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

2024-05-02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共8篇)

篇1: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

五年制高职院校主要为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因此学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活动中引入企业文化,使学生较好地做好走上工作岗位的准备。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的高职语文教学理应承担起这个重任,在教学中融入现代企业文化理念,使学生在毕业上岗后能很快地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迅速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合格生产者。

五年制高职院校特有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要求校园文化要更好地与企业文化特色相结合。五年制高职院校需要培养的是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技术水平的人才。学校与企业若能无缝衔接,必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让学生较为顺利地找到满意的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更加注重与企业文化的结合,用校园文化的学术与企业文化的实践来共同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这也就要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的高职语文教学,应该以校园、企业及其文化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应引进企业的文化内容,形成符合五年制职业院校教育的高职语文教学思想。一、五年制高职语文与企业文化紧密联系的必要性

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成为生产一线的工作者。但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跟踪会发现,现在的毕业生融入企业较为困难,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工作不久就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对岗位的不适应、和同事相处的不适应、对企业的管理不适应等等。于是,跳槽和被辞退的现象频频出现,更不要说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了。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对就职企业文化没有很好地了解,对企业生产管理制度的不理解,不能认同企业的各种理念,也就不能很好地融入企业的大氛围中,很难完成从学生到一个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因此,只有将五年制高职校园的特色文化与企业文化二者密切结合,发展出具有独特魅力和个性的高职校园文化,才能指导学生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受企业欢迎的、能够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高职人才。因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的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就和普高语文教学有了不同的理念和方向,它不仅要传授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在教学中融入校园文化的特色和现代企业文化的理念,更加注重语文的实用性,使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与企业文化中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相结合,使学生的素质、能力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迅速成长为受企业欢迎的合格生产者。二、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其功用

五年制高职院校大都是在原有的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上升格、组合而成,它在很多方面和高中后的高职院校是有区别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是初中毕业后没能升入高中的学生,其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语文功底也比较薄弱,对学习尤其是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根本不感兴趣,所以语文课若是和普高一样单纯地讲解课文知识,是不能吸引学生的,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五年制高职院校偏重理工科等专业,故而学生对人文科学缺乏兴趣和认可,对从小就熟悉的语文文化基础课较为厌倦。使得这门与校园文化紧密联系的基础课在学生心目中可有可无,极不重视,从而失去了很多培养自身能力与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修养的机会。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写也把重点过于集中在经典及一些通用性的文章上,虽然也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但对如何与职业教育结合、如何体现其实用性却有些忽视。并且,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专业,可在教材运用上都是一致的,所以很难将语文与本专业的企业文化特色相结合。也有很多教师认为语文与学生的技能训练关系不大,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无关紧要,他们普遍认为学生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因此对语文课的功用认识不充分;而有部分语文老师自己也对本门功课信心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照本宣科,过多地强调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更没有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企业文化元素,没有把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渗透进来,使得学生缺乏现代企业文化的熏陶,对企业文化知之甚少。实际上五年制高职院校开设语文课,不只是把高中语文知识进行浓缩,而是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应体现出大语文观。高职语文具有“文以载道,以道育人”的功能,能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础的同时,更多地加强学生进入社会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可以把企业的文化元素――价值观、精神、制度、理念逐步地渗入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中,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地、前瞻地接受优异的企业文化的陶冶,促进学生在就业之前就有较好的职业素养,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和社会融入能力,在心理归属及文化归属上更多地打上职业人的烙印,并能在工作后得以固化。

三、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应渗透优秀的企业文化

五年制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建设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和企业文化的发展理念一致,而高职语文教学更是应当承担这个重任。高职语文的教学要渗透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上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既要宏观的把握,又要细节上的体现,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把企业文化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如:高职语文中有一个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每位同学进行口语训练: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我们就把它和到企业应聘结合起来,做成一个在求职现场应聘的自我介绍活动。在准备活动过程中,老师把指导的重点放在如何适应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需求上,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材料做得充分,学生也很有兴趣,这不仅教会了语文知识,也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就业做了铺垫。其次,要把企业文化内涵渗透到高职语文教学中,还可以编辑一些相关的内容来充实高职语文教材。如:企业文化中积极提倡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诚实守信、自觉自律等,在高职语文教材里都有相关的素材,我们在讲解这些课文时,就应联系企业里的一些生动实例,加以补充、拓展,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又可以引导学生去追求并融入到高尚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中去。若能自编一些与企业文化相关的语文教材,则能够让学生更贴近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文化的氛围。再者,高职语文要善于发挥其工具性的作用,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企业文化调整教学重点,使学生学到与自身专业密切相关的语文知识。如:会计专业需要有严谨性,就要求语文教学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计算机专业具有可操作性,就要求学生能够制作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PPT,研究出一些初步的审计方案;外贸专业要有灵活性,就要求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使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地进入角色,得心应手地完成任务,成为合格的职业人。最后,高职语文教学要多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把企业文化放到活动中来,可以采取摹拟多种企业文化形式、创新教学形式等方式,设计符合企业文化理念的“互助、互动、合作、开放”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在这种摹拟的环境中得到实践、锻炼。既重视个体的发挥,又强调合作必要,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既让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又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意识以及沟通能力。当然,若能将高职语文的课堂适当地走进企业,让学生能亲自感受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感受企业文化的精神魅力,那效果则会更佳。

总之,在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渗入企业文化,让学生深刻体会企业文化的内涵、精髓,有利于促使学生树立较高的职业素养,使其思想观念、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符合社会与企业的需要,帮助他们较为顺利地就业,并在工作岗位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基金项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立项研究课题“五年制高职语文实践活动研究”项目编号(GX1209)

参考文献:

[1]邓韶梅.中职语文教学应渗透企业文化[J].现代语文,2013,(07).[2]皇甫新满.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现代企业文化研究[J].学苑教育,2014,(01).[3]孙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元素[J].新课,2014,(11).(仲晓萍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226001)

篇2: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一部分,与经营、生产、管理、改革等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和工作到位,形成各地市公司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员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在推进过程中,认真抓好深入宣贯、精心规划、典型示范、持续实施四个环节,创新活动载体,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促进公司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一、加强领导深入宣贯全面推进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建立机构,强化领导。成立了以公司经理为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并设立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认真制订《合肥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内容、保障措施等。坚持每季度对各示范点检查指导的工作制度。各部门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订方案和措施,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有效地开展。

1、采取多种形式持续深入宣贯。由公司领导牵头组成宣贯组,深入各部门进行宣讲,各部门负责人结合实际进行宣贯。宣贯组制作《企业文化手册》,确保员工人手一本。公司本部和所有部门办公区域张贴企业文化理念宣传海报、印发学习资料、举办企业文化演讲比赛、企业文化知识竞赛等。

2、在深入宣贯的基础上,掀起企业文化建设的高潮,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公司各部门要分别制订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要结合实际,精心规划本部门的企业文化建设,既要有近期目标,又要有长远规划,目标需明确,措施需有力。尽快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深度融合典型引路创新载体

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实践又服务于企业实践,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更富思想性和人性化,更具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我们把移动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把“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价值观体现在员工的意识里,凝聚在服务客户上,固化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中,突出以人为本,以顾客为焦点。

一是公司领导班子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不断增进班子的团结,提高整体功能的发挥,增强号召力和战斗力。通过该制度的落实,更及时、更主动、更直接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状况和反映的问题,使之快速解决在基层,或反映到公司而解决,成为更好地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要求,使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是通过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如为了确保营销服务工作有效运行,深化了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修订任务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公司与各部门的责、权、利关系;其次,在围绕加强营销服务管理工作中,对新营销服务指标要增加激励管理办法。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应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抓示范点以带动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推进,规范推进。典型引路,学有榜样,为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条件,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导向、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全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地推广示范单位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各单位以先进部门为榜样,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同时我们还需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着力于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为愿景,夯实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三、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取得成效

以员工为根本,坚持把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求真务实。如,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在企业内部营造想干事干成事的氛围,使员工觉得有奔头,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我们开展了全员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启动员工培训机制,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实行竞争上岗,产生了积极地效应。

通过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宣贯,逐步使员工达成了理念的共识和价值观的认同。有效地统一了员工的思想。正是精神文化的强力支持,形成了团队精神和团队力量。作为员工个体,积极性更高、凝聚力更强、价值观更趋一致;作为公司的不同团体,大局观、整体意识更强,服从调配、互相支援、资源共享、发挥整体优势表现得更自觉、更主动、更充分。依靠这种团队力量公司可以完成了大规模的经营生

产任务,能创造出一项又一项的一流的业绩,从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3: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

1.1 学校管理与体育部门的管理脱节

体育部是体育教学计划的直接策划、组织、实施者, 因此, 应该从本专业实际出发组织教学管理, 在管理中力求突出“个性”。学校管理部门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积极给与体育部以大力的支持。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体育场馆和器材远远不能满足在校学生进行正常体育教学的需要, 器材的更新速度更是缓慢, 导致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组织很难把有限的时间利用起来,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课程教学是有其特殊性的, 它的特殊性体现在较强的实践性, 学生必须通过足够的实践环节才能很好的把握一个项目, 随之通过该项目的练习达到健身的目的, 这是与其他的学科所不同的地方, 也是学校主管部门应该考虑到的方面。但是, 学校主管部门在制定教学条例、教学规定、教学工作量核定等方面, 不能认真听取体育教学部门的意见, 而是“一刀切”, 学生人数过多与体育器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体育教师工作繁重与教师工作量核定之间的矛盾都是因为对体育课程本身特点认识不足所导致的。尽管各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强烈呼吁, 但收效甚微。如此, 在实际的工作中, 学校管理部门与体育教学部门在管理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学部门的教学工作。

1.2 体育教学管理忽视科学性与可行性

1.2.1 制定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缺乏严谨的态度

由于高职院校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 基本上各个院校都是根据200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自行编制的教学大纲, 而大纲的编定及实施缺乏一定的统一化、规范化。在我省的高职院校中, 有很多院校的大纲是由专项教师个人编写, 而这种教学大纲又是基于教师自身能力, 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也是由授课的教师自行编写, 在计划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 即使编写计划的教师编写的授课内容受到学生的喜爱, 而为数不多的一周2个课时, 教师要在规定的学时内教授完规定的项目内容, 而且还要提高教学质量, 确实有些为难。从教学到考试安排36个学时完成, 试想一下:除掉理论课、考试、老师的讲解示范以及纠正动作所花掉的时间, 学生真正亲身练习的机会又有多少次, 保证质量又从何谈起。

