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隐喻意识,促进词汇学习

2024-05-17

提高隐喻意识,促进词汇学习(精选5篇)

篇1:提高隐喻意识,促进词汇学习

通过隐喻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

隐喻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语言现象.一种语言中隐喻的使用反映了这一语言的使用者如何看待和解释他们周围的世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的文化决定的.本文从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分析讨论了文化因素对中国学习者正确理解以及产出目标语隐喻的影响.强调语言和文化的.密不可分以及教授第二文化在二语教学中的意义和必要性.提出可以利用隐喻这个有效的工具唤起语言学习者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作 者:胡行超 Hu Xingchao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29刊 名:南昌高专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CHANG JUNIOR COLLEGE年,卷(期):200823(3)分类号:H319关键词:隐喻 二语学习者 文化意识

篇2:提高隐喻意识,促进词汇学习

[论文摘要]词汇的深度和宽度是衡量学习者词汇水平的重要指标,二语词汇深度习得是决定词汇习得成败的关键因素,而且与学习者二语水平也紧密相关。本文认为通过提高隐喻意识可以有助于词汇深度习得,促进对多义词的掌握和准确使用词汇。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线形,隐喻性语言是建立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认知的基础上。英语的词义变化复杂,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这些多义词的引申义项都是通过人的认知和对客观世界的体验产生的,都源自其基本义项,因此隐喻是构成一词多义的重要手段。中国ESL教学环境下过多地强调词汇宽度(词汇量)的重要性忽视了词汇深度(质)的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二语词汇习得和综合语言水平的提高。

一、隐喻作为认知的工具

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框架下,隐喻具有双重特征,它既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一项基本认知能力。隐喻性语言的普遍性(Lakoff,1980;束定芳,2000)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重视。人们常常通过熟悉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索和说明抽象的、复杂的概念,这就构成了隐喻。整个语言系统存在着许许多多复杂并具有系统性的隐喻性语言网络。日常语言中隐喻表达式随处可见,它们是隐喻概念系统的表层现象。

现代隐喻研究表明隐喻从根本上来说是概念性的,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认知工具。人的概念系统主要是建立在概念隐喻之上的,因而人的概念系统中存在着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如英语中常见的如下表达:anger welled up inside me; I was boiling with anger,she was all steamed up; she erupted; simmer down; she flipped her lid; I was fuming; she blew up at me(Boers,2000a)。这些比喻性语言反映了人们认知中深层的概念隐喻‘ANGER IS A HOT FLUID IN A CONTAINER’(Lakoff,1980)。

根据Lakoff等人提出的映射论(mapping theory),隐喻意义是源领域(target domain)事物的部分特征向目的域(source domain)映射的结果,是一个概念域向另外一个概念域映射的结果。如在‘China will leapfrog ahead and become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in 15 years’句中,体育运动领域里的leapfrog(跳蛙游戏)被用来形容经济的飞跃发展,该词最明显的特征映射到了抽象的领域-经济的发展。

二、隐喻作为一词多义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词汇习得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提出的一系列相关理论和词汇教学方法(如加工层次理论,词汇附带习得,语义场理论,直接学习法,联想记忆法等)对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不可否认,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词汇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隐喻可用来说明新的概念,并且使词义得以延伸。人们在讨论一个全新领域时通常都是借助已有领域或旧事物的词汇,并把相应词的意义进行延伸来适合新的语境。这种把源领域的经验映射到目标领域,从而达到认识目标领域的隐喻过程需要打破词的已有界限。正如胡壮麟(1997:49)曾指出,“语言符号的多义性和新颖性大多来自隐喻。隐喻性语言的创造在人类生活中是相当普遍的。”

由于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英语的词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词大量涌现,旧词被赋予更广泛的含义和新的内涵外延。事实上英语词汇的灵活性是其它语言无法与之相比的。英语中绝大多数词汇具有一词多义的特征,而多义词大多都是通过隐喻这一认知手段扩充和深化它的基本含义而实现的。新的词义经过反复使用得到普遍认可后就会作为该词的另一个义项确定下来。因而在词汇习得过程中有意识的认识到词义之间的联系,增强学习者的隐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隐喻意识作为词汇习得的手段

语言意识的教学运动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如James and Garrett,1991)。语言学家认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意识的提高有助于语言习得。语言学习者不但要学会使用语言,更要能积极主动地思考语言的使用特征。

