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内分层教学

2024-05-04

班内分层教学(精选七篇)

班内分层教学 篇1

一、班内分层教学的分层方式

(一) 学生分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老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可以通过相关的摸底测试、课堂练习、谈话等方式展开, 之后对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进行一定的总结, 再然后根据班内学生的情况, 将学生分成Ⅰ、Ⅱ、Ⅲ三个层次, 其中Ⅰ组均是由一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组成, Ⅱ组均是由一些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组成, Ⅲ组均是由一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组成。除此之外,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不是固定的, 可以进行随时的调配, 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获取。

(二) 教学目标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结合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针对Ⅰ组而言,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 一定要具有相应的高度, 这样才可以确保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针对Ⅱ组而言, 可以稍微降低一下标准, 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理解并且掌握;针对Ⅲ组而言, 一定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 在此基础上, 制定相关的目标, 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 老师一定要结合相应的教学目标, 进行分层备课, 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 分层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 老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 比如, 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档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加强和期中考试、阶段考试等考试成绩的结合, 展开综合评价, 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班内分层教学的优势

在职校数学教学中应用班内分层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班内开展分层教学, 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基础条件不一致的问题, 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实现“优等生”得到提升, “中等生”学到知识, “学困生”赶上进度的效果, 进而促进学生的整体提升。二是,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个体作用。在班内开展分层教学的时候, 一般均是利用题组的方式展开, 将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分层, 进而在最大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可以尽快的掌握相关知识, 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三是,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开展班内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的45分钟教学过程中, 通过分层的方式, 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 不会出现因为问题太难, 而打消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情况。针对Ⅱ组、Ⅲ组的学生而言, 因为他们的数学水平不是很高,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 展开相关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不会产生学习压力,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Ⅰ组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 一定要制定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 进而实现学生的有效提高, 促进学生的整体提升。四是, 通过班内分层教学的实施, 有效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实践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老师一定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研究, 通过学习、交流、培训、研究等活动, 有效提高老师的知识含量, 扩展老师的专业视野, 进而加深对教学工作的认识, 并且随着班内分层教学的逐渐深入, 老师一定要加强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 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制定等方面的内容, 进而充分发挥老师的教学作用, 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三、班内分层教学的弊端

在职校数学教学中应用班内分层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无法有效掌握班内分层教学的合理性。在开展班内分层教学的时候, 假如存在着分层不合理的现象, 一定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不公平、不平等的感觉, 认为老师对学生有一定的歧视心理, 进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 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是, 在开展班内分层教学的时候, 可能会让学生对老师的行为产生一定的误解。在开展班内分层教学的时候, 老师一定要展开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评价分层等活动, 也就是,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一些非常敏感的学生, 就会认为老师的行为是差别待遇, 对自己的忽视, 进而不努力学习, 阻碍了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三是, 在开展班内分层教学的时候, 普遍存在着老师一再降低Ⅲ组学生的学习标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运用班内分层教学的时候, 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学生展开,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也不例外。这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因为Ⅲ组学生的数学水平较低, 老师就会不自觉的降低学生学习的标准, 这样也就失去了开展分层教学的目的, 导致Ⅲ组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职校数学教学过程中, 实施班内分层教学有利有弊, 通过相关分析, 可以了解到其利大于弊, 进而在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教学分寸的掌握, 进而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李明兰.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学习策略[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向纯.从可能走向现实——论“走班制”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价值实现中的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10) .

班内分层教学 篇2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分课题

《中小学活动建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研究》子课题 《初中语文班内差异教学的深化研究》 实施方案

招远市泉山学校“初中语文班内差异教学的深化研究”课题组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如何使教学适应人的个别差异,这是古今中外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美国前任总统布什在宣誓就任总统后的第2个工作日,就制定了联邦政府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新政策,首先公布了名为《不让一个孩子落伍(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蓝图。在我国,早至2000多年前的孔子的“因材施教”论,近至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开展的新课程改革实验,都可以充分说明古代、现代教育家对差异的关注。

2、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已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着眼于未来,未来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已成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存在问题

(1)目前不少学校的“减负”出现令人忧虑的倾向:如何正确对待学生‘减负’,防止教育质量、人才质量滑坡,已经迫在眉睫。

(2)随着教学秩序、教学行为的日趋规范,大量的自习课、活动课、实践课,让学生拥有大量的自主时间,学生在自主支配时间的问题上,又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如何面对这些差异,让所有学生真正“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是当前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3)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存在许多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对待差异的做法,值得我们注意。一是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实行无差异教学,实际上加重了或助长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可变差异),使教学不能完成最基本的目标;二是不公平地对待学生的差异,有些差异被拉大,有些则被忽视,学生感受到了不公平;三是虽然承认差异,但受“统一目标”的影响,不知如何对待差异或改变差异,不懂得利用差异过程和差异方法来达到统一目标和特长发展;四是把差异看成消极因素,一味地主张消除差异,对差异的类型和性质不加区分。五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仍处于被支配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4、原有的研究基础

我校进行班内差异教学的研究是从2001年开始的,在前期的实验过程中,我们面对学生的学习差异,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形成了班内分类指导、分组教学与合作学习等模式。这种模式有五个要点:一是正视差异,合理分类、分组,根据个体差异,在个人自愿的条件下,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并把他们分为便于教学的小组;二是进行差异备课,从目标、内容、教法、学法四方面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三是差异授课,把课堂变成学堂,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重点和以自主学习为主,加强课堂教学的分类指导,分层练习与检测;四是小组合作,提倡“小组互助、以强带弱”,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质疑问难,互教互学;五是分层评价,采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评价分为“任务完成”“课堂表现”“小组贡献”三个方面,激励学生学有所得,共同进步。

