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心理诊断

2024-04-11

心理咨询的心理诊断(共6篇)

篇1:心理咨询的心理诊断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间接询问:“我很希望知道,我在哪方面能向您提供帮助”;“您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我们的帮助”。

直接逼问:“您有什么问题,说吧!”;“您找我们有什么事,说吧!”;“怎么啦?有什么问题,说吧!”;“出什么事啦,说吧!”。

一般资料:人口学资料、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娱乐活动、自我描述、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其他资料。

个人成长史:婴幼儿期,童年生活,少年生活,青年期,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目前状态:精神状态(知情意行),身体状态(有无异常感觉;近期体检报告),社会工作和社会交往。

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有诊断意义;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不恰当提问的形式: “为什么”的问题;多重选择性问题;修饰性反问;多重问题;责备性问题;解释性问题。

摄入性谈话的注意事项:态度要中立;提问避免失误;不讲题外话;不用指责批判型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不给出绝对性评价;结束语要诚恳。

临床资料归纳应考虑的因素:求助者个体方面的情况(生物;心理;自我意识);有关求助者的环境条件(人事关系;工作环境;生物的物质条件);他人的评价(一般印象;对治疗的评估)

不同职业对资料的理解:临床医生关注是否有病;行为主义关注学习和认知障碍;生态学家关注生长环境;非专业人员从自然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生物学家从人的发展生长的角度看问题。

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造成依赖;责任转移;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产生不准确的信息;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和说明。

会谈的种类:摄入性会谈(病史采集法);鉴别性会谈;治疗性会谈;咨询性会谈;应急性或叫危机性会谈。

了解既往史的程序: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医疗机构,详细阅读就诊的病例和有关资料;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其他心理咨询机构,其咨询过程如何。

与既往史有关的知识:了解当时咨询师的诊断以及进行过何种治疗,疗效如何;分析去医院就诊的原因是躯体方面的还是心理方面的;要对以往的诊断及咨询过程做详细的了解,不盲从权威机构;区分求助者本次来访的问题类型;详细了解以前咨询的过程,澄清问题的性质,一面对求助者造成伤害。

了解既往史需注意的事项:对曾有过咨询经理的求助者要说明详细了解既往史的重要性,以免求助者主观上认为那些重要,那些不重要而忽略有价值的细节;在咨询过程中,不可在求助者面前对以往是失误进行挑剔和嘲讽,这是良好职业道德的体现,也可避免伤害求助者。

心理问题关键点的内涵: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的存在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寻找关键点的原则:必须认真对待资料来源可靠性和资料的真实性,未经验证的资料不能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资料的分析不能有主观随意性,要符合客观逻辑。

确定求助者是否属于咨询范围的工作程序:

一、病与非病三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二、对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

三、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其为神经症或重性精神病。

四、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

初步印象的定义:心理咨询人员对资料整理分析之后,必须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就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断。

形成初步印象的工作程序:使用“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对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衡量;选择有效的测评工具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量化的系统评估;再对某些含混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初步区分出一半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心理诊断的目标:以个体为目标,探求某一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确定个体行为与常模偏离的程度和距离。

心理诊断的注意事项:心理诊断中,避免贴标签,应以现实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对难以确定诊断的案例,力争通过会诊解决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病程1-2个月,内容尚未泛化,现实刺激引起,反应强度不太强烈,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

严重心理问题诊断的程序:分析求助者是否经历过叫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愿望;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鉴别。

提出心理评估报告的工作程序:临床资料的核实;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的分析;综合以上

三项的内容,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写出分析评估报告。

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咨询态度——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尊重:意味着把求助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

尊重的意义:给求助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求助者最大程度的表达自己;使求助者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唤起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如何恰当地表达尊重:尊重意味着完全接纳、一视同仁、以礼待人、信任对方、保护隐私,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热情:热情与尊重相比,与求助者的距离更近些,并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热情应体现在:求助者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咨询师耐心,认真,不厌其烦;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

真诚: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以真正的我出现,没有防御式伪装,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不带假面具,不是扮演角色或例行公事,而是表里一致,真实可信的置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之中。

真诚的意义:为求助者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氛围;为求助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真诚需要注意的问题:真诚不等于说实话;真诚不是自我发泄;真诚应实事求是;真诚应适度。

共情:又叫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共情的含义: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关系,更好的理解问题的实质;运用资讯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共情的重要性:咨询师能设身处地的理解求助者,从而更准确的把握材料;求助者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对咨询关系有积极的影响;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求助者,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

缺乏共情的具体表现:求助者感到失望;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影响求助者的自我探索;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

使用共情的注意事项: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必要时要检验自己是否做到共情;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表达共情要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感。不仅有助于建立咨询关系,而且本身就具有咨询效果。

积极关注需要注意: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

确定咨询目标的工作程序:

一、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who,他是谁?what,发生了什么事?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where,在那里发生的?why,为什么会发生?which,与那些人有关?how,事情是如何演变的?

二、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三、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目标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目标为主)。

四、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

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

五、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整合。(远期目标及大目标、终极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选择会谈方式应考虑的因素:年龄特征,性格特征,问题特征,文化特征。

深入了解求助者的思路: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

确定咨询目标的注意事项:求助者并不都能提供有效的目标;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错误观念;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

咨询师存在的错误咨询目标观念:完全持中立态度,不应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念;应该给求助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最为咨询目标;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不同流派的咨询目标: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行为主义——学习建设性的行为以改变、消除适应不良的行为;精神分析——将潜意识意识化;完型学派——以内在的支持对抗对外在支持的依赖;理性情绪——消除自我失败观,更有理性的生活;交互分析学派——能有脚本自由,策略自由,成为自主性的人;现实治疗学派——发展一种成功的统整感。

咨询的三个阶段:

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咨询阶段(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任务: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巩固阶段(总结、提高阶段)。咨询方案的作用(意义):咨询方案是必

须的;有了咨询方案就可以满足求助者的知情权;使咨询双方明确行动方向和目标;便于操作,便于检查,便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咨询方案的内容:咨询方案应由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具体内容:咨询目标;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咨询的费用;其他问题及相关说明。商定的咨询方案不是不变的,它可以随着咨询的进程而有所调整,但必须经双方商议。

“参与性技术”都有:倾听;开放式与封闭式询问;鼓励和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不仅要用耳,更要用心;善于倾听,不仅在于听,还要有参与,有适当的反应。

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急于下结论;轻视求助者的问题;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做道德或正确性评判;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开放式询问: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使用开放式询问是,应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之上)

什么:获得一些事实、资料;

如何:询问某一件事的过程、次序或情绪性的食物;

为什么:引出一些对原因的探讨;(理性情绪学派和精神分析学派十分重视。)

愿不愿,能不能:促进求助者自我剖析。封闭式询问: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用于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

鼓励和重复技术:嗯;讲下去;还有吗。内容反应:又叫释义或说明,是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

馈给求助者。

情感反应:把求助者的情绪反馈给求助者。最有效的方式是针对求助者现在的而不是过去的情感,作用是捕捉求助者瞬间的感受。

具体化: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澄清求助者所表达的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及问题,把握真实情况。

