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视角

2024-05-03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精选十篇)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 篇1

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可以从自身智能强项着手,自主选择自己喜欢且适合的课题开展教学。因为面对自身智能强项范围内的矛盾,解决起来更加容易。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师实施与自身相切合的教育方案,有利于发展出一套拥有较远目标、重视能力提升、教学方式灵活的特色教学模式。

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应该时刻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计划。要知道幼儿园考核制度的实施目的是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这种考核不是定位某一位教师的能力大小,而是为了促进每一位教师的纵向发展。为此,考核应当从教师自身出发,并通过教育能力发展档案的建立,尽可能地帮助每位教师得到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提高,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不足之处予以指正和建议,使教师能够实现自我的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智能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能力的提高。

二、探索多元智能教学方法

(1)多维重现法。幼儿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会在不同领域呈现出优势或者弱势,对于这种差异,幼儿园教师应该予以充分地关注和尊重,并帮助幼儿实现自身潜能的激发。另外,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根据幼儿的智能类型差异对活动内容进行呈现,有意识地将不同智能类型的幼儿参与到自身强项活动中,从而实现对幼儿智能的锻炼与完善,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一日生活融合法。要知道,多样化的活动是实现幼儿多元化智能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园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幼儿发展领域的不同和发展需求的差异,对相关活动进行创造性地设计和引导。例如,教师可以将一日生活的资源融入到教学中,使幼儿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对老师所示范的洗手、穿衣、盥洗等活动进行模仿和学习,并在真实生活中加以锻炼和规范,为教育提供生活这一重要平台。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儿歌的改编和创作、宣传画的制作与展示等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其多元智能的发展。

(3)“实践 + 反思 + 创新”的方法。此类学习模式和方法是提高幼儿智能的根本保证。为此,幼儿园教师应当帮助幼儿加以思维创新,使其熟练地掌握创造技巧,从而得心应手地投入到创新性研究中,使其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进行自然乃至社会的改造。

三、创新多元智能教学思路

首先,强调“借鉴”。这里所说的借鉴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介绍和照搬,而是应当充分考虑幼儿园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成果进行吸收,并在其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其次,倡导新型的“潜能开发”教育价值观。对幼儿的潜能进行发现和开发,在目前阶段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防止教育对幼儿潜能的扼杀,却是最切实际的做法。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于幼儿之间的差异应该进行正视和善待,并树立平等的教育理念,合理有效地开发幼儿的多元化智能。第三,定位于应用性研究。幼儿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自身的优势,着重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

四、分享多元智能教学成果

(1)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而所谓的幼儿发展则是指全面智能的发展。实际上,幼儿的不同智能水平是高低不一的,而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的学习参与,加上多种感官的利用和参与,幼儿可以学会解决问题和困难,从而实现多元智能的发展。

(2)最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可以调动多种智能。要知道,具备生活性、游戏性等特征的幼儿园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为此,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该重点关注对于幼儿智能发展有益的课程内容。

(3)关注幼儿的特长发展。幼教工作的重点内容包括发展幼儿的特长,这是因为很多幼儿在自身特长被激发后,可以实现幼儿地位的改善以及自信心的增强。值得一提的是,对幼儿特长的开发与发展,应该因人而异,从而实现幼儿真正的智能发展。

(4)知识教学与智能发展不同。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是指教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而传统的教学,缺乏多元智能的指导,一味强调知识的传递,反而忽视幼儿实际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幼儿只有切实参与到探究式的学习中,才能真正促进多元智能的提高。

总之,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智能理论,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理念的和谐发展,引导幼儿园教师树立多元教育理念,深入实际,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强项,并借此进行课题的选择,探索多元化的智能教学方法,创新多元化智能教学思路,同时对多元化智能教学成果进行分享,从而实现幼儿园教学的多元智能发展。

摘要:近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的幼儿教育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该教育理论为幼儿能力的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将幼儿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对幼儿个性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 篇2

目 录

第一部分: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3

(二)多元智能理论为差异教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4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

二、研究现状

(一)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现状

1.国外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现状..................................................5 2.国内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现状...................................................6

(二)差异教学研究现状 1.国外差异教学研究状况 2.国内差异教学的研究现状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差异教学研究现状..........................................8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研究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论文研究的整体框架......................................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一)多元智能理论提出......................................错误!未定义书签。1.多元智能理论的划分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2.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1、智能的整体性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2、智能的差异性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3、智能的实践性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4、智能的开发性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英语差异教学策略的启示...............错误!未定义书签。1.因材施教的教学观..........................................错误!未定义书签。2.尊重差异的学生观..........................................错误!未定义书签。3.多元能力的教师观..........................................错误!未定义书签。4.多元发展的智力观..........................................错误!未定义书签。

5.科学的评价观..............................................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1.注意......................................................错误!未定义书签。2.记忆......................................................错误!未定义书签。3.思维......................................................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部分:差异教学策略的内涵

一、差异教学的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差异教学概念的不同界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差异教学与相近概念的区分

