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美德融入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中

2024-04-12

将传统美德融入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中(精选8篇)

篇1:将传统美德融入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中

将传统美德融入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中

-----***

清初思想家颜元所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的“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形成了优良的传统美德,要想将这些传统美德延续下去,让我们的国家和谐文明发展,我们就必须将这些优秀传统从小就传递给幼儿。幼儿园是孩子们系统学习的第一个平台,从一开始就教孩子们学会礼仪,就等于是教了孩子们今后优雅、互敬互爱、相互尊重的一生!我们现在对孩子们施以礼仪品格教育,就是在为二十年后塑造出一个个内外兼修的个体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从幼儿的发展变化上可以充分的肯定,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培养是有效的,是符合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礼仪教育研究反映了教会孩子从小“学会做人”这样一个理念,使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得以有机匹配。从实际效果看,礼仪教育培养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是良好的礼仪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应该渗透于每一个教育日的活动之中;这也不是单靠幼儿园教学就能完全成功的,它还应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和溺

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缺乏一种特定场合之中的规范行为及必要的礼仪修养。为了让这些正在消失的美德留在我们身边,自去年9月起,我们幼儿园就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礼仪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研究”年级组礼仪教育活动。整个礼仪教育活动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一、礼仪教育从我做起

要将礼仪教育真正的渗透到日常的教育生活中,第一项就是早上的问早、问好。我们在礼仪教育的教学中,要求孩子们早上见到老师后要鞠躬问好。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觉得这样的形式挺陌生的,有些不好意思,几乎没有鞠躬的孩子,老师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这种情况的发生,也突然觉得有些尴尬,礼仪教育的初始老师们就面对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怎样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到鞠躬的礼仪是我们传统美德中其中一项的深刻含义呢?老师们的心里打起了小鼓,将这个问题提报到了研究小组进行了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亲身教学,亲身示范”的教学方法,就是说如果孩子不愿意主动鞠躬,那么老师可以采取主动先向孩子鞠躬的办法来引导孩子们,老师本来就是孩子的榜样嘛!这样一来,既可以消除孩子们不好意思的心理,还可以起到榜样带头的作用。于是,按照讨论结果,老师们很快便实施了“亲身教学,亲身示范”的教学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问题很快得到了

解决,孩子们再也不会不好意思了,大多数孩子也能主动的鞠躬敬礼了,有些家长也会跟着孩子向老师鞠躬,礼仪教育逐步得以推进,逐步驶入正轨。

二、通过自编儿歌和游戏学习巩固礼仪教育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儿歌更是孩子们喜欢的,通过孩子与家长、老师自编儿歌以及收集相关儿歌的过程,使孩子们知道了哪些是礼仪,礼仪都有哪些行为,也让孩子们了解到了礼仪在生活中能带给我们无数的快乐,礼仪在生活中能让孩子们更快的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青睐。如:《学做小客人》这首儿歌让孩子们知道到了去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敲门,送礼物时要用双手递上,在别人家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东西等。《礼貌用语我知道》这首儿歌让孩子们知道了“请”、“对不起”和“别客气”等常用礼貌用语。

在礼仪儿歌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将礼仪学习融入到了孩子们的游戏当中。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到礼仪,久而久之,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貌用语还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如:音乐游戏《座汽车》就让孩子们知道了出门乘车时要给老奶奶、老爷爷让座;通过《你是我的好朋友》这个音乐游戏使孩子们学会了“你好”、“再见”等礼貌用语,让孩子们对这些礼貌用语不再陌生,让这些礼貌用语逐渐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

三、让孩子们争做礼貌之星

现在的孩子们都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在我们幼儿园里,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能当个“值日生”。因此,我们想到了也可以让孩子们当“礼貌之星”啊!于是,在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每天让孩子们轮流担任“礼貌之星”,主要负责每日早晨迎接来园的家长和孩子,并向他们鞠躬敬礼,来园的家长和孩子再回礼。就这样,一个多月后,每个孩子都在活动中体会到了礼貌待人所带给大家的快乐,体会到了做一个有礼有节的乖孩子能得到他人尊重的深刻含义,孩子们的礼仪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同时,我们还在班级环境中设立了一个“礼貌之星”专栏,每周由小伙伴们相互推荐评选出本周表现最出色的“礼貌之星”,并将其照片与事迹放入专栏内让孩子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专栏的设立,使孩子们争当“礼貌之星”、争做文明人的积极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家园互动

幼儿礼仪教育不仅要重视影响幼儿礼仪行为的一些显现教育因素,更要发掘潜在的教育资源,如父母、同伴的言行举止、行为方式、仪容仪表、礼貌用语等的表率引导作用。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孩子非常重要,孩子在家庭中的时间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孩子的亲情关系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例如:为使孩子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我们要求家长,在家里可以提