何时使用具体化技术:问题模糊;过分概括;概念不清。

参与性概述: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综合整理后,以提纲的方式再对求助者表达出来。

影响性技术: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面质:又叫质疑、对峙、对质、对抗、正视现实,是咨询师支持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包括:言行不一致;理想与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

面质的目的: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激励求助者放下防卫心理,面对现实;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与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是求助者明白自己的优势并加以利用;给求助者树立榜样。

不同流派对面质的应用:完形学派鼓励求助者辨别言语与非言语表达之间的差异;理性情绪学派强调对非理性观念体系的面质,培养理性观念;现实疗法基本上是一种面质的方法鼓励求助者决定他们的行为是否真实与负责;教会分析法对求助者用以逃避亲密性的策略进行面质。

使用面质的注意事项:要有事实根据;避免个人发泄;避免无情攻击;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可用尝试性面质。

解释:运用某一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解释时的注意事项:首先应了解情况,把握准确;应因人而异;不能把解释强加给求助者。

指导:咨询师直接的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

不同流派对指导的运用:心理分析学派指导求助者进行自由联想以寻找问题的根源;行为主义学派常指导求助者作各种训练;完形学派习惯于作角色扮演指导;理性情绪学派用合理的观念代替不合理的观念。

指导的注意事项:要让求助者真正理解指导的内容;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强迫求助者执行;注意指导时的言语及非言语行为。

情感表达:咨询师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让求助者明白。

内容表达: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

自我开放:又叫自我暴露、自我表露。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是情感表达和内容表达的特殊组合。自我开放的两种形式: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

影响性概述:咨询师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经组织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来。

非言语行为在咨询中的作用:加强言语;配合言语;实现反馈;传达情感。

达尔文《人和动物情感的表达》:眼睛和嘴巴张大,眉毛上扬,是惊愕的表情;愤慨或挑衅是会皱眉头、昂首挺胸并紧握拳头;人在深思问题或竭力解开疑惑是会皱起眉头或眯起眼晴;

不愉快或迷惑时皱眉;嫉妒或不信任时眉毛上扬;一条眉毛上扬是怀疑;双眉扬起是惊讶,双眉下垂是沮丧和忧伤;冲突、挑战、敌对用绷紧下颚的肌肉和斜眼瞪视来表示。

亚历山大·洛温博士:耷拉着的肩膀表示内心受到压抑;耸这段肩膀和害怕心理有关;肩膀平齐说明能承担责任;弯曲的肩膀是沉重的精神负担的反应。

音调提高表明对所谈内容的强调,也表明某种情绪,如激动、兴奋。节奏加快表明紧张和激动,节奏便秘则有可能是因为冷漠、沮丧,或正在思考是不是要表述,如何表述。

阻抗:本质上是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和自我变化的抵抗。它可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

阻抗的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将阻抗定义为求助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阻抗的意义在于增强个体的自我防御。

阻抗的表现形式:讲话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寡言、赘言);讲话内容上的阻抗(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提问题);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阻抗产生的原因:成长必然带来某种痛苦;行为的失调是技能性的;求助者可能带有某种反抗心理咨询的动机。

应对阻抗的要点:解除戒备心理;正确的进行诊断和分析;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

沉默的类型: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

求助者多话的类型:宣泄型;倾吐型;癔症型;表现型;表白型;掩饰型;外向型。

移情:求助者把对父母或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的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包括负移情和正移情。

应对移情:要有策略(不要伤害求助者的自尊心)、果断地(让求助者知道咨询师明确、坚决的态度)、及早地(要早期发现,早期采

取明确的态度)进行处理。

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明确靶目标;监控靶行为;设计新的行为结果;实施强化。

如何实施强化:当求助者出现适当行为时及时给予强化;阳性强化的标准应是现实可行的,可达到的;要设计一个渐进强化时间表,促使行为朝期方向发展;内外强化物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行为疗法:创始人是巴甫洛夫和霍尔。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称为行为治疗。(沃尔甫提出系统脱敏法)第二种成分是操作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称为行为矫正。第三种成分是认知行为治疗。

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模式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工作程序:心理诊断阶段——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领悟阶段——(达到三种领悟)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修通阶段——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其他方法。再教育阶段——重新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默兹比5条区分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标准:合理的信念大都是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不合理的信念则包含更多的主观臆测成分;合理的信念能使人们保护自己,努力使自己愉快地生活,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产生情绪困扰;合理的信念使人更快的达到自己的目标,不合理的信念则使人难于 现实的目标而苦恼;合理的信念可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不

合理的信念则难于做到这一点;合理的信念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冲突,不合理的信念则会是情绪困扰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造成不适当的反应。

不合理信念的典型特征: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修通阶段: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疗法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即所谓“产婆术”的辩论技术。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的具体步骤: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景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景下的强烈情绪反应;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停止想象。

家庭作业: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

RET自助表:先让求助者写出事件A和结果C;然后从表中列出的十几种常见的不合理信念中找出符合自己情况的B,或写出表中未列出的其他不合理信念;要求求助者对B逐一分析,并找出可以代替那些B的合理信念。完成RET自助表实际上就是一个求助者自己进行ABODE工作的过程。

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与RET自助表基本上类似,但报告的重点要以D即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为主。

其他方法:合理情绪疗法虽然是一种高度的认知取向的治疗方法,但也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三方面的整合。

自我管理程序: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要求求助者运用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的方法来改变其不适应是行为方式。

停留于此:鼓励求助者呆在某个不希望的 情境中,以对抗逃避行为和糟糕至极的想法。

合理情绪疗法中的行为技术还包括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以上两种均属行为技术)

合理情绪疗法的技能训练:在再教育阶段,可以应用技能训练,使求助者学会更多的技能,提高他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自信训练、放松训练、问题解决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

自信训练、放松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求助者应付焦虑情绪反应的能力。

问题解决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主要帮助求助者提高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优”方法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信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罗杰斯:求助者中心疗法。皮尔斯:完形疗法。埃利斯的11类不合理信念。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人性观: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

合理情绪疗法的目标:自我关怀;自我指导;宽容;接受不确定性;变通性;参与;敢于尝试;自我接受。

近期目标:减低求助者各种不良的情绪,使他们在治疗结束后能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去生活。

远期目标:使他们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

行为主义与合理情绪疗法的不同:行为主义咨询师主要是根据S—R公式,通过条件反射的原理,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新的关系。他们往往忽视了刺激和反应之间个体认知因素的作用。而合理情绪疗法则强调咨询师的作用应该以认知取向为主,咨询师要充分发挥并调动自己与求助者的认知功能,通过逻辑分析,指出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并指导他学会新的、合理的认知方式来代替。

求助者中心疗法是一种非指导性的治疗方式,而合理情绪疗法更看重咨询师的主动、直接和理智的指导作用。

合理情绪疗法的注意事项:首先,合理情绪疗法假定人有一种生物的倾向性,倾向于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这是需要人用毕生的努力去减少或克服的;对年纪轻、智力和文化水平高的人更有效果,但对过分偏执以及有领悟困难的人,则难以奏效;对患有自闭症、记性精神分裂症等病症的人所能提供的帮助也是有限的;治疗能否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与咨询师本身有关,因他也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合理信念。