(三)差异教学的本质........................................................24 1.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差异教学的起点...............错误!未定义书签。2.促进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差异教学的终极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3.发挥学习者优势智能——差异教学的着眼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教学策略概念的不同界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本研究对差异教学策略概念的界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部分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现状调查.........................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初中英语差异教学中的问题(访谈、课堂观察)...............错误!未定义书签。1.教学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1)对学生的差异了解不够...................................错误!未定义书签。(2)教学目标缺乏多维性.....................................错误!未定义书签。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1)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错误!未定义书签。(2)课堂提问缺乏梯度性.....................................错误!未定义书签。(3)教学形式...............................................错误!未定义书签。3.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4.教学结束后存在的问题......................................................30(1)作业...................................................................30(2)反思...................................................................30 发现在教学反思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存在以下的问题:...............................30 a.反思不全面,缺乏对学生差异的反思..........................................30 b.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差异有反思,但反思后缺少下一步的解决策略...................30 c.教师与同事、研究者之间缺乏交流...........................................30

二、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1 1.对差异教学和先进的教育理论理解不深刻.....................................31 2.教师压力大,任务重........................................................31 3.差异教学的实践研究过少....................................................31

第五部分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差异教学策略...........................31

一、了解学生智能差异的途径..................................................31 1.问卷调查法................................................................31 2.观察法....................................................................32 3.成绩单分析................................................................34

4.谈话法....................................................................34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英语差异教学策略.....................................(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学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1.备课的差异化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2.教学目标的差异化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教学过程阶段教学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1.教学方法的差异化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1)词汇教学的差异化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2)听说教学的差异化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3)读写教学的差异化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2.课堂提问的差异化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提问问题的形式可分为:......................................错误!未定义书签。(1)Yes/No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2)选择性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3)wh-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4)How/Why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提问问题的内容可以分为:....................................错误!未定义书签。(1)事实性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2)分析理解性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3)应用性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4)评价性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3.教学形式的差异化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1)弹性分组教学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2)自主学习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4.教学评价的差异化策略

(1评价主体多元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评价内容多样化

(3)评价形式多样化...........................................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教学完成阶段教学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1.作业的差异化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是教师设计作业,学生从中自主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是学生自主设计作业。......................................错误!未定义书签。(1)创造自编型作业.........................................错误!未定义书签。(2)实践开放型作业.........................................错误!未定义书签。2.课后训练的差异化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 篇3

[关键词] 多元智能;高效能课堂;构建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高效能课堂应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展开独立自主学习,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经历充满成就感和快乐的学习体验。

一、明确学习任务

明确学习任务是实现高效能课堂的前提。学生要知道学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达到学习目标,实现学习任务最重要的障碍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获得什么结果,等等。

描述学习任务的方式通常有三种。一是语言描述法,通过语言文字描述学习任务。二是行为示范法,比如某节体育课要学习原地投掷垒球,教师先做几个示范动作,学生照样学。三是作品示范法。比如,在教学四年级美术第四课《纸品乐陶陶》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说明下纸品制作的方法,学生很可能止步于“完成制作任务”的水平,做出来的东西也是大同小异,没有特色。教师不妨展示几组优秀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别人的作品,丰富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完善自己制作的技术、技法。

二、建立学习共同体

建立学习共同体是实现高效能课堂的基石。学习共同体的达成需要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和促进者,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倾听不同的声音,个体的表达得到支持和肯定,实现共同成长。

专家型的教师非常注重在课堂上建立友好互赖的师生关系。张齐华老师在教授《轴对称图形》这一节课时,一开始就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积极的学习共同体关系。

师:我来到这儿有点小小的担心,谁知道张老师担心什么?

生1:张老师担心我们表现不好。

生2:老师可能担心上课会出错。

生3:我觉得老师见到我们可能有一些紧张。

师:其实张老师最担心的是我们班同学会不会玩。

上课伊始,张老师尝试与尽可能多的同学展开对话。通过对话,向学生展示自己平易近人的一面,建立起积极的学习互信与依赖关系。建立学习共同体,就是要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积极交往关系,让学生有效互动起来,能够倾听伙伴的发言,并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的反馈,从关心自己的学习转变为兼顾关心他人的学习。

三、“翻转式”学习

萨尔曼·可汗倡导的“翻转式”学习,让学生怀着自信,带着自己的思考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走进课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个体智能是多样的,对同样问题的认知、领会、掌握的快慢也有明显的差别。“翻转式”学习重视个体差别,弥补个体学习差距,从而跟上课堂教学进度。具体实施方法是: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教学视频、音频、课本等资源后,再走进教室,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向老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分享式协同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协同学习不是合作学习。协同学习与合作学习区别在于,协同学习强调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分享,其学习内容倾向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分享式学习的成果是你达成学习目标,我达成学习目标,他也达成了学习目标。而合作学习强调分工合作,共同实现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承担的学习任务不一样,能力强的可能承担的学习任务重一些,难一些;能力弱的可能承担的任务轻一些,简单一些。个体不能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获得的都是不完整的学习经验。

