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数学周长

2024-04-15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周长(精选11篇)

篇1:北师大三年级数学周长

陈丽莉

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P44~4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教学用具:线、直尺、皮尺。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式什么形状的?你们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一画。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用一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

3、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6、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式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拓展应用

1、摸一摸。

(1)课桌面的边线。(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2、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3、连一连

陈丽莉

(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①

篇2:北师大三年级数学周长

游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运用已学知识,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4、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重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园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园,在这个小公园里,它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老师今天也带你们去一趟这个公园,看看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小公园的挂图。这就是那个小公园,同学们,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在同学提出的许多问题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其中的一个与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数学知识--周长有关的问题。

3、你能指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如果让你来计算这个公园的周长,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办法获得这些信息吗?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些信息,你能求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试试看。

5、让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求小公园的周长的方法吗?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在这个小公园的附近,小动物们还拿着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图形,你们认识它吗?

我们班有六个组,老师这里一共有六个图形,每个组可以拿几个?但老师想请每个小组算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

2、今天我们一起去游玩了一个小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花边有多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现在我们先来布置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但是我出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学生独立解决“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再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4、汇报各自的算法:

(1)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34+12+34+12=92(分米)

(2)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34×2+12×2=92(分米)

(3)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34+12)×2=92(分米)

三、拓展应用

1、做一做

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2、讨论

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四、小结: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的计算方法,用计算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那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地砖的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采用身边的实物来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4、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精美的图案,如:装饰图案,装饰后的地板等。

2、在这些图案上,都有正方形。同学们,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正方形吗?

3、我们教室的地面就是由一块块正方形地砖拼成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地砖的周长。提示课题:地砖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测量地砖的边长。

教室里有很多的地砖,我们可以随便选取一块。如果想知道它的周长,怎样才能算出来呢?必须先测量它的边长。要测量几条边呢?

请你用测量工具测量出你需要的数据。

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注意如果学生手中的尺子不够长,可以多测量几次。

2、计算地砖的周长。

我们已经测量出我们需要的数据。你能算出这块地砖的周长吗?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方法1: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60+60+60+60=240(厘米)

方法2:用边长乘以4。

方法3:先把两条边长加起来,再乘以2。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独立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要求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方法。

2、讨论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有几种?哪一种最简单?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3、用你刚才选择的最简单方法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

第2题求篱笆的长度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说一说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上你学会的知识?举例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篇3:北师大三年级数学周长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想——实践——验证”,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 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摸球盒、转盘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 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国王面前处死。这个国王喜欢抽签, 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 一张是“生”, 一张是“死”, 抽到“生”就可以获救, 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 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 请问, 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吗?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通过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可能性

可能 (不一定) 一定不可能

二、合作探究, 亲身体验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 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 介绍学具, 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 每个小组依次分得一个纸箱 (每个纸箱放置球的情况如下: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第一个纸箱全部放白球, 第二个纸箱全部放黄球, 第三个纸箱放3个白球、5个黄球, 第四个纸箱放3个黄球、5个白球。第五个纸箱不放黑球) 。

(2) 介绍摸球规则:每个小组共摸球20次, 每次摸出1个球, 记录下其颜色后, 放回纸箱后, 再进行第二轮摸球。

(3) 操作体验, 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并记录摸球情况。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定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初步感受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联系。

(4) 汇报各组的摸球情况:第一组摸到的球全部是白球;第二组摸到的全是黄球;第三组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第四组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第五组没有摸到黑球。

(5) 质疑:为什么每组摸球的情况不一样呢?

(6)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猜想。

(7)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第一个纸箱放的全是白球, 所以一定摸到白球;第二个纸箱放的全是黄球, 所以一定摸到黄球;第三、四个纸箱放有2种球, 所以可能摸到黄球, 也可能摸到白球;第五个纸箱没有放黑球, 所以不可能摸到黑球。

三、验证猜想, 异中求同

(1) 让各个小组打开纸箱, 看看纸箱放球情况是否符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

(2) 延伸:如果第五组的同学一定要摸到黑球, 该怎么办?

