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 1.4 整式的乘法(三)教学设计 (2012新版)北师大版

2024-04-24

七年级数学下册 1.4 整式的乘法(三)教学设计 (2012新版)北师大版(精选5篇)

篇1:七年级数学下册 1.4 整式的乘法(三)教学设计 (2012新版)北师大版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4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了解乘法分配律,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学生了解了幂的运算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幂的运算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在整式乘法的第一课时中又学习了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为本课时单项式乘多项式的学习奠定了充足的知识基础.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学习幂的运算时,学生经历了一些探索活动,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在第一课时探索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的过程中,学生也体会了转化思想在解决新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这都为本课时的探索积累了活动经验.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根据整式运算的知识脉络和学生的认知基础确定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过程,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看起来是一个新问题,但是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经验,类比数的乘法分配律,很容易将它转化为单项式乘单项式,使新知识的学习水到渠成.因此本节课应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的意义,会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算理,体会乘法分配律的重要作用及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与态度:在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共设计了七个环节:前置诊断,开辟道路——创设情境,自然引入——设问质疑,探究尝试——目标导向,应用新知——变式训练,巩固提高——总结串联,纳入系统——达标检测,评价矫正

第一环节:前置诊断,开辟道路

活动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单项式乘单项式

1、如何进行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你能举例说明吗?

2、计算:

(1)3a2b2abcabc2(2)(13133mn)(2m2n)4

23、写一个多项式,并说明它的次数和项数.活动目的: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目的是为探索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做好铺垫,因为最终我们要将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所以这里通过活动1、2来进行回顾十分必要.有上一课时的课堂学习加上课后作业的巩固,学生应该能够熟练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所以问题2设置的综合性较上节课的练习更强一些.问题3的设置为今天的新课学习奠定基础.实际教学效果: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较熟练的说出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在处理问题2的第(2)小题时出错较多,既有符号的错误,也有幂的乘方出现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订正错误,使学生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第二环节: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活动内容:延续上节课的问题情境,才艺展示中,小颖也作了一幅画,所用纸的大小如图所示,她在纸的左、右两边各留了积是多少?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呈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同学之中主要有两种做法:

法一:先表示出画面的长和宽,由此得到画面的面积为x(mx1xm 81xm 81xm的空白,这幅画的画面面8xm mxm 1x); 42法二:先求出纸的面积,再减去两块空白处的面积,由此得到画面的面积为mx12x 4教师启发学生:两种方法得到的答案不一样,到底哪种方法对?短暂的思考之后,学生回答都对,由此引出x(mx11x)=mx2x2这个等式.44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算式,并思考两个问题:

式子的左边是什么运算?能不能用学过的法则说明这个等式成立的原因?

学生不难总结出,式子的左边是一个单项式与一个多项式相乘,利用乘法分配律可得

11x)=xmxxx,再根据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或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得到441111xmxxx=mx2x2,即x(mxx)=mx2x2

4444x(mx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活动目的:从实际问题出发,学生通过对同一面积的不同表达,引出x(mx11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x)=mx2x2这个等式.教师再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44说明上述等式成立的原因,由此引出新课.实际教学效果:这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全班交流.在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通过不同方法求同一图形面积就可以得到一个等式,而这种方法在后面的乘法法则探索中将一直沿用.第三环节:设问质疑,探究尝试

活动内容:在刚才的数学活动基础上,教师再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1:ab(abc2x)及c(mnp)等于什么?你是怎样计算的? 问题2: 如何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之后全班交流.问题1有上一环节的铺垫,学生几乎都能做出答案.在全班交流环节,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算理,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问题2多数学生明白怎么做,但是组织语言时不够简练,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加以肯定,再鼓励他们不断精炼语言,最后总结出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活动目的:设置问题1是让学生获得更充分的体验,为下面顺利归纳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铺平道路.问题1交给学生尝试解决,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体会到乘法分配律的重要作用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并运用语言进行描述.实际教学效果: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够较顺利的发现规律,得到法则.只是在法则的归纳中,语言不够简练,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帮助.在这里重要的是能够理解运算法则及其探索过程,体会运用乘法分配律将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转化为上节课学习的单项式乘以单项式,不必要求学生背诵法则.第四环节:目标导向,应用新知 3