以多元智能分组的协同学习,每个学生之间只有个体智能的差异,这种差异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个性组合、创新思维和互动。以多元智能分组的协同学习,更注重分享,学生既能一起分享成果也能够一起分享问题。

五、冲刺性问题和挑战学习

挑战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如果问题都能轻易解决,学生只会觉得学习乏味,久而久之变得懒散,无所事事。事实上,有挑战的问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进而展开深度思考。冲刺性问题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协同学习的认知,促使学生尝试展开讨论,共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每个人的看法、观点和思路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能激发学生挑战的问题多种多样。但教师需要明白,那些难度过大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是无用的,因为学生如果感觉自己没有可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就会放弃努力。以下几种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

1.“最近发展区”的问题。通常是学生经过思考、查阅学习资料或者操作研究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虽然是新问题,但学生凭借过去的经验,经过努力是能够解决的。

2.看似简单的老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但是一时想不起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往往隐含解决问题的技巧,需要综合利用多个知识点,运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但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需要学生经历一些尝试。

3.有时间限制的随堂测试。问题难度不大,学生与其他同学竞争,争取最先解决问题,或者超越此前的个人最好成绩。

4.挑战前所未有的角色。让学生做老师,若干名学生同台竞技,其余学生参与评价谁讲得好。这既是课堂上的游戏,也是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

5.层层推进的问题。首先给学生出示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很容易解决;然后增加些条件或者在原有的问题上稍作改变,学生经过努力或者片刻思考也能够解决;最后再添加条件或者更改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综合分析。

6.现实问题。比如“8·12天津港爆炸事故”,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六、多样展示

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人类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情感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学生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潜能得到释放和提高,能力和才华被认可,个人获得尊重和自信,从而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天赋。

霍华德·加德纳把人类的智能分为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存在等。笔者在数学课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智能特征选择展示自己理解知识的方式。

传统评价的结果是得出优劣,依照某种既定的标准给学生贴上某种优劣的标签,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伤害。高效能课堂实现了从评价模式向表现模式转变,提供展板展示学生的作品,提供舞台展现学生的歌喉,提供场地展现学生的运动风采,提供土地让学生在种植养殖中获得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效能课堂,让学生投入到学习状态,在课堂上忘我地交流、合作、探究、展示,实现多元智能发展。

参考文献

[1][日]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钟启泉,陈静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英]安迪·格里菲斯,马克·伯恩斯.从优秀教学到卓越教学[M].梁军,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4][美]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刘婧,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 篇4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及其所蕴含的教育教学观念

1.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1983年,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 Gardner) 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 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 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1999年, 加德纳对智能的定义进行了重新修订, 新定义将智能概括为:“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 这种潜能会在某种文化背景下被激发, 从而解决问题或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3]他指出, 每一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以下八种智能, 即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因此, 每一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潜能, 并在适当的情境下被激发展示出来[4]。

2. 多元智能理论中蕴含的教育教学观念。

现代认知科学及人类学证明了智能由多层面多要素组成[5]。多元智能理论肯定学生智能表现形式和发展水平的差异, 并认为智能具有可塑性。因而, 学生的某些潜能在外在作用和个人努力下能够被激发。这就要求教师要摒弃以往简单的知识传授的授课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途径, 因材施教[6]。与此同时, 由于学习者各种智能分布的不均衡性, 因此, 多元智能理论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各具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能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树立积极平等的学生观。最后,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不再以传统的智力测验和学生的考核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 而应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表现, 包括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等全部作为评价因素, 目的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教师角色转变

1. 高职教师是提倡个性化学习的探索者和研究者。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 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教学方式以“填鸭式”灌输教育为主,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传播。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代替了学, 教师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学生没有表达自我的空间, 没有发展自我的机会, 禁锢了学生的发展[7]。“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观的基本观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以学生为核心展开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热情, 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高职教师应该在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兼顾每一位学生的智能组合特点及兴趣爱好, 设计多元智能教学活动, 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真知, 开发自身的优势潜能。这种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本教材, 不再局限于教室课堂上,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将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堂之外、学校之外, 在授课时可以采取以点及面的讲解方式, 多方位发展学生潜能。基于上述原因, 高职教师要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思想, 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探索特异性的学习模式, 并为其提供多元学习环境, 努力成为提倡个性化学习的探索者、研究者。

2. 高职教师是激发学生智能开发的倡导者和促进者。

进入21世纪网络时代,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学校、书本。因此, 高职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根据学生智能特点的差异和学习类型、智能发展方向的差异, 建立能够发挥智能多样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8]。与此同时, 教师在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时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开发学生潜在潜能, 真正从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9]。

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开发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 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的智能组成形式, 认清哪些是优势智能, 哪些是弱智智能。在学习过程中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有利于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与此同时, 学生可以在多元智能的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弱势智能的锻炼, 做到强化优势, 弥补弱势, 从而从整体上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而言, 高职教师就变成了激发学生智能开发的倡导者和促进者。

