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下词汇教学论文

2022-04-22

[摘要]介绍了隐喻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作用:隐喻认知对词汇语义范畴发展的作用;隐喻认知在词汇隐喻概念理解中的作用;隐喻认知对词义发展的作用。指出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重视词汇隐喻意义和隐喻扩展义的教学,和重视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概念隐喻理论下词汇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概念隐喻理论下词汇教学论文 篇1:

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摘 要: 传统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语言规则的偏离。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目标词汇记得快,而且记得准、记得牢,同时还发现学生的隐喻意识显著增强,隐喻能力明显提高。

关键词: 概念隐喻 高中英语 英语词汇教学

1.引言

词汇记不住、记不牢或记住的词汇不知如何运用,是目前困扰广大高中英语学习者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又导致了学生词汇量普遍不足进而造成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困难。同时近几年的高考逐渐提高了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3)对高中毕业生(八级)的要求为: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上述问题和高考形势迫切要求教师改变现行的词汇教学的方法,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现行的词汇教学方法使用的是“读音+拼写+词义”(张强,2008)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只是简单地罗列词义,学生机械地记忆词汇,对词汇的习得仅停留在识记水平并未对词汇进行认知加工。传统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语言规则的偏离。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因此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以解决词汇教学中的费时低效问题。

2.概念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家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的提出为隐喻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掀起了一股被称为“隐喻的狂热”的热潮。Lakoff & Johnson(1980)认为“隐喻的实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以一种概念去表述另一种概念,因此称之为概念隐喻。比如“时间就是金钱”就是用“金钱”的概念去表述“时间”,在英文中用大写字母来表示,比如TIME IS MONEY。概念隐喻只是经过归纳的、条理化的固定表达句式,而每个概念系统在日常语言中都会有一系列的隐喻性表达。比如TIME IS MONEY就体现在下列隐喻性表达里:You are wasting my time.Can you give me a few minutes?How do you spend your time?We are running out of time.

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是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跨域映射。源域通常是人们较为熟悉的概念,而目标域一般是人们不太熟悉的概念,通过隐喻将源域映射在目标域上,从而理解目标域。比如在概念隐喻ARGUMENT IS WAR中源域是,目标域是,人们所熟知的“战争”的概念被映射到“争论”这一抽象概念中。

概念隐喻可分为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结构隐喻指一种概念的结构由另一种概念隐喻性地建构。ARGUMENT IS WAR,LIFE IS JOURNEY,TIME IS MONEY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概念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是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比如LESS IS DOWN,MORE IS UP。本体隐喻是指用关于物体的概念或概念结构来认识和理解我们的经验,INFLATION IS AN ENTITY就属于本体隐喻,在这一隐喻中,抽象概念“通货膨胀”被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因而可以对其进行谈论、量化,识别其特征及原因。

3.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概念隐喻应用于词汇教学在帮助学生理解基本词汇,掌握多义词、习语等方面较之现行的词汇教学方法效果显著。

3.1概念隐喻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词汇的理解程度

概念隐喻是从人们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向不熟悉的、无形的、抽象的概念映射。在理解记忆新词汇时,笔者引导学生利用概念隐喻,挖掘与新词汇有联系的事物,从而加深对新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在学习“crossroads”时,其本意是“十字路口”,引申义是“转折点、重大的抉择时刻”,当学生知道下面两句中:1)Alex stands at the crossroads at present.2)Their relationship is at a crossroads.分别包含LIFE IS JOURNEY 和 LOVE IS JOURNY 这两个概念隐喻时就很容易理解“crossroads”的引申义的含义。又如“deposit”其本义是“在水中沉积”,引申义是“资金沉积——存钱”,在这两个概念中包含了MONEY IS WATER 这一概念隐喻。当学生把“水的特性”转移到“钱的特性”上时就很容易就理解其引申义的内涵并加深记忆。Craik & Lockhart(1972)的深层加工理论认为记忆的保持不在于重复的时间和长度,而在于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加工的深度,加工越有深度,记忆的内容就越持久。通过概念隐喻,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死记硬背,而是上升到思维的层面对词汇进行深层的分析,从而加深了对词汇尤其是抽象词汇的记忆。