醒和启发孩子帮助大人做事;有客人来时,可以让他拿糖果来招呼客人;也可以让他学着照顾小弟弟、小妹妹等等。所以要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有家庭和幼儿园的密切配合,才能达到礼仪教育的预期目的。为了将礼仪教育延伸到家庭,真正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我们对孩子“家庭礼仪”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孝敬长辈、帮做家务”入手,和家长们一起逐步培养孩子不撒娇、不淘气,体贴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父母分忧的良好习惯。

通过礼仪教育活动的不断推进,孩子们缺乏谦让、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和以自我为主的现象得到不断改善,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将礼仪教育放在心上,将礼仪教育落到实处,让礼仪教育渗透于一日的活动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礼仪教育一定会结出硕果,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将不断地得以传承。

****年**月**日

篇2:将传统美德融入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中

**幼儿园香江分园积极构建“育美文化”特色,强调把整个教育过程变成一个无论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能感受美,享受美的过程。近两年,该园又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提升“育美”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地融入幼儿园环境之中,力求做到:传承、创新、融合,体现出古典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幼儿园教育环境。

将传统节日融入环境创设之中

该园以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开展环境创设。新年之际,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灯笼;元宵节闹元宵、赏花灯,孩子们将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灯悬挂在活动室内外;端午节粽子飘香,中秋节月圆人圆,重阳节登高望远,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整理节日的资料,做好节日的调查,将相关的图画、文字布置在班级的主题墙。

将民间艺术融入环境创设之中

该园选择优秀的民间艺术渗透到环境创设中,在与环境的融合中传递和体验中华民族特有的形式美、意境美、节奏美和动态美。如:大班孩子以剪纸作品为素材进行环境创设,教师们将充满童趣,有故事性的经典剪纸放在欣赏区。刺绣是幼儿园大班孩子的一项传统活动,教师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刺绣工具:塑料网格片、各色粗细绣线、绣针、绣布、绣绷和绣架,欣赏区里有关于中国刺绣的图片和孩子的作品。

将古典文学融入环境创设之中

幼儿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了古诗、传说故事等作为古典文学的教育载体,教师充分利用语言教育策略和古诗文的特性,创设语言交往的环境,激发幼儿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教师们在走廊的两侧布置了与古典诗词、民间故事相关的图片,班级教室的主题墙上有孩子们的古诗绘画作品,让古典文学陶冶了幼儿的性情。

将地方文化融入环境创设之中

篇3:将传统美德融入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中

一、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分析, 对学 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文言文就是对古代的事件和人物进行记载的文字形式, 记载的人物都是对历史的发展起到过促进作用的, 记载的事件都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分析知道为什么他们能够推动或者改变历史的进程, 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得到一些道理或者收获一些感悟。

例如, 在学习《苏武传》时,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苏武誓死不渝的精神, 学会了坚持。其实很多时候成功很简单, 那就是坚持, 太多的人在困难面前退缩了, 我们要发扬苏武的那种精神:无论多苦的条件, 无论多大的困难, 无论多大的诱惑, 都要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 坚守心中的梦想, 矢志不移, 真正做到“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保持对国家对民族的无限忠诚。在《陈胜吴广起义》中我们知道了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告诉我们富贵、显赫都是祖辈们辛苦得来的, 富有不一定一辈子富有, 贫困不一定一辈子贫困。这就要给学生传达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自立更生的优秀品质。

二、通过思想教育的文言文解析, 对学 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中国一直都是一个重文化教育的国家, 而中国古代的先贤更是总结出很多道理, 便于我们现代人借鉴和学习。关于修养与智慧方面的总结, 可以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相比的。

例如, 学习《劝学》一文中的“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 就要传达要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理念, 要求学生要超过老师, 这样社会才能进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就要求我们每天都要醒悟自己的过失, 总结今天的优缺点, 这样才能进步。所以在文章讲解的过程中, 给学生总结这些好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加以感悟。

三、在课外知识的延伸方面, 进行传 统美德的教育

文言文有时候艰涩难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失去耐心。所以我们多加入一些历史背景和相关故事的拓展, 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而弘扬传统的美德。

例如, 我们可以让学生课下收集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我们在讲《过秦论》的时候, 就让学生找一些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知识, 让学生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方面是百家争鸣, 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学习文化知识在哪个朝代都是很重要的, 这就树立了学生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我们通过对战国时期每个国家的消亡分析知道, 他们灭亡的原因是不懂得协同合作, 而是只顾自身的利益, 最终都被秦朝消灭了。如果他们都能有围魏救赵的精神, 彼此之间相互照应, 那样秦再怎么强大都不会消灭他们, 他们的灭亡不是秦的强大而是自己的自私、自立, 最终将他们推向了死亡。所以在人和人之间的相处过程中, 要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 不要计较太多。自私自利才是走向灭亡的根源, 这也是中国人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体现。

