郭沫若说过:“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从而使人能够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有了兴趣,就会去勤学苦练, 就会对一个人的成就发生作用。《学期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激发儿童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课外阅读应当让学生自主选择读物,选择阅读的时间和方式,在这方面教师应当有足够的宽容。引导儿童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儿童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在图书馆的阅读情境中, 工作人员、同龄伙伴以及父母, 都可以成为孩子阅读的引导人, 引导孩子选书、看书、读书, 引导孩子发问、讨论、思考, 进而引导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学期儿童阅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孩子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激发孩子主动接触书面语言的愿望,满足孩子对文字符号的好奇和探究心理,强化孩子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帮助他们树立好学、乐学的态度。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是一种不同于现代成人思维模式而与原始思维同构对应的特殊思维,即“儿童—原始思维”。它导致儿童产生诸如泛灵论(万物有灵)、人造轮(万物皆备于我)、前因果关系、任意结合的逻辑思维等观念,使思维具有形象性、同一性与生命性的特征,不受人类社会文明规范的束缚与制约,而年龄越小这种特征表现得越明显。我们把儿童讨论时的发言记录以较大的字体打印下来,加以展示,使儿童对自己讲述的“作品”或同伴的“作品”更感兴趣,并进而产生阅读和创作的欲望,活动室因此成为儿童愉快地参与阅读、分享成果的展览室。在活动室的周边和儿童园的其他可利用的场所,我们选择了儿童喜爱的经典作品,让儿童有身如其境的感觉;在活动室的周边开辟宝宝剧场、故事屋、故事长廊等,其展示的“作品”可以是儿童独自创作,可以是儿童相互合作,可以是儿童和家长共同绘制的作品,由于画面生动形象,加之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儿童总是百看不厌,百说不厌,其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自然而然得以提高。

三、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阅读教育

教师要关注课外阅读对儿童精神和语言的影响,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如用眼卫生、爱护图书的习惯等。而在学生对阅读发生兴趣后,应让他们保持这种兴趣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读物,让他们“跳一跳,把桃子摘下来”,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品的人文精神和语言特色,有意识地吸收读物的精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可以利用壁报、黑板报、自编小报、网络等形式交流学生的读书成果,扩大课外阅读的影响。

在强调自主阅读的时候,我们也不排除指定统一的优秀读物。语文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了一些阅读书目的建议,应当作为优先选择的读物。在指定性读物的阅读中,学生仍应有阅读时间和方式上的自主权。有的家长说:“我觉得让孩子看书的目的就是多认几个字,只要孩子会认字,就会自己看书了。” 在阅读活动中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儿童兴趣,拓宽信息渠道,全面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其实这种看法十分片面的,孩子会识字,但不一定会阅读。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因此,我们认为只有让家长懂得阅读,走出阅读就是提前识字、写字的误区。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家长的教养观念。郭沫若曾经说过,“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道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期的教育很要紧。”语文教学从小培养儿童的语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能够停留在字面意义上,正如叶圣陶所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或辞典是不够的。”而要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体会它们的情味,非靠语感不可。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儿童虽然年龄幼小,学习阅读的时间不长,阅读技巧尚不熟练,但他们有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正是培养语感的好时机。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其次还应该正确引领帮助家长掌握亲子阅读的指导方法,共同提高科学育儿水平。阅读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阅读教育的过程。它是传递阅读教育的信息,将阅读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一位儿童身上,促进其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手段,开展多类阅读活动。多媒体教育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它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儿童身临其境、深受其感。在动态、立体的信息传递中,儿童调动视觉、听觉和感觉,更充实地把握阅读内容。

四、课外阅读的兴趣性

兴趣是指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他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满足。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儿童的阅读兴趣会有变化。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个体活动的内在动机。当代儿童不大会再沉湎与王子、公主、巫婆一类的故事中,而对《哈利波特》、《冒险小虎队》一类新神怪、探险类读物极感兴趣。《哈利波特》在全球发行超过2亿册,是千百万少年儿童“我为书狂”。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认为,这是基于该书作者J.K.罗林对儿童阅读心里的准备把握、按照儿童的口味进行写作的。它设置悬念,环环相扣,整部作品充满紧张、刺激、惊险的阅读氛围,促使小读者不得不读下去;讲究故事性,有头有尾,有放有收,波澜不断,高潮迭起;巧妙地将魔幻世界与现代校园结合起来,在小读者熟知的校园生活场景中展开魔幻故事,在魔幻世界的奇特氛围中表现校园生活,儿童既熟悉又新奇既耳熟能详又险象环生,既真实具体又虚无玄妙。《哈利波特》引发我们对儿童阅读兴趣的思考。

