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

2024-04-29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通用10篇)

篇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必须面向每一名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能通过学习有所发展。由于学生间客观存在着学习能力和基础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克服这一问题,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到知识。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存在差距的问题,保证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 分层教学

新课程改革倡导必须要在尊重学生个体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可以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保证教学的公平性,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近几年。信息技术课才逐步被人所重视,成为广泛开设的新学科。高中学生由于在初中时期各个学校在师资力量、课时安排、教学设施有所不同,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有很大的水平差距。同时学生们在学习能力以及个人兴趣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会逐渐出现明显的分化。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整体素质的差距异,进行不同层次教学的方法。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环境,十分适合开展分层教学。下面就具体如何开展分层教学谈几点措施。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分层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在讲授信息技术课之前,教师应该查阅学生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成绩以及通过基础知识考试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按照学生水平的高低对全班学生进行分层,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在分层时必须要坚持隐形的原则,避免让学生知道对其根据水平分层,以免影响学生对今后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在分层后,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科学安排,把基础较差的学生安排到靠近教师主机的地方,便于教师在课上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在基础较差的学生周围适当的安排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让这些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还要利用server-u软件在局域网内设置一个ftp服务器,给所有的学生都设置独立的个人账户。每节课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业上传到公共服务器从而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地掌握,对教学进行改进。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要与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合,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应该把教学目标划分成“基础型”“强化型”以及“扩展型”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基础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基本地掌握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这一目标所有学生都可以实现。“强化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中等水平的学生在熟练地掌握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和操作以后,对其布置一些有适当难度,需要独立思考,对知识有着较深理解才能完成的任务。对这一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只要经过努力都可以完成。“扩展型”教学目标,是指在对课本上的知识全面地掌握之后,学生通过创新思考,认真地探索和研究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这是少数具有很强能力的学生可以实现的。

例如,在讲授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设定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基础型,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出一个介绍学校景物的网页模板,布置与会考的操作难度相同的题目,让水平较差的学生在教师给出的模板上学会修改。强化型,让中等水平的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介绍学校景物的网页,自己动手模仿制作出一个网页。扩展型,要求水平较高的学生独立制作个人的个性化网站,让学生自己探索色彩的搭配、位置布局等。这样设计教学任务,不仅可以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还可以实现对“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和“提优”。

三、对学生分层辅导

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辅导。分层辅导是对教学目标分层的辅助手段和补充形式。对水平较低的学生辅导时,要遵循“抓基础,低起点,分步走,多鼓励”的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提高其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确实可以逐渐地掌握知识。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要遵循“巩固基础,多练习,提思维”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巩固并学习新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对水平较高的学生要采用“多变化,小综合,培养能力”的教学原则,给学生布置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拓展一些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课外知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可以有效地弥补在班级授课制度下的很多弊端,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实行分层教学,可以调动所有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让每名学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进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篇2: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

摘 要:最近?啄辏?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逐渐受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课程也逐渐由边缘化向者主要课程转变。在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积极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确保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都能获得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分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推广应用的一项新的教学方法,该种教学方法的本质是要求学生全面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 分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1

高中信息技术应用分层教学,指的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将全班学生想有效分层,分成若干个学习层次,再根据具体分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学习目标,保证学生全面参与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而实现高中信息教学过程层次化,练习层次化,信息技术作业布置层次化,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层次化。通过应用分层教学,能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全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提升。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分层教学的具体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分层教学法,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也是实现学生学习个性化,教学针对化的需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分层教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有效分层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应该对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作出适当调整。针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相对较低的学生,多采用鼓励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注意提升这部分学生对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的兴趣,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对中等水平学生应该采用多练习的教学方法,帮助中等层次学生通过不断练习来夯实基础知识,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积累,从而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对于高层次学生来说,主要采用高密度的教学方法,让高层次的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练习内容有效分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因此,学生学习信息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实践练习。可以将信息技术日常练习和每月考试有效结合。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相应的检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处理不同层次学生实践练习时应该按照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主要涉及到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基础练习,这部分练习主要帮助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学生,掌握高中信息技术初步基础知识。第二个层次主要为高中信息技术,简单综合应用题练习,这部分练习题以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制,让学生通过一番动脑和实践操作,来完成相应的题目。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信息技术思维。第三个层次为综合性的信息技术练习,这部分练习题相对较难,适合优秀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二、高中信息技术应用分层教学的对策分析