如果要让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怎么办?

设计意图:异中求同, 验证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

四、实际应用

(1) 试一试:1) 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 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 让学生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 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街头转奖的骗局) 。

(课本85页练一练)

(2) 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 分别摸一个球, 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出示课件】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 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 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 (冬天会下雪) , 内陆地区, 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 (学生回答) , 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亚热带气候, 冬天不太冷, 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 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 说一说活动。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五、全课小结

篇4:北师大三年级数学周长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66—67页《左右》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三、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五、教具准备

文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左右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要举起那一只手?(生:右手)

师:那另一只手就是……(生:左手)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师:知道这两个字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

师:你的左手又会做什么呢?

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看来,左手、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找找看。下面,同学们同桌说一说。

师:认识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活动活动,好吗?我们一起来玩“我说你做”的游戏。老师发指令,同学们来做动作。发出指令后,看谁做得又对又准。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外,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左边有几个同学?右边有几个同学?你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同桌合作完成。屏幕出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2.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2个。)

师: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4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一会儿排第2,一会儿排第4?(生:因为数的方向不一样。一次是从左边数,一次是从右边数。)

师:同一物品,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可能不同。

师:从左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再从右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生答略)

3.猜一猜

师:在文具盒的左边,在橡皮的右边,它是谁?(生:尺子。)

师:为什么同一把尺子既在左边又在右边?(生:和铅笔盒比它在左边,和橡皮比它在右边。)

师:同一物品,和它比较的物品不同,它的位置也不同。(课件出示淘气、笑笑、机灵狗座位图,学生观察验证)

(三)联系实际,体验“相对”左右

1.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那么多困难,请你们再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我跟大家面对面站着,(师举起右手)老师举起的是右手还是左手?

师:请同学们把右手举起来,再想想老师举起的到底是哪只手呢?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

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可是为什么看上去和同学举的手是相反呢?(生:因为老师和我们面对面。)

师:同桌的同学都举起右手,面对面看看,发现了什么?(生:我和我同桌的右手正好相反。)

师:对了,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2.举手比赛

师:老师想和同学举手比赛,愿意吗?看谁举得又对又快。(师生面对面站着,师举左手,生举左手,师举右手,生举右手。师与最快的同党握手表示祝贺。)

3.握握手(要求同桌同学面对面站)

师:刚才我们是用哪只手握手的?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用你的左手拉拉钩。

4.师:老师还有个问题要请教聪明的同学,上楼梯应靠哪边走?下楼梯呢?(屏幕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师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吗?当学生争持不下时让他们去体会: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①女孩子从后往前走为上楼梯,男孩子从前往后走为下楼梯。②指导学生举着右手表演:女孩子上楼后又顺势下楼,男孩下楼后又上楼。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一个接一个,不要拥挤,有秩序地走,以免发生事故。做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四)联系实际,运用提高

1.出示停车场情境图,(书本上67页的第4题):

师:淘气在小明家玩了好一会儿,现在要回家了,他要坐的车是停车场里从右边数的第五辆大客车,小朋友们:

①你看到了几辆车?

②树林后藏了几辆车?

③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2.看书填空。

(五)自主评价,拓展延伸

师:你们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样?认为自己表现的很出色的,在书本67页的左上角画一个圆圈,右上角画一个三角。

师:请同学们回去后在生活中找找左右,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篇5:北师大三年级数学周长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阜阳市阜南县高庄小学

张荣红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地砖的周长》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实物地砖,引入计算地砖的周长,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了经验,自己动手测量地砖的边长,通过参与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已经很清楚,又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并且归纳出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因此对本节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应该不会很难。

教学目标:

1、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正方形周长

3、利用正方形周长的求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探索

难点:解决有关正方形周长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

生:地砖。

师:对,昨天我们学习长方形的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如何计算。

(学生探讨、交流、操作、测量)

师:上面每位同学做的都很好,每组都能合作测量出地砖的边长,现在汇报一下你们如何计算周长的?(学生交流、汇报)

师:总得来说,你们列出了两种算式:

一种:60+60+60+60=240(厘米)

另一种:60×4=240(厘米)

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下面请两个代表同学说出他们的想法,是怎样想出这样的列法?

