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讨

2022-10-3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科学素养是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 对公民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的人才能适应现代生活, 不论是国民素质的提高还是个人的长远发展, 科学素养的培养迫在眉睫, 如何培养科学素养成为当务之急。所谓科学素养并不等同于科学知识, 在基础教育中是指接受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 形成的适应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 诸如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品质、科学思想等。

1 设置探索性课程培养科学素养

好的探索性课堂安排关键在于导课, 导课能激发全体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向上的发奋心, 教师应注意引导, 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 尤其在实验课上学生积极思考、探索, 通过操作, 观察, 验证, 得出结论, 这和新课程理念下的“重过程”相吻合。在课堂范例和训练中增设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 改变传统型预先知道条件和结论的模式, 运用没有明确的结论或终极的目标, 来发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设一些和现实生活接近的应用性问题,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让学生关心社会、环境和人类, 设置一些探索结论的题型、探索条件的题型、探索策略的题型、一题多解题型等等,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利用条件, 深入思考, 掌握解题策略, 快速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 分组讨论, 互相争论、辩论, 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对学生的自学、思维、应用、协作等方面的能力能得到训练和发展,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对科学品质的培养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经过实验操作和演示对学生的观察、操作动手、思维、探索等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 能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 促使学生探索真理。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实验教学中都能使学生感到化学实验的美, 化学知识的美, 获取化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美, 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起到积极的作用。好的探索性课程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同时给教师提出更高、更远、更深的要求, 教师要适应当代课程改革, 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 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 不断吸取前沿科学知识, 掌握现代教学手段, 把握当代学生的思维, 使自己、学生能和时代同步可持续性发展。

2 安排活动性教学培养科学素养

无论是课堂内活动还是课堂外活动都适合中学阶段学生心理特征, 在活动课教学中很容易调动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探索、创新,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活动中求得发展, 在多维度的活动中求得能力的再生长。在中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知识的要求下教师应因材施教适时适量的举办一些活动课, 组织好活动课是非常重要的, 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是活动课成败的关键。在活动课的内容上可利用课本上的知识也可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化学作为题材, 在形式上可以在课堂上也可在教室外面的工厂、矿山、污染的河边以及森林里、稻田边等地方, 把活动课组织好对学生和对教师都是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活动和表现进行评价, 对做得好的学生公开表扬, 做好活动课记录, 把每个学生的情况尽可能的记录下来作为综合考评的一个依据。在化学活动课中不仅使学生主动领悟化学科学知识是什么、为什么, 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发现这些知识用来做什么, 明白一些解决人和自然的实际问题, 倡导学生在探索、解释和解决个人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学生在一种积极状态下活动, 在兴奋中活动, 在交流和合作中活动, 在一种快乐中活动, 在愉快的心情下获得知识, 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品质, 形成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感受到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化学课程标准是把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作为宗旨, 化学科学知识是未来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的科学知识, 在活动中在实践中在探索中在创新中应用、体会, 自主发现也是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

3 通过发展性教学培养科学素养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任何事物、任何知识都在发展, 这在现实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应运用发展的观点对待新一轮化学课程, 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而不应过分的强调结果、结论, 并尽可能在结论、结果中注明存在条件或其发展的可能性,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适时地通过化学史和当今科学发展的新结论和新成果进行对照分析,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科学发展的奥妙, 体会到人类科学发展史是一个辨证的发展史, 里面有许多令人赞叹和感慨的事物和人物, 例如, 溴的发现与标贴的故事, 苯环结构的推测与确定, 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与完善, 诺贝尔奖的失去与获得等许多令人感叹的故事, 使学生看到科学知识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相符相承的。学生在发展中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 形成自我自觉修养的习惯, 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和定势思维, 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发展性思维, 把学到的知识能灵活的运用能解决实际问题, 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未来学习和发展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对未来的发现和创新有着重大的作用。

4 进行个性化教学培养科学素养

个性化教学要求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 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和教师“满堂灌”为主体的领导模式的教学方法, 应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师生之间建立真诚、平等、共融、互助的关系, 在融合的气氛中, 在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师生之间实现“多向交往, 多维互动”。师生对问题可以各抒己见, 自由发挥与讨论, 使求异发散思维得到开发, 提倡学生发挥自己独特性的思维,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寻求解决策略中, 尊重学生的主见和表扬学生中有创新性的见解, 实践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发展个性独创性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共性。个性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对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个性化教学中包含着挫折性教育, 挫折性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意志。意志是人们表现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中的一种坚持目的、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学习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 锻炼学生的意志, 特别是锻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意志和毅力, 这关系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落实素质教育的大政方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适度地设置一些知识障碍, 使学生在困难中探索, 寻求和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教学中多次设置“陷阱”让学生一次次地摔到受到教训, 又惊喜地发现又爬起来, 在挫折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艰辛的奋斗中得到全面的锻炼, 形成一种良好的科学品质, 并让学生感受挫折教育还能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好习惯, 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摘要: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均有发展, 为化学教学指明方向。在化学教学中可从探究性课程设计, 实践活动教学, 发展性教育, 施行个性化教学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培养,科学素养

上一篇:浅谈书籍封面的情感化设计下一篇:汽车变速操纵机构性能试验台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