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2024-04-12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通用10篇)

篇1: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摘要】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渗透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素养的提高,更要把握人的发展的深刻内涵,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人文素养是让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而丰盈起来的。身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完整的人”和合格的公民。

一个民族的历史,以及这一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既属于知识和学问的范畴,更属于道德和价值的范畴,它凝结着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的情感与理想,是标识民族身份、维系民族认同感的最终依据。要发挥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悉心学习古典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学史的经典文化著作《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菜根潭》应成为每个语文教师枕头、案边常备必读之书。在完成教材选编课文之外,语文教师要通过开设一系列《中华经典名著选讲》的课程,在增加传统文化学习篇目、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其文化素质的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所负载的精神价值的理性认同,培育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高尚健全的人格。每教学一篇古典文章,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精神得到贯注,思想随之净化,行为获得矫正,文化得以熏陶,人文素养才能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素养应成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重要的课程资源。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

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近现代无数名人的早期求学经历不难证明,他们无一不是接受了扎实、严格、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才给他们人生奠定、注入了坚实、长足的发展基础和动力。

代表传统文化的圣贤君子,堪称人格典范,以他们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典籍传承着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

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为人之道,在中华文明史上哺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使他们为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著名学者吴宓先生曾提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从早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这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古往今来,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古书的人能成为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有志报国的人。

与学生价值取向共优化指的是把传统文化纳入语文教学要注意和学生的精神、人生发展需求和谐结合起来。传统文化只有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古人曰“和易以恩”,融洽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在传统文化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应互为对象,平等主动,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故应激励学生放胆而言,使其平等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观点的碰撞中闪耀智慧光芒,让每个学习者都切实感受到把古人思想和自己思考结合起来的乐趣和收获。

语文教师要承担起价值引领的重责,要审慎、准确把握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应该从对人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来“放出眼光”谨慎选择适合学生消化、吸收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时代在变化,审视传统文化经典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经典也需要重新审视,经典也可以再加工、分解给学生。我们语文教师要将一些推介给学生阅读的古文化作品拿来进行全面“透视”,看一下“经典”里究竟有多少真经典,“经典”中的经典是什么,然后将一部分有价值的“经典”内容拣选出来给学生们看。

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能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使学生与传统文化文本的对话过程中,通过静心阅读,与作者相逢于案前灯下,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对作者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等,或认同,或发问,或共鸣,或陶醉……应倡导生命与生命的平等交流的体悟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上,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强调课堂内外的互动,强调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追求的结合,强调纸质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强调学习与研究的结合等等。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思想渐渐摆脱浮躁,即使难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但率真的心灵却不迷失方向能勇往追求光明之旅。

篇2: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1)质量理念如何落实到组织制度上去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很多企业在抓质量问题时,都会提出这样的理念。这句话人人都懂,但是究竟怎么落实,却是一件难事。不少企业为此大伤脑筋。尤其是一些较为落后的国有制造企业,要把质量理念植入员工的大脑真是不容易。研究过海尔的人都知道“砸冰箱”的故事,很多人都把这件事作为“关键事件法”来看待,其实从本质上看,这就是企业的制度,并不只是写在纸上的条文才是制度,一旦企业员工认同了的并且对员工行为有硬性约束的就是制度。海尔正式通过这样的制度才使质量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案例,老国企潍柴动力的质量变革。

9月,潍柴厂在废品库又一次召开了千人大会,谭旭光(企业领导人)亲自带头,把300台发动机废次品毛坯当场砸毁。他说:“在这些由我们自己干出来的成堆的废品面前,我感到痛心、羞愧和耻辱,我们是在用自己的双手砸自己的饭碗……”

不久,针对厂内出现的几起重大质量事故,谭旭光宣布对直接责任人给予除名处分,所有厂级领导每人扣发一月工资,包括自己;此后,厂部发出文件,所有生产部门针对大小质量问题,必须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克服,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检验;“产品出0.1%的问题就是100%的废品”,“不换观念就换人”。

在差不多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全厂共有上百人因质量问题下课或除名,也有数十人因提出改进质量的合理化建议受到嘉奖,质量观念开始深入人心,零缺陷成为潍柴人挂在口头的常规用语。(摘自商界杂志)

从“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到“除名处分”,“扣发工资”,“产品出0.1%的问题就是100%的废品”,“不换观念就换人”,就是从企业文化的落地,从口号落实到了企业的制度上面。很多企业落实不了质量理念就是因为只提出了口号,却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制度。

(2)创新理念如何落实到组织制度上去

国家提倡自主创新,很多企业也在自己的经营理念里面加入了创新,或者还专门制定了创新理念。如何落实创新理念?