1.2.2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缺乏合理性

实际上高校体育课程评价应包含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个方面, 应提倡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定、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等综合方法评价学生学习;提倡对教师从德、能、勤、绩方面, 采用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而对课程建设提倡采用多维综合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这对充分发挥课程评价功能, 提高教学效果与育人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 目前我省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依然运用着几十年不变得体系。在学生的学习评价方面, 只有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育素质、技能、出勤、理论几方面进行打分, 即成为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的自评、过程评价等综合评定的方法。这样的评价方式, 使得很多自身身体素质较不理想的学生, 即使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较大改善的, 也由于评价方法的不全面而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但是这样的学生我们是否能说他没有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给这样的学生不高的成绩是否合理,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去思考。在教师的评价中,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应该占有很大的比例, 体育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很强, 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必然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事实上, 在教师的评价体系中即使是有学生评价也是形同虚设, 这就使得深受学生喜爱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缺乏传播性,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1.2.3 体育教学环境的日益恶劣, 给与体育教学管理更大的压力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 高职院校扩招后, 在本来就很缺乏的运动场馆设施的严重不足的现象日渐突出, 以前容纳二三千人上课的运动场, 如今要承担六七千人的体育课教学, 这样的环境就更加增加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的难度, 也同时增加了体育教学管理的难度。虽然个别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丰富, 学生选择度加强, 但是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 导致的学校场地条件的进一步不足, 导致很多的项目形同虚设, 体育课程的良性发展受到制约。

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管理现状中, 我们不难发现, 其中有着许多不和谐的声音。例如:学校对于体育教学的漠视、教学内容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又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学生的学习评价的不合理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等等, 都和教学管理中的不善有着直接的关系。

2 将和谐融入体育教学管理中, 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如何将和谐融入到体育教学管理中, 使得体育教学管理得方方面面都十分谐调, 使得体育教学管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就目前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 多方面进行协调, 给学生一个和谐的体育学习的环境, 成为目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2.1 通过建立学校与体育部门共同的管理平台, 实现和谐管理

学校管理部门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积极与体育部门的管理者沟通, 了解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并根据这些特殊性给与体育管理部门大力的支持。在实际工作中, 学校主管部门应认真听取体育教学部门的意见, 在政策上、财力上予以一定的倾斜, 使得体育教学管理能够与学校的发展同步。只有学校的管理与体育部门的管理达到了和谐, 才能够使得学校与体育部门的管理不脱节, 提高体育教学管理的质量。

2.2 制定符合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大纲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与普通的高等教育还是具有一定的区别。制定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教学大纲, 也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根据各自院校的特点, 结合体育课程的要求, 制定符合自己院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在制定教学大纲时, 应多向课程专家请教, 多听取课程专家的意见, 并兼顾学生的兴趣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只有在这种兼顾了各方面的情况下制定出来的教学大纲, 才能够受到学生的喜爱, 才能够达到一种“教师能教好、学生能学好、学校的条件能办到”的和谐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

2.3 体育课程的评价逐步合理化

体育课程的评价的合理与否, 是体育教学管理质量好坏一个重要的指标。只有将评价做到合理、公平、公开、公正, 才能够使得评价达到它应有的目的, 才能评价的和谐。在体育课程中, 只有提倡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定、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等综合方法评价学生学习;提倡对教师从德、能、勤、绩四方面, 采用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而对课程建设提倡采用多维综合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评价的和谐、评价的合理。才能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对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管理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2.4 改善教学环境, 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面对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 很多高职院校又是由中专学校升格的, 在学校还来不及建造运动场馆的条件下, 如何能够不仅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而且保证教学的效果, 达到一种平衡、和谐。只有管理人员合理的、科学的安排;任课教师相互协调、配合, 并且积极进行简易器材的自制, 积极利用学校周围的环境, 从一定程度上对于器材不足的情况予以缓解。更加重要的是得到学校的支持,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甘肃省人事厅甘肃省继续教育协会编.从和谐自我到和谐社会[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

[2]艾军, 杜玉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探析[J].教育研究, 2007 (2) .

篇4: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

五年制高职院校特有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要求校园文化要更好地与企业文化特色相结合。五年制高职院校需要培养的是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技术水平的人才。学校与企业若能无缝衔接,必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让学生较为顺利地找到满意的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更加注重与企业文化的结合,用校园文化的学术与企业文化的实践来共同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这也就要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的高职语文教学,应该以校园、企业及其文化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应引进企业的文化内容,形成符合五年制职业院校教育的高职语文教学思想。

一、五年制高职语文与企业文化紧密联系的必要性

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成为生产一线的工作者。但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跟踪会发现,现在的毕业生融入企业较为困难,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工作不久就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对岗位的不适应、和同事相处的不适应、对企业的管理不适应等等。于是,跳槽和被辞退的现象频频出现,更不要说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了。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对就职企业文化没有很好地了解,对企业生产管理制度的不理解,不能认同企业的各种理念,也就不能很好地融入企业的大氛围中,很难完成从学生到一个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因此,只有将五年制高职校园的特色文化与企业文化二者密切结合,发展出具有独特魅力和个性的高职校园文化,才能指导学生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受企业欢迎的、能够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高职人才。因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的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就和普高语文教学有了不同的理念和方向,它不仅要传授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在教学中融入校园文化的特色和现代企业文化的理念,更加注重语文的实用性,使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与企业文化中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相结合,使学生的素质、能力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迅速成长为受企业欢迎的合格生产者。