隐喻是多义词生成的重要手段。隐喻的认知价值在词汇含义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有的义项逐渐成为了该词的字面词义,有的仍保持了明显的隐喻色彩。譬如,eclipse本义是‘日蚀,月蚀’,是一种天文现象,但后来人们通过自身的认知逐渐用在日常生活等领域,表示‘超越,盖过,使…黯然失色’(例如:Sheaver scored in the second half to eclipse Jackie Milburn’s record of 200 goals)。事实上,eclipse的这一比喻义项已列入词典了。再如,sandwich字面含义‘夹心面包,三明治’,但在句子‘The Super Bowl has evolved from a football game to a made-for-TV selling season sandwiched between after-Christmas sales and Valentine’s Day.’中表示“处在…之间’的意思。任何了解sandwich字面意义的人在理解这个句子时不但不会有困难,反而会加深对词义的深层理解和学习者的形象思维。比如在教mushroom一词时,教师除了教它的字面意义,还可适当提到或例示它两个常用的比喻意义:像蘑菇般扩散开和迅速的增长。

四、结语

隐喻本身所引起的联想给深层理解词义提供了条件,有利于词汇习得。本文提出的通过提高学习者的隐喻意识学习词汇并非旨在取代以往的词汇学习方式,而是希望成为帮助学习者学习词汇的另一种可选途径。

参考文献

[1]Boers,F,Metaphor awareness and vocabulary retention[J] Applied Linguistics,2000,21/4:553-571

[2]James,C,and P,Garrett(eds)Language awareness in the classroom[M]London / New York: Longman,1991

[3] Lakoff,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 Low,G,On teaching metaphor[J]Applied Linguistics,1988,9/2: 124-47

[5]胡壮麟,语言,认知,隐喻[J] 现代外语,1997(4)

篇3:提高隐喻意识,促进词汇学习

1 隐喻意识的简述

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及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隐喻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包括我们的语言及思维和行动, 我们运用的很多概念性知识也都有着隐喻性质。而英语词汇教学效果与学生的隐喻意识的培养也有着很大关系。因此在实际的词汇教学中,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隐喻的重要性和基础性, 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 它还是一种思维方式、行为工具。隐喻思维在词汇和表述意义的历史演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候我们很难在一个词汇和它的意义之间找到对应, 但是隐喻意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抽象概念, 对其进行抽象推理, 从而找到新词汇或是不熟悉的词汇与其意义之间的联系, 使得他们快速的记忆词汇、理解词汇。同时隐喻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在不熟悉的语境下利用有限的语言知识来描述一些新的或者复杂的情景。人们对隐喻能力的认识有所差异, 有人认为隐喻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认知和识别以及使用隐喻的能力, 有的人则认为隐喻能力是隐喻意识以及对其的理解和创造的一种策略。还有人认为隐喻能力是指用一个事物去理解、认识另一种事物的能力。据这三种观点得出, 隐喻能力也就是认知、理解以及创造隐喻的能力。在大学英语词汇的学习中, 隐喻能力的高低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 应该注重学生隐喻意识的培养以及隐喻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词汇, 从而有效提升大学英语词汇课堂的教学效率。

2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隐喻意识的有效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中, 词汇的学习是最为基本的, 也是最为重要的。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词汇, 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 才能有效提升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一些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 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2.1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隐喻思维

首先, 英语教师应该让学生正确认识隐喻思维, 并让他们意识到隐喻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 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还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隐喻以及隐喻表达两者之间的差异。隐喻是思维问题, 而隐喻表达则是语言问题。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隐喻理论向学生更加清楚地解释一些词汇的具体形成过程。概念性的知识大多数来源于具体的实践, 也是在这种具体的实践中形成的。而人们对自己的身体部位非常了解, 因此他们总是用身体的一些部位, 如眼睛、鼻子、心等去类比一些其他的事物。人体部位所构成的隐喻在英语词汇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些类比也更加形象生动, 具有鲜明的特色。如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中, 通常会用到这样的词汇是由我们的身体经验以及环境经验而来的, 如与eye (眼睛) 有关的, the eye of needle (针眼) , the eye of potato (芽眼) , the mouth of a spring (泉眼) , an eye for an eye (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 等, 与nose (鼻子) 有关的, nose-dive (股票市场的股票等猛跌) , nosebag (饲料袋) , nose wheel (前轮) 等, 这些也都是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鼻子的形状而得名的。heart (心) , 与它有关的隐喻一般是根据它居中的位置和极端的重要性构成, 如heartland (心脏地带) , 与心有关系的动作隐喻, give one’s heart (爱上某人) , 还有根据心的形状构成的隐喻, 如purple hearts (紫心片) 等。 还有一些表达方式, 如face-to-face meeting (当面会谈) , mouthto-mouth breathing (人工呼吸) 等。同时有一些合成词, 如handwriting, headmaster, 也是通过隐喻的方式形成的。因此教师在具体的词汇教学中, 应当采用隐喻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知词汇的形成和真正意义之间的联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根本上理解词汇、认知词汇。