实施班内差异教学,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从几年来的实验效果看,我校在校学生巩固率一直保持100%,毕业生合格率、优秀率始终名列同类学校前茅,先后有60多名学生获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20余名教师获“全国奥林匹克优秀辅导教师奖”。2003年10月,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暨差异教育经验交流会议在我市隆重举行,与会的各级领导近300人来我校深入课堂,实地调研班内差异教学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2004年11月,山东省初中教育深化改革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校为这次会议提供了观摩现场,得到了来自全省300多名教育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赞扬。

(二)、理论意义

1、面对社会发展趋势,语文教学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差异教学改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主构建的实践主体,成为当今时代的弄潮儿、有潜力的未来栋梁。

2、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以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使之能够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差异教学能够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最理想的平台。

3、未来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综合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应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针,锐意改革,而且应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改革创新。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整体性、个性化,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这就决定了语文教育中应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差异教学为拓宽语文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应用价值

本课题实验,在吸收国内外差异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及学校实际,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的基础上,改变差异、发展差异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全面性的发展。即针对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中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并借此为契机、为载体,有效的促进本校的教育形成新的局面、充满新的活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站在理论的前沿:即多元智能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人本理论等。以学生实际为切入口,以策略研究为手段,以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并以学生个人、学生整体以及学校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为评估依据,及时进行理论的观照和实践的反思,使学校管理、教师培养、学生发展、潜能开发进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的轨道。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评价的原则体系是多元评价操作的基本准则,这就是面向未来,面向发展的原则,以个性和创新素质为重点的原则,弘扬评价对象主体性原则,用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原则,重视过程评价原则,坚持评价的情景性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原则。

2、新课程标准理论

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确立师生互学、互动、互助的新型“师生观”;确立“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促进者”的新型“教师观”;确立“以学生内差异评价为主要评价目标”的新型“评价观”;确立“让教学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学”的新型的“教学观”

3、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4、“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理论

所谓“大量读写”就是在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前提下,多读多写。所谓“双轨运行”就是课堂语文教学是一条“轨”,课外大量读写是另一条“轨”,这两条“轨”同时运行,同步发展。

5、“语文即生活”的“大语文”理论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让阅读走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6、活动建构教学模式理论

活动建构教学论对教学模式的界定包括三层内涵:其一,教学模式应当是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包括理论指导、功能目标、结构程序、方法策略、条件评价等要素,反映在课堂上,它们随着教学情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实施空间,由而构成了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其二,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就是教学环境的建构过程,可以这样说,教学模式是构成课堂教学环境的第一要义,特定的教学模式会构成特定的教学环境;其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都会转化为一种学习模式,学生则以自身学习方式的改变来回应教师的教学。换言之,教学模式即学习模式,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模式,相应地也会有什么样的学习。

7、活动建构教学评价理论

基于创新教育的活动建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以发展为目标、以多元评价为基本理念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反馈形式的多元化。活动建构课堂教学评价应当把握四个基本尺度:一是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度,必须把教学效率高低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二是关注课堂教学的开放度,科学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放与收的关系;三是关注课堂教学的新颖度,即课堂教学必须不断地向前发展创新;四是关注课堂教学的幸福度,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反应,必须让学生体验到课堂教学的快乐,体验到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五)实践依据

一方面我校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比较年轻,身体、心理素质较好,学历均在本科以上,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爱钻研,会钻研。另一方面学校领导本身就是教科研的领头兵,郭校长亲自抓,尹校长一直在教学第一线执教,业务娴熟,对教育科研更是情有独钟。他们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科研育师”的理念,舍得教师外出培训,舍得多方面投入,给学校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二、实验目标及内容

(一)努力实现五个发展:即全面发展、全员发展、差异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这五个发展可以说是本课题努力的终极目标。全面发展指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除了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思想方法等非智力因素;全员发展指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差异发展指的是每一位学生在每一个方面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持续发展指的是培养学生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注重学习方法及自我激励、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而最后的和谐发展指的是身心和谐发展、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二)完善基于差异前提下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

1、基于学科教材的课型模式研究

内容——在“九五”和“十五”确定和架构的关于差异课堂教学基本课型、课堂形态、操作流程、实施方略的基础上,遵循活动建构教学论基本主张,从不同学段、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教材性质出发,以“相关理论基础、课型目标定位、基本操作流程与课堂教学形态、具体实现条件、教学效果评价”等为基本要素,在新课程教学中着力实践和完善适应学生学习差异的课堂教学模式。

期待——在每个阶段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从生命成长的新高度,充分认识差异课堂的本质,完善或重构差异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形成体现同步分层差异教学课型特点的语文教学设计(纸介质)和优秀课堂教学实录(可为影像);在研究末,形成具有普适性的差异课堂教学模式的专题总结报告,以及组织开展或参与的主要活动情况总结。

2、基于学习差异的方法策略研究 内容——结合差异课堂教学的实施,针对学生学习差异,循序渐进地分阶段、有重点地展开教学实践,着力探讨和提炼基于具体学科、不同课型的同步分层差异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包括学生差异分层策略、差异教学备课策略(目标确定、教学预设、学习辅助、课堂练习)、差异施教策略(提问、点拨、评价、检测、矫正、帮辅等)以及差异学习指导策略,形成因学定教的方法体系。

