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运用

2024-05-07

初探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运用(精选8篇)

篇1:初探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运用

初探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运用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类型丰富多样,如俗语、歇后语、楹联、诗词曲赋、四书五经、传统美德、民俗民风、传统节日,等等。都是古代人民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内容,将这些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例如,将传统节日应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洋节日”和新兴节日逐渐被重视,而我国一些传统节日,如重阳节等反而备受冷落,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有这些传统节日。

关键词:中学语文 传统文化教育 “洋节日”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教育,这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国的传统文化类型丰富多样,如俗语、歇后语、楹联、诗词曲赋、四书五经、传统美德、民俗民风、传统节日,等等。都是古代人民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内容,将这些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例如,将传统节日应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洋节日”和新兴节日逐渐被热门重视,而我国一些传统节日,如重阳节等反而备受冷落,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有这些传统节日。对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传统节日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并将这些节日的来历、传说和习俗讲解给学生听,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善课堂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印象。若能够引用一些与节日相关的古诗词,还可以使学生加强对这些古诗词的理解与应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例如在教学中也可以将一些俗语穿插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引经据典,锻炼和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中,本文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对托尔斯泰独特的形貌特征的描写。学完此课,教师在做课堂总结时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在如此平庸,甚至丑陋的容貌下,掩藏的是一颗为天下苍生着想的崇高心灵。这也印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语,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对,就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样一来,学生不但会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形象认识更加深刻,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自信心,相信自己今后也能够做出一番成就。再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让学生联想自己所掌握的与所学诗文有关的其他古诗词,并加以分析探究,来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一种非常有必要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在传统美德的学习过程中变得知书达理,在古代诗词的学习中变得更加会欣赏,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积累更多的语言,学会辨别是非,明白更多大道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将课堂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堂外,丰富教学内容。另外,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树立远大志向,吸取古人思想的精髓,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篇2:初探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运用

摘 要:体育教学怎样在情感教学中完成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当如何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用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这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把学生的过程情感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呢?文章就寻找教育的契机,有效地融化师生间的隔膜,增进师生间的理解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情感教学法;体育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58-01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一种双边活动,但它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情感交流多与其他学科,这就意味着“强筋骨”练习的同时,还要重视师生间心灵的感受,情感的体验。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即老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情感作为一种内动力,在老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一、了解情感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学专家特金在谈情感教育时说:“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要引起学生的感受。因为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们学到知识和技巧,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不可能使他们始终如一的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我们教学的对象是13-15岁的青少年,他们的情感特征是:情感丰富、兴趣广泛、爱玩好动、易冲动、不善于自制和自控、行为不易预测。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就这些特征来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而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活动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认知便有情感;没有无情感的认识过程。那么,老师在教学中怎样就其情感特征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把他们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自己的情感感受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才能使学生练习起来有兴趣,始终在兴奋的状态下,不知不觉的高质量完成体育学习。尽量减少单调枯燥的练习,使练习具有游戏性、趣味性、竞争性和新鲜感,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跑步的练习中,我们可以采用比赛,接力,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因素发生作用,学生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内动力,而这内动力正是学生情感体现,所以我们更应当让学生把这种内动力发挥出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好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和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目的。根据学生情感特征,充分利用教材、教法及组织形式的新颖性和情趣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参与意识。例如: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教法及组织形式把他们丰富的情感调动起来,达到教学目标。

二、真诚情感关怀,互信促成教学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全国优秀体育教师裴顺安平时关心和热爱每个学生,从不鄙视那些生理上有缺陷和体育差的学生,经常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用科学的手段训练他们。他所培养的学生赵学恩获得残疾人奥运会跳高冠军,并保持世界纪录。只有象裴老师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以“理”、“情”动之,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缩短了彼此的距离,师生之间感情融洽了才会有共同的语言,形成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在团结友爱的气氛中密切合作,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关爱全体学生,以情助教与学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起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情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表达感情,又可以增强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中学生最会跟眼色行事,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形成。例如,在什么情况下,用手势、什么情况下用眼神、什么情况下用表情。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给学生提供著名运动员的个人简介,通过简介了解一些著名运动员的成长史。结合课本,讲一些体育知识,关于体育方面的人和事,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用这些知识来丰富学生感官,联想自己生活中积累的表象,从而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强大的学习动力,在良好的情境中来完成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单纯的机械模仿,到初步掌握动作技术。因此,生动而形象的场景,会使学生感受情感的陶冶,感知和理解过程,会给学生以思维训练,技术的学习,意志的锻炼,舒展而大方的造型,给人以美的享受。有目的的去创设和美化教学的这种情境,怎能不使体育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篇3:初探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运用

关键词:乡土史料,教学运用

在现行历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乡土史料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 史料的内涵非常丰富;从全国来说, 各民族都有自身的历史, 各地区都有各具特色的地方史。乡土史可以说与整体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又各具特色。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对中国的通史要有所掌握, 也应该了解本地区、本民族的历史。

伴着学校开发校本教材的同时, 我发觉我们溧阳的乡土历史史料与教材中有相互补充的效果, 更加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知识, 丰富历史学习。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 就是乡土教材”。如果从学生最直观的、最熟悉的史料入手, 学生对身边的史料有一定的认知, 这样就能把教科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教材。乡村学校周围的事物不仅可作教科书的补充, 同时它本身就是现实的、活生生的教科书。

合理适当地运用乡土历史资料能帮助学生从局部到整体来了解全国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科书中的内容, 补充运用有关的地方史料, 可以帮助学生从一个地区的情况看到全国的情况, 从而加强对全国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理解和掌握。例如, 我们溧阳等周围地区以前是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活动地区, 遗留了大量的遗迹和史料。我在上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及失败的历史时, 结合我们戴埠镇上的太平锣鼓介绍了太平天国在我们溧阳的情况, 学生显出了特别高的积极性, 相互讨论自己所在乡镇的有关太平天国的历史,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再结合教科书中的内容, 帮助学生以小见大, 从一个地区的情况看到全国的情况, 理解太平天国在全国兴起、发展以及失败的原因考察。更加深学生对太平天国知识点的掌握。

