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08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分层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目标统领教学过程。在以情境教学为基础、以核心素养为蓝本培育学生适应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背景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由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目标转变为核心素养下的目标“五成分”:学习情境、学习策略、学习对象、学习行为、学习条件。笔者以基础课程教学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实现分层语境下的教学目标五分层。

第一篇:分层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摘要】传统教学的一刀断模式对全部学生采用一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此便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学生在心理、生理以及知识基础上均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以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对待,且分层教学就是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高中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日益增大,而数学学科中的差异更加明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顾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则必然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能力发展,甚至使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更加严重。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心理负担、课业负担沉重以及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改革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分层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指按照学习上的差异对班级内部的全体学生进行分层,并应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要求,以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训练、分层评价等方法来区别地对待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是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制订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学生都要以层次来区别对待。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根据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原则,其分层教学策略既要考虑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又要维护每名学生的尊严和利益;既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注重根据个体差异为每名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既要确保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出色,又要促进学困生、中等生不断进步。

1将学生分层

通过调查分析初步确定各层、各班的学生人数,然后根据自主性原则,实施学生分层。对于不适应所在层次的学生,若学生自主要求调整层次的,应予以及时的调整;若学生未主动要求调整层次,则可以根据其学习的具体情况,与其谈心交流,说明利弊,动员其流动。若动员后由于不同原因仍然不愿意进行层次调整的学生,老师应尊重学生的决定,且在教学中应给予关注。总之,须应用动员流动和自愿流动相结合的方式,但最终要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例如,把同一位老师带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重组,结合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分成水平相近的甲、乙两个班级。对于分好后的班级,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成绩等方面,进一步将同一班的学生(甲班或乙班)分为综合能力强和弱的A和B两个层次。

2将教学目标分层

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对教学提出了整体的要求,教学目标则将这个要求进行了具体化,从而层次化了能力要求、明晰化了教学内容。制订详细的教学目标对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一节时,制订以下教学目标:甲班学生达到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乙班学生达到思考、分析问题及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学期以后,甲班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明显强于乙班。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分层效果的显著。

3将课堂教学分层

教师在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之后,必须给学生提出下节课需要预习的关键点,保证学生预习方向明确,针对性强。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针对预习的知识点,鼓励甲班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不断创新。具体的,对甲班基础较好的A层学生积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并启迪他们提出新问题;而对于基础较差的B层学生则启迪他们积极思考,尝试提出问题。这样,对于不同学生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以后,有利于每名学生潜能的充分挖掘,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十分有益。

4将学生评价分层

根据对过程的关注,从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预习情况、作业完成质量、课堂上的积极的表现以及考试成绩四个方面去综合分析学生目标的完成过程,时不时地给学生动态性的评价,以此作为分层教学的依据,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状况有正确及时的认识,从而恰当地定位自己。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保证学生学习成绩和行为的评价是客观和准确的,以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自我提高,更大地实现自我发展。教学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一样的评价目标,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状态的转变给予充分肯定。我们对甲班A层学生注重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所以评价以激励为主,甲班B层次的学生侧重的是与A层学生竞争,评价则以鼓励为主;对于乙班A层学生,要使他们坚信还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所以评价以鼓励为主,乙班B层学生,要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因而评价以表扬为主。

三、结束语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笔者见证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优越性: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给课堂的教学带来了活力和生机,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因此,为了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以及应用分层教学模式。

作者:黄秀荣

第二篇:分层语境下的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统领教学过程。在以情境教学为基础、以核心素养为蓝本培育学生适应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背景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由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目标转变为核心素养下的目标“五成分”:学习情境、学习策略、学习对象、学习行为、学习条件。笔者以基础课程教学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实现分层语境下的教学目标五分层。