3. 高职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

传统的课程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的, 课程是由专门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学科专家等来制定的, 教学就是由教师把这些预先制定的课程付诸实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教师只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的忠实执行者, 是游离于课程决策、课程编制之外的。这种千人一面、千人一书的课程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 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 致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 成为课本知识的被动接受者[10]。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高职教师应根据行业需要、市场变化、学生智能特点等开发设计课程。例如, 从这个意义来说, 教师就实现了由消极地接受资源到主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专业要求, 从教师提供的素材中选取相应内容作为个人的学习重点。与此同时, 鼓励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交流意见等,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系统答疑。多元化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选取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言语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这两项基本智能, 而且还使其他方面智能得到强化。

4. 高职教师是多元化评估方式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与传统的机械化的高职教育评估模式相比, 多元智能教育评估主张进行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景化评估, 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各教学活动的过程化评估提高学习者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目的是挖掘其智能强项、促进全面发展。因此, 高职教师在评估时要做到多元化。首先, 要做到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不再是学生的唯一评估人, 同学、家长、学生自己也可以作为评测人。其次, 要做到评估内容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作业、考核成绩, 还可以包括学生的创新力、对个人作品的反思、沟通交流能力等。最后, 要做到评估方式的多样化[11], 可以采用口试、笔试、实际操作、课堂观察、访谈等多种方式。

虽然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这两项基本智能对即将走上职业岗位的高职学生至关重要, 但就其未来人生发展而言, 更多的是受到视觉空间、人际交往、自我反省和自然观察等智能的影响。因此, 高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应采用终结性的评价, 即将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的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来判断学生的优劣, 而是应该采用过程化、情景化评价, 并根据“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尽可能地发展学生各项的智力, 目的是评价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可以从教师方面得到有益的反馈, 强化优势, 弥补劣势;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改进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使评价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12]。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与现代职教观念在“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 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高职教师就应该在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从更新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和创立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转变自身角色, 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心得 篇5

大桥九年制学校孟满侠

卢河学区校长王小平同志于2010年7月9日下午,在我校开展了名为“多元智能理论多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的讲座。在坐的老师对这个讲座都有很高的评价。它给我们呈现了关于智能的一个新的天地,让我收获颇多。这个讲座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起到很重的作用。它把人文的爱生理念穿插到新课程理念中,对经后的教育工作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多角度、多领域的。霍德华·力德纳的《智能的结构》一书向我们介绍了人类的八种智能理论。霍德华·力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分为“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八种智能领域。而对每一个人来说,不同的智能领域的发展程度是不等的。因此,也就有了有时只能和弱势智能的区别。

“多元智能理论”思想精髓是:以人为本、尊重人、重视人、发展人。那么在我们的学校教学生活中。“多元智能理论”又有何意义呢?对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有是么样的启示呢?下面我就简单的谈几点心得。

一、学校应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传统的教育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潜在智慧。例如有些同学虽然学校的课业成绩一般,但她可能在音乐、舞蹈方面有一定的天赋。那么,在学校教育工程中,我们老师不应该将这些学生以学业成绩差而一棒子打死,给他(她)贴上差生的标签。而是应该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这类学生应采取不同于一般人的教育措施。让其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来相应的提高她的优势智能。

二、合理公平的评价学生

学生的智能是多元化的;社会与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机会应该是多元化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只有这样,学生的各种潜能才能

得到充分的发展机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能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发展。

传统的教育评价用分数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个学生,这只能评价每个学生的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而其他智能,如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则被学校教育评价忽视了。这样只能培养出一批“通才”。多元智能理论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如果给予相应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要仅凭分数的高低这一把尺子评价学生的好与坏。传统观念中的所谓差生,可能只是由于其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不行,导致其文化课成绩较差,但他们的其他智能可能比成绩最优秀的学生还要好。多几把尺子评价学生我们会多出一大批好学生。比如:我们不只评三好学生,我们还要评学习标兵、运动健将、绘画能手、小发明家、数学小博士等等。从而使评价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差生感到自己身上有许多的闪光的地方,从而增强自信,相信自己。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社会要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我们需要科学家、作家,但我们也需要歌唱家、优秀运动员、优秀的公关人才等等。这些人才都要靠我们学校来培养。比如,同样的学习语文,对语文课文的理解,擅长绘画的学生可能喜欢用自己画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而语言智能发展的好的学生可能擅长用语言去描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充分照顾每个学生的特点、学习方法,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尽量发挥每个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 篇6

关键词:多元智能;传统智能;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342-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是新兴学科,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现有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标准仍是基于传统的评价理论,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分追求对学生的鉴定和选拔,没有很好地起到激励、诊断和监控的作用,导致少数学生在评价中获得鼓励,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带来了新型的人才观,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崭新的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1、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总结前人关于智能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人类智能实验研究,并对人的智能和智能结构提出了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的智能并不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存在相对独立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多种智能。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有八种:“(1)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2)逻 辑 - 数 理 智 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3)身 体 - 运 动 智 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4)音 乐 智 能 (Music Intelligence);(5)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6)自 知 智 能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7)自 然 观 察 智 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8)人 际 交 际 智 能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1]

