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初探

2024-04-18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初探(共8篇)

篇1: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初探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技能性人才对中等专业学校来说任重而道远。笔者结合多年的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着重阐述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并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电算化教学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2(a)-0167-01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与一身的课程,它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内容和操作方法,而这一教学要求的达成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的环节。两种教学模式分析

1.1 传统教学方式

从我国目前教学实践水平来看,人们还将继续使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模式可以完全取代它。在这种模式下,师生可以很好融合成一个和谐的群体,在这个集体中教师可以施展自己的教学魅力,通过语言等各种方式来表达教学内容,便于形成较为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进而通过其感官直接感受知识,可以与老师面对面对话,易于理解、掌握,能启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认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智力水平;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对学生的将来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双重职能。但是我们也看到,传统“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对直观的问题难以解决,稍显枯燥乏味,无法达到“听”、“视”、“做”的完美结合,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因此人们教学开始了新模式的寻找。

1.2 网络、多媒体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眼前一亮。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完美结合所形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为电算化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教师来说,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娴熟的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及应用技能,同时需要有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会计教育采取新的教学和培养方法,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会计教学过程中。运用便捷实用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利用计算机等信息处理技术讲解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与应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还可以扩展学生的会计知识领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电子数据库与cd-rom软件、利用计算机模拟系统进行多方案的案例分析、借助远程网络或可视会议技术,上网学习或讨论,培养学生掌握互联网运用技能,可使他们获得各种课堂以外的信息,查询有关会计难题的最新趋势,及时更新自己在相关方面的知识。教学建议

在新时期,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指导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建立服务于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教学环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

2.1 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

根据电算会计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以初级从业资格证要求为指导实现教学计划的调整,并整合教学内容,并辅以校本教材,重点突出账务处理、编制财务报表、工资、固定资产、财务分析等典型会计业务,力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合案例实施教学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软件,实现各模块分项训练和综合实训,对相应的训练步骤进行耐心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给学生最快捷、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完成相关任务。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方面,还可借助校园网和课程网络课件(课件内容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视频、实验指导、实验习题、练习题库、疑难解答、自测等模块),做到随时随地安排,掌握学习主动权。

2.2 充分发挥EXCEL在会计电算教学中的作用

充分利用EXCEL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减轻会计核算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财务成本,对小企业来说,这样就可以做到不必购买大型财务处理软件就可以进行财务核算。例如财务会计报表上的各项信息,尽可以通过公式定义的方式对其取数来源详加规定。继而运行报表生成模块。可以很快编制出财务报表。另外讲解财务分析系统时,还可以利用Excel对投资组合进行决策分析、预算企业的资金需求和企业负债结构模型的分析等。目前,部分企事业基层单位就是直接利用EXCEL记帐和进行财务分析,效果良好,而且学生对此软件的学习接受很快,应用能力也较好。

2.3 重视过程考核,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落实教学过程和增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我们就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设计,我们可以把平时训练考核定为“过关”考核。比如,平时如果能正确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实验任务,就可以得40分,对每次上机成绩进行记载。所以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学生想要“过关”,就必须按照要求去进行相关操作,直到正确为止,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施过程考核,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督促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更好地实现课程的考核目标。

2.4 抓好学习的各个环节

一是上机实验。本课程实践性较强,上机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财会专业课程的标志,因此安排好上机课时,辅导学生完成上机实验,是学好本课程的根本。鉴于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调配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软件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二是网上学习资源。会计电算化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网页编制网上的学习资源。其内容包括课程说明、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辅导、CAI课件,同时开通网上教学论坛,利用电子邮件答疑来帮助学生学习。结语

总之,要更好地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融入社会,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 袁树民,张桂珍.会计电算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2] 钱玲.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篇2: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改革的探索

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

经济管理系 张婧璞 2012年6月20日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材方法、实训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方法等角度进行了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中职

教学 改革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岗位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预计到2012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要实现会计电算化,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蓬勃发展更需要大量的既掌握会计理论又懂得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达到会操作、熟悉操作、能独立操作的目的。对中等职业学校财会类学生的定位更应以实际操作技能和对相关会计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为主,侧重于学会一种社会上应用广泛的财务软件的流程和操作方法。为此,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课程内容制定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学、计算机基础学、系统开发等学科之上而设置的。可是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对计算机课程和会计课程设置的时间考虑不够,相关的课程只有“中英文打字”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太少。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对计算机知识要求较高,在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比如说,在财务报表模块中,报表定义公式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会计知识的良好掌握,而且要对计算机语言和Excel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因此,课程的设置不能简单的定位在操作技能上,还要兼顾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此外,大多会计电算化教学只满足于简单的从手工账到计算机做账的过渡。这种电算化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是一种核算工具,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遵循的仍然是传统的会计循环理论,忽视用现代技术手段去改变传统模式。所以,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机械的把教材或模拟实训内容录入计算机,对于用财务软件进行简单会计信息录入是熟悉的,而对于录入后的数据的处理运用是不熟悉的。这样简单计算机操作员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的。