一、学习情境分层

情境是教学的基础。学习情境的创设应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鲜活的日常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资源,使学生高效地获得知识。在分层教学之下,针对A/B层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要在教学目标中相应地创设具有递进关系的学习情境,让A/B层学生都能在一定的情感氛围中产生学习兴趣。A层学生以定向情境引导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力求人人参与;B层学生以开放式的情境为主,在目标中设疑提问,力求人人思考。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情境设计中,考虑到A层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了解比较浅显,只要求其掌握基础概念;而B层学生初步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但对性质的本质探究不足、对性质格式的应用不严谨。所以笔者这样设置教学目标的情境部分,A层情境目标:“通过动手剪去对折长方形纸片的一个角,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B层情境目标:“以多种方式剪纸得出等腰三角形,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培养学生的推理探究能力。”课堂上,A层学生乐于参与活动环节,注意力快速被剪纸所吸引,完成后集结小组智慧讨论各自的发现。B层学生以不同方式剪出等腰三角形并归纳性质,积极思考如何证明得出性质。有的学生说:“利用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通过剪去对折长方形纸片的一个角,发现那条对折的线就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也就是对称轴,进而直接得出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也有的学生说:“我采取做辅助线的方法,判定对折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得出性质定理。”

二、学习策略分层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贯穿学习的始终。针对A/B层学生不同的认知,要设计针对性分层的学习策略指导。对A层学生设计操作性强、明了易懂的策略目标,力求人人都会;对B层学生设计有深度、有挑战,但也有明确导向的策略目标,力求人人都能。

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学为例。A层学生的文学基本素养不够扎实,需要在教学目标中设计具体可行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有法可循;B层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学领悟功底,但是情感把握不足,需要设计策略性引导目标,使学生领悟作品内涵,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据此,教师将A层教学策略目标设置为:“诵读诗词,感受其韵律美,做到音准字正;研读诗词,体会其意境美,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品读诗词,领悟其语言美,明确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B层教学策略目标设置为:“通过研读赏析,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灵活运用全词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的写法。”在这样的设计下,A层学生对学法了然于胸,由诵读到研读再到品读,避免了课堂冗杂的环节;B层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深度挖掘词中所蕴藏的情感,融入自我情感体验,得到了情感升华。

三、学习对象分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将学习对象以不同层级的方式呈现于教学目标之中,使A/B层学生得到适合的发展。

以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概念”教学为例。这一节内容之前是已经学过的“三角形相关概念”,后一章紧接“全等三角形”。学生很容易忽视教材的前后联系。教师要注意知识的联结和迁移分层,使A/B层学生都能融会贯通。A层学生很难在多边形和三角形之间建立关联,需要教師在教学中不断渗透;B层学生能够理清脉络,但是容易疏忽遗漏本节知识,仍需不断强化。据此,笔者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A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多边形,类比三角形的学习,归纳多边形边、角的一般规律”;B层学生“探究多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归纳得出多边形边、角的规律,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法”。这里让A层学生将生活观察所得与已学过的探究三角形的方法结合,类比掌握多边形的知识,增强了知识的连贯性,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而B层学生在知识迁移的基础上,更多地去剖析三角形与多边形的关系,建构了知识的内涵关系。

四、学习行为分层

学习行为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具体行为。教学目标中要凸显出行为目标的分层陈述,引导A/B层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之道。A层学生应更注重“双基”的行为指导与检测,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使学生的操作性学习有法可循;B层学生在学习行为目标的确立上应更注重行为的拓展性,以增强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教学为例,A层学生知识活化能力不强,但是乐于动手探究,故将教学目标中的学习行为部分设计如下:“写出燃烧的条件,说出灭火器的构造并动手演示如何灭火。”B层学生在知识探究方面需要加强,所以应设计引导性的探究行为深化学习内容,故这样设计行为目标:“通过燃烧实验归纳出燃烧条件、灭火器原理,并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教学目标设计中学习行为的分层,能找到更适合A/B层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五、学习条件分层