二、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其功用

五年制高职院校大都是在原有的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上升格、组合而成,它在很多方面和高中后的高职院校是有区别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是初中毕业后没能升入高中的学生,其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语文功底也比较薄弱,对学习尤其是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根本不感兴趣,所以语文课若是和普高一样单纯地讲解课文知识,是不能吸引学生的,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五年制高职院校偏重理工科等专业,故而学生对人文科学缺乏兴趣和认可,对从小就熟悉的语文文化基础课较为厌倦。使得这门与校园文化紧密联系的基础课在学生心目中可有可无,极不重视,从而失去了很多培养自身能力与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修养的机会。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写也把重点过于集中在经典及一些通用性的文章上,虽然也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但对如何与职业教育结合、如何体现其实用性却有些忽视。并且,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专业,可在教材运用上都是一致的,所以很难将语文与本专业的企业文化特色相结合。也有很多教师认为语文与学生的技能训练关系不大,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无关紧要,他们普遍认为学生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因此对语文课的功用认识不充分;而有部分语文老师自己也对本门功课信心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照本宣科,过多地强调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更没有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企业文化元素,没有把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渗透进来,使得学生缺乏现代企业文化的熏陶,对企业文化知之甚少。实际上五年制高职院校开设语文课,不只是把高中语文知识进行浓缩,而是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应体现出大语文观。高职语文具有“文以载道,以道育人”的功能,能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础的同时,更多地加强学生进入社会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可以把企业的文化元素——价值观、精神、制度、理念逐步地渗入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中,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地、前瞻地接受优异的企业文化的陶冶,促进学生在就业之前就有较好的职业素养,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和社会融入能力,在心理归属及文化归属上更多地打上职业人的烙印,并能在工作后得以固化。

三、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应渗透优秀的企业文化

五年制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建设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和企业文化的发展理念一致,而高职语文教学更是应当承担这个重任。高职语文的教学要渗透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上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既要宏观的把握,又要细节上的体现,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把企业文化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如:高职语文中有一个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每位同学进行口语训练: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我们就把它和到企业应聘结合起来,做成一个在求职现场应聘的自我介绍活动。在准备活动过程中,老师把指导的重点放在如何适应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需求上,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材料做得充分,学生也很有兴趣,这不仅教会了语文知识,也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就业做了铺垫。其次,要把企业文化内涵渗透到高职语文教学中,还可以编辑一些相关的内容来充实高职语文教材。如:企业文化中积极提倡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诚实守信、自觉自律等,在高职语文教材里都有相关的素材,我们在讲解这些课文时,就应联系企业里的一些生动实例,加以补充、拓展,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又可以引导学生去追求并融入到高尚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中去。若能自编一些与企业文化相关的语文教材,则能够让学生更贴近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文化的氛围。再者,高职语文要善于发挥其工具性的作用,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企业文化调整教学重点,使学生学到与自身专业密切相关的语文知识。如:会计专业需要有严谨性,就要求语文教学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计算机专业具有可操作性,就要求学生能够制作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PPT,研究出一些初步的审计方案;外贸专业要有灵活性,就要求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使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地进入角色,得心应手地完成任务,成为合格的职业人。最后,高职语文教学要多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把企业文化放到活动中来,可以采取摹拟多种企业文化形式、创新教学形式等方式,设计符合企业文化理念的“互助、互动、合作、开放”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在这种摹拟的环境中得到实践、锻炼。既重视个体的发挥,又强调合作必要,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既让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又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意识以及沟通能力。当然,若能将高职语文的课堂适当地走进企业,让学生能亲自感受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感受企业文化的精神魅力,那效果则会更佳。

总之,在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渗入企业文化,让学生深刻体会企业文化的内涵、精髓,有利于促使学生树立较高的职业素养,使其思想观念、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符合社会与企业的需要,帮助他们较为顺利地就业,并在工作岗位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基金项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立项研究课题“五年制高职语文实践活动研究”项目编号(GX1209)

参考文献:

[1]邓韶梅.中职语文教学应渗透企业文化[J].现代语文,2013,(07).

[2]皇甫新满.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现代企业文化研究[J].学苑教育,2014,(01).

[3]孙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元素[J].新课,2014,(11).

篇5:将游戏活动融入到作文教学中去

语文课上,我们编广告,演小品,猜谜语,让语文与生活联姻,我们战《三国》,赏《红楼》,侃《水浒》,海阔天空,谈天说地,努力拓宽阅读新园地。课下,带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观察、感悟、运思和写作,直接与蓝天对话,与白云对话,去凝听淙淙的小溪,心上动人的野花。享受茂密的绿林。让大山的褶皱撞击他们撞击他们年轻而善感的心灵,让绿油油的麦浪激荡他们灵感的诗行。由于有了生活之“源”,学生作文再也不言之无物或者谈“文”色变了。一草一木,一碑一石,一滴露珠,一多浪花都会成为他们笔下的一首诗。张杰同学曾在作文中这样描述“成语表演”活动课的热闹场面:

“最有趣的要算王斌、郑鹏表演的“以身殉职”这个成语了。郑鹏拿着一个三角板当镐,王斌手握长把扫帚作锹,好象两个筑路工人在凿岩,忽然,郑鹏丢下手中的镐,猛的将王斌往身后一推,口中大叫:“同志们,塌方了,快闪开!”随着他口中模拟的“轰隆”一声,只见他身子摇了几下,白眼翻了几翻,缓缓歪倒在王斌怀中。成语猜出来了,可大家笑的早已是人仰马翻了。

“表演起来最有难度的当数我和申俊凯抽的“妇抚而乳“这一句了,在角色分配和情节设置上,我俩一开始扭扭捏捏的,总不好意思,但在大家热烈掌声鼓舞下,我俩大大方方的上台,认真地表演了这个词所应体现的生活情景。这一次老师也融入我们这个快乐的海洋里,放下平日的严肃、矜持,与我们一起开怀大笑。笑潮过后,老师又将“乳”的词性和在此的特殊用法给我们讲了讲,使我们在笑声中,巩固了语文知识。”(引自张杰同学的作文)