在现行教学创新中, 乡土史料的运用时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着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们溧阳也同样有着丰富的地方史料可以供我们使用。例如我们溧阳在秦朝建县, 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在上课时, 给学生讲“史贞女义救伍子胥”等一些关于我们溧阳的历史时, 学生显得非常感兴趣。这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而且学生都是耳熟能详。学生普遍地都对自己身边的故事和人物、风俗习惯非常熟悉, 对自己身边的历史带有深厚的情感, “遍地是黄金, 只要明眼人”。史料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只要我们平时做个有心人, 加以收集和利用, 合理地运用到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去, 使史料切合我们的教学实际, 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强调乡土教材的重要性, 将乡土教材作为我们平时阅读和积累的出发点。身边的历史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大提高学习时的注意力和主动性, 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适量地穿插一些乡土历史知识, 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从历史表现入手, 进而形成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心理学上认为, 人的思维活动和感情变化, 往往是和知觉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所使用的乡土史料学生耳熟能详, 在学生的脑海中就能形成比较熟悉的历史表象, 进而形成生动的历史概念, 就能让教材中抽象的历史概念能够生动化和形象化, 这样有利于对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很有裨益。例如, 已有5000多年历史的武进。淹城一带是武进古代先民活动频繁之地, 淹城遗址是全国现存保护最完好的三城三河地面城池遗址。春秋时期常武地区始设延陵邑, 武进是吴国季札封地, 秦置延陵县, 西汉初年先后改称毗陵县、毗坛县, 晋太康二年 (281年) 置毗陵郡、县, 永嘉五年 (311年) 改称晋陵郡、县, 分丹徒、曲阿以东地置武进县。此后, 晋陵、武进两县时分时合, 数易其名。清雍正四年 (1726年) 分置武进、阳湖两县;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元年 (1912年) 合并为武进县。身边的这些生动的史料, 学生本来就有印象,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讲解, 这样学生就能结合自己的身边环境形成具体的感受和验证, 这样就有利于历史概念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

合理地运用好乡土史料, 也能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解决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突破寻找到有效的途径, 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历史本是人类社会已经消逝的各种现象和事件, 中学生要搞清楚并理解这些过去的历史情况, 是有一定难度的, 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更是如此。而教师恰当地运用乡土史料来补充说明重点问题和阐释难点问题, 就有利于学生克服学习时的困难, 更好地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例如, 在上黄水母山发现的“中华曙猿”等大量化石, 经中、美、德多国科学家的考证, 距今4500万年, 被认为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 堪称世界之最, 溧阳被称誉为“人类之家”。这在讲解的“人类起源之谜”, 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地方史料, 或参观或作具体介绍, 就可以一改学生对这些知识的遥远感和陌生感, 缩短感觉上与教材内容上的时空差距, 从而加深了解和认识教材中的重点问题。

篇4:初探成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成语 词汇 短语搭配 句型 语法 情感教育 书面表达

成语是中国文化宝库中弥足珍贵的奇葩。长期以来,笔者坚持把成语引入英语课堂,效果斐然,真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成语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无法表达。不管一个人的语法学得有多好,语音语调多么漂亮,没有词汇来表达各种意义,语言交际就难以实现。(张维友,1997)词汇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多年实践证明选用耳熟能详、语言精练的成语,并将其适切地引入词汇教学,能有效地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例如:新授hundred,thousand时引入如下成语例句,

⑴There are one hundred things to attend to.(百端待举)

Thousands and tens of thousands.(成千上万);

⑵学习without时引入To leave without saying goodbye.(不辞而别),让学生明白without后跟动名词。

⑶教seem时用One day seems like a year.(度日如年)

二、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正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通过成语的引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三、成语在常用短语搭配中的运用

英语词汇搭配是指词与词之间固定的组合形式以及经常共现的词汇,掌握词汇搭配有利于语言输出时的整体提取,使表达流利、地道。那么,英语学习就可谓“一路通,路路通”了。例如:

⑴学习from——to——短语时,引入From one house to another.(挨家挨户) Be good from beginning to end.(善始善终)

⑵把…变成…引入White clouds change into grey dogs.(白云苍狗) ;

⑶把…当成…引入To regard an old broom of one's own as something valuable.(敝帚自珍);

四、成语在句型教学中的运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句型是初中英语知识教学的核心。句型教学的成功与否是初中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知识的关键。句型教学在于展示句子结构的功能,以便在适当的交际情景中运用句型来表达思想。(章兼中,2001)例如:

⑴引入It is difficult to move a single inch.(寸步不离) It's impossible to clap with one hand.(孤掌难鸣)来教授It's + adj. +to do sth…句型;

⑵引入It takes ten years to grow trees,but a hundred to rear people.(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It takes…to…(花费某人…做…)句型;

⑶引入There are plenty of such people.(大有人在)来学习There be …句型;

⑷引入What a strange thing!(咄咄怪事)学习What…!引导的感叹句。

可见,运用成语作为例句教句型,比普通的例句更具有趣味性、典型性和说服力更加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

五、成语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大组成部分。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理所当然要占有一席之地。语法教学是为了培养语言技能服务的。英语语法是词形变化规则和用词造句规则的总和。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把成语和语法教学结合起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化难为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⒈形容词、副词的原级、比较级及最高级

e.g.⑴To answer as quickly as the flowing water.(对答如流)⑵As cold as ice.(冷若冰霜);