3.2概念隐喻能够促进学生对多义词的习得

语言词汇学习中多义词是一普遍现象,也是词汇学习的重难点。然而多义词的出现也不是任意的而是建立在人的隐喻或转喻认知方式之上的(赵艳芳,2004),这是因为多义词基本意义直接来自于人类的生活经验而多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是基于概念隐喻产生的。比如英语中mouse(鼠标),low carbon life(低碳生活),surf the internet(网上冲浪)都是从人们所熟知的事实生活中的“老鼠”、“耗能低”、“水上冲浪”的具体概念域而产生的,正如蔡龙权(2004)所说“隐喻是一词多义的根据”。

现行的多义词教学往往是教师逐一呈现义项的“填鸭式”的讲解,学生则逐一死记硬背,教与学双方都忽视了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多义词的不同义项之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概念隐喻映射的则是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这种内在的规则和联系,充分发挥联想,可以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周楠,2006)。在讲解牛津版教材第二单元中head一词时,笔者并没有直接展示它的多义项,而是从隐喻的角度让学生先联想其熟悉的本意“头、头部”,然后根据head 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共同特征:the top part of sth.来猜测下列短语中head引申义:the head(首领、首脑) of government;the head ( 钉头)of a nail;the head(上座) of the table;at the head(页眉) of the page,大部分学生毫无困难地猜出了其引申义。上述不同短语中就包含了一系列结构隐喻GOVERNMENT IS A PERSON,RIVER IS A PERSON,PAGE IS A PERSON,TABLE IS A PERSON,NAIL IS A PERSON。由此可见,当学生掌握了隐喻这一认知工具,挖掘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对词的不同义项的记忆不再单一化而是网络化,从而记得快、记得牢。

3.3概念隐喻在习语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中的概念隐喻则折射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英语词汇中大量习语的存在折射了英美等西方国家独特的文化背景,而习语中概念隐喻更是反映了英汉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如果学生在没有了解这些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去学习习语,其结果只能是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对习语的准确使用了。在英汉习语中有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概念隐喻中,固然有一些相似的表达,如as cruel as a wolf(像狼一样凶残),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比如在英语中,“狮子”被誉为“百兽之王”,因此就有如下表达as brave as a lion(像狮子般勇猛),而非汉语中的“像老虎一样勇猛”。再如在西方“马”作为主要的奴役工具,就有许多与马有关的隐喻表达,如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马),talk horse(吹马),而在汉语中“牛”作为主要的农耕工具,则有(力大如牛)、(吹牛)之类的表达。因此在习语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局限于讲解词的表面意思,还要介绍词的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词汇的深层含义,还能提高对词汇学习的兴趣,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

4.结语

概念隐喻应用于词汇教学有助于学生“认识新鲜事体、熟悉抽象概念、发展思维能力”(王寅,2007),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把词汇记得快、记得牢,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隐喻意识、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隐喻意识普遍存在于人的思维中,当这种意识被激活,学生不仅可以快速有效地扩大词汇量,而且可以根据隐喻的规律创造词汇或短语,因为“隐喻具有填补词汇空缺的功能”(束定芳,2000)。概念隐喻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词汇网络化,抽象的词汇具体化,进而使枯燥乏味的词汇教学变的形象生动起来。由此可见,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是对现行词汇教学方法的一种有益的补充,然而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还是一个全新的话题,需要有志同仁共同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蔡龙权.隐喻化作为一词多义的理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33(5).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束定芳.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4):253-259.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张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周楠.论概念隐喻理论及其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作用[J].大学英语,2006,3(1).

[8]Craik,F.I.M.&Lockhart,R.S.Levels of processing:A framework for memory research[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72.

[9]Lakoff,J.&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本项目得到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科研项目基金资助

作者:朱 云

概念隐喻理论下词汇教学论文 篇2:

隐喻认知过程与外语词汇教学

[摘 要] 介绍了隐喻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作用: 隐喻认知对词汇语义范畴发展的作用;隐喻认知在词汇隐喻概念理解中的作用;隐喻认知对词义发展的作用。指出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重视词汇隐喻意义和隐喻扩展义的教学,和重视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

[关键词]隐喻理论;词汇教学;作用;启示

隐喻与人类的认知、思维密切相关,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传统的隐喻理论普遍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主要用在文学作品中。 自1980年George Lakoff &Mark Johnson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以来,开辟了一条新的从认知角度来研究隐喻的途径。此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观的隐喻研究的全面开始。认知语言学认为, 隐喻是日常语言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它在本质上是认知的,不是修辞格,不是简单的语言的产物,它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我们赖以进行的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实质上是隐喻性的[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会频繁地接触到教材中的隐喻现象, 它们体现在词汇、语法和篇章等各个层面。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词汇学习层面,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隐喻的认知机制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