(二)师资力量不足且知识结构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具备会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目前,各中等职业院校教师大都是毕业后直接从教的,专业知识较为单一,对于计算机技术缺乏系统的学习。另外,教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大多为原来教授计算机或教授会计课程的教师。他们在经过短期的会计知识或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后就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因此,这些教师在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时总感觉知识有欠缺。这种欠缺主要表现在:会计专业教师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感到压力太大,而计算机教师则对会计软件发展中所涉及到的会计专业知识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哪一方面欠缺都将导致讲授内容不能深入展开;再加上专业教师缺乏专业实践和从业经验,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不是十分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其所学教会学生一步步操作,谈不上实践,更说不上综合应用了。

(三)教学设备落后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各校应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学校虽设置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但没有专业机房。学生实训只能挤在公共机房里,导致电算化专业学生实训课时少,影响了教学进度。另外,虽有一些学校设有专业机房,但由于软、硬件更新速度很快,而且投资很大,一旦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内淘汰,造成软、硬件滞后。使得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差异很大,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另有一些学校虽建立了多媒体实验室,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但在使用效率上却不很理想。

(四)教学方法模式单一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上课加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是教师讲解,以教师为中心,上机是学生按照教师上课内容重复操作,熟练掌握就为达到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强,不能将学生的学和练及时结合起来,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相关会计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了。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会计核算的内容和程序日趋复杂,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市场和学生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披露,无法更好的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行使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五)实训教学环节薄弱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训,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形式的上机实训,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使实践教学内容仍然依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设置,从职业岗位角度分析其内容显得零散。实训主要以验证为主,即对书本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同时,作业式的实训,一些同学会养成应付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六)教学评价方法不科学。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的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两种教学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采用的考核方法还是应试型,缺少对学生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这种考核方法只注重结果,缺乏对过程的考核。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特点而言,这种考核方法难以评价实际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新途径

(一)建立以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为基础的新课程内容体系

在分析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建立以项目和任务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以具体化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或任务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在“项目”或“任务”设置上,保留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将原《会计电算化》课程共七章的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和序化,设计了六个项目。这六个具体项目是:项目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准备;项目

二、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项目

三、总账管理系统;项目

四、UFO报表管理系统;项目

五、其他管理系统;项目

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前几个项目与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相一致,项目六是会计核算软件各功能模块的综合运用,是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以提高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整合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无物的东西,实践教学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理论支持下的职业实践活动;学习内容不再是脱离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实际过程,而是企业的典型工作项目或任务,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

(二)加大对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

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通过鼓励会计电算化教师攻读相关专业的学位、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学校还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聘请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及软件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实习。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音像系统等多媒体设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授、实务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教师利用教师机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可以控制学生机,学生机可以进行电子举手、自动接收文件等。采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的意义是:有利于会计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教学活动,教学更直观、高效、准确: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语言叙述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学生的辅导工作。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比较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

在学生已比较熟悉手工会计模式及会计业务循环之后。要把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业务流程与手工会计的业务流程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差异并强调这些差异之处,加深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重视不同财务软件的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软件。以便达到触类旁通。最终学会应用多种财务软件的能力。

“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的常规操作顺序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凭证处理--账簿处理--报表系统初始化--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业设计教学法”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过的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业务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设计一套作业题(即模拟企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经济业务资料),并通过上机实验不断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作业设计的纸质打印文稿、电子文稿、运行作业所产生的账套备份数据等。作业设计可以小组或者个人独立方式完成。实施作业设计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包含会计业务手工处理方法、电算化基本知识、会计软件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方法等);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可以使学生深刻了解会计电算化数据关系的联系性,正确把握会计软件操作的关键要领和精髓;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实训采用“岗位技能”模式 会计电算化实训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岗位工作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即在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实训应尽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按照岗位需求进行模拟训练,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贴近。

“岗位技能”模式的建立把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居于工作环境任务式手工模拟实践和居于会计岗位电算化式的模拟实践。第二个阶段为综合性的项目式的会计模拟实践。

第一阶段:居于工作环境任务式手工模拟实践和岗位会计电算化式的模拟实践

原来大部分会计电算化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离的,而在“岗位技能”模式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交叉的。可结合实际岗位技能操作边学习理论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即边学习边进行任务式岗位模拟实践。现以出纳岗位为例来说明:

设计出纳岗位实训要求,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收付款原始凭证,边讲解理论边观察实物,使学生加深对原始凭证的感性认识,每一种凭证皆列举一个经济业务案例,当堂令学生动手填制并传递,完成该业务的原始凭证的任务式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原始凭证手工填制的基本技能。在手工填制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对收付款业务凭证采用计算机进行原始凭证填制操作,使学生会手工能电算化操作。根据设计的出纳岗位实训要求,在讲解账簿理论的同时提供给学生实际的专用日记账账页,让学生边观察实际账页边学习账簿的种类和填制要求,并当堂要求根据学生自己填制的收付款原始凭证练习登记日记账。在手工填制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在会计电算实验室对收付款业务凭证采用计算机进行登记日记账操作,加深学生对账簿的感性认识,并实现理论向实践的升华。

