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2024-05-06

预防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精选6篇)

篇1:预防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预防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定 州 市 王 莽 小 学

2014年9月1 日预防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为预防和减少学校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一、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

驾驶员疲劳驾车、超速、超载、随意变道、闯禁令标志、应变能力差、车容车况差、车辆安全性能差(特别是制动系统)、学生及教师上下学、班不安定因素等情况都可能是诱发的原因。

二、预防办法和措施、加强对校车驾驶员及广大师生交通法规、安全行车的教育。、加强对乘车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特别要教育学生不要把头、手伸出车窗外。、选择经验丰富、驾驶技术熟练、驾龄较长、自觉守法的同志担任校车驾驶员。、选择认真负责的老师随车,做好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教育学生靠右走、行驶。

三、应急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校车交通事故,按下列程序处理。1、报警。2、逐级上报相关部门。、发现学生受伤者,要尽快及时送医院救治(或视情拨打 120)。4、通知家长。、配合交通事故处理部门调查,并参与调解。6、及时做好学生及家长安抚工作,控制事态,维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7、保险介入。

四、工作机构及职责 组 长:王清锁 副组长:陈留群

职 责:下达启动处置交通应急预案命令。依据上级批示和现场情况,适时决策、发布指令,组织指挥处置行动。组织调集人员、物资及交通工具,指挥现场处置工作。向上级教育部们报告事件的情况,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发出通报或协助请求。同时负责与有关卫生、公安、交通、乡镇等部门协调工作,检查监督突发事件的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胡江峰 成 员:各班主任

职 责: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现场处置组: 组 长:陈留群 成 员:陈国永

职 责:深入现场做好有关救援、抢救、解释、宣传、调解、劝导等工作,及时调查收集交通事故的起因、现状、发展趋势等信息,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进行现场处置,采取必要措施。安全保卫组: 组 长:胡军力 组 员:庞云超

责事故现场的维护管理警戒工作,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需要采集证据的进行文字和图像收集;疏散人员,疏通车辆,维护处置现场秩序。

篇2:预防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袁世宝

副组长:杜朝晖

成员:中层领导及相关组织人

2.应急工作小组

(1)通讯联络组(德育处)

主要职责:及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引导有关部门和设施进入救助现场;负责对上级部门报告工作。

(2)救护组(医务室)

主要职责:对伤病员进行紧急抢救处理,配合医院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救助。

(3)疏散引导组(安全科)

主要职责:引导全体师生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并负责重要物品的看守工作。

(4)后期保障组(总务处)

主要职责:后勤物资供应,车辆安排调度。

二、常规管理

篇3:预防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一、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预防

1. 加强安全教育宣传, 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提高师生自我保护和救护的能力。

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 做到定期以各种集会、校园广播电视、黑板报、墙报和设立专门宣传窗、展览等形式向全校师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宣传, 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具有安全意识, 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提高自我保护、预防和救护的能力。

2. 定期对体育活动场所和各种体育设施、器械进行检查, 为学生创造安全的活动环境。

依据各类体育场所、设施的安全标准, 对所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械定期进行全面、彻底的安全检查, 尤其是对一些大型体育器械, 如篮球架、足球门、单双杠、跳马、跳箱、攀爬器械等要做重点检查。对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 存在安装不当、使用过期、老化等安全隐患的设施和器械, 必须立即进行修理或者做报废处理。让学生远离危险设施, 绝对避免学生在危险的环境中进行活动。

3. 教师要努力提高思想素质, 有强烈的责任心。

体育教学与训练是在教师的指教下进行的, 伤害事故的发生与教师的责任感有直接关系。因此, 要求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在教学训练中做到严肃认真, 一丝不苟, 严格课堂纪律, 严密课的组织, 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 制定安全措施切不可马马乎乎、掉以轻心。

4. 认真备课、上课, 全面分析与研究教材。

科学合理的安排与组织教学、练习手段及练习方法,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易发生伤害事故的隐患做到心中有数, 防患于未然。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于技术性较强、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 在技术动作的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同时要严格要求, 加强调控与监督。对于对抗激烈的项目教师要明确要求, 组织好学生, 适时掌控学生情绪, 防止因学生兴奋性过高而发生的意外。

5. 要充分重视准备活动,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非常的重要和必须的, 准备活动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运动损伤的发生, 因此, 在进行准备活动安排时, 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运动水平、性别差异、身体状况、教学内容、气候和天气等因素, 对于主要教学内容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