活动内容:教师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应用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进行计算.实际教学中,教师将四道例题全部呈现,让学生先独立尝试完成,教师巡视批阅,根据巡视批阅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例2 计算:

(1)2ab(5ab3ab)(2)(ab22ab)22222231ab 223(3)(-5mn)(2n3mn)(4)2(xyzxyz)xyz

教师先批阅每个学习小组中做的最快的同学,再由他批阅组内另三个同学的练习,之后由他总结汇报组内同学的完成情况,并分析错误成因.交流之后,留给学生两分钟的反思时间,一方面为刚才有错误的同学留下改错和消化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结合刚才的例题总结做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让学生反思总结,升华提高,再有目的的进行练习.活动目的:例题的处理并不是单一的教师讲,学生模仿,而是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事实上,教师提前就预料到学生容易出现哪些错误,但只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经历错误,才能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批阅每个组最快的学生,然后再让这个学生当小老师去批阅其他同学的,既调动了优生的积极性,又让老师有精力去关注那些学困生.例1中第1,2,4题是课本例题,第3题教师在例题的基础上稍作改动,增加了符号这一易错点,这样学生才能结合自己的实践提高认识.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运用法则的正确率较高,说明能够理解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实质就是运用乘法分配律,将其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但仍有学生出现符号错误、漏乘等问题.给学生2分钟时间反思和消化,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同时总结易错点,提高做题的正确率.第五环节:变式训练,巩固提高 活动内容: ★

1、计算:

(1)a(amn)(2)b(b3aa)

33(3)xy(xy1)(4)4(efd)efd

22221222★★

2、计算:-2a(abb)5a(abab)★★★

3、已知xy3,求xy(xy3xyy)的值 2372512222

活动目的:设置了三个层次的练习,以题组的形式抛给学生,既避免了优生早早做完题无事可干,又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基本的巩固练习.通过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不断促进学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挑战多星题,培养学生乐于钻研的精神.实际教学效果:通过前面例题有针对性的讲解,再加上学生的反思消化,第1题的计算正确率明显提高.第三题考察学生整体代入思想,求值过程需要教师的点拨.第六环节:总结串联,纳入系统

活动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自己总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2、领悟到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3、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困惑?

活动目的:回顾一节课的学习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学习、方法的领悟、相关内容的逻辑关联,这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使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纳入个人的知识体系.教师希望学生能从前面所讲的内容中得到启发,解决后面遇到的问题,所以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是掌握全部内容的重要环节.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能够总结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以及在练习中自己所出的错误,理解将单项式乘多项式转化为单项式乘单项式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第七环节:达标检测,评价矫正

1x)(8x37x4)2422(2)(4xx1)(3x)

9计算:(1)(-活动目的:用两道比较基本的题作为本节课的达标检测题,既检查了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掌握,又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收获成功.实际教学效果:两道题的通过率比较高.课后作业: 1.习题1.7 2.拓展作业:若2x

四、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阿克斯(ARCS)动机”教学模式为指导:A(Attention),引起注意;R(Relevance),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贴切性和相关性;C(Confidence),通过成就增

2y(xmy3xy3)2x5y26x3yn,求m,n的值.强自信;S(Satisfaction),对学习效果满意.这一单元的教学是以习题训练为主的,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层层递进,教学时注意选择了有层次的例题和练习,更主要的渗透了类比、转化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课堂上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通过对小组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课堂学习更高效.

篇2:七年级数学下册 1.4 整式的乘法(三)教学设计 (2012新版)北师大版

一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用事件发生的频率估计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初步理解了概率的含义以及一些常见古典概型概率的求法,具备了求简单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小组合作试验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概率问题,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从事合作试验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 学习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频率、概率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理解游戏的公平性,并能根据不同题目的要求设计出符合条件的摸球游戏。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外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数学教学由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渐次梯进的课堂组成,因而具体的课堂教学也应满足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或者说,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本课《摸到红球的概率》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概率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随机意识”,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试验,理解游戏的公平性,并能根据不同问题的要求设计出符合条件的摸球游戏;