孩子的阅读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温馨陪伴和正确指导。只有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多一些机会拿起书,多一些机会和书建立感情,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逐步使读书成为孩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游戏活动最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认识书时我以充满童趣的话语告诉儿童书的封面是宫殿大门,封底是宫殿的后门,每一页是宫殿里的房间,里面装着许多故事和字宝宝,既生动又有趣;给每个儿童的右手食指贴上小红点表示火车头,用开小火车的游戏练习阅读划指法,儿童很喜欢;学动词时看字做相应动作,看到动物字词时则模仿动物形态表演。

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儿童产生良好的再造想象,需要下面一些条件:(1)儿童过去感知过有关的事物,具有与形成新形象有关的知识、经验。(2)文本中要有对该事物生动的叙述、形象的描写。(3)儿童能正确理解文章所描述的新形象相类似的直观材料,如图片、投影、电影、录像等。(5)通过实践活动,如画图、表演等,使儿童形成清晰而细致的形象。

谢慧英指出:“母语的学习必然承载着这些历史的、人文的复合因素,深刻地影响着儿童的精神世界。因此,从长远看,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拓展、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领会语文所包蕴的丰富的内涵。”阅读教学是通过对文本的诵读、理解、感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

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阅读教育兴趣的培养也需要家庭环境中进行。为了更好地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层次地选择一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讲给儿童听,这样不仅密切了亲子关系,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第二,孩子故事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慢慢地就有了自编故事的欲望。这时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讲述他的小故事,而且也别忘了对他进步的肯定;家长讲完一个故事后,也可同孩子交流一下读后感,家长要注意倾听,及时帮助孩子引导话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总之,阅读对人生成长进步产生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儿童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对儿童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只要调动起儿童的兴趣,正确有效地开展阅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儿童阅读能力,就能为儿童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篇3: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一、识字,与语境牵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汉字千变万化。尽管字字有差异,但有些汉字作为音、形、义的结合体,又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在学生认识这些汉字时,教师可以将这些汉字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帮助学生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同时让这些字的音、形、义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明晰,印象越来越深刻。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清”、“情”、“晴”、“睛”这几个字时,先让学生观察找出这几个字的异同之处,学生很快发现:“清”是三点水,与水有关;“情”是竖心旁,与心情有关;“晴”是日字旁,与太阳有关;“睛”是目字旁,与眼睛有关。接着,教师让学生结合每个字的特点,编出了一个故事:四胞兄弟真可爱。老大叫清,最讲卫生,喜欢用清水洗澡;老二叫情,最易冲动,喜欢感情用事;老三叫晴,最爱太阳,皮肤晒得黝黑;老四叫睛,最有精神,眼睛很大。在这个故事中,学生既能准确区别每个字的不同,又能理解每个字的意思。趣味性浓,形象性足,方便学生记忆。

二、识字,和阅读结伴

识字是阅读的前提,把识字教学与阅读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就会一举多得。一年级学生在入学两个月左右,就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能利用音节读出一些汉字。这时,教师可以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简单的儿童拼音读物,把识字寓于读课外书的过程中,达到“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的目的。教师鼓励学生尽早读书,既有利于巩固汉语拼音的学习,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学完古诗,让学生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等;学完童话故事,让学生读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阅读初期,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读顺、读懂一些字、词、句,可能有很大困难,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实践表明,让孩子识字与阅读同步发展,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识字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主动阅读的能力。

三、识字,跟生活联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提倡识字与生活联姻,不仅是识字本身的需要,也是社会多元化教育的需要。美丽的校园、和谐的社会和稳定的家庭都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识字环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中识字。

1. 学校小天地。

校园生活是教师开发教育资源的重要领域。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跳出语文教材,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校园。例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里的横幅标语中、宣传栏里、黑板报上、墙壁旁寻找自己熟悉的字,并组织交流活动。还可以利用教室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等,在它们的上面分别贴上识字卡片,让学生随时识字。在校园里,学生置身在浓厚的识字氛围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 社会大课堂。