1.学生分层,互相学习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体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方面评价的手段来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掌握程度,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在充分掌握和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类型,将学生划分为基础级。普通级。提高级三个层次。对于基础级学生要求多强化多思考,促进特长发展。普通级学生要多练习,注重能力培养。提高级学生要求低起步,走小步,注重基础,多鼓励进行探索研究。在具体分层过程中,要确保每一个小组当中都有上述三个级别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实现各级学生共同进步提高。

2.备课教学分层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其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了实现普遍提高的目的,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在备课阶段,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实施分层备课,针对每层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要保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到部分学生,使整个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针对新课讲授和练习过程中所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复习内容作适当调整,对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或个别需要矫正的地方应该将不同学生有效联系起来,实现教学的系统化和完整化,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所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针对学习层次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学生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探索类的题目,让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思考拔尖。而对于学习层次较差的学生,主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引导学生完成基础题目,并要求学生在课下注重复习,不断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对于中等层次学生,要求学生开展自我学习和自我复习,在完成基础题目时,尝试练习提高题。

3.分层次评价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分层教学理念开展。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确保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基础级学生来说,在采用较高的教学标准和学习标准要求他们的同时,评价要更加科学,注重于学生进步评价,鼓励学生不断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体验。对于普通级学生来说,主要采用激励方法,既要说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又要进一步明确他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正向着更高水平方向前进。对于提高级学生要采用表扬评价的方法,肯定他们每一次进步,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综合评价方式,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崇青.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2)

[2]罗亚琼.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

[3]张燕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24)

[4]王国栋.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迷.2016(08)

[5]董丽华.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6(11)

篇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

现象二:在另一堂课上, 教师布置了一项任务之后, 随后请完成的学生上教师机演示, 结果愿意上台演示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位, 有些学生拘谨胆怯不愿上台演示, 更多的是任务根本没完成……

现象一是我校在采用“大而统”的教学模式时的现象,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和机会少, 学习的主动性差, 导致学生间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上的差异越来越大;现象二是我校在进行分层教学研究时产生的现象, 由于每个班级有五十名左右的学生, 因此有很多基础差的学生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而进步较慢。在发现这一情况后, 我们将合作学习与分层教学结合起来, 形成分层合作教学模式, 下面就将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关注差异, 学生分层

我校是一所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高中, 学生来自全市各所初中, 由于每所初中所开的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一样。因此在高一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上, 我们会对新生进行起始能力调查, 调查他们在初中时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 学生对计算机 (网络) 有没有接触?多不多?具体的信息技术能力如何?如 (参与调查的学生人数为90人) :你会使用下列哪些软件 (多选) :

A.Word B.Frontpage C.Execl

D.Powrpoint E.Flash F.Photoshop

数据统计: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这些软件掌握程度, 具体有哪些人还从没使用过这些软件, 将分析结果存档, 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学打下基础, 也可以为后面对该软件的教学作好准备。

我们通过调查摸底、上机测试、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差异后, 将学生大致分成A、B、C三个层次, 分别对应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这三层之间是没有明确界限的, 教师只能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 确定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接近哪一层次。同时, 我们会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 隔一段时间就对学生进行动态地分层, 当有的学生发展到了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最高点时, 则应提升到新的更高层的“最近发展区”去发展;相反, 则将该学生下放到降低一层的“最近发展区”去发展。在对学生分层时, 学生的分层应该是松散的、弹性的、模糊的、自主的, 是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二、合理建组, 适当调整

在调查摸底、分层完成后, 我们将学生以3-5人为一组进行分组, 原则上以自愿为主, 兼顾ABC三层分配。学生要参加哪个小组, 我们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在学生自愿建组完成后, 我们将作适当调整, 保证每组都有ABC三层的学生, 一般保证每组有各层学生1-2名, 具体情况有所在班级的实际决定, 同时要保证各组水平要相对“均衡”, 以便后面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如果各组水平相差太大, 将不利于后面活动的开展。小组组建完成后公布小组长选择标准:1.本学科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2.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3.愿意对学习差的同学提供帮助;4.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小组长一般由各小组根据标准自行推选, 尽量避免由教师指定。

