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2-10-24

科学这门学科有着极其丰富多彩的知识。需要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资源呈现工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 不仅使原本单调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还能把有关环境、天文、地理等内容制成课件, 在屏幕中再现。这样, 既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 也大大拓宽了小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对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 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是科学教学的极好手段。要想充分发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还在于如何去合理有效地运用。为此, 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离不开信息技术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 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使知识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 特别是能将一些难以见到的自然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学生眼观其形, 耳闻其声, 立刻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教学《在星空中》这一课时, 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课前调查后,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景, 让学生有效地感知遥远、神秘、美丽的星空。把九大行星的特点, 位置的变化, 用形象生动的手法展现给学生。学生好似在星空旅游一般, 直观地感受, 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不仅解决了教学难点, 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星空奥秘的浓厚兴趣。

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离不开信息技术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 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而信息技术手段不但可以将重点、难点完整地展示给学生, 还给学生带来的感官的冲击, 极大地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述清楚的疑难点, 尤其是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才能解决的教学难点, 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模拟来解决。如教《日食和月食》这一课时, 通过课件, 在银幕上出现月亮渐渐被黑影遮住, 光线越来越暗, 依次将月偏食、月全食的整个过程展示出来, 学生看到此处时就开始犯疑了:“月亮怎么不见了?这个黑影是什么?”这时, 我及时抓住学生有强烈兴趣的契机, 导入主题, 迅速点燃了整班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多媒体, 学生对日食和月食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后教师将月食、日食的知识逐一向学生剖析, 本节课就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化繁锁为简易, 变静态为动态, 化枯燥为生动, 使科学课堂教学内容在学生心中“站立”起来。

三、学生思维能力训练, 离不开信息技术

思维是事物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属于认知的高级阶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一旦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时, 学生的信息意识很快形成, 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 还使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及扩散性的训练得到加强。例如, 在教学《面包发霉了》这课时, 让学生明白: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长得快?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 学生对这些信息不太了解。但是利用信息技术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用多媒体先在屏幕上显示一块发霉的面包, 然后再显示两组试验的详细过程, 使学生在观察试验过程中, 直观地感觉到当时的情景, 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平面走向立体, 使其思维性、创造性和严密性都得到了发展。

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离不开信息技术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当学生知识不足时, 无疑效果最好是使用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手段, 就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 不但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而且缩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它既提了高课堂容量, 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植物的一生》的活动时, 学生认识凤仙花从种子到长成苗、长高、开花、结果等生长程比较难, 靠教科书, 难以达成学习目标。这时, 利用凤仙花生长的电影或录像等多媒体就显得十分重要。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学生在学习动、植物知识时, 平时根本见不到的这些动植物, 没办法获取感性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弥补观察材料的不足。这样, 不仅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远离自己生活的知识, 而且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五、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几点

1.不能绝对取代传统的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很好的辅助作用, 万万不能将其手段作为目的。运用多媒体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 如黑板和粉笔, 课堂上的阅读等。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 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运用信息技术, 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以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代替所有一切, 更不能认为运用信息技术就是教师个人水平, 要激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亲历探索、获取知识。这样,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获得相应的信息技术,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有一个度的问题, 否则就会偏离教学的重心, 成为信息技术课。因此, 在运用中, 应根据科学课程教学的总目标, 精心设计运用的内容, 做到主次分明, 整合得当。

4.不能只有公开课、优质课才注重信息术。因为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要达到真正的效果, 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 有的老师只在上合格课、优质课时才想到它, 平时不注重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条件, 仍旧“穿新鞋, 走老路”殊不知现在提倡的是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使用信息技术教学, 可以为教学注入活力, 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在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 利用信息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和效能, 还需进一步探究。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有机结合, 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 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 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 把握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尺度, 不但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也有助于帮助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探讨了如何在科学教学实践活动中, 运用信息技术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现代信息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李坚.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N].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分析下一篇:铁路路基施工工艺及注意要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