首先要打破组织的官僚体系。官僚体系的存在及其对资本投向、资金回报、营运计划、作业指导和组织设计的控制,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人们各行其是。在理论上,它应该是一种起牵制与平衡作用的系统,可以防止个人追求带有个人色彩的或相互抵触的目标。但如果对公司的发展没有方向感,官僚体系可能只能对公司的传统观念起到强化作用。个人和部门的自主权会因此受目的不明的管理措施的制约,并且受到传统经营方式的限制,而这些传统经营方式根本看不到产业发生深刻变革的可能。在实际上,官僚体系在防止个人各行其是上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使有心创新的人必须披荆斩棘才能有所作为。

官僚体系事事处处在阻碍主动精神和创造力的发挥。官僚体系限制了现有策略的范围,却不告诉人们公司的未来目标是什么。因而在许多公司官僚体系限制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二个是要构建和谐的组织氛围。

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依赖于不同思想、意见的相互交流的撞击,依赖于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真诚投入。这就需要构建平等、民主、开放、宽容和积极行动的企业氛围。

在惠普、英特尔、宝洁、IBM、摩托罗拉等公司里,每个员工包括高层管理者在内,都是在没有隔墙、没有门户的大办公室里办公,也不设管理层专用的停车位或餐厅。这样,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相互之间可以形成更直接、更自由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这也体现出人人平等的管理理念。英特尔公司总裁葛鲁夫为人随和,员工都把他当作和蔼的伙伴,愿意和他开玩笑,他不讲排场,不搞特殊化,甚至没有自己专门的办公室。但是大部分离优秀还很远的公司的领导却很难做到这一点。“领导说了算,他们那么神气,肯定对什么都有办法”,很多员工都会这么想。

另外,如果员工认为自己不能从公司的成就中得到相应的回报,他们就不会对公司的奋斗目标全力以赴。管理大师哈默尔(核心竞争力的提出者)曾经说过:要使奋斗目标深入人心,必须形成“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氛围。如果最高管理层的工资是一线员工的75或100倍,这样的氛围则很难建立起来。虽然员工们可能会听到“你们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或“你们是公司竞争的支柱”这类话,但这种心理补偿式的话语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基层员工对此会有这样的想法:“上面那帮家伙挣钱那么多,他们肯定对什么都有办法”。

还要有宽容的态度。在IBM发生的一个事件,典型的体现出美国企业对待创新失败的宽容态度。IBM公司一位高级负责人,曾经由于在创新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而造成1,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许多人提出应立即把他革职开除。而公司董事长却认为一时的失败是创新精神的“副产品”,如果继续给他工作的机会,他的进取心和才智有可能超过未受过挫折的人。结果,这位创新失误的高级负责人不但没有被开除,反而被调任同等重要的职务。公司董事长对此的解释是:“如果将他开除,公司岂不是在他身上白花了1000万美元的学费?”后来,这位负责人确实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三个是要有明确的激励制度。

3M公司每年设立总额450万元的新生意开发基金,对那些勇于创新的所谓“创新斗士”、“创新小组”给予特别的鼓励和保护,以保证公司成员的新思想和新主意及时得到研究和开发。公司还有一个“15%”规则:允许员工利用15%甚至更多的工作时间进行自由的研究。而任何员工的创新发明一旦成功,立刻就会得到3M公司英雄式的款待,其职称与工资等级也会随着创新产品的营业业绩而改变。几十年来,3M公司始终保持着锐意创新的精神,总是比其他公司更快更多地开发出新产品,其创新精神受到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和彼得斯的高度评价。

总而言之,一句话,一个企业如果还是官僚的组织结构,官僚的等级制度,官僚的绩效薪酬体系,官僚的企业氛围,那么创新理念就不会真正的渗透到组织中去,广大员工(包括领导团体)就不可能有创新,甚至是即使员工有了创新都不原意拿出来。那么,要想创新理念渗入组织中去,就必须打破官僚体系,进行组织重建,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很少企业能做到这一点,这也正是为什么优秀的企业总是那么少数几家的原因。

(3)将企业文化理念落实到组织制度上去的一般方法

篇3: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势在必行。

一、教材内容中的传统文化

新课改后的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客观条件, 抓住教材, 努力渗透。

传统文化特别强调爱国精神, 而这在语文教材有也有明显的体现。教材选取了很多具有此种精神品质的优秀人物的著名篇章, 屈原在《离骚》中忧国不复兴, 君不明察, 忧“举世皆浊我独清, 世人皆醉我独醒”;孔子在《论语》中认识到“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终生忧劳不悔, “忧道不忧贫”;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唾弃官场, “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自清宁可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在孔子、屈原、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文天祥、谭嗣同、林觉民等无数人身上, 闪耀着的淡化个人、强化群体的人文精神, 经邦济世的人生追求, 积极进取的奋发精神, 忧国忧民的忧患意意识识等等, 是强大的精神磁力, 厌恶官场黑暗, 这些构成了中华民族向前的动力, 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也筑成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舍此, 语文教学会黯然失色。