根据设计的出纳岗位实训要求,实训中至少要开展一次点钞技能大赛,给学生一个学习和展示的平台。通过出纳岗位的实践教学,学生理解并熟悉出纳工作相关内容、岗位职责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所练习岗位技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学生均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收效较好。

第二阶段:综合性的项目式的会计模拟实践

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核算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会计岗位专业操作技能,然后提供给学生一个小企业真实的会计核算材料(各种形式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个月的会计核算的所有操作。此阶段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旨在使每位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实训教学的基本内容,熟悉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真正的能胜任会计核算的相关工作。

(六)建立有效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改革考核评价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挥团队作用,强调个人对团队的贡献,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及相互交流。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进行了彻底改革,实行了多元化考核办法。

《会计电算化》课程成绩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平时成绩30%,综合实训成绩40%,期末成绩30%。平时成绩30%中知识鉴定占10%,能力鉴定占20%,平时知识鉴定成绩,主要根据平时作业、课堂抽查、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学习态度根据平时作业上交的及时性与独立性、考勤情况和课堂纪律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平时各项目能力鉴定成绩,主要根据各项目的实施操作过程及结果、实训报告、实训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反映学生对各项目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实训成绩40%由学生评定和教师评定两部分组成,其中学生评定占20%,包括小组自评分8%和各组互评分12%,教师评价除实训结果外,更注重实训态度、实训过程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期末成绩30%中知识鉴定占10%,能力鉴定占20%,在能力鉴定中,注重的不只是结果,还注重熟练操作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

篇3: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初探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

在IT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手工会计做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社会需求, 需要大批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的会计人员。为此, 如何在中职学校有效实施会计电算化教学, 培养更多合格的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 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这无疑对传统中职会计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2013年寒假, 笔者对温州市15所规模较大的公办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负责人开展了问卷调查, 现就调查情况发表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研法, 共发出15份问卷, 收回15份有效问卷。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不难得出, 温州市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情况是不容乐观的。以下笔者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 发展规模。

会计相关专业一直作为中职学校的主要专业之一, 拥有充足的生源。在调查对象中, 93.33% (14所) 的学校都拥有超过200人的会计相关专业学生。面对这么庞大的学生群, 却只有7所 (46.67%) 中职学校拥有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机房。93%的受访对象使用了畅捷通T3系统, 仅一所学校使用了盗版用友u10系统, 硬件条件非常落后。

在学生社团活动日益活跃的今天, 有53.33% (8所) 的学校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兴趣小组, 与没有开设兴趣小组的学校数量基本持平。在实际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教材是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各个学校的选择却相对分散。有55.33%的学校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 20%的学校选择了考证辅导用书, 剩下26.67%的学校选择了其他教材。直至受访当天, 已有8所 (53.33%)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过会计电算化证书考试, 3所 (20%) 学校正在计划, 还有4所 (26.67%) 学校在这方面则是空白。

2. 师资力量。

由于会计专业的生源充足, 因此, 大部分中职学校也相应配备较多的会计教师, 有33%的学校拥有7—10名会计教师, 20%的学校拥有11—15名会计教师, 拥有15名以上会计教师的中职学校则高达40%, 几乎达到半数。然而,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师资则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经调查, 60%的学校只有1—2名在编会计电算化教师, 20%的学校有4—6名会计电算化教师, 拥有6—8人或9人以上的学校都分别占6.67%, 还有一所学校只有1名外聘电算化教师。在下列师资情况调查的选项中已排除此外聘教师的信息。

在这些在编电算化教师中, 43.75%的教师拥有3—5年的教龄, 31.25%的拥有6—8年教龄, 拥有2年以下和9年以上教龄的电算化教师都分别占12.5%。值得注意的是, 所有电算化教师清一色都是会计专业背景, 而不是计算机或其他专业。50%的电算化教师拥有二级职称, 33%的拥有一级职称, 只有16.67%的电算化教师拥有高级职称。而在工作经验方面, 所有电算化教师都曾经执教过会计专业课, 其中有40%的教师曾经参加过实际会计工作。尽管每所学校情况都有所不同, 但是所有调查对象都认可, 担任会计电算化教学教师需要很好的会计账务处理能力。

3. 课程设置。

55.56%的中职学校选择在第三学期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 其余的则选择第四学期。经调查, 有26.67%的中职学校并未开设任何实训课程, 而在开设实训课程的中职学校中, ERP综合实训是被最多学校选择的课程, 占所有课程的35.71%, 而财务信息化、物理沙盘实训和电子沙盘实训分别占了28.57%、21.43%和14.29%。供应链管理和审计信息化并没有出现在中职的实训课程中。在教学方法方面, 大部分 (64.71%) 中职学校认为任务驱动法最适合会计电算化教学, 其次是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方法, 占29.41%, 最后才是探究学习法, 占5.88%。