小结的类型:咨询师的小结;求助者的小结;来自双方共同的讨论。

咨询关系结束的工作程序:确定咨询结束的时间;全面回顾和总结;帮助求助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评估咨询效果的维度:求助者对咨询小姑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求助者周围人士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咨询师的评定。

评价的内容应以咨询目标为主,只有目标内容的改善,才是咨询的直接成效。

心理咨询各种方法有效的共同特征: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咨询师本身的特征;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心理咨询是一种特殊的契约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所实施的专业性会谈中,咨询记录记者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保证了咨询关系的专业性。

心理咨询的记录有三种:每次的咨询记录;总结几次咨询情况的记录和咨询终结或中断时的最终记录。

每次记录的内容:记录求助者来访时的特征;讲咨询中的会谈内容简明扼要的记录下来,要用第一人称来写,尽可能按照求助者的语句来写;对咨询中印象的总结;综合对咨询的话题、求助者主诉的内容、问题的记录。

咨询终结(中断)记录表:终结理由;终结是的状态;咨询经过中的变化;求助者的变化;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保密原则:保密在心理咨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密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咨询工作的需要;保密并不是无限度、无条件的,有些情况下,违反保密要求可能对求助者更有利,此为正当泄密;要考虑在必要的时候向求助者解释必要的泄密行为以及在失去求助者的信任后如何继续提供帮助。

适宜咨询的求助者应具备的条件:智力正常;年龄适宜;内容合适;人格正常;动机正确;信任度高;行动自觉;匹配性好。

心因性疾病、神经症、行为障碍、心身疾病都属于咨询范围。尤其与社会心理应激有关的各种适应不良、情绪调节、心理教育与发展等更适宜心理咨询。

咨询关系不匹配的类型:欠缺型;忌讳型;冲突型。

欠缺型:由于咨询师的训练重点不一,擅长内容不一,因而,对某些类型的咨询内容很可能不懂、不擅长。

忌讳型:有些咨询师在价值观念上、情感方式上很可能对某些人、某些咨询内容,持有

某种程度的敏感、偏见、忌讳,如果这样的话,就容易走入误区。

冲突型:咨询师与求助者可能在个性等方面存在着某种不协调。

如何进行转介:事先征求求助者的意见,并说明理由;向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情况;对新咨询师详细介绍求助者的情况,并提供自己的分析,但不宜泄露求助者的隐私;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不在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评头论足,更不能指责。

第三章

心理测验技能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智力主要是一种普遍而概括的能力,即G因素(普通因素);此外还有S因素(特殊因素)。

五类特殊因素:口头能力;算数能力;机械能力;注意力;想象力。智力速度。

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理论:内容——引起心智活动的各种刺激;操作——由各种刺激引起的心智活动方式;产品——心智活动的产物。

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人的一种潜在的智力,主要和神经生理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很少受社会教育影响,与个体通过遗传获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联系,它几乎可以转换到一切要求智力练习的活动中,所以称为流体智力。它随生理成长的曲线而变化,到十四五岁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晶体智力:主要是后天获得的,受文化背景影响很大,与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是流体智力运用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产物。它表现为来自经验的结晶,所以称为晶体智力。它会缓慢上升至25岁或30岁以后,到60岁才逐渐衰退。

从个体差异上看,流体智力水平的差异要比晶体智力水平的差异大。

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韦克斯勒,1955年。龚耀先,1981年。16岁以上,农村、城市两式。先言语,后操作。共11个分测验。标准二十分。

言语:词汇,数广,相似,算术,领悟,知识。

操作:拼图,图排,积木,填土,数符。言语智商VIQ,操作PIQ,总智商FIQ.操作及算术有时间限制。

包括WAIS-R(成人),WISC-R(儿童),WPPSI(幼儿)三个量表。

知识——知识广度、一般学习及接受能力、对材料的记忆及对日常事物的认识能力;领悟——判断能力、运用实际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一般知识;算术——数学计算的推理能力及主动注意的能力;相似性——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数字广度——注意力和短时记忆能力;词汇——言语理解能力,是测量G因素的最佳指标;数字符号——一般的学习能力、知觉辨别能力及灵活性、动机强度;图画填充——视觉辨认能力、视觉记忆能力与视觉理解能力;木块图——辨认空间关系的能力、视觉结构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视觉—运动协调能力;图排排列——分析综合能力、概括因果关系的能力、社会计划性、预期力和幽默感;图形拼凑——处理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能力、概括思维能力、知觉组织能力以及辨别能力。

优点:

1、有复杂的结构;

2、离差代比率;

3、临床应用多;

缺点:

1、三个版本不衔接;

2、项目分布不均;

3、测验起点偏难。

注意事项:

1、按标准程序进行;

2、主试必须受过训练,掌握测量技术、提问技术;

3、材料有组织

4、时间选择恰当;

5、努力取得被试合作;

6、无时限也不可任意延长;

7、经常阅读指导语;

8、按被试原话记录。

联合瑞文测验CRT:非文字智力测验 李丹、王栋1989年。标准型与彩色型联合 72幅图,6单元(A/ AB /B/C/D/E)前三彩色、后三黑白

5-75岁,幼儿、智力低、不能书写的老人可个别施测,一般团体施测。40分钟内交卷,能做多少做多少。20及30分钟各报时一次。C/D/E单元3题败不再进行。A/AB/B单元必须做完。

二级评分,答对1分,答错0分。原始分换算百分等级,百分等级转化为IQ。

二因素理论为基础;包括:标准型、彩色型、高级型。

中国修订版:成人、城市和农村儿童三个常模。Raven曾同Spearman工作。

注意事项:

1、逐字照读指导语,可以重复,不得更改;

2、防止抄袭,不要直接在图册上填写;

3、超30人需增加助理1-2人,最多不超50人;

4、前5题应巡视,可单独重复指导语。

Raven提出再生性能力:个体当前所具备的回忆已获得信息并进行言语交流的能力。

推断性能力:个体做出理性判断的能力。瑞文测验:又称瑞文渐进测验。以智力的二因素理论为基础,主要测量了一般因素(G因素)中的推断性能力,即个体做出理性判断的能力。

中国比内测验:比内、西蒙1905年 第一个正式心理测验

吴天敏1982年,51个测题,从易到难。2-18岁,农村城市共用一套

施测步骤:

1、被试或主试替被试填简历;

2、按年龄查开始的试题;

3、逐题熟读指导语;

4、连5题败,停测。

计分:通过1题记1分。离差智商,平均数100,标准差16

版本:1905版:30题;1908版:59题,用智力年龄表示,建立常模(是个创新)。1916版:首次引入比率智商,用IQ。1937版:推猛、梅里尔,L和M型两个等值量表、扩大到2-18,1960版:推猛、梅里尔,L-M型,采用离差智商。

注意事项:

1、主试必须保持和善态度;

2、主试与被试对坐;

3、必须按照时限。不包括主试用时;

4、尽量记录被试原话。

中国比内测验:2-18岁,采用离差智商,51题。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哈特维、麦金利1943年经验效标法编制,566题,16重复题,最多90分,一般45分。只为诊断精神病,做前399题。是应用最广的人格测验。共14个量表。