(学生交流、汇报)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15cm

22cm(学生计算、汇报)师:大部分同学都用的是乘法,如:15×4=60,22×4=88,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这里不同的地方就是不同正方形的边长在变,其它的都没有变,因此我们可以怎样用一个算试来表达任何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汇报)

师:很正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这里我们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轻松的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如果老师告诉你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8cm,你能求出它的边长吗?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师:非常棒,请说出你的想法。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师:你的想法很对,周长是8,且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都是相等的,就相当于把8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8÷4=2cm,同学们能不能象计算正方形周长那样用一个式子来求任何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呢?(学生交流、汇报)

巩固练习:

师:你们真的是太棒了,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现在来验证你们学的怎么样?快速算出下列图形的周长。(课件出示)(学生计算、交流、汇报)

师:看谁最聪明:请能想出下列两个图形的周长?

问题

一、王奶奶靠墙用木条围起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圈,鸡圈长5米,宽3米,围成的篱笆其长多少米?(学生交流、辩论)谁最细心:

王奶奶靠一面墙围了一个正方形的鸡圈,用了24米的篱笆,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学生交流、辩论、汇报)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表现不错,很多问题都是自己解决的,下面的时间自己交流一下,本节课你获得了什么?你提出了那些问题?

课堂作业:

篇6:北师大三年级数学周长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4—45页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结合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周长,然后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掌握周长,最后,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体会周长含义,从而自然的获得求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交流、合作和动手操作的意识。要引导好学生获得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和体验。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视野比较开阔,知识丰富,而且可以通过家长、书籍、网络等了解到一些数学知识。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而且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城市的孩子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教材让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动感十足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班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已经很出色,学生明白什么时候独立学习,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更懂得怎样合理分工才能完成任务。因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认识一周)——通过活动认识周长(摸一摸、判一判、描一描)——小组合作(测量圆的周长)——巩固提高

教学目标:

1.从现实生活出发,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3.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资源开发:从周长联系到用皮尺测量腰围头围,体现数学的生活价值。

教学媒体:线、直尺、皮尺、树叶、小篇子、课件

活动组织与实施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秋天的落叶的图片引入

2.课件展示三只小蚂蚁欢欢、乐乐、笑笑绕树叶跑一圈的比赛,让学生当裁判。

3.请学生评判比赛结果。谁获胜了?其他两只小蚂蚁呢?

教师小结,理解一圈(从起点出发,最后再回到起点)。介绍一圈和一周的关系。

小结:小蚂蚁跑过的距离就是树叶的周长。4.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摸一摸

用手比划身边物体的周长

2.知道了树叶的周长,课桌的周长,黑板的周长等,想一想什么是周长呢?

课件展示微课,学生学习后反馈。指名说说什么是周长,师小结: 周长是绕图形一周的长度。3.所有图形都有周长吗?判一判(1)判断下面图形有周长吗?

(2)课件出示练习,指名学生反馈(3)小结: 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3.描一描

用铅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学生练习后指名上台展示。

4.掌握了周长的概念,现在思考一下,怎样计算周长呢?(1)课件出示图形说说怎样计算图形周长。小结:将图形所有的边加起来,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量一量,并算一算自己数学书的周长。(3)帮老师量老师的腰围 5.小结:

周长的计算方法(课件演示)

三、巩固提高

1.数学游乐场。自己独立完成后指名反馈

2.计算图形的周长。指名板演。3.图形的周长一样吗?独立思考,反馈。4.谁的周长最短?独立思考反馈。

篇7:北师大三年级数学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景,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

