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教案

2024-05-03

分层教学教案(共8篇)

篇1:分层教学教案

分层教学教案

马晓梅

教学内容:《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

由于新旧知识联系很密,因此本节课在教案设计上抓住了数量关系相同,通过复习题的分析解答,让学生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再把题进行改动变化。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抓住数量关系相同,只是已知和问题发生了转化,引导学生利用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在边画图、边分析的过程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思维,促进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目标:

1、分项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利用其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分层教学目标

发展性目标:逆向思维,能根据给定的数量和分率,求出单位“1”的量

基础性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找生活中的单位“1”的量 教学过程: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复习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5/8,还剩多少千克?

1、师: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口答:B层1生指引,C层学生模仿、再现。

2、学生独立解答。回忆已学内容需要再次的搜索、提取。

二探索新知

1、初步尝试

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5/8,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学生尝试做,后回答:(1)吃了5/8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表示出。2)轮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在不知不觉中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

2、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每人汇报一个)

有意见吗?谁再来说说想法。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比较两种不同的分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师生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3、比较分析;(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x-5/8x=15 认真倾听、敢于提问

A生汇报 B生汇报

A生汇报: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B层学生汇报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B、C学生举例 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本环节让学生充分经历已知“1”的量,求分率对应量,的解题方法,逐步感悟、体验,思维在交流中碰撞,问题在交流中得到解决。

在充分的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水到渠成的完成求“1”的量用方程做或算术法做,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揭示新知识的本质属性。

4、再次升化: 教学例2(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1/4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解:设航模小组有χ人。

χ+1/4χ=25(1+1/4)χ=25 χ=25÷5/4 χ=20

5、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组组比航模组多的人数=美术组人 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B层学生归纳 A层学生补充。

不仅巩固知识,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不同的教学作用,又能为归纳求“1”的量的应用题的方法奠定基础。并完善板书。

三巩固练习,综合提高 88页的做一做。

2、综合练习

① 一块花布用去—,还剩20米。这块花布原来有多少米? 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

如果设这块花布原来有X米,方程是。如果用算术方法直接列式解答,算式是。② 看图列式(略)方程:。算式:。

在此对两题及解答方法,解题思路进行比较。

③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全程的—,距乙地还有100千米。汽车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用算术方法解答,综合算式是。对C层学生的集中指导。指导,组织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评价。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这一点。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老师加以肯定和系统归纳,1、全体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第形成一个清晰的课堂教学知识网络。并与本节课建立的学习目标进行对照看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对学生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解答,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进行多元评价,对后继知识进行埋伏既有总结,又有评价,还有后续知识埋伏,起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五、课后作业 基础性: 1.某校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女生比男生少()/(),男生是女生的(),男生比女生多()/(),男生占全校学生的()。女生占全校学生的()。2.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甲仓存粮240吨,比乙仓多1/5吨,乙仓存粮几吨?

(2)甲仓存粮240吨,是乙仓的1/5,乙仓存粮几吨?

(3)甲仓存粮240吨,乙仓比甲仓少1/5,乙仓存粮几吨?

(4)甲仓存粮240吨,乙仓比甲仓多1/5,乙仓比甲仓多存粮几吨?

拓展性: 用两种方法解答:

(1)一台彩电比一台黑白电视贵2800元,已知彩电的单价是黑白电视的6倍,彩电和黑白电视的单价各是多少元?(2)一台彩电比一台黑白电视贵2800元,已知黑白电视是彩电的1/6。彩电和黑白电视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数量航模小组人数+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1+1/4)χ=25 χ+1/4χ=25 χ=25÷5/4 χ=20 对应数量÷对应分率=“1”的量 25÷(1+1/4)教学反思: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分数应用题的最后一块内容,也是学生最难理解的一类。对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对来说,学生理解起来较轻松。而分数除法应用题是乘法应用题的逆思考,学生对于这种逆向思维感到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帮助学生如何选择解题策略显得尤其重要。

在这堂课中,当出示例题之后,我没有直接让同学们解决问题,而是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我们可以利用那些方法帮助解答应用题。这时学生就归纳如下:画线段图、把应用题编成文字题、找出数量关系式、找准标准量和比较量、列方程解答应用题。这些就是解题策略。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解答题目。对于程度较好的同学,可以选择前3种方法,对于程度较差的同学可以选择第4种方法,而对于习惯于顺向思维的同学来说,选择列方程解答应用题应该是最合适的方法。