⒉定语从句

e.g.⑴He who talks too much is prone to error.(言多必失)⑵The horse that does harm to the group. (害群之马);

⒊ 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e.g.⑴ If one man guards the pass ,ten thousand cannot get through.(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⒋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e.g.⑴To hear a hundred times cannot be compared with seeing once.(百闻不如一见)。

六、成语在情感教育中的运用

学生熟知一些思想健康、勉励性强的成语,可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矫正不良心理,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庞公平,2010)

例如:

⑴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时不我待) 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⑵No pains ,no gains.(不劳而获)告知学生一份辛勤,一份收获的道理。

⑶To climb yet one storey higher.(更上一层楼)To try to make further progress after having achieved a fair degree of success.(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激励学生虽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还应进一步努力。

七、成语在书面表达中的运用

语言是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运载工具,也是写作表达的第一要求。(谭云杰,2002)无论是日常书面作业,还是卷面作文,只要书写美观、规范、条理分明、衔接自然、符合逻辑联系,内容充实,那么该篇书面表达基本上就可得到比较高的分数。如果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适切引用成语,往往就给自己的作品增色、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文章的点睛之处,无疑给老师或阅卷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下子提高了文章的档次,理所当然增加文章的分量。

实践证明,课堂内外适时引用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成语,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把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章兼中:2001.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谭云杰:2002.英语方法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曾东京:2011.汉英双解成语词典。[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张维友:1997.英语词汇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5:初探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运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一、接近古诗文,体悟文化意蕴,增强民族精神积淀

1.诵读积累。

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用诵读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经典可积累的内容很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初中学生主要背诵中华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其中包括:《弟子规》《三字经》《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经典古文名句》《中国名言实录》等。每天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校园。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2.情境解读。

传统文化是厚重的,时代的变迁使有些诗词句的内涵显得深奥,学生不易接受,针对此种情况,我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文化名人的故事“凿壁借光”“程门立雪”等,自主趣味解读《三字经》,利用自读课为学生讲解《笠翁对韵》中历史典故,趣闻故事,如“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金屋闲来,赋乞茂林题柱笔;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他们听了故事,了解了历史,体味了诗词的蕴意,大大提高了诵读兴趣,增加了文化底蕴。

3.趣味训练。

训练是语言学习的手段,也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尤其是那些富有情趣的训练内容,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妙。针对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寻找文字的起源,知道了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了解了汉字的发展过程,讲述了关于汉字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杨修巧解字》《欧阳修追字》《多写一撇打了败仗》《神奇的“打”字》《“马虎”的由来》等,同时透过汉字还可以看到祖先的生活,学生感觉汉字很神奇,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写字不再随随便便,而是用心写字,错字逐渐在减少。学生在活跃有趣的气氛中领略了中国文化,掌握了字词。为了提高

学生的表达能力,运用一些有趣味的训练内容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使学生了解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语言训练的趣味性以及诗与词之间的区别。如: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些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4.节日熏陶。

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秋节、重阳节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是引导学生诵读程颢的《郊行即事》王禹俏的《清明》等诗篇。将节日融入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都将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建设美好明天的激情。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语言实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通过出板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而且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提高了语文学习水平,一箭双雕。

二、亲近古诗文,营造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魅力。

1.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1)空间情景: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每天一首古诗,一句名言,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2)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在教学《伤仲永》时,用汉乐府《长歌行》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导入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方仲永因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而“泯然众人”的结局,自然地导入新课,使学生茅塞顿开。

(3)音乐情景: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把汉语言文字之美烘托出来。如教杜甫的《石壕吏》可以配上古典乐曲《十面埋伏》文中的悲惨气氛显现而出,易于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2.挖掘古诗文教材文化内涵。

古诗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

(1)在古诗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点名自己虽然年迈力衰独处孤村,但并不悲哀绝望,还想着替国家出征防守边关,表达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王昌龄的《出塞》等都抒写出了诗人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王维的《杂诗》等作者表现自己对家乡强烈的热爱和思恋之情。孟郊的《游子吟》,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亲人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高适的《别董大》、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他们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等,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2)在文言文教学中蕴涵并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学艺术。教师在讲授优秀文言文篇章过程中要着重它的艺术造诣的讲解,鼓励学生从古代文学和古代文人思想中吸取优秀的艺术创造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素养,达到古为今用的艺术教育目标,真正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最直接的现实意义,使之大放异彩。比如:郦道元《三峡》描绘自然之美,范仲淹《岳阳楼记》抒写情怀之美,柳宗元《小石潭记》的意境美,《论语》论述哲理美等。此外,一篇好的古文,必须有上乘的思想内容,缺乏灵魂的文章不会成为优秀的篇章。因此,我们弘扬传统优秀文学艺术还要注重文章思想内容的学习,看看作者的思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作者的思想内容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写文章怎样才能塑造出如此之深的思想高度。如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教师可顺便将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过去学生的处境作比较,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他们明白读书必须勤奋、吃苦,方能成才的道理。再者,我们还要注重从文章的写法、结构、修辞等等来弘扬传统优秀文学艺术,只有多方面的弘扬才能真正做到弘扬传统优秀文学艺术,否则的话,只能是触之皮毛。

第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让学生深刻体会并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道德传统,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在思想道德上的教育目标。比如:七年级语文教材中《<论语>十则》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指导我们对朋友要以诚相待。教学中,可用先贤的言论来教育学生养成诚信的美德。在《陈太丘与友期》中,又从反面教育学生与人交往“应守信重礼”,否则将会被七岁顽童所不齿。像这些简短的故事,语言质朴,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教师不须一言说教,学生自然能感受到文学形象的人格魅力。在作品爱憎分明的情感熏陶中,学生能够自然感知着是非曲直,接受着诚信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走进古诗文,加强文化实践,弘扬民族文化精髓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寻根,探得宝藏。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把书本学习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

生成为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要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在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付诸行动,实施了“孝”的活动,布臵了爱心家庭作业。开展了为父母“三送”(即送一句问候,送上一首儿歌,送上一杯热茶)“三做”(做一回家长,做一次家务,做一件好事)活动,从日记和家长的反馈中了解到他们的行动。“良言一句三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礼仪之邦——中国,我们有礼,更应该守礼。因此,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了“礼”的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小学做有礼貌的人。待人有礼,处事有礼,接物有礼。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发扬光大,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美德。

我们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我们在愉悦中学会孝敬,学会关爱,学会诚信,学会思考,学会勤奋,学会优美,学会深刻…… 语文让我们快乐,语文让我们聪明,语文让我们美丽,语文让我们高尚,语文让我们有了内涵,语文让我们体现出了人的意义、人的价值、人的尊严!