四、在朗诵的过程中, 进行传统美德 的教育

朗诵就要求有情感的融入, 这种情感的传达更胜于语言的传达, 通过感情的起伏变化学生能更深层次的感受作者要传达出的东西。学生在自己朗诵的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揣摩更能深刻理解课文。

比如, 在讲述归园田居的时候, 学生通过朗诵的练习不仅能够感受到陶渊明对世俗的无奈, 还会感受到他乐观豁达的态度。这也教育学生人生有很多无奈, 我们怎么去面对, 是用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呢。我们中国人一直都具有洒脱的个性, 面对历史的大起大落, 都没有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建设。所以学生在朗诵的熏陶中培养了他们乐观的人生态度。

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是先人留给我们最好的财富, 让我们受益终身。这些文化的传播是我们为人师者的责任和义务, 而高中的文言文课堂就是最好的文化传播阵地。这些爱国、敬老、尊师重道、自强不息的精神在高中文言文里有了很好的体现,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但教给学生更多的文化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的欠缺是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弥补的, 但是为人处世的观念出现了偏差就很难纠正了, 所以将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到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是每一个教育者应该时刻铭记的。

参考文献

[1]杜娟娟.让美德教育融入学生心田[J].科技文汇.2011 (06)

篇4:如何巧妙地将游戏融入一日活动中

一、集体活动中游戏的融入

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一)导入环节中游戏的融入

导入环节在整节活动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好比是一本好书的开端,能否博得读者的眼球,关键在于开篇是否精彩、吸引人。因此,为了能使导入环节更加精彩、有趣,运用游戏的方式融入进去,既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带领幼儿快速地进入到课堂氛围中。

(二)新授内容环节中游戏的融入

一节活动设计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中间环节是否精彩,能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积极参与,将知识内容很好地传授给幼儿并让他们真正理解。举例来说,以往在音乐活动,尤其是歌唱活动中,对歌词内容的教授,都是教师教,幼儿学,幼儿们非常被动,形式比较单一,幼儿们会觉得枯燥,缺乏兴趣,从而达不到教师预计的理想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如何灵活地运用游戏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小班《碰一碰》是一首节奏欢快、有趣的歌曲。小班的孩特别渴望老师给他们爱抚,也喜欢去碰触同伴。歌曲的内容正好符合孩子们相互碰触的愿望,整个活动我采取边唱边和幼儿一起碰的形式,因此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和动作。第一步骤:师让幼儿与好朋友一起选一个身体部位碰一碰,幼儿在尝试碰的时候,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情况,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第二步骤是幼儿学习歌词XX碰XX,并说说做做。教师请一对幼儿来介绍碰了哪里并做给大家看看,从而教师引出XX碰XX,并出示相应的卡片,加深幼儿的记忆。教师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与幼儿练习歌词内容,在这里我用了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进行反复的巩固学习,并让幼儿与好朋友一起说说做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后面的图片,我采用相似的方法学习。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玩耍和碰触、与同伴模仿碰等,都让孩子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兴趣地进行游戏,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玩耍、碰触的热情,同时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复习、巩固环节中游戏的融入

复习、巩固环节对幼儿来说,一般没有很大的兴趣。因为幼儿对重复的东西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新鲜、好玩的东西加入的话,很难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尤其是在学习歌曲、儿歌之类的活动课中,在练唱和朗诵部分,常常需要一遍又一遍重复练习,一般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适当地结合小游戏的形式,比如,歌曲可以采用男女对唱、接唱、回音等形式,就可以重新燃起幼儿继续学习的动力,使得课程能顺利地进行。

二、日常生活活动中游戏的巧妙融入

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占据很大的部分,主要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生活环节和一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包括进餐、饮水、午睡、入厕、入园、离园、过度活动、自由活动以及散步等。在这些生活活动中,必须要有好的常规,这样才能保证每项生活活动进行得井然有序。以往的常规教育中,往往是教师反复一遍一遍地教育和督促,幼儿努力遵守,但不是很见效,因为幼儿对这种重复的语言已经麻木了,所以我一改以前的教育方式,将单一、枯燥的指令性语言,换成有趣、好玩的游戏。在幼儿排队做操的时候,以前幼儿听到排隊的指令,总是慢悠悠地塞凳子,站好,拖拖拉拉很长时间才排好。这次在排队时我和幼儿做个小游戏,老师从1数到5,幼儿比赛哪一组排得又快又整齐,赢得第一名的小组成员在做早操时可以当领操员,这一次,不需要老师一遍一遍地督促,幼儿们自己也能做得非常好。另外,在过渡活动中,为了避免幼儿们在教室里吵闹、蹦跑,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手指游戏,既能让幼儿休息、安静下来,又能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手指协调能力,也能避免教师一遍一遍地重复常规纪律。因此,在以后任何日常活动中,将游戏巧妙地运用进去,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户外活动中游戏的巧妙融入

