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读后感

2024-04-28

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读后感(通用19篇)

篇1: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读后感

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读后感

为了响应县委号召,我认真阅读了《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一书。通过阅读,深刻学习了廉洁的理论意义,明白了如何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并从书中古代廉洁之士上获得了正能量。

廉洁来自于信念。心甘情愿地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关键在于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有高尚的人生目标和不竭的精神动力。“志正则众邪不生”.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线,是履行职责的基本前提,一旦廉洁上出了问题,那么再强的领导能力也等于零,再高的水平也是白费,再大的功劳也是徒劳。而要保持廉洁必须先“心定”,这个定就是坚定理想信念。

廉洁来自于品格。廉洁是让政治生命绽放异彩的动力与保证。让廉洁成为习惯,就要做到“心廉”为本,品格高尚,心底无私。如此,才能够做到坚守道德底线,公正立身、公正处事、公正待人、生活正派;才能够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做一名人民认可和拥护的领导干部。高尚的品格有益于领导干部的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也关系到领导干部的家庭幸福。因此,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做人的品格,让“心廉”充溢于家庭,充溢于社会,充溢于职场。

廉洁来自于爱民。领导干部要时刻铭记权力来源于人民,只能为人民用好权,决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给自己谋利的筹码,否则,损害人民利益的同时也毁了自己。只有从内心深处热爱百姓,善待百姓,服务百姓,把群众当亲人,才能不为自己谋私利,真正做到廉洁奉公。焦裕禄、孔繁森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把自己视为人民的公仆,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富强,艰苦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百姓真正拥护的“好官”,始终为人民所赞颂。而那些以权谋私,利用职权作威作福的人则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人民所唾弃。

廉洁来自于慎独。慎独自律,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从根本上保持清正廉洁。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不仅要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内管住自己,严格自律,而且八小时之外同样要做到严于律己,不放纵自己。尤其要在那些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约束自己、管住自己,真正从内心深处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始终坚持“三要”:一要自重。对自己的人格、言行、名誉非常珍视。二要自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养成每日“三省吾身”的习惯,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过失。()三要自警。用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不做违反组织纪律、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事情。

篇2: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读后感

“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是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表里一致,严守本分,不做坏事,不自欺。

朱子解释《大学》的“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说:“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殉外而为人也。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

慎独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

刘少奇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 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出现“中国式过马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但也是困难的。

知易行难,但古人为我们做出了典范。

据《后汉书・杨震传》《杨震暮夜却金》记载: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好一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振聋发聩!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己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篇3: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是如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呢?这就应该从学生初次接触读书本时说起吧!我认为学生对书本接触得越早越好。最早的书本应该是图画式的, 这花花绿绿的东西会激起幼儿极大的兴趣, 或许爱看书的种子从这时便被深埋在心中了。但是许多的农村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 许多忙碌的家长也做不到这一点。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或许自然就落到了学校老师身上。但传统的语文基础教育往往把学生引入误区。我不赞成按字、词、篇的顺序来学语文, 更不赞成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把生字词写几行甚至一张。本应生动的语文课上成了机械的灌输式的课堂。为什么把字词从活活生生的文章中割离出来呢?文字因成了句、成了篇而生色生香, 是语句、篇章赋予了它生命。让学生先去感受语言之美, 对语言产生兴趣, 它的意义应远远超过认识几百个字的意义吧!小孩子们读得书多了, 无形中许多字也在脑海中留下了印象, 印象反复叠加, 不知不觉便根深蒂固了。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 光是抄写字词就占去了学生很大部分时间。小学教育变成了识记字词的教育, 因为现行的评价制度迫使老师所看重的是这一学期或这一学年的成绩。所以教师不能把眼光看得更远, 他们不得不关注眼前的成绩。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习惯养成具有非凡的意义。在众多的习惯中, 读书也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吧!偏偏许多时候家长忽略了, 教师也忽略了。

作为一名农村中心语文教师我痛心地发现, 许多学生都没有阅读的兴趣, 更没有阅读的习惯。我们不得不从头抓起, 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 具体做法如下。

一.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 爱上读书

初中学生的大脑已不是一张白纸任你涂写, 课堂上时间有限, 课下让他们去读, 只有少数学生能按要求去做。因为在没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前提下, 他们是把这种要求当成一种额外的负担。所以当务之急是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 爱上读书。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课内的阅读教学, 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如开始时教师可向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某部作品中的精彩片段, 吊足学生的胃口, 部分学生为了了解下面的情节, 课下就会非常自觉地找来看。如果教师想进一步巩固效果, 隔一段时间可开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论坛, 真正认真读且读有所得的学生便有了施展的空间。他们尝到了读书的甜头, 便触动了对书的热爱之情。

二.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动笔的过程就是精简的过程、挑选的过程、内化的过程。

(一) 经典摘抄。对文中一些经典语句让学生养成及时摘抄的好习惯, 将别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

(二) 笔记心得。将阅读过程中点滴的心理感受记下来, 长期积累便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三.养成朗读、背诵的良好习惯

朗读要饱含感情地去读, 用情去读的过程便是学生与文章交流对话的过程, 是情感相互融合、碰撞的过程, 会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 拉近学生与书的距离。好的文章一定要背, 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其精妙之处!

通过以上方法, 读书由被动慢慢地变成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最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必须坚持。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 此种做法坚持初中三年, 足以将一个行为变成习惯。

篇4:让廉洁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哲学上内因和外因的理论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让廉洁成为内心的文化自觉,就是要对自身人生观、世界观进行彻底改造,面对名利不贪婪,面对诱惑不动摇。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熙熙攘攘、纷纷扰扰、花花绿绿,总面临诸多的诱惑,也生出诸多的烦恼。周国平说过:“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神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而偷走“心灵和谐”的最大的贼莫过于对名利的贪婪。所以,明朝哲学家王阳明这样感慨:“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人如果贪图名利,就会欲火中烧,如焚似煎,走火入魔,欲罢不能。为名所累,为物所扰,为色所困,不能挣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心灵还有什么宁静平和、和谐幸福可言?不能自持,又焉能自觉?