学习条件是指为学习提供有效的可被利用的各种资源,通常包括学习环境、学习资料、学习视频、学习工具、限制性条件、特殊条件等。基于学情的差异,对A层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参与合作学习,使其学会学习,学会归纳总结;B层学生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教师要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条件,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A/B层学生都是初次接触物理学,对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实验的动手操作具有浓厚的兴趣。由于学习思维习惯的不同,A层学生乐于实验却缺乏思考总结,教师除了实验启发外,更要注意总结归纳。据此,教师这样设计A层教学中的学习条件目标:“通过拍击放有纸片的桌面一侧,或观察音叉实验、鼓面实验,谈谈你的所见所得。”B层学生领悟力、归纳总结能力较好,教师可以增加学习条件,拓展学生思维,据此将教学目标的学习条件设计为:“1.通过音叉实验、鼓面实验归纳出声音的产生条件,并利用身边的工具制作一段律动的乐曲;2.观看视频,思考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近在咫尺要靠电磁波交流,谈谈你的收获。”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学习条件的分层不可或缺,它对A/B层学生学法指导给出了明确性条件指示,学生通过阅览教学目标可快速找到学习本节内容的支撑性条件,降低了探究难度。同时教师在对学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适合不同层段学生的学习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官士墩校区)

责任编辑 孙爱蓉

作者:刘沁桥 王宇航

第三篇: 基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学生分层的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师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满足有着不同教学需求的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给予了充分地尊重。分层教学法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学习能力等,对学生合理分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诸多数学教师均选择了分层教学法。本文从分层教学的相关概述入手,阐述实施分层教学基本原则以及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以此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更加合理地设计分层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学生分层

由于逐步推进的素质教育,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数学教师被要求必须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充分尊重,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尽可能追求因材施教,确保数学教学活动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进步。在新课改要求指导下,分层教学可以帮助数学教师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尊重每个层次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经教学实践证实,在小学数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对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积极作用。而学生分层作为分层教学的基础环节,是否能够做好学生分层工作将直接影响分层教学效果。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选择对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学生分层进行研究分析。

一、分层教学相关概述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对于分层教学,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英国学者苏珊教授认为分层教学指的是学校为对学生差异适应,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体现出来,而采取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学科分层教学、混合能力分层教学和结构化分层教学等模式都属于分层教学。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的分层教学指的是,通过优化、变革学校管理、教学评价、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在对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将学生潜能和个体特质充分发挥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1. 公平性原则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个体差异,学生不论是兴趣爱好还是学习能力都有一定差异存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将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能力充分地展示出来,充分体现教育公平。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其中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公平性原则。

2.协同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必须得到学校、学生与教师的配合、协同,在课堂上不仅仅需要教师扮演好角色,还需要学生在分层之后认真开展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实施就必须要坚持协同性原则。

3.互补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除了坚持公平性原则、协同性原则之外,还需要坚持互补性原则。以此来确保教学参与者,如教学手段、教学工具、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协调、相互联系,实现教学效果强化、教学内容优化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学生分层的具体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个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第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学生分层水平将直接影响分层教学实施效果。在进行学生分层时,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地了解。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教学观察,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进行了解;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提问回答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掌握情况有更为充分地了解。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从家长口中了解到学生不同的一面,以此来做到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

(二)规划好分层比例

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之后,小学数学教师则需要进行学生分层的第二步,对学生的分层比例进行设计规划。根据目前小学数学教学难度以及大部分学生的基本情况,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按照2:5:3的比例来设计学生分层的具体层次。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班級内,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对于学生的分层分组情况公布时,切记一定要做好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工作,差生这样的词汇一定不可以在分组的过程中使用。在班级内,学生层次可以用A组、B组、C组或者是跃进组、发展组、提高组来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分层不是固定的,一个学期可以进行两次调整。

三、结语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实施,确实可以取得一定教学成效。但是如果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够坚持分层教学实施原则,做好学生分层工作,分层教学方法将无法取得预期成效,甚至还会事倍功半。根据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可以通过充分了解学生个性、规划好学生分层比例、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等具体措施,来做好学生分层工作,为分层教学实施效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邱丹华.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教研论丛. 2019(05)

[2]严银娟, 潘云兰. 基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学生分层的探究[J]. 新课程(小学), 2013(2):122-123.

作者:纪代元

上一篇:重工业论文范文下一篇:电气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