从学生的作文中回眸我们所经历的快乐生活,真像一部厚厚的影集……

快乐镜头之一:雪中大战

去年冬天下着鹅毛大雪,好厚!坐在教室里,大家早已按捺不住那颗跃跃欲试的心,迫不及待的想去外边疯个够,感谢老师理解我们,允许出去玩半小时,大家欢呼着若脱笼之鹄,冲进银装素裹的世界中。男同学手脚并用,很快筑起一道银色长城,女同学也不示弱,旋即垒起几米长的雪墙。一开始,双方都躲在各自的掩体后,紧张的制造大大小小的炸弹。战斗开始了,还是男同学力气大,颗颗炸弹准确无误的在女同学脑袋上炸开了花。女同学则趁男同学得意忘形开怀大笑之际,迅速反攻,一颗炸弹不偏不倚,正好掷进一男生的口中。“怎么样,数九寒天吃雪糕,爽酷了吧!”清脆的笑声还未落,突然有人大呼:“大事不好,姐妹们马上闪开!”原来“敌军”阵前出现一个特大雪球,而且,在“一,二,三”的齐声呼号中,正向阵地飞来。多亏大家忙作鸟兽散,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未造成人员伤亡。可精心构筑的阵地却成了废墟。弹尽粮绝,女同学干脆一跃而起,冲进“敌营”,与“敌方”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战……(摘自魏正路同学作文)

快乐镜头之二:“诗海遨游”――古典诗歌背诵比赛

…… 当老师出完题时,有的蹙眉沉思,思绪在诗海遨游;有的奋袖出臂,跃跃欲试,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请说出‘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后半句……”话音未落,一双双手臂已象高楼林立。就这样,有的惟恐老师忽略了自己,忘情的违规离座站起;有的为老师没叫自己而愤愤不平;有的沉默后又意气风发,大有重出江湖横扫天下之豪气。尤其打擂时,挑战者和擂主针锋相对,互不示弱。挑战者一方是是挖空心思极力设障,心里曰:非把你逼上梁山不可。而擂主则是信心百倍,一脸的轻松。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之势。比赛结束后,胜利者兴高采烈,毕竟“宝剑锋从磨砺出”;失败者暗下决心,期待下次华山论剑时报仇雪恨,扬眉吐气。总之,这次比赛让大家深深领略到古典诗词丰富的内涵诱人的魅力。更激发大家热爱古代文化,背诵古典诗词的兴趣。(摘自孟娌的作文)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冬至饺子宴会”、“男女篮球对抗赛”、“男女对歌打比拼”、“迎新年晚会”、“中秋吟诗赏明月”、“快乐乐翻天”、“有话好好说”、“黄河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考察”等一系列课内外活动,由于有了具体真实的.言语实践情景和愉悦体验,学生的作文不再是缘木求鱼,无病呻吟,有物可写,有话可说也就容易产生一些令人心动的佳作。

快乐镜头之三:男女篮球对抗赛

篮球本是男生的强项,一对一比,女生肯定不是对手,所以我宣布: 五男抵十女,且可任意犯规。这下可有好戏看了:女同学凭着人多的优势,采取“围追堵截”“推拉抓掐”等战术,在球场上,肆无忌惮的驰骋拼杀,可谓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张琦同学曾这样描述:刚开场,我们的小个带球后位,有“宫藤良田”之称的张国栋虽然有体小灵活之优势,但终究经受不住十个女生左拦右截的包围,有的从怀中挖球,有的拽衣服,有的扯胳膊……,看着地上“呻吟不止”耶稣受刑般痛苦的“战友”,我在一旁虔诚地祈祷:神圣的主啊,请你保佑这个小生灵吧!然后,发扬“前赴后继”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死守篮下……结果,可想而知,女队以38:2的史无前例的悬殊比分大获全胜。

如果天天拥有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还发愁不会写文章吗?每天的日记,尽管可以写一句,有谁还会只写一句呢!

实践证明,在课堂上或者课下“演示”一个预设的,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激情参与、展示过程让其观察、然后再行写作的方法,行之有效。

游戏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大力投入,产生表达激情。将游戏的观念引入课堂,是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课题。通过游戏活动,学生积极投入,紧张竞争,忘却作文动机,产生表达需求。正是在这样的心理状况之下,形成了“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氛围,构筑了写作表达的前提与基础。

“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游戏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学生对写作是主动的积极的,是充满乐趣的。写作时总是神思飞扬,笔底生辉。每次作文,我都会惊喜的发现,学生的笔下充满一道道独具魅力的风景,一幅幅别有情趣的生活画面,一个个鲜活灵动的新颖观点,一簇簇睿智闪亮的思想火花。我深深的感受到:快乐作文就是一种愉悦的精神旅行,只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个阳光灿烂的地带,他们一定会在自己心灵的原野上快乐的起舞,纵情的歌唱。

参考文献:

作文游戏活动教学的几个问题 李白坚语文教学通讯 .7

让学生走进习作的乐园 - 作文教学研究 - 黄莲清

让游戏走进习作课堂 王晓红 小学语文教学.6

让游戏走进课堂 - 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 - 周月霞

电脑游戏走进教学――英国Teaching With Game项目简介 - 教育技术导刊 - 付志文

篇6:让建筑企业文化融入到工程建设中

来源:建筑时报企业文化是当今企业发展的支撑点和动力之源。纵观中外许多优秀企业成长经历,都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已成必然。企业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以文化为依托,促进企业的转型,提高企业的管控能力和管理层次,真正让建筑企业文化融入工程建设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实现做大做强目标。

一、建筑企业文化特征

企业文化因企而生,因企制宜。建筑企业要建设具有强大支撑力的企业文化,必须先认清建筑企业的特点。

1。建筑企业具有劳动力密集型的劳务特点。从业人员大部分来自农村,众多来自各地各方,即所谓的“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素质较差,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等有诸多不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文化交融或文化冲突,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能否为每一位员工所接受。加之条件简陋,生活艰苦,精神生活、福利待遇等不尽如人意,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