篇6:初探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运用

贾冠华 导师顾发良

Abstract

】Thethesispracticallystatesdifferentteachingmethodswhichareusedindifferentsituationsinthecourseofteaching,includingthecommunicativeteachingapproachandthe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Beyondthis,thethesisalsosystemicallystatesthetheories,definitions,characteristics,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hecommunicativeteachingapproachandthe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Thecommunicativeteachingapproachisakindofnewteachingmethod,itemphasizestudentsarethecentreofteaching,teacherandstudentsinterchangeeachother,studyforthepurposeofapplication〝

.Whilethe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emphasize

〞〞vocabulary,thesentencestructure,grammar,writing,thebasicknowledge,andsoon〝.Teachinghasitsownmethods,butweshouldn’tusethefixedmethodstoteach.Intheactualteachingcourse,theteachermustuseallkindsofmethodsandstrategies,andmakebetteruseoftheirsuperiorities,thuswecanimpressthestudents’achievement.【

Thekeywords

】thecommunicativeteachingapproach,the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makinguseoftheirsuperiorities.摘要:本文实事求是地阐述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不同情况下,所使用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交际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并对交际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理论、定义、特点、优点和缺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交际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学以致用”。传统教学法强调“词汇、句型、语法和写作等基础知识”。教有教法、但教无定法。教师一定要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策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关键词交际教学法传统教学法优势互补

近年来,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中学教师,怎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使学生顺利地考上高等学校,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因为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总会顾此失彼,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把交际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交际教学法理论

交际法也叫功能法,是七十年代在欧洲兴起的外语教学法。它的理论主要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李庭芗322面)。即交际能力不但应具有语言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应注意语言运用的得体性,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必须通过运用语言交际,而不是通过训练语言技能来实现。按照交际法理论,交际法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和交际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交际教学法的核心即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由于交际法教学根据学生学习外语的具体目的和实际需要来挑选相应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相应的训练。学生将来在职业上用什么,在外语教学中就教什么,以免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所以,交际法理论教学逐步得到推广。

二、交际法教学的由来与特征

交际法教学是19世纪7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的,是一种以语言功能为纲,以培养学交际能力为基本目的的教学法体系,旨在通过语言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70年代末80年代初,交际法教学理论开始引入我国,语言学者们积极地探索交际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因此“意念教学大纲”、“功能教学大纲”、“交际法大纲”、交际法教材等应运而生,广大语言教师纷纷开始利用交际法进行英语课教学。

交际法教学有9个主要特征。

(1)以培养交际功能为宗旨,明确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是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不仅要求语言运用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

(2)以功能意念为纲。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而不是经过加工后的“教科书语言”。

(3)教学过程交际化,交际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手段,在教学中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并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大量言语交际活动培养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并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交际结合起来。

(4)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认为语言不是存在于孤立的词语或句子中,而是存在于连贯的语篇中。

(5)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技能训练相结合,以综合性训练为主,最后达到在交际中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

(6)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影响交际的错误能不纠正就不纠正,尽量鼓励学习者发挥言语交际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要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以语言功能为纲.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安排“专用语言”的教学。

(8)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应是仅仅一本教科书,而应该是“教学包”,即教师用书、辅导读物、磁带、挂图、录像、电影、电视等。

(9)让学生处于情景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氛围,用英语进行交际,是交际教学的精髓。

1、交际教学法的优点

交际法教学强调“以任务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教学实践,要求根据显示生活中对英语的实际需求,模拟各种生活语境,情境,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机会,它注重的不仅是语言在形式和连贯性,更强调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可行性,交际的技巧性,以及训练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应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切活动的主体,他们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识,培养新技能,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来说,交际法教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1)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关系。交际法教学越来越明显的特征就是随着实际方式的改变,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师生关系是一种互动、融洽的关系,而不是传统教育中的那种主角与配角关系。

(2)把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发展巧妙地结合。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置学习的主体于不顾,只强调教师讲解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从中世纪“经院式”教学承袭下来的教学方式,其结果之一是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交际法教学强调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操作能力,即让学生自己去想,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培养了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3)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交际法教学让学生参与,有时伴有情景或模拟场景,这样让学生更能贴近生活,学生成了主角,自然而然地他们就对英语感兴趣,把学英语当作一种乐趣。

2、交际教学法的缺点

(1)首先是功能项目问题:如何确定功能项目,确定语言功能项目的标准是什么,不同的第二语言教学需要多少语言功能范畴,如何科学地安排功能项目的教学顺序等,这些问题都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2)其次是没能处理好语法知识的教学问题:用意念功能范畴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语法知识,那么,什么是语法呢?所谓语法,简而言之,就是遣词造句规则。学习语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和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可以使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而交际语法教学只学使用(use)、不学用法(usage),这实际上是行不通的;而培养语法意识又会影响能力的培养等。交际法的语法教学实践往往采用功能意念大纲,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为实现特定的交际功能,如:询问、指示、命令、拒绝、请求等,正确而又得体地运用这些语言形式。在这种体系中,语法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忽略,有时会给人以杂乱无序的感觉。