2、多元智能的特点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情景性和社会文化性,加德纳认为文化的差异和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人们的智能存在差异。其次,多元性和独立性,与传统智能相比,多元智能认为人的智能由多种智能共同组成,不同智能之间相对独立,没有主次之分。最后,智能具有差异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存在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能力,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承认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并在教育中尊重这种差异性。

3、传统智能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的区别

(1)对人类智能的区别认识

传统智能理论把人的智能分为5个等级:低能、智力中等、智力中上等、优秀和智力超常[2]。

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九种智能,由于这些智能的组合不同,是的每个人的智能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人们之间的智能没有可比性。

(2)对人类智能结构组成的认识

传统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由逻辑和语言能力组成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

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智能类型可能会越来越多,多元智能理论最初只有七种智能,后来发展为八种和九种。

(3)对人类智能发展变化的认识

传统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水平终生不变。比如一个人的智商是120,那么他的智商永远停留在这个水平。

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如果要对人的智能做评估的话,我们只能说他的智能组合形式是什么,而不能作传统智能理论的评价。而且,人的智能是可变的,智能和智能组合都能得到不断的完善。

二、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教育依据,以改进教育服务的过程。但传统教学评价在评价体系与教学目标不匹配、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单一等方面有很多不足。

在加德纳看来,既然学生的智能类型多种多样,他们的智能发展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在学习中的具体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就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如用传统的智能测验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而应当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异的评价标准,真正体现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3]

1、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因此,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信息技术课程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首先应立足于从智能结构的各个方面去全面评价学生,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评价主体也要实现多元化,这样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也有利于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从而实现自我调控、自我修正和完善,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发展;还有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同时,多元智能理论提倡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观,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从多方面观察记录和了解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重视个别化智能的发展,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要求及多元智能理论,为全方位的评价学生,使学生的不同智能得以发展,除进行终结性评价外,我们更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如采用电子档案袋评价方法。电子档案袋评价是通过对电子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档案袋内容丰富、全面,包括学生自己特有的材料、最满意的作品、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的记录、对解决问题的反思、纸笔测验卷、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及同学的观察和评价等等,并需要不断充实、调整,以此作为评定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据。档案袋记录了每个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大家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评价主体也实现了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Gardner H.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New York :Basic Books Inc.,1983.

[2] 蔡民.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学生物学教学[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1-113.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 篇7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中学地理教学,创新

《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 (2010—2020) 》提出:中学教学应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 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华德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他认为教育应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 使学生逐步形成各种智能的最佳组合, 从而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一、多元智能理论

传统智能理论认为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 的核心, 学校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智育。霍华德认为“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 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 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 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这种观点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不谋而合。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于对知识的传授, 忽略了创新意识和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培养。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创新教学方式, 实行最大限度的个性化教学, 让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在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

二、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课程内容要贴近现代生活, 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因此教学活动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生理需要, 发挥地理学科特色,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图片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智能, 通过分析新闻热点事件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等。例如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地理原理, 互助合作分析地震的成因, 探究地震后可以采取的防灾减灾的措施。地理教学内容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显性教学内容, 也要引导学生挖掘隐性的教学素材。教师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 从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 合理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

三、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教学方式的个性化

学生的智能发展是有差异的, 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中学地理教学创新包括“为多元智能而教”和“通过多元智能来教”。“为多元智能而教”是教学目的, “通过多元智能来教”是教学手段。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达成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1.创设语境, 加强学科 融合, 培养语言 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地理课堂可以挖 掘古诗词 中的地理 知识, 例如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可以利用物理方面的气压数值的变化解释热力环流中的气流流向;或者利用数学知识, 根据直射点的纬度推断极昼极夜的分布范围等。

2.实践体验, 培养身体 运动智能 和自然观 察者智能。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在“做中学”。麻省理 工学院教授西摩认为“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 留下的印象更深”。通过地理实验、野外考察、研究 性学习,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让学生真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3.通过音乐或者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和 空间智能。如 《地形对交 通运输的 影响》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韩红的《天路》,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青藏铁路 建设时恶 劣的自然 条件;而谷歌地 球、MapChina等地图软件的应 用, 可以帮助 学生构建 心理地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开展合作, 引导思考, 培养交往智能和自省智能。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在《工业生产 的区位因 素》教学中利用角色模拟, 让学生分别扮演“企业家”、“规划局局长”、“环保局局长”, 在互助合作中学习地理知识, 提高人际交往智能。同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提高元认知水平和自省智能。

四、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分层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 篇8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职教师角色,重新定位

