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023-01-04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索学习活动, 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发展认知能力, 形成个性特征, 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认识与发展过程。自主探索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催化剂与调节剂。如何充分培养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探究精神, 已成为广大科学教师努力探索不断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课题。笔者在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情景, 激发探究欲望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们的思想和发展在某中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小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望浓, 好学、好问、好动手是他们天生的心理品质, 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敏感性和认识上的积极性, 而这正是主动观察事物、思索问题的内在动力, 因此要依据这些特点, 抓住时机, 积极扶植, 把他们引到爱科学, 学科学, 用科学的轨道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 就能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 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比如我在教学《磁铁的磁性》一课时, 利用“磁铁的磁性”为学生表演了一个“小魔术”——用自制的教具“神奇的钓钩”钓起一条条“小鱼”, 学生感到奇怪, 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了。我接着钓起一个个红的绿的辣椒、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葡萄, 孩子们新奇地看着这一切禁不住小声赞叹起来“哇!太神了!”“真是不可思议!”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学习兴趣来了。我相机提问:“小小的铁勾居然能钓起这些东西, 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孩子们一个个兴致勃勃, 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 气氛十分活跃, 有的说:“钓竿上可能有吸铁石。”有的说:“小鱼上、葡萄辣椒上可能有吸铁石。”还有的说:“也许是小鱼里面藏有铁, 钓钩上有吸铁石, 鱼竿一动小鱼就被吸上来了。”有了猜测, 当然要去弄个明白了, 然后就是揭谜, 自然而然地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下面的学习中去。这节课, 注重了情景的设计, 用魔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开展活动, 培养探究兴趣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没有学习的兴趣,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在全社会大力呼吁“减负提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体, 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 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玩乐中学习。因此,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还以教学《磁铁的磁性》为例, 在学完了磁铁具有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这一性质后, 我将学生分成几个组, 每个组发给他们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磁铁, 让他们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玩玩磁铁。我提出的要求是:

1、看哪一组玩磁铁的花样最多。

2、关于磁铁的磁性哪一组的发现最多。

一提到玩, 孩子们的兴趣就来了, 再看看要求, 它不但具有开放性, 同时也具有竞争性, 孩子们的兴头能不足吗?一个个抓耳挠腮、摩拳擦掌, 真有点“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的味道。还别说, 他们玩磁铁的花样还真多:有的用不同的磁铁去吸同一种物品, 看他们能吸起来的距离如何;有的用一个磁铁吸满小铁钉, 然后让另一个磁铁去吸这块磁铁上的小铁钉, 看哪块磁铁吸的铁钉多;有的把回形针串起来, 看哪种磁铁吸的回形针长;有的用磁铁吸磁铁……汇报的时候他们居然能说出:有的磁铁吸力大, 有的磁铁吸力小;磁铁吸铁有一个距离, 远了吸不起来;磁铁吸磁铁, 有的能相吸, 有的不能……尽管他们的表达不是很到位, 但他们已经说出了观察到的磁铁的不同特性, 我只稍加引导就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 在活动中激发兴趣, 去发现, 去探究, 而且能够说出自己的探究所得, 就达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行获取知识的目的。

(作者单位:武隆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湖北恩施来凤县滨江公园景观设计下一篇: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抑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