以上例题中,画线段图:略

编成文字题可以是:多少只的(1-20%)是720只? 数量关系式是:多少只×(1-20%)=720只

找准标准量和比较量是:标准量是1980年的只数,比较量是720只,问题是求标准量,用除法做。

列方程解答应用题:X×(1-20%)=720 其实仔细想来,以上5种方法都是相通的,都可以统筹在一起讲解,只是找准标准和比较量这种方法比较死板,好像是让学生对照着一个模子套,这主要是针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无法理解数量关系,其中不乏存在着一点应试教育的思想。

篇2:分层教学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B类学生要求)

(A类学生要求能背诵课文二、四两段;C类学生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田字格上方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撇刀头。理解由生

生字组成的词语;

(A要类学生要求能用“一望无边”、“追逐”、“开心”造句;B类学生用“追逐”、“开心”造句;C类学生只要求用“开心”造句。)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朗读和写字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指导识字;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指导朗读;第三课时:

指导写字,巩固练习。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配乐课文录音磁带、句式投影片、装有练习题的信封

配合的课外读物和活动:

1、指导阅读《语文补充阅读》第62页的《秋天》一文。

2、根据实际条件和情况可组织学生外出秋游,并要求将秋游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一篇日记。

教学过程:

第一 课 时

一、指导自学,初读课文

1、布置自学任务,进行个人自学

(1)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小节号;

(2)读准本课的生字,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

(3)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划线词语的意思。

2、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重点C类学生学习指导)。

二、反馈指导,理解词语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C类学生回答)

2、检查第一段:

(1)出示词语: 凉(liáng)了 郊(jiāo)外 游(yóu)玩

指名读(B、C类学生读),正音;齐读。

(2)指名读第一段(C类学生读)

(3)“郊外”是什么意思?

3、检查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B类学生读)

(2)齐读词语:一望(wàng)无边 白兔(tù)

(3)“一望无边”是什么意思?(A类学生回答)

课文中是指什么“一望无边”?(C类学生回答)谁能用“一望无边”说个句子?(A、B类学生回答)

4、检查第三段:

(1)齐读词语:农(nóng)田

(2)“农田”是指什么?(B、C类学生回答)(3)指名读第三段(C类学生读)

5、检查第四段:

(1)出示词语:草地 打滚(gǔn)儿(ěr)逮(dǎi)蚂(mà)蚱(zhɑ)嗓(sǎng)子 追逐(zhú)笑着喊(hǎn)着 开心

指名读词(A、B类学生读),重点指导读好儿化词“打滚儿”。

集体齐读。

(2)你读懂了哪些词?(B、C类学生回答)

(3)教师简单介绍“蚂蚱”。

(4)谁能用“追逐”说个句子?(A类学生回答)

(5)你能用“开心”造成个句子吗?(C类学生回答)

(6)指名读第四段(A类学生读)

6、听课文录音,完成思考题。

(1)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边听边思考每段各讲了什么意思?

(2)出示投影片,完成思考题:

()同学们玩得很开心。

()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秋游。

()天空美。

()农田美。

上面是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想一想:它们各表示哪一段的意思?你能将段落序号填入括号内呢?

① 异质小组计论;

② 指名板演填写(A类学生填写)。集体订正。

三、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生字。集体正音。

2、指名用“游”、“郊”、“望”、“喊”口头组词。

3、认识新部首:撇刀头

4、同质分组学习:农 兔 郊 逐 凉

(1)学习内容:①分析字形;

②书空笔顺;

③怎样记住这个字?

(2)师巡视,进行小组学习指导(重点C类学生小组)

(3)重点反馈:农、兔的笔顺。(C组学生汇报)

5、指导观察,进行描红

(1)怎样在田字格中写好这5个字?

(2)学生在书上描红5个字。师巡视,纠正不良姿势。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农、兔、郊、逐、凉”五个字的描红、临写;

2、读课后第3条词语。

第 二 课 时

一、课前预备:师生齐唱歌曲《郊游》。

二、围绕课题,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郊游”是什么意思?(C类学生回答)“秋游”呢?(B类学生回答)

3、课文中是指谁跟谁去哪儿郊游玩呢?(A类学生回答)投影出示: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A类学生回答)

(a.老师带同学们去郊外游玩。b.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郊外游玩。)

3、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他们看到了什么?都干了些什么呢?这节课,咱们继续来学习第一课。

学生齐读课题。

三、语言训练,指导朗读(精读课文)

1、学生自学:

(1)朗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思考:哪几段写了同学们在郊外玩耍的情景?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C类学生重点指导)

2、检查反馈

(1)指名读课文;(C类学生读一、三段;B类学生读第二段;A类学生读第四段)。

(2)哪几部分写同学们看到的景色?(B类学生并读)

哪几部分写同学们在郊外玩耍的情景?(A类学生回答并读)

3、学习第一段

(1)课文里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同学们跟老师出去郊游的季节?(B类学生回答并读)

(2)句式训练; ① 投影出示:

2、读课后第3条词语。

第 二 课 时

一、课前预备:师生齐唱歌曲《郊游》。

二、围绕课题,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郊游”是什么意思?(C类学生回答)“秋游”呢?(B类学生回答)

3、课文中是指谁跟谁去哪儿郊游玩呢?(A类学生回答)投影出示: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A类学生回答)

(a.老师带同学们去郊外游玩。b.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郊外游玩。)

3、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他们看到了什么?都干了些什么呢?这节课,咱们继续来学习第一课。

学生齐读课题。

三、语言训练,指导朗读(精读课文)

1、学生自学:

(1)朗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思考:哪几段写了同学们在郊外玩耍的情景?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C类学生重点指导)

2、检查反馈

(1)指名读课文;(C类学生读一、三段;B类学生读第二段;A类学生读第四段)。

(2)哪几部分写同学们看到的景色?(B类学生并读)

哪几部分写同学们在郊外玩耍的情景?(A类学生回答并读)

3、学习第一段

(1)课文里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同学们跟老师出去郊游的季节?(B类学生回答并读)

(2)句式训练;

① 投影出示:1`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

2、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指名读。(C类学生读)

② 第一句和第二句有什么不同?“渐渐”是什么意思?(A类学生回答)(3)齐读第一段。(4)小结板书:去

4、学习第二段

同学们跟老师来到了郊外,他们仰起头,看到了什么?

(1)出示蓝天图(师轻声哼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2)指导看图;你们觉得秋天的天空美吗?美在哪儿呢?(A、B类学生回答)(3)课文里又是如何写的?(B类学生读第二段)

(5)碧蓝学生自由练读第二段,指名读。(A、B类学生读)(6)齐声朗读第二段。(7)小结。板书:看 天空

5、学习第三段

秋天到了,农田里也热闹起来„„(1)出示农田图:

指导导观察:农田里有什么样的农作物?(A、B类学生回答)(2)指名读第三段(C类学生读)(3)想象练说:

①投影出示:秋天到了。农田里,稻子黄了,像 ;高粱红了,像 ;棉花白了,像。

②异质小组讨论练说。③汇报。

(4)齐读第三段。

(5)小结。板书:农田

6、学习第四段

在这么美的秋天的郊外,同学们正在干什么呢?(1)出示玩耍图。

(2)自由朗读第四段,找出同学们玩耍的句子再读一读。(3)指名读第一句(B类学生读)

(4)“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这些同学会说些什么会唱些什么呢?

同质分组,讨论表演。

师巡视重点指导C类学生小组。(5)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6)指名读第二句。(B类学生读)

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多开心哪!”只有一个人开心吗?谁能把这一句说完整?(B类学生回答)(7)小组练读第四段。(8)齐读第四段。(9)小结。板书:玩

四、总结全文,齐读课文(巩固小结)

1、总结课文;课文写了秋天到了,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看到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里的景色,大家玩得很开心。板书:开心

2、播放录音,齐声跟读。

五、同质分组,完成练习

1、分发合作学习题。

2、A组学生合作题:,有的,有的,有的,大家。B组学生合作题:

选修课上,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大家。C组学生合作题:

碧蓝的天空一望无边,调皮的白云千变万化,这么美的天空你们喜欢吗?

1、大扫除时,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要求:口头将句子补充完整。

3、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内部练说,开火车向组内成员汇报。(2)小组评价:谁说的句子最完整、最生动?

4、小组代表汇报。师生集体肯定评价。

六、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 三 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齐读课后第3题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B、C类学生读)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

4、指名回答。(A类学生回答)

二、练习朗读

1、自由练读,教师个别指导(重点C类学生)

2、指名读,师范读,生试读。

3、同质分组练读,师巡视进行小组指导。(重点C类学生组)

4、反馈检查:

(1)C类小组齐读课文,检查是否准确、流利;

(2)B类小组齐读课文,检查是否准确、流利、有感情;(3)A类小组齐背课文二、四两段,检查是否达到要求。

5、齐声有表情朗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异质小组学习:凉 望 游 滚(1)分析字形结构;(2)书空笔顺;

(3)你怎样记住这个字? 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反馈“望”的笔顺。

3、集体观察讨论:如何在田字格中写好这四个字?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望”和“滚”。

4、学生在书上描红这四个字。师巡视,纠正不良姿势。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凉”、“望”、“游”、“滚”四个字的描红临写;

2、抄写课后第3题词语。

2、板书设计:

↓ ↗天空

看 开心

↓ ↘农田

篇3:分层教学教案

关键词:有序,分层,知识,构建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是一个由简到繁, 由低级到高级, 由直观到抽象的循序过程, 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学习便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步难以登天, 揠苗难以助长, 唯有循序方可渐进。