期待——在差异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引导实验教师注意组织和分析好阶段性数据测查与事实观察,同时整理和撰写不同策略下的学科教学案例和教学故事;在研究末,提炼形成关于不同课型差异教学实施策略的,包括数据分析、典型事例和实践成效在内的专题成果报告,以及组织开展或参与的主要活动情况总结。

三、实施方略

(一)学习先行,理论支撑。

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内容以创新教育理论,尤其是活动建构教学论为重点。有重点地研读教育专家关于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教师科研方法,以此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将创新教育理论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行为,转化为教学常规,转化为教学特色。积极学习领悟莱州市教科所彭慧老师的教育博客,加强校内、校外的横向交流,促进自身研究品位与实践水平的提升。

(二)明确思路,循序渐进。

为最终构建具有普适性的基于差异教学的教学范型及实施策略,要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从一个点入手,围绕一点做深做透后再进行拓展,不可贪多求快。

(三)加强调研,持续推进。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研、中期评估等方式加强宏观和微观的调控,针对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邀请专家对课题工作给予建设性的技术跟踪指导;通过数据测查、课堂观察、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真实、客观、丰富的信息;根据信息开发不确定性中存在的发展可能性,以积极的态度生成新的发展性因素,形成课题研究的持续推进态势。

(四)搭建平台,活动助推。

为了提高课题研究质效,课题组将通过召开课题工作会议、组织和开展相关活动等措施来具体推进课题研究工作。课题工作会议原则上每年举行两次,其间结合具体的研究重点组织并参与各级典型成果研讨、交流活动。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差异教学案例评选、差异教学论坛将是主要活动形式。实验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三)科学性原则

(四)创新性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五、实验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在大量评价实践的基础上反思,构建科学合理的分层策略,完善并确定差异教学的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五个发展:即全面发展、全员发展、差异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一)建设适合语文差异教学的物质环境

我校的硬件设施及办学规模居全市之首。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学校加大投入,每个班级增设图书角,购置新书,现已形成完备的、具有现代特色的硬件系统,建成了“四室、两网、一中心”的语文学习大环境,更新建设了图书室、阅览室、电子备课室、音像资料室;建设了两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出台了“书香门第星级赛展示中心”。

(二)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理念。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到差异教学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强化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思想和方法推进课题实验工作。学校每月组织一次教师培训,积极开展差异教学的学习探讨。针对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运用分层教学策略,如何制定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等问题,开展理论再培训,课题组老师通过“集体培训,自学为主”的方式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

(三)设计编制问卷进行观察、前测、数据统计分析、研讨,确定课型模式。

(四)对课堂教学体系进行反馈,注重过程动态管理、调控,对课题实施的效果和科学性进行反馈。

六、实验研究方法

(1)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范畴,以实验研究和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2)研究实施过程中注意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运用教育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3)自变量:

本研究的自变量就是在语文生活中采用差异教学。(4)因变量:

本研究的困变量就是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及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进等。(5)无关变量的控制:

初中数学班内分层教学实践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索

新课标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说新课标承认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差异、基础差异、学习品质差异等个体差异。而这些差异的存在,令学生数学学习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维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信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发展。目前初中学校不允许对学生以行政班形式上进行分层,所以,班内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实施学生分层的依据

将学生分层,一般而言,因为是班内分层,分的层数不宜过多,否则在课堂上就难以兼顾多层的需要。学生分层是以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为依据,如笔者2011年接手任教的某九年级教学班,人数为44人,平均分为70分(满分120分),初步按成绩将最初数学成绩达75分以上的学生归为优生层,其余为基础层。初步分层后将优生中的思考敏捷,学习能力强的分为优A层,其余为优B层;将基础层学生中运算基础较差、听课时接受情况不太好的分为基础B层,其余为基础A层。一般教学设计时考虑优生层及基础层即可,而细分4层是为了某种情况下易于安排(如课后辅导等)。具体分层人数是:优A层8人,优B层16人,基础A层14人,基础B层6人。

二、 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要求

分层完成后,首先对各层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在同一课时里分别达到各自的发展目标,必须弄清自己在课堂、课外应做些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这样才能在同一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层次安排自己的学习。对于优秀的学生,指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反思、归纳、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对程度稍差的学生,能要求在课堂上紧跟教师的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恰当的归纳与总结。上述内容是让学生明确大目标,而在具体的每一节课的目标上,教师可结合具体情况,在上课时先让各层次学生了解自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在“切线的判定”一课,基础层学生目标是掌握切线判定定理和三角形内切圆、内心概念;优生层目标是在完成上述基本目标后,思考归纳判定圆的切线的方法及三角形内心的核心基础知识是什么(角平分线定理及逆定理)。

三、 分层教学课堂组织

分层教学的课堂分听课、练习、自主学习、小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

1.对于回顾及新课的导入及学习为听课部分,这部分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相同的课时内容,这就涉及如何保持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如何提高与学生的互动效果。而课堂提问作为教师、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手段,提问要有所针对,根据问题的难度,选择相应层次的学生回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一般而言,回顾上节概念、性质等记忆性的提问、演算过程或常规的推理过程(如证明两三角形全等)由基础生回答,强化基础生的表达能力;对寻找解题方向,例题、难题的切入点提问优生。

2.练习部分采取分层练习的方法。基础层学生如果在难题面前屡屡受挫,就会对自己课堂的学习产生怀疑,从而慢慢地放弃学习,而优生如果总是做大量的模仿性的基础题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有针对性地布置分层课堂练习和作业,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切线的判定”一课,优生层布置:

(1)如图,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那么直线AB是⊙O的切线吗?为什么?

