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分层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从选择的视角审视分层教学,有助于突破当前初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瓶颈。选择是一种素养,不仅能体现分层教学的公平性,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分层教学实施中,一方面,探索搭建更多可供学生选择的平台,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另一方面,在反思基础上精准把握实施的基本原则,将负面因素有效地抑制在最小范围之内。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初中分层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分层教学论文 篇1:

初中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师对如何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有了更深入的探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性,有的放矢的进行分层教学,从而促进初中学生英语水平的总体进步。本文着重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初中英语 英语教学 分层教学 对策

前言

由于不同初中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等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分层教学策略,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不同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的定义

分层教学,即以学生的视角出发,促进不同学生个性的共同发展①。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分层教学以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分层教学的出现,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初中学生英语水平的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不同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最终使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分层教学的对策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分层教学的对策分析,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1.学生的分层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若想切实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分层,进而实现有的放矢的教学策略。教师应善于观察每一名学生,依据不同学生之间的性格特点、兴趣所在以及学习水平等,来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层次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不同学生的学习进步而决定的,正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有学生未能做到有效学习,自然会被其他努力上进的同学所取代。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教师可以将其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初中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让初中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初中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并能够使初中生在小组的探讨中,充分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对于不足应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改正,对于自身的优势,应进行不断的巩固,让学生都能够找寻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共同进步。

2.教学目标设计的分层

初中英语教材涵盖的综合知识有很多,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任务阅读训练等。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深入的掌握,对于每个单元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进行充分分析,并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开展不同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学习中都能够学有所获②。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也分为A、B、C三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有效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多予以鼓励,使初中学生的自信心能够得到充分提升,调动初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英语课堂的高质量教学。

例如,在学习Welcome to our school 一课时,教师应根据该课的教材内容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设置A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应设置B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应设置C层次的教学目标,从而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

3.作业设计的分层

若想切实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以便及时向学生伸出援手。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习题,来检测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通过这种形式及时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的错误予以及时的纠正,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充分注重分层,应为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问题能进行有效的解答,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从而使初中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于英语课堂的学习之中,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以质量的提升③。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可以将作业内容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内容,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需要完成同时完成选做题与必做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求其只完成必做题即可。对于学生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要求其在完成必做题之后,自主决定是否对选做题进行探索,让初中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最终实现初中学生英语水平的共同进步。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分组教学的优势性,根据不同学生之间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以及思维能力的差异,而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分层、对教学目标分层、对作业设计分层的形式,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取得共同进步,最终使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學质量得以切实提高。

【注释】

① 宋倩. 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2016.

② 夏润枝.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 青海师范大学,2016.

③ 张雪梅. 分层教学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影响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外国语实验学校)

作者:周旭东

初中分层教学论文 篇2:

选择:突破初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瓶颈

摘要:从选择的视角审视分层教学,有助于突破当前初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瓶颈。选择是一种素养,不仅能体现分层教学的公平性,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分层教学实施中,一方面,探索搭建更多可供学生选择的平台,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另一方面,在反思基础上精准把握实施的基本原则,将负面因素有效地抑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关键词:选择;初中;分层教学;基本原则

增加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中的潮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索班级授课制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分层教学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但是,从当前教育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来看,对分层教学实施的认可度仍然莫衷一是,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观点。事实上,分层就意味着选择,从选择的视角来审视分层教学,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内涵,还能有效突破制约其深入实施的负面因素。

一、关注选择,理解分层教学实施的价值意蕴

有分层就有选择。让作为直接的利益相关者的学生、家长从选择视角理解分层教学实施的价值意蕴,这是分层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

(一)选择是一种素养

时下,核心素养跃升为我国基础教育界的新热点,成为人们眼中借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虽然目前国内对核心素养的界定还不一致,但大多数人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事实上,无论是个人的需求还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人只要存在,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可以说存在即选择。就初中义务教育而言,就近入学、划片招生体制,使学生的个体差异日趋彰显,“人的天赋是有差异的,这是心理学界的共识。学生在获取知识、理解和表达所学内容方面均存在着依据学生自身准备状态做出选择的现象,这就必须要求教育为他们提供适合其状态的教学。”有差异就会有选择,尤其是随着以选择性为核心的新高考制度改革的实施,进一步把选择从学生成长中的“隐性因子”变为“显性因子”,选择必将成为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素养之一。