追求内心的和谐,就是要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把清正廉洁的思想品德作为衡量每个党员干部的标准,这样,对待利益能保持淡定,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知足常乐;对待工作能够务实沉稳,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对待他人能平和友善,将心比心,以诚待人,顾全大局。

其实,人之为人,不仅是动物的人,更为精神的人,如果只有物欲的追求,只能是动物的人,正因为有崇高的精神追求,才成为万物之精灵。有了这样的人生感悟,才能辨乎荣辱,明乎义利。为官者要以此为自己的信念。“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唯有修身以养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才能养成积极向上、理性平和、豁达开朗、开放包容的良好心态。心理学认为,只有个体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才能对心理进行成功的自我调控,及时消解由于主观与客观不一致而引起的心理不平衡,才能够保持心态的平和。

廉洁,养浩然凛然之气,充盈于心,而莫之能御;廉洁,育至大至刚之气,充塞宇内,而引领风尚;廉洁,孕自觉自为之气,外化于行,从心所欲不逾矩。唯有“廉”为魂,“洁”为志,才能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才能谦虚谨慎,不骄不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唯有永葆勤政廉政本色,不辱执政为民的使命,践行以人为本的真谛;方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家庭,无愧于我心;从而有益于事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自己和家庭。

篇5:让廉洁成为一种品格

让廉洁成为一种品格,是自律其身的关键,是从政者的政治信用,是权力者具有感召力和号召力的基础,也是衡量干部素质、机关作风的重要标准。

廉洁,是在各种利益的诱惑面前,能够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地约束、抑制自己的私念和贪欲的一种行为;品格,是一个人的品行和做事的风格,是一种比较确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格,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能事事处处按照道德标准做事,必定是个高尚的人;一个干部有了高尚的品格,有了自律精神,能事事处处以廉洁自律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他必定是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变节。这是对廉洁一词的最好诠释,是对廉政者最好的赞誉。纵观古今,多少深受百姓拥戴的清官廉吏,无不把廉洁当成一种品格。古有一代廉吏于成龙,公私分明到读家书时,不忘用自己买的蜡烛换掉府库配发的蜡烛。今有党的优秀领导干部郑培民,从不给送礼人机会和借口,也不给自己留半点腐败的念头。他的自律格言是:对待身外之物要铁石心肠。还有廉洁自律的孔繁森、牛玉儒„„他们是清正廉洁的楷模。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这是为政者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是廉洁的高贵品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为政者思想境界的升华。

廉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一点一滴地养成。这不仅需要顽强的自律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一个缺失了道德标准、没有自律意识和事业心的人是极难做到廉洁自律的。

篇6: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读后感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关于廉洁演讲稿 《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

前几天,我在岳西广场上闲逛,听到旁边一位年轻的妈妈和孩子的对话,颇有感触。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要是不走,我就把你一个人扔在这里!”

“你扔好了!”

“你再不走,我明天就带弟弟去游乐场,不带你去!”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http:///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你带他去好了,演讲稿《关于廉洁演讲稿 《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

“你走不走?快点走,妈妈给你买机器狗!”

小孩要是再倔倔地说“我不稀罕!”那我真是要为他五体投地了,可惜的是,这个小孩子拉过妈妈的手,高兴地跑了起来。

这位母亲的第一句话是威胁,因为人总有恐惧心,弱者尤其明显,所以常常做不到“威武不能屈”,小孩子却做到了;第二句话是利用人的妒忌心理,妒忌之心人皆有之,不同的只在于你妒忌什么,小孩子也经受住了;第三句话是利用人的贪欲,因为贪婪,人总是抵制不住诱惑,做不到“富贵不能淫”,就是这“诱惑”的第三关,小孩子没能通过,实在是可惜。

不过话又说回来,又有几个小孩能经得住大人这“三板斧”呢?我是从没见过。小孩如此,大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大人面临这三种情况的时候就一定会比小孩强吗?我们的领导干部面对这种种诱惑时就一定能做到坐怀不乱,坚如磐石吗?

相信大家对 “贪官总司令”——刘方仁,一定还记忆犹新吧。自九五年起,他在担任贵州省委书记期间,先后22次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共计六百七十多万元。相对于贵州孱弱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数以万计生活在大山里尚未解决温饱的贵州农民而言,这是怎样的一个天文数字啊?

篇7: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读后感

--读《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学习心得

读本里所描画的官员个个利欲熏心,为了满足私利,滥用职权,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一切地挖空心思地进行权与钱交易,来达到自己的思欲,对正义视而不见,对群众的合理要求置之不理,在他们的心中根本没有“秉公”两个字?那么我们又该借鉴什么?我认为只要放弃“私欲”,按照法律和规则办事才能对得起国家和人民,只要时时刻刻记挂着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才有希望。所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做到警钟长鸣,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正确使用权力,甘做人民的公仆,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克己自律,严于自察,防微杜渐,才能永葆自己的清白和手中权力圣洁。

篇8: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恩格斯把思考形象地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生动地告诉人们思考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主观来源,思考是智力的核心,是创造力的源泉, 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际就是要求教者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那么,如何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呢?

一、激活学生潜在的非智力因素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调动内在的驱动力,培养学习动机,激发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自学能力的养成夯实基础。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呢?