户外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在此期间进行必要的户外活动不仅能锻炼、提高身体各方面的能力与技巧,而且还能让幼儿更加贴近大自然,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了提高幼儿对户外活动的兴趣,让户外活动变得更加有声有色,游戏的融入是必不可少的。

总而言之,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我们将继续不断地观察、探索和研究适合幼儿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契机将游戏在集体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户外活动中有效地运用起来,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全方面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篇5:将传统美德融入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中

教师:段利华

《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生活是最贴近幼儿的,怎么样从生活中发现美的、新的用于课堂,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着眼于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的活动,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在《美丽的环境》这一主题中,孩子们了解到生活中丢弃的废旧纸如(报纸,粉碎机碎掉的纸屑、街上丢得满地的宣传单、废旧的纸壳等)孩子们都想把这些纸再次利用起来。可是这些废旧的纸到地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于是就和孩子、家长们一起寻找答案。借助于网络,我知道了纸浆画,并且深深的吸引了我。恰逢我园正在研究《挖掘当地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教学活动》课题,所以根据幼儿园工作以及孩子的兴趣,把《纸浆画》定为本次课题研究的内容。

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就有了探索的方,于是就预设了共同性活动:《认识纸浆》、《创作纸浆画》,选择性活动:班级区域活动、年级组走班、全园走班等活动。

一、《纸浆画》共同性活动的探究

纸在孩子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们在《美丽的环境》这一主题中,孩子们对纸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很感兴趣。

1、《认识纸浆》

纸浆画的共同性探索首先是《认识纸浆》,通过欣赏漂亮的纸浆画,从而引导幼儿知道纸浆可以做成美术作品,轻易的激发了幼儿对探索纸浆的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认识纸浆画活动中通过将各种纸放入水,通过比较知道哪些纸是能容哪些纸不溶于水,让孩子有这个感知后再来学习制作纸浆。

纸浆的制作很简单,孩子和家长通过网络基本上都知道怎么做,孩子在这个过程孩子们非常开心,并且都对制作过程很感兴趣,且有进一步探索、创作的欲望,于是我们提供了报纸、蛋架等材料让孩子来制作纸浆,体验制作纸浆带来的乐趣。

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特别兴奋,对活动特感兴趣。在制作纸浆画时,有个小朋友提出来了这个纸浆好臭啊!其他的小朋友听到了,也纷纷的把纸浆凑到小鼻子前闻了起来。我闻了闻,就发现了是工业颜料的味道。我就告诉孩子们,不是我们纸浆臭了,而是我们用的工业颜料的气味。孩子又说:不能用其它的东西当颜料染色吗?于是就生成了新的问题:能不能用其它的东西做颜料染色?可以用什么东西当颜料?孩子们有了疑问,我就充分发挥家长资源,通过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资料,寻找什么东西可以做染料?怎么做?而我则是通过网络以及生活经验来收集资料。

2、《香香的纸浆》

(1)、在老师、家长与孩子的努力下,收集到了很多资料,在我们班星期五下午的经验分享活动时间请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老师这个时候就对孩子们做好观察和记录,帮助孩子们做好经验的梳理和总结——植物汁液能够染色。于是,就在小朋友周末的时候请爸爸妈妈帮助收集各种颜色鲜艳的蔬菜、水果、花朵等物品;并且家长和孩子收集各种能够捣碎植物取汁的工具。孩子们带着任务回家的同时,我又通过本班建立的微信群在里面告诉家长我们的目的,争取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同时请家长帮助提醒幼儿完成任务,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孩子们收集了材料个工具后,老师吧材料用刀切小备用。(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发现旧报纸色彩比较灰暗,制作出的纸浆缺乏美感,无法激发幼儿的创作激情。于是我想到分别使用卫生纸、废旧的纸来做纸浆,让幼儿对比两种纸浆和工业颜料和植物颜料制作的纸浆进行对比得出一致的答案:用雪白的卫生纸通过撕碎、加水捣烂、添加颜料后,变成了色彩鲜艳的纸浆,孩子从感官上更加喜欢,更能体验植物纸浆的美。)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了纸浆,提升了他们的创作激情。而纸类的选择,因为植物的颜色淡不易盖住纸原来的颜色,为了让幼儿在制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使幼儿有成功的体验,为幼儿树立自信心,特选了容易上色,易捣碎的卫生纸来进行纸浆的制作。(2)、植物纸浆的制作