2。建筑企业生产的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转性的产品特点。其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设计、监理、行业主管等政府部门和单位,也涉及施工中土建、安装、装饰等众多工序和工种协同合作的过程。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的约束、协作和融合。

3。建筑企业有工地分散、点多面广的流动性特点。哪里有人居住,哪里就有建筑,哪里就有建筑工地。建筑行业名副其实是一支流动的建筑大军,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流动工厂。如果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用企业文化加以凝聚,只能给人以散兵游勇的形象,战斗力、竞争力无从谈起。一个有着强大文化根基底蕴、良好企业文化的建筑企业无论是对员工还是业主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就必然会在竞争中取胜。

4。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支柱产业的特点。一方面可以吸收大量就业人口,另一方面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近年来呈现出竞争激烈、利润低下等行业特点。

二、对建筑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表现为产品质量的竞争,而且更多地体现在企业文化内涵等核心竞争力层面上,因此,企业更需要一种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来支撑,唯有具备深厚文化力量的企业才能在未来取得长足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1。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纵观世界知名的建筑及施工企业,无一不将企业文化建设放在首要战略地位。我国建筑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临市场、环境、法律等与国际接轨的挑战。建筑企业要想赶上,甚至超过他们,不光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与提高,投入大力气建设具有强大支撑力的企业文化也是必然选择。

2。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品牌、企业形象是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筑企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为企业创造优势品牌服务,二是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标志,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基石,是企业精神风貌的展示,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和综合反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实现市场经营目标、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环节。

3。建立永续型企业目标的内在要求。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往往是跌宕起伏、衰荣相伴,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内部的凝聚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企业要想构造百年企业,就

应倾力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用共同的企业文化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使企业的内部各成员,从单纯资本联结走向更高层次的观念联结,使企业成为具有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机制的永续型企业。

三、安徽建筑企业文化建设

近年来,安徽省建筑行业大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三个层面来体现,一是理念文化建设,二是管理文化建设,三是物质文化建设。三者间是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由内而外的整体。理念文化建设是项目文化建设之“魂”。主要是着眼于从精神层面塑造企业形象,注重对企业理念、作风、宗旨和精神的灌输和培养,使项目员工接受潜移默化的陶冶,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安徽建筑劳动力资源丰富,一些地方劳务特色明显。但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安徽建筑队伍的市场竞争能力依然较弱,与一些建筑大省一时还难以抗衡。正如古老的“徽匠”默默辛勤劳作,廉价出卖自己精巧的工艺一样,尽管如今的安徽不乏战斗力强、信誉度高、技术过硬的建筑劳务队伍,但由于市场竞争力弱、品牌队伍少、技术等级低,使得在省外建筑市场竞争中往往充当打工者的角色,企业经济效益和“徽匠”们的收入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因此,需要树立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发扬创新精神,重塑“徽匠”品牌,打造现代建筑新徽商,振兴安徽建筑业。

2006年年初,通过广泛调研和思考,安徽省建设厅明确提出,要从新的视角来研究探讨安徽建筑业发展的目标与追求,通过打造“徽匠”品牌,重塑安徽建筑业新形象。徽派建筑在建筑史上的地位重要,影响广泛。几百年的徽派建筑看不到“豆腐渣”工程,而且还是世界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徽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而徽派建筑和徽州园林的作者就是徽州工匠。安徽省建设厅把“徽匠”精神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细腻规范的工作态度,二是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三是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四是独具匠心的创新思维。凝练和传承“徽匠”职业精神,不仅是对徽派建筑历史的尊重,对“徽匠”群体的敬仰,更是挖掘和利用安徽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续写历史辉煌的现实要求。

近年来,安徽省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构筑文化载体、创新发展理念等,传承“徽匠”精神,打造“徽匠”品牌,取得积极成效。“徽匠”精神在全省建设行业逐步深入人心,“徽匠”品牌逐步形成,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

为加强安徽省建筑业文化建设,弘扬“徽匠”精神,打造现代建筑徽商,增强全省建设行业的凝聚力,安徽省建设厅从2007年5月起,举办了首次安徽建筑文化年活动。开展了“徽匠”徽标征集评选、安徽省建筑业之歌征集评选、“徽匠”绘画摄影大奖赛、建筑技工状元大赛、文艺汇演、建筑文化年成果汇展等活动。文化年活动精彩纷呈,有声有色,影响广泛,弘扬了“徽匠”精神,在全国唱响了“徽匠”品牌,凝聚了全省建设队伍的人心,塑造了建筑“皖军”新形象。

通过这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传承“徽匠”精神、打造“徽匠”品牌已初见成效,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2008年5月,在支援四川抗震救灾过渡安置房建设战斗中,来自安徽省5个市、10多家企业的4000多名援建工人,在时间紧、任务急、环境险、条件差的情况下,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全力以赴投入到援建中,既顺利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的光荣任务,又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换来的是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对安徽援建队伍“一二三”式的高度评价。“一”是一个称号“安徽好人”。当听说安徽省委书记、省长来都江堰市视察援建工作时,灾区群众纷纷赶来,自发打出了“安徽好人,灾区群众永远记住你们的恩情”的醒目标语。“二”是“两个来了”。灾区群众曾动情地说:“铁军来了,我们有救了;„徽匠‟来了,我们有住了。”“三”是“三个创造”。一是创造了“安徽速度”。安徽省比国家要求的时间提前10天完成了首期1万套过渡安置房援建任务;二是创造了“安徽质量”。当年的6月26日凌晨,都江