认识周长,深刻感悟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各种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有两个小蚂蚁由于昨天晚上特别不听话,蚁爸爸罚他们绕运动场跑一圈,但是一只小蚂蚁跑后爸爸允许他去休息,而另一只却被爸爸罚跑两圈,这是为什么呢?(出示课件)。

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H动画演示两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周,而另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半)

师:为什么一只小蚂蚁休息了,而另一只小蚂蚁要被罚跑呢?休息了的小蚂蚁绕着树叶爬了多少,另一只呢?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真棒!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圈,也就是一周,而另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半(课件显示树叶一周的边线)

师:这个树叶一周的长度它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树叶的周长)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周长》(板书)

二、自主、合作探究

1、看一看

(1)课件播放,铅笔绕图形的一周,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课件播放,小明绕着操场跑步,小明跑的一周的长度就是跑道的周长。

2、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4)找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

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生活中的物品的边线,初步感知体验到周长要从起点开始,最后还要反回到起点)

3.描图形的边线

师:看,这两片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的周长?

(1)描树叶的周长,请学生到讲台演示。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2)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几个小朋友描的作品。判断:下面哪幅图的周长画得正确?为什么?(出示课件)

(3)师: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自己喜欢的作品,用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来描出它们的边线!

小组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4.练一练

课件展示练习题,画出下列图形的边线。(注意图形内部的线段不属于周长)。

三、深化练习

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师: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师:如果老师把接头放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

生1:我认为有周长。

生2:我认为没有周长。

师:我们分两组进行辩论。(分正方与反方)

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四、智力大比拼巩固运用

1、画一画下面图形的边线。

2、辨一辨: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出示课件)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篇8:北师大三年级数学周长

笔者选作比较的是课改前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查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著,2001年3月版,以下简称人教版)和课改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以下简称北师版),均选取供一至三年级使用的教材。选取这两套教材是因为它们影响比较大,使用范围比较广,笔者也比较熟悉。选取小学一至三年级这个阶段的教科书进行比较,主要是新课程标准把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年限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分为了三个学段,其中一至三年级为第一学段。

鉴于数学的学科特点,笔者认为从目录、习题、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即可认为是相对全面的分析。

一、两版教科书目录部分的比较分析

对于数学教科书而言,目录是对内容的扼要概括,比较不同版本教科书的目录可以从整体上认识其不同。

通过上面的统计表我们可以看出:

1. 二者涉及的知识范围不同:

从单元目录的数量上看,人教版6册书共31个单元,北师版6册书共50个单元,北师版包含的知识内容明显多于人教版,新增加的内容有“比较”、“分类”、“位置与顺序”、“统计”与“对称、平移和旋转”等。

2. 二者目录的编排顺序与结构不同,体现了二者分别是

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和技能,人教版注重知识的规律性,北师版强调的是知识的分类。

3. 二者目录名称表达方式不同。

人教版旨在增加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北师版重在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如,在学习有关数的概念时,人教版运用“10以内数认识”(第1册),北师版运用的是“生活中的数”(一年级·上册);在学习图形的知识内容时,人教版运用的是“认识图形”(第1册),北师版运用的名称是“有趣的图形”(一年级·下册)。

二、两版教科书习题内容的比较分析

习题是数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比较发现,两版教科书中的习题存在着不同的设计形式和不同的素材来源。

从习题设计形式方面看,通过统计,笔者发现人教版多集中于填空、口算和笔算应用题几种形式,这几种形式都设计了大量的习题运算,旨在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北师版习题的设计形式比较活泼,主要的形式有“说一说”、“连一连”和“划一划”等,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习题素材来源方面看,两版教科书中反映相同知识的习题素材来源相差甚远,人教版更直接地以数学方式学习数学,北师版则更注重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三、价值取向的比较分析

教科书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自然也体现着教育的政治、社会功能和价值取向,这可以从两版教科书的很多内容中清晰地看到,教科书中的很多内容都和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