年满16岁,小学毕业以上,没有影响结果的生理缺陷。

卡片式:个别施测。手册式:个别或团体施测。还有录音带式和人机对话式。

微电脑记分和模板记分

计分:

1、按性别分开;

2、Q量表566题超30分,399题超22分无效;

3、5个量表加K分:Hs+0.5K、Pd+0.4K、Pt+1K Sc+1K、Ma+0.2K

T=50+10(X-X)/SD

T分在70以上(美国常模),60以上(中国常模)

Hs:疑病;

D:抑郁;忧郁,淡漠,悲观,思想与行动缓慢。

Hy:癔病;依赖,天真,外露,幼稚及自我陶醉,并缺乏自知力。

Pd:精神病态;脱离一般的社会道德规范,蔑视社会习俗,常有复仇攻击观念。

Mf:男女子气;

Pa:妄想狂(偏执);多疑,孤独,烦恼及过分敏感。

Pt:精神衰弱;紧张,焦虑,反复思考,强迫思维,恐怖以及内疚感。

Sc:精神分裂症;不恰当的情感反应,少语,特殊姿势,怪异行为,行为退缩。

Ma:轻躁狂;联想过多过快,活动过多,观念飘忽,夸大而情感高昂,情感多变。

Si:社会内向;高分内向,胆小,退缩,不善交际,屈服,过分自我控制,紧张,固执及自罪;低分外向,爱交际,富于表情,好攻击,健谈,冲动,不受拘束,任性,做作。

Q:不能回答,?;高分逃避现实。L:说谎;追求过分的尽善尽美的回答。F:诈病;分高表示被试不认真,理解错误,表现出一组相互无关的症状,或在伪装生病。若测验有效,是精神病程度的良好指标。

K:校正;一为判别被试接受测验的态度是否隐瞒或防卫;二为修正临床量表。

注意事项:

1、测验前:①主试要凭经验弄清情况;②争取被试合作;③详细记录被试表现。

2、不能回答可以空,不能空的太多。

3、以目前状况为准。

4、可分几次完成。

5、各量表用英文缩写或数字符号,不要写中文。

L量表超10不可信;F量表分高表示被试不认真、理解错误或诈病,如果有效是精神病程度的良好指标;K量表一为判别有没有隐瞒或防卫,二为校正。

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美国 卡特尔,因素分析法编制。戴志忠、祝蓓里1988年。187题。

初中以上文化。团体量表,也可个别实测。三个可选择答案(a、b、c),以“x”为符号选择。尽量不选中性答案。

三级计分:0、1、2或2、1、0。1-3为低分8-10为高分

A乐群性:高分称环性情感或高情感;低分称分裂情感。B聪慧性:高分称高8,低分称低3。C稳定性:高分称高自我力量,低分称低自我力量。E恃强性:高分称支配性,低分称顺从性。F兴奋性:高分称澎湃激荡,低分平静。G有恒性:高分称高超我,低分称低超我。H敢为性:高称交感免疫性,低称威胁反应性。I敏感性:高称娇养性情绪过敏,低称积极度现实感。L怀疑性:高称投射紧张,低。M幻想性:高称我向性,低称实际性。N世故性:高称机灵性,低称朴实性。O忧虑性:高称易于内疚,低称信念把握。Q1实验性:高称激进性,低称保守性。称放松。Q2独立性:高称自给自足,低称团体依附。Q3自律性:高称高自我概念,低称低整合性。Q4紧张性:高称高能量紧张,低称低能量紧张。

个别特质、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因素—素质特质,环境因素—环境铸模性特质。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英国 艾森克及夫人,1975年,因素分析法。龚耀先,1983年。成人和幼年两套

成人:16岁以上成人。幼年:7—15岁幼年。不同文化程度均可

计分:二级计分。规定答是,划是记1分,不是不计分。反之,答不是记1分,答是不计分。

T分:43.3-56.7中间型;38.5-43.3或56.7-61.5倾向型;38.5以下或61.5以上为典型型。

P、E、N三个维度,L是效度量表。P精神质:高分孤独,不关心他人感觉迟钝,不近人情。低分能与人相处,态度温和,善从人意。E内外向:高分人格外向,低分人格内向。N神经质:高分焦虑、担忧、郁郁不乐;低分反应缓慢,稳重,性情温和。

90项症状清单(SCL-90):又称症状自评量表,德若伽提斯1975年。10个因子反映10个方面。

适用范围:

1、精神科和心理门诊;

2、综合性医院;

3、不同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

施测步骤:

1、交代评分方法和要求;

2、低文化者可以念题;

3、现在或最近一周;

4、不可漏评或重评。

评分:五级评分。总分和因子分 总均分:总分/90 阳性项目数:单项分≥2的项目数

阴性项目数:单项分=1的项目数 阳性症状均分:(总分—阴性项目数)/阳性项目数

总分超160,阳性项目超43,任一因子分超2,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注意事项:

1、量表项目全面性不够,缺乏“情绪高涨”、“思维飘忽”等项目,使其在躁狂症或精神分裂症求助者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

2、筛选阳性只能说病人可以有心理疾病,并不说明一定患有心理疾病。要做出心理疾病的诊断,必须进行面谈并参照相应疾病的诊断标准。

躯体化,主要反映主观的躯体不适感,共12项;强迫症状,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表现和感知障碍,10项;人际关系敏感,某些个人不自在感和自卑感,自卑、懊丧以及在人际关系中明显相处不好的人得分较高,9项;抑郁,抑郁苦闷的感情和心境,生活兴趣减退、缺乏活动愿望、丧失活动力,13项;焦虑,游离不定的焦虑及惊恐发作是本因子的主要内容,还包括“解体”,10项;敌对,从思维、情感及行为三方面来反映,6项;恐怖,引起恐怖的因素包括出门旅行、空旷场地、人群、公共场合及交通工具,还有反映社交恐怖的项目,7项;偏执,主要是思维方面,如投射性思维、敌对、猜疑、关系妄想、被动体验与夸大,6项;精神病性,幻听、思维播散、被控制感、思维被插入等反映精神分裂样症状的项目,10项;其他,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7项。

抑郁自评量表(SDS):张(Zung)1965年。20个反映抑郁主观感受的项目。10个正向评分,10个反向评分。四级评分。

适用范围:可以评定抑郁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特别适用于发现抑郁症病人。

施测步骤:

1、告知填写方法及每题的含义;

2、最近一周的情况;

3、可以念;

4、理

解反向评分各题;

5、不得漏评或重评。注意事项:

1、主要用于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对心理咨询门诊及精神科或住院精神病人均用。对严重阻滞症状的抑郁病人,评定有困难。

2、对抑郁症状的临床分级,主要还应根据临床症状,特别是要害症状的程度来划分,量表总分值仅能作为一项参考指标而非绝对标准。

评分:分界值53分,53—62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焦虑自评量表(SAS):张(Zung)1971年。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15个正向评分,5个反向评分。四级评分。

适用范围:可以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适应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

评分:分界值为50分,50—59为轻度焦虑;60—69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主要用于疗效评估,不能用于诊断。