第一、独立学习,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求知的萌芽和创造的起点,都是源于孩子的好奇心。学生对许多问题都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因此教者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效。在教学《诚实和信任》 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贯穿全文主线的思考,设问:留下字条和不留字条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教师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教者应该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处在主动的状态,让学生大胆地推测,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生学习兴致高,而且乐于思考。

第二、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过程中,让孩子思考自己的学习目标,再把自己的行为不断与目标加以对照,让目标成为孩子的动力。例如在教 《谈礼貌》 《滴水穿石的启示》 《学会合作》 等文章时,教者可在开课前提问:“本节课你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这一类文章的主题明确中心突出,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教者并在教学中提醒学生思考你的目标达成了多少,还有哪些不足,查漏补缺,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

第三、运用肯定、奖励的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获得成功喜悦的满足。一次,在教学生字词的过程中,我问:“这两个词谁会读?会读的话就带领全班孩子一起读。”我班一个随班就读儿童勇敢地举起手,我喊了他,他带领大家读得很好,我让全班孩子给他掌声鼓励他,他受到莫大的鼓舞,整节课都听得很认真,从那以后我只要找到机会就鼓励他,他居然变得爱上语文课,后来他用稚嫩的话语告诉我,他从来没有老师表扬,他也想得到。这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对待肯定和鼓励很在意,敢想,一个正常的孩子岂不是更加在乎。

在语文阅读教学课上,学生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赞赏,信任的目光,善意的微笑,鼓励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因此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欣赏学生的思考,欣赏学生的做法,每个学生的性格、知识、意志等不同,教育的内容、手段也不同,要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灵活运用表扬方法,让它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四、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竞争可采用自我竞争、同伴竞争、团体合作竞争,并思考如何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但还有注意最大限度减少竞争中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教 《望月》 一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各种赞月大比拼,说含“月”的成语、比赛诵读描写月亮的古诗、用各种修辞手法形容月亮……总而言之,在思考中比赛,在比赛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第五、互尊互爱、民主平等,在班级中,教师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班级成为亲密和谐的大家庭。比如在教文章 《爱如茉莉》 时,让洁白纯净、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走进学生的内心,教者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家人如茉莉般静谧美好,也要让学生之间互相关爱,互相激励,彼此尊重,共享快乐,从而满足心理需要,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限时讲授中点燃思考的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并且在不断的思考中,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

1、情景引思

“情境—探究—思考—发现—解决问题”,这是思考的过程,因此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悬念中求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 《音乐之都维也纳》 一文时,找一段关于维也纳的视频解说,让学生走进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维也纳,领略波光粼粼的多瑙河,感受维也纳那独特的音乐氛围。视频是课文的补充,课文是视频的讲解,让文章中画面再现,学生身临其境。在此基础中教者提问:为什么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可以用文中的话回答,也可以结合看到的视频回答,学生在思考中掌握文本,在思考中开阔视野,在思考中提升阅读能力。

2、质疑激思

学生学习新课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的同时,激发学生自学的欲望,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找到最有价值的研究点,从而将思考转化为自学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教者可采用导学单的模式,导学单的作用不仅是预习新的生字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我研读文本,在研读中激发学生思考,我在导学单中总会出现一个问题:请你提一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对这个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会思索,对于提的好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让这个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质疑中提升,对课前文本的解读会深入,引导学生有个性的思考。

3、辩论深思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辩论是不同观点间的交锋,必然会引发学生深思,加深对文本的认识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根据观点搜集素材,有效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中“欲欲跃试”的氛围才浓厚。在教学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中,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正方观点是杀了大黑骡子解燃眉之急,反方的观点是不杀大黑骡子,根据的学生自己的意愿班上分成两大组,赞同正方为一组,赞同反方的为一组,学生思考讨论,根据自己一方的观点找出更多的有力的论据,然后每组推选三名代表,参加辩论赛,辩论过程中,可以提出休息的时间,补充论据。其实这个辩论是没有结果的,我教学的目的达到了,正方找的论据都是赞扬彭德怀,反方找的论据都是赞扬大黑骡子。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辩论中思考,在辩论中理解文本,在辩论中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

4、合作拓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主动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学生间的年龄、心理、水平相近,学生在思考中畅所欲言,突破思维习惯,让交流具有多向性,在班级中形成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教老师的学习氛围,使教学纵深发展,思考中培养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教学 《灰椋鸟》 的第一课时,可设计一个关于细节描写的专题,分小组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细节描写的内容,并说一说这样描写的好处,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仿写一段,合作则是大家共同选好写的主题,再发表修改的意见,知道自己满意为止。这样的设计把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还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实现了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5、变通创思

思考的变通力,就是指不同分类或不同方式的思考,从某个角度转向另一个角度的能力,或者是用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看待问题。在语文学习中有很多问题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在教学 《黄河的主人》 一文时,让学生思考描写艄公驾驶羊皮筏子的句子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有的认为要用紧张的语气,有的认为要用勇敢的语气,有的认为用谨慎的语气,还有的认为用赞扬的语气……众说纷纭,但是都有充分的理由,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变通中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有的放矢施教,教给学生方法,课外与课内并行

篇9:让廉洁成为一种文化力量

这是“扬正气、促和谐”全国廉政公益广告展播活动中一则作品的内容。

《金钱的思想者》、《母亲的心愿——走好每一步》、《不是什么饭都能吃》、《廉洁是一种力量》……廉政公益广告自4月29日起在全国展播以来,一则则充满深刻寓意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在利益诉求多元、价值观念多样的今天,反腐倡廉不仅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同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文化是制度运行的基础。法律有到达不了的地方,文化却无所不入。再完备的制度,如果没有与之相应的文化支持,就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甚至会出现所谓的“潜规则”。比如,一些地方问题官员的复出,表面上没有违反规定,但是群众的意见却很大,其原因就在于一些人钻法律漏洞、打政策擦边球。事实表明,许多腐败现象的发生,往往与“腐败文化”造就的“环境”紧密相连。

从这个意义上,廉政文化不但是一种政治文化,也是一种先进的大众文化。可以设想,如果一个领导干部,要是不给家人办事,家人就有意见:要是不给亲友办事,亲友就有意见:要是不给家乡人办事,家乡人就有意见……整个社会如果都充斥着这样的“腐败民俗学”,反腐败的社会基础又从何谈起。

社会大众是反腐败的力量之源,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党中央明确提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近年来,借助网络平台的民间反腐与制度反腐结合,激浊扬清,不仅壮大着反腐力量,其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使廉洁文化植根于更多公民心中。

篇10:演讲稿让廉洁自律成为一种习惯

香花墩上有奇泉,饮罢头痛始觉贪。争得长江大河水,悉于廉泉得其源。-廉泉-明-张好宁

在合肥市包公祠的香花亭里有一口神奇的古井,相传,清官喝下去甘醇香甜,贪官喝下去苦涩难咽,像有芒刺封喉,而且当场头痛欲裂无药可医,当地人民称之为“廉泉”,假如能使长江黄河都从廉泉里获取水源呢,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清明,公正、太平。