一、 隐喻理论

Lakoff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metaphorical concept or conceptual metaphor)。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隐喻概念在一定的文化中又成为一个系统的、一致的整体,即隐喻概念体系,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起着主要的和决定性的作用[2]。总的来说 ,他们的隐喻理论包括的主要观点如下: 1.隐喻具有普遍性; 2.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 3.隐喻具有系统性; 4.隐喻的内在结构是跨域映射; 5.隐喻的产生有经验基础。在隐喻的认知推理过程中,人们总是先从隐喻的源域(本体)中提取反映事物规律性的、高一级的概念结构,然后把它投射到用以把握目标域(喻体)相应的概念结构中去,从而形成二者映射关系。受话人依据此映射关系进行概念的空间投射和映射,由显性信息推导出隐含信息。这一过程即隐喻认知过程。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概念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 )和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于是产生了一词多义现象,如spend一词最早是用于谈论金钱,后来被用于谈论time、enegy、 efforts、 force、fuel 等等。方位隐喻指参照空间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以空间为始源域, 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赋予该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方位。如More is up这一隐喻给予quantity这一抽象概念一个纵向方位,因此英语中有Hope my income rises every year 之类的说法,汉语中有“鸡蛋价格又上去了”之类的表达。实体隐喻帮助我们将抽象的事件、活动、情感等视为有形的实体和物质。例如:The mind is an entity就是将mind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按人们对隐喻的熟知程度来划分, 隐喻又可分为常规隐喻和创新隐喻两大类。上文所提到的属常规隐喻, 创新隐喻包括文学隐喻和科学中的隐喻。

二、隐喻认知在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性

当前很多学外语的学生整天拿着一本词汇大全背记单词,片面追求扩大词汇量,而真正能看懂一般难度的外语读物和能用外语进行日常口头或书面交流的外语学习者则是少数。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词汇量太小,二是没有掌握基本的核心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义,没有掌握多义词的强大的表达力。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在认识多义现象及其词语的语义扩展方式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多义词的词义扩展不是任意的,毫无规律的,而是有理据、有规律可循的。弄清这种理据和规律无疑会帮助外语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多义词的各种用法,从而扩大其接受型和产出型词汇量。隐喻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工具,是外语学习者了解目的语民族认知方式及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各民族认知方式及历史文化的差异,各语言的概念系统也不尽相同,因此,帮助学生明确认识话语中的隐喻现象是实现外语教学中概念流利的一种重要方法,而词汇教学正是实现外语教学中概念流利的一个重要途径[3]。 Laufer 认为掌握词汇的隐喻扩展意义 (metaphorical extensions of meaning)是学习新词汇的一项重要内容[4]。 Sweetser指出隐喻也是“一种常被忽视的联系一词多义的重要资源”[5]。 如果他们能了解一词多义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本国语者的认知思维方式,认识多义词各个义项间的联系模式,外语学习者或许就能按这些方式从一个多义词的已知义项推导出或更好地理解其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未知意义,从而有利于记忆和灵活使用该词。因此,词汇教学中应把隐喻概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作为扩大词汇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隐喻的认知机制对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

1. 隐喻认知对词汇语义范畴发展的作用

范畴与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范畴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 范畴化指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并赋予语言符号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过程。在经验世界中,范畴具有不同等级。范畴化的过程是复杂、模糊的认知过程。隐喻思维的延伸在形成不同范畴之间的关系网中起了重要作用,大部分隐喻思维都是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发展的。我们知道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隐喻用法,如:bird、flower、dog、fox、wolf、lion等比 dove、 rose、animal的隐喻用法更多,这说明这些基本范畴词被用于隐喻频率最高,其语义变化最多,发展最快。而人们认识新的抽象概念时,总是与已认识的事物相联系,找到他们之间的相似和关联点,于是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这种创造性的隐喻思维发展了语义范畴的抽象意义。以“床”为例,它的基本义又有河床、冰床、机床、苗床、花床、 矿床等等。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温床。英语中也有a bed of roses、a bed of nails等,并在名词的基础上发展了其动词意义:把……栽于苗床,为客人安排床铺。这些都是人类共同隐喻思维的结果,语义的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表示人体任何部位的词语都有隐喻的用法,如:face of a mountain, face of a building, face of a watch; mouth of a hole, mouth of a tunnel, mouth of a cave, mouth of a river。 如 eye这个词,最初是用来指人自身的一个重要部位,通过隐喻的认知功能发展为指其他动植物及其他物体的“眼睛 ”、“中心 ”: the eye of a typhoon 台风中心 the eye of a needle 针眼。不仅是表示人体器官的词,英语中许多词都通过隐喻以中心意义核心产生多层意义。不难看出日常语言中充满了隐喻。据统计,英语词义的70%都是隐喻或源于隐喻,词典中词条下罗列的词义都有一定的联系,最基本的是中心义项,其他义项则是由中心义项通过隐喻发展而产生的。