准备工作做好了,小朋友们就可以开始制作植物颜料:将植物用工具做成植物浆——用纱布将浆中的纤维滤出——卫生纸撕碎放入浸泡——把纸捣细染色——取出染好色的纸浆挤干加入乳胶——植物纸浆就做好了。

在孩子们动手操作制作纸浆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由分成五组:一组使用研钵制作植物汁液;二组使用手动榨汁机、手动蒜泥粉碎器;三组使用压板;四组五组使用冰浆机;(使用的工具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操作时除了给孩子交待清楚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外,还请班上的保育员老师和实习老师共同指导.)幼儿操作时自由操作,适时的指导.孩子们作出的植物颜料透着浓浓的香气,特别是水果汁,有的小朋友偷偷地用手指蘸一点水果汁,偷偷的放在嘴里。(在组织活动之前,我发现让自己试染纸浆时,植物汁液染的会纸浆越来越淡)所以,在孩子操作前设置了一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借此引导孩子提醒孩子们,在染纸浆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孩子们带着问题动手操作,孩子们兴趣浓,可开心了!做出了各种颜色的纸浆,并分类存放在相对应标记下的盆里。

最后小结时,我提问孩子们,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七嘴八舌的说:老师,我发现我做的纸浆染的颜色越来越浅,为什么?这时,王紫菱小朋友说:老师老师,我知道我知道,是因为,卫生纸把植物颜料里面的颜色吸走了。余酉娟小朋友说:老师,我发觉我的手放在植物颜料里制作纸浆时会痛,为什么呀?在小朋友提出发现的问题时,我并不是马上给出正确的答案,我希望孩子们能互相学习,请小朋友帮助提问的小朋友找答案,虽然孩子能给出的答案不一定全面,但是给孩子去共同寻找答案的机会,使他们共同成长。(3)、再次制作纸浆画

小朋友再次制作纸浆画时,兴趣更浓,因为前期的准备工作,孩子们全程参与,每种颜色的纸浆都是孩子们亲手做的,孩子们这次对纸浆的使用非常珍惜。再次制作纸浆画时,我增加了制作难度,请幼儿自己设计纸盘,这对本班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在指导孩子制作纸浆画时,针对第一次存在的问题对孩子进行指导,比如:要求幼儿作画时填的纸浆要薄而密;把绘画的轮廓线留出来,不要盖住以及填纸浆时,一种色一种色的填等等。

两次纸浆画的制作,给了孩子们不一样的体验,通过孩子们制作纸浆画,对比了工业颜料和自制的植物颜料的优点和缺点。植物颜料的的优点是:颜料的气味很香,孩子们很喜欢的味道,能提高孩子的兴趣,并且是纯天然的,安全、环保;缺点就是保存的时间不长,容易变质;做出的纸浆的颜色淡、容易褪色,不易保存;且植物颜料制作耗时,成本高。而工业颜料的优点是颜色种类多,保存的时间长,不容易变质;颜色的遮盖性加强,能遮住废旧纸类制作的纸浆的颜色,颜色鲜艳,不容易褪色;易于保存;而缺点就是气味刺鼻。所以对比下来,工业颜料方便、易保存。选择性活动 班级区域活动

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设置班级特色区——纸浆画区,幼儿根需探索和体验纸浆的制作和纸浆画创作,提供工具和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动手创作。(附图片)

2、年级组走班、全园走班

在班级特色区与活动为了让全园的孩子都有机会体验和学习纸浆画,特在园内走廊设置纸浆画区,通过年级组走班、全园走班的形式,设置各个年龄段孩子适宜的目标,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特点投放材料和工具,让全园大、中、小班的孩子都能够体验制作自己纸浆画和香香的纸浆的快乐。(附图片)

3、纸浆画亲子活动 A、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促进幼儿与家长沟通能力的提高。通过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满足孩子们的创作需求。通过活动,增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4、在活动中,能在活动中大胆展示本身,体验纸浆画活动带来的快乐。

5、通过活动,让家长走近幼儿园,使他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走近幼儿园。B、环境与材料准备:

1、亲子活动场地设置在幼儿园大四班活动室,入口处标有活动名称和活动规则及玩法。场地划分为:规则区、取放材料区、操作区、盥洗区、作品展示区等。

2、在活动中提供的材料、工具等物品全部都是利用废旧材料自制而成的。有各种废旧纸(旧报纸、宣传纸、废旧打印碎纸、卫生纸、纸质鸡蛋架等)自制的纸浆;有塑料盖子,旧鞋盒子、生日蛋糕盒子和盘子以及叉子、旧的水彩笔盒子、旧纸壳、泡沫板等等,提供给幼儿自由游戏和创造的空间。C、家园同步:

1、家长与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废旧物品(旧报纸、宣传纸、废旧打印碎纸、卫生纸、纸质鸡蛋架、塑料盖子,旧鞋盒子、生日蛋糕盒子、旧的水彩笔盒子、旧纸壳、泡沫板等),自制纸浆为亲子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2、家长与幼儿收集环保袋,为幼儿制作围裙和袖套。D、预期效果:

1、幼儿能够与家长协商选择材料进行互动,能够大胆的幼儿与家长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2、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能满足孩子们的创作需求。

3、能增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4、在活动中,能在活动中大胆展示本身,体验纸浆画活动带来的快乐。

篇6: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作文教学之中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作文教学之中

李场小学鲁艾二

根据教学原理我们知道,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实际上就是“观察、思维、表达”三者能力的结合。因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融入作文教学中,认真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思维能力方面发挥语文学科应有的作用,尽到语文学科应尽的职责,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其根本目的是获取输入信息的表象材料。形成表象材料的源泉有两个,即直接观察(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间接观察(即对书本等画面的认识)。由此,要使学生有话可说和有事可写,就必须提供给他们比较多的表象材料即生活知识的积累,书本知识的积累和情感体验的积累。为此,我采取许多方法增加学生的表象材料,1、组织学生随着季节变化观察校内外环境、植物、日出、日落等现象的变化。如春季,面对柳枝抽芽,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吟咏出柳永的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经典诗句。学生面对此情此景,在身临其境中,顿悟诗句深刻含义,体会出诗人作诗时的细腻感情。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审美的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给学生安排赞美家乡、赞美大自然,反映地方特色、民族风貌、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板报、手抄报,比如《端午节的风俗》手抄报、《中秋节习俗》手抄报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审美情趣。三是要求学生主动跟随家长外出游玩,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历史博物馆、历史遗迹,收集整理址、革命胜地或走亲访友,并写出游记,获取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四是要求和布置学生观看少儿电视节目和军事、文学、戏曲频道,培养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五是组织学生集体和个人订阅报刊杂志,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和了解获取传统文化的信息和渠道。六是寒暑假制订具体监督检查措施,落实30万字阅读任务。七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大量进行写作练习。大量的阅读观察和生活积累,使学生具备了充足的输入信息,奠定了学生选择材料的基础,达到了巧妇不为无米之炊而发愁的境界。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

把观察获得的信息材料,经过选择、组织、加工、组合等制作,最后在大脑中形成一篇能表达自己看到或听到或想到内容的腹稿,这就是对输入信息的处理过程,即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为此,我编制了一些作文思维能力的训练模式。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让学生自命题目撰写作文,并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看《屈原》、唱《橘颂》、吟诗词、赛龙舟、选艾叶、佩香囊、吃粽子……一个传统节日,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学会思考,学习写作,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作文写作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另外,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桥一亭以及乡风乡俗、乡亲乡情都是学生作文的训练的绝佳题材。通过寻访,让学生读出在家乡这部书上的沧桑意蕴和时代变迁的思考。可以叩访家乡先贤,了解先贤们的成长历程、奇闻逸事,把收集到的资料写成一则则小故事,既可以励己,又可以励人;可以寻觅家乡的古老建筑,一座石桥,一座清真寺,一堵残墙,山头上的烽火台,都可能蕴涵着一段故事,它们的名号、建筑风格都是可资探寻的内容,通过探索、发现,进而叙写,激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考究家乡村名、路名的来源,感受时代的变迁和世事沧桑。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

通过口说和书写的方法,把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输出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想的健康,语言的丰富,表达技巧运用的恰好成为重要因素。我们通过用诵读、说讲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要做好它却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传统经典可积累的内容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学生诵读《三字经》,《论语》等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目。利用晨读,课外活动对所选内容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传递的是一种孝悌的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博爱思想的传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学生要学会推己及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让学生懂得了见利要思义……传统经典作品是集文学、哲学、历史于一体的,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同时,采用说一说,讲一讲的方式,以成语或歇后语为载体,引导学生编写故事,既是一个很好的作文训练内容,又是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的好机会,而且由于时代变迁,又会使歇后语、成语赋予新的内涵,闪耀着现代孩子的智慧和光彩,激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篇7:将传统美德融入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中

摘 要: 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将本土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这对于本土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学校德育、美育、文学艺术欣赏来说是一项双赢的结果,它既能使学校教育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又能使乡土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把民族民间艺术融入课堂,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土深厚、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底蕴,达到初具欣赏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加强德育素养以及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提高审美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民间艺术;文学艺术;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