(2)已知⊙O外一点P,你能用尺规过点P作⊙O的切线吗?

(3)如图,△ABC中,AB=AC,O为BC中点,以O为圆心作⊙O与AB相切于点M,求证:AC与⊙O相切。

基础层练习布置:

(1)如图,已知直线l经过⊙O上一点M,能再补充________条件可以知道直线l与⊙O相切;

(2)Rt△ABC中,∠C=90°,请判断以B为圆心,BC为半径的⊙B与直线AC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直线L与⊙O的半径OM垂直,则直线L是否⊙O的切线?为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基础层学生的练习也不应过于形式单一,要在达到巩固本节知识的目的下变换题型、变式训练。如上基础层的题目虽然都是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但题型、内容上都有点不同,这样学生就不至于觉得枯燥,同时也在反复运用切线判定定理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定理的理解。

3.自主学习环节安排优生层做自我总结归纳,自我反思,基础层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教师辅导,也可视情况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让优生帮助基础生解答疑问。

4.小结:优生来小结,教师补充,既达到了小结的目的,又检查了优生的归纳情况。

5.布置作业,形式与课堂练习相同。

四、分层辅导

辅导是一个释疑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上,程度稍低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不了的内容会多一些,疑问也就多一点,所以,在课堂上的辅导应主要在这类学生身上。因为是在同一班内实施分层教学,所以在教学设计时除了考虑教学目标,还应设计合理的自主学习时间,优生利用这个时间反思、归纳、提升,而教师则利用这个时间对其他有需要的学生进行辅导。

而在课堂以外,辅导的对象则不只是程度稍低的学生,为了保持优秀学生研究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后也应对优秀生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解,有需要指导的方面也可以及时加以指导,而不是完全放任他们自己发展。

可以说课内辅导的重点是中层的学生并兼顾基础层的学生,这样辅导效率会高一些;而课外辅导的重点则是优生与基础层的学生,尤其是基础层的学生,因为基础较差,辅导的时间也就相当的要多安排点,课后辅导就相对合适些。

毕竟教师一个人的精力与时间是有限的,在做好辅导的同时,也应组建学习小组,6人一组,由优生带基础生,共同学习。

五、分层评价

实行分层评价,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措施,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品尝成功的乐趣,为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关注过程评价,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进步,使每位学生都在学习中产生满足感。对学生的评价分常规评价与考核评价两种。

1.过程性評价

过程性评价从课堂记录等4方面进行评价,其中课堂记录中基础生的课堂练习本要求学生将课堂上所做的练习都写在里面,因为不少基础生的成因与其自身的自觉性、学习习惯有一定关系,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日常常规里做好督促与指导的作用,设立课堂练习本的目的正在于此。具体评价方式见下表:

2.考核评价

对于考核评价一般是小测、单元测、学期测等测验评价,测验评价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则可利用学生对良好结果的期盼而发挥导向功能,能帮助学生诊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成绩的肯定能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与积极性。所以,利用好这类考核评价的关键也在于分层,让学生在自己所在层次测验中取得成功,得到肯定,推动学生产生更进一层的愿望。可将小测作为分层考核评价手段,教师利用每节课前进行分层小测,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有利于学生诊断学习问题并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技校数学“班内分层”教学法初探 篇4

一、班内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班内分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 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 促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众所周知, 技校所培养的学生将来都是在各类企业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劳动者, 而且在全社会中, 这部分劳动者所占人口的比例是相当大的。社会和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部分人的基本素质的高低。因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通过他们才能变为现实。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既是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又是技校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要求。技校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大军的神圣责任。

然而, 目前技校的生源状况令人忧虑。技校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初中毕业生。他们没考上高中, 文化基础差,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尤其对数学感到头疼。有的学生连小学的分数加减法都不会。目前技校传统的数学教学大多按统一的教学大纲, 统一要求学生掌握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 老师只管按统一的授课计划讲课, 而不管学生的基础是如何的参差不齐, 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所传授的知识。事实上, 在一个班里, 往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初中数学基础差, 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学生认为反正数学是文化课, 学不学无所谓, 既然难学就干脆不学罢了。这样技校虽然开了数学课,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数学知识和能力方面没有半点提高, 影响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数学课开了跟没开差不多, 这可以说是技校数学教学的失败。据调查, 有的技校毕业生在就业选拔考试中, 连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都不会解。试问如此下去, 这样的学生将来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吗?我们的国民素质能提高吗?这样的数学教学模式不改革行吗?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放弃了对差生的培养和帮助, 实际上是一种“精英教育”, 而不是素质教育。班内分层教学, 其着眼点是要使各种层次数学基础的学生在每次数学课中, 都能有所收获, 有所进步, 并进而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达到促使全体学生基本素质的普遍提高的目的, 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2、班内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

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获得最佳的发展。班内分层教学按照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差异, 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 对不同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标准, 避免了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而产生的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局面, 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实施。

