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教学现状及建议

2022-09-11

北京市教委启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改革工作, 海淀区两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全程参与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工作。作为海淀区会计专业专职教研员, 笔者参与了课程改革工作并深入到一线课堂听课、发放调查问卷、与教师、学生座谈, 调研海淀区会计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改革项目教学现状。

1 课改背景

作为教育大区, 海淀区一直致力于将教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海淀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其定位是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发展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客观方面, 教学软件、硬件水平达到实施课程改革项目的要求。会计专业银行实训基地、综合实训基地、模拟仿真教室、电算化教室现已投入使用, 为一线教学提供硬件支撑。同时, 国际国内职业教育培训、企业讲师进课堂等活动加大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 为一线教学提供智力支持。在主观方面, 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是课程改革内驱力。传统“填鸭式”式教学导致教师费力、学生厌学、教材脱离工作实际, 不适应教育教学发展需要, 限制了教师和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因此, 海淀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2 课改成果

2.1 理念转变

自从项目启动以来, 学校加强与企业行业人员、课改专家、教学专家的密切联系, 共同开展课程改革工作, 强调专业设置密切联系岗位要求、课程内容标准对照工作标准、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工作内容的原则, 实现了“四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填鸭式”教学方法转变为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注重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多元评价方式, 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2.2 课程安排

北京市海淀区共有两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会计专业, 均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 学制三年, 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毕业实习四部分, 分别占课程总数的31%、30%、3%及36%。其中, 两年内完成14门专业核心课程, 共计1008学时。 (高一年级完成五门课程, 高二年级完成九门课程)

2.3 课堂教学

2.3.1 对接实际岗位要求, 设计课堂教学

结合我区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及典型职业活动分析, 对接工作岗位能力要求, 教师合理选择课程载体, 编排设计课程单元内容。例如, 《创立企业》以完成创立企业的实际工作为载体, 分设筹备工作、企业创立、处理经济业务和事项三个单元。其中, 企业创立单元按照企业创立办理流程 (工商注册、税务注册、统计注册、银行开户、划拨注册资金、其他事项及文件的归档保管) 设计课程内容。

在具体课堂教学设计中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按照工作流程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同时提升工作胜任力。以工商注册课堂教学设计为例, 按照工商注册办理流程 (网上申报企业预名、提交表格、验资报告、领取执照) , 教师借助网站、实训基地模拟实际工作任务, 构建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设计。

2.3.2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开展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强调“理实一体化、课程综合化”, 即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训一体化、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综合化。教学过程呈现完整工作过程, 教师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或模拟情境的行动导向教学实践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能力, 树立职业道德, 真正做到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领悟, 自主构建自我知识体系和形成职业能力。以银行存款清查为例, 综合《货币资金核算与管理》和《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两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 整合实际工作中应用到基础会计、银行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知识, 设计手工对账和财务软件对账任务模式, 使学生全面掌握出纳工作手工、电算化期末账务处理方法。

2.3.3 引入真实企业标准, 评价课堂教学

与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改革相配套, 在评价标准上, 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行业标准相结合, 邀请企业讲师进课堂, 辅导学生建账、登账、记账、结账等实际操作, 对接企业操作规范和员工考核标准;在考核方式上, 从单一闭卷考试, 改为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实操考核、过程考核多种形式并存;在考核内容上, 死记硬背的东西占很小比例, 重点考核知识应用、能力水平、实操技能, 实行多元化评价方式。

2.3.4 教材实用

教师围绕会计工作过程、贯彻现行会计准则、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提升会计职业能力为原则设计14门专业核心课程, 将一个公司案例贯穿于每一章节始终, 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当前, 我区共自编会计专业教材十四本, 体例设计务实、编排形式多样、资料丰富时效性强, 已全部投入一线课堂教学使用。其中, 《创立企业》和《税费申报与缴纳》两本教材正式出版发行。

海淀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教学理念、课程、课堂、教材四个方面的课程改革工作初显成效, 不仅构建了理实一体化课堂氛围, 激发了学习兴趣, 实现了做中学, 而且提升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 形成教师会教、学生乐学、教学相长、课堂和谐的良好局面。

3 问题

3.1 课改授课师资教研能力、实践能力未能与时俱进

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改革实验项目会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指出:“教师要求具备‘双师’素质及良好的师德;具有会计工作实践经验, 熟悉企业会计工作流程;具备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是教学、教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据调研, 我区会计专业教师均为师范院校毕业、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导致运用课程改革新理念探索不深入, 对最新会计动态及政策法规不敏感, 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3.2 教材理论知识分布缺乏系统、编排欠缺整体筹划

在课程改革实验项目实施阶段, 14门核心课程没有统一教材, 由一线授课教师编写。由于教师缺少教材编写经验、课程编排体例不统一、内容逻辑安排不严谨, 同步开展课程之间教学内容存在交叉等情况, 造成课程内容重复繁杂, 知识链接不连贯, 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会计知识。同时, 由于理论知识“适用”、“够用”原则并且打散、分布在14门专业核心课程之中, 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论架构不系统、迁移运用能力较弱, 对学生深入学习会计知识构成了不利影响。

4 建议

4.1 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师

当前, 海淀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到80%, 今后将进一步拓宽各种渠道, 开展校企合作师资培养项目, 充分借鉴银行、会计事务所等相关机构的内部员工培训经验, 为教师积累一线企业工作经验提供有力支撑;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尝试建立“股份制合作企业或办学机构”, 创设真实工作氛围, 积累真实工作资源, 提升实用经验技巧, 实现由“双师型”教师向“理实一体化”教师的转变, 全面促进教研、科研、实践能力的提升, 成长为“教学专家+职业人”, 满足课程改革工作的要求。

4.2 构建海淀职教特色教材

建议学校组建编写团队及专家指导团队, 宏观统筹14门课程教材的编写;建立教材质量保障机制, 全面统筹、修订、审议教材并定期反馈, 满足教学质量的需要。在内容安排上, 适度增加技术类、服务类应用型会计专门化人才所需的个性化内容, 以满足海淀区中小型企业的用工要求, 提升就业竞争力;合理补充理论扩展知识, 为学生构建会计知识体系坚实保障。在编写体例上, 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增强教材的可读性、生动性、趣味性, 形成海淀区职业教育特色教材。

总之, 海淀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工作构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理实一体化课堂氛围以及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作用, 取得初步成效,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摘要:自北京市教委启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改革工作以来, 海淀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势在必行。本文分别从理念、课程、课堂、教材四个方面, 阐述会计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项目实施现状, 并针对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建议。

关键词:中职会计,课程改革,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 史瑞玲.会计教学模式应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J].教学探讨, 2010.7.[1]史瑞玲.会计教学模式应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J].教学探讨, 2010.7.

[2] 姚安, 何江华, 黎国玉.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学模式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26[2]姚安, 何江华, 黎国玉.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学模式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26

[3] 陈天灯.会计业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 2009.3.[3]陈天灯.会计业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 2009.3.

上一篇:CET4对艺体生英语学习的反拨作用研究下一篇:强化渝北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