一、美术篇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人文理性、强调和谐观念、倡导忧患意识等等,学习和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弘扬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对国民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整合资源。就学校教育来说,不要只图追求所谓“高大上”艺术层次为目的,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因材施教才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艺术教学内容的范畴不能局限于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教材。既然实施新课改,就要灵活、科学变通教学观念。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多渠道搜集素材,全方位整合资源,编成校本教材融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浓浓民族风味,朴实的习俗,更加贴近生活。就我在以往教学中亲身体会,如果单一地灌输固定教材理论知识,这种周而复始教学模式定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排斥心里和厌学状态。除了教材内容之外,我充分利用本土民族文化资源,将平时搜集的素材系统归类、整合后融入到教学中,更能激发学生情趣。这对于本土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学校德育、美育来说是一项双赢的结果,它既能使学校教育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又能使乡土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各个民族、各个地域有着不同习俗,生产生活方式存在大的差异,所以中华民族文化种类繁多、寓意深邃、内涵深厚,自成体系。如把民间艺术融入到教学中去,就能丰富使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理念更新并不是一味去追赶潮流而彻底抛去古老的、经典的传统文化,在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的同时,还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优良传统。地方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理解、学习掌握民族传统基础知识,是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继承和发展的关注,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传承民族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让它世世代代源源不断传存延伸。

传承和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教育教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就艺术教育来说,地方民族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一堂好的艺术欣赏课,能够让学生受益匪浅,并且感受到艺术无限的魅力。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大屏幕一边展示图片、视频给学生欣赏,一边以导游的身份作解说,引领他们的视野进入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场境、美丽的大自然以及纯朴人文景观之中,结合乡土特色资源(文物古迹、山水田园,民风习俗)展现在眼前,多彩的风情,纯朴的习俗,一幕幕如身临其境的画面让他们产生激情,感到舒心、欢快。

通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将本土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引入美术教学中后,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有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感受到本土的亲切,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积极性。每上一堂美术课,学生兴趣高涨。

地方节日文化、婚俗文化、丧葬文化、古迹、民间音乐、民族舞蹈、民族工艺等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观念能给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艺术、语文、历史、体育课提供很好借鉴与启示。结合高中新课改教育理念,让学生全面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学生道德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本地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缩短课程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形成保护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意识,以实际行动担当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责任。

我相信以乡土传统文化作为地方教育教学的突破口,开发和利用好当地的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必定会给农村教育开辟一条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新发展道路。通过教学平台,不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而且促进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引导具有重要的、深远的意义。

二、文学篇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而作者通过艺术手段的加工,精练的语言描述,有序的故事情节排列、渲染、夸张,集中矛盾等故事情节的等等描绘,就使一本小说或者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更加的生动,耐人寻味。

在乡土美术欣赏的氤氲氛围中,我们的基础教育有了良好的沃土。

艺术与诗歌。艺术欣赏可与语文教学诗歌鉴赏意象意境有着紧密联系,题干强调:这首诗的某联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氛围、场景、图景)?者必须有生活作基础。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必须找到意象,高大上的东西学生不知道,到你说美术课上见到的,生活中见到的,学生很快就会找到答案,找到意象,引导他们把这些意象叠加组成画面,引起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观察生活中的真实美,上升到艺术欣赏中的艺术美,才能达到生活和艺术的和谐统一。艺术欣赏不但与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烘托、渲染有紧密联系,还可以教会你在生活中穿衣打扮、布置家庭装饰美化生活环境。

艺术与共鸣。文学艺术是一家,能领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踏花归去马蹄香”、“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定能理解诗歌蕴含的美,能悟出诗歌中孤高的境界,这与艺术欣赏密不可分,艺术和文学的美是需要情感共鸣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洒满落日的黄昏,一位画家凝神天际感慨万千……

画家:今天多美的晚霞,明天定是艳阳天!

妻子:哦,好,明天我话晒被子!

呵呵,大跌眼镜了吧?再看看那个用苕帚蘸了白石灰刷敦煌飞天壁画的王圆录,那个可恶又可伶的王道士不懂艺术为何物,难道政府、政府官员也不懂?

用高大上抽象的语言表达问题,我们这乡土气浓浓的群体可能不理解,但用带有乡土气息的意象作例子,懂!这就是民间艺术与文学艺术达到的统一情感上达到的共鸣。

我们教育的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关系到整个大环境的综合素质,关系到我们后代的综合水平。教育学生学会爱美、欣赏美,用艺术的眼睛看世界,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篇8:将传统美德融入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中

主题班会, 顾名思义, 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班会形式, 在实际的教育中, 主题班会比起日常的总结式、点评式的班会效果要好一些。

本文重点讨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 如何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的主题班会中去。

一集中讲座式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丰富的, 学校的课程及教材, 因为自身容量有限, 不可能分门别类、面面俱到地讲清楚传统文化的每一方面, 这就需要班主任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和学校工作的需要, 有意识地搜集整理一些材料, 作为一次主题班会的素材, 就某一点在某一时刻系统深入地讲解一下。