社会是个大舞台,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字资源。商店门口的招牌、超市里的包装盒、车站旁的公交车牌、出租车上的流动广告语等,只要留心社会上的每一个细节,我们的眼里处处有汉字,时时可识字,人人能教字。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到社会上寻找,然后在班上举行学习汉字交流活动。这样的过程,既帮助学生巩固了认识的字,又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不认识的字。

3. 家庭新舞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让学生在家庭里识字。一方面,学生可以把在动画片里或书报上看到的或学到的文字,及时记录下来,制作成识字卡片,放入“课外识字档案袋”。经常拿出来看看,父母可以不定期拿出来让孩子读读,从而帮助学生深刻记住这些字。另一方面,教师要求家长在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上贴上“识字卡片”,让孩子经常对照实物认字。这样,字与实物的“一一对应”,有助于孩子在无形中记住这些字。家庭为孩子提供广阔的识字舞台,将会使孩子受益匪浅。

篇4: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关键词:乐趣 识字 小学 语文

一、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小学生好奇心都比较强,对于一些不认识的事物都比较好奇。根据这一特点,教师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展现给学生面前。可以把生字想象成某一个实物或者是我们常见的水果。这样,自然就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有了兴趣,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容易。

二、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小学生对于实物的认识都是最初阶段的认识,也是印象比较深的。这个阶段是学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我们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积极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教师要努力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识字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学习天性,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学习效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知识,也让他们从心里面喜欢上了语文这门学科。

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小学生学习是没有章法的,比较盲目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学习。那么教师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要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如:“造火车”的游戏,先按偏旁归类,复习一学期或一单元的生字时,教师先将“火车头”──共同的偏旁部首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动手寻找有此偏旁的所有生字,看谁的火车造得又快又长又好。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生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我们教学的效果。

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识字

要想让学生多识字,仅仅在课堂上学习是不够的。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通过阅读来识字。这样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识字量。通过这种识字与阅读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快乐的识字情境。

1.识字的过程是一个枯燥的过程,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教学。小学生对于声音和图像都非常感兴趣,多媒体教学,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儿歌、童话故事等作为课文。儿歌生动形象,易读易记,深受学生喜欢;童话具有故事情节,富有感染力;“口语交际”为学生提供了运用字词句的机会,既能巩固识字的成果,又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紧紧抓住课本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识字。

2.识字教学不能单单停留在课本中,要走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墙壁上的标语、宣传语、广告语等等都是学生识字的好教材。为了拓展学生识字的时间和空间,我们鼓励学生养成“见字就认,不会就问”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会识字。这既能使学生对所学字词加深记忆,又能产生想学生字的强烈愿望;既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又提高了识字能力。小学语文的识字学习是比较广泛的,当学生有了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可以学习。有的时候我们要培养和引导学生这种识字的习惯和学习的方法,这样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小学生学习主要是识字学习。识字学习的方法很多,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很轻松地学习生字。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探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让识字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篇5:让工作成为一种快乐

平心而论,我们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得多,但快乐的人并不一定比以前多。有的人认为快乐遥不可及,但也有人认为快乐伸手可得,你认定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痛苦,这涉及到你人生当中的很多事情,我想和大家沟通的是如何把这句话应用到工作当中。有没有觉得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工作很不开心? 有没有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有没有觉得工作像一团乱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种痛苦? 有没有很想换个工作?

有没有觉得这份工作是当初因为生存压力而找的,实在不适合自己? 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不快乐?

其实,你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我总觉得,职业生涯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想要什么?也许在座的有些人大概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吗?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吗?大多数人都有生存压力,我也是,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而消极的人则会因为焦虑而迷失方向。想方设法使工作充满乐趣,自己充满激情,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

人,因为这无济于事。

这个道理原本非常简单,但每天还是有太多的人在抱怨,“我的工作很枯燥。”“我的工资太低。”“我的领导很不近情理。”“我的同事很难相处。”很显然,你的工作不会快乐。因为你把令自己不快乐的原因都归结到企业和领导身上,却从来不从自身找原因。

事实上,如果你积极乐观,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成为你快乐的绊脚石。你对工作投入的热情越多,决心越大,工作效率就越高,源源不断的快乐就会自动找上门。当你抱有这样的热情时,工作就真正成了一件美差,忙碌地工作等于在自由自在地享受,工作不就是为了使自己更快乐吗?每一个人都要去想办法找到自已喜欢的工作,当然很多人说我不想工作,一辈子不用工作最快速的方法是什么?就是真心喜欢上你从事的这一份工作,如果你爱上了所从事的这份工作,就等于一辈子都不在工作。

怎样才能从工作中得到更多快乐?