三、目标分层, 按层达标

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只是分层合作教学的一个前提, 我们还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根据现有教学条件、教材及学生实际, 有的放矢, 区别对待,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 并学有所获, 才能达到激发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们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区分为共同基础目标, 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达到而且必须达到的最低教学目标, 也就是A层学生的目标;中级目标, 即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经过自身努力可达到的水平, 这是为B层学生而准备;高级目标, 适合少数学有余力的C层学生, 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

四、任务分层, 合作学习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 将课堂学习任务也作相应的设计, 即任务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其既定的目标来确定对应的任务。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为依据设计问题, 制定符合各小组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 由浅入深地设计不同的问题, 使每个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使A层次的学生能够学有所得, 并且逐渐产生学习兴趣;使B层次的学生能从容不迫地进行后续知识的学习, 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C层次的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进行文本信息加工这一节的学习时, A层的学生学习Word文档的编辑排版, 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文本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B层的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字处理工具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 C层的学生在B层的基础上可以对软件的使用特点及优缺点进行比较和分析, 了解文本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共性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倡导合作式学习, 这种合作既让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个性化的帮助指导, 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又能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更高层次学习需求, 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层次的、有个性的发展,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分层评价, 共同发展

新课程的评价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 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刚进入高中时确实有差距, 但差距并没有达到使学生失去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程度, 随着教学的进行,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得不到成功的满足, 就会自暴自弃, 失去进取精神, 对于A层学生尤其如此, 如果没有成功的机会, 就会放弃努力, 产生厌学情绪, 使这部分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分层评价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对A层学生以表扬为主, 使他们得到成功的激励;对B层的学生以鼓励为主, 对C层的学生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是要求进步的, 只要评价方法得当就可以激发学生潜藏着的巨大的发展能量,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只要学生付出了努力, 我们就应肯定学生取得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同时通过评价使学生明确需要改善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 这样可以使不同起点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后续学习的动力。

篇4: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差异

在高中教育阶段,由于多种原因,信息技术的教育存在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等很多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也针对班级中学生差異悬殊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分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策略很快得到实践和探索。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的大前提下,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辩证思想提出来的。它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促进自我教育。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全面的基础,从素质结构上体现个体内差异的合理性,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有效的教育措施就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1.信息技术课堂具备了开展分层教学的条件

信息技术课堂中由于统一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这样便于教师在不影响其他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进行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单独授课,便于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2.实行分层教学

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尽可能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减少学生心理压力,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使他们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对学生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了解学情差异,因材分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运用问卷和测试两种方式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兴趣态度情况,参看学生入学总体成绩和理科成绩,与班主任和心理学教师合作测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最终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三个层次,即A、B、C三个层次。A层为较高能力型: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好,对计算机有很强的操作能力,对信息技术兴趣高。B层为中等能力型:学生已经具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计算机已有简单操作水平,学习兴趣侧重在应用上。班级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这种情况,被划入这一层次。C层为较低能力型:对计算机知识很不了解,不能进行任何基础操作,或操作不熟练,对学习信息技术缺少兴趣。

2.分层辅导

分层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它贯穿于课前、课上、课后全过程。课前的辅导是为了课上教学做好铺垫;课上辅导是为了及时给学生扫清障碍,避免影响后面的学习;课后的辅导是为了查缺补漏,扬长避短。

一般说,A层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扎实,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多,对该层学生的指导主要侧重于: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B层学生基础稍微差一些,但能够掌握课堂上讲的基本知识,对计算机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独立思考的习惯稍差些,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C层学生计算机知识欠缺多,计算机基础薄弱。因此对他们要重点辅导。

3.分层测试

根据学生分层情况相应设计三套测试题,每套测试题中都设有两类题:必答题和选答题。必答题是根据各层学生设定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其意在检验各层学生达标情况。选答题是比各层学生实际水平稍高一些的题,其意在鼓励学生超额完成任务,不断向前努力。因此可通过必答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查缺补漏。通过选答题情况,肯定学生点滴进步,激励他们向上层目标努力。

4.分层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教师应发现学生的不同特质,对他们进行分层评价。

对C层学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信心,尝试成功喜悦;对B层学生要采用激励评价,即揭示其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从而使教师的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成为激发各层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一种大胆而有效的尝试。它有利于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值得提倡。