三、传统教学法的定义

所谓传统法,即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和听说法等的总称。

传统教学法的优点

1、翻译法:也叫语法翻译法,它是外语教学里历史最久的教学法。它的优点是:①、在外语教学里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②、在外语教学里利用文法,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以提高外语的教学效果;③、注重阅读,注重学习原文或原文文学名著。④、使用方便。只要教师掌握了外语的基本知识就可以拿着外语课本教外语,不需要什么教具和设备。这种教学方法在贫困地区和落后的农村地区学校的外语课上仍然在在运用(李庭芗307)。

2、直接法:就是直接教英语的方法,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直接应用。直接法的优点是:①、强调直接学习和应用外语,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外语工具;②、强调口语和语音教学,抓住了外语教学的实质;③、注重实践练习,培养语言习惯;④、通过句型教学,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有计划地学习实用语法,发挥语法在外语教学里的作用;⑤、采取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为生动地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外语教学的质量,丰富了外语教学的内容;⑥、编选教材注意材料的实用性与安排上的循序渐进(李庭芗310)。

3、听说法:听说法也叫句型教学法,是一种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让学生利用句型说英语,既准确又高效。

传统教学法的缺点。

传统的外语教学一直侧重于让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孤立的语言项目,而不把这个过程与真正的交际场景联系起来,其目的不是为了交际。它们在教学原则上非常注重语言形式的掌握,而不是语言的意义。所以强调听说和翻译,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对学生的错误每错必纠,而忽视了流畅性。传统法认为学语言就是学语音、语法、词汇,同时掌握四种基本技能,但不注重如何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运用到实际中去。在教学内容上,语法句型是传统教材的重点内容,根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排列,练习常是机械的,课文有很多是为了配合语法句型而改写或编写的,显得不自然或过于“标准”,“人为”痕迹明显,缺乏语言的真实性。其内容往往局限于学校、家庭生活,极少涉及社会生活。课文常常短小精悍,词汇量少,文章类型少,体裁少,几乎不考虑学生日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上,传统法教学顺序为:介绍项目-机械操练-在上下文中练习。概括来说,传统法具有以下局限性:

1、重视掌握语言形式,而不是实际运用。

2、强调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死记硬背,而忽略其社会功能。

3、给学生的输入少,极少有进行交际的机会。

4、以教师为主导,常进行“满堂灌”教学。

四,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教学的侧重点不同

1、传统教学法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如词汇、句型、语法等。

2、交际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以外语进行交际的本领。

五、交际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达到优势互补

1、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听、说、读、写的关系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我们学习英语所要达到的目的,虽然同学们可以因目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但语言是个整体,不能完全割裂。这四种技能是紧密关联,相互影响的。我们在练习听说时可以用交际教学法,练习读写时就用传统教学法。现在有很多同学都想迅速提高“听说”的能力,可是没有一定的词汇量、一定的句法知识和背景知识,又怎么能提高“听说”的能力呢?而词汇量、句法知识、背景知识的提高主要依赖于阅读。也就是说,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能力的提高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相反,如果通过阅读,在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有了合适的语言环境,听说能力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把交际法和传统法结合起来运用。换句话说,教师应该教会同学们首先应在“读”(包括精度和泛读)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由此解决好语音、语法、词汇、表达方式和背景知识等基本知识与技能问题;然后再多听,解决辨音、语速等问题;其次再训练说写。而不是盲目地天天练习对话。我国老一辈外语专家葛传椝先生曾经说过:“讲到学习外语的目的,我认为该考虑到各人的工作需要。好多年前,我国曾有不少人提倡听说领先。这个学说根据的似乎总是先有说后有写,先有听话后有读文。不论哪个孩子,都是先学话后学文,理论上或许是这样,但事实上恐难于做到。我国儿童有多少天生就有以英语为母语或第一外语的父母呢?在教学上多花些功夫训练听说固然必要,但我国人在工作上用得到英语的恐怕读和写要比听和说多,”而且读比写更多,我的不很科学的想法是:其余皆次要,阅读最为先。”。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什么时候用交际法、什么时候用传统法,一定要视情况而定,不能千篇一律、以偏概全。

2、充分发挥交际法和传统法的优点,使学生在交际能力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上都有所提高。

首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主线。教师要放手帮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大胆地加以运用,对所学的课文、对话做些议论性、描述性和发挥性的表述尝试,把学生编成小组进行专题讨论或对话等。我们应尽可能地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实践和创造的环境,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受力和语感,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严格要求,强化训练。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教师要认真组织安排好各个环节,严格要求,不容懈怠。教材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的水平,使他们有新鲜感和紧张感,教师在精讲的同时,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完成教师所要求的内容并不断地进行操练。在运用的中培养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准确性能力和流利运用语言的能力。

最后,不可忽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赞成交际教学法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法。可以说忽视语法教学是交际教学法的误区,片面的采用交际法而忽视语法教学同样会影响交际能力的提高。在母语的环境下教授英语,语法教学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语法教学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是段,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没有扎实的语法知识是很难写出流畅而又有文采的作文的。因此,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掌握好语法知识有利于语言运用准确性的提高,而准确性的提高也会促进语言流利性的提高。

五、结语:俗话说教有教法,但教无定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教法、某一种形式而不敢尝试新的或多种方法综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唯上、不唯纲、不唯某一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灵活机动地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坚持先进的教学理念,活用方法博采众长,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李庭芗:《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篇7:初探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运用

骆志煌

陈至立同志在为《中国教育报》“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版撰写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一文中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逐渐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和强大的交互功能,弥补了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时某些方面表现单一的缺陷,如历史教学中的地图运用问题等。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制作了一些有关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在省市学科会议上交流、演示,并提供给本校和其他兄弟学校使用,从中收集意见和建议,有所心得,诉诸此文,以供有志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老师们共同商讨。