生活事件量表(LES):杨德森、张亚林1986年,48条常见生活事件。三方面:家庭生活,工作学习,社交及其他。

适用范围:16岁以上的正常人、神经质、身心疾病、各种躯体疾病及自知力恢复的重性精神病求助者。

施测步骤:

1、通常为一年内

2、自身实际感受,不按常理或伦理道德观念判断

3、未经历应注明,不留空白,以防遗漏。

计分:

1、一过性事件,记录发生次数;

2、长期性事件,半年记1次,过半年记2次;

3、影响程度分5级,0、1、2、3、4分,4、持续时间分三月、半年、一年、一年以上4级,记1、2、3、4分。

1、某事件刺激量=该事件影响程度分x该事件持续时间分x该事件发生次数

2、正性事件刺激量=全部好事刺激量之和

3、负性事件刺激量=全部坏事刺激量之和

4、生活事件总刺激量=正性事件刺激量+负性事件刺激量

解释:LES分越高反映个体承受的精神压力越大。95%的正常人一年内的总分不超20分,99%的不超32分。负性生活事件的分值越高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越大。

社会支持量表:肖水源 1986年。10个条目: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

三个维度。了解被试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心理健康水平、精神疾病和各种躯体疾病的关系。

计分:

1、1—4,1—8条,每条之选一项,记1、2、3、4分。

2、第5条分A、B、C、D、E五项记总分,从无到全力支持分别记1—4分。

3、第6、7条答无任何来源及0分,答下列来源,有几个记几分。

总分:十个条目评分之和; 客观支持分:2、6、7条之和 主观支持分:1、3、4、5条之和; 对支持的利用度:8、9、10条之和。社会支持的多少确实可以预测个体身心的健康水平,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

应对方式问卷:肖计划。62个条目,6个分量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适用范围:初中和初中以上文化;年龄14岁以上;除痴呆和重性精神病之外的各类心理障碍求助者。近两年来的应对行为情况。

计分:

1、除2外,各个分量表均为选是得1分,选否得0分。

2、解决问题条目19,求助条目36、39、42,选否得1分,选是得0分。

各因子关系序列: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退避—自责:不成熟型。合理化:混合型。

社会重新适应量表:SRRS。

篇2:心理咨询的心理诊断

1.产品简介

心理咨询与诊断系统(网络版)是辅仁淑凡软件为心理工作者(咨询师、心理医生等)量身定制的一套集心理咨询、诊断、治疗和档案管理为一体的大型心理专业网络平台应用系统。能够提高专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快速提升咨询师的职业化水平,同时也丰富了心理治疗的实现途径。

2.系统功能

1)心理档案及数据管理功能;

2)标准化的问诊、咨询与治疗过程;

3)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参考资料;

4)与心理测评系统实时绑定。

3.适用机构

各大综合医院、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学校(高校,中小学,职业技校等)心理咨询室、个人心理诊所等其他相关咨询服务机构等。现系统已全面升级,与辅仁淑凡心理健康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无缝融合,可与管理平台合并使用,咨询诊断后,直接进入管理平台进行测评,实时生成并导出测试报告,使咨询过程更加优化完善。

北京辅仁淑凡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苗兆飞

电话:***.01062220841

篇3:心理咨询的心理诊断

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课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 但经常发现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 缩手缩脚、顾虑重重、松懈拖沓注意力不集中, 畏难情绪较大。精神始终振作不起来, 怕脏、怕累、怕出汗请假较多。在学习时, 他们往往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 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较差, 有明显厌倦体育课学习的倾向。本文运用心理测评、行为分析, 以及体育差生的分类等方法, 对厌学体育的学生进行了心理诊断和追踪观察, 找出造成学生厌学体育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探讨预防克服学生厌学的教学对策, 改进和提高这类学生的学习水平, 这对于促进体育教育的整体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一、厌学体育的心理诊断

厌学体育的学生大部分是体育差生, 其中包括内在动力类差生、形态发育类差生、运动能力类差生和技术技能类差生, 而造成这类学生厌学体育的不良心理因素主要有:自卑心理、恐惧心理、懒惰心理等。

1. 恐惧心理的诊断

这类学生主要集中在形态发育类差生和运动能力类差生之中。该类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表现为明显的瘦小型和肥胖型特征, 限制了其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使他们在体育课学习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表现出畏惧、退缩、沮丧等不良情绪。

由于这类学生运动经历少, 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较低, 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加之缺乏运动生理知识和卫生常识, 对体育运动中出现的正常生理反应不理解甚至误解, 总认为肌肉酸痛是伤, 身体疲劳是病, 常把运动技术难度较大和具有一定危险的项目看得过重, 尤其是看到运动中出现的小伤小病现象更是顾虑重重, 从而造成他们对体育教学的恐惧心理。因此, 这类学生在学习中, 对所谓难度大的练习, 只是看不愿练, 战战兢兢、躲躲闪闪;在教师的责令下不得不进行练习时, 则神色慌张, 只注意自己安全, 不注意如何正确完成动作要领, 常出现摔、碰、撞的现象, 甚至发生伤害事故。这样更加剧他们的恐惧心理, 不仅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影响了全班同学的学习情绪。

2. 自卑心理的诊断

筅陕西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杨静选

这一类学生多来自农村, 从小缺乏系统的体育课程训练, 身体素质较差,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普遍不及格, 从标准分值比较看, 速度素质尤为偏低。运动技能水平、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较差, 难以顺利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动作, 技术评定一般不及格。该类学生在较难度的技术学习中一般表现为反应迟钝, 应变能力差, 自感笨手笨脚, 缺乏自信心, 特别是受到同学们嘲笑时, 极易伤害自尊心而产生自卑感。反映在学习中不愿参加练习, 对体育课表现冷漠, 甚至厌烦, 不愿在大众面前练习, 往往以不动不练来保持自己的自尊心, 直接影响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提高, 以至出现恶性循环。

3. 懒惰心理的诊断

这一类多为城镇学生, 身体发育较好, 但不爱好运动, 由于他们对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缺乏必要的认识 (多为内在动力类差生) , 缺乏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怕出汗, 对体育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轻者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重者表现出敌视、不合作, 甚至过分活动等不良行为。因此, 该类学生在体育课中始终被动执行教师的要求, 能站则站, 能懒则懒, 特别是对一些强度较大的素质练习, 总要“偷工减料”, 叫苦叫累, 甚至借故逃避练习, 指望在考试中弄虚作假, 蒙混过关。

具有懒惰心理的学生思想上普遍存在着厌倦体育课学习的倾向, 心理素质相对较差, 且女生多于男生。

二、厌学心理的教学策略

1. 强化运动态度, 树立认同心理

运动态度既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动力, 又是体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条件。对于存有懒惰心理而厌学体育的学生, 首先要加强体育理论课的学习, 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使他们认识到强健的体魄是21世纪人才必备素质,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个人事业成败、家庭生活幸福的重要性。通过提高认识, 转变态度, 使该类学生对体育课树立良好的认同心理和学习动机, 唤起他们克服惰性心理, 投身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的磨练, 适时适当采用“强制”手段, 施加一定的压力, 让学生用他们的自制力和顽强精神等意志力量去克服学习的懒惰心理。