引言

以培养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娴熟的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如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高职学生, 促进高职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从而确保每个高职学生成为合格的大学毕业生, 这是当前所有高职教师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要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高职教师首先就必须在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一、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一)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 Gardner) 在1983年提出的。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 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1999年他对智能进行了重新定义, 认为智能是“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 这种潜能会在某种文化背景下被激发, 去解决问题或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 (1) 他指出,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 除了言语—语言智能 (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和逻辑—数理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两种基本智能以外, 还有其他六种智能, 它们是视觉—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音乐—节奏智能 (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身体—运动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人际交往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自我反省智能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和自然观察智能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上述八种智能, 这八种智能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 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展示出来。

(二) 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教育教学观念

智力是多元性、差异性和可塑性的结合体。智力并非单一构成, 现代认知科学及人类学证明了“智能由多层面的多要素组成”。 (2) 加德纳从智力的可塑性、灵活性及个体差异性中得出结论, 智力虽与先天有关, 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的“社会文化和教育” (3) 。笔者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教育教学观念概括如下:

1. 教学观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差异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的智能表现形式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如果借助外在作用和个体努力就能激发某种智能, 因而教学目的就不仅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和技能, 而应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4) 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多变地实施教学方法, 借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 (5) , 因材施教, 结合学生的智能特点发挥优势智能, 帮助学生能以自己的方式来认识和建构知识体系,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2. 学生观

树立积极乐观的平等的学生观。智力的差异性导致学习者各种智能分布的不均衡性, 否定了“差生”的存在, 而每一个学生都是“各具智力特点、智力表现形式、学习类型、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对每位学生都要抱有成才期望的积极乐观态度, 这要求教师能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并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创造因素开设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课外活动中兴趣小组的设立来帮助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智能, 在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自尊, 使愉快教育和成才教育成为现实。

3. 评价观

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倡的评价方式不再以传统的智力测验和学生的考核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 而是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为目的, 多渠道多方面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学生的课堂参与、课后作业以及各种教学活动中的表现都一齐纳入评价范围内。

(三) 多元智能理论和高职教学内在要求的一致性

多元智能理论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并强调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6) , 高职教学同样必须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课程不仅应打好知识基础, 更要注意培养实际操作技能。这和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多元智能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不谋而合, 因此以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高职教学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教师角色重新定位

高职院校在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时, 高职教师角色应该如何重新定位, 才能确保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呢?笔者认为, 高职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给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

(一) 更新教学思想——高职教师是提倡个性化学习的探索者和研究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角色的主体地位, 决定了教师自始至终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 这在高职院校也表现得较为突出。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角, 教学以讲解为主, 过多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着教师的“传播”。“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观的根本理念, 强调了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同, 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双主体关系。但这绝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 而是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 既是对学生的尊重, 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认可。况且, 让学生成为主体,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积极的一种实践活动,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传统教学的另一特征就是要求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以同样的方式学习同一种知识或技能。这种教学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相矛盾, 抹杀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获取知识的境况。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高职教师应该认识到智能的差异性, 根据学生的智能组合特点开展相应的多元智能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自力更生”中或与伙伴的合作中掌握学习的有关技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尝试各种技能活动而开发自己的优势潜能;通过自我评估学会对自己学习的反思, 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更自觉的责任。这种活动能在课堂上开展, 又能延伸到课堂以外, 既可依据教材, 又可把教材上的某一点拓展成一个面, 多方位地发展学生潜能, 保证学生智慧和品格的协调发展。

高职教师应不断地更新自己原有的教学观念, 摈弃“一言堂”的传统课堂, 多给学生提供多元智能活动的学习环境, 学会在教学中探索个性化学习的模式, 在实践中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并转化成教学科研形式来更好地指导教学, 努力成为提倡个性化学习的探索者、研究者。

(二) 创新教学方法——高职教师是激发学生智能开发的倡导者和促进者

学习者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智能特点的差异和学习类型、智能发展方向的差异,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建立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智能多样性的教学方式。高职教师要由原来的主讲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创设条件和提供指导。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的主动构建意义, 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而且, 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的专业授课时应尽可能地考虑专业因素将专业特点糅合到教学内容中去, 使学生乐于接受。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元的教学方式, 首先要尽量创造“一个结构优化的多元智能环境”, 然后还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兴趣爱好等因素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多元教学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充分发展。

运用多元智能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能组成形式, 认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 关注自己的弱势智能, 善于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 从而更快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元智能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被忽视的潜在的智能, 并通过教学中的多元智能活动的训练来发展这方面的潜能。从这个意义来说, 高职教师就成了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智能开发的倡导者和促进者。

(三) 改进教学内容——高职教师是组织专题学习的设计者和建构者

传统教学一味地追求学生通过应用能力考试的合格率, 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记忆、判断、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其结果是造就了一大批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学习者, 缺失了具备钻研、探索、创新能力的主动学习者。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职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放开手脚, 组织多种专题学习,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智能特点、兴趣爱好和专业倾向等以所提供的素材为依据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建构自己的认知方式。