分层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正视差异,学会选择,在选择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学校教育要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让他们独立选择,鼓励他们在选择中发现自己的特长与潜能,在选择中体验艰辛与喜悦,在选择中学会负责,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规划人生,在选择中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在选择中提升社会生活技能,在选择中增强面对并驾驭复杂局面和环境的本领。这是比学习知识、获得成绩更加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分层教学不仅要培育学生的选择素养,同时也考验家长、教师的引领能力。

(二)选择体现公平

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公平是相对的,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教育也是如此。“公平的前提就是尊重差异,公平的实质就是‘平等考虑’下的区别对待,并在区别对待的过程中力求使处于弱势的群体获得最大利益。”大班制下追求形式上的公平即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貌似公平,实际上掩盖了教育的不公平,因为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不了”的现象。“虽然分层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成绩层次、个性爱好等差异,使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得到满足与尊重,差异得到承认,真正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但分层的具体操作是否保障了教育的公平与平等成为人们质疑分层教学的主要原因。”

为此,分层教学要坚持在尊重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成绩层次、兴趣爱好等差异基础上,尽可能地为他们搭建相对公平的成长平台,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坐标”。当然,分层教学中的“层”是相对的,各“层”之间并没有明显界限,不同层次的划分只是说明学生个体在某一时间、某一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只要给他们时间和空间,相信经过其自身的努力是可以重新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台阶。当然,分层教学的公平性也是相对的,它不一定能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全得以提高,但至少要让他们在相应的层次中尽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选择助力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是能动的学习主体,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信息,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选择过程。为什么孩子学习不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丧失学习热情?因为我们忽视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同层次的需要和自觉选择的内在愿望,导致他们在学习上总是被要求、被“绑架”。

教育专家孙云晓曾说过:“我之所以反复强调选择的价值,就是因为选择与发展几乎是同义语,选择好就会发展好,选择不好发展就会不好……也就是说,教孩子学会选择的意义在于,不仅仅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要学会选择学会成长,这便是智慧的教育。”分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会选择则中发展、完善自我,在实施中不仅承认差异,更把差异作为一种重要教学资源,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实践中,要把分层的选择权从学校、教师手里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选择权,进而以动态的学生自主选择弥补分层教学的不足。当校园生活弥漫着选择味道的时候,学校教育才会更加富有意义。

二、推進选择,探索分层教学实施的多元路径

选择需要平台。当前,由于分层教学实施过于单一,大多在初三毕业班进行,带有明显的功利化色彩,致使其倍受诟病。为此,抑制分层教学实施的负面效应,需要学校搭建更多的平台供学生选择。

(一)课程设置多元化

课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支撑。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必然要求学校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安排,以满足不同学生选择的需要。“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为此,学校努力开发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选择的需要。

首先,尽量避免“千篇一律”的学科化选修课程,积极探索以校为本、生动活泼的特色课程。一方面,以项目或主题活动带动校本课程开发,如在每年承办厦门市嘉庚建筑模型比赛的基础上,形成嘉庚建筑赏析选修课程;另一方面,让优秀社团活动上升为校本课程,如在坚持长达十多年的学生义务导游基础上,形成文明礼仪、解说技巧、校园文化解读等系列课程,这不仅保障了学生社团活动时间,也提升了学生社团的品位,使品牌社团活动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每个年级均有40门左右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如此一来,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就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少数走向多数,从毕业班走向普通年级。

其次,以开发“短小精悍”型课程为主,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每门课程开设时长一般为8~12课时,学生每半学期进行一次重新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选修课的设置使得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但绝不是让学生盲目随意地选择,教师应对学生的选择进行指导,使学生真正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特点及差异,从而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让学生先从选修课程开始体验选择,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分层教学的理解,为以走班为主要形式的显性分层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层次化

选择决定了学生的生活方式,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课堂表现。选择的结果和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进而构成了特殊的教学情境,这是学生主体主动选择的结果。“每个学生都是在选择中成长的,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就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选择,这是教学的核心指向。”分层教学的核心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每个学生达到课堂的学习目标要求。毋庸置疑,班级授课制下的教学目标设置具有划一性,忽视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