笔者将传统文化知识分成两种情况。

第一, 全民族性的传统文化, 如民族、民俗、民居;京剧、沪剧、淮剧;以及“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生终归是学生, 知道的毕竟还少, 教师就要用自己的博学广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使其能对点上面上的传统文化有个较深入的全面的认识。

第二, 乡土性的传统文化, 如淮安城南公园到清宴园的变迁, 铁山寺的天然森林, 泗州城和洪泽湖的历史渊源, 吴承恩和《西游记》, 开国总理周恩来和淮安等。自己身边的事实历史和传说, 学生感兴趣, 生活中受熏陶的机会也会多一些, 探根究底的兴趣也就浓一些。

二师生讨论式

当今的时代, 信息纷繁复杂日新月异, 各种事件层出不穷, 但今天的一切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 它是建立在过去多年的发展积累基础之上的, 好多事情都能找到历史的影子, 看到传统文化的痕迹, 许多事件更是与历史有惊人相似的一幕。所以班主任可以从大量的重大事件中选出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密切联系而又适合学生学习的事例, 拿到班会课上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例如, 1998年的洪水灾害。历史上并不是没有洪水, 中国地域这么广阔, 洪水年年有, 只是大和小的问题, 那么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一个是用堵的方法, 一个是用疏的方法, 上古就有大禹治水之说, 更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和爱妃苦等的精彩传说。可想而知, 那时候与水灾作斗争是多么艰难, 生产力水平是多么的低下, 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啊。中国自古就有人定胜天的思想, 至于后来又有都江堰, 十三陵水库,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一步一个脚印, 终于能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 如果不是特大的洪水泛滥, 现在基本上已能做到驯服祖国的大江大河了, 不容易啊!

还有就是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 例如, 报纸上经常报道有关学校乱收费问题, 在简单调查了今天收费情况的基础上, 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中国古代的学校是如何收费的, 公学私学是怎么回事, 书院又是怎么回事, 学生都学些什么考试考什么, 古代的学校教育, 课程设置等议题。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合理收费是必不可少的。孔子还说:“自行束修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 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代教育的合理因素和对今天教育的影响, 从而珍惜今天的大好学习机会, 感受时代的进步。要知道早期是“礼不下庶人”、“官师不分”的。

三学生言行发现式

学生是以学习为中心工作的一类群体, 在不断的充实学习中, 他们学到很多东西。其中就有许多传统文化知识, 但学生自身常常没有意识到。学生的许多言行都很能体现传统文化精神, 但学生自己不清楚, 这就需要教师发现、引导和启发。

学校中每天都会有各式各样的事情发生, 这些事中有大量的闪耀着传统文化光芒的亮点存在, 为了便于说明, 笔者把它们分成两类。

第一, 言语方面。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善于收集学生言辞方面的基本材料, 从学生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寻找教育的素材。当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时, 教师会发现学生的世界丰富多彩, 这里面有美丽动人的一面, 也有灰暗阴霾的一面, 有活泼向上的一面, 也有消极颓废的一面。课堂上当然以正面教育为主, 洗涤熏陶学生的心灵。而对于那些落后阴暗的一面, 教师怎么办呢?比如说, 大部分学生都很讲究“哥们义气”“姐们义气”, 不分青红皂白一味信任朋友忠于朋友。在班级里教师如果发现有类似的言语盛行, 就应该仔细调查了解一下, 对这类言论学生到底是怎样看待的, 认识到何种程度。然后围绕这一话题, 多方收集材料, 从不同角度条分缕析。大部分同学在碰到类似问题时会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学生毕竟还小, 稚嫩得很, 稍加修正就能收到效果。

第二, 行为方面。所谓“言为心声”, 言辞已经付诸行动, 那认识已是达到了相当程度了。班级里的事情千头万绪, 有些事情可以淡化处理, 有些事情可以避而不谈, 有些事情当它闪烁着传统文化精神的光环时, 我们则可以大谈特谈。班级管理中流生问题是很令人头疼的事情, 其形成有种种原因。为了挽住一个, 抓住大片, 可以用解剖麻雀的方法, 课本中就有乐羊子妻的故事, 为什么不能就此在主题班会上大做文章呢?

当然, 参观访问、电影电视展播等也是方法之一, 只要有心, 无时无处都能寻觅到传统文化的足迹, 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引导启发, 学生是能够受到熏陶, 并对传统文化形成一定认识的。我们确实都是龙的传人, 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液。

[责任编辑:高照]

摘要:传统文化是指那些作为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组成部分的文化意识活动, 以及表现这种活动成果的物质设施。主题班会, 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班会形式, 在实际教育中, 主题班会确实有它成功的一面。

上一篇:溢油专项应急预案下一篇:卷内目录标准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