2. 降低难度及评分标准, 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师、场地、器材充足的情况下, 可专门开设身体素质提高班或体育保健班, 将因自卑心理、恐惧心理而厌学的体育差生, 与其他学生分开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师要采取降低难度, 降低评分标准等措施。对他们可以适当增加授课次数 (早操、课外活动) , 降低评为标准, 使其对体育学习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培养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习的信心, 逐步消除自卑心理和恐惧心理, 达到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分班后有些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 所以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当他们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有所提高时, 教师应多给予鼓励和表扬, 并在其学习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 尽可能快地让他们回到正常的教学班或其他选项班。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爱好, 体育教师要区别对待, 允许差异,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需求, 增加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选择教学内容, 提高运动负荷

在对有厌学体育心理倾向学生的教学中, 应根据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遵循“遗传效应”, 规范“生活效应”, 强化“健康效应”。依据这些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分类持征, 因材施教, 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 选择教学内容, 合理地安排运动量, 逐步提高学生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刺激频率、强度, 提高他们机体和心理的承受能力。对惰性心理学生的教学内容, 应以田径为主, 以球类为辅,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 是每次课的练习内容之一, 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克服该类学生对运动技术感知、想象能力上的弱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想象训练”, 以有助于强化动作技术, 体会各部分肌肉的运动感觉, 消除紧张情绪和胆怯心理, 增加自信心。对技术技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多示范, 多做分解动作, 课中练习多以球类和田径中的跨栏、跳跃为主, 辅以体操、游泳、武术等内容。采取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强有力的吸引力。

4. 加强爱心教育, 健全人格品质

爱是一种信任, 爱是一种尊重, 爱是一种鞭策, 爱是一种激情, 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爱心是无价的。教师要以充分健全的人格态度, 对厌学体育的学生充满热情和爱心, 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氛围。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和运动技术水平的不同情况, 准确判断、全神贯注、热情耐心地做好诱导和保护工作, 使学生在练习中产生一种愉悦感和安全感。对于逆反心理较强的学生, 应重点帮助教育, 采取说理劝导的方法,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喻之以义, 施之以爱, 导之以行, 来消除逆反心理。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当发现学生有一定进步时, 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使他们在爱的教育中, 获得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心理体验, 以达到促进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全人格的体育教育目标。

此外, 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 树立认同楷模和强制行为治疗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适当增加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取得较好效果。

5.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感召吸引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面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以促进学生以积极健康的情绪上好体育课, 增强自信心,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教师的形象, 生动的讲解, 优美、准确、熟练的动作示范, 可使学生对学习体育动作有直接的兴趣。教师要有亲和力, 与同学和谐相处, 具有运动保健知识, 较高的文化素养, 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要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来感召学生吸引学生获得威信, 有助于厌学体育的学生转变态度。

学生厌学体育的因素较多, 其形式和转化也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 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 同时又是动态变化的。所以, 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认真观察和了解, 并加强对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研究, 采取有的放矢、扬长避短的策略,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艺术, 使每节课做到教法新颖, 措施有力, 就能找到有效的预防和克服方法, 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向好的方面发展, 这是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永东, 韩风月, 徐佶.项群归类组合教学的研究与应用.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汇编, 2000 (1) :420.

[2]许同海.21世纪中国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长安大学学报, 2005 (1) :76~87.

[3]李林.当代学校体育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 :27~29.

篇4:心理学视阈中的心理诊断

【关键词】心理诊断; 行为水平;信息加工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102-011

诊断的词义分析

“诊”,形声字,从言,珍省声。“言”为语言,表示说话,用于询问或解答;右半部从人,从彡。“人”是指医生;“彡”本义为细密柔软的毛发,引申为细密,说明诊的过程要详细、认真。“诊”的基本字义之一是指“医生为断定疾症而察看病人身体内部、外部的情况[1]”,如诊脉,诊室。“诊”的另一基本字义为验证,此字义提示“诊”的不是盲目的,而是朝向某一目标或目的的。“断”的基本字义为判定,决定,如判断[1]。从诊断二字的顺序可知,诊在前,断为果。诊断的过程是“看-初步判断-验证-结论”过程。

诊断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术语, 它指在医疗活动中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详尽的检查及调查等方法,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信息加工过程后对病人病情的基本认识和判断。

诊断的可靠性和确定性只是相对的,随着医学自身的进步,诊断的水平也随之发展。临床水平的诊断是依据个体的外显临床症状描述判断健康状况,如疼痛、焦虑不安等概念;机理水平的诊断可以了解健康问题的变化规律或制约因素,如厌食症、抑郁症的概念;一般认为,与临床水平和机理水平的诊断结果相比,病因水平诊断的可靠性和确定性有所提高,不仅可以描述临床症状,预测疾病的发展,并且可以找到疾病的原因,使得后继的治疗方案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心理诊断的概念及其模式

“心理诊断”一词最早出现在M.罗夏的《心理诊断》一书中[3]。当时他提出这一概念,专门用于精神病学的,后来逐渐应用于医学领域,最后才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一般认为,心理诊断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偏移或障碍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评估的过程[4]。心理诊断是心理咨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心理咨询目标和方案的选择有着重要价值。

当前咨询心理学主要是遵从生理-心理-社会的理论模式,心理诊断亦是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角度综合地评估来访者的心理状况。根据生理-心理-社会模型,对心理障碍的诊断不仅仅是对心理障碍的生理解释,还包括了解来访者的个性特点(心理因素)和来访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因素),三者之间共同作用会影响疾病行为、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康复进程。尽管生理-心理-社会模型否定了医学的纯自然科学模式,但心理诊断却未摆脱医学的模式,更多地关注着大脑内找到某种器质性病变或物质基础,体现为心理诊断过程中过多地探寻生物因素,对个体心理特点及其对心理障碍的作用关注不够充分。

3 心理学视阈中的心理诊断水平

当前状况下,心理诊断距离成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的独立应立足于心理学的背景,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区别于其他临近学科,尽量避免走进生物学和精神病学模式的怪圈。

3.1外部行为水平的心理诊断。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也是心理诊断的直接对象。行为主要是指具有诊断意义的动作、言语、表情等信息符号。行为水平的诊断类似于医学中的临床水平诊断,在现象学水平上描述个体的症状——行为模式。当前心理诊断的层次多集中于行为水平。行为水平的诊断多使用观察或心理量表完成,但是由于外显行为和内部心理过程之间的复杂关系,容易出现“同症不同病”或“同病不同症”的现象,借助行为描述和把握心理现象及心理问题相对比较困难,心理诊断的可靠性和确定性水平不尽理想,另外,行为水平的诊断很少或几乎没有涉及心理障碍的机理,对后续心理治疗的诊断价值自然会受到削减。