在词汇教学中, 根据认知范畴理论,教师在讲解多义词时,应重点讲解中心意义,让学生理解各义项之间的深层关系,培养他们根据上下文推测具体意义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能够重点突出, 融会贯通, 最终达到灵活掌握和运用的目的。

2. 隐喻认知在词汇隐喻概念理解中的作用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概念隐喻包含两个部分:一个始源域和一个目标域,隐喻的认知力量就在于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6]。如:下列表达方式可以证明Argument is war 是一个隐喻概念:Your claims are indefensible./ He attacked every weak points in my argument./ His criticisms were right on targer./ I’demolished his argument./ I’ve never won an argument with him. 可以看出,争论是一场“舌战”,有进攻、防守、反进攻、输赢等,“争论是战争”这个隐喻概念是借助战争概念来理解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这种跨域映射的图式结构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7 Life of a Salesman的文章有:

He takes the first unsteady steps on a journey to Portland’s streets, the [ZZ(Z]battlefields[ZZ)] where he [ZZ(Z]fights[ZZ)] alone fo his independence and dignity. He’s a door-to-door salesman. Sixty-three years old. And his [ZZ(Z]enemies-a[ZZ)] cripped body that [ZZ(Z]betrays[ZZ)] him and a changing world that no longer needs him-are [ZZ(Z]gaining[ZZ)] on him. With trembling hands he [ZZ(Z]assembles[ZZ)] his [ZZ(Z]weapons[ZZ)].

从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作者利用了隐喻概念Making a living is a battle. 这里上战场作战的图式结构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形象地再现主人公生活之艰难。再如概念隐喻:Life is a journey,人们对具体行为journey的经验基础上对抽象现象进行理解,如果只从字面意义来理解life,其语义是很单纯的,但用journey的隐喻结构来理解,意义是非常丰富的,而这丰富的意义是来自人们的亲身体验,这体验不能直接表达,只能通过隐喻才能言传,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隐喻语言一旦被其他字面语言代替便索然无味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利用概念隐喻讲解词汇、课文,学生学起来既生动有趣,又会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最终达到记忆与运用的目的。

3. 隐喻认知对词义发展的作用

在新词语或旧词新义的创造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多种隐喻思维方式起着很大作用。计算机技术中的很多术语都是利用隐喻扩展语义得来的,如:computer virus, network, informatio highway, address, E-mail, floppy disc, cyberspace等。计算机设备和运行过程也无一不是从隐喻而来:copy, store, retrieve, memory, download, databank, disk drive, read, write, output, input等等。新词产生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借助于旧词构成新词,在其背后隐喻的思维方式也在起作用。如航天学的moonwalk, lunar rover, earthrise, soft landing(软着陆), linkup(靠泊), splashdown(溅落), black hole(黑洞)等等。 还有heart bridging operation[JP+3](心脏搭桥手术), airbus(空中客车), aerotrain(悬浮列车), future shock等。了解到隐喻思维再创造新词新义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词汇构成, 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使词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更有意义。也可鼓励学生利用隐喻思维大胆联想, 以基本词汇为基础扩大词汇量。