任何知识点的习得都有一个过程, 教师应将这个过程分解开来, 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将教学内容进行有序地分层教学, 通过一步一步引导,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掌握新知识,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分层观察——有效促进知识的构建

一年级上册的《认识钟表》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学习钟表知识。这一课的教学, 首先是让学生认识钟面。而教学认识钟面这一环节, 很多教师都会让学生猜一猜, 然后让学生观察钟面, 看看钟面上有哪些部件, 再让学生一一叙述钟面的组成。然而,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钟面毕竟是一个复杂的组成体, 有形状、有刻度、有数字, 还有长短粗细不同的指针。好在生活中常见到这个东西, 否则第一眼实在看不明里面的玄机。因此, 要让学生准确地读出时间, 首先就要让学生准确地认识钟面。对钟面了解透彻了, 认识时间也就不难了。而要让学生对钟面有深刻是认识, 就要像走楼梯一样, 拾级而上, 一步一个脚印。

教师教学的特别之处在于, 他并没有将整个钟面出示给学生, 而是以游戏的形式, 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之后将钟面一层一层地出示出来:圆——数字——大格和小格——分针和时针, 每一层的出示都是一个小知识点的展示, 学生就此一步一步地学习。如此细腻的展示, 相信一个完整的钟面已在学生心中构建而成, 而且清晰、深刻。

二、分层体验——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生成

小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是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 总有一些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性知识, 如倍数、因数、面积、体积、比等。这些知识点都是比较概括、抽象的, 需要学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或者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来进行学习。因此, 在诸如此类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分层体验、慢慢渗透的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细细感受, 逐步体会。

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面积这一抽象的概念, 我借助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 (手掌、桌面、黑板、课本、门等) 逐步抽象到面积这一概念。这一小小环节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 汇集摸、看、听、说、想于一体。多管齐下, 稳中有序, 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瞧一瞧、说一说、比一比这四个层次, 一步一步地体验物体有面、面有大小、面积的意义以及面积大小, 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到了面积的意义, 使“物体的面积”这一概念在学生头脑中逐步构建生成。

三、分层思考——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教育是慢的艺术”, 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能急功近利, 无法立竿见影, 数学知识的学习亦是如此。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将知识逐步内化的体系, 内化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当然, 内化就像食物的消化过程一样, 本身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将知识逐层分解, 循序渐进, 化难为简, 相信学生一定能有效地内化吸收, 将知识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

去年11月有幸参加了江苏省优质课评比。其中, 来自丹阳的张炜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这一课中, 就通过细化每一个教学环节, 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负数”这一概念。

张教师在这一环节的设计, 并没有像以往的教师那样同时呈现书上三幅情境图 (上海、南京、北京某一天的气温) 来展示零下4摄氏度的不同, 进而揭示负数的意义, 而是通过一步一步细腻的情境体验, 从夏天的气温30℃, 到秋天的气温4℃, 再到水结冰的温度0℃, 最后到冬天4℃, 引导学生自主生成内需, 从而引出负数,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零度以下就要用负数来表示了。这一教学过程, 是一个有层次的过程, 使学生更容易明白什么时候该用负数了。如此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自然学生乐于学习, 易于吸收。

四、分层探索——有效促进知识的习得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有益的探索活动,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然而, 如果学生的探索脱离了教师的引导, 盲目地、随意地进行, 最后只能是浪费时间。可见, 学生的探索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更需要教师有序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标、有方向、有策略、有层次地进行探索, 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中感悟、思考, 将探索获得的知识扎根于脑海中, 从而促进知识的有效习得。

我曾有幸观摩一位教师执教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 新课伊始, 教师就为我们演绎一段精彩的分层探索活动。

教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切土豆”活动开始, 引导学生自主、自然地认识了平滑的“面”、两个面相交形成的“棱”以及三条棱相交形成的“顶点”。在学生有序地进行“切”的过程中, 三个概念逐步“呈现”在面前, 每一步的探索, 学生都亲历所见、所感、所悟, 相信这三个概念的特征学生定能理解充分, 三者的联系学生也会深刻体会。

比起教师单纯的进行概念讲述, 这种有序分层探索教学方式实施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多尝试这种化静为动、化听为做的有益探索活动, 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将知识充分掌握, 有效习得。

对于教材中复杂、抽象、大块的知识, 教师要学会分层的教学策略, 将知识合理分解, 对教学过程有序分层, 在教师智慧的引导下, 学生循序渐进、拾级而上, 学好每一个知识点, 筑好每一块基石。