二、多种形式、多方渗透

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是否“乐学”是极为重要的。因此, 必需利用多种形式, 从不同方面进行渗透。

(一) 在古诗中渗透

首先, 多读多背, 在诵读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每天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大声地朗读, 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校园。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 以至熟读成诵, 牢记在心。这个诵读的过程, 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其次, 情景解读, 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每节课前利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补充一些中国名人故事, 他们听了故事, 了解了历史, 体味了诗词的蕴意,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增加了文化底蕴。

(二) 在文言文中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很有思想价值的古文篇章, 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教在讲授优秀文言文篇章过程中要着重它的艺术造诣的讲解, 鼓励学生从古代文学和古代文人思想中吸取优秀的艺术创造力, 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素养, 达到古为今用的艺术教育目标, 真正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最直接的现实意义, 使之大放异彩。如学习《荆轲刺秦王》中荆轲视死如归、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鸿门宴》中刘邦能屈能伸、礼贤下士的智者形象;学习《师说》中韩愈诲人不倦、不耻相师的学者风范……此外, 我们还要注重从文章的写法上、结构上、修辞上等等来弘扬传统优秀文学艺术, 只有多方面的弘扬才能真正作到弘扬传统优秀文学艺术, 否则的话, 只能是触之皮毛。

(三) 在节日中渗透

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 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情感追求。端午节, 人们吃粽子, 划龙舟, 都有着凭吊屈原的主题。人们怀念屈原实际是在传递着爱国精神的火炬。中秋节吃月饼、除夕夜吃饺子, 这都反映了我们民族重团圆、重亲情、重和谐的情感追求。将节日融入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 都将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 建设美好明天的激情。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 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语言实践。在这些节日里, 应提醒学生从中感受文化的氛围。

(四) 在名著中渗透

鼓励学生多读古典名著, 读后写读书笔记, 体会著作中深厚的文化内涵。如《红楼梦》中的反封建思想和其中大量的诗词佳作;《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和他们身上的侠义精神;《三国演义》中的忠君爱国思想和聪明才智……让学生感受经典, 从而夯实他们的文化基础, 提高人文素养, 感受民族情感, 陶冶高雅的情操。

三、加强训练, 使传统文化深入学生的内心

俗语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有意识的设计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作文题目, 例如感恩、爱国、意志、诚信……让学生在亲自写作的过程中体会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从而使传统文化深入学生的内心, 并最终潜移默化的体现在他们日常的行为中, 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篇4: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素质教育

几千年来,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体现,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将其进行有效利用,不仅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功能价值有提升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传统优秀文化运用于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丰富教学资源,是符合新课程基本理念,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探索素质教育都起到较大的作用;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人文素养教育、促进思想品德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的需要。

下面我仅从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角度作一些思考和探索。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利用名言、警句、谚语、歌谣、故事等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恰当地运用到教学环节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恰当地运用古诗,并配音乐引入新课,能创设愉快教学情境,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像、文本、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我和父母”时,我播放了一首古诗《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伴随着脍炙人口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听得很入迷,很是感动,同学们似乎都感同身受,兴趣大增,打破以往课堂沉闷的气氛。我借机引入了《我和父母》。并设问:这首古诗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学生十分活跃,迫切希望探究问题的根源,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的学习上来,使学生主动参与新课学习,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在探究新课时,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渗透

1.利用名言、警句、典故,论证观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是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难度,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些地方感到吃力,要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如果采取从观点到观点、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这样会陷入“满堂灌”、“一言堂”的泥潭之中。教师由浅入深,有感性到理性,利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名言、警句、谚语、歌谣、故事等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动起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例如,教学“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时,我引用了蒲松龄的名言、警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然后,播放了典故:悬梁刺股的视频,从中不难体会出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

2.把经典名句用于小结,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句》中也曾说到:“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实,讲授完新课内容,学生一般较为松弛,若此时选择一些经典名句,既有豹尾般的响荡有力,还有撞钟般的余音绕梁,这样才无愧于课堂的突出重点,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达到“言已尽,意犹存”的理想境界。例如,教学“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时,我引用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时期·刘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小洞不补 ,大洞吃苦”等,让学生认清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新的探索开始,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3.巧用诗句作练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如果能用诗句为载体设计一些练习题,既可抽象的理论形象具体,又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学习了“生活不能没有宽容”后,我用多媒体展示了(2010年昭通市中考)“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代礼部尚书张英的这首诗告诉人们的道理是(A)