事实上,教学目标分层并不是要摒弃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而是在尊重划一性教学目标下的分解。换而言之,教学目标分层并不是要对各层次学生随意加减教学要求,而是面向所有学生,如低层次学生可以从基础层次开始学习,完成后再到提高层次学习,甚至可以直接按发展层次学习。为此,我们将教学目标一般分解为基础层次、提高层次、发展层次。基础层次为知识再现层面,即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提高层次为理解层面,即根据书本知识回答问题;发展层次即运用层面,即知识拓展或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原因,对学生学习活动具有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并能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的具体目标。激发学习动机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集中,使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心和满足感。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有效方式,也是落实教学目标层次化的最佳选择。以问题为中心,层层深入,既体现面向全体的教学要求,又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当然,为避免学困生边缘化,教学中应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就某一话题进行不同期望值的对话交流。

教学目标层次化不仅让分层教学走向常态化成为可能,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的选择能力。

(三)习题作业校本化

习题是训练和完备学生的各种思维习惯和能力的重要媒介,也是学生学习目标达成与否的重要检测依据。一些学生不想做作业或者抄作业,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整齐划一的作业要求抑制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学困生,因学习能力不足,显然无法完成这种划一性的作业要求,并且还要承受来自教师的督促压力,久而久之,为完成任务而抄作业甚至不做作业也就不足为奇了。为此,加强习题作业的针对性显然变得更加重要。

首先,精编、精选适合学情的习题。在学期结束或开学前进行备课组分工,以单元或专题为单位,每个备课组成员负责一个部分;在即将投入使用的前两周,备课组集体对初稿进行研讨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指定专人做题,最后由备课组长定稿。

其次,渗透分层理念。倡导以隐性分层为主的习题作业,即常规课时作业不明确必做题和选做题,而是将不同层次习题渗透在习题编制或问题设计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可根据学生层次进行个别指导和要求。此外,还有针对辅优导弱、英语听力、语文阅读等专项习题,如编制的《学科基础知识ABC》就是教材要求有所改变也不会受影响的那部分知识,对于学困生而言,可以循环使用。

第三,建立题库。每学期结束前,各备课组应及时向教务处提供本学期备课组校本作业的电子稿;每学期初,教务处将它再提供给相应的新的备课组使用。当然,要求各新备课组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和收集新的提醒进行适度的修改、补充。周而复始,既形成每个学科自身较为完整的习题体系,又有助于习题质量的提升,题库建设问题也就迎难而解了。

第四,落实作业全批全改。做到作业有布置就要有批改,而且要及时,一般要求作业批改至少要在下一节课上课前完成。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另一方面,有助于督促学生落实,毕竟学生在习题作业选择中并非每个人都能自觉自律,需要教师及时跟进、及时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由被动选择走向自主选择。因此,习题作业校本化,不仅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需要,更是对学困生的一种人文关怀。

(四)课外辅导精准化

课外辅导在分层教学实施中是最具有可操作性。事实上,受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课外辅导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辅优导差”,且在常规年级还是更侧重于辅优层面,未能真正做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實践中,我们采取“三导”方式,即优生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侧重思维、方法的指导;中等生督导——通过课堂听课效果、作业完成质量等及时反馈督促,侧重知识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学困生辅导——每周至少一次个别交流,如作业面批或谈心交流,侧重基础知识掌握与人文关怀。如此一来,教师就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较好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状态与心理状态,找到激励学生发展的入手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外辅导尤其是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无疑是打消家长对分层教学疑虑、获得认可的最佳突破口。因为它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业个性辅导,更是师生的一次次心灵交流,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更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也是分层教学追求的价值取向。

三、反思选择,把握分层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

在选择中反思。实践中,我们把分层教学定位为: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以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等方面为依据,以尊重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策略。之所以是一种教育策略而非教学模式,就是要避免固化,张扬其灵活性,使其真正做到基于学校、基于学情、基于教情。因此,唯有精准把握分层教学的实施原则,方能彰显其意义和价值。

(一)学会选择原则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养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学生如何做出理性的选择,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有选择地去听课,聆听不同的看法、事实和建议,为的是自己将来去检验和决定”。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关键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会选择,这是分层教学实施的核心要义。

首先,做好实施前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家长会、学生会、教师会等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让他们真正理解选择的现实意义,形成合力,减少分层教学实施的阻力。

其次,加大指导力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现状、认知水平、潜力等,并提出一些供学生参考的建议,甚至可以安排一些课程供学生试听,最终选择哪个层次的教学班由学生自主决定。