篇5: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

(1)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设计目的——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习惯,以及面对问题时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获得全面系统的学习方法。①实验前准备。此阶段主要是人员的通知以及设备的准备。教师的准备工作应是把学生和设备分配完全。学生们应了解实验项目及教学目的,提前做好预习报告以及按要求进行分组。②实验指导过程。确保师生的安全是首要准则,所以开始实验时应做好安全准备,以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将安全隐患排除。此外是对教学实验的指导。教师应该先做好授课准备。如,写课程笔记等,提前操作运行课程准备项目,确保课程的成功进行。实验设备应运行良好,以确保在实验中不会突然抛锚,并做到抛锚后有应对措施。③实验小结与实验报告的准备。这个环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本实验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总结能力,所以应提前告知学生此实验报告没有样板可供参考,必须独立完成。同时教师也应该吸取经验和教训,完善实验课程,以达到教学目的。也就是说,师生应当一同完成此阶段实验任务,所以师生都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此阶段应是对目的、过程、结果的记录与总结。

(2)实施阶段。本阶段主要是授课,内容应该是统一讲解、现场操作以及单独指导。统一讲解即授大课,此项应该是半个课时;现场操作可以采取用同一软件统一操作所有电脑,演示操作过程给学生看,此过程也应为半个课时;单独指导,则是对一知半解的同学进行再次教学,手把手演示等,此过程应为一个整课时。对于出错或询问多的问题,应再一次统一讲述,让学生对易错或难点知识高度关注,从而产生深刻印象。

(3)评估阶段。本阶段是一个主要针对学生群体的阶段,其实往往这是最重要的阶段。人是群居性动物,所以大多数人会很在乎别人的评价,也会在别人的评价中成长,所以此阶段关系到学生的后期发展,是此项目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师们不能为了偷懒而省略此阶段教学。此阶段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是满足学生成就感的重要过程,在评价中使学生对学业产生兴趣,进而促进学业进步,就像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此评估分两个部分:第一是小组评估,第二是个人评估。评估的主要措施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对本组的作品进行全面的讲解、总结。老师作为评估人员做好评估记录——对小组作品优缺点以及个人优缺点的记录,确保评估的公平性、科学性。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本次实验应该评估每个学生的实现能力,分析学生个体水平的差异,进行合理科学的分配。例如,小明同学能言善辩,他可以主要负责文稿讲解类工作;小红严谨细心,则可以负责工作项目实施等动手项目。

(2)教师也要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多加注意,在学习目标方面,教师提出的目标往往两极分化严重,这不全是小组分配的问题,作为教师,也应该从自身出发,对目标的提出进行科学分析,尽量避免出现这种现象。订一个合理的目标也是学生小组和谐运作的重要因素,既不能过分简单,也不能很复杂,不合理的难度不仅仅会影响实施效果,也会造成学生们过度自信或出现自卑情绪。因此,应当合理安排,循序渐进,由简至难分配实验任务,这样可以给学生成长过程中设置些微障碍,以促使他们进步,而不会打击其信心。

三、总结

篇6: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

长汀二中

钟启仁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与当地的重点中学学生的状况相比,知识水平相对较差,且极不平衡,尤其是信息技术更是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校,他们在初中有的甚至连计算机机房都没进去过,他们所在学校,一方面学校的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并且硬件条件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一般根据中等生的水平进行教学,结果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为此,我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法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分层教学法”,即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本文就“分层教学法”的依据和实践作一些论述。

一、什么是分层教学

什么是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理论的缘于美国教育家目标教学理论创始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他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结构、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有明显差别的情况下,教师为了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 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在班级分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熟练运用分层施教,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有目的性的开展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实施“分层教学法”的依据

(一)“分层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应试教育”实质上是“升学教育”。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提出的要求,老师总是“充耳不闻”,即使举手,也是“熟视无睹”,甚至被 “劝”离学校。这些做法客观上剥夺了后进生应有的权利和个性得以发展的机会,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指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应该是走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为每一位同学创造条件,提高全体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分层教学法”将每一位学生都纳入教育对象,并能提出都能接受的要求和目标,从而为每位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舞台。

(二)“分层教学法”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 是教学的深度、进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 接受能力;二是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学生的遗传因素、心理素质及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不可能处于同一层次,像我校学生更是如此。“分层教学法”强调个性差异,坚持从个体实际出发,正是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