2.2 注重词汇教学中隐喻和词汇意义拓展之间的关系

其次,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隐喻和词汇意义延伸两者之间的关系。隐喻是认知方式, 也是思维方式, 而大多数词汇也是通过空间隐喻的方式进行延伸扩展的。空间隐喻是根据人生活中的实践经验, 并结合自己的体会以及文化经验等方式, 在大脑中形成意向情境、合成图像, 形成一些空间概念, 最终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如cheer up (高兴) , light up (点火) 等, 这些是对认识的信息、词汇进行整合, 并没有改变原有的词汇, 通过组合却得到了完全不同意义的词汇, 而空间隐喻对词汇的影响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同时它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对up和down这一组完全相反的词汇来说, 空间性隐喻又表现出了它的非任意性, up可以理解为happy (高兴) , down理解为sad (失落) , 而一些常用的如Lucy is feeling up;Tom is low;Life is up;Money is down;Health is up;Sickness is down等这些隐喻性的表达, 也正是因为有了生活中的一些体验, 才会形成这样的空间隐喻。因此在抽象词汇的教学中, 教师要在原词汇的基础上, 采用空间隐喻的方式,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隐喻意义, 还应该侧重对学生隐喻意识的培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快速的学习词汇、理解词汇、掌握词汇。

2.3 词汇教学中注重隐喻文化差异的分析和比较

最后,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还应该注意词汇隐喻文化的差异性分析和比较。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 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都能采用隐喻的方式进行认知和理解这种语言。尽管文化不同, 背景不同, 然而因为认知的一致性, 他们的隐喻也可能会一样。如在英语中, 人们通常会用up和down这样一组垂直性隐喻词汇来表达感受, up表示高兴、欢快、兴致勃勃, 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等, down则表示萎靡不振、垂头丧气, 不好的、坏的等。如:Virtue is up, depravity is down。而在汉语中, 上总是跟好的、积极的、高贵的联系在一起, 而下则是跟不好的、俗气的、低贱的有关系。还有一句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也是这个意思。还有英文中的Time stays not the fool’s leisure (时间不等闲逛的傻瓜) , 以及中文中的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些隐喻中都体现了时间的宝贵。而英语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 因此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应该注意这种语言文化的差异, 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如英汉民族对颜色的隐喻认知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而白色、黑色以及红色这三种颜色所使用的场合也有所区别。如white (白色) 多表示纯洁, 因此白色结婚礼服是英语民族新娘的第一选择。而白色构成的词语多数也含有褒义色彩的隐喻意义, 如a white day (吉利的一天) 。而中国丧礼中则更多采用白色来布置。在英国民族中, 黑色是出席葬礼应该穿戴的服装颜色, 而黑色构成的具有隐喻意义的词语多带有贬义。如black lie (不可饶恕的谎言) , black mail (敲诈) 等。在中国红色表示喜庆, 而在英语民族中红色多含有贬义的喻义, 如red alert (紧急报警) , red battle (血战) 等。因此教师应当强化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知,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效掌握隐喻意识在词汇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3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提升学生隐喻能力的有效策略