2.过程与方法: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分析、作出决策的合作交流过程.发展学生的随机意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试验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1、概率的意义及古典概型的概率的计算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2、初步理解游戏的公平性,会设计简单的公平的游戏.3、根据题目要求设计游戏方案。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游戏的公平性,会设计简单的公平的游戏.2、灵活应用概率的计算方法解决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结合本节课内容主要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和教具准备:自制球箱,准备了红、白色乒乓球若干,并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平台。

三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创设冲突,导入新课;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新知;在自我挑战过程中获得和巩固新知;更上层楼,突破难点;智力大比拼,巩固练习所学知识;课堂小节;布置作业。四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 创设冲突,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

六人为一小组讨论:在一个装有2个红球和3个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盒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小明获胜,摸到白球小凡获胜,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

活动目的: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曾主张在教学中“利用‘冲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人为的为掌握知识设置各种矛盾”,在互相冲突中“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不断上升”。对于这个游戏的公平性的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和教学难点之一.有学生会坚持认为摸到红球和白球的概率相同,认为游戏是公平的。从而产生学生认识问题上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带领学生迅速的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游戏是不公平的,小凡获胜的可能性大。张明阳同学坚持认为要么小明胜利,要么小凡胜利,他们获得胜利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所以这个游戏是公平的。教师启发:所谓游戏的公平性,不是一次实验的具体结果,而是在实验之前预测谁获得胜利的可能性大。下面我们就通过小组合作,看一看在多次实验下究竟是小明获得胜利的机会多,还是小凡获胜的机会多。把课堂顺利的带入下一个环节。第二环节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活动内容:

(1)各小组进行摸球实验,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

(2)统计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填充在课件中链接的电子表格中。随着实验结果的累计,摸到红球的频率会稳定在0.4附近,摸到白球的频率会稳定在0.6附近。(3)得出结论。小凡获胜的可能性更大。从而确定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4)学生口述解题书写思路,课件展示解题的完整过程。

(5)小组讨论总结:在一个双人游戏中,游戏公平与不公平最终怎样判定。(6)利用刚刚得到的结论,按题目要求设计游戏。活动目的:

(1)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统一验证猜想。

(2)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3)归纳总结,突破难点。

(4)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设计游戏的练习,能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方便条件。教学的实际效果:

学生对于小组合作探究,电子表格统计结果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积极投入 到实验中。通过实验和统计结果逐渐理解了在一个双人游戏中,怎样判定 游戏的公平性。逐渐理解了概率在判定游戏公平性中所起到的作用。在教师的解题过程展示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同时通过亲身按要求设计游戏完成了本节课难点的突破。

第三环节 在自我的挑战过程中获得和巩固新知

活动内容:

(1)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自主选择智慧版和超人版习题并解决自己选择的试题。

智慧版1:用4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设计一个摸球游戏,使得摸到白球的概率为摸到红球的概率也是

1,21。23

智慧版2:选取4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设计一个摸球游戏,使得摸到红球的概率为11,摸到白球和黄球的概率都是。24超人版1:选取10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设计一个摸球游戏,使得摸到红球的概率为11,摸到白球的概率也是。22超人版2:选取10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设计一个摸球游戏,使得摸到红球的概率为12,摸到白球和黄球的概率都是.55(2)更上层楼。

①思考能否用7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设计一个摸球游戏。使得摸到红球的概率是二分之一,摸到白球的概率也是二分之一。

②思考能否用7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设计一个摸球游戏。使得摸到红球的概率是二分之一,摸到黄球和白球的概率都是四分之一。

活动目的:逆向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从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结合教学实际,有意识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和习惯,帮助学生克服单向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正向思维过渡到正、逆双向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教材很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也试图通过逆向思维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一内容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

本节课在这个环节上采用积极、表扬的方式对习题进行归类分组,增强学生争取进步的内驱力,让学生在积极而愉快的心理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在竞争的氛围里积极思考、勇于挑战,并且在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些积极的表扬式的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强大的精神刺激物,可以极大地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为学生积极行为的不断涌现创设条件。另外,在一些反应教快,自信心很强的学生挑战成功之后,那些基础教弱、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会受到启发,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可以继续挑战教师布置的同类的其他习题,这样有利于好带弱,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辅助完成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教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全班同学都对选择性的答题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几个优等生的带动下他们都积极的展示自己,顺利的完成了教师设计的四个题目。平时几个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前几个学生做答后,掌握了答题方法,也积极踊跃的举手发言,实现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