参考文献

[1]王跃.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篇4:分层教学教案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当代小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打造与英语语言能力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成效已经成为许多小学英语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分层教学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利用分层教学方法,学生的差异得到关注,个性化学习要求得到满足。因此,笔者选择分层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贯彻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教学活动的全程为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而服务。下面,我们就从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对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对策进行阐述:

一、分层备课

备课是课堂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利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就要从不同的层次进行备课工作。教师要对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水平全面了解与分析,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进行不同教学目标的制定。并以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进行备课工作,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调整,使其可以作用于每一个层次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比如说在就打招呼技巧进行课堂活动环节设置的时候,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较为简单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结组进行打招呼英语内容的记忆与练习。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生生互动活动,使学生进行实际交流操练。而对于优秀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安排其自己开发与丰富打招呼的形式与方法。利用不同的备课工作,教师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分层教学

教学环节是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学目标出发,对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进行重新整合,安排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学生心理。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降低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进行精细讲解,在培养其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使其掌握基础技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优秀层次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性。

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之时,教师可以让基础层的学生完成课后问题,让中间层的学生在完成课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利用合作形式进行探究解决,引导优秀层次的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把握,提出质疑与自己的观点,对文章进行改编等等。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动,使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

三、分层作业

小学英语作业是学生巩固课上知识,进行课下知识延伸的重要手段。对于课堂作业的分层,可以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在能力上有所提高。

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为基础层次的学生安排单词的记忆与拼写练习作业,使其巩固基础知识。对于中间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对利用已经掌握的单词进行填空练习,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意识与能力。对于优秀层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在学习单词的基础之上进行句式的学习,为实际交际打下良好基础。在具有层次性的作业的推动之下,学生会更好利用自己的学习能力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与成果。

四、分层评价

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具有差异,教师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对待全体学生。在进行教学评价之时也是如此,教师要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利用不同的标准去审视学生的进步与退步,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

比如在利用已学句式进行言语训练之时,教师可以有如下评价标准,对于基础层的学生,允许学生出现语法错误,允许出现言语不流畅的情况,在训练完成之后对学生进行纠正,使其更好地巩固。对于中间层的学生,教师要要求学生流畅表达,允许有少量的语用错误,在学生出现困难之时,教师可以当场进行引导。对于优秀层的学生,教师要要求学生流畅表达自己的思想,允许念错一到两个单词。利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可以明确教学目标,促进英语教学质量提升。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地尊重,也是教师教学思想的重要载体。加强分层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与教学成效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笔者从小学英语教学对于分层教学方法的需求出发,提出几点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对策。希望以此来加强当代小学英语教师对于分层教学法的重视,将其转化为行动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5:分层教学教案

1. 正确辨析常见文言虚词、实词

2.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文言文的语感

3. 让学生认识我国古哲人的非凡才智和他们对我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辨析重点字词句意;在朗读中继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解课文蕴涵的思想观点

教学方法

1. 读议结合法

2. 分层教学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学用具

幻灯机、录音机

教学步骤

课前活动

生进行课前活动

师有针对性简析

一、导入

有一个成语,它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这个成语叫做——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出自哪本书?—— 《孟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中的文章。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我们今天要学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齐读课文

要求:

1. 读准字音

2. 注意断句、标点符号停顿要读出来

3. 体会排比句的好处

(鼓励:男女生曾经都胜过1班的)

生读后教师简评

三、讨论质疑与解疑归纳补充

(一) 、讨论

学生形成4人讨论组讨论,时间8 分钟.幻灯机提示可讨论的内容.教师巡视,适当解疑,提醒少言寡语者,提示讨论的时间,要求各讨论组A层次负责人注意把握进度。

(二) 、质疑解疑与归纳补充

学生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班上讨论。

1、虚词

之:

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

环而攻之:指城郭

而:

环而攻之而不胜:前,表承接;后,表转接.

夫:

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2、古今义

然而不胜者,……:这样却

亲戚畔之:内外亲属

3、实词

委而去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域:限制,名词作动词。

畔:通”叛”.

4、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

5、理解课文结构及孟子思想

⑴本文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明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一段:提出论点

第二段:分析论点

第三四段:总结论点

⑵治理国家主要靠高压政策还是事实仁政?

通过我们对字词的理解,通过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都知道孟子很重视人和,不可否认,天时和地利都具与一定的重要性,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人和,要做到人和,就要重视实施仁政,而不可靠“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和“兵革之利”.

四、朗读训练

1、听录音

2、熟读成诵,要求BC层次的同学也要能背

作业

1. 背诵

2. 分类积累词句

3. 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 理解常见虚词.

2. 找出疑难语句.

3. 判断中心论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还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 如何划分段落?

5. 理解孟子的思想:治理国家,主要靠实施高压政策,还是实施仁政?