6. 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 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不少的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学生组织观念淡薄, 纪律性差, 自我约束能力低而造成的。因此, 体育教师在教学与训练中要加强组织与领导, 对学生严格要求, 努力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在练习一些具一定有安全隐患 (如铅球, 铁饼、标枪等) 的项目时,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相互监督机制, 相互观察, 相互监督, 相互提醒, 对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7. 要进一步加大学生身体检查的工作力度。

每学年进行一次体检,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认真填写健康卡。体育教师应熟知每个学生的健康状况, 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对有问题学生做到适度安排。

8. 教育学生克服思想上的麻痹大意, 端正练习态度。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 在技术动作的学习之初和动作熟练掌握之后, 出现伤害事故的几率往往比较少, 而在动作基本掌握, 能勉强完成动作的阶段反而更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这往往是由于此时学生思想上容易产生放松心理而麻痹大意, 再加上学生对动作的掌握还不够熟练、不够稳定, 还没形成稳固的动力定型。学生对于已经能完成的动作认为不过如此, 没什么, 小意思, 殊不知大意失荆州。因此, 老师应及时的教育和督促学生, 要小心谨慎, 不能麻痹大意。

二、建立学校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应急预案

在工作中, 我们要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同时也要正视校园伤害事故, 即应该承认意外伤害事故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针对此, 学校应建立一套校园安全事故快速应对机制, 这对于及时科学处理安全事故, 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事故和经济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要建立一条快速、畅通的急救通道。

从第一目击者、第一抢救者到第一决策者, 必须形成快速的联系通道。通常学生是第一目击者、发现者, 发现意外的伤害事故应及时报告在现场的教师 (多数为体育教师) , 并应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如果事故较严重者, 应及时地向学校领导汇报, 力求尽快护送伤者到医院抢救, 决不能故意隐瞒, 推脱而延误病情。

2. 学校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支持。

以前, 学生如果发生了意外伤害事故, 对事故的责任没有法律上的明确界定, 因此, 呼吁各级立法部门尽快制定学校安全事故的处理法规, 对伤害事故类型、责任归属、处理程序及损害赔偿作出具体规定。清晰界定, 分清责任, 为伤害事故的合理处理提供法律依据。

3. 加大推行保险力度, 与保险公司风险共担。

篇4:咽喉交通事故的应急预案

易引起窒息的食物

果冻

我国从2006年5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开始实施规定杯形凝胶果冻直径不得小于3.5厘米。但生活中不是只有直径3.5厘米以下的小果冻可能导致宝宝窒息,其实对于5岁以下的宝宝来说,直径在3.5厘米以上的果冻同样很危险。宝宝把果冻咬碎以后,碎果冻分散到支气管口的话,就非常危险。因此,不要给5岁以下的宝宝买果冻当零食。

珍珠奶茶

珍珠奶茶对3岁以下的宝宝来讲,的确存在危险。由于要吸上“珍珠”,所以喝珍珠奶茶用的吸管很粗。但很多“珍珠”的大小和吸管并不完全匹配,饮用时要用很大力量才能将“珍珠”吸进嘴里。这种状况对成人来说问题不大,但对发育成长尚未完全的宝宝来说则相当危险。因为宝宝牙齿还没长齐,喉管和气管较细,喉部反射本领也差,当吸入“珍珠”时,很容易因用力过大而被噎住,形成呼吸道异物。

葡萄

葡萄的颗粒正适合宝宝一口吞下,如果家长给剥过皮后,让宝宝吸进嘴里,葡萄柔软而光滑,很可能会因用力过大堵住气管。如果在吃东西时跑跑跳跳,更容易出危险。因此宝宝在吃葡萄、李子、樱桃等食物时,要坐在一处,安静地吃,并提醒宝宝慢慢吃。

QQ糖

QQ糖个体较小、口味甜,且有弹性,在外包装上一般也没有安全提示,如果边吃糖边说话,很可能不巧就卡在气管中,容易引起窒息。如果宝宝未满2岁吃QQ糖的危险较大,最好不要给宝宝吃。

果仁

花生仁、瓜籽仁、杏仁等颗粒小,宝宝牙齿未长全,不能将它们充分嚼碎,如果吃时不小心,很可能吸入气管。因此2岁以下宝宝不要喂吃整粒的果仁食物,可把果仁碾碎放在粥里。异物窒息急救法

一旦出现异物窒息,由于脑部缺氧超过四至六分钟就会造成永久损伤,因此,异物吸入导致窒息的处置,应着重于急救黄金时间。

一般来说,婴幼儿被异物塞住呼吸道的紧急处理方式,依1岁以下和1岁以上有不同的急救方法,父母一定要学会,最好经常拿个布娃娃进行模拟演练。

1岁以下宝宝急救法

妈妈坐在椅子上,将左前臂架在大腿上,然后让宝宝头冲下趴在妈妈的前臂上,并使宝宝的头低于身体(左手要固定宝宝头部和颈部)。

用右手掌根平稳地敲击宝宝的后背中部,5次即可。在重力和冲击力的共同作用下,异物可被排出。

若呼吸仍未恢复,重复上述步骤。必要时送医院急救。

避免宝宝窒息照顾法

生活中细心照看宝宝,才是避免危险发生的上上策,哪些方面妈妈要注意呢?