二、建议与对策

1. 注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师的选拔和培养。

我们知道,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提升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 打造一支优秀的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师是第一要务。从事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会计知识, 还要具备相应的从业经验和计算机知识, 更要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的使用功能;不仅是会计理论的传授, 更侧重实践性的指导。这让习惯于中职传统会计教学的“老教师”望而却步, 而“新教师”又缺乏会计账务处理的实战能力。

为此, 面对当下中职学校的师资现状,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各层面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学校应根据教师的职业成长轨迹和职业素养, 做好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规划, 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如让专业教师到会计电算化的专门化软件公司实践, 充当技术员的角色, 改变理论到理论的“人机对话”现状;聘请会计行业一线人才, 定时开展对教师的会计法律法规、税收知识等培训。温州市职业教育将迎来大发展时期, 由于温州地区经济特点, 温州市中职会计学生数占全省三分之一。笔者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师的人才储备, 在招收高素质会计专业课教师的同时, 能吸纳更多的有企业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会计电算化实习指导教师加入到中职教师队伍中来。

2. 加大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软、硬件的投入。

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学科,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教会学生在掌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更要让他们能够拥有正确、熟练的操作技能。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 并能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俗话说得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校领导在学校力所能及的情况下, 要重视会计电算化教学软、硬件的投入。

近年来, 许多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设备设施有所改善。当前我市众多的中职学校都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了电算化实验室, 添置了与国赛对接的“用友”软件, 但机房数量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课时, 布局也不合理, 设备也得不到及时的维护, 应付危机的能力不强, 导致很多学校的电算化实验室没有起到应有的目的和作用。实验能力和实验效果的不理想, 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无法真正培养出实际操作力强的学生。因此, 当前在着重加强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的同时, 购买紧跟时代潮流并符合教学要求的各种会计电算化软硬件, 实验室的设备应与当前市场保持同步, 建立一个符合教学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仿真性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从而有效地保障高质量教学的需要, 不是“为比赛而教”, 才能使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3. 深化中职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改革。

中职学校的生源来自初中毕业生, 学习基础薄弱, 培养目标有别于高职和本科学生。为使中职学生将来立足社会, 实现自我价值, 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 中职学校应把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作为教学重点, 并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推广实践性教学, 教会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性知识, 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的实用型人才, 这才是当前中职学校在教学中应当达成的目标。中职学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时, 应掌握好会计专业基础课程——会计基础、企业财务会计和会计模拟实训等的对接, 建议安排课程在第三或第四学期, 能够让学员既熟知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 也能逐步熟练各类流行会计软件的操作和应用。在课程的设置上, 应着重于会计电算化技能的训练, 安排实用性强、典型的财务软件教学课程, 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基础技能。在教学中, 不应只局限于考证或考试, 而更应侧重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基本的总账、报表等模块,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还可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增加库存管理、财务分析等模块, 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在教学方法上, 要采用多种形式, 在结合教授法和演示法的同时, 可采用任务驱动、情境模拟和分组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彭英穗主编的中职教材《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 主要内容有三部分, 一是概述, 二是初始设置, 三是日常业务处理和会计报表编制, 其中第三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可尝试着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任务, 如“工资管理”模块, 可分为“工资核算规则” (1课时) 和“工资日常处理” (4课时) , 分别落实人员变动、工资数据调整、个人所得税计算与申报和工资数据计算与汇总4个任务。分组教学法可以贯彻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始终, 克服学生在机房上课, 教师无暇顾及所有学生的弊端。凭借任课教师的智慧, 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业及管理能力, 模拟会计岗位的角色分组, 5—7人一组, 推荐一人作为负责人, 每位学生按照自己的岗位职责, 独立完成一项典型的工作任务, 教师组织各组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 互相评价, 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 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和竞争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洪, 杨毅红.中职财会实践教学新思路[J].商业经济, 2009 (2) .

篇4: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初探

【关键词】中职 会计电算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27-02

会计电算化作为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实现了会计手工记账到计算机记账的转变,更加准确、便捷地进行财务数据的记录、分析、预测、和决策。现如今各大中小企业都已开启会计电算化的步伐,利用各种财务软件处理繁杂的财务数据,会计电算化势在必行。这也就要求财务人员在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中职学生为了顺应企业这一发展趋势,也必须学好这一课程。

会计电算化的特征集中体现在实践性、操作性方面,因此,在其理论教学方面,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实践教学的方面;只有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才能够真正的推动会计电算化教学;为了更好的理解与应用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软件与熟练其操作方法,应该在理论教学方面有所改进,在实践教学方面增加实验频次,加强教学训练过程。以下从这些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

一、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

目前,中职学校一般在第三学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学生先进行财会专业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习,再实践性的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因此,总体上看对其设置较少,而且多偏重于理论教学层面,这种脱节或者不合理设置往往让学生在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找到一个好的切入口来直接上岗,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实习与培训才能更好的掌握这门专业技术,因此,应该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分析理论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并真正的将实践教学方面增加,通过构建一体化的理论教学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从教学资源、配套设施、实训机房方面做好基础的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配置,提高教学的基础。