最后,实施动态管理。一般以一个学期为周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效果再进行自主选择。

(二)因情制宜原则

任何事情一旦走向模式化,就有可能出现僵化、教条现象。实践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需要进行分层教学,哪些学科在什么时候进行分层教学是值得考虑的,不能“一刀切”,这也是一种选择。学校应根据每个年级的具体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进行分层教学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初一主要通过常规课堂教学、选修课程开设、习题作业分层、课外辅导等形式;初二可以在数学学科中尝试走班分层;初三则可以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学科中选择2~3门进行走班分层。我们倡导在尊重原有行政班机制下进行走班分层,反对按成绩高低重新编班分层,从而尽量减少分层教学对学生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学困生效果不明显的顽症。在班级授课制下,走班分层的学科一般为2~3门,层次也一般为A、B两层或A、B、C三层。

(三)风险评估原则

选择就会有成本。根据经济学家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成本是主观的,是决策者在做出选择时必须牺牲或放弃的东西,存在于决策者的头脑之中而不是其他地方,只能由决策者承担,不可能转嫁或强加于其他人身上,其他人也不能对成本加以测度,成本必定并且会持续表现为纯粹的心理事件。不可否认,当前实施分层教学的主要依据还是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主,这必然会给学生帶来心理负担。有研究表明,处于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归属感得不到满足,由于同一层次内激烈的竞争导致学生心理焦虑,处于低层次的学生自我能力感低因而容易自卑。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和解决,势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每种决策都意味着要承担放弃其他选择的代价,只有坚持学生作为选择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选择的成本,体现个人选择的价值。”

(四)增量评价原则

分层教学追求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决定分层教学的评价原则应是多元的、动态的、发展的。以增量评价为原则,能较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谓增量评价原则,是指变竞争性的评价为发展性的评价,变横向评价为纵向评价。通俗地讲,就是让学生自己跟自己比,而不是在同学之间进行比较。增量评价原则不仅适用于学业评价,还应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如学生在某个时期内学业成绩可能进步不明显,但如果他的学习状态有所改变,即从消极学习转向积极学习,这也是一种进步,应给与充分鼓励。

因此,我们要减少使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应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并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发展。

总之,在班级授课制下,因学生人数多、层次差异大,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确有难度,以选择的视角推进分层教学的实施,就是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达到最优化,同时培育学生自我选择、自主发展的能力。当然,实施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如学生、家长的心理承受力与认可度等,仍需要我们在今后实践中加以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姜智,华国栋.“差异教学”实质争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4(4).

[2]汤勇.让孩子学会选择比什么都重要[J].中小学管理,2015(4).

[3]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张朝珍,杜金山.学生自主选择:高中分层教学的困境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10(9).

[5]孙云晓.教育就是学会选择[J].少年儿童研究,2010(7).

[6]张华.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N].中国教育报,2001-9-19(04).

[7]孙德芳.论教学策略的学生选择取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3(12).

[8]亚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9]詹姆斯·布坎南著.刘志铭,李芳译.成本与选择[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0]柳博.选择性:高考制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研究,2016(6).

(责任编辑:赵昆伦)

作者:谢艺明

初中分层教学论文 篇3:

浅析农村初中分层教学的方法

摘 要:谈及分层教学,人们往往会想到分班教学,这样学校所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这就为班级内部的分层教学创造了条件。在班级内部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根据不同的组,给出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合作学习;内部分层;方法

一、农村初中学生学情分析

在农村地区的初中里,一方面,由于家庭等方面的因素,班级内部学生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而且呈现出的特点是,学优生越来越好,学困生越来越差,甚至有一部后进生会辍学;另一方面,农村的孩子比较质朴,学习的品格比较好,只要老师布置的任务是他能力范围内能够做好的事情,他们都会努力去完成。基于以上的学习情况,我认为采用班级内部的分层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班级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

二、农村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现状

(一)现有的文献资料

笔者查阅了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发现,在中学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已有不少尝试,并有许多进行分层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但很多都是以分层分班的形式进行,这就造成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学生心理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社会舆论的压力等,这些问题使得分层教学最终沦为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所以急需要一种新的分层教学的方法来指导教学。