第四环节 更上层楼,突破难点 活动内容:

(1)一道单项选择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当你不会做的时候,从

中随机地选一个答案,你答对的概率是。(2)一副扑克牌,任意抽取其中的一张,①P(抽到大王)=。②P(抽到3)=。

③P(抽到方块)=。

(3)请你解释一下,打牌的时候,你摸到大王的机会比摸到3的机会小。(4)任意掷一枚均匀的骰子。

①P(掷出的点数小于4)=。②P(掷出的点数是奇数)=。③P(掷出的点数是7)=。④P(掷出的点数小于7)=。

(5)规定:

在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中,牌面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2、3、4、5、6、7、8、9、10、J、Q、K、A, 且牌面的大小与花色无关。

①小明和小颖做摸牌游戏,他们先后从这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一张牌(不放回),谁摸到的牌面大,谁就获胜。现小明已经摸到的牌面为4,然后小颖摸牌,P(小明获胜)=。P(小颖获胜)=。

②若小明已经摸到的牌面为2,然后小颖摸牌,P(小明获胜)=。P(小颖获胜)=。

③现小明已经摸到的牌面为A,然后小颖摸牌,P(小颖获胜)=。P(小明获胜)=。

(6)请举出一些事件,它们发生的概率都是四分之三。

(7)小明和小刚都想去看周末的足球赛,但却只有一张球票,小明提议用如下的办法决定到底谁去看比赛:小明找来一个转盘,转盘被等分为8份,随意的转动转盘,若转到颜色为红色,则小刚去看足球赛;转到其它颜色,小明去。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如果你是小明,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吗? 活动目的: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方面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指向。因此,本节课教师设计了这种多梯度的练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自主的选择习题。学生应用所学新知解决典型概率问题,解决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最终实现让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习”的目的。习题的设置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学生所学内容,而是从更广泛、与现实联系更紧密的角度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让优等生吃饱,让中等生吃好,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分层次教学,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学的实际效果:

有些学生对扑克牌不是很熟悉,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一内容进行了提问铺垫、实物演示,减少了他们解决相关问题的障碍,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第7题是一道灵活机动的习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删减。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师生互相交流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想。活动目的:

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包括:常见概率的计算方法;双人游戏中怎样确定游戏的公平性;根据题目要求设计游戏方案的方法;学习本节课的感想等。教学的实际效果:

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常见概率的计算方法;游戏公平性的原则;根据题目要求设计游戏方案的方法;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每名学生设计一个游戏,课下互相探讨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若不公平,请修改游戏规则.五、教学设计反思

1.要充分的利用和挖掘教材

教材中有许多典型的练习题,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教学重点、难点都很值得我们充分的利用和挖掘。

2.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的设立与智力大比拼题目的设置,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3.注意事项

篇3:七年级数学下册 1.4 整式的乘法(三)教学设计 (2012新版)北师大版

一、认知的“根源”———起动教学

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的信息, 这些信息就是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起点。但是, 这些信息中有一部分是错误的, 而这些错误的认识能给我们提供有用的教学动力。

(一) 找到学生认知的“根”点

找到学生认识的“根”点, 其价值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 并把所学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这样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通过以下三个问题找出了这节课学生认知的“根”:

教学片场链接1:

【问题一】“角的大小是由边的什么决定的?” (100%的学生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边的张口大小决定的。)

【问题二】“你有办法知道这个角 (图一) 有多大吗?” (这个班共有52人。)

出现了以下几种方法:

【问题三】同一个角, 两个同学用皮尺 (软尺) 量的不同量法, 哪个角大? (如图一)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是角2要大。给出的理由是:

(1) 它所用的皮尺长。

(2) 皮尺与两条边所形成的面积大。

(二) 找到学生认识的“源”点

在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明确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与边的张口大小有关。可以说学生对这句话已经能倒背如流了, 但是对于“如何才能知道这个角的大小?”这问题, 学生是有思维障碍的, 因为它受到空间和面积的影响。所以, 如何把握好学生认知的“源”点, 在这节课中就显得尤其重要:角到底在哪里?它的大小是指什么? (角就在顶点与两条边所张开的部份, 角的大小就是这个张口的大小。)

