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失眠的常见原因及诊治

2023-02-25

失眠是指睡眠的发生或 (和) 维持出现障碍, 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 加之心理的影响, 致使白日产生瞌睡和一系列神经症状。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活节奏的加快, 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所造成的焦虑、抑郁、紧张、激动、愤怒或思虑过多均可引起失眠。它是心理咨询中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据统计心理咨询的求助者约有60%以上合并有失眠, 根据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体会, 感受到心理因素可导致失眠, 在某一程度上失眠又会加重心理疾患, 因此,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要重视失眠的原因及诊治。

1 失眠的病因

失眠的原因繁多,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失眠常常与情绪有关, 就是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心理活动影响躯体功能和健康, 研究表明, 大脑高级活动过度紧张可影响到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使之出现病理过程。而近代的社会环境变化能引起的心理反应也被认可。当来自各方面的应激因素, 使人体产生一种心理生理反应, 如此便可激活机体的功能, 使人们的体力和智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但超过限度的应激, 强烈而持久的心理社会刺激, 能使机体某些功能, 产生连续性偏高, 导致神经递质、内分泌等系统的多方面功能异常, 造成大脑的功能障碍。大脑的功能调节失常, 易出现失眠症状。门诊心理咨询中较为常见的原因如下。

1.1 心理行为障碍引起的失眠

泛指由于心理精神因素和睡眠习惯不良引起的失眠, 是临床上最多见的失眠之一。

1.1.1 情绪调整不良性失眠

又称一过性心理生理性失眠, 因情绪激动如兴奋、喜悦、焦虑、不安、悲痛、恐惧等, 使机体一时不能调整适应所致。常伴焦虑和抑郁反应, 进一步加重了失眠。病因消除后或适应能力增强后, 一般在数天至数周内自行痊愈。再遇情绪激动的因素可以复发。如病因持续不去, 病程可延长。如一开始处理不当, 则即使病因解决后, 也可迁延为心理生理性失眠。

1.1.2 心理生理失眠

是单纯因持续精神紧张引起的失眠, 但可因其他原因诱发, 诱因去除后失眠持续存在。精神紧张来源和表现于3个方面: (1) 负性生活事件或长期过分紧张的压力, 常伴有肌收缩性头痛等, 又干扰了睡眠。 (2) 睡前强烈希望有一良好睡眠的愿望;从而焦虑不安, 反使入睡困难。 (3) 白日担心失眠对健康的危害, 将一切注意力集中于失眠, 使精神进一步焦虑紧张。

本病与焦虑症性失眠的鉴别是, 焦虑症焦虑涉及的内容较广, 而本病焦虑的核心是失眠。与神经衰弱失眠两者在病因、症状、失眠特点和治疗方面均基本相同。但本病主诉的侧重点是失眠, 且将白日一切症状均归因于失眠;神经衰弱的主诉则是各种躯体和精神症状, 失眠只是其中症状之一, 可作为鉴别参考。

1.2 精神疾病引起的失眠

因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引起的失眠, 原发病的表现为诊断依据。但应注意各种失眠, 均可产生神经衰弱、焦虑症和抑郁症状, 需注意两者的因果关系。

1.2.1 神经症引起的失眠

各种神经症如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和抑郁性神经症等, 是失眠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且两者相互影响, 形成恶性循环。

1.2.2 抑郁症性失眠

十分常见, 可以失眠为主诉, 或在抑郁症症状未有显现前已发生失眠。

2 失眠的诊断

失眠, 临床上通常指尽管有充分的睡眠条件却存在对睡眠时间和质量不满足, 并影响到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成人每日需要的睡眠时间, 至少应有6.5h, 因个体和年龄而异, 此外, 睡眠质量较睡眠数量更为重要。失眠主要可分为入睡性、睡眠维持性和早醒性3种睡眠障碍。具体表现为入睡困难, 睡后1~2h仍不能入睡 (以焦虑症为多见) ;睡眠表浅、频繁觉醒、多梦 (以神经衰弱为多见) ;早醒, 入睡后醒来较早, 且醒后无法再睡 (以抑郁症为多见) 等, 经常会合并发生。一般来说, 失眠按照病程分为急性失眠:病程<4周;亚急性睡眠:病程<4周, <6个月;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3种。给失眠患者做症状自评量表测试, 结合失眠症患者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分, 来判断哪些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了失眠。