(三)“分层教学法”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教学按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周密的思维能力。学生升人高一时成绩的差距,意味着学生的认识、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均处于不同层次。如果从班级的平均水平出发,后进生不会因知识间的断层和学习能力弱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会渐渐丧失学习信心,最终放弃学习。“分层教学法”强调以学生原有知识为起点,逐步提高,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步骤及遏用

在分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1.学生分层。

教师通过询问、调查、各种测试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组的学生是属于对信息技术较感兴趣,计算机操作水平比较熟练的;B组的学生则是属于计算机操作水平一般的;C组的学生则是属于计算机操作水平很差或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的。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状况分成A类(好)、B类(中)、C类(差)三个层次,过半个学期作一次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针对以上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A类学生(优等生)则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材的学习任务;B类学生(中等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类学生(学困生)能掌握信息技术教材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能完成课堂教学的基本学习任务。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1、根据全体同学的分层情况,分层次进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再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对课堂中每一环节精心设计。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余力的A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C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的基础内容。如:如在EXCEL的函数学习时,对C类学生的要求是理解函数的作用及掌握2-3种常用函数的用法,对A类学生则要求根据常用函数的学习,灵活掌握函数的用法,可根据未学过的的函数的功能介绍,对该函数进行正确的应用。在备课过程中,对于重难点知识讲解时的坡度减缓程度,要以C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C组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且还要想到如何拓宽和加深问题难度,以激发A组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及练习的设计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组学生能回答、能理解,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目,让A组同学回答、演示,增加他们的愉悦感。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在备课中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充足的发展。

2、讲课分层进行。

分层授课,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类中等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注重课本上的范例及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能操作软件的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B、C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B、C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注重层次性和梯度。即讲解、演示、操作均应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尽量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深化重点知识,分解难点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知识。教学中尽量用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让学生有成功感受,调动各种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讨论中,可采用“头脑风暴法”,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尤其是鼓励并协助沉默的学生发言,这种方法可使每个学生都受到锻炼,从而消除“被冷落的学生”。

3.课堂提问分层。

A层学生以发展性思维、拓宽性知识为提问中心;B层学生以分析性思维、系统性知识为提问中心;C层学生以印证性思维、规范性知识为提问中心。例如在VB程序教学中,要求设计“一个班级中60名学生的信息技术成绩总分和平均分”的程序问题。对 A层学生,你能用两种不同的算法设计这程序吗?对B层学生,你能在已知的源程序基础上修改程序吗?对于C层学生,你能设计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吗?

4、分层训练

信息技术课的一大特点就是要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学生巩固所学,教师就要进行大量的课堂上机操作练习一般情况下,为达成学习目标,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从练习的量上可以设置必须完成的练习、思考探讨题,使练习具有弹性,使学生能有选择。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从练习的难度上又要设计难易程度有差异的练习,分为基础强化练习(模仿性练习)、变式练习和综合应用练习。比如在“创建图表”这一课中,在讲解完柱形图的创建后,对C类学生要求能模仿完成柱形图的创建;B类学生要求能完成饼图的创建;A类学生要求充分发挥所学,制作的图表能更精确详细的反应表格数据,更符合美学。又比如在文件属性的教学中,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理解只读和隐藏的含义。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则要求探索将隐藏的文件找出来的方法和要修改只读文件的做法,促类旁通,探索逆向操作。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5、分层辅导

学生训练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指导到位,及时反馈,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尤其对C类学生,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A类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层次的学生帮助C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6、分层测试和评价。

发挥阶段性测试全面及时反馈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进行测试及评价的分层。把握好试卷的密度和难度,大部分试题为基础题(占70%)和较易题,少部分为综合题和难度题。分层评价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处于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及时激励。以分层测试成绩为评价依据,对学生多做纵向比较,考察研究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进退程度,使达标学生及时被调整到高一层;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作好心理辅导,分析原因;对学习不到位的C层学生加强心理和学习辅导,鼓励为主。总之,教师要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继续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让更多学生感受成功喜悦,增强自信。

