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思考

2022-09-10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不但具有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同时也成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 财经类学校还把它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带动着计算机行业迅速地发展, 会计软件不断地更新换代, 软件体系越来越大, 功能越来越强, 致使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越趋严重。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会计从业人员职能的增加, 要求未来的会计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全面的、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 还必须具备计算机知识与信息技术运用技能。作为培养具备这些知识与技能人才的高职学校,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缩短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 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目的

财政部在1 9 9 4年5月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事业的意见》中提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 到2 0 0 0年, 力争达到有的4 0%~6 0%的大中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会计核算方面全面实现电算化, 其他单位达到10%~3 0%。第二步到2 0 1 0年, 力争使8 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电算化。文件中规定了会计电算人员培训目标及层次, 根据财政部规划, 到2 0 0 0年在城市单位工作的会计人员应有6 0%~7 0%已接受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 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1 5%接受中等专业知识的培训, 基本掌握会计软件维护的技能;5%能够从事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工作, 成为会计电算化高级人才。根据这一要求, 我们应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放在1 5%接受中等专业知识培训, 基本掌握会计软件维护技能这一层次上, 同时也要兼顾一小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 让他们达到更高层次。近年来。由于教育体制深化改革, 普通高中、高校大量扩招, 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不足, 生源质量下滑。教师的教学思想往往很难贯彻, 有时候一节课的内容要分两次课讲授。针对这一情况,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应按照“应知”、“应会”的要求。照顾大多数学生。认真贯彻教育要创新发展的原则, 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 鼓励培养创造型人才。这就要求学完本专业课后学生即能做到以下几点:

根据已经学习和掌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 能够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的财务软件。独立操作通用的会计软件。

用掌握的计算机和会计知识对财务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维修、维护及二次开发。根据会计电算化知识, 熟悉财务软件的基本流程, 掌握会计软件内部控制, 对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及准确性进行判断。

2《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的目的性不明确

中职院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 而现实情况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不能及时得知。学校有些闭门造车式地设置课程。大多数学校只是参照别的院校进行课程设置, 一旦设置好几年都保持不变。供需脱节造成学校培养的学生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 以致于不少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因不能胜任会计工作而只能去超市做收银员或去做营销员等工作。

2.2 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之前, 一般都是先学的《会计》和《计算机应用基础》, 虽然在课内有会计的手工模拟, 但在实际生活中接触会计实务的机会基本上就没有, 从而导致对《会计电算化》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 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2.3 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电算化课程所占比重较低

专业会计占到6 0%左右, 计算机课程占到5%左右, 《会计电算化》课占比例几乎不到1 0%。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 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

2.4 课程学习内容难度高, 学时短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范围和程度逐步扩大和深化而形成一门课程, 所以课程的学习不仅涉及会计理论, 而且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方面的概念和理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要很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专业跨度较大的理论知识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另一方面,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由于《会计电算化》实验业务量大、时间长, 学生会在实验的过程中碰到许多具体的疑难问题。由于上机学时有限, 加之教材没有提供直观而详细的指导,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效果。所以, 学生一般较难在规定的学时完成。

2.5 师资力量薄弱

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少, 这样就导致传授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脉搏, 出现问题也无法解决。也没有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导致授课内容与实际应用无法接轨。

3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充分运用案例教学。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 主要是让学生熟练应用通用会计软件完成企业日常账务处理流程。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电算化软件对企业进行初始化设置、账套管理、日常经济业务处理等账务处理流程外, 还要将会计处理技术和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碰到的困难不仅仅是电脑操作的问题, 还有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缺乏所带来的对所学的课程的难于理解, 因此, 在学习本课时, 往往会感到枯燥、被动。而会计案例教学法在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环节的同时, 更注重实验教学环节。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可以使学生具有“实战”的感觉, 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 变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同时电算化会计案例可让学生同时担任不同的操作员, 完成一套账的全部工作, 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 全面掌握会计流程的各方面工作,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 可对学生分组进行协作教学, 学生对一个系统各自分工、协作进行, 最后合作完成, 从而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为使案例教学法能更有效地进行, 教师应有合适的案例。案例通常根据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编制, 通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或深入企业, 收集实际工作中的资料, 加以整理取得;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自行设计, 或从有关资料中收集。例如, 可将手工的会计模拟资料, 经过整理改编为电算化教学及操作案例;或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学案例等。