纵观古今,多少深受百姓拥戴的清官廉吏,无不把廉洁当成习惯。唐代的狄仁杰,宋代的包拯,明代的海瑞,清代的于成龙,现代的孔繁森、焦裕禄,他们的形象载入史册、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名垂青史、经久不衰。无论历史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一个国家养成廉洁之风才能社会稳定,国运昌盛。同样,一个企业拥有廉洁自律的员工,才能不断前进,走向辉煌。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固有的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秉公办事,清廉做人,让廉洁成为工作中的一种习惯。

一、让廉洁勤政成为习惯,就要加强学习。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及党的《八项规定》,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作风、增强廉洁意识,树立正确三观,在廉洁自律上甘当先行者、践行者与推动者,不做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二、让廉洁勤政成为习惯,就要用好手中的权利。作为一名合格党员,牢记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自觉接受监督。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置于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三、让廉洁勤政成为习惯,就要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即: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与亲朋好友的关系,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真正体现出党员领导干部“平时看出来,关键时站出来,利益前让出来,危难时豁出来”的气魄。

四、让廉洁勤政成为习惯,就要加强自律意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养成廉洁的习惯,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三思而后行。

篇11:《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读后感

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是以生产安全文化统领职工安全思维意识,职工自觉主动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并养成习惯,以保障生产平稳有序进行。如何让企业安全工作升华为企业安全文化,并把这种文化形成职工思维定势并养成习惯,确保生产安全工作顺利进行。

对于“习惯”这个词,我们经常说,并不陌生,那么什么是习惯?习惯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习惯与安全是什么关系?习惯与安全对于一个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便是《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一书中所叙写的内容。

一、什么是习惯

此书中写出习惯就是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几乎固定成形、较难改变的一种经常性的、下意识的、自然而然的思维、倾向或行为。而这正是每天的重要行为。据统计,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百分之五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五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可以说习惯决定着我们的一切,习惯左右着我们的一切。因而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有一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1998年,世界巨富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应邀到华盛顿大学演讲,当学生们问“你们怎么变得比上帝还要富有”时,巴菲特的回答是:“非常简单,原因不在于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功效的事情呢?原因在于习惯、性格和心态。”比尔〃盖茨听后也表示十分赞同。由此可见,习惯的好坏对于我们人生的的作用和影响。

二、安全工作就是一种习惯

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当一种生活的动作重复了无数次后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这种自然就像我们人类饿了会吃东西、困了会休息睡觉一样。这种自然不需要别人来提醒也会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去完成。因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是生活的必须。也是生活的责任。那么,能不能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呢?

如果你也把安全工作当作是生活的必须,这种安全责任就能形成一种自然习惯。而如果你认为安全是别人的,这种责任是别人强制性转压给你,你才为之,这就成不了一种习惯,因为你没有把安全责任看成是自己的。因此,安全能否形成习惯,关键是安全责任在我们心中占有多大的“分量”。

安全也是一种责任,也是爱的表现。要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就必须形成一种责任、一种习惯。没有责任就干不好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生活来源。工作责任远高于生活责任,生活中的一次“责任缺失”可以改正,而工作中的一次“责任缺失”很可能因此丧命。因此,让我们自觉树立“安全第一、是政治、是大局,是责任也是义务”的意识,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每个人都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让责任创造安全,让责任创造财富,让责任使自己的人格升华,让责任使人间充满和谐与爱。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这里借用叶老的话:“我们做安全工作,需要种种能力,最要紧的是养成安全习惯。”

篇12:《别让借口成为一种习惯》读后感

一、认同的观点。

找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生活、工作态度问题。一个总是为自己寻找借口的人,他对于生活对于工作的态度一定是消极的被动的,他没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工作也没有计划,人生理想、生命意义等更是空谈。对于经常找借口的人,他们的概念里永远没有自己必须去做的事情,只有别人布置下来,要求自己去做的事情,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他们总会找到各式各样的借口,去拖延,去敷衍了事。

二、联系实际。

如果在工作中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一次可能你会沉浸在借口为自己带来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但因此你很可能会形成一种习惯,最终让你变得消极而一事无成。 借口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了心理的慰藉。但是,借口的代价却无比昂贵,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一点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因为所有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的小事组成,一个对小事不负责的人,必然也承担不起大事业。

就拿我们在工作中来说吧,我们常常以“学生调皮”、“上课不认真听讲”、“家长管理不够”等为借口,来推脱我们没有取的好成绩的责任,我们常常以“工作太多做不过来”来拖延应该及时完成的任务,推脱没有上好课的原因,但试想如果我们不是首先在自身管理和业务素质上找原因,那什么时候才能有所提升呢?如果我们一味追究是学生、家长的问题,是工作太多的问题,那将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多大的危害呢?

所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每一件事,就是自己的职责。在工作中紧紧用应付的态度完成任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提高质量,需要带着积极热情的态度去工作。

三、反思重构。

无论我们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不能没有热忱和激情,热忱和激情可使人思维活跃,做出大胆的设想;热忱可使人斗志昂扬,战胜艰难险阻;热忱可使人荣光焕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激情可使人乐观豁达,包容一切,激情是催化剂,它能激发你奋勇向前,激情是强心剂,让你在工作中没有疲倦。

篇13:让积累成为一种习惯

一、以分数激发兴趣

每次日志我都给学生打出分数, 对于那些书写不认真、布局不合理的日志, 我仅给50分评定成绩, 而对于那些书写漂亮工整、布局合理、图文并茂的日志, 我则给出了3000分的成绩。成绩的巨大反差使学生们的心中极不平静, 好的会倍受鼓舞, 朝着更好的目标迈进, 而不好的也会奋起直追, 因为争强好胜是学生们的共性。

二、以形式调动情趣

学生从小受小人书和各种漫画书、图文卡片的影响, 遇到一些难于用语言表达的东西, 常常会用自己粗糙的简笔画来表达内心情感。我便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采用学生喜爱的绘画形式指导积累, 使学生的日志内容图文并茂, 充满了诗情画意。学生写得好, 老师评定高。良性循环, 学生写日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以拓展引发情趣