1. 宝宝衣服的装饰物,比如小扣子,小花等要结实牢固,否则宝宝会不自觉的把它们从衣服上拽下来,放到嘴里吃。或者在清洗衣服后要检查宝宝衣服上的小配件是否牢固,以防它在你不知道的时候掉到宝宝旁边。

2.如果宝宝正在长牙,最好的磨牙食物是婴儿专用的磨牙棒。不要给他一些胡萝卜条、瓜条之类的自制磨牙食物。虽然这些东西可以缓解长牙给宝宝带来的酸痛,一旦宝宝把这些东西咬掉又不会咀嚼,那么就可能出现噎着、窒息的危险。

3.小宝宝很喜欢从别人的碗里抓东西吃,所以最好给宝宝安置专门的餐椅,防止他抓到一些不能给他吃的食

1岁以上宝宝急救法

让宝宝平躺在硬床上,妈妈站在宝宝足侧。

妈妈两手重叠放在一起,十指互扣并翘起,手掌置于宝宝的肚脐处,快速向下并往前推压5下,直至异物排出。

如未排出,施行人工呼吸,并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急救。物。如果有大孩子到你家做客,最好不让宝宝和他一起吃饭,两个不能照顾自己的小家伙,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4.定时更换宝宝的安抚奶嘴。尤其是看到安抚奶嘴上有裂纹时,一定要马上给宝宝换一个新的,以免宝宝吸入安抚奶嘴上破损的地方。另外,安抚奶嘴上的防护罩一定要比宝宝的嘴大。

5.宝宝经常将物体或玩具放入口中,边咬边啼哭或欢笑,加上跳、跑等游戏,因而口内异物易进入气管。此外,父母或较大儿童喂给宝宝不恰当的食物,如瓜籽、花生、糖,或在喂食时故意逗戏、惊吓、打骂,以至食物呛入气管。因此宝宝吃东西时,不可跑跳游戏,不可说笑。

6.宝宝容易发生异物呛入气管,因为他们虽会吃些东西,但又不能充分嚼烂。因此要叮嘱宝宝专心吃,并耐心教会宝宝咀嚼方法,而不是硬吞。

7.对于爱把一些东西放入嘴中的宝宝,要进行教育。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要迅速哄劝宝宝取出异物。

8.应避免给予宝宝钮扣、豆子、硬币、弹珠等小的玩具零件或生活用品,以免宝宝误食或塞住耳、鼻。

p&p温馨提示

1.当异物吸入喉内时,宝宝可能出现呛咳,父母此时不要阻止宝宝咳嗽,有时通过咳嗽,可将异物咳出。

2.咳嗽时,父母不要拍打宝宝背部,以免异物移位。

篇5:预防溺水事故应急预案

夏季来临,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预防溺水预案。

一、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 安全副校长

成员: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各班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代表。

二、预防方法

(一)安全教育

充分利用周会课、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大家对溺水事故的认识。教育学生远离池塘,在无法保证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千万不能下水玩耍。游泳最容易遇到的意外有抽筋、陷入漩涡、被水草缠住等。万一发生了这些情况,应当采取下列自救方法:

l.遇到意外要沉着镇静,不要惊慌,应当一面呼唤他人相助,一面设法自救。

2.游泳发生抽筋时,如果离岸很近,应立即出水,到岸上进行按摩;如果离岸较远,可以采取仰游姿势,仰浮在水面上尽量对抽筋的肢体进行牵引、按摩,以求缓解;如果自行救治不见效,就应尽量利用未抽筋的肢体划水靠岸。