首先, 教师在专题的选择上可以“打破学科的界限”, 尝试通过跨学科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整体性、连贯性的知识而不是片面的、零碎的知识” (7) , 引导学生可以就专题的一个方面作为学习材料;其次, 在专题学习时, 指导学生安排好自己的学习, 这包括了解学习任务、分配好学习时间、预见学习效果等。在学习活动中需要学生提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信息、统计数据、分析资料、得出结论、交流意见等, 他们所获得的不仅是书本知识, 更是实践中学习能力的掌握, 唯有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这种学习中才能体验更深刻;最后, 教师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并结合高职教学的特点, 从多个方面入手, 围绕专题的环节之一设计多元智能的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多项智能的开发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通过多元化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 锻炼的不仅是学生的言语智能、逻辑数理智能, 还有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高职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学生潜能的发展, 帮助学生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寻找多元切入点来实施多元化教学, 激发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成为一名改进教学内容, 组织专题学习的设计者和建构者。

(四) 创立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高职教师是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和实践者

传统的机械化的高职教育评估模式缺少科学性、合理性。以挖掘学习者的智能强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多元智能教育评估则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主张进行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景化评估”, 通过对各教学活动的“过程性的评估”来提高学习者的自觉性和能动性。高职教师在评估时要做到评估的多元化, 第一, 要做到“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除教师外, 家长、学生自己、同学都可以作为评估人;第二, 要做到“评估内容的多元化”, 如作业中反映出的智能强弱项和智能特征, 作品的质量、创新力, 对概念的理解、掌握, 相互间的交流能力及对自己作业、作品的反思等;第三, 要做到“评估方式的多元化” (8) ,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课堂观察、访谈等多种方式。

高职教师面对的是即将走上职业岗位的高职学生, 决定他们今后人生发展的智能因素将不再局限于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 而更多的是视觉空间、人际交往、自我反省和自然观察等智能的运用。因此, 应当看到学生个体智能的差异和智能发展的差异, 不以偏重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的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 不以这种终结性的评价来判断学生的优劣, 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旨在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评价的发展性原则”, (下转第13页) (上接第69页) “评价的目的不在评价本身, 而是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各项智力” (9) 。从多角度多方面评价, 把通过对学生优弱点评价而收集到的资料作为服务学生的起点。一方面, 教师有责任通过评价提供有益的反馈,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弱势所在, 通过锻炼使强项更强, 并采取对策使弱项不弱;另一方面, 教师注意及时采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使评价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10) 。

多元化的评价给高职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特长、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 教师适时的引导和鼓励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自信和勇气, 在这个意义上, 高职教师当之无愧地成了创立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实践者。

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高职教学改革势必给高职学生提供一个多种智能发展的契机, 同时更给高职教师带来了一次挑战。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是能力提高、情感成熟、自信心不断增强的过程。高职教师在实施多元智能教学的同时, 应该学会不断地反思, 鼓励学生多元化智能的发展,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多元化智能的特质。只有这样, 高职教师才能名副其实地成为多元智能理论下高职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将新理论付诸教学实践的倡导者, 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多元智能思考与运用的促进者, 为学生创设多元智能发展环境的设计者和总结多元智能教学活动中的经验教训以进一步更新教学思想的研究者。

参考文献

[1][2][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 沈致隆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7年, 第2页。

[3]曾晓洁:《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新视野》, 载于《比较教育研究》, 2001年第12期, 第26-30页。

[4][5][6][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 沈致隆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第13、21、49页。

[7]蒋曦、曾晓洁:《多元智力理论与主题教学》, 载于《比较教育研究》, 2005年第4期, 第52-58页。

[8]曾晓洁:《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估理念及原则》, 载于《比较教育研究》, 2003年第6期, 第37-40页。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 篇9

笔者根据多年高中数学一线教学经验发现,很多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到高中阶段就会出现一时找不到学习方向,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较为生硬,没能根据高中数学的本身特点改变学习方法. 从而导致学习困难,效率低下. 在加德纳的智能理论中明确指出,行为主义在较为简单的层次学习理论下效果十分显著,但是面对较高层次理论下就难以奏效. 而高中数学作为逻辑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它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及逻辑思维都提出很高要求. 那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就不能固定某一教学模式,要创新性的针对每名学生的自身特点提出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传统数学教学方法一般采用“四环节学习法”,就是分为“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这四个环节. 但是很多教师都不论学生自身实际智能特征如何,均采用这一统一教学模式. 却忽略了学生个体存在的客观差异性,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本身就是一个智能结构体系,而其本身的各个智能特征又相互作用,最终影响人们的学习能力. 人体的智能组合包括语言、观察、逻辑、视觉、运动、意识、人际关系等等智能. 而每个人由于本身的智能组合不同,就会导致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类型不同一个班级每名学生都具有成为优秀学生的潜质,他们之间的智力因素差距不大,只是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存在个体上的差异. 基于这种客观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深入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优化. 从而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最佳方法”. 力求找到每名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切入点”和“生长点”. 进而最大 程度的提 高数学学 习成绩.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1. 个性化的课前预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高中阶段是学生教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大的阶段. 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很多,很难做到每一个学科都有课前的充分准备. 那么,给予学生较为个性化的课前预习思考就十分重要. 所谓个性化的课前预习就是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智能特征,设置符合自身实际的课前预习思考. 例如,在学习“集合的问题”时,对于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为其留设难度和覆盖面较广的作业,进而充分的刺激他们进行课前预习,从而又符合他们自身学习类型. 而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回顾复习与新课程相关的坐标轴知识. 留设的课前预习题目可以是简单的基本概念、原理等等. 这种具有差异性的课前预习作业留设,可以有效的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给予拔高.