1、从内心寻找快乐:挖掘内心快乐源泉,让它支持你快乐地工作。这种选择来自你内心深处对工作的看法和观念,也就是你对工作的态度,态度可以是你的无价财富,也能成为你成长的最大障碍。一个清楚自已想要做什么的人,比什么都想要的人更容易快乐。

2、从行动中寻找快乐:想要做到不平凡,首先你要停止平凡。如果你渴望成功,就不能等什么适当的时间或完美的机会。大多数人是不愿行动,不敢下决心行动,拖延和犹豫只会导致你错

过时机,如果那些很明显的方法都已经用尽了,但肯定还有不少办法你还没去尝试,想取得成功,就坚持不懈尝试。

3、从合作中寻找快乐:愉快的心情来自良好的工作环境,团结向上的工作团队更能激发人的进取心,增强凝聚力。枯燥乏味的工作环境容易让人气馁,怎么让自已更受欢迎?(1)不要只顾自已,自尊心的最大满足来源于别人对自已的尊敬,帮别人等于帮自已;(2)多拿一些好的信息与人分享(3)注意修复关系,人与人之间会因为多种原因发生冲突,有的是因为工作方案不同,有的是因为表达不当,但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对人际关系都是有影响的,许多事情完全可以因你的积极思考而带来关系的重建。

4、从充电中寻找快乐:工作中你是否感觉专业知识跟不上而力不从心?要想在本岗位上做得更出色,必须接受新知识,接受新的学习能让自已感受到年轻的活力,活跃自已的思维。

篇6: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文/陈 婧

摘 要: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往的作业都存在着“三重”“三轻”的倾向:重数量、轻质量,某些教师一味追求作业数量,让学生做重复单调的练习题,很少出现变式题及探索性、开放性的题目;重书面、轻实践,有的教师留作业就是让学生做题,很少布置举例、动手操作的作业;重课下、轻课上,课上“满堂灌”、课下“题海战”.这种“三重”“三轻”的倾向久而久之使学生难免感到厌烦,做作业就成了学生的一种包袱。新课程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总之,要让学生快乐地作业,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尝试着实施多元化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

关键词:多元化;情境类;乐趣

一、多元化作业让学生欢呼雀跃

多元化作业克服了形式单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的自主精神。例如,我在学习《天鹅、大虾和梭鱼》之前,让学生自己搜集小动物的资料,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惯摘录下来。学生在收集过程中不但了解了小动物的知识,还学会了搜集资料的方法,摘录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有用笔写下来的,有用图画出来的,还有用图片来展示的等等。学完这一课后,我让他们仿写诗歌,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可以配上图画,学生做这样的作业兴趣可浓了,以至于后面学了《征友启事》,有的学生主动仿写征友启事为自己寻找朋友,还特意画上了自己的像。学完了《我是什么》让孩子们介绍自己,学完了《植物妈妈有办法》让他们仿写《动物妈妈有办法》等,写得好的作业我就贴在后面的《学习园地》里,让大家参观学习,每次布置这样的作业时,学生都会欢呼雀跃,积极主动参与,可见他们对这种作业的`喜爱。至于写字词,我也让他们自己选择写多少,只要听写,能写出来就行。

二、情境类作业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教学时,我很注重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完成趣味性较强的作业。

作业完成后,小画家的作品我贴上了学习园地,小作家的作品、小科学家的资料我把它当作阅读刊物挂在图书角,最让我感动的是小朗诵家们大方地站在台前有感情地朗读,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感人。

给学生布置作业,在于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所以,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中,设计多元化的实践作业,让作业丰富起来,成为学生的乐趣。

篇7:让工作成为一种乐趣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让识字成为乐趣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小学生识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传统的识字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调,不注意汉字的形义之间的联系,小学生识字后巩固率低,在写话、作文中出现错别字频率较高,造成在字(词)义上理解错误,或在字形上理解错误.许多小学生觉得汉字枯燥繁琐,难学难记.