(二)学生方面

传统的教学采取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评价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学生,学生个性的发展难以得到体现和促进。这种“流水线”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还使得一批后进生厌学、辍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平时学习很努力,但他们的成绩并不理想,而且课上不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对学习没有信心,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下课时会说“老师布置的题,我不会做,只做了一个简单的题,其他的都没有做”。学生表现出在学习中没有获得感。此外,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也不端正,觉得学习好坏一个样。 所以,农村初中急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笔者认为分层教学就是非常合适的方法。

(三)教师方面

教师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这样其实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不一样,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必定会让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自卑等心理,这是教师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我们也需要一种新的分层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理论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看

分层教学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不断超越自身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下一个最近发展区的过程。由于学生之间有差异性,学生的发展水平也就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能明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进行分层教学和分层评价,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学生自己的努力,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以成功来促使自己不断的进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的内驱力一旦形成,我们的学生就会自我学习、自主学习,并不断完善自我。

(二)从教学论的角度看

分层教学符合教学论中的因材施教原则,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道德修养、意志性格、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才能爱好等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这些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历史学科中应用的方法分析

我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在谈到分层教学时,教师和研究者们往往是进行分班教学,我认为这会造成各方面的压力,最终也会导致分层教学的失败。我倡导的分层教学是建立在合作学习基础之上的,班级内部的分层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分层建立合作小组,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来让学生接近“最近发展区”。主要方法和原则有下面几条。

(一)分层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在普遍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师分组往往是选择把好、中、差学生混编分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优生带动后进生,来达到共同进步,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学优生越来越好,回答问题越来越积极,学困生只是照搬学优生的答案。这样的最终结果是,一部分后进生在学习上得不到成功的体验,慢慢厌学甚至是放弃学习,而中间的一部分学生则认为付出的努力和所得到的教师、同学的评价不成正比,学习兴趣也会慢慢减退,学习成绩也会出现下降。

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实行班级内部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把学优生分在一组,让他们中间产生竞争,使他们觉得我们的队友都很优秀,我需要努力;把中间的学生分在一组,让他们觉得,我努力了,得到了同伴的赞扬,教师的赞同,这样他们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成绩自然会上去;把后进生分配到一个组,让他们从心理上觉得,我们都差不多,但是通过我们的合作,我们会超越中间的学生,甚至是超越学优生,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不同的学习小组给予不同的问题

在前面分层的基础上,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布置课堂任务的时候进行差异化的布置,对学优生尽量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他们思考谈论,最终通过集体的力量得出答案,教师要更多地引导他们质疑,在质疑中让他们获得进步;对于中间的学生要给他们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他们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教师要注意给他们更多的肯定,让他们有比较成功的学习体验;给后进生准备的问题就要简单一些,最好是一些基础性的问题,通过他们的努力能够得到答案,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信心都會得到发展,后进生的转化也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另一方面,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任务布置了,但是一部分学生要么不做,要么直接抄袭,教师一问情况,大多数学生都会说,“老师我不会”。我认为这种情况是急需改变的,因为每个学生是有差异的,根据前面的理论,我觉得应该给学生布置差异的任务,给学优生一些探究性强的任务,让他们课下去探究,拔高他们的上限;给中间的学生难度低一点的探究任务,让他们能够向学优生的方向发展;给后进生一些基础的问题,让他们先掌握基本的知识,这样对于后进生的心理也是一种很大的鼓舞,他们也会有获得感,这样不做和抄袭的情况基本上就杜绝了。

(三)不同的学习小组给予不同的课堂评价标准

教师在课堂中,大多都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这样造成学优生觉得学习简单,慢慢产生自满情绪,中间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和同伴的赞同,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有所降低,学困生因为得到不成功的体验,则会越来越差。所以我认为如果教师用不同的课堂评价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学生,这样就可以消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也能够在学习中有获得感;让中等生改善学习方法,明确努力方向,积极向优等生靠近;让学优生对自己严格要求,突破自我,塑造更优秀的自己。

五、结束语

总之,我认为新课改理念之下,学会合作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教学应该是关注所有的学生,能够让他们参与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就感、获得感,给学生希望,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向东,崔允漷.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亚夫.初中历史有效学习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王光琴.初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为例[J].科学咨询,2017,(5).

[4]马强.例谈初中历史学科的补充教学——以川教版历史教科书为例[J].科学咨询,2017,(5).

[5]皮体丹.对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认识和运用[J].科学咨询,2017,(5).

作者:程峰

上一篇:当前学校德育论文下一篇:挫折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