人教版所反映的多是传统文化观念和与时代发展的密切相关的主题,突出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歌颂中华传统美德和科技体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价值观的培养。例如在第1册第16页有结合画面来反映歌颂中华传统美德主题的?……;第5册第24页:“第十一届亚运会,我国体育健儿获得金牌183枚,银牌107枚,铜牌51枚,获得金牌数比银牌和铜牌总数多多少枚?”第6册第11页反映与科技进步的以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来编制应用题。

北师版突出了人与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谐相处的主题,在教科书中的具体范例有:二年级下册第52页的单元标题“回收费旧电池”;三年级下册第32页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钟要白白流掉68克水,1小时浪费多少水?”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从学生自身的体验中渗透了人们要对自然环境和周围事物有关爱与保护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4.

[2]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著.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2001, 1-6册.

篇9:北师大三年级数学周长

教材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直观几何的最后阶段,它既是前面所学直观地认识平面图形及有关计算的延续和发展,又为今后逐步由实验几何阶段转入论证几何阶段作了渗透和准备。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用转化的思想进行操作、观察和比较,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让他们初步学会用确切、简明的数学语言表述概念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归纳推导公式并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应用,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理具有一定的转化和类比推理能力,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易于在转化和类比推理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但由于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学生很难跟以往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利用转化和类比推理基础上,结合操作演示,让学生在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增加感性的认识,从而真正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节水型灌溉”的生活情景,呈现了一个旋转喷水的情景,喷水区域形成一个圆,并提出一个问题“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的面积”,帮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体会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并引发研究圆的面积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2)能正确运用圆面积的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面积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方法:通过割补、拼组的方法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3.情感态度: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4.教学重点: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5.教学难点: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圆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教材。圆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直线图形的认识到曲线图形的认识,无论是教材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在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跃迁。

篇10:北师大三年级数学周长

龙泉驿区第二十二小学校 周春云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级年上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在整个几何知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各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由于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描一描”﹑“摸一摸”图形或通过物体的边线来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周长意义里“长度”含义的理解可能会有困难。但低年级学生对身边的、有趣的学习内容特别感兴趣。

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注重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动手操作等生动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知。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中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 1

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在“描一描”“摸一摸”等学习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估腰围、测腰围的过程中培养估测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2)教学难点是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五、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用观察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描一描、摸一摸”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准备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测绳等教具,同时让学生采集树叶,准备软尺,彩笔、直尺。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指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创设了森林里举行“森林运动会”马上要举行的是小蚂蚁短跑比赛的情境,用三只小蚂蚁赛跑的故事作为开头,投学生之所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整节课起了一个好头。通过观看三只小蚂蚁爬树叶的过程,学生清晰的辨析出什么才是完整的一周,为后面理解周长作了有利的铺垫。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学到的陈述性知识有:图形的一周是指图形边线的起点与终点的重合。程序性知识是:看蚂蚁爬的路线,用手指蚂蚁爬的路线。

(二)自主探索,建立模型。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我设计了

(1)描一描

让学生用彩笔描出手中树叶的边线,并说出打算用什么方法画。学生描好后选一幅贴黑板上。课件出示小蚂蚁说的话,然后问学生:它的话中哪个关键词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周长。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这时候再让学生能从我们身边找些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2)摸一摸

课桌面的边线

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平面图形的一周

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已知的图形或物体上去找、摸一周,让学生充分体验“边缘”“一周”,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建立“周长”这一数学模型,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设计思路,也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周长在图形上”,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周长的认识由事物上升到了半抽象,再让学生去摸一摸,学生对一周这个概念就有了一定的认识。

(三)合作交流,建立新知(小结周长的定义)