篇6:《液体的分层和溶解》教案设计

1.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知道液体可以沉浮,可能溶解;

3.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准备:

小烧杯(每小组3个)、玻璃棒、盘子、量筒、餐巾纸、油、红水、洗洁精。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一杯水,这是什么?它是固体还是液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液体。(板书:液体)

2、在实验盘中,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三种液体。(油、红水、洗洁精)对于这三种液体你们想怎样研究?

3、如果将三种液体分别沿量筒倒入,猜一猜可能出现什么现象?(学生讨论,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

4、学生汇报猜想的结果。

刚才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但是这些是不是最终的结果呢?下面我们该怎样做呢?(实验)

5、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你觉得在实验时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讨论)

教师讲述有关实验要求:

1)、三种液体全部倒入;

2)、到液体时量筒倾斜,沿量筒壁倒入;

3)、倒入之后,把量筒放在实验盘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是什么现象?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教师指导学生填好实验记录表)

6、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先倒入不同的液体,为什么结果都一样?

7、讨论为什么出现分层现象?

8、你们还想继续研究吗?如果老师给你一根玻璃棒,你想怎样研究?如果用玻璃棒在量筒中搅拌,猜一猜会出现什么现象?

9、教师讲解使用玻璃棒的方法。

1)、搅拌时玻璃棒尽量不要碰到量筒的壁;

2)、充分搅拌,使量筒中的液体变均匀;

3)、搅拌完用餐巾纸将玻璃棒擦干净;

4)、将量筒放在实验盘中观察一会儿,把看到的现象画在实验记录表上。

10、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篇7:分层教学教案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1.谈话揭题:随着现代化通讯设备的日益、完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写信是比较传统、实用的方法。你给自己亲友写过信吗? 2.快速默读亮亮给表哥的信 3.说说信的内容

(信的内容:“我”和表哥儿童节曾见过面;庆祝会上“我”被宣布为优秀少先队员,还表演了节目,希望表哥来信告诉我怎样过六一的情况、盼望暑假能再见面,告诉表哥他要的书已经买到,暑假带去。)2.结合信的内容,想想写信的用处。请同学说。3.与电话、传真相比,你认为写信有哪些优点?

4.出示一封由一个署名──“远方的朋友”写给班上全体同学的信(信的内容可以是一些勉励的话语或是对学生的期望等),由老师来给学生朗读,并通过提问来询问学生看完信后的感想。

5.在若干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感想后,可引导学生通过学会写信来把自己的感想亲自告诉这位来自远方的朋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写信的兴趣。

6.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看看说说感想。

7.师: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有关西部的文章,园地中要求写一封信给远方的小朋友,与他们讨论手拉手建立联系,商量互助活动的内容。很多地方的城乡同学结成了“手拉手”的小伙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多有意义呀?今天每位就练习写一封信,与远方的城市或者农村的同年级小朋友建立“手拉手好朋友”的联谊关系。同学们乐意吗?

分层导学: 第一层

题目: 中心: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开头:先介绍自己的情况。

中间:再说说自己打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结束: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第二层

题目:---------以作文内容命题

中心;通过一件事或者一两个片段,介绍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感受。开头:采取书信的形式介绍自己的情况。

中间:谈谈你在“手拉手”活动中如何对好朋友的帮助。

结束:你要告诉对方哪些事,你想知道对方的什么事。1.读一读下面关于友爱的成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还知道哪些?

友好往来 鸿雁传书 书信频繁 纸短话长 情投意合 情趣相投 性格类似 脾气相吻 情同手足 情意融融 情思绵绵 亲密无间 消除隔阂 恢复友谊

与人为善 同心协力 同甘共苦 同舟共济 患难与共 雪中送炭 互帮互学

关怀备至 满腔热忱 问寒问暖 朝夕相伴 一见如故 相见恨晚 三生有幸

重归于好 和好如初 情深似海 形影不离 如影随形 如胶似漆 水乳交融

刮目相看 藕断丝连 天各一方 临别赠言 临行赠物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涌泉相报 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义重 日久见人心

2.读一读下面的诗句,说一说你的理解。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汉书》 第三层

学习信封的书写要求。

①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信封书写格式的正确要求。②老师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有哪些注意事项?