2. 个性化的课堂学习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激情[3]. 从多元化智能理论的观点可以看出,每名学生的自身各种智能发展是相对不平衡的.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让每个人在课堂学习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学习.

例如,求函数的最大值.

分析将函数式变形,得:

上式可看作“在抛物线y = x2上的点P( x,x2) 到点A( 3,2) ,B( 0,1)的距离之差”

如图: 由| PA| - | PB|≤| AB |知,当P在AB的延长线P0处时,f( x) 取到最大值| AB |

所以

针对这个题目,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其智能类型分为几个小组,使得每个小组中都有各种职能类型的学生,相对比较平均. 由人际关系智能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负责人,空间智能较强的学生负责画图,逻辑—数学智能较强的负责计算推导,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代表小组进行发言等. 这样每个小组任务相对比较明确,解决问题时也较大的发挥每个人的智能特点,相互交流学习,必然使其学习成绩得到较大提高.

3. 个性化的复习思考、最大化的发挥学生学习潜能

而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各不相同,对于“逻辑一数学”智能较强的学生,其对数学学习就较为敏感,效率也更高. 但是“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对文字较为敏感,他们学习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先记忆后理解. 所以高中课堂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特征. 例如在学习《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这一课时. 复习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智能特征,将椭圆的图形、文字和公式的三种形态进行讲解. 例如对于“逻辑一数学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给予先公式后画图再文字的讲解方式. 而对于“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先文字后画图再公式的讲解. 而对于“空间智能”较强的同学可以先图形后文字再公式的讲解方式. 这样的个性化复习方式对于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

三、总 结

综上可知,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在个性化课前预习,个性化课堂学习、个性化课后复习等等方面都给予深层次的提高. 这对有效落实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为依据,大胆革新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提出多元理论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并针对高中生的自身特点,重新审视教学方法,力求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上提供较大帮助.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 篇10

加德纳批评心理测量学家用了太多的时间给人的智商排名次, 而很少花时间考虑怎样来帮助他们。他认为评估的主要目的不是排名次, 而在于怎样帮助儿童, 并为儿童提供有益的反馈。如果一定要测量智力, 那么应当侧重于智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运用智力时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多元智能理论没有引起心理学界的重视, 却在教育领域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与实践价值及其内蕴的教育意义值得教师认真研究与思考, 特别是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过去, 我们经常以一次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 用升学考试成绩决定学生的命运, 以单纯的分数评价学生的全部, 这显然是不够客观和全面的。

多元智能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对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 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学生、评价学生。

2. 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性

目前, 就我国教育体系而言,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大部分是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进行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家长希望子女更接受高层次的教育, 成绩好的学生自然选择读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较普通高中学校招收的学生在文化课成绩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 对读书没有兴趣, 甚至有些学生严重厌学。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松散, 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 该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没有理解、消化, 课下看不懂课本, 又不能自觉学习, 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处于不学、不懂、不会的状态。 (2) 缺乏学习的动力。一些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想学习知识又缺乏毅力, 不知道为谁学习, 遇到困难就退缩。学习目标不明确,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 (3) 缺乏学习基础课程的热情。由于数学课是中职学校的基础课, 学生对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如对专业课程重视程度高, 常常是草率应付。但是知识的形成靠的是日积月累, 正所谓, 不积跬步, 何以至千里?

中职学校的教师每天面对的是这样的学生, 生源的特殊性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面对这样的学生, 教师如何教好学生, 全面评价学生, 使他们成人成才, 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3.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学生评价

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 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发展的整体性、个体差异性、情境性、实践性和开发性。这一主张颠覆了传统的智能理论, 为当前的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 学生的智力并不是单一的, 而是一组能力的表现。教师要“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恰当地鼓励学生,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中灵活整合知识, 使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吻合,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灵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中职学校的教师, 通过建立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的联系, 在实际场景中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远比僵硬的知识更鲜活;这样的课堂远比照本宣科更生动;这样的考核远比分数更有意义。

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应仅仅是考试分数这把唯一的尺子。教师要善于发现中职学生的优势智能, 开发学生的潜能, 因材施教, 鼓励学生的发现、探索未知的精神,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和普通高中学生一样, 教师恰当的评价方式能让他们在成长中收获知识, 在学习知识中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鲁洁.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基本德性[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7 (05) .

上一篇:生态伦理观可持续发展下一篇:朱熹家庭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