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偏离现象

2022-09-10

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科学教师和分管教学工作的人员, 多次听课后, 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存在几种偏离现象。值得小学科学教师引起重视。

一、过分强调趣味性、游戏性、忽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有的科学教师误以为强调主体教学、快乐教学等, 就可以不讲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一味以游戏代替教材, 以学生的兴趣取代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例如, 一位科学教师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设计合理, 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教学准备充分, 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学具和教具, 教学游戏多, 吹、拉、弹、唱俱全。课堂上, 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学具玩游戏, 显得很热闹, 但教学效果不理想, 学生一连做了三次游戏活动, 还说不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没办法, 这位老师只得自己把结论告诉学生。究其原因就是:老师过分强调趣味性、游戏性, 一味迎合学生所谓的兴趣进行教学, 这样的教学也就失去了知识传承的价值和科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更谈不上为后续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科学课堂并不是专门供学生游戏的场所。老师在科学教学中既要使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好奇心得到培养, 又要使学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训练。

二、过分强调“情境”、“快乐”教学, 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

现阶段, 小学科学教学改革非常活跃, 如情境教学、快乐教学、成功教学等新教学理念的引入, 各种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促进学生学好科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 在欣赏和选举声中, 有的科学老师却忽视了科学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例如, 一位科学教师上《摩擦力》, 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摩擦力的秘密。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活动就是创设情境激趣:夹弹子比赛。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了。在这个夹弹子的游戏中, 每个学生都显得自由自在, 兴趣盎然。当老师要学生停下来的时候, 学生却无法安静, 仍然是球状游戏, 甚至和同学争吵起来, 课无法再继续下去, 教师没有办法, 只有站在一旁, 任学生玩闹、争吵、喊叫, 一节科学课就这样结束了。究其原因是:教师平时过分强调“情境”、“快乐”、“成功”教学, 而忽略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们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 要考虑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考虑学生身心愉快的同时, 要考虑学生知识、技能的累积;在考虑学生实验成功的体验时, 要考虑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

三、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课堂教学的组织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科学老师的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形成了有利于主体性、创造性发挥的前提下来进行课堂教育。但是, 有的科学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例如, 课前准备材料, 课堂组织纪律等全由学生组织, 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活动, 忽视教师的引和导。课堂教学要求老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进行整合与精心设计,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 只有按照一定的组织安排与教学要求, 才能进行有序地主体性学习。如何才能有序?需要的是课堂的组织性、纪律性。课堂上没有原则的放任自由, 那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学生自由散漫的个性。如果没有的组织纪律要求, 没有老师强有力的引导和学生的配合, 不能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施教, 无论科学教师的素质多高, 无论科学教师怎么精心组织教学, 总有一部分学生在被动接受, 或应付差事甚至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如果学生长期在无序、自由散漫的状态下活动、学习, 所谓的主体性、创造性教学也只是理想化的形式, 也只能养成自由散漫的不良风气。因此, 决不能把科学课上成“休闲课”, 更不能把科学课变成自流式的学习课。

四、过分注重过程评价, 忽视结果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 以利于改进教学, 促进学习, 最终实现课程宗旨, 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单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等排除的做法, 势必引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时机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科学探究方面, 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应重点评价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科学知识方面, 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

在现实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 有的教师过分注意过程评价, 忽视结果评价。一味只强调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评价淡化。这样, 就削弱了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和知识与技能运用的热情。学生学习过程是建立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 那种脱离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 目标的定性评价, 不会有益于学生终身学习科学的意识培养, 只会削弱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信任度。

摘要:在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 科学老师只有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才能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科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中, 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向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偏离现象,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02。

[2] 陈维霞, 陈娴.浅谈科学探究中的科学本质教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 10:44-45。

上一篇:民商法在新闻传媒监督后的促进作用下一篇: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非纵地震勘探技术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