3、班内分层教学是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推崇的教学法之一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非常推崇并亲自实践班内分层教学法。如针对四个学生的不同情况, 同样一个“仁”字, 孔子就有四种不同的解释:樊迟的资质比较鲁钝, 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的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 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 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 不能体谅别人, 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 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 已有很高的德行, 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 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由此可见, 两千多年前孔子在教育弟子时, 就已经实施了“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的班内分层教学法了。西方著名的建构主义则对统一教材的班级授课制提出质疑, 认为应该取消标准化课程, 推行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衔接的个性化课程;着眼于根据学生反映制定教学策略, 鼓励学生分析、阐述和预知信息;取消评价等级和标准化考试, 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 不断反思自身的学习态度和成效。

二、班内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在技校数学教学中实施班内分层教学又是切实可行的, 具体做法如下:

1、对学生分层: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 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生基础, 把班内学生分成A、B、C三个组。分组情况单独通知每个学生, 做好思想工作, 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 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 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2、对教学内容分层:

数学知识是由数学问题构成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手段。因此, 无论是新知课、习题课、复习课还是讲评课, 都离不开数学问题的解决。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必须以解题活动为中心, 即把问题做为教学的出发点。班内分层教学除把学生分层外, 还要把教学内容分层。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组题, 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使知识由浅入深, 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 形成一个大高潮;另一方面是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 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 又形成几个由低到高的小高潮。题与题之间, 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升高, 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这样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 解每组题时, 要求A组学生解低档题, 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 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同步进行, 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 差生也有用武之地。通过多层次的教学, 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 从而达到较高要求。

3、指导学习方法

“班内分层教学”利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 整个课堂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解不同层次的习题,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思维的积极或受阻情况随时调控。这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渠道就不再是主要靠听, 而是靠解题。一方面凭借已有知识解决相应问题, 另一方面是利用已获得的认知结构去掌握新的知识, 从而扩充原来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发现问题, 指导学生适应这样的教学。

综上所述, 班内分层教学是非常必要且切实可行的, 它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利于全体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有利于技校数学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值得试验和推广。

摘要:本文从素质教育和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出发, 论述了在技校数学教学中实施班内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倡导在技校数学教学中实施班内分层教学法。

班内分层教学 篇5

[关键词]英语;分级教学;班内分层教学

根据中国教育部数据统计,中国高等院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从1999年的155万人扩大到2009年的657万人,扩大了近4倍。“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直至2009年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内地适龄青年高校在校人数居世界第一,超越美国。同样,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也日益增加。由于生源地差异及各地区的教育发展程度不同,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采用分级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授课中很有必要,尤其在综合英语课的授课中。很多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在分级教学这一方面已经走在前面。很多高职院校也在自己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英语课教学中采用分级教学的方法。在万方、维普、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高职院校英语分级教学这一方面公开发表的论文有近600篇。离职院校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及优势在这些论文中得到充分论证。同样地,各国教育学家都承认,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或方法是绝对完美的。这些论文的作者们也纷纷提出一些制约高职院校英语分级教学的因素。如:学校资源不足;上课场地难安排;上课时间难协调等。因此,一些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的授课教师们提出班内英语分层教学。

一、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班内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同出一辙。

(一)孔子的“因材施教”说

根据可考证的文字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伟大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孔子在教授弟子的过程中,清楚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才干能力,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他对于不同弟子所提出的同一个问题,给出的答案却不同。

(二)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在认知理论方面提出的i+1理论

根据Krashen的理论,教师应给学生比本身的语言知识多一些的讲授或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但这个“1”是多少,就是分层教学所应处理的问了。

(三)俄国心理学家Vygotsky,L,的ZDP理论

前苏联(俄国)的心理学家Vygotsky,Ls,对于ZDP的含义在1978年哈佛大学出版社的再版著作中被明确指出。导师的帮助及与更有能力的朋友的相处决定着学习者的潜在水平。

二、高职院校英语分级教学的现状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现行的中国高职院校的英语分级教学多以显性分级为主,即打乱自然班,把学生按英语成绩分成高、低两个等级或高、中、低三个等级,按等级编班。这样的分级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许多院校的一线教师或教务管理人员都在自己的研究文章中提出了这些问题。下面列举四个。第一:这种基于考试成绩分级的方式无论对于基础好的或弱的学生,都会造成心理上的影响;第二:如何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第三:教室的安排,教学资源的分配如何进行;第四:相同性别过分集中在一个班级里。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英语分级教学的实施。由此,很多的高职院校又返回到了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来。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3个教学班级,进行了历时3个学期的班内英语分层教学实践。此次实践对于解决英语分级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有建设性意义。

三、高职院校班内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一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此次班内英语分层教学,(又称隐性分层教学)实践的实施对象是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3个教学班级,专业都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实践历时3个学期。实践中,2个教学班级(后称A、B班)实行班内英语分层教学,1个教学班级(后称c班)没有实行。实践的结论是综合英语课的授课教师在对这3个教学班级完成班内英语分层教学实践后,基于A、B班学生的综合英语科考核成绩隋况、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及大学英语四级过级情况、报关、报检员考证英语部分答题的学生反馈情况与c班的上述情况,归纳、对比后得出。结论具有科学性并具有一定的教学指导性。

该实践的具体步骤分为以下:

(一)第一学期,接触、熟悉期

新生刚入学,容易产生各种焦虑。因此,在这一学期不宜采取考试的方法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进行了解。相反地,综合英语课的授课教师应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活动。通过活动,教师熟悉学生,并使学生相互熟悉。以此降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焦虑。