一、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寻求历史学科教改新模式。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李克东,)”中学历史教学以其内容丰富、手法多样的特点始终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以往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解得不是很准确,因此,历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大多停留在较浅的水平。经历几年来学科同行们的探索和实践,在许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开拓和突破,笔者结合我校为申办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提出的“创建现代教学模式的思考和探索”主课题,在历史学科中相应提出“现代组合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子课题,以历史地图为突破口,以期由浅入深,逐步将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推向深入。

地图教学在历史学科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长期以来,中学生识图能力较弱始终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我们在进行历史科地图教学中主要应用的是课本插图、地图册和挂图,有时也借助地球仪或幻灯、录相片等媒体,与以计算机为先导的多媒体辅教手段相比,上述的地图展示法就自然地表现出它的如形式较单一、无法充分体现动态进程等缺点,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则以其声像结合、动态展示、色彩丰富、表现效果强烈等优点成为新时期开展教改探索的首选方式,它正好弥补了上述传统地图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但值得指出的是,Cai仅仅是“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而不能完全取而代之,因为以我们现有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条件,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考查中均还不允许淡化教材,相反,是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来强化教材,教材和地图册中的地图表示法不是计算机或其他媒体可完全取代的。因此,我们所开展的探索属于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来促进历史教学的教改模式,而不是寻求一种替代教材的全新“模式”.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开展的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也应该体现出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为了弥补学生普遍存在的识图能力较弱的不足,历史教师在授课中经常不得不动用大段的时间对地图进行详细的讲授,以达到教学目的。多媒体手段以其提高课堂效率的优势同样在这方面起着良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以笔者的实践经验,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根据教学过程设计一些问题,在授课中通过Cai课件声像结合、动态展示的地图演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思考问题。如在讲授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时,笔者播放了一段历史录象资料后,演示了自制的解放军挺进中原和三大战役等有关地图的课件(图1为其中一幅),同时引导学生回答诸如解放军的反攻方向的确定、三大主力开展品字形进攻战略等问题,通过一步步的演示,模拟实战进程引导学生逐一回答问题。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只有在影视中才能见到的地图动态表现手法,笔者还动用了现代化的网络教室,使所有学生均可亲自动手,以战争指挥员的角度进行地图进程的指挥运作,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地图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样对这一阶段的相关史料掌握得十分牢固,即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

同样,只要我们备课时设计合理,提出一些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配合媒体的展示引导思维走向,将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既达到我们历史教学的目的,又使学生在经过思维运作得到答案的同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同样激发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目前仍普遍存在的历史学科不被学生重视的情况下,十分有助于提高学科地位,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体现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精神。

二、制作Cai课件,开展历史地图教学手段的探索。

目前可用于制作Cai课件的软件很多,历史素材也十分丰富,因此首先要在进行充分的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筛选素材,将制作课件所需声像材料进行分类处理,以备利用。如将课件中将要体现到的图片、地图扫描,在这方面可用于图形扫描和处理的软件很多,如Photoshop、Ulead iPhoto Express (我形我速)、Microsoft的照片编辑器、Windows的画笔等,但据笔者使用经验,Photoshop在图象质量、后期处理的功能和压缩比上均有很大的优势,不足之处是价格贵,功能强大但操作复杂;笔者常用的另一软件Ulead iPhoto Express (我形我速) 是与扫描仪捆绑销售的,功能足以应付一般的图形处理,全中文界面,操作简单,虽然感觉上图形质量(特别是转化为JPEG压缩格式时)比Photoshop有所逊色,仍不失为一款优秀的图形处理软件;微软照片编辑器和画笔优在操作简单,但功能较单一,支持格式少。其他软件亦不乏精品,其中的Paint Shop Pro等甚至以共享软件的方式推出,广受好评,但由于没深入使用过,未敢妄加评价。

使用以上软件进行图形采集和处理后,即可利用有关软件进行Cai课件的制作。可用于制作课件的软件同样繁多,功能和易用性也同样繁简不一,笔者所接触到的课件大多采用Authorware、Microsoft PowerPoint97等制作,此外还有一些采用Director、方正奥思平台和新推出的凯迪平台等软件开发。

Authoware和 Director都属于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界面良好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其良好的人机界面、灵活的多媒体素材编排方式能够集成多种格式的外部图像、声音、文字和视频,用于编制播放式和交互式教学课件实属上乘之选。但以我省目前的现代教育设备的配备水平,除少数学校有能力配置了网络教室可供师生使用有交互功能的课件进行教学外,大部分学校均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室”的配置,因此对课件的要求仅需实现播放功能和简单的超级链接即可,从这一角度看,PowerPoint(演示文稿)基本具备了这一功能,且此软件操作简单,是目前制作历史教学Cai软件的首选。

在确定了Cai演示课件的工具软件后,对中学历史教材涉及的地图进行分析和综合,结合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将地图的演示以点、线、面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1、方位地图。这类历史地图主要为了强调某些历史事件的具体方位,从教学目上看,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使学生掌握这些地点的相对位置、地名和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如唐朝的手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中的“通商口岸”、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等。在制作课件时要以反差较大的色彩制作一些形象的图样或箭头指向,如用兵器或爆炸形色块代表战争爆发的城市(如图2淮海战役示意图)。用货币或具体商品代表工商业城市,或直接用色环闪烁覆盖原图中欲强调的方位,在动态手法上则采用多次“闪烁”、“回旋”等手法吸引学生的视觉焦点,同时以“平行线条”或“切入”、“飞入”等方式展现地名,必要时可打出字幕强调地点的有关史实或需要学生较好掌握的知识点。