7、根据隐性分层法,成立学习小组。

首先,通过调查和观察,教师掌握班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等,把相当水平的学生分配在不同的组内,学生间只有组的差别而没有类的差别。组内隐性分层,既使各层次的成员能在其他组中找到相对应的竞争对手,产生竞争,促其发展,又使全组同学为了组的集体荣誉,实行组内合作互助,在合作学习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提高。组内隐性分层次,能使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使每个学生都有显示自己的机会,能在被帮助中不断提升,又能在帮助他人中获得自信。

四、在分层教学的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关注我们对学生的分层是否科学、客观、合理,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

2.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在动态管理中,不稳定因素较多,管理的范围拓宽,这就要求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尽职尽责。

3.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做好学生的工作。

4.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分层教学是为了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的依据,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多样的、不同层次的教学,消除“被冷落的学生”,促进有差异的学生普遍发展,分层施教既能体现真正的教学中的平等,又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虽然分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认真研究,找出解决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就可以发挥两者优势,使分层教学在新一轮的信息技术教改做出最大的贡献。

五、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分层教学法,在课堂上能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也最大限度地提供给教师因层施导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通过多角度讲解细化,使学生解决问题更充分,尤其是帮助学困生掌握教材内容,减少或清除“旁观生”。同时,分层次教学也能较好地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扩大其知识面,加深其知识的难度,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满足其“吃饱”的需要,杜绝“干坐生”。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使学习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自我发展,各得其所,全体学生获得了良好发展,落实了素质教育目标,是让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达到最优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当然,“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摸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分层教学》,教育热线网

2.姚爱姬 《异步分层教学让所有学生学有所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 验的做法和体会》 浙江教育网 http:// 3.段生军 《分层目标”教学策略》

篇7: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

字数:2246 字号: 【大 中 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化方面的差异”、“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这在为现下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还 是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要更具针对性和层次性,因此,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Moodle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它所提供的“课程管理”、“作业模块”、“测验模块”、“资源模块”、“互动评价”、“投票模块”等强大功能为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用Moodle设置分层的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加以 实现。在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中,我们常规的做法就是把信息及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陈述清述就可以了,而在Moodle教学中,我们则更加关注知识 呈现的层次性。在Moodle中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内容全部考虑进去,通过不同颜色或标注解释的方法,让不同的学生按照不同的要求去学习和识记。关于信 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同样也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例如,我们平时用的搜索引擎,现在一般都 是全文搜索引擎,对于一般的同学而言,只需了解全文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就要以了,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则应该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比如,“蜘蛛程序”是 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可以结合Moodle与因特网,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构建。

用Moodle重组分层的教学内容

我们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编制,在教学上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对其进行重组,才能最终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 教案来。目前教学内容重组中最大的不足,就是重组缺乏一定的层次性。任何一个课时的内容,站在全体学生的平均水平的角度看,不失为是一个很好的教案,但却 只照顾到了部分同学的学习需求,而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基于Moodle的教学中,我们不但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极大的重组,更可以在重组中设置不 同的层次和梯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用Moodle重组教学内容,极大弥补了传统备课中教学内容整理与更新的困难,更可以根据课堂反馈对教学 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在教学重点、难点的设计上,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和层次进行针对性的布置,这样,在教学实施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实 际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用Moodle布置分层的教学任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好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被广泛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其中,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尤其受到了老师们 的青睐。在使用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用Moodle来布置的教学任务,我们可以把各种预想的元素都纳入其中,其中尤其要关注的是处于 学习水平两头的学生,使他们的学习成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进一步满足他们的学习中的个性需求。在Moodle中,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分层教学任 务的布置。其一,我们可以为同一个任务设定不同的操作要求和操作标准,一般可以分为低、中、高三个档次;其二,可以为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设置主题和内容完 全不一样的任务。用Moodle布置分层教学任务除了具有层次性外,还具有可延续性。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完成的任务,可以把操作结果上传到Moodle中, 以备下次接着做。这样,Moodle使任务的完成具有了一定的延续性和整体性,对于综合评价学生给了我们更加充分的参考。