A.生活需要宽容

B. 金无足赤,人各有别

C.人们之间应该平等相待

D.宽容他人,不利自己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到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注重与课外相结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和体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通过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其主要途径:

(1)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优秀的历史文化读物,如:《中华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西游记》、《唐诗三百首》等,培养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古典名著,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评价,写读后感。从中吸取文化的营养,认同中国文化。

(2)辩论活动等,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3)挖掘地方、民间的艺术、文化,使学生增长见识,扩大视野,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参观文化景观,如:三影塔、珠玑古巷、梅关古道、钟鼓岩;观看中秋节、元宵节等民间艺术表演等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们珍惜、爱护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利用3月5日,学习“雷锋”活动日;“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深入到福利院、社区。参加劳动,体验劳动艰苦,感悟:( 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培养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关爱老人、儿童,体验孟子的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内涵,培养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

总之,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渗透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不仅丰富教学资源,而且有利于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对探索素质教育都起到较大的作用。我们做到:①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地使用名言、警句、谚语、歌谣、故事等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启迪思维。课外,将其运用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②要“扬弃”原则。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一定要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我们要充分吸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营养,并结合新时期的特点加以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编著《(思想品德)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2]陈方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文化传统教育的尝试》.思想政治课教学,1996年第12期

[3]郑映群.《在班队活动中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广东教育,2004年第8期

[4]《繼承和发扬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小学思想品德和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委员会编著.《教师教学用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新版)

篇5: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学校德育工作滞后源于学校管理员和广大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表现为德育工作局限于课外活动,出现形式主义倾向,落不到实处,收不到实效。一般教师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班主任的事。把德育工作同任课教师,甚至同课堂教学割裂开来。教师只教书,不育人。不能很好地利用课堂这个学生受直接教育的主渠道来做德育工作,使我们的德育工作走进了死胡同。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寓德育于各学科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知识的科学性同思想性结合起来,把学科的知识传授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中央的决定告诉我们,不认识到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就认识不到科任教师在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脱离了科任教师,脱离了课堂,光靠班主任的说教,德育工作怎么能够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呢?

在调查中发现,德育工作做得早、做得实、做得好的,全校德育教育好的班级。没有教师埋怨学生难管,没有一个任课教师排挤过后进生。该班的教学质量一直领先。该班实现持续稳健发展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重视德育,充分发挥了科任教师的育人功能。借用校长的话,就是“使德育工作成为日常工作”。

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使德育工作成为每位教师的日常工作,应该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和追求。

有人会担心,课堂上抓德育,能保证教学时间吗?会影响教

学任务的完成吗?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吗?这其实是德育与智育的关系问题。下面我从家长说起:家长对德育是重视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有道德的好人。然而,当我们把德育、智育、心理教育、体育分成若干细目,请家长选择当前最关心、最重要的教育内容时,毫无疑问,家长都会选择孩子的学习。这其实是家长对德育与智育的关系的认识不清楚造成的。一些家长把孩子的品德问题与智力、学习问题割裂开来。认为品德、习惯问题可以慢慢来,只要不出现什么大毛病就行。多抓学习才是最实际、最实惠的。我们不妨这样想一想,一个不懂得应该怎么做人的孩子,能有明确的学习志向吗?一个没毅力的孩子,能刻苦攻读吗?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能按时认真学习吗?一个没有孝心的孩子,能自立自强,少给父母添麻烦吗?这使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一个学生品德的好坏,既是他严格要求自己追求进步的动力,也是他搞好学习的重要保证。

可以这么说,德育是智育的动力,德育是智育的重要保证。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德育工作,除了通过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发挥德育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艺术来发挥德育作用,比如组织教学、布臵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复习考试等环节都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提出品德上的要求,以组织教学环节为例,科任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进度、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正确、合理、严格的要求,学生在贯彻老师的要求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就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坚强的