2、线路地图。这类地图的特点是体现线路的延伸方向和途径路线,从教学目的上看,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方位变化、方向及其发生的相关史实,如张骞通西域、红军长征、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新航路开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在制作手段上可充分采用手绘或多种箭头的组合,在经过处理的空白图上采用动态手法,使地图上的线条沿历史进程延伸,达到强化效果的作用。手法上应用“切入”展示较多,必要时可分断拼接,以配合讲述的进程,所经地点、地名的强调可参照上述第2点的方法运行。如笔者在制作三大战役的有关地图时采用此法,将解放军的进攻、敌军逃窜的线路分别用红、蓝两色箭头表示,根据不同进程定义不同的方向,编好顺序,同时在表现解放军包围、歼敌的过程时采用在战争地点制作爆炸形状的色块,配合以“爆炸”声效,授课时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再如笔者讲授新航路开辟时,在经过处理后的地图上绘制几条航路,体现了其延伸的方向和过程(图3),用以配合课堂讲述,与以往采用的挂图方式相比,在生动性和可操作性上均有天壤之感。

3、版块地图。此类地图主要表现区域特征,如三国鼎立局面、北洋军阀割据、抗日敌后根据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等均属此类,这类地图在教学中的任务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区域特征和相应位置。在进行处理时配合讲述,用色块填充版块,采用“溶解”、“闪烁”或“切入”等手法定义其“出现”,同时可根据内容不同定义伴音,如笔者在制作“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扩张图”中分别将不同色块的两国殖民地“组合”→“复制”→“粘贴”,分别定义两国殖民地“慢速闪烁”(爆炸声效)→“溶解”(1秒钟后自动)(图4),感观刺激量较大,客观上强化了地图的区域特征,在实际授课中效果良好。

以上例举的是在对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地图进行简单归类后,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一些探索。事实上,历史地图形式多样,不少地图无法单纯地用哪一类来归纳,或者是上述几例特征同时体现在一张地图上,因此我们在制作Cai课件时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拘一格,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以达到最佳辅助效果作用为目标,方能体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宗旨。

三、优化现代教育技术,注重Cai课件的“三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制作仅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只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教材研究与电教手段相结合而成的一个“课件”,只有将它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优势,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实践中运用、分析和评价课件成为我们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Cai课件进行分析、评价和交流,不仅有助于提高软件的质量,还可以发现教师在编制、开发课件时可能存在的认识问题,因此开展充分的评价、交流活动,对优化历史学科的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校际交流,为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将部分中学历史辅教课件和体会通过因特网在个人主页上发布,以期得到更广泛的评价。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在制作Cai课件时可以从课件内在的“三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技术性)来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和评价。

1. 科学性----课件的灵魂

科学性是任何学科、任何领域开展科研均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标准。仅从历史学科的辅助教学软件的角度看,我认为首先是看它是否体现了历史教材的教学目的,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表现形式,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实际,内容要与教材一致,必须正确无误,无任何科学错误,这是一个成功课件的前提。其次要看它的主题是否鲜明。多媒体手段可以将字幕、图形、声音和动画等融为一体,但这些都要围绕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既不可哗众取宠,堆砌素材,也不可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要体现辅助教学过程安排的科学性。因而,科学性是Cai课件的灵魂所在。

2. 实用性----课件的生命力

不言而喻,课件是为辅助教学而用,是教学的工具,因而实用性就成为评判课件的重要标准之一。首先要能为教学所用,除上述的科学性之外,有时甚至还可体现出教师的学术水平、教材内容发掘的深度等独到之处,成为更好地沟通师生交流的一座现代桥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其次是要体现出课件的易用性,因为教学过程决定教师主要精力应放在教材分析、传授和师生交流上,对于软件的演示和操作仅是“举手之劳”,不可占用太多时间或进行太复杂的操作。第三是实际效果,当我们走出仅将多媒体作为“演示手段”的“初级阶段”后,摆在面前的就是开始从形式转向深入,注重课件在中学历史教学授课过程中对教材重难点的分析解决、师生交流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甚至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也体现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因此可以说,实用性就是Cai课件的生命力所在。

3. 技术性----课件的活力

Cai课件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载体,其技术的前导性和个体差异的表现性均会得到较充分的展示。课件的技术性首先表现在对教学有关的文字、图形、声音和动画等信息进行技术处理的能力,也就是掌握计算机操作和软件编制的技能,这是制作课件的前提。一个好的课件由于充分发挥了工具软件的强大功能,其表现能力和演示手法等电化功能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以对学生的感官达到最佳程度的刺激,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和注意力。其次是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制作Cai课件的过程不仅是制作者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展示,同时也体现了其审美标准。媒体的呈现是通过视听接收的,因此一个画面组接流畅、节奏适当、声像俱佳的课件除了能配合授课外,还能在德育和美育上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方面,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要注重课件色彩的合理搭配、字幕的工整美观、布局构图的和谐、声像结合的合理等方面。因此,从外部因素来看,Cai课件的技术性是其活力之所在。

篇8:初探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运用

一、同伴教学法及其研究综述

同伴教学又可称为同伴辅导教学等。哈佛大学著名教授艾瑞克·马祖儿在哈佛大学对本科生教授大学物理的过程中创立了同伴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 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经过教师的适当培训和指导之后, 去帮助同组中其他没有掌握技能或知识的成员。

同伴教学是一种合作学习机制, 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这种相互辅导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与邻座的同学相互讨论、解释自己、说服对方反省自己、批判对方、或彼此添加信息相互支持”, 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反馈来迅速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因此, 同伴教学以其高度的学生自主性、合作性、互动性及其注重同伴之间合作的特点, 而得到充分肯定。

目前, 同伴教学的应用研究涉及电磁学、药理学、化工热力学、数理方法、工程学以及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人文科学及双语教学领域的研究也开始发展起来, 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也多种多样。