3.游泳遇到水草,应以仰泳的姿势从原路游回。万一被水草缠住,不要乱蹦乱蹬,应仰浮在水面上.一手划水,一手解开水草,然后仰泳从原路游回。

4.游泳时陷入漩涡,可以吸气后潜入水下,并用力向外游,待游出漩涡中心再浮出水面。

5.游泳时如果出现体力不支、过度疲劳的情况,应停止游动,仰浮在水面上恢复体力,待体力恢复后及时返回岸上。

6、在到达溪流之前一定要预先得到家人的同意,同时要结伴以便互相照顾。

7、设有「禁止游泳或水深危险」等警告标语之水域处,千万不可下水戏水。

8、切勿到不明地形的水域、溪流、湖泊等游泳、戏水,以免发生危险。

9、身心情况欠佳时,如疲倦、饱食、饥饿、生病、情绪不好时均不宜戏水。

10、下水活动前,要穿上救生衣,以策安全。

11、不穿着牛仔裤或长裤下水。

12、如果看见有人溺水,要大声呼救。未熟练救生技术者,不要妄自赴救。

13、当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掉入水中时不要急着去捞,而应找大人来帮忙。

(二)技巧教育

一般在水中所发生之意外事件,通常由于两个原因:

1、惊恐慌张:人于身历险境时,会因紧张而导致肌肉收缩、身体僵硬,而致活动力降低。

2、体力耗竭:不断之挣扎,将体力耗尽,减少生存之机会。

自救方法: 发生溺水事件时,必须镇定冷静,了解自己所处环境,并利用本身浮力或身边物来自救求生。

水中自救之基本原则为:保持体力,以最少体力而在水中维持最长时间。为达此要求,必须缓和呼吸频率,放松肌肉,并减缓动作。

水中求生基本原则为:利用身上或身旁任何可增加浮力的物体,使身体浮在水上,以待救援。

(三)在游泳池游泳安全常识

1.池边不可奔跑或追逐,以免滑倒受伤。

2.池边不可任意推人下水,以免撞到他人或撞到池边受伤。

3.池边严禁跳水,常因水浅,造成颈椎受伤而终生瘫痪。

4.戏水时,不可将他人压入水中不放,以免因呛水而窒息。

5.水中活动时,已感有寒意时,或将有抽筋现象时,应登岸休息。

6.若发现有人溺水时,即刻发出“有人溺水”呼救或打110请求支持,如果自己没有学过水上救生,不可冒然下水施救。

7.若在水中发现自己体力不足,无法游回池边时,应立即举手求救,或大声喊叫“救命”等待救援。

三、日常管理

1、学校要建立健全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安全防范制度。把任务落实到班级。

2、学校应当在校内外水池、流域等易发生溺水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加装防护设施。

3、每年暑假前,学校要印发《告家长书》,通过家庭访问、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增强家长防止孩子溺水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四、事故处理

(一)报告程序

发生特大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将事故概况快速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教育局、公安部门。

(二)时间要求

发生特大安全事故时,应尽最快的速度报告事故。在5分钟内要向当地人民政府和教育局报告。

(三)报告内容

篇6:预防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预防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防范校园踩踏事件的发生,培养训练有素的应急组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降低突发灾害和侵袭的危害程度,保证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根据县教体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安全领导小组

组 长:聂绍恩 副组长:鲁绍忠

成 员:杨金香、金元友、王杰、吴长亮

二、预防措施

1、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以健全制度、落实责任为核心,切实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2、要以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为目标,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要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班队活动、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转弯处搞恶作剧的危险性。要告诫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每学期要组织学生按照应急疏散预案演练一次,提高学生应对

2.上下楼梯的教师要对学生上下楼梯故意打闹等不良现象给予制止,防止拥挤堵塞现象的发生。

3.上课期间,教学大楼的所有大小门都要打开,一旦发生拥挤踩踏或者火灾等问题,便于及时有效地疏散。

4.楼梯发生踩踏等安全事故时,所在教师要及时组织疏导,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5.一旦发生踩踏等安全事故,所在老师要马上报告学校领导。

6.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遵守学校规定,特别是上下楼道应该注意安全的问题要经常讲,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7.上课期间一旦发生火情,所有老师都有责任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并负责组织好本班学生,做好疏散等工作,还要马上组织人力抢救,但不能要求学生走近危险地方;要及时切断电源和火源,防止火势的进一步蔓延。要及时电话报警(电话110)。同时组织学生疏散,防止损失扩大。

8.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在场的教师和领导要注意按照应急疏散进行合理正确的疏散学生。

9、在出现火情等事故时,要及时通知学校有关人员在最短时间赶赴出险的地点。

10、要学会正确使用消防设备,及时扑灭火灾。

11、未依法履行安全职责,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或违反本规定的,经校行政会议及有关部门的认定,由学校依照有关规

并立即报县教体局办公室。

5、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卫生室和班主任以最快的速度把轻伤员送往就近区级以上医院抢救,并由班主任通知家长或家属。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下一篇:社区网格化管理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