第一学期,3个实践班级都采取全班统一教学。在讲解作业、讲评考试试卷时,都采取全班讲评的方式。即,把出现的错误、优秀的答卷、分数等进行纵向、横向比较。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自己所在的班级在同专业3个班级中的情况,还可以正确判断自己在班上及同专业3个班级中的位置。学生的个人差异即刻显现。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争取更上一层楼;英语基础比较弱的学生也会获得授课教师更多的关注。在这一学期里,为了熟识各位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及能力,实践班级综合英语课的教师采取固定学生座位的方式。在这里提到的固定座位并不是指一学期内永久的固定,而是赋予“固定”更灵活的方式。实践班级的学生实行两周轮换一次的制度。学生在相对固定的座位安排下,进行整横排或整竖组的轮换。

在日常教学中,实践班级的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采取随机分组、固定分组等方式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为接下来的班内分层教学做充分准备。

(二)第二学期,班内英语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期

第一学期的期考成绩是任课教师可以利用的班内分层依据。另外,实践班级的学生会在第一学期参加全国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成绩在第二学期期初就可以反馈到任课教师手中。教师不必通过分级考试的方式就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的英语能力。随即,教师可把两个成绩结合,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分层。这样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教师分好层次。学生的心理不会受到任何影响。通过成绩的对比,实践班级授课教师发现A、B班级的学生层次较明显,c班学生的英语层次基本一致。因此,对A、B班采取班内英语分层教学法,c班则沿用全班统一教学的方式。具体的分层方式为:首先,实践班级的授课教师把A、B班学生按个体分。学生按英语能力的高、中、低被平均分配到不同的组。如:每组里的组长由一名英语能力较高的同学担任,其余的成员由中、低等层次的学生组成。这样的分层方式,授课教师手上有具体的每组成员的名单。实践班级授课教师在做口语、阅读练习中使用上述分层方法。其次,实践班级的授课教师把A、B班学生按群分,即全班学生英语能力的高低分为高、中、低3群。实践班

级授课教师在做听力、写作练习中使用该方法。

这一学期是各种职业、能力考试交织的学期,也是学生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时段。在这一学期分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实践教学班级在做听力练习时,授课教师采取的是学生按群分。先放最简单的英语应用能力B级的听力,需要应对四、六级考试的同学自由选择听与不听。授课教师提供与四、六级相关的文字资料供学生阅览。相同地,接下来放四级听力时,不需要应对四级考试的同学,可自由选择。根据中国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要求以及毕业生求职的实际情况,大学英语六级的听力练习不包括在实践教学班级的练习中。班上需要应对六级考试的学生,授课教师在课下会给予指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采取“同一组群,同一题目”的原则来组织学生的练习。在讲评过程中,采取分群细讲的方式。

经常性的反馈是班内分层教学有效进行的保障。实践班级的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该评价是期评的40%。Bloom,B,s,在《教育评价》中提到评价可在教学进程中进行,其方式多种多样,提问、朗读课文、角色扮演、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等。授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表扬及鼓励的评价方法。肯定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高、中层次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划定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挖掘他们进步的潜能。

(三)第三学期,班内英语教学成果期

第三学期是实践教学班级综合英语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班内英语教学的成果期。以下三幅图显示了A、B、c三个班级不同时期的过级情况。A班的班级总人数为51人,B班的班级总人数为48人,C班的班级总人数为48人。

仍有低层次的同学通过应用能力B级考试,而c班的二、三学期的通过人数明显少于A、B班。实践班级的授课教师在A、B班采取班内分层教学,在日常的教学目标设置、课堂练习、讲授内容、课后作业等上有区别性、针对性。低层次的同学课堂上能做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英语练习,课后作业的难度适宜。而c班采取的是全班统一授课,在日常教学中,很难针对那部分低层次的同学做出调整。授课教师没办法给予这一层次的同学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因此,最后的过级情况呈现图中的结果。大学英语四级不是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当今的就业市场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应达到大学英语四级。因此,实践班级的授课教师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也是适应学生个体的要求,在班内分层的A、B班中,给予学生练习的机会。图2中,A、B、C三个班的起点一致,但最后出现的差异充分体现了班内英语分层教学的优势。在A、B班中,英语能力高的学生在大学英语四级上得到了课堂练习、课后加强及教师的关注。而c班中的这一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因“吃不饱,而营养不良”,以致通过率低的现象。

四、高职院校班内英语分层教学实践后的思考

班内分层教学 篇6

●教学的背景

1. 差异性 (学生) 。

我校是一所乡村小学, 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计算机, 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接触过它, 因此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受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等的影响, 学生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 出现了“起点高低不一, 层次多, 差距大”的现象, 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选择性 (教学内容) 。

现代的信息技术教育教材采用模块化结构教学。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基础、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网络基础、网页制作、图像处理等等。不同的教材都有不同的模块组合。

●分层教学实施的四个方面

1.学生分层。

“班内分层教学”的前提是对学生恰当的分层。在对班内学生进行分层工作中, 教师首先要做好调查工作, 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除了了解学生信息技术课堂表现和实际操作能力外, 还要知道学生另外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情况, 例如, 家中是否有电脑, 平时是否经常打电脑或上网等。根据各种信息可以将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学生知识基础薄弱, 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学习积极性不高。第二层次,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使学生对Windows操作系统能进行一般的操作, 有一定的上进心, 学习比较自觉。第三层次, 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能扎实地掌握, 能熟练地操作, 接受信息的能力较强。