用Moodle实现分层的教学评价

高中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停留在只看学习结果的肤浅 境地。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有创造性的来完成学习任务。Moodle在进行分层的教学评价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在 Moodle中,每位学生都可以通过注册的形式开辟一块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在空间中,包含了学生的学习档案、学习资源、作业情况等,学生所有的学习行为 在Moodle中都会留下相应的记录,这为我们全面地客观地考察每位学生提供了条件。在Moodle的“评价模块”中,不但老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 价,学生同样可以对其他同学的作品加以评价,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对知识进行二次梳理和内化,这是老师讲授所很难达到的。通过 Moodle对学生进行评价,让我们看到了过程性评价和差异性评价所带来的好处。

篇8: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让所有的学生都享受到信息技术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的便利, 让科技惠及到每一个人, 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 更是科技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要让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就必须在学生原有的不同认知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一、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信息主导的时代, 也是信息急剧膨胀并呈现多元化的时代, 不同主张、不同价值观念的信息充斥在网上, 鱼目混杂。学生不仅要学会获取信息, 还要掌握分析信息的技术和能力。面对浩瀚的信息如何筛选出自己需要的真实有效的信息是对每个信息使用者的考验。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判断和筛选, 并将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

一个具有高素质的人是一个理智的人, 一个能够用自己的眼光进行独立判断的人。所以, 信息技术课必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目的,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主动地、有选择性地进行信息收集。因为如今媒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我们身边除了互联网, 还有电视和各种书刊。搜集、获取信息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主动遴选, 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和比较, 收集到有用的信息。

另外, 学生还应该学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整合不同渠道的信息重新进行编辑, 把自己的知识和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融入其中, 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许多人只懂得人云亦云, 把所有听到、看到的都当真, 然后又机械、重复地转达信息, 这不是一个信息处理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备了信息利用能力, 学生才能利用所掌握的信息, 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早在两千多年前, 我国先进的教育家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承认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先后差异, 或者是因为种种原因造成的学习能力上的差别。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这并不是庸俗意义上的歧视, 而是“分层教学”的理论前提。分层教学能真正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均衡、和谐发展, 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和改革, 力求把那种填鸭式教学和满堂灌的教法加以摈弃, 而改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教学模式, 提倡让学生在各种情景的体验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索、去钻研,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 分层教学能够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有效避免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的现象, 能够让不同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学习特点, 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要想做好分层教学, 任课教师必须做好周密的安排, 在课时准备上多下些功夫, 要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等基本学情有相当熟悉的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 才能切实、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

三、分层教学的基本方法

分层教学的理论实施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 比如教师的备课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区分, 课下布置的作业要有所区分, 在进行辅导、讲评、测试的时候都要有所区分。另外, 学生的反馈情况也会略有不同,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分层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为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比如, 我在教学中习惯把学生分成三组:A组是操作水平很差的学生, B组操作水平一般的学生, 而C组的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于前两组都要熟练。教学时要充分照顾到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 给他们不同难度的任务。

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学科语言和学科思维, 信息技术同样如此。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专业化的思维方式, 帮助他们进行编程的训练。比如, 通过使用计算机语言建立数学模型, 运用一定的算法来分析问题, 在不断的上机实践和调试中对算法进行优化, 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另外, 信息技术课还应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尽力去开阔他们的视野。这就需要教师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 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提升他们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设置分层目标要遵循“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 又要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学习”的原则, 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 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这些都可以通过具体的课外活动来进行, 所以教师应该适时地打破课堂教学的限制,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去进行有益的探索。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这就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不但要具有现实针对性, 还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本文探讨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不平衡情况下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以及理论实施的步骤策略, 强调了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教育,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2]钟和军.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1.

篇9: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一、对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的最终要求和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了解。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进行掌握,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兴趣对学生分层次,这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一个基本点和出发点,否则不可能进行真正的有效的分层教学。

学生的个别差异除了主要表现在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情感、智能等方面之外,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还存在一些因地区经济发展及家庭状况的不平衡等原因造成的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但条件达不到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等等。

所以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难易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这些基础的表现以及学习的态度等全面地考查,对学生进行综合型地分析,通过发展的、动态的观点公证客观地认定每个学生的层次。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激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低向高的“递进”,形成良性的动态管理,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分层。

二、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同学超过课程要求去自主学习。对特长生来说在掌握课本知识后,应巧妙设计,更大的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最大程度的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通生要让他们完全掌握基本知识,完成作业,并逐渐缩小与特长生间的差距;对急需帮助生,促进他们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单元教学时,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帮助生:给定素材、主题利用word软件能制作3-4页电子报刊;普通生:能自行设计主题,搜集素材,制作8-10页电子报刊;特长生: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电子报刊。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该单元的学习,各层次的学生掌握都相当不错,教学效果很好。