调整教学内容, 突出教学重点。

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最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 各个子系统设计原理、工作流程及会计软件操作使用 (实验操作) 。而重点放在会计软件操作使用。这样既能使教学内容能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突出了本课程学习的重点, 教师也可将更多精力投入新软件使用和新的管理理念、技术的学习, 跟上学科的发展。

重视实验、突出应用。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没有足够的上机实验, 学生是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的。所以, 在精炼了一部分理论知识之后, 一定首先要保证充足的上机时间;其次, 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以往教学的案例是以学生独自一人完成一个月的业务, 自己从事所有会计岗位的工作, 固然能使学生全面地学习会计工作知识, 但同时也容易使学生混淆不同会计岗位的职责。因为在实际工作中, 不同的会计岗位的职责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所以, 笔者在学生独立完成会计案例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内容和岗位实践要求, 创设情景氛围, 拟定工作的内容和流程, 对学生进行分组, 让他们扮演不同职位上的会计角色, 体会不同的岗位职责分工, 共同完成一个会计案例, 通过以上步骤不仅使学生学习了全面的知识, 同时又体会了不同的分工, 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协作精神;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在完成实验之后, 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 通过写实验报告, 能够使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总结, 同时也能使老师及时发现问题, 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注重教师的素质培养。对于学生而言, 老师是把他们引入神圣知识殿堂的领路者。作为会计电算化课的教师, 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 不但要明确告诉学生如何进行会计软件的相关操作, 更应对操作背后的会计理论作出清楚、完整的交代。会计电算化的教学, 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他们不仅要有完整的财会知识, 还要精通计算机的相关操作。而在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 教师如果不抓紧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就会面临知识老化、陈旧的尴尬局面, 由此看来, 对教师的培训也就变得重要了。只有对教师进行及时、充分地培训, 才能使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只有这样, 才能防止他们教出“落伍”的学生。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训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在学校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 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学习, 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经理经常来校给会计学教师举办技术讲座;也可以参照软件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认证办法对相关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认证工作, 从而使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网络技术发展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我国的电算会计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即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 教学手段主要是投影视、单机、财务软件教学版。随着科技的发展, 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传统教学法教学范围和教学信息量小, 效率低;教学过程单一;教学模式固定;受时间空间限制, 不能开展远程教学。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今后学校的教学形式将主要通过局域网、校园网、互联网的方式进行, 远程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式。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也将以应用新的信息技术为主, 不断改善网络教学环境、大力发展网络教学, 网络将使会计电算化系统之间传递信息更为快捷、方便。

会计电算化专业包含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会计知识以财务会计、工业企业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内容为主。计算机知识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库知识、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因此, 大多数财会专业及电算化专业应在最后一学期或相关课程开设完毕之后才能开设本课程。针对这一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边复习过授课的方法, 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多下功夫。

到2010年, 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电算化复合型人才, 而我们这些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的责任, 任重而道远。我想《电算化会计》这门课的最终的教学目的就在于此。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会计电算化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中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和社会培训经验,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谈谈个人看法, 以期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 为实现社会人才培养服务。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赵馨燕, 何美武.论高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 4.

[2] 上官健.培养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J].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4, 7.

[3] 黄东晶, 戴蓬军.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构想[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7.

[4] 杜良军.会计学本科专业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设置及其教学体会[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5, 11.

[5] 张海斌, 刘秋生.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下一篇:浅谈新课程改革下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