2. 分层备课。

目标教学是以目标为导向和反馈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体系, 是典型的以学为主, 以目标探究为核心的教与学高度协调配合的课堂教学结构。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能对教学起导向和调控作用。要实现“班内分层教学”首先必须体现在目标教学上, 因此, 分层备课要制定一系列不同的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条件。这样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收获, 通过“跳一跳”摘到不同高度的“果子”, 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

3. 分层授课。

“班内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 关键是要从学生现有的水平出发应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偏废其一。只有面向全体学生, 才能真正达到人人学有收获、学有发展的目的。如在教学五年级PPT中插入自选图形内容时, 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讲解, 以任务驱动法为指导, 面向全体学生讲明本课的基本任务和拓展任务。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能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加, 并且我相信这样做之后, 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基本任务的完成使各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拓展任务的提出带给了学生更大的创作空间, 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有创意的作品。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 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提高。

4. 评价分层。

正确的评价、反馈是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对各个不同的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对第一层次的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 发掘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对第二层次的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 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 明确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第三层次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互助教学

分层教学对解决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模块, 能够更有利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在统一教学中, 有的学生接受能力或程度不一, 出现“差生”的概念。特别是提高了后进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此外, 我还采用了互助教学的方法, 每个小组都有核心人物, 共同学习, 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班内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差异, 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第一层次的学生由于起点较低, 容易入手操作, 他们根据自己的水平去完成基本任务并且随时都可以过度到更高的拓展任务。在实施“班内分层教学”过程中矫正了学生的自卑或自满心理,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相互激励、启发, 共同进步、提高。

班内选项教学的分析与实践 篇7

(一) 实施条件和依据

同一节课里两个行政班合并后分成的“男生选项教学班”、“女生选项教学班”的班内选项教学使用条件和依据是:“课程标准”十分明确地指出“在同一年级平行班较少, 或者学校体育教师较少的情况下, 可以在班级内按照篮球、太极拳、乒乓球等项目进行班内选项教学。”这种年级内两个行政班配对的男女分班“班内选项教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最为经济、实效和可行的。

(二) 体育教学课堂结构

就是指一节体育课里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教学环节的搭配和排列。按照促进人健康身体运动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心理活动变化规律和运动技能有效地认知与形成的规律等, 一节完整的体育课结构应该是由开始与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大板块”有机搭配与组合排列而成的。这也早被中外诸多体育教育学家、运动生理学家和健康保健学家等反复验证并长期积淀而成的, 即体育课堂教学里“三大板块”有机搭配与组合排列而成的基本结构, 就是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在掌握一定的体育促进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基础上实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本质特征与规律使然。

二、男女分班“班内选项教学”的行动实施原则

(一) 自主学练原则

要让全体学生真正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主人。即体育课堂教学里学生课堂行为是规范的, 但其创造性地学与练的思维则是自主而充分地得到张扬的。

(二) 合作交流原则

要让学生之间能够在优势互补与齐心协力地过程中共同解决学练问题。即在本研究的体育课堂教学里让学生独立思考是手段, 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前提下做到彼此相互借鉴中, 人人都得到自我的充分挖掘和充分拓展。

(三) 因材施教原则

体育教师要积极而有效地进行选项指导和学练引导, 让不同的技术技能、体质健康和知识情感背景与基础的学生, 学练各自最适合的体育促进健康的知识技能、方式和方法等, 但最终都能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同一的体质健康质量与水平的共同提高和优质发展。

(四) 过程调控原则

要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进行体育课堂常规行为监控和学练质量监控, 做到适时地适宜地自我调节、自我修正和不断完善。

(五) 创新性原则

要让学生成为不断形成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本土化、本校化有效实施的校本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特色建构的使者。即在体育课堂教学里校本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特色建构与形成, 一定是体育教师引导的, 但真正的行动谱写者一定是本校的广大学生。

三、两个行政班合并后, 男女分班“班内选项教学”行动探究操作举例

(一) 开始部分与准备部分 (原则上为7min)

体育课的开始部分为“行政班”2min, 准备部分为“教学班”5min。具体操作程序是:上课预备铃响后, 首先, 由各“行政班”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各“行政班”体育教师打考勤并安排见习生等;然后, 男女生开始分班, 男生则在“男生选项教学班”体育教师带领下做准备活动和完成本节体育课学练任务;女生则在“女生选项教学班”体育教师的带领下做准备活动和完成本节体育课学练任务。

(二) 基本部分 (原则上为35min)

两个“行政班”的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合并后, 即分成“男生选项教学班”、“女生选项教学班”, 分别由两名体育教师进行“班内选项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其结构与操作运行示意 (见图) 。

1.学习新授技术阶段的模块小组学练方式和教学环节 (如篮球某技战术) 。

此模块本节课的选项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基本部分”分为这样两个教学环节:25min+10min=35min。对于初学某运动技能, 即“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形成的泛化阶段”的新授技术模块学习小组学生, 主要采用接受式学练方式, 突出体育教师讲解示范和保护帮助的作用。

(1) 第一个教学环节为25min。着重在体育教师讲解示范和保护帮助的教授下, 让学生做初步地体验性认知学习与身体练习;

(2) 第二个教学环节为10min。在模块小组组长带领下以学生自主或互助地尝试性学练为主, 初步建立本体感受即此时段为体育教师从“应用技术模块小组”到“新授技术模块小组”的巡视指导。

(3) 学生的学练目标。以学生能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明确新授技术动作的概念、形成新授技术动作的表象和初步学会新授技术动作的过程为核心。