学生有了写日志的兴趣还不够, 要想写好每次的日志, 还真得有步骤、讲方法。下面就以我的“三步走”计划来谈谈写日志的心得体会。

1. 整体规划, 定期检查。

所谓整体规划, 定期检查, 就是在一段时间内, 给学生确定日志的主题, 让学生围绕主题或根据要求不拘形式地进行积累, 然后将自己的课内外收获分类编入日志。针对这一目标, 我将学期时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成语的积累;第二阶段是谚语积累阶段, 我同样将谚语分为农谚、气象谚、读书谚、惜时谚等几项, 同样要求学生逐日逐项积累, 并利用自习时间定期搞活动检查, 效果也不错;第三阶段是关于歇后语的;第四阶段是关于名言警句的。学生因为有了前两个阶段的积累经验, 所以编入日志时也是有章有程。经过四个阶段的日积月累和定期检查, 学生对于内容的积累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兴趣也就更高了。

2. 奖评激励, 以优带差。

经过前几个阶段的日积月累和阶段检查, 学生不仅积累了许多知识, 而且还掌握了一定的积累方法, 使积累自觉地成为自己每日学习的一种习惯。如何把这一良好的实验成果巩固下来, 我采用了奖评激励, 以优带差的方式。我定期在班内开展日志展, 对学生的日志给予指导性的评价, 特别是使学生能亲眼目睹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发现别人的长处。我还精心选出几本优秀的特色日志, 有针对性地评价其优点, 如日志书写工整, 主题鲜明, 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种多样, 图文搭配协调等, 并给予这些特色日志以高分, 从几百分到几千分。这样一来, 学生不仅得到了切实的指导, 而且还会奋起直追, 从而达到以优带差的效果, 全班同学的日志整体有了很大提高。

3. 以用治学, 强化效果。

任何一项工作要想长久地做好, 那需要动力。对于学生的日志而言, 我除了以高分作动力进行激励外, 重点还是以“学有所用”来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每次讲读课文或写作文时都需要大量的课外知识材料做填充, 这些材料哪里来?就得靠学生平时写日志去积累。

篇14:让收纳成为一种

收纳,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

收纳,学问多多。它可以藏拙,不规则的场地,可以适当增加储物空间加以利用,过于矮小的空间,摆几个与空间高度相符合的储物矮柜,刚好能把这个区域利用;它可以环保,没有用处的旧架子现在被重新用来挂杯子,废物利用,绝对是不错的创意;它可以将做家务的效率最大化,利用空间堆叠感的储物组合,将所有物品按照不同功能井井有条地收纳,非常方便寻找;它还可以美化生活,琴键造型的收纳墙,已经不仅仅是功能区,更为家庭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下文中,我们介绍了一些家庭中最受关注的收纳问题:百说不厌的小户型,恼人头大的厨卫空间……共同看一看小收纳里面的大乾坤。

小户型,N种乾坤大挪移

向上,隔成夹层楼板收纳。如果房屋的高度够高,可利用其多余的高度隔出天花板夹层,加上折叠梯作为储藏室之用。挑高的房子更可做出夹层楼板,能多出1~2个房间。衣柜在卧室里成为最主要的收纳用具,推拉门的使用也可节省空间。

往下,善用床底天然收纳空间。将复式、高架地板的阶梯处设计为抽屉、鞋柜等。将床的高度提高,床下空间就可设计成抽屉和矮柜。在小孩双层高架床的下面设置书桌、书架、玩具柜、衣柜等。沙发底下亦可加以利用。对于小户型来说,区域的划分可能并不清晰,公共收纳区更要进行合理规划。

重叠,墙壁隔板层叠使用。使用抽屉床、可拉式桌板、可拉式餐台、双层柜、抽屉柜等家具,能充分利用空间的净高,增加房间的使用面积。靠墙摆放的餐柜不仅是餐厅的收纳场所,而且也能成为厨房的延伸。

活用,楼梯台阶做成抽屉。活用不起眼的死角,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巧妙用途。楼梯踏板可做成活动板,利用台阶做成抽屉,作为储藏柜用。此外,楼梯间亦可充分发挥空间利用的功效,靠墙的一侧可做展示柜,楼梯下方则可设计成架子及抽屉,具有收纳的功能。

卧室,多用一点心思

大柜子与小柜子。衣柜是卧室收纳的重点,大型衣柜储物功能强大,但对于中小户型来说并不实用。因此,采用灵活度较高的搁架和抽屉柜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们简单实用,不会占用太多空间,能多方面解决卧室本身储物不足的窘境。

来一点嵌入又何妨。收纳不要拘泥于原有的空间格局,内嵌式收纳设计能充分利用墙体空间,这种一目了然的设计,不仅能让空间展现小中见大的效果,同时还会提升空间的整洁感和美观感。

逆向思维的巧妙之处。有时候,不一定非要循规蹈矩,可用一点反常理的思维。如只在卧室里放置常用的衣物,便于取用,而那些非当季的被褥,或者不常穿的衣裳则可以统一归置到其他空间里。这样虽然看似荒谬,却有着说不出的神奇效果。

组合家具的一举多得。如今,两种不同功能相结合的组合家具已成为流行趋势,尤其受到小户型房主们的青睐。比如床具本身与床头柜相结合的多功能家具,既大大节省了空间的搭配考虑时间,又通过其独特的结构巧妙增加了室内的存储空间,一举多得。

最不能少的收纳篮。卧室的收纳种类庞杂,不能因为物件小就乱塞,最好配上一些相应的小道具。如在家里备上几个类似藤条质地的杂物蓝,并将它们叠加起来充当床头柜,真是又实用又好看。

厨房,小地方腾出大空间

分门别类的用品归纳

最简单的方法是分门别类,抽屉柜内的置放物要布局合理,使用完毕后也要物归原处。如橱柜容量大的抽屉,可以对备餐原料进行有秩序的储存和摆放,这会使操作更为便捷,也增添了备餐时的乐趣。配套分隔架灵活可调,更能有效防止瓶罐侧翻。尽管收纳的物品多而杂,但每样都能一层层地展现在眼前,一目了然。