综上所述,从认知角度出发的隐喻理论对词汇教学是有深远影响的。在词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系统地向学生介绍隐喻理论,如隐喻的图式结构、隐喻相似的本质、隐喻的创造性等,使学生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一种隐喻观,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词汇学习方法,从隐喻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词汇与词义的关系,达到灵活运用和掌握词汇的目的,最终促进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技能的发展。但是,隐喻作为认知现象又体现着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民族文化沉淀必然在隐喻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如中国人将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象征着吉祥和王权,而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凶悍的守卫宝藏的巨兽,是贬义词。所以亚洲四小龙,英语不译为“four dragons”,而译为“four tigers”(四小虎); 汉语中说嫉妒别人,会说某人得了红眼病,而英语中表示嫉妒却用 green(绿),说“green-eyed”等等。所以在词汇教学中对词汇文化内涵的介绍,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恰当利用母语的正迁移,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类似的词汇;另一方面,通过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对比使学生意识到中西方隐喻思维的差异,进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但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跨文化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注意词汇隐喻意义的跨文化比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4.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06.

[3] 董宏乐, 徐 健, 梁育全. 外语教学中的概念流利[J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2:140-144.

[4] Laufer B. What ’s in a word that makes it hard or easy:Some intralexic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learning of words [M]// In McCathy M &Schmitt N eds. Vocabulary:Description, Acquisition and Pedagogy. Cambridge:CUP,1997:141.

[5] Sweeter E. 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 [M]. Camridge:CUP, 1990:18.

[6] 蓝 纯. 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12.

Metaphorical Cognitive Process and Foreign Vacabulary Teaching

REN Jun-xia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453003,China)

Key words:metaphor theory; vacabulary teaching; significance; enlightenment

作者:任俊香

概念隐喻理论下词汇教学论文 篇3:

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隐喻与词汇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简要论述,结合英语词汇教学的特点,阐明概念隐喻理论对隐喻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有效应用的途径,使学生更加轻松科学地掌握英语词汇,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概念隐喻 教学应用

1.引言

人们对隐喻的研究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隐喻(metaphor)这一概念。自1980年Lakoff &Johnson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以来,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拓展到了認知语言学领域。Lakoff & Johnson(1980)认为,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经历和理解某一类事物,语言中的隐喻产生于隐喻性思维过程,反映了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隐喻不仅是语言形式,而且是人们思维和行为、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法(Lakoff:1987)。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束定芳和汤本庆(2002)指出: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实现外语教学中概念流利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词汇教学,而学习新词汇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掌握词汇的隐喻扩展意义。本文拟运用英语词汇教学的特点,阐述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应用。

2.概念隐喻理论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Lakoff等人提出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认知现象而不是纯粹的语言现象,并运用源域(source domain)与目标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映射(mapping)及意象图式(image schema)揭示隐喻现象,即用源域(source domain)中我们较熟悉的、具体的经验或概念的语义特征映射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中较陌生、抽象的概念上,隐喻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重要认知工具。按人们对隐喻的熟知程度划分,隐喻可分为常规隐喻和创新隐喻。常规隐喻是指那些通过长期建立的常规关系而无意识进入语言的隐喻,是一个语言集团文化和经验的沉淀。这种隐喻几乎存在于每一句话当中,Lakoff & Johnson(1980)将其分为三类: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隐喻具有普遍性,是人类语言无处不在的原理,人类的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就有一个隐喻(Richards,1936)。研究表明,人类使用的约70%的语言是隐喻的。隐喻的普遍性是以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概念间的关联为物质基础的。

3.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教学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英语词汇都是由一些基本词汇演变而来的。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词汇,然后结合隐喻的认知方式进行推理,这样便可以扩大词汇量。隐喻可以简化认知过程,是因为其具有易理解、易记忆、具体形象的特点。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弄清并理解词汇、短语中所包含的隐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1重视基本范畴词汇,将隐喻理论用于基本词汇教学。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基本层面开始的,而在此层面上所感知的范畴被称为基本范畴。在形成不同范畴之间的关系网中,隐喻思维的延伸扩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大部分隐喻思维才可以发展。基本范畴词汇多指音节较少、词形简单的不能分析的本族语词,是人们关系密切、最经常接触的,而且构词能力较强。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找到表达某一概念的相应词汇时,通常会从已有的词汇中借用描述同样形状或功能的词汇来代替。根据Lakoff& Johnson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喻体词不仅都是实体性概念的词,而且都是生活中的常见词。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隐喻用法,如“狗、狼”等比“动物”的隐喻意义多。而且由于基本词汇使用频繁,其义项丰富,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数量众多,它们构成合成词的概率和扩展的隐喻意义的使用频率较高,对英语词汇教学有重要意义。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词汇使用频率进行归类总结,概括出基本范畴词汇并围绕这些词汇进行重点教学,使学生掌握词汇的基本意义。同时在英语基本词汇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领会词汇语义范畴的联系,使之能联想和映射到其他不同认知领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词汇的隐喻意义。