其次,应该进行教学内容划分,如基础通论环节、基础实践环节、专项实践环节、综合实践环节,将中职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完善化。具体来看,可以根据系统管理模块、总账管理系统模块、电子报表系统模块、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工资管理模块、购销存管理模块和核算管理模块,来开展理论教学,并透过对每个模块的实践来增加理论教学的理解;另一方面,应该注重系统技术架构方面的理论基础学习,对相关软件的安装、应用有一个全面的总体掌握;另外,应该在每个模块教学中,将基本的理论性原理讲解清楚,并透过工作原理、业务处理流程、数据处理流程、财务系统初始化等方面的理论学习来增加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深化理解;以电子报表系统为例,它的最终呈现形式虽然简单,但其中牵涉到表格的定义、公式、操作方法、数据处理以及编制流程等,所以,在实际的理论教学中,应该全面、分类、具体的将其内涵解读、分析,让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过程与理论学习过程,并为其进一步的实践操作与理论反馈奠定基础。

二、用友财务软件教学

首先,对于用友财务软件的安装,目前电脑多采用XP系统,其安装可以采用光盘形式,也可以采用下载软件安装包的形式,一切依具体情况而定,这方面对于现代经常应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功能的学生而言,比较容易;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演示或者U盘下载为学生安装该软件提供便利。目前来看,由于软件版本升级比较快,而且,在更新中往往增添新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当看到软件应用出现一些限制性因素时,应该意识到版本更新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教学中出现的数据修改、恶意破坏问题,这方面可以选择数据恢复或更新中通过系统服务方面的总账工具来解决;另外,就是权限的问题,教师教学中,往往需要采用做备份,保存并进行权限限制,减少可能性的数据损坏。还有诸如,在计算机上新建账套时的建账问题,同一资料重复使用或同时使用时的“操作员已存在”的问题、出纳签字功能缺少符合条件凭证的问题等;对于此类问题解决也有对应的方法,如账号的密码设置、实施编号处理等。以用友ERP-U8为例,对于数据源配置中出现问题时的解决。安装成功后,重启计算机数据源实现配置,但在“数据库”后需要对服务器计算机名进行输入,这属于安装方面的故障,通常只需在“我的电脑——属性——系统属性——计算机名——完整的计算机名称”后的字符输入即可。总之,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过程中,不仅仅要懂得基本的会计做账流程,还要懂得处理各种财务数据之外的问题,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顺利进行。

其次,就是对于用友财务软件的教学问题。在用友财务软件教学中,基本上只需要按照教学资料以及软件应用说明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对一些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除了上面说的几个基本的常识性的使用中会遇到的问题之外,还需要学习并解决其它常见问题,以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比如,对于企业设定账套主管、会计、出纳方面的角色、权限等问题。通常会有总账模块,当选择制单序时控制参数,做好凭证编号后,就可以进行应收账款模块学习;通常情况下,能够透过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进行学生分组,开展具体教学。再如,建账日期的改动、新年度账的建立、年度账的结转等,都可以用友ERP财务软件建立一个账套后,建立起若干年度账,再进行模拟练习;通常的练习中为了方便,多采用月度、季度账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练习;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操作方法,可以通过设置多重障碍,让学生以解决问题的途径来实现障碍解除,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惰性,还可以增加教学的多样性。

三、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教学

首先,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教学方面,包括实习环境模拟、道具仿真化、会计操作电算化、教学手段先进化;具体来看,就是要求按照一般的会计工作,进行岗位划分,如出纳、制单、审核、记账、成本核算、主管等;当划分好流程后,利用象征法,建立或代表每一个财务科组开展角色模仿;然后,对应的配置完备的会计道具,如算盘、点钞纸、日记账、增值税、科目汇总表、支付证明单据、转账凭证、各种明细分类账等;再进行具体的操作,根据实际中的手工、电算化结合模式,在每个岗位上进行手工道具设置、会计电算化软件,从而进行实习、相互参照、印证与操作能力训练;在这种实习模拟中,要求配备各项辅助性的教学工具,比如,投影机、视频展示台、专业微机、声像设备等。从而让实习模拟做到逼真、直观、精准、有模有样。

其次,应该在练习熟练的基础上,进行会计电算化实务模拟的操作,这要求先进的教学工具,在这方面,应该有教师控制台,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对软件的熟练操作技能;然后,在这种实务模拟训练的框架内,实施独立式实习、分岗位轮流实习结合的模式,让学生一方面,掌握会计流程程序,一方面能够真正的做到能力的训练与认知度的提升;并设置相应的评估考核,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认知情况、操作能力、参与积极性等进行综合评估;还可以通过小组式的任务划分,提高在分岗位实习后的合作能力训练;另外,就是应该将初级与中级电算化管理操作相结合,通过由简单到难的模拟顺序,渐渐让学生掌握复杂的模拟操作、全流程操作,从而完成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式学习与模拟实习训练,提高理论与实践能力。