3 失眠的治疗

3.1 病因治疗

与任何疾病一样, 失眠作为一种症状都有原因的。失眠的治疗也须首先根治病因。如有的人是心理因素, 或有其社会家庭等因素而致, 或因为某些疾病而致。通过对原发疾病的治疗, 疾病痊愈了, 失眠也随之好转。若因自身心理因素而致的失眠, 则需要去找心理医生咨询, 找出原因所在, 用各种方法来消除造成失眠的有关因素, 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如有些失眠者是由于家庭关系、人际矛盾、改造压力等原因所致, 也可在心理医生帮助下, 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疏导、消除心理障碍, 增进心理适应能力, 重建心理平衡, 失眠便会治愈。例如:对以失眠为主诉的抑郁症的治疗, 个人的体会是, 白日使用具有兴奋性的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睡前使用作用较强的有抑制作用的抗抑郁剂, 以促进正常的醒-眠节律, 可取得较好效果;对焦虑症引起的失眠治疗, 应明确焦虑产生的原因, 并采取适当的对策, 帮助求助者克服焦虑情绪。因此失眠患者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是非常必要的。

3.2 认知疗法

在指出并要求患者解决引起失眠的病因同时, 指出患者自己意识不到的因失眠而继发的各种心理障碍, 纠正其错误观念以及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建立信心, 战胜疾病。包括: (1) 正确认识睡眠时间问题。 (2) 正确认识并承认对症状的夸大, 如有的患者在夜幕降临时, 会无意识、不由自主地进入担忧恐惧的预期焦虑。尽管早早躺下, 紧闭双眼, 但脑子却在一刻不停地胡思乱想, 自然扰乱了睡眠。白天, 病人感受着人困马乏、效率低下的痛苦, 更强化了对睡眠的期待与对失眠的恐惧。如此恶性循环, 使病情由轻至重。这时可运用反向作用的心理机制, 忽略睡眠, 淡化睡眠观。 (3) 正确认识做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但对“通宵是梦”应检查睡眠表浅和多醒的原因;而恶梦则与情绪有关) 。 (4) 正确认识心理因素对白日症状产生的影响。 (5) 分析既往疗效欠佳原因, 如失眠和焦虑互为因果等。

3.3 行为疗法

在认知疗法基础上, 指导患者一套能促进良好睡眠的卫生习惯和方法。包括: (1) 促进正常的醒眠节律。 (2) 睡前和不能入眠时, 学会一套自我松弛方法:如反复握拳—放松, 作简易气功等。 (3) 刺激控制治疗:即避免“清醒”与“卧床“形成条件反射, 如不在床上思考、阅读, 改变睡眠的条件、环境等。 (4) 睡眠限制治疗:控制上床时间, 以保证有效睡眠。

另外, 为催眠失眠设计的放松训练简单易学:患者仰卧床上, 双眼微合, 把注意力集中在双手或双脚上, 全身肌肉极度放松, 用手或脚的沉重感来体验肌肉的松弛程度, 越觉沉重表明肌肉越加松弛, 同时进行缓慢、均匀、深长的呼吸。练习时不进行任何思考, 意念不能离开手或脚的沉重感, 一旦出现与放松训练无关的思想, 应立即停止, 把注意力引回到手脚沉重感的体验上。患者一般能在练习中安然入睡。一部分患者在刚开始时可能不顺利, 不要灰心, 坚持一段时间训练后可以取得良好的催眠效果。

其他如:生物反馈训练、音乐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放松治疗方法。柔和、单调的乐声, 或类似催眠曲的简单旋律, 对于治疗入睡困难有很好的效果。

3.4 药物治疗

一般失眠经过病因、病理心理、躯体松弛治疗后即可治愈。因此, 并非失眠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门诊咨询神经症失眠或心理生理性失眠治疗过程中, 对严重的失眠患者可适当服用抗焦虑、镇静、催眠药物, 如:安定, 氯硝安定及佳乐安定等, 但不宜作为首先。

3.5 其他治疗

在实际生活中加强锻炼和修养, 要加强自己对环境的适应力, 多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交往, 保持愉快向上情绪, 提高心理健康状况, 无疑对改善睡眠有良好作用。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心理问题与日俱增, 寻求心理咨询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他们很大一部分人都伴有失眠症状, 但他们的原因各有不同, 主要有心理行为障碍引起的失眠和精神疾病引起的失眠;不同心理疾病的失眠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可根据不同的具体表现帮助诊断心理疾患;在失眠的治疗上主要以病因治疗、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能找到失眠的原因、加以准确的诊治, 睡眠的康复应该是不成问题。

关键词:心理咨询,失眠,情绪,精神因素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三级、二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湘绣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下一篇:论强制医疗程序和检察院的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