嵌入式电器为厨房扩容

除了选择电器嵌入式橱柜外,亦可使用多门组合方式,一体式多门组合橱柜和嵌入式的冰箱和微波炉,加上合理的功能区域布置,可以非常人性化地为厨房进行海量收纳,使整个厨房井然有序,实用性强。

为刀具碗碟等细小器具找到家

想收纳这些水槽边的刀具、碗碟等小东西,建议选择带收纳设计的搁架;刀具或汤匙则可利用墙壁上的挂钩存放。在水槽旁边设计小搁架,也可以很好地解决台面容易湿乱的问题,小巧的餐具和清洗用品从此有了适当的栖身之所,不但方便用具的随时取用,更利于用具的控水干燥。

橱柜布局巧借墙面空间

擅长利用墙面、吊柜的下方,为厨房增加额外的收纳空间。墙式橱柜设计,让有限的厨房空间腾出了不少位置,减少阻挡与障碍的同时节省出地面空间的使用。于是,在面积狭小的厨房里,你不必因为找不到东西而着急,因为开放式的储物空间可以让你对所需物品一览无余,烹饪和用餐都变成了一件非常方便的事。

Tips

1.大型锅具收纳位置:厨具下方的抽屉柜、转角旋转柜

2.锅铲与烹调用品收纳位置:厨具中段壁面挂杆、吊架、台面储物格

3.碗盘餐具收纳位置:下柜抽屉、上方吊柜与开放层板

4.刀具与用餐器具收纳位置:台面底端收纳刀盒、中段壁面挂杆刀架、台面下方第一层抽屉

5.桌上型小家电设备收纳位置:电动玻璃门片台面柜、水槽网篮、独立高身柜

卫生间,不再烦恼的犄角旮旯

卫浴空间的墙面装修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墙面可能的收纳功能。如果浴室里的物品特别多,就不妨采用嵌入式收纳柜的方式,不仅能将储物的面积设计到最大,同时也避免小户型卫生间常见的杂乱现象,弥补了小空间的不足。

细长型的拉篮是小空间里的收纳高手,身板轻薄同时包罗众多生活用品。卫生间空间小而潮湿,防水板材的利用,能有效将卫浴空间的湿气排除在外,可以安心在其中放置电吹风机、卷发棒等电器产品。

在卫浴间中还有很多空间都被忽略了,比如浴室柜门后的空间也可以很好地被利用。在柜门背后增加两个木质收纳架用以存放洗浴用品,这样一来,外立面空间就显得非常的整洁,使用的时候也更方便。

扁身材的毛巾架不可小觑。它能灵活适用于卫浴间的夹缝之中,多杠杆的设计让它一次性可放置4~5块毛巾,普通的三口之家绝对适用。

为了把浴室的管道“隐形”起来,在管道处做一个拐角储物格,还能解决小浴室缺少收纳空间的问题。

阳台,最易被遗忘的角落

挨近客厅的阳台,建立一体化区域。

不少挨着客厅的阳台,都担负着洗衣晾晒的功能,可是收拾起来就比较麻烦。其实,只要规划得当,如划分出洗衣区、晾衣区、熨衣区,再配合利用功能强大的小道具,就能一步到位地拥有“一体化”的工作区域。

紧靠厨房的阳台,利用角落建造储物区。

阳台紧靠厨房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阳台的一角建造一个储物区,存放蔬菜、食品或不经常使用的餐厨物品。如果靠厨房的阳台面积比较大,就可以放置少量的折叠家具,供休息、朋友聚餐时使用。

需求多的阳台,按需求划分使用空间。

家庭成员有多种需求,你是不是有时觉得都快没有地方可以伸展了?这时,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需要,进行空间分割,将不同类别的物品分开放置,较小的部分用于存储杂物,其余的空间用作公共区,让阳台满足每一位家庭成员的需求。

面积小杂物多的阳台,利用搁架分类收纳。

现在有好多人习惯将阳台封闭起来,成为放置物品的贮藏室,或是利用封装后的阳台做工作室来用。杂七乱八的东西一多,难免就显得凌乱、不美观。这时,我们可以配上不同类型的搁架单元、搁板、储物盒,尽情发挥收纳创意,让阳台成为展现生活情趣和态度的“镜子”!

Tips 家中必备收纳小物

内衣裤收纳盒——内衣裤是女人最贴身的衣物,清洗干净后,怎样收纳才能整洁不凌乱又保证不被二次“污染”?内衣裤收纳盒已不是什么新鲜东西,相信很多主妇早已将其收入囊中。使用内衣裤收纳盒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把内衣裤与衣柜中其他衣服隔开,而且方便拿取。

置物袋——有些小东西可能要经常用到,可又不想整天翻开整理箱,那该怎么办呢?这时你可以考虑家门后的空间,在上面挂上一个置物架、置物袋,甚至安上小型的书架。

卡通收纳盒——收纳儿童衣物,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特点及喜好选择外形可爱的卡通收纳盒。不同色彩图案的组合,可以激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家长与儿童一起整理物品,还能培养孩子自动收拾衣服玩具的好习惯。

篇15:《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观后感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它将影响人一生的发展。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更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通过观看幼儿园视频,我学到了很多,总结了五莲县机关幼儿园的经验。

一、教师的表率作用是促进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前提

幼儿年龄小,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面对幼儿,教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幼儿一个学习的榜样。

二、创设班级礼仪教育特色环境是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基础

1、布置文明礼仪的墙饰。

我们在创造礼仪教育环境上下功夫,围绕“文明礼仪大家做”这一主题来创设班内大小环境,布置活动室四周。通过这些无时不在的环境熏陶,自发、广泛的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制约着孩子的行为,营造良好的文明礼貌教育氛围。让孩子、教师、家长在浓郁的礼仪氛围,主动自然地习得礼仪。

2、制定文明礼仪用语,学会礼貌动作。

让幼儿从用好礼貌基本用语:请、您、早上好、再见、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用好体态用语:微笑、招手、点头、鞠躬、握手、鼓掌、起立、请让、敲门等基本礼仪行为开始。