结束语

总之,对于中职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正处于新的信息时代,因而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因时制宜,真正的将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实践操作方法全面掌握,从而提高对会计专业的专业能力与素质,以适应当前企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应该尽可能的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及与企业进行联合,通过实际工作中的人员的经验传授与交流,来让学生与社会实践有一个沟通的渠道,并获得真正的认知,减少因学校的理想化、理论式教学而让学生毕业后一无去处,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等,从而真正实现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做出具体贡献。

参考文献:

篇5: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初探

河北省无极县劳动技工学校 于从坤

会计电算化现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也是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一门主干课程。作为一名中职会计教师,结合日常教学体会,就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加强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会计电算化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娴熟的专业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更应该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能力,熟悉一定的计算机语言(比如VF、SQLSERVER等)处理和网络管理。而目前从事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乏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作为会计专业教师,缺乏计算机相关技能的掌握。有的教师由于多年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知识结构老化,没有及时更新手工会计基础知识;有的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但计算机软硬件维护能力差,不能及时解决上机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软硬件故障,会计电算化教师综合素质的薄弱,也成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学科综合性的特点,首先要选择在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方面有所专长的教师的担任;其次,中职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以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此外,学校要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与培养。让专业教师深入会计软件公司,接受先进专业知识的培训;深入会计事务所和商业企业等,了解企业与教育的关系;深入企业各个部门和岗位,考察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等。

二、加强会计基础教学,为会计电算化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会计电算化是在手工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计软件也是程序设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和手工会计核算方法开发设计而成的,会计人员只要把会计原始资料输入计算机,借助于会计软件,经过一番处理,便可输出账簿和报表。因此,财会人员没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即使电脑操作的再好,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没有手工做账的实际经验,就弄不明白会计数据之间的来龙去脉,搞不清其内部关系,因而就不能透彻地理解会计软件核算原理。笔者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在学生学完《基础会计》之后,随即进行手工做账实习,在此基础上再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这样便于学生顺利地操作会计软件,深刻地理解会计软件的工作原理,为他们将来掌握其他或升级的会计软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三、建立完善的实训室,为顺利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顺利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保障,建立会计手工与电算化一体化模拟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安装多媒体教学平台和电子教室以及财务软件如金蝶和用友软件。上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广播教学功能,将教师机的电脑屏幕信息实时地传送给全体、部分或单个学生。在广播教学时,学生机完全接收教师机的屏幕,并且自动锁住学生机,此时学生不能自行操作,只有等广播教学活动停止后,方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边学习边实际操作。在开始建立账套时,一般学生对过程都不是太清楚,此时教师可以在操作演示完后停止屏幕广播,让学生立即操作,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再继续进行广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学生机演示功能实时地将某个操作很好的学生或出现普遍问题的学生的屏幕转播到其他学生机上进行演示操作,增加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感,同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建好了实训室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开设手工会计模拟课,又开设会计核算软件操作课,让学生亲手完成从建帐、编制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到编制各种会计报表等一个会计循环的全过程。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同一套模拟数据,在完成手工核算全过程后,再完成电算方式下的全过程。这种手工模拟与电算化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从事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能力。

四、选取合适的教材,及时更新软件

针对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材相对滞后的现状,学校在选用专业教材时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与时俱进。教材内容要与会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步,要能充分地反映学科先进知识,要配备与教材内容版本符合的通用财务软件。二是要体现实务的特点,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不是专业研究,教材中的实务操作要占较大比例。三是要具有基础性,中职学生的学习起点低基础差,要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开发校本实训教材,顺利实现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

校本教材是教师根据企业实践与多年教学相结合的成果,笔者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按照财务软件编写一套会计电算化实验上机数据分模块进行教学;第二阶段,练习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的转换,教师将手工会计模拟实验资料改编成一套适合财务软件的会计电算化实验资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整、系统地操作这套会计资料,从初始化设置、填制凭证、记账到报表的产生,经过这样一个环节训练后,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该种会计软件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为他们将来掌握其他会计软件的使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积极优化教学方法,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良好与否,与教学手段和方法密切相关。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对中职学生更应重视对其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要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兴趣,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辅助电算化教学,增加上机实验操作时数,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做中学,学中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七、注重细节教学,让学生举一反三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既要教学生正常的操作步骤,更要教会学生操作过程出错后如何处理的能力。例如假设财务报表出问题后先查公式,然后查账簿,查凭证,处理时要先将凭证反记账、反审核,然后修改凭证,重新审核、记账凭证,重新生成报表。我们教学生要充分运用软件中的“帮助”功能键,出现问题后要学会自己解决。经过强化训练后,学生都能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及处理技巧。我们学完一个软件后,学其他软件时,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篇6: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算化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通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在会计业务核算与会计实管理工作中熟练应计算机的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如何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谈几点想法与体会。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验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操作能力。强化上机实验是真正学好本课程的关键,要适当增加实验课时,建议理论与实验课时的比例为1∶2。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技能。