作 者:沈桥云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柴湾镇陈庄小学,江苏,如皋,226578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

篇8: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随之变成交朋友或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随之激发。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心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巧妙创各种有趣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学习中。

二、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凭单一形式进行,不然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机积极性,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注意力差的特征,在教学中经常变换不同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词组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等游戏。

三、自主创新———做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而要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关键因素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这种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花很工夫,想很多办法。这固然很好,但是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学会认字、识字、写字,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如:1.让学生自制识字卡片,增加学生与生字的见面机会,同时自己制作的,特别钟爱、用心,记得也快。2.指导学生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可以抄写,可以剪贴,也可以自己插图、钩花边,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3.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多样化的活动既符合孩子爱动手的特点,又避免单纯抄写生字的枯燥和无聊,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学习生字是一项愉悦的活动,可以想象这样的作业是备受孩子喜爱的。4.“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动手制作卡片的过程中,孩子必定不断对自己的卡片进行设计、制作、装饰、修改,在这样一个反复审美过程中,孩子的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能力必定得到极大提高。5.人手一套生字卡片便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合作学习。孩子们拿着自制的小卡片,可以自己拼读,可以让同伴欣赏,也可以当小老师拿卡片来考小组内的同学。可见,这小小的识字卡片为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插上了翅膀。

四、交给方法———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的, 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和规律。汉字是表意文字,70%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湖、海”和“打、提、推、拍”两组形声字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提手”旁字的表意功能,告诉学生“三点水”旁的字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提手”旁的字表示与手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这些字,就能很好地掌握“三点水”和“提手”旁的汉字。

篇9: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关键词: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78-01

数学往往因其枯燥而不被学生喜欢,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理还不够健全,让他们去学一种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会引起他们的反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厌学。因此掌握儿童的心理,用适当的手段来改变这种情况是至关重要的。在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创设情境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数学课堂,很多的情境都是来自于学生的身边,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服务。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短短的40分钟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时与分的关系。无可否认,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3、设疑激趣,利用多媒体快乐教学

以前单一制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一节课教师激动的“满头大汗”、整整喊了40分钟。而学生却一言不发,整个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学生在很被动、很无奈的接受知识。而现在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各种各样。更加注重教师传授与共同探究的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取代了单向传输。数学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本知识设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就此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并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从而使大家进入开心、舒畅和兴奋的状态,这样一方面学生很主动、很乐意的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很和谐。

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会听

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去做: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2、会用脑去想

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3、会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激励教育”以爱“激”学

儿童从家庭来到学校,老师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对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师爱”犹如母爱,又胜似母爱,学生在他喜欢的老师面前不会因为“怕”而不得不学,而是更主动地去表现自己,这就由“被动”的学而变为“主动”的学。这恰恰是老师的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在每个学生不同的起点上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以不同的帮助,使他们树立起坚强的信心。这样他们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战胜困难,才能不断进步。

篇10:让工作成为一种乐趣

五道水镇学校 杨申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为主动学习的人,他们会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解决问题;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为生活的主人,他们的独立精神、自我意识在多样的读书活动中日益彰显;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了善交流、会合作的人,他们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在逐步形成;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了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读书,更能使孩子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经常在思考小学时光,我应该留给孩子们什么呢?我想我能给他们的就只是:一个一生受益的读书的好习惯;一个记下自己成长故事、留下美好回忆的写日记的好习惯。2008年,为了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小养成学生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学校开展了全校性的读书、读报活动。在这样一个浓厚的读书活动氛围中,我探索着,并尝试着将读书活动作为特色,让读书笔记留下书中的足迹。同时让日记成为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媒介。

一、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

(一)目标规划:

1、创设良好的“悦”读的环境,诱发学生读书兴趣。

2、注重读书导向,指导读书方式,养成读书习惯。

3、培养读书素质,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具体做法:

1、创造书香氛围。俗话讲得好:你能把马牵到河边,却并不能强迫它喝水。确实是这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在开始就注意计划创造书香氛围,以活动为载体,围绕读书开展一系列活动,激发读书兴趣:收集交流名言警句的活动,讲故事(人人讲,没有讲的就会主动去到书中找)。使教室营造出一种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2、加强导读,促进健康阅读。在卡通、漫画读物盛行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商业味浓重的环境下,各种读物良莠不齐,很多学生往往是热什么读什么,而一些文学名著以及科学性、知识性较强的优秀作品却遭冷落。“读一本不适合自己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因此,我尤为注重做好学生导读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抓导读(推荐书目)。(好书推荐——《四大名著》(彩图版)、《爱的教育》、《成长故事》等)