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隐喻能力, 最基本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而提升学生的隐喻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认知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中的隐喻;2) 从更深层面认知隐喻表达;3) 正确认识隐喻表达的非任意性;4) 正确认识隐喻中的不同文化的区别和联系;5) 正确认识隐喻表达中的不同语言的转变。英语词汇road它也包含了很多隐喻, 如最为典型的一个简单隐喻是Every road leads to Rome, 这里road是道路的意思, 不同影射主题, 它还有成功的道路, 解决问题的办法, 途径等;复合隐喻中, the road not taken中road则是life的意思;延伸隐喻中, 诗句“Notes from a Trip Down Memory Road”中的road就是指往昔的历程或者过去的经历。很多英语词汇本身就包含着一些比喻特性,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找出这些隐喻, 以及如何去寻找这些隐喻, 这样学生就会对隐喻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这样的进行差异化比较, 以及寻找词汇的隐喻主题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隐喻能力, 还可以促使他们利用隐喻去理解、掌握由这些隐喻源经过转换得到的新词汇。而一个词汇的隐喻主题所得出的新词汇也可以概括成一个新的系统框架, 这样便于学生对词汇的深入理解和巩固。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 要特别注意学生隐喻意识的培养, 通过一些有效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隐喻能力。

总之, 隐喻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它不但可以成为我们学习英语的最佳工具, 还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语言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 采用新型的方式, 如隐喻进行词汇的教学, 同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 还应该注重学生隐喻意识的培养, 以及隐喻能力的提升, 只有这样有效提升他们的词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高鸿雁, 郜丽娜.隐喻思维能力与英语词汇教学[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3 (2) :109-112.

篇4:提高隐喻意识,改进英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隐喻;词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5-1211/F(2012)02-31-01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词汇问题也是困扰学生英语学习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我们发现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于外语教学有着指导意义。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出发,探索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积极意义。

二、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一)轻视词汇教学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重语篇,轻词汇”的问题。教师大多注重对语篇和语法的讲解而忽视词汇的学习,把词汇学习完全交给学生。而学生往往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单词。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作指导,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方法陈旧

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教师讲解词汇的意义、搭配、用法,给学生罗列一些例句。学生被动的学习单词,即使记住了释义和例句,也难做到灵活运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对单词学习容易产生畏惧心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三)忽视词汇的文化内涵

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如果忽略语境,单纯、孤立的教授词汇,那么词汇对于学生来说就好像一连串毫无意义的抽象符号,不仅不容易理解而且枯燥无味。

三、隐喻理论的指导意义

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新事物。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时时刻刻都在使用隐喻。有学者通过观察大量的语料后发现日常语言中70%以上的词语表达源自隐喻所体现的隐喻思维过程。根据隐喻的认知功能,如果能在传统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加强词汇的隐喻意义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认识词汇扩展的隐喻过程,将会更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四、利用隐喻理论指导词汇教学

(一)注重基础词汇的学习

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调查,概念隐喻中绝大多数的喻体词不仅都是具有实体性概念的词,而且都是生活中的常用基础词汇,如hand, flower, dog等。英语中的基础词汇由于意义丰富,通常也是词义扩展的重要来源,是隐喻性思维过程的重要体现。例如,基础词汇hand,它原本的意义是“手”。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又赋予了“手”新的意义。比如:

(1) Give me a hand with the washing-up.

(2) He has a light hand with pastry.

在这些句子中“hand”被赋予了新的意义,(1)中指“积极的帮助”;(2)中指 “手艺、技能”。这些新意义都是人们在使用词汇的过程中,通过隐喻的方式引申而来的。教学中,在学习基础词汇的同时要重视词语隐喻意义的介绍,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词语的基本词义和隐喻词义之间的联系,更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深刻理解。这是有效学习单词的重要方式。

(二)隐喻理论可以更好的指导多义词的教学

隐喻涉及到两种不同类别的事物。Lakoff 和Johnson指出人们总是参照他们所熟知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不熟悉的抽象概念,因此当人们命名新事物,表达抽象概念时往往会借用以前习得的词汇。例如,在学习“head”这一单词时,我们最先学到的是“头,头部”。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head”一词产生了新的义项,如:

(1) She has a head for business. (才智,天资)

(2) Use your head! (推理的能力)

以上例句中“head”的这些义项是相互独立的,但与原型意义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它们的产生和变化都与人的认知有关。隐喻使词义在原有的范畴上进行延伸,从而产生了多义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隐喻理论对词汇意义的扩展进行认知分析,强化学生对多义词的理解。