我校会计电算化实验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使用按照某个具体财务软件编写好的一套会计电算化实验数据;第二阶段,练习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的转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中使用过的实验数据改编成一套适合某个具体财务软件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数据,上机实验。

(一)选择合适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教材

实训教材是决定实训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要选择适用于中职学生使用的高质量的电算化会计实验教材。讲授会计核算软件知识时,要结合具体财务软件和典型会计业务,模拟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经济业务,利用某种商品化财务软件进行处理,以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系统。

(二)主要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不能只包括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还应该包括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存货核算系统,应收应付系统等。

1.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初始化设置是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后正常工作的关键一环。初始化设置的很多内容一旦确定并投入使用,将不能更改,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初始化设置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资料的具体情况,按照实验的总体设想进行初始设置。例如,准备科目的编码时,教师按照编码的原则、会计业务资料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编制出科学、实用的会计科目体系,确定科目的编码、名称、级次。要确保初始化设置没有问题后才能进入下一步。

2.总账系统的日常账务处理。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模拟实验资料的日常经济业务逐笔输入账务处理系统,进行审核、记账、查询。根据资料的具体情况,设置常用摘要、常用凭证,以减少大量汉字输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审核凭证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更换有审核权限的操作员进行审核。

3.自动转账分录的设置和生成凭证。这一部分是总账系统的难点,特别是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根据业务性质,有的自动转账凭证要在一些业务处理完毕后才能生成。

4.总账系统的月末处理,主要是结账。

5.工资核算。在做工资系统自动转账凭证编制和传递时,应提醒学生注意:自动转账凭证编制工作要在当月工资业务处理完毕,并将工资数据汇总后才能进行,工资转账凭证传送必须在账务系统每月结账前进行。

6.固定资产核算。

7.存货核算。难点是存货的业务科目设置和凭证的生成。

8.编制会计报表。报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会计报表的手工编制方法,熟悉模拟实验资料,这样才能编制出正确的报表系统的计算公式。本部分的难点是报表计算公式的设置,开始时可先采用软件提供的引导输入方式生成计算公式。教师要向学生解释报表公式的含义,以便学生理解并掌握。

(三)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的转换、对比

建议《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验教学与财务会计相应内容模拟实验同步教学,或安排在手工会计的模拟实验之后。

学生在手工会计的模拟实验过程中,已经做出了手工会计核算的汇总表、账簿、报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中使用过的实验数据改编成一套适合某个具体财务软件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数据,按照商品化财务软件功能模块,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资料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增加账套、操作员、科目编码、辅助账、查询、自动转账、报表及工资表计算公式等财务软件实验资料,并分成若干个实验单元,应用于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

把手工会计实验中所用到的资料再改编并用财务软件进行实验,练习了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的转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对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二、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实施教学

讲解操作过程方法时,教师要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可采用高清晰度大屏幕投影或在机房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广播方式进行演示教学。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广播教学功能,可以将教师机电脑屏幕及语音等多媒体信息实时地传送给全体、群组或单个学生。在广播教学时,学生机完全接收教师机的屏幕,并且键盘被自动锁死,此时学生不能自行操作,只有等广播教学活动停止后,将学生机切换回原来状态下方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边学习边实际操作。例如,在开始建立账套时,一般学生对过程都不是太清楚,此时教师可以在操作演示完后停止屏幕广播,让学生立即操作,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再继续进行广播教学。

在广播教学中,可以允许学电子举手提问。只要学生机一按电子举手按钮,在教师机屏幕上该学生机就会立即显示一个举手的标志,教师看见后即可回答学生的提问,这样教师在不离开座位的情况下就可以解答学生的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地将某个操作很好的学生的屏幕及声音转播到其他学生机上进行演示操作,这样增加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感,同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实施会计电算化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室对时空的限制,既实现了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又符合电脑教学轻松、互动的自身特点。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了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实施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优越性。它不仅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是一次教学方式的飞跃。

三、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提醒学总结操作方法,归纳实验规律,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在会计电算化实验中,对出现的各种软件、硬件及网络故障,教师不能仅着力于亲自对个别故障进行排除,而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故障现象,看懂计算机屏幕提示信息的含义,讲明可能导致该故障的各种原因和故障解决方案。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熟练的驾驭计算机。能在将来的实际会计工作中,灵活运用身边的计算机及网络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市场上各厂商的商品化财务软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在财务软件的操作实验中,不可能学习所有的财务软件。学校要有意识地安排两三种市场占有率高、影响力大的财务软件进行重点教学,如用友、金蝶。为了避免出现“老师没教过就不会”的情况,通过两三个财务软件的学习,要使学生不仅仅会操作一两种财务软件,而且要掌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原理。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解释财务软件操作的一般步骤,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文件或软件的操作手册。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的操作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是很有裨益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目前,财务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使用得已经相当普遍。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社会调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内容可由教师根据所学课程内容适当安排多个题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或由学生自主确定相关题目。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课余及节假日进行。学生通过亲自参加社会调查,加深了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相关内容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水平较高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实际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于单位的、社会的专业需求信息,以利于学生将来就业。