3、筹集图书,加大阅读数量。

(1)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拿出自己的好书,教师带头(我曾专门为此到书店花钱买书)。教师到学校图书室借图书(每学期我到学校图书室帮学生借两期书,每期都只少在80本左右。主要以学生想读的为主外加老师推荐书目)。

(2)分享感受。让学生每读完一本书,自己写体会,最后在班级进行交流,这主要是通过在课外活动与晚报课时间。特别是在晚报课时间,我基本不去插手这20分钟,就让班干部组织谈读书体会、收获,讲故事(也就是白天所看书的内容为主)。这样及让学生真正体会读书的快乐,也能给班干部一个能力锻炼的机会。

4、指导方法,提高读书效率。

(1)大量的读:新《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其推荐篇目有70篇,其余部分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因此我要求学生推荐篇目必读而且多背,强化读书意识。

(2)自主摘抄:大量读书是基础,自主摘抄则是读书的另一种手段,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摘抄是具有“养成习惯性”的更深一步的读书。所以,从活动开始,我在班里开始提倡摘抄,要求摘抄(包括好词、好句、好段),并写下简单的体会,这样在无形之中也锻炼了他们的习作水平。

(3)强化督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经常教育学生,让他们把读书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作一种自然,形成一种习惯,有空就读。定期举行读书笔记检查。

(三)成果:量到质的转变,采得百花始成蜜 两年来,我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有效地引导学生读书的方向,又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让学生广泛地采撷知识。孩子们读书的心灵已被悄然打开,他们的羽翼已日渐丰满起来。他们快乐读书的呼声将随着时代的步伐越喊越响:“我想读——我会读——我还要读——”

1、在读书活动中,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在课外进行有计划的扩大范围的阅读,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阅读方法,就能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正是因为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上,所以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学生读书兴趣被激发,读书逐渐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学生已经对读书已经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从与学生平时的交流中也发现,读书已经不再是那些优秀学生的专利,大部分学生只要一有空就自觉拿起书读。班里几个好学生,已成为真正的小书迷。熊龙晖同学只要得到一本新书,就是放学回家吃饭时也要先看上几眼再走。由于大量阅读了有益的课外书籍,学到了许多原来所不知道的知识,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阅读习惯在逐渐的形成。

3、在读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每个学期我都坚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便于学生积累。而我认为读书笔记是巩固知识积累资料的重要方法。

4、在读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现。“腹有诗书”不是知识的堆积,是人生的智慧、是精神的体悟,是生命的涌动,有道是“久熏幽兰人自香”。在读书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进而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学会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班级中爱读书、读好书已成为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自主需要,学生自我独立、健康、向上的人格修养也得到了发展。我们班经常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二、日记(让日记成为一种交流)

写日记是我在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中的又一手法。坚持写日记,不仅能记录下每天的点点滴滴以供回忆,同时可以提高习作水平。不过,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日记中能写下自己的心情与内心的想法:从学习到生活,从学校到家庭,从老师到家长,从优点到不足。学生都会在日记中悄悄的留下这样的足迹。这也在无形之中给班主任一个进一步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内心的机会。在我班上,学生每天一篇日记是少不了的。当他们有开心或是不开心事的时候、当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或是有什么心事而又不敢直截了当的告诉老师或是同学的时候、当他们有什么问题或是想知道什么而不敢去问老师的时候都会将其写在日记上面。然后,只要遇到学生有需要的日记,我都会留下我的话语,为其解难排忧。这样也就有更多的机会知道学生真正想的是什么,更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这对我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柳遇春风方着绿,船离滩头始扬帆”,我想,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能用心与学生交流的老师更容易走近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与日记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有句话说的好:“再怎么忙也要看书,再怎么穷也要买书,再怎么没交情也要送书。”再加上一句“再怎么没有时间也要留下当天的点滴。”我把这句话与我的孩子们共勉,也想把它作为推荐给所有班主任教师的一个指引,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把读书和写日记当作是一种享受,使得他们能够以一种自然的心境和自由的态度去与文本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有思想的砥砺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交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最终让人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获得精神享受。

上一篇:虎山风景区导游词下一篇:小学语文教研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