(4) 授课教师尺度把握。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反复尝试练习和能够初步完成, 本节课学练新授技术阶段的模块小组的学习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2.复习巩固技术阶段的模块小组学练方式和教学环节 (如足球某技战术) 。

此模块本节课的选项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基本部分”分为这样三个教学环节:25min+5min+5min=35min。对于复习运动技能, 即“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形成的分化阶段”的复习巩固技术模块学习小组学生, 主要采用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学练方式,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学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里自主探究各自的有效复习与巩固技术动作的方式和方法等。

(1) 第一个教学环节为25min。学生在模块小组组长带领下作巩固性的“学”与“练”, 以学生能够自主创编多种复习与巩固技术动作的学练方式和方法, 以及初步实现了较为准确地熟练地掌握技术动作为学习目标。

(2) 第二个教学环节为5min。此时段为体育教师从“新授技术模块小组”到“复习技术模块小组”的巡视指导。体育教师着重于对学生复习与巩固技术动作的质量与效果进行诊断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点拨”, 以学生更进一步地明确, 下一步强化复习与巩固技术动作的重点在哪里、化解技术动作的难点在哪里, 以及理解此项运动学练相关安全预防等为学习目标。

(3) 第三个教学环节为5min。学生根据体育老师刚才的诊断意见和重点强化、难点点拨的要求, 继续在模块小组组长带领下通过自主与合作的探究学练方式, 进一步地作技术动作复习与巩固的“学”与“练”。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学生复习与巩固的技术动作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或更加接近规范技术动作标准为学习目标。

(4) 学生的学练目标。以学生能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创编出适合自己有效地复习与巩固的方式与方法, 并且初步实现了技术动作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还能有意识进行相关运动安全事故预防。

(5) 授课教师尺度把握。只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自主结合并共同创编适合各自的有效复习与巩固的学练方式方法, 并且实现了学生本人技术动作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或更加接近规范技术动作标准, 以及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运动安全事故预防, 本节课复习与巩固技术阶段的模块小组的学习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3.应用提高与拓展技术阶段的模块小组学练方式和教学环节 (如羽毛球与乒乓球某技战术。

有关此模块的特别说明:无风的晴好天气在室外学练羽毛球技战术, 其余不良天气则转入室内学练乒乓球技战术。) 。此模块本节课的选项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基本部分”分为这样两个教学环节:30min+5min=35min) 。对于应用运动技能, 即“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形成的自动化阶段”的提高与拓展技术模块小组学生, 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比赛等竞争学练方式, 体育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并更加突出学生在体育课堂里的主体地位, 着力点燃学生们合作探究学练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学练的激情。

(1) 第一个教学环节为30min。学生在模块小组组长带领下或作展示性的自评与互评、或作技术、战术动作应用性的提高和拓展深化的教学对抗比赛, 以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比试、勇于合作竞争分胜负为指导思想, 并且能够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比赛等竞争学练方式, 热烈而投入地分析胜与负的因素、优与劣的原因和好与坏的差距, 最后共同总结出各自进一步提高的有效学练方法、各自进一步努力的有效学练途径以及各自或保持取胜、或冲击“冠军”的有效应对措施与策略等为更进一步地学练目标。

(2) 第二个教学环节为5min, 即此时段为体育教师从“复习技术模块小组”到“应用技术模块小组”的巡视指导。着重于体育教师对学生应用性的提高与拓展技战术动作的质量与效果进行诊断基础上进行有效“点拨”, 以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胜与负的因素和优与劣的原因和好与坏的差距, 各自都能较为自发而客观准确地反思与总结出各自的优势与特长、问题与不足以及确定课余体育运动与体育锻炼活动中的补救办法, 以及今后体育运动与体育锻炼的努力发展方向等为学习目标。

(3) 学生的学练目标。以学生能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积极而热烈地分析胜与负的因素、优与劣的原因和好与坏的差距, 并能够确定各自在课余体育运动与体育锻炼活动中的补救办法和努力目标。

(4) 授课教师尺度把握。只要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师点拨性启发下, 通过合作探究的技能展示、或教学比赛等竞争学习方式, 做到热烈而投入地分析胜与负的因素、优与劣的原因和好与坏的差距, 确定了各自的课余体育运动与体育锻炼活动中的补救办法, 以及今后体育运动与体育锻炼的努力学习目标和持续发展方向, 本节课应用性的提高与拓展技术阶段的模块小组的学习任务就算是完成。

(三) 结束部分 (原则上3min)

1.先以“教学班”为单位集合。进行必要的放松整理、精练地小结和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这一节课篮球模块学习小组是学习新授课、下一次课则就轮转为上一节课篮球模块教学内容连续进行的复习课了、再下一次课则就轮转为上一次课篮球模块教学内容连续进行的应用与提高扩展课了。其余男、女生的各模块学习小组都同理, 即依次类推与循环进行) 。

2.男女学生回到各自的“行政班”集合。男女学生都回到各自的“行政班”并接受行政班体育教师的考勤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学生的成绩考核、模块学分评定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与上传等都是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 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对各为体育教师工资的绩效考核)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40-41.16、8、22、38.

[2]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1月, 1.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8年12月;568.

[4]阮光清.王立虹.对小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疑虑及建议[J].体育学刊, 2004年, 11 (3) :83-85.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要[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9年1月.

[6]黄敬亭, 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年6月;4-8、11、45.

[7]劳凯声.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8]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年5月.

上一篇:汉语教学评价下一篇:冠心病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