(三)利用隐喻理论理解新词义

人们在使用词语时会因不同的语境产生不同的隐喻认知,从而产生新的词义。如,“bank”一词其基本的意义为“银行”。而在计算机行业中,它指“内存库”。“银行”是用来存钱的地方,“内存库”是用来储存信息的地方,两者有着相似之处。从这一点上去理解,“bank”作“内存库”的意义就很明了了。再比如,“wiper”的中心词义“擦拭者”映射到汽车领域用来指“刮水器,雨刷”。词汇教学中,通过有意识的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新词义的产生过程,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新词义的深入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利用隐喻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是隐喻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践发现,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隐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扩充词汇的深度与广度。利用隐喻理论指导词汇教学使得词汇的学习生动有趣、具体形象,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单词的效率,从而改进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若干问题和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 2002(2): 1-6.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李长慧,女,1981年,山东菏泽人,菏泽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外语教学。

篇5:提高隐喻意识,促进词汇学习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词汇教学 隐喻意识 培养

从本质上来说,隐喻是将一种事物特征用另一种不太适合的事物特征的语言表达出来。基于此,可以说明隐喻的映射性较强,尤其是运用到语言当中,可以使人们将自己的行为思想表达清晰、准确。在当前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隐喻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学生运用隐喻来巧妙地学习单词、词组等,利于提升学生英语知识水平。所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隐喻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隐喻意识

隐喻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的语言、思维、行动,我们运用的很多概念性知识也都有着隐喻性质。在语言方面,隐喻意识就相当于一种修辞手法、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工具,对其予以灵活的、巧妙的、科学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抽象的语言。基于隐喻意识的这种特性,将隐喻意识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是非常适合的。而要想使学生可以形成隐喻意识,具备隐喻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词汇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隐喻意识、科学培养隐喻意识。

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隐喻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形成隐喻意识,可以帮助其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理解词汇及其意义,提升学生英语词汇水平。那么,如何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科学培养学生隐喻意识?笔者的建议是:

1.指导学生正确认识隐喻思维。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认识隐喻思维,首先是让学生正确认识隐喻思维,并让他们意识到隐喻的普遍性。通过举例或其他方式来说明隐喻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此基础上,正确区分概念隐喻与隐喻表达两者之间的差异,即概念隐喻是思维问题,隐喻表达是语言问题。其次是利用隐喻理论向学生讲授词汇的形成过程。就以我们非常了解的自己身体部位来说,眼睛、鼻子等与某些事物有很大联系,利用隐喻可以将眼睛、鼻子等与其他事物形象生动的联系在一起,如此在教授学生学习一个单词时,可以隐喻出很多单词或词组,增强学生的词汇量,提升学生的隐喻意识。例如,在学习eye(眼睛)一词时,可以隐喻出the eye of needle (针眼),the eye of potato(芽眼), an eye for an eye(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等词汇;在学习heart(心)单词时,可以隐喻出heartland(心脏),give ones heart(爱上某人)。

2.运用分组讨论方式渗透隐喻意识。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隐喻意识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方式展开,也就是列出几个单词,将学生分成几组,让每组运用隐喻思维来进行单词造句,共同讨论、评价每组单词造句。除了此种方式之外,还可以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些概念隐喻让其进行造句,最后讨论,评价每组学生的造句,如此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词汇量。例如,大学英语教师给出底层的概念隐喻的英语句子Winning is killing or hitting,让班级A组学生思考再生词,A组学生提出的再生词为:to knock out, to clobber, to beat, to annihilate, to thrash ,to slaughter, to hammer.此时,组织其他组同学共同思考A组学生提出的再生词是否正确,并鼓励学生尽可能的隐喻再生词,如此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隐喻意识。

3.鼓励学生收集含有隐喻的引语。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鼓励学生收集含有隐喻的引语,可以使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注意运用隐喻思维,长此以往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隐喻意识,还能够提升学生隐喻能力。当然,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隐喻的引语收集,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摘录隐喻句子或短语的习惯。教师通过互联网收集一些简单的且含有较多隐喻短语的文章,让学生熟读文章,从中寻找隐喻短语;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给出一些典型范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分析,收集含有隐喻的引语。

三、结束语

在当前我国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学生英语学科教学的今天,應当在开展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逐渐提升学生隐喻思维能力、隐喻能力,利用隐喻来学习单词,如此可以使学生英语词汇水平提高。所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隐喻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申蕾.隐喻意识培养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D].贵州大学,2008.

[2]刘璐.浅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隐喻意识的培养[J].海外英语(上),2015,(10):70-71.

[3]严红美,陈剑波.英语词汇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9):137-138.

上一篇:线上活动策划和框架下一篇:贵州轻工职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