写信格式:1.称呼;2.正文(一件有意思的事);3.结尾;4.署名;5.日期。

称呼:单独成行,顶格,以表示尊敬。称呼后面用冒号。

正文:是信的主要部分。可从以下几方面写:①向收信人问候;②写自己要谈的事(这②要求写一件有意思的事);③写你自己有什么希望或要求。

结尾:写祝愿的话。祝语另起一行。如分两行写,第二行要顶格,祝语要注意对方的年龄、辈份、职业等情况,要符身份。署名:写在正文右下方。日期:写在下一行左下方。

要写信封,信才能寄出去。信封的写法是:最上部左角写邮编。下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要写详细、具体、准确。中间部分写收信人姓名。字迹可大一些。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及寄信人邮政编码。③多媒体课件出示几种信封书写中常犯的错误,要求学生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从而巩固刚才所学的有关信封书写格式的知识。6.再次讲解书写正文内容的注意事项。7.分步指导。

①你准备给哪位同辈写信? ②你要告诉对方哪些事? ③你想知道对方的什么事?

8.按书信的要求将自己要告诉对方的事连起来好好想想,你准备怎么写? 9.口头叙述要写的信。

评议要求:哪些方面说得好,哪些方面说得不够好,你认为应怎样改 10.总结。针对板书师生共同总结,然后提醒学生以后无论给谁写信,格式都是一样的,只是称呼和祝愿语有所不同。

(二)佳作引路,章法导写:要把金针度与人 2.展示范文,学习写法

让我们手拉手

李丽琴同学: 你好!

我是嘉儿,就读于广东省东莞市洪梅镇中心小学。我现在已经11岁了,读五年级了。我喜欢读书,是个颇有语言天份的女孩。我们的学校有许多体育器材, 如羽毛球, 单杠等等。下课时,操场上可热闹了!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学校还有图书馆、电脑室等多媒体教室, 我们就在这美丽的校园中茁壮成长。

可能你对我的来信感到惊讶,因为你还不认识我,可我对你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知道,因为你家收入微薄,所以你被迫辍学。据了解,你在学校表现十分出色,学习认真。当我们知道你12岁,才读一年级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因为种种原因,令你错失了学习机会。你们的学习环境恶劣,比起我们教学环境优越,我十分难过。我们吃得好,住得好,而你住的却是泥砖屋;我们有许多玩具,而你却连学费也交不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李丽琴同学,你的生活与学习是那样的艰苦,我真的很想帮助你。你需要什么呢?书?学费?还是学习用品呢?如果你有什么需要,那你尽管告诉我吧,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你的。

俗话说得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我们手拉手,成为真正的朋友吧!让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为祖国献出一份力,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吧!你 的朋友 嘉儿

2008年3月15日 3.师生读议全文,共同评价,对话交流。

这篇习作具有一般书信的格式:开头结尾有称呼和署名,还有问候和祝愿。在行文中,注意人物的身份与关系,注意了说话得体,有礼貌,表达了对“手拉手”活动中的小朋友的友爱、关心的心情。手拉手,同进步 董颖楚

贫困山区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实验小学五(2)班的一名学生,叫董颖楚。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们瘦弱的身影,还看到了你们无助的眼神。你们大都家境非常困难,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可你们却非常想上学,渴望学到一些你们梦寐以求的知识。

可看看你们的学校吧!一间间破旧的房子,一张张用泥土堆起来的桌子,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一的破板凳,没有电灯,没有书本,甚至没有粉笔!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有的同学练习本上的字写得密密麻麻,写完了用橡皮擦掉,再用一次;有的同学的笔用得只剩手指头那么长了,还舍不得扔掉;有的同学的书包是妈妈用一些旧布头缝成的;有的同学几学期下来,书本还像新的,书角一点也没有卷起;有的同学……你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坚持学习,有的同学成绩还好得出奇呢!你们的学习精神真令我们敬佩。

再看看我们吧。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具,漂亮的书本,崭新的文具盒,功能各异的笔,一个个色彩斑斓的书包……数不胜数。我们中许多同学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里人整天都围着我们转,可我们还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好好学习,整天想着玩,看上什么就非要不可,老惹大人生气。

通过我们的“手拉手”的活动,让我们都能真正能感受到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一人有困难,大家都应该去帮助。我们可以通过援助,让有困难的学生不再感到孤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也许我们捐助的东西微不足道。但无论什么,也许是一个书包,也许是一支铅笔;也许是一本小书,也许是一件洁净的汗衫;也许是日积月累下来的硬币……但是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永远都是等值的。我相信,当你们收到我们的小礼物时,一定体会到了温暖,拥有了无限的欢乐。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我们一定要向你们学习,长大以后更好地建设祖国,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希望与你们手拉手,共同进步!