在国外的研究中:TolgaGok在电磁学中应用同伴教学法进行教学研究, 指出用同伴教学法教学的学生在概念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上有37% 和20% 的提升;J·ChristianFox, AlanTChiem等人在药理学教学研究中指出, 用同伴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写作和实践能∈力上有11%和10%的提升;莫纳什大学Dr.Sam Butchart、Dr.TobyHandfield、ProfessorJohnBigelow在人文科学教学中, 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指出, 同伴教学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哈佛大学CatherineH·Crouch和EricMazur总结近十年来的同伴教学成果中特别指出:应用同伴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国内也有关于同伴教学法的实践研究:赵郁聪和陈满儒在双语教学中引入同伴教学法, 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性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程轶、仲海洋和李香萍在双语物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同伴教学模式,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并指出同伴教学有助于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创新意识和协作能力;张萍和刘宇星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应用同伴教学法得出, 同伴教学法实现了大班课堂上学生的合作学习, 在物理概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高水平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同伴教学法的实施是需要某些硬件设施的, 但对多媒体设施的要求并不高, 现在大多数学校的教室都能满足, 而所需的手持式投票设施的确是个难题。但国外对此也有研究, 约翰阿伯特学院的N·Lasry教授在长期的对比研究中发现:与卡片反馈相比, 虽然手持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拥有很多的优势, 但是在提升学生在概念理解和解题技巧上的能力方面并没有什么作用。N·Las- ry强调我们应当关注同伴教学法本身, 而不是去关心硬件设施。即使是没有多媒体设备, 我们也可以用相应的方法来弥补, 也可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同伴教学法的实施细则

同伴教学法首先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进行预习, 回答两个与阅读内容有关的问题, 并指出自己认为难以理解的部分。然后在正式上课时将一节课分成好几个小的单元, 每一个单元都是围绕着一个关键物理概念进行设计的, 教师在讲授很短时间后, 给出一个概念测试题并以此为核心组织教学, 概念测试题是专门为课程设计的, 用于揭示学生的错误概念和引导学生进生深入探究的测试题, 题的形式一般是选择题和判断题。学生从大屏幕上得到问题后, 首先要进行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 然后将个人的答案用卡片的方式传递给教师, 在指定时间结束后, 教师通过汇总和统计学生答案并显示出学生答题情况。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调节课堂教学。

三、课例及教学建议

课例:“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一节的教学总体设计。

(一)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在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定量关系, 并且能够推导出这个关系式;掌握表达两者关系的公式U=Ed;能说出电场强度另一单位“伏特每米”的物理意义;

2.会灵活运用关系式U=Ed进行有关计算。

(二) 学习重点

场强与电势差关系的理解及应用。U=Ed及其成立条件。

(三) 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关系式U=Ed进行有关计算。

(四) 教学过程

(1) 如图1所示, 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 正电荷q从A点顺着电场线移动到B点, 则静电力做功W与UAB的关系为, 从电荷所受静电力来计算这个功, F=, 则W=Fd= 。结合两种计算方 法得出的 结果, 可得UAB=, φA φB (填<、>或=) 。

概念测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匀强电场中各处场强相等, 电势也相等

B.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 场强也相等

C.沿电场线方向电势一定越来越小

D.以上都不对

(让学生从功和电势差的关系式推导出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式UAB=Ed, 概念测试题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A选项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匀强电场、电势大小的理解, B选项是为了考查学生对电势是标量, 而场强是矢量的理解)

(2) 在匀强电场中, 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两点间的与两点沿电场方向距离的比值, 公式为。也就是说, 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沿电场方向每距离上降低的电势, 单位为, 中文。

概念测试题2:关于E=U/d和U=Ed关系的理解,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E和d成反比, U和d成正比

B.d可以理解为过两个考查点的等势面的距离

C.这两个关系的定量计算都只适用于匀强电场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让学生对式子UAB=Ed进行理解总结, 其中A选项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场强和电势关系式的理解, B选项考查了关系式的应用条件)

(3) 如图2所示, 在匀强电场E中, 有相距为L的A、B两点, 两点连线与场强 方向成α角。把正电荷q从A移动到B的过程中, 电场力做功W =, 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AB= =。

概念测试题3:关于匀强电场中场强和电势差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沿着电场线方向上有两点距离相等, 电势差大的其场强也必定大

B.场强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距离上的电势差

C.沿着电场线方向, 任何相等距离上的电势降落必定相同

D.电势降低的方向必定是电场强度的方向

(让学生认识匀强电场U=W/q=Ed=ELcosα, 进一步理解电势差UAB与L之间的关系, A、B选项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沿着电场强度方向和不沿着电场强度方向的理解, D考查学生对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为场强的方向的理解情况)

1.对应不同正确率的教学策略

2.课后检测

在对两个班进行对比教学后, 我们对两个班进行当堂测试。

课堂测试1:如图3所示, 为某匀强电场的等势面分布图, 每两个相邻等势面相距2cm, 则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

A.E=100V/m, 竖直向下

B.E=100V/m, 竖直向上

C.E=100V/m, 水平向右

D.E=100V/m, 水平向左

A.865V/m, 垂直AC向左

B.865V/m, 垂直AC向右

C.1000V/m, 垂直AB斜向上

D.1000V/m, 垂直AB斜向下

课堂测试3:如图5所示, 在xOy平面内有一个以O点为圆心、半径R=0.1m的圆, P为圆周上的一点, O、P两点连线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若空间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 场强大小E=100V/m, 则O、P两点的电势差可表示为 () 。

(五) 数据统计

数据采集用卡片反馈的方式进行, 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课堂测试对比

四、结论

上一篇:单位见习自我鉴定下一篇:秒的认识评课稿王爱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