意志品质以及独立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和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会不会把文化课变成政治课呢?学生会不会反感厌烦呢?这取决于科任教师。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要求科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将德育要求与知识能力放在同一教学目标上去组织实施。事实证明,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有知识交流、信息交流,还有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要求科任教师强化这种思想和情感交流,不断冲击学生的思维定势,随时指导或纠正学生出现的道德实践行为,使学科中的德育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感,升华为道德意志,转化为更为稳定的道德行为或习惯。当然,学科德育渗透是课堂教学同德育的有机地、合乎逻辑的结合,而不是混合与凑合。渗透的德育内容应该是教材的内在要求,是题中的应有之义,水乳交融的。而不是外加的、牵强附会的。德育渗透的过程也应该是有目的性和无意识性的结合。即作为科任教师,在德育渗透的操作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而作为学生,多半处在不察觉状态。德育渗透的这种非强制性的特点能回避学生对德育有意无意的抵制情绪和对思品课厌恶和反感的心理。所以提倡学科德育渗透,不是搞脱离教材的空洞说教,不是把文化课上成政治课。当然学科德育渗透工作对任科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实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这一工作要求科任教师在课堂上要进入角色,倾注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的真心去打动学生 的心灵,从而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激化师生之间情感的共鸣共振。使学生能触景生情,因事激情,知情明理,达到道德内化的实效。只有发自内心的情感才能打动学生。否则,虚情假意,言不由衷,学生是听教育而不是感受教育,就很难打动学生的心灵。这就要求科任教师要有较强的育人意识和渗透意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美好的心灵和情感的投入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感召力。教师的人格力量,包括教师个人的思想、情感、品质、学识、水平等,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的思维方式和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学生的思想方式,甚至教师的衣饰穿着、一颦一笑、言谈举止都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有师德,师德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德育教材。无论是从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是教师发展的角度,我们都应该关注全体教师的德育功能。离开了德育工作的教师,叫做教书匠,脱离了学科教师的德育工作是难以落到实处的。

抓好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意义重大。在操作过程中要切实把德育工作同备课、写教案相结合,同课外辅导相结合,同复习、考试相结合,同模块教学、学分评定相结合,同教师的工作生活相结合。备课要准确找出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准确把握学生的脉搏,使知识点或训练点同学生思想实际恰当结合。组织教学要投入真情,强化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抓住契机,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疑点,或画龙点睛,或进行“强刺激”,使学生受到

心灵的震颤。心灵震颤的结果往往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认识的道理、激发的情感、萌发出的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这是勿庸臵疑的。

新课程的模块教学,提倡教师对学生模块的学习进行过程式记录和评价,如学生的出勤、上课的状态、作业情况进行评价,模块考核后进行学分评定,其实就是德育。遗憾的是我们教师对学生不作明确的要求,不做认真的观察,不做细致的记载,不做客观的评价,所认定的学分自然也就不客观、不真实。这样一来,通过学分管理来优化教学管理,来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就难以达到。从而失去了新课改新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学分管理的本来意义。

建议各教研组组织德育工作讨论活动,把德育工作全面纳入教师个人的考核量化。每位教师重视起来!讨论起来!行动起来!研究起来!让德育进课堂。古人说“做经师易,做人师难”。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以经师为业,以人师为导。让所有的教师都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经师”和“人师”的双重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我校的德育工作就不难落到实处。

庆城镇兰香小学

篇6: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科:英语

题:Seeing and hearing

所用教材:上海牛津英语3B Module1 Unit1 授课年级:三年级 执教教师:Toni Tan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感官动词词汇:see, hear;学习交通工具类词汇:aeroplane, bus, ship, car; 2.学习和掌握句型:I can see/hear with my ______.What can you see/hear? 3.了解如何使用我们的五官感受周围的事物,并能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感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体验,如:看、摸、听、尝、闻周围的事物来初步了解五官以及五官的作用,并学习相关词汇和句型;

2.通过儿歌、游戏、角色扮演、小组对话等方式,来熟练运用相关词汇与句型 3.通过开展收集、制作和准备想过学习资料、材料的活动,初步体验信息技术手段在科学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了解五官、了解自身的角度感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验来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单元分析:

《Seeing and hearing》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有所了解,本专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用句型What(else)can you see/hear? I can see/hear„来作问答对话,本专题计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整合主题学习的准备阶段,先复习以往所学的感觉词汇、交通工具单词以及句型,然后通过小组问答、儿歌、游戏的形式学习新词汇与句型。第二课时重点巩固新学词汇与句型,并通过游戏、问答等形式来了解如何使用我们的听觉和视觉来更好的感受周围的事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

环境教育、学生主体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点:

本单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来体验身边事物,让学生从任务出发,在实践和体验中去学习新词汇与新句型,以及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来感受事物;让学生从了解五官、了解自身的角度感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Pre-task preparation 1.Warming-up: Ask pupils to sing a song创设英语学习氛围,检查学生对已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其集中注意力,并为新授作铺垫。2.Introduction: Hold up a puppet and introduce it.3.Ask and answer: Ask pupils: What do you see? What color is the prppet’s hair? Is his nose big? How many eyes do you see? While-task procedure 1.Introduction:(1)Introduce the new words “hair, ears, mouth, nose” the the pupils.(2)Ask pupils to read them.2.Ask and answer:(1)Show a mirror and as pupils to look in the mirror and say what they can see.(2)Give the mirror to pupils and ask what he/she can see in the mirror.(3)Ask pupils to ask and answer in pairs.(4)Show a picture of the street, and ask pupils: What(else)can you see/ hear?(5)Learn the new words: aeroplane, bus, ship, car借助事物、图片等,一边看边听的形式引入本节课的新单词及新句型。使新课的导入显得直观、自然,并容易吸引学生。3.Practice: Show realia to pupils and ask them to practice: What(else)can you see/ hear? I can see/hear„让学生根据教室的实物,初步尝试使用新学的举行进行表达。4.Activity: Ask pupils to walk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talk about what they can see/ hear.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通过合作的方式,用所学的语言进行口头表达。Post-task activity 1.A game: Stick pictures on pupils backs and ask pupils to play the game in groups of four.They should find what the picture on their partner’s back is.The pupil who sees the picuture first is the winner.通过学生喜闻乐见得游戏以及儿歌进行巩固性操练,既调节了课堂气氛,有使语言的学习充满了乐趣,便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2.A poem: Ask pupils to read after the teacher.3.Practice: Workbook 3B Page 2.Assignment: Tell your friends what can you hear/ see in the park/zoo/classroom/school then fill in the blanks.第二课时:

Pre-task preparation 1.Warming-up: Ask pupils to sing a song用歌曲来创造快乐的课堂气氛。Ask and answer: Ask pupils:What can you see? What colour is it? Draw the mind map with the words of the classroom.通过让学生说说教室里看到的事物,并结合教师的板书

Ask and answer: Ask pupils: What do you see? What color is the prppet’s hair? Is his nose big? How many eyes do you see? While-task procedure 5.Introduction:(1)Introduce the new words “hair, ears, mouth, nose” the the pupils.(2)Ask pupils to read them.6.Ask and answer:(1)Show a mirror and as pupils to look in the mirror and say what they can see.(2)Give the mirror to pupils and ask what he/she can see in the mirror.(3)Ask pupils to ask and answer in pairs.(4)Show a picture of the street, and ask pupils: What(else)can you see/ hear?(5)Learn the new words: aeroplane, bus, ship, car借助事物、图片等,一边看边听的形式引入本节课的新单词及新句型。使新课的导入显得直观、自然,并容易吸引学生。7.Practice: Show realia to pupils and ask them to practice: What(else)can you see/ hear? I can see/hear„让学生根据教室的实物,初步尝试使用新学的举行进行表达。8.Activity: Ask pupils to walk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talk about what they can see/ hear.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通过合作的方式,用所学的语言进行口头表达。Post-task activity 4.A game: Stick pictures on pupils backs and ask pupils to play the game in groups of four.They should find what the picture on their partner’s back is.The pupil who sees the picuture first is the winner.通过学生喜闻乐见得游戏以及儿歌进行巩固性操练,既调节了课堂气氛,有使语言的学习充满了乐趣,便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5.A poem: Ask pupils to read after the teacher.6.Practice: Workbook 3B Page 2.Assignment: Tell your friends what can you hear/ see in the park/zoo/classroom/school then fill in the blanks.教学反思:

篇7: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吕世军

(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中心中学)

摘 要:现代社会内部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教学也不断得到完善和更新,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素养为目的的初中学校需要真正保证内部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教育内容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为主要探究对象,分析了在此教学实践落实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真正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培育。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渗透;传统文化

学校内部的教学和实践内容总的来说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成长进步的积淀,各类课程内部的设置和填充,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和完善出来的,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面向现代发展、呈现现代社会实质的客观评价性课程,与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不同,思想品德是通过时代发展过程中对于内部呈现的状态和面貌做有效分析,达到对学生启迪、教育的有效效果,真正通过客观存在的现象教育学生良好进步和成长,在现代教学内部,教师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存在,真正让学生得到了解和熟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育和教学。

一、结合时代发展背景与教育教学联系,明确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部落实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是一个人成长进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处事、行为道德的重要体现。初中学校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的落实实践之一,内部教学实践需要不断注重对学生自身素养和品德的培养和提高,让学生得到教学实质性的真正目的,传统文化作为从古至今延绵不断发展而来的精华,是现代学校内部教学需要积极参与落实的一大文化内容,落实到现代学校的内部教育教学实践中,初中学校内部为了真正有效教育教学的根本,在其内部设置课程较多素养提升和能力晋升的学科或课程,保证传统文化在其学校内部的发展和完善,希望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和传达,让学生在素养、学习技能和自身思考思维上得到全面综合的培育和教学,真正做到对学生的高素质培育和高质量教学,实现现代学校内部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实现对学生教育教学的有效落实。

二、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历史典故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学校内部教学需要积极贯彻和实践的一大内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内部涉及内容较多,学生对学习内容就会出现相对模糊的状况,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汲取积极性就会锐减,历史典故作为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其辅助和填充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参与有一定成效,教师在真正参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依据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结合历史典故,把教学内容与典故分析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了解和掌握,真正让学生得到全面充实的文化知识,真正做到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部的有效渗透,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培育。