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一个关心你们的同学:董颖楚 2月8日

4.师生读议全文,共同评价,对话交流。⑴共同讨论评价书信的内容 ⑵共同讨论评价书信的格式

⑶老师最后作小结点评:这封书信从形式到内容都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

5.导写开窍。

1.师:“手拉手”就是帮助贫困小朋友。怎样获得远方贫困小朋友的姓名和地址呢?可以从报刊上查找,也可以通过“百度”等搜索网站搜索助学网站。信中除了简介你自己的情况外还要体现对对方的关心,特别是你准备怎样帮助对方,这都是要写的内容。2.确定观点,选择材料。

观点应为“关心、帮助”,全文要围绕这个观点选择材料来写。3.按序写作,详写重点。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最能突出表达观点的内容要详写。一个内容写成一段。

4.照应开头,写出所感。结尾要照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并把叙写本文所得的感受写出来──在书信中,就是写出对收信人的祝颂语。5.再学格式,明确写法。⑴重温写信格式。

称谓。问:写在什么地方?有哪些部分?应注意什么?

问候:举例子。

正文。(重点部分采用读、议、练的方式)

写这封信的原因。同学默读这节文字。老师指点:缘起语一要简洁,二要注意跟主体文呼应吻合。

同学自读主体文字。画出写主体文的三个注意点。并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在熟悉内容的同时,理解掌握一些重要词语。⑵指导信封写法。

信封内容的写法,在信封左上角的方格内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在邮政编码下方写收信人的详细地址,在信封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在信封右下方写清自己的详细地址(可以把你的姓名也写上),在右下角写上你所在地的邮政编码。最后在右上角的“贴邮票外”贴好规定面额的邮票,到邮局发出。1.学生写信,鸿雁搭起爱心桥。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

三、后作文:快乐体验更新颖

(一)自我欣赏,同伴交流:

1.找出自己文章中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2.同桌交流,互相学习别人的好处。找出不足 3.互改作文。

(二)集体会诊。

1.选择一篇较好的习作。展示后集体交流评价。

2.选择不同的亮点进行评价。(如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叙事等等。)

3.学生二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佳作展览,评选最佳.1.学生二次作文后,小组内评选最佳。(如最佳开头人、最佳结尾人、最佳叙事人、最佳书写人、最佳格式人等等。2.交流写信的体会和经验,自己总结写信的方法。3.班级评选最佳。最佳越多越好。

4.获得最佳的同学,重新抄写作文,粘贴在班级习作园地,供大家学习。

5.鼓励同学把写好的信寄给收信人。

篇8:分层教学教案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语文阅读,方法

分层教学的理念重在“因人而异、以学为本”, 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学情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方案。由此一来, 不但可以将教学符合学生的能力需求, 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进他们的学习体验, 帮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导入分层教学理念, 制定出符合各个学情学生能力需求的教学指导方案, 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 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听得懂, 一方面可以增进阅读教学效果, 一方面还能促进初中生语文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 让课堂阅读从被动转型为主动。下面, 我便从学情分层、教学分层和问题分层三个方面展开具体的论述。

一、学情分层, 打好教学的前提基础

所谓学情分层, 是指针对初中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方法等现状对他们进行能力分层。通常, 分层的方法为:学习能力偏弱, 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薄弱的学生为A层 (后进生) ;学习能力适中, 但是对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为B层 (中等生) ;学习能力强, 而且学习动力充足, 并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学生为C层 (优等生) 。从分层教学理念来看, 该环节是落实分层教学的重点前提。以苏教版初中语文《背影》为例, 针对这篇课文, 我为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布置了以下学习目标:针对A层学生, 考虑到他们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薄弱, 缺乏良好的阅读技巧和能力。所以, 要求他们了解全文内容, 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 并初步把握文章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等;针对B层学生, 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强, 所以可以适当地给他们布置一些任务, 比如分析文章中出现的几个“背影”作何解释等;针对C层学生, 该层学生学习能力强, 具有良好的阅读技巧, 所以可以要求他们以自学的形式分析文章, 然后再将不理解的部分进行标注, 再由教师在课堂中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由此让不同的目标符合不同学情学生的能力需求。

二、教学分层, 遵循学生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于: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不同学情的学生, 这样不但可以让教学具备因人而异的特点, 而且还能做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以生为本。所以,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辅助分层教学, 可以达成良好的实践效果。同样以《背影》一文为例:在围绕这篇课文展开阅读教学期间, 我们可以对A层的学生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 从指导他们挖掘文章生字生词开始, 到对文章进行分段, 挖掘中心并行, 从而让他们在循序渐进中慢慢把握阅读的基础性技巧;针对B层学生, 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展开教学, 目的在于增强该层学生的合作能力, 让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集思广益, 促进阅读的实效性。针对C层学生可以采用任务探究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期间, 我为学生布置了以下思考性的任务:课文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 又见父亲的背影, 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 这是什么原因?这里提及的“背影”和前几个“背影”有哪些区别性?它突出了作者的哪些心理情愫?

三、问题分层, 递进型提问法导入

上一篇:沧县抗菌药物全院培训汇总下一篇:汇湾乡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