在学生看来, 用软尺量是个好办法, (这时学生头脑里已经有了“化直为曲”的模糊思想。) 但是还是不能解决这个角有多大的问题。该怎么量这个角呢?那么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角有多大的问题呢?从而为下面引入用小角来量大角的方法扫除了障碍。

二、认知的“冲突”———推动教学

在“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这一理念下, 我们追求的是:从对数学本身的认知出发, 在某个数学主题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的是该主题的数学本质、经历的是一种类似数学家的数学活动过程。

(一) 利用数学史, 诱导认知冲突

数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数学史是经过历代数学家从无到有, 从不完善到完善探索而得到的, 最终被人类普遍认识。

教学片场链接2:

那这个小角定多大好呢? (学生定了各式各样的小角) 那我们数学史上是怎么定这个小角的?在我们的数学史上有这么一段记载:在古代没有任何的测量工具的条件下, “古巴比伦人”发现: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 一年大约是360天, 转动的轨道近似一个圆。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360份, 一天就是这样的一份, 这一份所对应的角就被全世界的人定为统一的小角, 它的大小刚好是1度的角, 记作1°。

在这个片场中利用了两个问题带出数学史, 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渴求寻找到统一的小角, 而在寻找1度角的过程中, 认知冲突油然而生。

(二) 创设问题场, 制造认知冲突

利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困惑, 创设大的问题情境 (问题场) , 有意识混淆问题的性质, 暗设认知冲突, 让学生发现、思考、解决、同化新知识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 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四个大的问题场:

本课后面三个问题场中每个场所对应第一个问题到第二个问题都是从“知识失衡”到“知识平衡”的过程, 一方面唤起了学生的思维注意, 活跃课堂气氛, 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注意, 使学生从自己的需要来参与课堂教学。

(三) 变式问题练习, 强化认知冲突

同是一道题, 变换问题的部分条件或设问方式, 在原有的认知冲突突然消失后, 不断出现新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 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三、认知的“完善”———提升思维

“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下的课堂教学核心还是在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只有借助认知结构才会有新知识的生长点, 才会有对新知识的理解、内化, 而不断发展、完善的认知结构又会成为更新的知识之生长点, 正是这种循环, 才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

篇4:七年级数学下册 1.4 整式的乘法(三)教学设计 (2012新版)北师大版

关键词:教学;提高兴趣;作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146-01

一、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发现的问题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了,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华师大版),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阅读材料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课后练习难易适当,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明确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方法。

(2)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3)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展示闪光点,体现数学魅力,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5)改革教学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建立一个接纳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二、在课堂教学及作业中学生遇到的问题

问题一:学习绝对值时遇到的难点

Ⅰ、对于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 )

例如:这个题目已知 ,求 。不知道利用绝对值这一性质来解题。

Ⅱ、对于这种绝对值( )不会求,而且容易跟“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混为一谈,他们就会直接说“ ”。我认为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有两个:一、没管绝对值前面的负号;二、不知道这个式子的意义,它应该是表示-2的绝对值的相反数,它包含了两层意思应先算-2的绝对值,再求其相反数。

问题二:学习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在把减法写成加法的时候容易忘记使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并且很容易漏写负号。

问题三: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对于这种类型-2-3,-2+3的题目很容易算错答案,都会算成-2-3=-1, -2+3=-5。

问题四:学习有理数乘法时:一、对于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相乘时确定积的符号的时候很容易漏写负号。二、这种

类型的题目很容易做错,例如: 。

错解一:

错解二:

正解:

出现错解一的原因是没按运算顺序来,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出现错解二的原因是把 积的负号(性质符

号)与 前面的减号(运算符号)看成同一运算符号,从而把性质符号遗漏了。

问题五:学习有理数除法时,求一个数的倒数很容易求错,学生只是盲目地记住倒数的定义没有理解,

例如:求-15, ,0.25的倒数。

错解:-15的倒数是15或 ; 的倒数是 或 ;0.25的倒数是 。求倒数的方法:

第一、把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把小数化成分数;

第二、把分子和分母位置颠倒,性质符号保持不变;

第三、整数的倒数直接把整数放在分母,分子为1。

问题六:学习有理数乘方时,很多同学容易把 和 混淆,这里 而 。

它们不仅答案不一样,而且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 表示的是1的100次方的相反数,而 所表示的是-1的100次方;还有一些同学在计算乘方过程中容易把负数的奇次方中的负号漏掉。