例如,教师在参与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在讲到“我们的自我权利――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一节时,教师可以结合古代“晏子使楚”这一典故,让学生参与分析和了解,这一典故学生在语文或历史课堂上肯定有所了解,用类似这样的典故参与教学,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真正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同时保证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让学生在真正了解现代文化的同时,真正达到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新的了解和掌握,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教学的有效落实。

三、结合时代发展背景,通过日常事例渗透传统文化

思想品德教学课程是一门面向时代、分析当下的课程,它与时代发展有着与时俱进的作用和状态,是有效反映时代发展状况的一面镜子,初中思想品德作为培育学生素养和人格的一门学科,内部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结合时代发展背景,通过日常事例渗透传统文化,与时代进步相协调,抓住时代发展最热的信息和新闻,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学习内容,通过对日常事例的分析和了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做到对信息的有效了解和掌握,保证内部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保证学生素养和品德的良好提升,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培育和教学。

例如,教师在参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当中,涉及“个人品德和素养”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列举一些实例,比如“扶不扶”“闯红灯”“见义勇为”等内容,让学生对此类问题和现象做出评价和分析,分析当事人的素养和品德是否得当,并与传统美德相结合,让学生表达对此的想法和意见,让学生在此类问题中认识到传统美德的存在和遗失,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感知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力量,真正做到传统文化在现代教学课程实践中的有效落实,实现对学生的真正负责和教学内容的有效负责。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和基础根基,是现代学校内部教学所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和落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了解和掌握,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和培育,是现代学校需要真正参与落实和践行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孟秋。趣味探究,自主内化:初中思品课中“探究式”教学方式的运用[J]。考试周刊,(10)。

[2]郑玉荣。浅谈初中思品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成才之路,2011(06)。

[3]吴纯平。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1(03)。

篇8: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的细节中去

挖掘地域文化中传统文化的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的根、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校要传承传统文化就必须挖掘地域优秀文化。以笔者所在地庆阳地区为例,这里是周祖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周先祖在此教民稼穑,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也是岐黄医药文化之源,中医鼻祖岐伯曾在此与黄帝论医,成就了《黄帝内经》;这里的民俗文化独树一帜,香包、陇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被称为庆阳“五绝”;同时也是“红色”文化重要组成地,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摇篮……这些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当地学校应该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将这些属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元素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植根于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办学理念中去。办学理念是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因此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全方位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校的教育真正为学生健康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为每个学生走入社会成为合格公民做好准备。在办学理念中渗透传统文化首先要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发展过程中凝聚起来的文化精髓,提炼适合现代办学特色的理念和行动纲领;其次结合学校发展愿景和当下教育方式通过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确保优秀文化落到实处;最后通过长期坚持,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师生的独特气质。如,笔者所在学校在继承周祖农耕文化“守时、取宜、共生、和谐”的思想精髓时,将“积善累德,其命维新”作为校训,“用心创建师生共同出彩的农耕田园”为办学理念、“仁爱、道义、礼节、智慧、诚信”为师生品格,通过实施农耕文化系列校本课程和德育系列方案,形成了融庆阳农耕文化、人才成长规律与现代育人目标为一体的新的学校文化理念体系,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为孩子今后幸福生活一辈子做好准备”的办学理念。

篇9:将感恩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那么,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去根据教材和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感恩教育呢?

首先,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教材中一些渗透着强烈感恩思想的篇章来加强对学生的感恩引导教育。如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不仅写到母亲对兄嫂的容忍,写到对中伤自己谣言的憎恶,还写到了在自己患眼病时母亲用舌头去舔自己的病眼,如此这些让胡适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感受到深深的母爱,让他终身难以忘记。作者通过这些事情的记述,一个鲜活的母亲形象浮现在读者的面前,作者的一片感恩之心深深印在了读者的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平时是否体会到母亲的辛劳,是否曾经帮助过父母做了一些力所能及之事,让学生明白,感恩实际上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中。

其次,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鲜活事例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名叫陈勇,是班上乃至全校出了名的“双差生”,不仅学习是班级中的倒数第一名,而且在班上是出了名的调皮鬼,经常与科任老师捣蛋,让老师难以将课上结束,还故意影响别的同学学习,搞怪的恶作剧经常使班级一片混乱。作为班主任,我也曾做了他无数次的思想工作,但都收效甚微,陈勇依然我行我素,要不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像他这样的“双差生”,早就被请出了校门。

