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思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022-09-1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怎样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习, 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 如何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教级学生学习的方法, 这些都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为此, 谈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把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数学教学的目的, 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长时间以来, 甚至到目前, 一些教师仍热衷于表面化的成绩 (分数) ,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重“结果”, 轻“过程”的现象。在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往往是教师自己讲得多、演示操作得多、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多, 而学生则是参与教学过程少、思维活动少、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少。之所以出现这“三多三少”现象, 究其原因, 还是教师教学指导思想的问题。如果教师的教学仅着力于研究自己怎样教, 无疑就无意识地把自己放在主体位置, 学生也就成了被动吸收数学知识的容器。由于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没在参与教学过程的活动, 因而也就无法体验成功探索带来的欢乐。因此, 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摆正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很有必要了。我们应当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研究教师如何科学地教, 切实做到备课时心中有学生, 上课时眼中有学生, 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我们数学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才能有效地克服上述“三多三少”的弊端。例如小学教学应用题的教学, 既是教学的重点, 又是教学的难点, 如果教师没有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上下功夫, 那么学生也就无法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思维方法, 诸如怎样审题, 怎样分析数量关系, 怎样阐明解题思路等。反之在应用题教学中, 如果教师着力在引导学生如何审题, 如何分析数量关系, 如何正确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那么应用题教学也就不难了。

二、留给学生必要的时间, 让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参与教学活动,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留给学生必要的时间, 主要是指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 留给学生看书学习的时间, 留给学生同化或顺应新的数学知识, 完成新的认知结构构建的时间。一堂课40分钟, 应该有一半属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在这一半的时间里, 学生或讨论, 或操作学具, 或看书学习, 或进行巩固练习, 即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 把自己置身于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表现出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从而确保了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 我们一些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 往往是教师一讲到底, 有些教师还错误地认为自己讲得越多越好, 知识嚼得越烂越好。这样教学, 无疑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容器, 从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是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学生能分析的尽量让他们分析, 学生能表述的尽量让他们表述, 学生能操作的尽量让他们操作, 学生能概括的尽量让他们概括。即教师要想方高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也即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 过去学生在学习中大多死记硬背, 硬套公式进行计算, 其原因是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不理解, 学生学习毫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动、爱说的特点, 我们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量一量”、“摆一摆”、“想一想”等, 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 让出一点空间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如首先让每个学生动手, 量教材准备题中长方形的长、宽, 并用1平方厘米的方块, 摆面积是15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直接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并孕伏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其次, 引导学生分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所含面积单位个数的关系, 利用“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这一思考性强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并探究长方形的边长与面积间的关系。最后, 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想象的基础上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时, 教师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所以, 这样让出一定的空间给学生, 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不仅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还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器官, 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正确处理教师“讲”与学生“学”之间的关系, 力求使课堂教学体现“教——扶——放”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因此, 教师的讲解应变“泛”为“精”, 学生的主动学习应由“少”到“多”。教师应把握一堂课的最佳教学时间进行讲解, 力求做到抓住关键点, 突出重点, 巧妙突破难点, 同时注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扶”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学生对数学知识由不理解到理解, 由理解到掌握, 与教师科学指导分不开, 与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分不开。因此, 教师的“扶”, 要立足于思维方法上“扶”, 立足于学习方法上“扶”, 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不仅学到相关数学知识, 而且学到解决一类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

“放”就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学习, 以检验他们学会没有, 会到什么程度。在这一阶段, 教师重点进行辅“差”工作。

作为我们现行的教材, 在总体上也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因此, 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 深刻领会编者的意图, 在教学中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把握好“教”与“学”的力度, 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 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习, 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把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同时, 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时间,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的未知欲。正确处理好教师“讲”与学生“学”之间的关系, 力求使课堂教学体现“教——扶——放”的全过程, 这样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树立,参与,处理,体现,提高,教,扶,放

上一篇:浅析科技时代下化工工艺的优化策略下一篇: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土地整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