堰市狂风大作,为当地20年罕见,掀翻了帐篷,吹倒了树木,但安徽省援建该市所有的59所中小学过渡校舍安然无恙;三是创造了“安徽特色”。当受援地政府提出请求援建中小学过渡校舍时,安徽建设队伍急灾区之所急,及时调整任务结构,重新组织力量,用了短短22天完成了过渡校舍的生产、运输和安装,让都江堰的上空重新响起琅琅读书声。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安徽建设者在施工现场喊出“大雨小干,小雨大干,没雨拼命干”的响亮口号,在巴蜀大地充分展现了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徽匠”队伍风采。

篇7: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到企业思政工作

摘 要:近年来,精细化管理理念已经普遍应用到企业思政工作中,实践证明,促进了企业思政工作的发展,进而也促进了企业整体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如何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到企业思政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企业;思想政治

一、引言

精细化管理提倡的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文化。精细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思政工作的发展,如何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到企业思政工作中首要问题就是深刻认识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而科学发展观提出企业要采用科学方法、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由此可见,精细化管理是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方式转变的必然趋势。

二、如何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到企业思政工作

(一)加强“四化”的实施

1.标准化

标准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精细化发展的重要部分。标准化管理要求各项管理工作要有标准,包括质与量,时限与速度,对与错,是有制定标准的,有标准可依的。实行标准化管理,对于习惯于粗放作业的工作人员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提升组织成员的执行力的重要一环。有标准才能使执行者的工作责任明细化,对于缺乏责任心和自觉性的执行者,制订明细标准尤为必要。有了明细的工作标准,就能督促他不得不尽力去达到既定的标准。有了明细的标准才能进行真正有效的检查、考核。

2.细化

一方面,细化是指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工作流程和工作责任,按合理的逻辑结构,分解为若干个基本的工作单元。经过细化,使政工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通盘考虑,又要掌握每个局部事项、细节,同时又能明了工作时间的控制和各环节执行时限的要求以及责任人是谁,第一责任人,责任人失职失责要承担什么后果,对责任人如何追究责任等,非常具体,十分明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深入到各个细节,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扫除思想政治工作盲点。

3.量化

思想政治工作也可以量化。量化是细化的深入,是更精确的细化。量化的核心是保持思想政治工作适当的动力机制和压力机制。量化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的数字化管理,但是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量化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机械化的数字操控。

4.流程化

将工作、任务细分为若干个步骤或环节,然后再用流动方向的线条,把各个工作步骤按先后顺序连接起来,在每个流程环节上,标明责任人、作业时间和总的活动周期。按程序一步步进行,就能减少时间、精力的浪费,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强调各部门、各环节、各个成员、各个工作单元之间,要良好地衔接配合,协同动作,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当然,这种联合,需要有系统工程的思想,需要在计划、财务、时间、人员、组织管理上进行良好的衔接和协同配合,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组织的系统保障。

(二)完善精细化管理企业思政工作相关制度和机制

1.完善精细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制度

完善自上而下的党委领导、党群工会、团委等密切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定期召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和分析思想政治形势的会议制度,针对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形成科学决策。

2.建立精细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激发员工的民主监督热情,企业相关人员要及时公开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从而提升决策的民主性和透明度,使得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最大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因此,企业要定期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待遇,关心员工的实际生活,增加凝聚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3.加强精细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机制

由于种种原因,员工有时会出现消极等不好的工作状况,此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关心员工,了解员工的状况,尽可能为员工解决困难,从而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要时刻注意员工,将员工的疑虑或者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解放员工思想,给员工提供更多的机会,帮助员工消除一些消极影响,使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不断增强。针对企业在改革过程中,要多多听取员工的意见,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

4.注重精细化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

定期做好员工的调查工作,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引导员工。认真研究分析员工信息和资料,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精细化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及时反映出员工的实施动态,有利于相关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5.运行精细化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机制

要改变与基层实际不相符、与职工需求联系不紧密、缺乏针对性的落后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打破你听我说的缺乏渗透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应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增强思想政治观察力,培养和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有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解决办法、以及对现有的、已不符合企业生存和发展需求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和规范的修编能力。此外,应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有充足的经费作为保障,用于支撑精细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运转。

企业思政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普遍应用,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到企业思政中,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进而有利于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延州,张书会.基层党群工作更需走精细化管理之路[J]中国城市经济, 2010,(09).[2]金敏.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指导[J].经营管理者, 2009,(15)

[3]李永红.浅谈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细化管理[J].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8,(08)

篇8: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

近几年来我校组织了多次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最初的考试通过率只有20%左右,经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和提高,现在的考试通过率达到了50%以上,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根据这几年的经验总结,明确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目的和考试的具体题型、内容,并将应用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对提高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通过率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按照考试的内容分别谈谈如何将应用能力考试跟日常的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并最终提高考试的通过率。

应用能力考试是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简称《基本要求》)为依据,既测试语言知识也测试语言技能,既测试一般性语言内容也测试与涉外业务有关的应用性内容。根据《基本要求》的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能在涉外日常交际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所以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五个部分:听力理解、语法结构与词汇、阅读理解、翻译(英译汉)和写作。

一、听力理解部分

该部分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以下基本语言的能力: (1) 理解所听材料的主旨或要点; (2) 理解具体信息; (3) 理解所听材料的背景和说话人之间的关系等; (4) 推断所听材料的含义对话。听力题常问以下几类习题: (1) 有关地点、职业和身份, (2) 有关数字和计算, (3) 隐含否定, (4) 转折。因此在培养学生应试能力时,主要对学生培养的就是抓住主要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推理、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因此在训练听力时,要把听力作为一个日常性的教学内容,坚持练、坚持听,课内、课外相结合,挑选听力内容时要讲究多样性和丰富性,丰富的听力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兴趣,帮助学生坚持下去。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对日常生活和实际交际性内容的训练,教师应该让学生熟悉与某些特定场所或某些职业相关的情景词汇,以提高学生的反应和联想能力。除此之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能力的训练。考题中常会出现形式肯定但内容否定的隐含否定题、虚拟语气题和转折题等,因此要训练学生注意录音中人物的语气、语调与他们讲述的事实情况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逻辑常识进行推断。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听说习惯,语言不只是用耳听,还要用嘴讲用笔写;虽然“说”不是考试范畴,但如果要提高听力,就必须将听说写三者结合起来;在听的同时,要求学生用笔记录,把听到的重点词汇和关键信息快速地记录下来,然后根据所记录的内容鼓励学生用嘴说,将听到的内容复述出来,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听力的提高。