例如: 正确答案应是-8。

问题七:学习有理数乘法分配律时,很多同学直接去括号而不理会括号前面的符号,例如:计算

错解:

正解:

注意: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注意括号前面的符号。

篇5:七年级数学下册 1.4 整式的乘法(三)教学设计 (2012新版)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73页《有多少粘贴画》。

教学目的:

1、编制6的乘法口诀,并找出规律,巩固口诀。

2、培养学生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熟记口诀。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翻板游戏。

小朋友们,喜欢玩游戏吗?

今天上课,我们一起来玩翻板游戏。

宣布游戏规则:选择一块板,根据板上的数字,说出以它为积的乘法算式,比比哪个小朋友说得多,说得快。

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问题回答得最好,奖励他一颗星。

2、估算。

小朋友们你们看,多雄伟的一栋大楼呀!天黑了,大楼的窗口星星点点亮了起来,最后都亮了。老师请你们来估计一下,这幢大楼一共有多少个窗口?你是怎样想的呢?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

数一数,一层楼有几个窗口?两层呢?三层呢……

(1)学生分组学习,完成表格。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板题。宣布本节课内容。

2、猜一猜

老师请你们猜一猜,根据以往编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每句口诀里一定有哪个字?

3、试一试

(1)用你喜欢的形式编出6的乘法口诀,填写算式。

(2)小组内交流你编的口诀。

(3)师生共同系统整理出6的乘法口诀。

(4)读一读,记一记,你发现了什么?

4、想一想

6×8=6×7+□=6×9-□

(1)独立填出方格中的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填?

(2)分组讨论: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3)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老师想考考你们,完成课本P73页第四题。想一想,算一算。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三、课间休息,欣赏儿歌《如果你快乐的话》。

四、巩固6的乘法口诀。

1、数一数。

小朋友们,树干上有一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昆虫,你知道是什么吗?请你仔细的观察它,看看它有几只脚!2只蝉呢?3、4、5、6、7、8、9只呢?

2、救小鱼。

同学们真聪明,应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现在有一群小鱼正在岸上,等我们去救他们呢!老师知道同学们都是很有爱心小朋友,一定非常乐意的,对吗?

五、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课本P73页第五题。算一算每个图中有多少个格子。

2、小军有20元钱,想买3块蛋糕,每块6元钱,够吗?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2节一个星期有几天(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75页《一个星期有几天》。

教学目的:

1、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编制并记忆7的乘法口诀。

2、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估算意识。

3、使学生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探讨、编制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说说你最喜欢一个星期的哪一天,为什么?

2、引导学生说说一个星期都有哪些天: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

3、那么小朋友们知道一个星期有几天吗?(7天)板题:一个星期有几天。宣布本节课内容。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现在我们数学学习的小伙伴淘气和笑笑遇到了麻烦,小朋友愿意帮助他吗?请你帮淘气解决:2个星期多少天?帮笑笑解决:3个星期多少天?

2、引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74页的填一填第1题。

①引导学生数一数、说一说:一个星期有7天、两个星期有14天、三个星期有21天……九个星期有63天。

②让学生在书第74页填一填,指名学生到黑板板演。

③讲评。

3、请同学们猜一猜:根据以前学习口诀的经验,7的乘法口诀应该有几句?7的乘法口诀里一定都有哪个字?

4、试编

你会编7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摆小棒后再编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5、汇报

你们编了几句口诀?请你任选一句说一说。

学生口述后,教师贴出相应的口诀卡片。

6、排序

你能把这些口诀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吗?为什么这样排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按顺序把口诀卡片排列起来。

7、记忆

学生齐读7的乘法口诀。

你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七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再同桌讨论“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后,教师用彩粉笔把口诀圈起来。

请同学们记记自己编出的七的乘法口诀。

三、巩固反馈,思维拓展。

1、口令对对碰。

2、填空:

一只小鸭条腿;

7只小鸭()条腿;

7只螃蟹()条腿;

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它的乘法问题?

3、估计你一天喝几杯水。一个星期呢?

四、课堂总结

上一篇:教师个人岗位工作计划下一篇:包子的味道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