三、把培养幼儿良好文明礼仪行为贯穿于各项教育活动中是有效途径

礼仪教育目标、内容根据年龄特点,围绕个人生活、同伴交往、社会公德、节庆活动、敬老礼仪、传统礼仪六个脉络展开,与主题活动和幼儿一日活动紧密结合。

1、在主题活动中纳入文明礼仪教育,在真实、自然的交往活动中学会文明语言及礼貌动作。

2、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讲文明礼仪,让孩子们在娱乐中体验“文明”行为。使良好的礼仪行为得以强化。

3、借助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落实文明礼仪行为,一年中有许多个节日,充分利用母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的教育,萌发幼儿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家园配合教育是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保障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发挥家园互动教育,使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连续性。

篇16: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读后感

古人说:“诗言志。”确实,写作是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途径。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也理应是抒发感情、表达心声的一种途径。然而,现在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写作文。甚至有些写作水平较好的孩子,有时也对作文望而却步。归结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没有表达的欲望。这是我读了《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1年第三期中,《让作文成为一种需要》一文之后的一点想法。

这篇文章首先围绕“需要”阐述了心理雪上需要的几个层次。之后说到:“儿童也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写作可以满足儿童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然而,学生的表达欲望和需求并不是每时每刻都会自然产生,这样就需要老师想一些办法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基于这样的基础再进行写作指导。

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教育家斯宾塞在指导自己的孩子写作文时,启发他说:“试试快乐写作的方法,假设你很想把我们屋后的花园告诉你最喜欢的朋友,并希望他看到了以后到这里来玩,你就不会困难了。另外,你已经很熟悉我们的花园了,用不着像画画一样照着写试试用你的回忆。之后,孩子写得相当顺利。这里,斯宾塞为孩子确立了他文章的读者,激发了孩子的写作欲望,当孩子的作文变得有实际用途时,写作文成了他内心的需求,写起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

篇17:让创新成为一种信仰,一种修行

索尼,曾是乔布斯眼中“神一样的企业”,也是中国企业家心目中东方企业的偶像。现在却一直亏损,并在贩卖资产“还债”,两年前它的市值只相当于苹果的 3.8%,三星电子的 6.8%。

索尼有清晰的战略、令人称道的管理思想与能力、严密的绩效考核体系、足够大的规模和长期的业内主导地位、快速的反应能力、完整的生态链条和技术能力……这些却没能阻止索尼一步步滑向衰落。这世界怎么了?似乎我们越来越看不清楚了!

是的,时代真的变了。

现在已进入互联网与数字化产品联网的新时代,市场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产品、设备、单一区域和国家的竞争,孤立的电器产品时代已经结束,越来越多的产品在跨界,进行跨行业与国家整合。相形之下,索尼多元化的布局曾经是其成功的象征,但现在却日益成为事业部门孤立主义的标志,并分散了索尼的精力与资源。

随着环境的急剧变迁,游戏规则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互联网和知识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310358,基金吧)力量要求企业采取灵活的管理和组织模式。是的,以索尼为代表的日式管理依然很有力量,但问题在于当环境变化,市场变化节奏越来越快,如果固守过去的成功思维与方式,那就像是在刻舟求剑了,

当然,一个企业的失利并不能说明什么,或者几年后它证明自己依然是一个“好汉”;或者它失利的原因在于以盛田昭夫为代表的创业家精神的丧失。这些均证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基业长青是何等不易――因为它是在打破企业从诞生、发展到强盛、衰亡的周期性规律。企业经营既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并不是几种要素的叠加,几种思想和理论的执行;它需要在有序的体系内对变幻的世界和新兴消费者进行探测和反应,也需要在令一群员工在肯定与否定的心灵折磨中不断走向新生、迈向组织的理想。

关键的是,这个复杂、快速、多变的年代更需要快速,需要跨界,需要颠覆,这并不是一个企业家轻易做到的,而非一个组织可以轻易达成的!它需要的是革命性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是的。创新正日益成为一种信仰,一种富有价值的“修行”,而非仅仅是一个手段,一个过程;创新正成为一个企业家和企业的基本修炼,成为一个企业能否适应这个时代的基础能力,而非仅仅是被动的冒险旅程。

这是一个颠覆的时代,也是一个塑造全新规则的时代。 索尼的衰落预示着新兴经济力量正在摧毁和重构许多行业、许多管理概念。战略不再是静止的目标,而是运动中的改变甚至否定;过分强调流程、控制、绩效的组织正在丧失生命力――它只是基础,而非灵魂。企业家要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其中,重塑文化、重构组织、重新界定价值,与新生代的员工和消费者共舞,才能赢得未来。

篇18:让作文成为一种需要

教育家斯宾塞很早就发现了写作的这个作用, 他在指导自己的孩子写作文时写道:

“一次, 小斯宾塞好奇地问我, 怎样写作文, 我告诉他, 从屋后的花园写起吧。他于是很认真地坐在花园里, 呆了一个下午, 却没有写出几行字来, 当我拿起他的本子时, 他说‘我不知道写什么’。

这是许多孩子都面临的语言障碍, 他们不习惯把记忆转变成文字, 也不习惯把看到的事物变成文字, 总认为作文是一件复杂的大事。于是我告诉他:试试快乐写作的方法, 假设你很想把我们屋后的花园告诉给你最喜欢的朋友, 并希望他看了以后到这里来玩, 你就不会困难了。另外, 你已经很熟悉我们的花园了, 用不着像画画一样照着写, 试试用你的回忆。

小斯宾塞重新开始了。这一次, 他写得很顺利, 把花园里有什么树、什么花, 什么时候最好玩, 全都写了进去, 仿佛不如此他的朋友就不知道花园有多美、多有趣。

读完这篇《屋后的花园》时, 我深深地被感动了, 原来, 花园在小斯宾塞的心里完全是一个快乐得如同仙境一样的地方。他在作文里这样写道:‘夏夜, 有时天上布满无数星星, 我喜欢坐在花园里, 静静地看它们, 听它们说话的声音。凉风从花园的树叶里吹过, 树叶也像在低声细语……’”