四、参财政部门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考试

各省市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电算化考试已经开展多年,目前有初级和中级,通过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合格证。初级合格证是取得“会计执业资格证”的条件之一。我校已经连续多年在开设本课程的学期中,组织学生参加当地财政局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考试内容,全部取得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合格证》。

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电算化考试,主要面向社会上的普通会计人员,考试的范围、内容、难易程度与校内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差距。考试内容比较简单,属于对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和应用的较低要求。因而该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对校内《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掌握的情况。因此学校在教学内容上不能照搬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考试内容,而应根据学校专业教学目标和社会需要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五、调整考核方式

过去采用的主要依据理论试卷评定学期成绩的方式,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上存在较大的弊端。应该调整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采取按理论考试、实验考核和平时表现综合评定成绩,重视实验考核。

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应特别注重实验内容,侧重能力的考核。在平时的实验中,加强实验过程考核,注意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实验部分可利用计算机考试软件,自动评定成绩。实验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应不少于50%。

篇7: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初探

[4]孔荣华。基于ERP视角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

[5]秦莉。浅探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篇8: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初探

一、通过多媒体演示, 提高技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适应课改的需要, 教师在课堂上应转变观念, 积极引导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会计角色, 学会处理会计资料, 通过角色分工, 领悟会计知识的原理和内涵,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计知识的学习往往比较枯燥, 而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又偏重会计软件的应用方面。有时候一个问题比较难理解, 如果配合多媒体教学, 讲解中穿插软件的操作, 问题就变得简单许多。比如学习系统管理模块的操作, 两种身份职责的大小与作用, 学生容易混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打比方:系统管理员相当于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学生科, 而账套主管则相当于班主任, 这样学生就比较好理解。这时候, 再通过多媒体演示, 结合会计软件, 以两种身份进入软件, 比较它们的职责区别在哪里, 权限的大小通过软件的菜单显示, 结果就非常明显。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学习的主动性就来了。在接下来的软件操作实际练习中, 通过分组练习, 分别体验两种身份在软件操作中的职责与权限不同。这个知识点, 通过多媒体, 结合学生的分工操作,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而易举地掌握, 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 减少出错率。

二、改变技校课堂教学方法, 体现教学实用性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专业解答, 有的放矢地做出点评, 纠正相关错误, 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教学中, 穿插会计软件的操作演示, 启发、引导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 本身就是一门以应用性为主的课程, 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 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保证教学的信息对等性与实用性, 案例教学的优越性也由此体现。即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时, 需要先教会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 结合会计软件操作, 让每个学生独自完成一个会计账套的操作, 即系统管理模块、账务处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报表模块的操作等, 均需要通过阶段性的学习, 分步掌握。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根据以上各章节学生的学习情况, 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进行分组划分, 然后教师将一些教学常见或者学生操作中容易错的地方及问题进行记录, 然后汇总, 作为巩固教学的案例。这种案例将被作为反例, 让学生从这些例子中了解错误产生的原因以及纠正的方法, 引起重视, 加深印象, 避免实际操作中自己再出现同样的错误。例如最典型的案例:进行账务处理业务时, 如果出纳员无法对业务的凭证签字以完成出纳操作, 则需要分析出纳不能签字的原因。在教师教学过程中, 可以将一些知识点贯穿到案例中, 增加教学的深刻性:即出纳如果要对相关的出纳凭证进行签字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是否与软件的初始设置存在关联, 如何对软件的初始设置进行调整。而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流程进行分析, 可以尽快将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也就比较容易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也正是案例教学个性化的体现。

三、加强综合模拟操作教学, 提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对于前两者来说, 综合模拟教学除了包含更强的实践性以外, 教学的方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传统教学中, 教师都是教学的主导者或者引导者, 而在综合模拟教学中, 教师则需要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师生携手完成整个任务的模拟、创建以及任务目标的确定, 而教师则根据学生在任务中的表现进行评估。综合模拟教学开始前, 教师要根据小组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定任务的大小。以能力较强的小组为例, 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 选择大的任务, 即将模块进行细化划分, 分为系统管理、账套的建立、总账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应收应付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报表等多个小任务, 然后每个任务落实细化规定, 制定任务涉及的科目、月初月末、记账凭证方法以及报表管理等阶段性的任务, 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进行训练。此外, 综合模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是对等的, 共同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然后探讨解决方法, 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为以后走上社会, 更快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加强会计管理, 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调整教学思路, 探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改革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结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从通过多媒体演示,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体现教学实用性;加强综合模拟操作教学, 提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三个方面, 研究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徐军美.对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的探讨[J].陕西教育, 2006 (12) .

[2]丁修平.行动导向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项目化教学[J].职教论坛, 2010 (10) .

上一篇:路甬祥简介下一篇:高一音乐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