此外,还可以通过适当地进行听力测试来检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考试题型就是练习听力的较好材料,在帮助学生练习听力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熟悉考试环境。

二、语法结构部分

该部分所考查语法知识点较多,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各种从句特别是定语从句和词性转换所占的比例较大。从各项考查的具体内容来看,主要考查一些基础知识,题目不深不偏。

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应对试题中的语法知识进行归纳,对于出现频率较高的部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这些语法内容上着重讲解,在讲解的同时也可以把相关的在考试中出现的试题拿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时,对试题进行适当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进行复习,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大量相关练习巩固语法知识,强化应试能力。

加强词汇的教学,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除了要给学生归纳出单词的常用固定搭配之外,还应注意单词的词性变化的归纳,并且每课上完后还要要求学生背、记单词。以每课课文后的生词表为范围,每课学完后必考,要求必须通过,不合格者补考。考试内容也可灵活多样,比如,结合词组、短语或句子来考,测试学生对补充的固定搭配和词性变换方面的掌握程度,而不是孤立地、死板地、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来进行听写测试,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记忆。

三、阅读理解部分

该部分试题特点是:阅读量大题型变化多,整个阅读理解部分包括了5篇文章,4种题型;题材、体裁的选择多样化、现代化、知识化,突出了真实性和实际应用性;注重语篇理解,许多问题的答案都需要通过阅读、弄清语境、依据语篇进行整理分析才能解得。阅读理解部分在考试中所占分值较大,对学生是否能够顺利过关至关重要。但是这一部分通常也是学生掌握得最不好、失分较多的一个题型。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要适当地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课内阅读,安排一定的课时,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要着重强调阅读技能的培养,尽量少讲解文章,特别是句子,让学生通过运用阅读技能来培养阅读语感。教会学生对各个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向学生贯彻“在原文中找答案”的思想。二是课外阅读,由教师布置和安排一定的阅读材料和时间或教师建议学生自己安排阅读时间和内容进行定时、定量的课外阅读活动,尽量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地运用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这种阅读形式应该具有可检测性,自觉和督促相结合。

教师要强调阅读材料的多样性,除了本身的阅读教材外,要更多地开发诸如报刊、杂志等方面的阅读材料,丰富阅读内容,还应注意选取广告、说明书、信函、日记等各种应用材料,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阅读中碰到生词不提倡学生立即查字典,鼓励学生猜测生词,适当地教会学生一些猜测词义的方法。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还应把泛读、精读、速读三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对各种题材和体裁的适应性,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四、翻译部分

该部分所译的材料为句子和段落,包括一般性内容和实用性内容(各约占50%)。在翻译试题中,前4小题(61—64题)为翻译句子,题型为选择题,第5小题(即第65题)是段落翻译或长句翻译,笔译速度要求为每小时250个英语单词。从历届试题看,翻译重点主要涉及句法、词法及应用文。主要测试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及汉语表达能力。

翻译和写作是英语学习中一项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体现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以下方面的措施:加强翻译练习课,以练代讲或少讲多练是提高翻译能力的较佳途径,这里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翻译练习,由浅入深,定时定量,坚持不懈;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几种翻译技巧,特别是对长句、复合句等难度较大的句子和语法项目的翻译技巧;注意选择多种文体,要求学生掌握多种应用文体所具有的独特的词汇、句式和格式;此外,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在应试中用语感对翻译的选项对比对照、优选劣汰。

五、写作部分

从历届写作命题看,主要测试考生用英语书写应用文或填写表格的能力,如通知、简短信函、简历表、申请等或汉译英应用性段落或短文。要求正确套写或使用常见的应用文格式。

写作应是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予以重视的部分,虽然是问题最多但是也是最有潜力的得分项。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写作水平普遍偏低,有的学生看到一个题目,思考很久也无从下笔。有一大部分学生则写的文章漏洞百出,有的文章甚至找不出一两句完全正确的句子。这种情况其实与动笔少有直接的关系。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首先加强写作的训练,并针对每次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时态的选择、词性的区分及使用、句子的结构等通病在课堂上及时讲解,避免学生再犯同样的错误,也为以后的过级考试打好基础。

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应用文的格式、组织结构、段落层次的写作方法,学习范文、模仿写作是一种学习写作的捷径,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各类相关范文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开阔思路,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总之,多练是提高翻译、写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同步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和应试能力。为了做到更好的融合,教师在对教学教材选择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选取那些内容和练习更贴近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要求和题型的教材,以方便日后实际教学的操作。此外,教师还要对应用能力考试的内容和各项要求、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非常熟悉。要做到这几点,各个英语教师相互之间应该积极配合,收集资料,互相交流教学经验,通过组织模拟考试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小佳.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答题分析与教学建议[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6.

[2]田甜.谈如何提高高职学生英语过级率[J].教育经济研究, 2008.

[3]陈素琴.大学英语三级教学模式初探[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4.9.

上一篇: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分析论文下一篇:民办幼儿园财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