这个故事让人深思。如果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能够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要, 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 将一个个习作题目转化为蕴涵交际需要的生活情景, 比如把《一件难忘的小事》改换为“我”向同伴倾诉的内容来写, 把《××, 我想对你说》设计为“我”给身边的伙伴或师长写的一封信等, 这样就能有效增强学生作文的欲望与动力。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儿童的能力和阅历有限, 但是他们却十分渴望去做“重要的事”和“有意义的事”, 所以生活中经常可见孩子们模仿成人去做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上海特级教师徐鹄便深谙这一点, 他的作文课气氛轻松活泼, 他总是设计很多生活中的场景, 让学生们去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任务, 从而提升学生的内驱力。如从“有趣的小实验”“编写游戏集”到“邀请朋友来做客”“向客人介绍上海”, 再到“撰写班级日志”“认识自己的社区”等, 每堂作文课, 学生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不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而是在完成一件“伟大的事情”, 而且这件“事情”十分必要、有价值, 所以, 他们的兴趣很高。

心理学研究认为, 儿童与他人交往, 逐渐需要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 同时需要建立自信, 需要体验到自己与他人交往的价值。因此, 教师对习作教学的“后续工作”千万不可疏忽, 应以表扬为主, 多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交流的机会。如:组织习作互赏课, 交流成功的习作经验, 或帮助学生修改作文, 鼓励学生投稿或参加各类作文比赛。即使没有被刊登或没有获奖, 学生也会认为自己的作文有投稿的价值、具备参赛的资格而受到极大鼓励。这样的做法既简单又充满意义, 会使更多的学生看到的是希望, 体会到的是成功。

篇19: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读后感

大量阅读好,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却一直是多数老师困惑的问题。现在多数家长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分数,对孩子读书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教师更要把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当作自己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

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一年级——培养学生直观兴趣。

父母是孩子阅读的启蒙者,父母的阅读习惯、对书本的热爱程度会自然而然对孩子产生质的影响。爱读书的家长会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抵得上老师无数个温馨的建议和父母无休止的苦口婆心的教导。作为老师要教家长怎样引导孩子读书:首先要给孩子准备喜欢的书。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觉得读书有意思,读书好玩。孩子们总要玩,如果是好的书籍吸引了他们,使他们获得了像玩耍一样的感觉时,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就被打开了;其次建议家长多给孩子讲故事,并且要逐步引导孩子自己读书;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放故事磁带,让他们多听故事。

二、二年级由直观兴趣向自觉兴趣过渡

学生读书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有了直观兴趣,这时就得往提高学生读书质量,把读书兴趣由直观兴趣阶段向自觉兴趣阶段过渡和发展。由直观兴趣向自觉兴趣过渡,需要一个过程。因为,自觉兴趣是爱好和志向的结合体。自觉时期的读书兴趣,已经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兴趣。它不仅伴随着感性的读书爱好,而且,还包括了在感情支配下的记忆与联想,由求知向思维推进。这时的读书兴趣,具有了自觉性、主动性。

三、中年级——凭借课堂,教给读书方法,进入自觉兴趣阶段

这样坚持下来,到了中年级,学生便成了孜孜以求的“好之者”,并进入了自觉兴趣的境界。成为“好之者”的孩子,一般都有了自觉读书的兴趣,进入了比较稳定的阶段。

但教师还不能松懈。教师稍一松懈,有一部分学生就会热情消减。因为对于多数孩子来说,读书毕竟不如看电视,游戏有趣。所以,班级的读书激励活动依然得进行。可学生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发读书卡对老师来说已经成了一种负担。而且长期单项的奖励也容易造成学生的麻木,这时,我开展了读书排行榜活动。每人在墙上贴一张纸,把读过的书名和页数写在上面。定期做总结。

学生到了自觉兴趣的阶段。但往往容易形成读书贪多,不求甚解、只满足于浏览故事情节的弊端。为杜绝这种情况,我总是先给予鼓励。然后进行点拨,并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加以引导。要求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书要精读,鼓励他们读读过的书,读的遍数越多越要表扬。另外要他们读书时做到用心读,用心想,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总要回头自问一下这篇文章或这本书写了些什么?这样便有了些印象。如果再读一读印象就更深刻了,不仅如此,我还鼓励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并让学生从“读书时间”、“书名”、“作者”、“学生会的生字”、“学会的词语”、“摘录的好句”、“主要内容”、“读后感想”八个方面写读书笔记。这样一般学生一个学期能从课外书中积累许多优美词句,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除了这些长期开展的读书激励活动,每学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其他读书活动,像故事会、知识竞赛、精彩图书我推荐、说评书等。这些给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就曾出过我们自己的优秀作文集。

四、高年级——潜在兴趣阶段

如果说中年级学生是“好之者”,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成了 “乐之者”。“好之者”,只是对读书有了热情,对读书有了钻研精神和自觉自愿的兴趣。“乐之者”,却是在经过一段探索后,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收获,把读书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捧起书来,如醉如痴,达到了读书兴趣的最高阶段——潜在兴趣阶段。那些步入潜在兴趣境界的“乐之者”,并不仅仅是爱好读书,也并不仅仅是自觉地驱驰,而是在爱好读书与自觉的基础之上产生了坚强的意志和追求的快乐。当你读书的兴趣达到“痴心”的程度时,就不会感到读书是一种苦役和负担了,而会感到读书是一种享受。

常听家长向我反应,其中最多的就是孩子上厕所也得拿本书,而且一进去就不出来。还有些家长反应孩子看书如果不加制止就会看到半夜。另外有的孩子在作文中写到“如果给我足够的食物和书,我可以一个星期关在房间里不出来。”瞧,孩子们一个一个都成了小书虫。

不少学生一学期竟然能读五、六十本书。其实我平时家庭作业很少,可实际上,大家想,他们是不是在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时间在读书呢?表面上,语文家庭作业少,可实际上他们语文隐性学习的时间最长。

上一篇:团委五四活动方案下一篇:新年元旦祝福语精彩文案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