3.2注重隐喻思维,讲解词汇的隐喻意义。

我们既要重视基本词汇教学,又要重视词汇隐喻意义的介绍,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词语的基本意义和隐喻意义。学生在了解了词汇的隐喻意义之后,即使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碰到不认识的单词,也可以根据对隐喻的认识猜测词的意思。帮助学生了解隐喻思维在创造新词新义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词汇构成,加深印象化记忆,让学习词汇变得更有意义。根据Lakoff的观点:隐喻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即隐喻概念。隐喻是跨概念域的整体映射,人们总是利用具体的概念认识抽象的概念。在表达方式上,人们常用描述一个概念的词语描述另一个概念。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这两个概念域相联系,并通过表格的形式将两个概念域的词汇进行总结对比。这样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掌握一系列词汇,在进行语言交际时,能准确地选词,表情达意。

3.3分析词义引申机制,帮助学生用隐喻理解记忆多义词。

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语言符号的多义性和创造性与隐喻在概念上的形成和使用密切相关(杨忠,2000)。在中国的英汉词典中,每一个词条下都会列举相关的词义,中心义项是最基本的,再通过隐喻产生其他义项。因此,教师在教多义词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隐喻理解记忆多义词,可以从认知角度分析语义引申机制,帮助学生理清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隐喻性关系,并进行适当的词源教学。对词汇来龙去脉的隐喻式溯源不仅可以解读出词汇的深层含义,还可以使以词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义词各义项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遵循隐喻思维规律,由词汇的本义推导出各个含义,这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认识,一词多义的理解都大有益处。

3.4对比英汉词汇隐喻的跨文化差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汇的意义。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可以反映人类思维的共性。在不同文化中的语言使用者可以利用隐喻认知和理解隐喻语言,这是隐喻认知的共性表现。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的隐喻反映了以此种语言为母语的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特征。作为一种各民族共有的认知方式,隐喻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奠定了心理基础。因此,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的隐喻用法,进行不同语言的隐喻之间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使不同文化能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人类社会文化背景会有各种相似之处,尽管不同的民族群体使用不同的语言,但在共同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植根于不同文化中的隐喻便可能重合,形成“文化共核”(肖名丽,2000)。文化共核反映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上,自然会产生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英语中的“head”和汉语中的“头”可以被用来指政府、组织和团体的负责人、领导。教师可以利用用隐喻文化的相似性引导学生深化理解这些词汇,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历史、地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别,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并不能排除不同语言的差异性。隐喻作为认知现象体现着文化的差异,具有民族性和约定性,不同的民族文化沉淀不可避免地给隐喻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比如“dog”这个词,在中国人看来,“狗”是贬义词,我们经常用“走狗、狗腿子”等形容厌恶的人,但在英语中,“dog”是褒义词,例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lucky dog(幸运儿)等。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词汇隐喻的跨文化差异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并认识到中西方隐喻思维的差异,进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和使用词语,教师应重视输入目的语文化。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可以利用隐喻文化的相似性引导学生理解词汇的深层含义,还要注意不同语言的文化底蕴,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各种语言现象中找到概念隐喻,更好地促进词汇学习。

4.结语

词汇学习是英语教学的核心,而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是对现有词汇教学法的有益补充。与传统词汇教学法相比,隐喻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词汇,拓展词汇的深度与广度,形成更符合认知规律的目的语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隐喻是新的语言产生的源泉,和词汇是紧密相连的,只有更好地解释隐喻语言理论,才能揭示更深层次的语言本质,这对更好地掌握语言本质,推进英语词汇教学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Cameron,Lynne & Graham Low(eds.).Researching and ApplyingMetaphor[M].Cambridge:CUP,1999.

[2]Richards.I.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New York:OUP,1936.

[3]束定芳.隱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和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2002,(2).

[5]肖名丽.隐喻的认知方式及其文化阐释[J].山东外语教学,2000,(1).

[6]杨忠.将隐喻引入外语教学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6).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龚腾龙 木拉提·吐尔别克

上一篇:基于系统设计的银行信贷论文下一篇:农村寄宿制小学后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