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本质

2024-04-29

心理咨询的本质(精选6篇)

篇1:心理咨询的本质

一、心理咨询的本质:助人自助

是咨询师在帮助求助者的过程中,让求助者自我完善的过程。

二、通过咨询提高求助者的自知、自控、自我行动的能力,把咨询过程中获得知识、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只是与能力的迁移、举一反三,自己学会去如何有效地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人生课题,逐渐走向成熟。

三、价值中立原则:不介入、不评价、不指导。

四、咨询效果的纬度:5个

1、求助者自我评价——自评

2、周围人的评价——他评

3、测量结果的的比较——测评

4、咨询师的观察评价——咨评

5、社会适应症状的改善——社会适应(前后评)

五、泛化:

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叫泛化。

心理学讲,引起求助者目前不良感情心理问题和行为反应的刺激事件不再是最初的事件,同最初的刺激事件相类似,相关联的事件(已泛化),甚至最初刺激不类似,不关联的事件(完全泛化)也能引起这些心理和行为的反应。

六、心理健康的标志: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形式协调、主客观世界一致、人格相对稳定。

七、参与性技术:

倾听、开放式和封闭式提问,鼓励和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非语言行为。

八、影响性技术:

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语言行为。

九、正常与异常的原则:

1、主客观世界统一。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行。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

十、不合理信念的典型特征:

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

十一、产婆式理论: 提问你,让你自己打败自己。

(掌握案例论文的治疗方法、及原理、过程、阶段、结果、案例的诊断依据等)

篇2:心理咨询的本质

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

摘要:心理适应是近年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经常涉及的.一个重要概念.心理适应的概念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不同角度做出解释.心理适应包括主动与被动、消极与积极、内部与外部、狭义与广义等不同类型.心理适应的机制是由认知调节、态度转变和行为选择等环节构成的动态过程,与此相关的心理素质是心理适应能力培养的重点. 作者: 贾晓波 Author: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天津,300073 期 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CSSCI 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1) 分类号: B843 关键词: 心理适应 本质 机制 机标分类号: R65 G27 机标关键词: 心理适应主动与被动心理和社会狭义与广义教育的过程重要概念行为选择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态度转变认知调节能力培养动态过程生理解释构成 基金项目:

篇3:心理咨询的本质

一、学生恋爱现象

1. 普及化当前, 在学生里, 有些人形容有一股“恋爱热”, 也有人说是一股“恋爱风”, 这都不为过。

调查情况表明, 学生中已谈恋爱的人数占总数的1/3左右, 高年级学生高达60~75%, 而赞成谈恋爱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95%。

2. 低龄化学生谈恋爱历来有之, 但过去多是高年纪

学生, 是所谓“学业、爱情双丰收”的时期, 而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 恋爱观:“学业未成, 却恋爱先行”, 在他们的思想中好像进学校门就等于走进了“恋爱圈”。据不完全统计, 五年之前一年纪学生恋爱人数只有5%, 而现在已达20%左右。

3. 公开化过去, 学生谈恋爱很讲究各方民族文化的

含蓄和深沉, 恋爱处于像“革命同志搞地下活动”状态, 常常鲜为人知, 而现在学生谈恋爱, 不仅不怕别人知道, 而且有故意让他人知道的心态。时下, 只要你步入学校园, 便能亲眼目睹成双成对的青年情侣在公开场合聊得你亲我热的, 旁若无人。

二、基于学生恋爱心理

青春期是绚丽美好和忧郁烦恼并存的时期, 生理的变化使他们感到惊奇和不安, 内心体验着从未有过的感觉, 以及由此带来更多的烦恼和困惑, 正确的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规律与他们的成长是密切相关的。第一, 理解爱的内涵。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 因此在教育学生的时候, 要注重从学生的内心挖掘。让学生理解, 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 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责任是恋爱的基础, 虽然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但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也不是人生中唯一的存在。学生要明白, 处于学生时代, 什么是第一位的, 什么是第二位的。倘若因爱而影响了学业和事业, 那么这种行为不仅是愚蠢的, 也是非常可悲的。第二, 让学生课余生活丰富起来。发挥教师的创造力, 开展种类繁多的课余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健体魄, 还能有效的树立学生的健康心理, 帮助学生转移视线。作为教育工作者, 需要明白, 青年期个体经常涌现的性冲动, 无论来自身体的生理需要的本质反应, 还是外界因素引起的, 都必须有合理的途经加以疏导。而事实上, 任何健康有益的兴趣活动都是转移、宣泄性冲动的有效方法, 都可以缓解其焦虑和抑郁心理。