可是,一件小事却彻底改变了陈勇。那是冬月末的一天,气温只有2度左右,他父亲穿着十分单薄的衣服,给他送来一件新棉衣,包里还带了不少好吃的东西。陈勇家本就不宽裕,他父亲因穿着破旧怎么都不进办公室,就在寒风肆虐的学校操场上等待陈勇下课。我为了借此机会教育陈勇,让陈勇隔着窗玻璃观察他的父亲,直到下课才让他去接他父亲给他带来的东西。陈勇隔着玻璃看他父亲的那二十多分钟,一直如坐针毡、喉头蠕动,下课钟响得到允许是大哭着跑去操场的。

这件事情过后,陈勇同学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不仅没再像过去那样调皮捣蛋、破坏纪律,而且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九年级时已经跃居班级前十名。

借陈勇同学的事例,我在班上召开了“如何才能报答父母”的主题班会,同学们援引的不少生动例子赢得了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同学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得到激发,不再让父母伤心、失望的感恩教育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

再次,学校关爱、教师关心、社会关注,帮助学生学会感恩。

创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作为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代中学生不懂法不守法是难以实现的。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文文本材料,适时适当地引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知识的过程中学到法律法规常识,做一个遵章守纪、知法守法的学生,从而明白是学校、老师引导他们学到了知识,社会促成了他们健康成长,他们应该学会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

我们班一个叫贺文的同学,父母外出打工已经五年了,还是读小学五年级时就离开的父母,直到现在已经是九年级的学生了,都没有和父母见上一面,最多也就是一个月和父母通一次电话。用贺文的话说,父母的模样都快要忘记了。这几年来,特别是进入中学以来,由于课程加重,作业繁多,心中有苦简直找不到人诉说。奶奶年纪大了耳背,说了半天也听不到几句,加上自己也不想让奶奶操心;想跟父母说,远隔千里,又不想给他们徒增烦劳和忧愁。这一切,确实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要不是老师和学校的及时疏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自己早就离开了学校,成了一个没有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辍学生”。

篇10: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一部分,与经营、生产、管理、改革等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和工作到位,形成各地市公司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员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在推进过程中,认真抓好深入宣贯、精心规划、典型示范、持续实施四个环节,创新活动载体,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促进公司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一、加强领导深入宣贯全面推进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建立机构,强化领导。成立了以公司经理为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并设立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认真制订《合肥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内容、保障措施等。坚持每季度对各示范点检查指导的工作制度。各部门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订方案和措施,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有效地开展。

1、采取多种形式持续深入宣贯。由公司领导牵头组成宣贯组,深入各部门进行宣讲,各部门负责人结合实际进行宣贯。宣贯组制作《企业文化手册》,确保员工人手一本。公司本部和所有部门办公区域张贴企业文化理念宣传海报、印发学习资料、举办企业文化演讲比赛、企业文化知识竞赛等。

2、在深入宣贯的基础上,掀起企业文化建设的高潮,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公司各部门要分别制订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要结合实际,精心规划本部门的企业文化建设,既要有近期目标,又要有长远规划,目标需明确,措施需有力。尽快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深度融合典型引路创新载体

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实践又服务于企业实践,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更富思想性和人性化,更具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我们把移动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把“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价值观体现在员工的意识里,凝聚在服务客户上,固化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中,突出以人为本,以顾客为焦点。

一是公司领导班子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不断增进班子的团结,提高整体功能的发挥,增强号召力和战斗力。通过该制度的落实,更及时、更主动、更直接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状况和反映的问题,使之快速解决在基层,或反映到公司而解决,成为更好地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要求,使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是通过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如为了确保营销服务工作有效运行,深化了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修订任务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公司与各部门的责、权、利关系;其次,在围绕加强营销服务管理工作中,对新营销服务指标要增加激励管理办法。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应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抓示范点以带动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推进,规范推进。典型引路,学有榜样,为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条件,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导向、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全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地推广示范单位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各单位以先进部门为榜样,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同时我们还需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着力于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为愿景,夯实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三、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取得成效

以员工为根本,坚持把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求真务实。如,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在企业内部营造想干事干成事的氛围,使员工觉得有奔头,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我们开展了全员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启动员工培训机制,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实行竞争上岗,产生了积极地效应。

通过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宣贯,逐步使员工达成了理念的共识和价值观的认同。有效地统一了员工的思想。正是精神文化的强力支持,形成了团队精神和团队力量。作为员工个体,积极性更高、凝聚力更强、价值观更趋一致;作为公司的不同团体,大局观、整体意识更强,服从调配、互相支援、资源共享、发挥整体优势表现得更自觉、更主动、更充分。依靠这种团队力量公司可以完成了大规模的经营生

产任务,能创造出一项又一项的一流的业绩,从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转行业简历范文下一篇:【沪科版】2018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22.2 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