3.2 信息加工水平的诊断。信息加工水平的诊断是借助于信息加工过程的指标,如反应时、眼动模式,从更加微观的水平鉴别来访者的特点。如,心理障碍个体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中都存在着某些特定的心理模式,如认知速度,认知的准确性,反应速度,认知方式等方式存在着特定的表现。大量研究表明[5],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群自传体记忆存在差异,表现为具体性记忆提取受损,概括化记忆增多,是抑郁症患者的稳定特质,是抑郁发生和维持的易感因素之一。同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无论有无偏执症状,其追随信息的能力总体上并不低于正常人,但是偏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容易受到分心信息的干扰,进而严重影响到追随信息的准确性[6]。这就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集中注意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不一定遭到破坏,但是排除干扰(尤其是与其错误性观念相关)信息的能力可能与常人不同。

信息加工水平的的心理过程指标更加精细和稳定,对心理问题的诊断会更加敏感,可靠性和确定性水平会有所提高。但是,信息加工的诊断指标的使用要依赖于心理障碍机理的理论研究,当前对一些心理障碍的病理机制的成因和表现还多为“假设”或“假想”,其“科学”的证明和解释还有待深入。

4总结

根据心理诊断过程的医学色彩或是精神病科色彩过浓,而其自身的心理学属性则体现的较少,以后的心理诊断学科应注重发扬自身的心理学特色,更多地采用心理学的诊断方法和诊断工具,逐渐摆脱对医学诊断的依赖。同时,心理诊断的概念和操作应是多水平、多层次的。若贯彻这个观点,才可以合理地看待心理诊断的应用范围和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在线新华字典http://zidian.aies.cn

[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05年

[3]张仲明,李世泽.心理诊断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王凤.抑郁症自传体记忆搜寻和精加工阶段的fMRI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篇5:心理咨询诊断案例总结示范

求助者:樊某某,女,21岁,汉族,某高职院校大三学生。出生于农村家 庭,父母中学文化,以务农为生,勤劳忠厚,养有三个子女。家庭条件在农村属 中等,家人身体健康,家庭关系较为和谐。二.求助者生活状况

求助者樊某某平时性格比较活泼,为人直率,善言辞,学习刻苦,爱看书阅报。学习成绩比较好。与宿舍和班里同学总体处的比较融洽。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秀,文笔较好。班主任、班干部和同学们对她评价较好。

该求助者自实习回来,心情不太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生活提不起兴趣,精神疲惫并越来越感到害怕、紧张。白天犯困,晚上又睡不着,脑子里胡思乱想。近期生活方式与以前相比发生了重大改变。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当事人注意力不集中,脑子胡思乱想。紧张、害怕,失眠两个多月,伴食欲不振。自我评价降低。个人陈诉:

“自实习回来,我心情就不太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生活提不起兴趣,精神疲惫并越来越感到害怕、紧张。白天犯困,晚上又睡不着,脑子里胡思乱想。尤其一个月前我在《华商报》上看到一则有关失眠引起神经衰弱,最后发展为精神分裂症的报道,就联想到自己将来可能也会这样。马上就要毕业找工作了,我目前这个样子,怎么去找工作。有时整夜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当听到同伴的呼噜声,我心里又急又气。我很压抑,想大喊大哭一阵,但又害怕影响别人。我也多次向宿舍和班上同学说过自己的情况,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希望自己能恢复到从前的状态。开始同学们都很关心我,理解我,开导鼓励我。但时间长了,我明显感觉到同学们开始对我冷漠、回避,甚至排斥、厌恶。我什么都不想做,上课也是应付,只要一坐在哪儿脑子里就想这些事。连饭也不好好吃,身体一天天消瘦、憔悴,自己本来就长的不好,现在这个摸样,我怎么去找工作。身边也没有人愿意听我说话了,想回家又害怕父母责怪,父母要是看到我现在这个样子,他们一定很伤心,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现在是无处诉说,无处可去,真是苦闷死了。我憋的实在不行了,上次交作业时,就想说给老师,想让老师帮帮我”。

四、既往史

该求助者没有既往躯体疾病,上高中时曾因失眠到医院就诊过,医生说有神经衰弱的症状,服用过改善睡眠的药。

五、个人成长史

该求助者在三子女中排行最小,父母、哥姐,尤其是母亲对她疼爱有加。自幼身体单薄柔弱,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她关爱有加。虽然出生于农村,但从小到大父母从不让她干家务和农活,父母和两个姐姐都很照顾她,她也聪明伶俐,懂事好学,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家里希望她能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在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的成长过程中总体上较为顺利。

但是,由于当年高考紧张,发挥失利,没有考上如意的大学,无奈之下就上了高职院校,与考上重点大学的高中同学相比,觉得很失落,很没有面子。

在毕业实习期间感受到实习单位某些人对自己的不屑与冷漠,听到别人对自己的长相产生非议,说她这长相将来哪个单位能要,将来对象也难找。

六、咨询师和他人观察(或观察和收集到的资料)

首次约谈,求助者樊某某独自来到学校心理咨询室。该女生个矮,长相确属一般。身体单薄消瘦,面容憔悴。初见老师稍显紧张,有些拘谨,但坐下谈话时身体一直前倾,态度恳切,语言表达清楚流畅,语速稍快,话多,表达急切。话题主要围绕“睡不着觉,自己得了神经衰弱,害怕再得精神分裂症,要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咋办”等内容,急于倾诉、急于求助的欲望很强烈。从第一次谈话了解到:求助者失眠达两个多月,主要从毕业实习开始到现在。父母说她太柔弱了,生活在农村干不了农活,可能婆家也不好找,出去打工也不放心,希望她能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她也聪明好学,懂事伶俐,上学成绩一直不错。从班主任、班干部和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她平时性格比较活泼,为人率真,善言辞,学习刻苦,爱看书阅报。与宿舍和班里同学总体处的比较融洽。但随着她精神状态的变化,同学们对她的评价也发生了改变。但是自实习回来,同学们都觉得樊某某显得有些孤僻、神经过敏、唠叨。特别是看了某报刊上登载的一篇有关失眠、神经衰弱和精神分裂症的宣传资料(实际就是某药厂为推销自己的某一种安神补脑药而做的广告宣传,其中夸大渲染失眠的危害后果)后,就整天胡思乱想、愣神发呆,见人就说自己得了不好的疾病。经过进一步谈话了解到她精神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她在实习期间,尽管自己很努力,对待实习单位领导交办的任务都尽心尽力地去完成,也得到实习老师的肯定和好评。但是,自己从某些方面也明显地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不屑与冷漠,特别是听到别人的议论,说她这长相将来哪个单位能要,将来对象也难找。整个实习期间,白天应付工作,强打精神,晚上就想起别人的议论,睡觉不塌实,时睡时醒。她说回想起来,大学三年里,宿舍及班里好多女生,都谈过恋爱,有的已经找到了理想中的恋人,而自己从没有谈过恋爱,也没有哪个男生钟情于自己,现在想起来可能就是因为自己长的不好,外在条件太差了,由此想到自己将来的恋爱婚姻就成问题。马上要毕业了,自己是这个样子,社会又很复杂,家里又没有什么社会背景,自己真没有多少把握去面对社会,心里真是没有底。返校回来以后,又听到有些同学的工作已经有了明确的去向和安排,而自己还没有着落。一想到这些,就更加着急,害怕紧张,无法入睡,长时间失眠,很痛苦。而某报刊上对神经衰弱的夸大宣传,加之自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更加重了她的紧张、焦虑。