三、心理学分析及教育应对

1. 生理认知缺乏。

(1) 女性进入青春以第一次月经为标志, 男性以第一次遗精为标志。对女性的月经一般可以科学看待, 但对遗精现象有一种错误的认识, 认为遗精会失去身体的精华, 其实, 正常的遗精应该遵循“满而溢”的规律, 同女性的月经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而且, 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 不用担心遗精会影响自身身体系统的发育。 (2) 乳房或阴茎的大小有个体的差异, 它们的大小不会影响性功能和生殖功能。 (3) 过分的关注身体和外貌, 会把对身体的不满意扩大到生活方面。比如, 节食减肥、喝减肥茶等。事实上身体外貌只是一个方面, 我们生活中应该值得关注, 一个良好的健康的身体能为我们带来成功与幸福的东西很多, 因此, 积极的接受独特的自己, 让智慧为你增添自己永远的魅力。 (4)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 往往有一些不可思议的想法。比如, 正在恋爱中的女性自觉是幸福的, 对以后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反之, 在恋爱中的朋友, 看见他人就与自己的恋爱对象相比, 对他人充满了很多的幻想。 (5) 有人说因为有男性, 女性才变得更加温柔, 因为有女性, 男性变得更加刚强, 此话并不无道理。但是有的同学在看待这句话是有了不同的理解, 甚至做一些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的事情。

2. 教育应对。

(1) 学生性心理、性道德。性心理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性欲和性冲动, 正确理解性欲受社会道德规范所制约, 受法律约束。性道德是个体道德的一部分, 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结果。因此, 学生的健康教育, 特别是性教育工作, 必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以便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 把性教育与人格教育结合起来, 就是要结合学生性心理发展的规律, 对其进行社会价值观、道德意识、性别角色、个人意志品质、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教育, 以协调性心理发展与人格发展之间的关系, 缩小性成熟与人格成熟之间的不平衡。 (3) 不以好奇去开始, 不以发生为懊恼, 已成习惯要有克服的决心, 克服以后不必担心, 这样便不会有任何不良的后果, 同时也能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促其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

3. 心理知识缺乏。

(1) 正确看待自己的性欲念。性不是邪恶, 对于一个发育成熟的人来说, 应该能够体验到什么是性。只要能够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性行为, 就仍然是纯洁的, 适当的性幻想是正常的生理状况, 不必要忧虑重重, 刻意压抑。 (2) 正确的看待青春期异性之间的交往, 目前在中等、高等院校有一种现象, 有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交往过程中, 根本无视周围人的存在, 反而会表现出亲昵的行为, 从而引起他人或者旁人的注意, 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也是对公众的不尊重, 同时也影响学校的文明。 (3) 现代生活多姿多彩, 对外界的物质的认识观, 同时也有四面来的不良诱惑, 不良的诱惑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阻碍他们的成长进步。不要给自己主动接触不良诱惑的机会, 或者把引起诱惑的实物隐藏起来, 眼不见心不动, 从而思想不动摇。

篇4:对心理咨询理论本质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心理咨询理论 多样性 整合

在咨询心理学的教学实践中,向学生介绍各种咨询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心理咨询理论非常具有创造力和多样性,新的理论层出不穷。例如,在郑日昌、江光荣等老师主编的《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一书中,就介绍了11种传统的为大多数心理咨询和治疗者认可或遵从的理论体系、五种东方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以及叙事疗法、焦点解决取向的短期治疗这两种近年来新发展的咨询与治疗理论。而这些仅仅是众多咨询理论中的一小部分。据加菲尔德和贝京估计,20世纪60年代中,共有大约60个不同的理论体系,70年代约为125个;80年代初,柯西尼列出了250个,到了90年代中期,估计这个数字达到了400个。面对众多纷繁复杂的理论,学生们经常会感到困惑,不知该从何学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摆脱具体理论的束缚,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理解和认识这些理论的本质。

一、心理咨询理论的多样性

(一)关于人性的看法

心理咨询理论呈现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人性观”的问题上。“人性观”是对人的基本看法和哲学假设。在国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中,“人性观”被看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具体的方法和技术。传统的精神分析把人看作是深层反应的存在,人是追求快乐的动物,人的行为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本能,人的任何行为都可以追溯或还原到基本的无意识动机;传统的行为主义则把人看作是反应的存在,即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单向地作用于人,塑造于人,个人对环境没有任何有意义的行为;人本主义者把人看作是一种自发自主的存在,人有一种本质上是生物学性质的趋向,这种趋向是人最基本的动力源,但是这种趋向的性质与弗洛伊德的本能截然相反,它基本上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和亲社会的。这种趋向是“实现趋向”或自我实现的动机;存在主义者把人假定为一种社会存在,其重点在于探讨生活的意义,以及我们在世上所占有的地位。