根据小蚂蚁的话:(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学生很容易说出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可桌面的周长,而可桌面的形状就是长方形,进而推导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学生经历了从具体的物体抽象出我们学习过的平面图像,在这样的基础上师生小结板书周长的概念: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这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周长”,对“什么是周长”的理解有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大量感性直观的知识,结合具体事物陈述什么是树叶(数学书封面,课桌面,黑板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长。第二次是由具体到抽象,什么是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揭示周长的定义,建构新知识。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这个环节教师组织学习同桌,小组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形成陈述性知识——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四)巩固练习,解释应用

为了及时巩固内化新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我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个环节我采用一个智力大比拼的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积极性强的心理,强化所学习的知识,我设计了三个闯关的练习

第一关:辩一辩,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周长的含义进行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强化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的理解。

第二关: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让学生判断两个图形周长是否一样,强调平移方法,讲解测量计算图形的周长,这是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周长的含义,就是一周的长度;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关: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价值。

(五)回顾总结,建构体系。

通过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周长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而更多的是对数学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将零碎的,分散的知识整理成条理的,系统的知识过程,更是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内化,与原有知识融合形成新的知识的过程。同时师生,生生间的积极评价,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充满后续学习的信心。

(六)实践任务

1.回家量一量爸爸妈妈的胸围,腰围和臀围。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再来说一说我的板书:

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求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

篇11:北师大三年级数学周长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

3、能初步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教学重点]

1、认识周长。

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引导法,游戏教学法。2.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看,它又要开始跑步。(出示课件)。

学生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H动画演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

讨论:刚才小蚂蚁跑的路长与这片树叶的什么有关?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

二、自主合作探究“周长” 1.描图形的边线

(1)师:这片树叶漂亮吗?想不想跟小蚂蚁比一比,描出它们一周的边线?(感受它们周长的长短)

学生活动:描树叶的周长,比一比谁能描得又快又好。

学生演示交流是怎么描的,说出描法。(引导学生说出起点和终点。)(2)小蚂蚁看你们描的这么开心,于是它也描了三幅图,我们来看看小蚂蚁是怎样描的?描的对吗?哪幅图的周长画得正确?为什么?(出示课件)

(3)师:小蚂蚁想试试大家的能力如何?又给我们带来两张漂亮的树叶,你们喜欢哪一张就选哪一张,用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来描出它们的边线!(p45-1)指名到展示台演示

2、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封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4)找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

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

(5)摸一摸,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里还有许多物品都有它们的周长,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用手来摸一摸它们的周长。

学生活动:摸一摸物体的周长。

师:谁来说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生生之间互评。(6)你还能说一说吗?(课件显示图形)

3、周长定义

(1)师:小蚂蚁看到你们学的这么好,于是它找出了刚刚描的两张树叶,它发现把这两张树叶去掉就会形成两张图形。它们有周长吗?

(2)给周长下定义(3)辨一辨

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4.量一量、算一算。(1)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

师:老师特地为大家带来一些图形朋友,你们看都有谁?

(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梯形)

说一说: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测量。(2)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同桌讨论:如何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

集体交流测量所需的工具、测量方法。(教师同时演示操作的方法)同桌合作测量树叶面或硬币的周长。

(3)小结:看来在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时,只需要测量出围成这个图形各条边的长,再计算出它们的总和就行;如果要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就需要借助毛线、卷尺等工具。

三.拓展延伸。

1、测量腰围、头围等。

(1)师引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非常广泛。其实不仅物体面上有周长,就连我们身上也有周长。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指导学生指一指腰的周长从哪到哪?还有头围、腕围„„ 在这些周长当中,你想了解哪的周长,我们就来实际测量一下它的周长。(课件展示正确的位置及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测量。

(4)交流:告诉大家你们测量哪的周长?怎么测量的?(从哪到哪的长度?强调起点到终点。)

四、智力大比拼——巩固运用(出示课件)

1、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1)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发现: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但平移的方法更简便。通过课件演示“平移”验证,两个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2、动物锻炼身体: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B

五. 总结

上一篇:建筑工程现场电工简述下一篇:市残联领导班子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