案例分析

1.生物学原因

求助者为女性,21岁,未婚,失眠,食欲不振。身体素质较差。曾因为失眠等问题就医服药。2.社会原因

求助者性格活泼,为人直率,较善言辞。自幼被家人倍加呵护,对家人较为依赖,家人对其有些过于关心。与同学老师寝室友关系较好,对其评价较高。但是当她精神状态变化后,评价发生了一些变化。曾在高考失利后,觉得失落没面子。实习阶段感受到别人的不屑与冷漠,听到别人的负面评论,使之更为焦虑紧张。十分在意他人的评价,自我评价易受他人影响。在此基础上,又受到报刊的夸大宣传影响,让她对于自身的身体状况更为担忧,使其原本就脆弱的精神状况雪上加霜。

3.心理学原因 认知方面存在错误,认为没考上大学就是丢脸;认为没有恋爱经历就是外貌有问题经济不好;认为长相一般就找不到工作恋爱也不会有好结果;认为失眠就会导致精神衰弱,会进而发展成精神分裂,存在糟糕至极之类的错误认知。情绪容易焦虑紧张,易被他人影响,应对刺激的能力较差,内心较敏感。行为的自主性差,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自我控制能力弱,有回避行为。自卑心理严重,依赖性强,固执,自我中心,自怜自悯。追求完美。认识狭窄,自我评价不完整,不能正视现实。

诊断及诊断来源

诊断求助者为严重心理问题。

1.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可以排除精神病。2.心理冲突为常形,又现实因素引起。3.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两个月。4.社会功能受损教严重。

5.内心痛苦,情绪反应对象泛化。

6.求助者心理冲突由现实因素引起,且属于道德性的,所以心理冲突为常形冲突。排除神经症的可能。

7.未出现兴趣减退,有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与抑郁症的症状不符,可排除抑郁症。

篇6:心理诊断案例

一般资料:刘某,女性,31 岁,大专毕业,无业。

案例介绍:刘某从半月前开始,不知为什么,在街上听到汽车鸣笛的声音就会掉头往回走。现在从家出来后,就在街上走来走去,回不了家。为解决出门后回不了家的问题,被家属送来就诊。

家属反映情况:刘某,大专毕业后曾在一家酒店工作,后因报酬问题辞职,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工作,至今未婚。22 岁时父亲因病去世,觉得精神无寄托,开始信奉基督教并认了教父、教母。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刘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今天来需要我向你提供什么心理帮助?

刘某:我特别害怕街上汽车鸣笛的声音、汽车刹车的声音。我觉得我不是用耳朵在听,好象是用脑袋在听,别人听到的是一个声音,我听到的是很有层欢的多个声音。

心理咨询师:你是用脑袋在听?

刘某:是的,我害怕听到那些声音,听到后我的脑袋有几秒钟是一片空白,我就不知道我出来是干什么来的了。

心理咨询师:你还有什么问题?

刘某:我父亲两年前去世了,是我害死的。

心理咨询师:因为什么这么说?你父亲去世前的身体状况如何?

刘某:我父亲有肝癌和肺气肿,但一直治疗得很好。是我那时状况不好,所以在主面前祷告不灵了。

心理咨询师:你父亲的病情和你的祷告有关?

刘某:是,我父亲相信和依赖我。可我在主面前祷告不灵了,所以就是我害的。心理咨询师:让家属带你到精神病医院做做检查好吗?

刘某:我不想去,我也听到过别人这样说我。

单选:84、刘某的症状中有()

(A)自罪妄想(B)幻触(C)夸大妄想(D)幻视

单选:85、“我父亲两年前去世了”,提示刘某存在()

(A)主客观相一致(B)妄想(C)主客观不统一(D)幻觉

多选:86、刘某的异常心理症状包括()

(A)思维内容障碍(B)思维贫乏(C)感知综合障碍(D)思维迟级

单选:87、该案例中刘某的幻觉属于()

(A)内脏幻觉(B)真性幻觉(C)躯体幻觉(D)假性幻觉

单选:88、心理咨询师了解心理异常症状,是为了()

(A)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B)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

(C)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D)对变态人格进行有效的咨询

单选:89、心理咨询师结束谈话后应将诊断结果告知()

(A)求助者本人(B)求助者的领导(C)求助者家属(D)求助者的朋友

单选:90、本案例中对刘某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A)恐怖性神经症(B)严重人格障碍(C)严重心理问题(D)精神病性问题

20081118二级案例四:

一般资料:王某,女性,22岁,公交车售票员。

案例介绍:王某由其母亲带来,主诉两年来经常被人盯着看,她实在忍无可忍,现已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王某的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说什么人盯着看你吗?

王某:太多了,我都受不了,他们怎么偏偏就看上我,我又不漂亮,家庭条件也不好,怎么可能呢,我卖票的时候,满车的男士都盯着我,他们都喜欢我,说我善良漂亮。我师傅的孩子还说要和我谈恋爱,我是个真正过日子的人,我去他们家。他们全家人对我特别好,可他都结婚了,干嘛要那样对我?

心理咨询师:他怎么向你表白的?

王某:没有,我该找谁说去呀,我天天对着空气说话,那些声音不停地往我耳朵里灌,我真的受不了,我不想搭理他们,可他们总要来烦我,我要找他们算账!

心理咨询师:你经常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吗?

王某:是的,我经常听到楼道里,窗外有叫我的声音,我都烦死了,我根本就不想理他们,可他们就要缠着我,我现在上一个漫画制作班,我都无法上课,我还常常用丝巾勒自己的脖子,直到快窒息,还用矿泉水瓶子砸自己的脸,我太烦了!公路上的各种车还老跟着我,他们干嘛老跟着我!

单选:

31、王某目前属于()。

(A)心理健康(B)心理不健康(C)心理正常(D)心理不正常

单选:

32、王某认为车里的男人都喜欢自己,表明其()。

(A)关系妄想(B)嫉妒妄想(C)钟情妄想(D)夸大妄想

多选:

33、王某的精神症状包括()。

(A)关系妄想(B)错觉(C)钟情妄想(D)幻觉

多选:

34、王某用丝巾勒自己脖子的行为表明其出现()。

(A)倒错行为(B)怪异行为(C)冲动行为(D)发泄行为

多选:

35、王某的特点包括()。

(A)有思维内容障碍(B)不伴有人格缺陷

(C)病程长幼年起病(D)社会功能有损害

多选:

36、对王某可以考虑的诊断包括()。

(A)焦虑性神经症(B)人格障碍(C)恐怖性神经症(D)精神分裂症

单选:

37、王某说“公路上的车老跟着我”说明其存在()。

(A)关系妄想(B)钟情妄想(C)迫害妄想(D)特殊意义妄想

单选:

38、对王某所说“我师傅的孩子还说要和我谈恋爱”心理咨询师的判定是(A)与事实相符(B)需要核实(C)与事实不符(D)无法判定

多选:

39、心理咨询师可对王某()。

(A)进行摄入性会谈(B)进行认知矫正

(C)整理资料与评估(D)制定咨询方案

多选:40、从本案例判断,王某存在()。

上一篇:服务管理科工作总结 文档下一篇:综合实践学习能力测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