总之,不同的咨询理论是建立在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之上的。这种对人性的看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咨询者在咨询中的关注点、咨询目标、在咨询关系中的卷入程度以及所采用的技术方法等。

(二)研究者的个人因素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人们传统上习惯于用创始人的名字来界定各种不同的理论。例如,弗洛伊德学说、荣格学说、阿德勒学说、罗杰斯学说等等。之所以用创始人的名字来命名学说,可能会有很多理由。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各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或多或少典型地反映了创始人的人格及个人的世界观。例如,关于弗洛伊德本人的生活及成长环境与其精神分析思想之间的联系,就有很多著作对此展开论述。

因此,可以说每种心理咨询理论都是研究者个人的生活经验、世界观、价值观、人格特征以及咨询经验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每一个心理咨询的学习者在学习他人理论的时候,都会结合自身特点产生自己对咨询的某些观点或看法。

(三)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和历史力量的推动。同样,心理咨询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其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例如,精神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一方面当时社会贫富差距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另一方面当时社会竞争十分激烈,人与人之间相互不信任、欺诈,人们普遍感到精神抑郁,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提高;同时,当时的奥地利盛行着维多利亚时代的伪善道德观,这种道德观在弗洛伊德所处的犹太社会里强烈地禁锢着人们自然的性冲动,使正常的性欲得不到满足,精神分析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对经费和人力、物力的考虑,传统的长期咨询与治疗模式越来越不受欢迎,而强调时效的短期咨询与治疗受到了人们的青睐。20世纪70年代首先针对耗时费力的精神分析发展出了心理动力学的短期治疗。20世纪90年代后整合各种理论和方法的短期治疗及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短期治疗逐渐成了热门。

因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理论家们为了适应新的情形会不断发展出新的思想和观点,心理咨询理论也会不断地衍生下去。

二、心理咨询理论的目的和作用

(一)心理咨询理论的目的

心理咨询理论是不是一种很严格的科学模型?这种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人们的行为吗?近年来,在心理咨询与心理疗法领域中,主流的趋势不是把理论看做是在传统的科学意义上建构解释模型,而是倾向于把理论看做一种解析框架,或者是看作“透镜”,通过这种“透镜”,人和咨询都能够得到更清晰的观察和理解。从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知识包括心理学的知识都是通过语词而社会建构的结果。语词的意义又随着群体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即语词的意义依赖于社会过程,因而我们不可能达到对世界的客观理解。知识只不过是以语言形式表达的社会一致意见。就心理咨询与治疗而言,每一种理论只不过是特定文化历史条件下的建构,这些理论并非真理,只是我们分析和理解问题的一个工具。

(二)心理咨询理论的作用

心理咨询理论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当你面对一名来访者,当你听完来访者的倾诉之后,你怎样来理解来访者的问题?你怎样一步步地来引导来访者?你将采取哪些方法来帮助来访者?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离不开咨询师自身所掌握的理论。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咨询师应当具备一种能力,即运用一种理论框架把来访者的问题放置在其中。这时,理论变为一种语言,借助这种语言,咨询师可以对来访者的痛苦经验作出一定的反映。例如,一名男性来访者向咨询师诉说其苦恼,每当在社交场合只要有陌生人接近他,与他交谈,他就觉得紧张,试图后退或回避。倾向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咨询师会认为来访者没有学会在这种场合与陌生人谈话的技能,那么咨询的重点就在于如何通过系统脱敏、代币系统、示范模仿或自我控制等方法帮助来访者学会放松情绪、掌握适当的社交技能等;倾向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咨询师会认为来访者的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不协调,他特关注别人对他的评价,总担心自己的表现不令人满意,越是担心越显得局促不安。咨询师就要在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同感理解的咨询氛围下让来访者学会无条件地接纳自己,信任自己。

第二,获得某种理论知识对来访者个人的成长也非常重要。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来访者自我成长,而不是一有问题就来做咨询,对咨询产生依赖感。在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咨询理论后,来访者可以主动地做自我分析,了解其问题所在,并就自己的问题与咨询师进行探讨和交流。例如,伯恩所创立的交互分析理论就被称为是一种针对个人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治疗理论和方法,其重点是关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分析自我状态中的成人自我、父母自我和儿童自我,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人际冲突。父母自我状态会导致强制策略的使用,而儿童自我状态可能会缓和冲突或努力避免冲突,运用成人自我状态理性地与别人沟通,持“我好——你好”的立场的人更可能找到双赢的结果。同样,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也教会了来访者如何识别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最后达到以合理的信念代替非合理的信念的目的,从而减少抑郁和怨恨,带来满足和享受感。

第三,心理咨询师作为一种职业,其有别于一般大众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拥有一定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这种专业化会使来访者对咨询师的身份确信不疑,产生信赖感,为进一步的咨询打好基础。

三、心理咨询理论的整合

早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是排他的,每个理论都宣称自己的理论是科学的,咨询与治疗效果是最好的。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在各种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对改变有影响的共同因素的研究。杰罗姆·弗兰克是其中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认为治疗的效力主要不在于对咨询与治疗理论所提倡的特殊的治疗策略的利用(比如,自由联想、系统脱敏、去除非理性信念),相反,治疗的效力在于一些“普通的”,“非特殊”要素的利用和运作。他提出了以下几个关键的因素:有情绪色彩、信赖的治疗关系;特定的治疗情景;一套合理的概念体系,它可以解释当事人症状的起因,并提供治疗的程序;一套咨访双方都深信不疑的治疗方法。

对于共同因素的研究促进了目前各种咨询与治疗理论和方法的潜在统一和整合。首先是技术层面上的整合,体现为折衷心理疗法的使用。所谓的折衷心理疗法并非代表某种具体的技术和方法,而是指一种整合取向,心理咨询师为了满足来访者的需要,从各种理论和模型中选择最适用的思想观点和技术;其次是理论层面的整合,心理咨询师将不同的理论及模型中的元素综合起来,进而再创造出一种新的理论和模型,但是这样一种整合之路还很漫长。

研究者认为心理咨询与治疗范式整合研究的目的,决不是去寻求一个宏大的、尽善尽美的体系,而是要在保持各范式和疗法获得发展的基础上、在保持不同范式和疗法间充分争论和相互批评的基础上,以更为开放的态度和更为开阔的眼光,多维度、多视角地探索它们之间相得益彰的方式。

四、总结

通过以上对心理咨询理论本质的分析,学生应当学会以一种开放、包容、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种理论,从中吸收有价值的观点和技术,并把它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某些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来访者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原因,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和手段。对于那些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鼓励他们自主探究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人格特征产生共鸣的某些特定理论和技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通过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咨询风格和特色。

参考文献:

1.郑日昌,江光荣,伍新春.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英]约翰·麦克里奥德.心理咨询导论[M].潘洁,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3.郑日昌.后现代旗帜下的心理治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3).

4.叶浩生.试析后现代心理学影响下的心理治疗与咨询[J].心理科学,2003,(4).

篇5:心理咨询的本质

“心理的本质”是一切心理现象所共有的、决定其为心理现象的根本性质。社会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学习者认为具有个人相关性并能主动参与时才能发生。因此,语言的有效学习应激发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本能,让其主动参与体验感悟探究之中逐渐适应矫正从而习得。

二、任务型教学的含义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是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模式,是在语言习得理论和交际教学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理论,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任务型英语教学就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任务型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任务型教学的实施建议

1.任务应具有趣味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任务活动应能激发学生心理和心理语言的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首先,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当前的能力和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让学生适当地品尝胜利的喜悦。其次,设计的任务应由易到难,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再次,任务还应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可以参与到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2.任务应具有明确性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要向学生说明这个任务的目的是什么,参与这个任务之后能学会什么。成功的任务设计应该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能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运用某些语言知识;应能使学生在课堂内演练生活中真实交际时所需要的语言机能,能使学生学会交际的策略。所以,教师必须考虑语言知识的目标、语言能力的目标,如何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语言点,并把这些与任务活动结合起来;考虑学生应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以及如何一步一步让学生达到最终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需要具备什么语言能力,才能完成我们设定的任务。

3.任务应具有步骤性

步骤,即学生用于完成某一任务所采用的操作方法和过程。任务的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并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任务的设计还应保证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每一项任务逐步发展,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

4.任务应具有现实意义

任务的设计应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我们知道,现代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任何教学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因此,课堂教学中,强调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的、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还要使学生可以在真实生活的情景练习中可以综合地运用语言,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本节课的目标。

5.执行任务中应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

任务型教学提倡参与式的学习方式。在参与式学习中,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开放的,不确定的,无结论的或是有多种结果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合作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在参与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归纳和整合的能力;学生要学会通过体验、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6.完成任务后应及时进行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结合起来。在整个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可以使全体学生参与评估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自我测评表》来检验课堂的落实情况和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对《学生自我测评表》进行收回、归纳、整理。

篇6:心理咨询的本质

【词语】 本质联系

【全拼】: 【běn zhì lián xì】

上一篇:教师任职情况工作总结下一篇:关于严肃工作纪律整顿工作作风活动动员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