三、分层指导学生进行上机操作

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上机操作时,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已有练习题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练习要求,这样学生在完成练习任务后,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对信息软件等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对信息基础中等的学生,可以在他们顺利完成布置的练习题后,进行一些单项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主要指导这些学生进行单项训练,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予以肯定。例如,在学习office2010办公软件时,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插入图片的问题,在设计该节知识的分层实践任务时,将这个任务分为几个层次,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插入图片并做简单的调整,基础中等的学生可以在调整图片的基础上设计自己喜欢的样子,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练习图片处理和编辑的同时,尝试图片编辑和处理软件的应用,以此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认知和操作能力。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查找图片资料并在网上和影片中截取图片,然后进行图片调整和编辑,运用这种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提升。

篇10: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分层走班教学的相关内涵,对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中应用分层走班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分层走班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较好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内涵

所?^分层走班教学,就是在原有的班级不变的情况下,将一个年级或者一个学校看作一个整体,对此展开教学策略的研究,让学生不再受到原有班级的限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结合家长、老师的意见来进行层次教学班的选择,展开一种流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层级教学班中收获自己想要的信息技术知识。

二、高中信息技术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

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及学习方式,完成本层课程任务后进入更高层级学习。学习目标是适合本层学生的发展水平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成为可能。在高中时代,学生不仅仅是在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信息技术更能说是差异巨大。在我国的教育中,从小学开始,学生就加强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上的学习,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较少甚至是没有,多数学生是在初中的时候才开始轻微的接触到信息技术,但是信息技术老师对于知识的传输也不太重视,因而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越来越大。对于一些农村小学、初中来说,更是不能够奢望有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一些出于形式的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最终也都没有受益于学生。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的差异一般表现在,有的学生会基础的打字;有的学生会熟练的操作电脑流程;有的学生已经知道如何解决网络问题等等,这些都还能算得上较好的信息技术水平,还有一些学生甚至对计算机一无所知,连鼠标键盘都不会操作。

因此,在面对这样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只是采用课堂理论知识对他们进行教学,学生是远远不能够理解知识,并且在面对电脑时仍然不知道怎么操作。并且,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此课堂上难以吸收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又难以发挥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造成学生之间无法实现共同学习。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分层走班教学方法来解决这样的矛盾,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进步的班级,在班级中学生可以找到自信心,并且充分的展示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比如,老师结合家长的意见,给学生制定一份信息技术能力层次书,供学生参考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班级,在层次教学班中,老师积极的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解决学生的信息技术难题,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

(二)班内分层弊端明显

在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老师或者学校针对这样的现象对班内情况进行了调整,采取有目的的进行分组教学,采取班内分层的方式,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分组,高层次和低层次的学生各位一组,在上课的时候依然是在一个班级,老师对此进行讲解,对不同层次的小组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由此,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作业、考试等方面也不同。这样的班内分层教学妨碍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让老师的教学效率也降低,难以较好的促进学生提高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知识。

采取班内分层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但是弊端也是较为明显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高中课堂时间本来就比较紧凑,学生在短时间也难以吸收,这样实施下来的难度较大,也不适用于高中的学习环境。因此,采用分层走班教学策略可以较好改善这一问题,将学生统一层次的安排在一个班级,对于一些遇到的问题老师也可以统一进行回答。

三、分层走班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

学校如果有两个机房就可以开展分层走班教学方法的应用,两个机房就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三个机房就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分层走班教学中,将学生分的层次越多,其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当然在分层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师资的搭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城镇化水平的加强,许多农村的孩子逐渐在城里上高中,因此,农村孩子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也可以和城里的学生一样。一些高中学校也得到了国家的资助,逐渐的改良学校的机房设施,增加了机房,促进了分层走班教学方法的良好实施。

分层走班教学方式可以改善传统的快慢班模式,对学生进行平行的分层,让学生不会在班级中感受到压力和失落,也不会让学生滋生骄傲的情绪。比如,对学生采取信息技术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同时还可以跟学生进行相关的信息技术讨论,以此掌握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范围对学生进行分层,让学生不会感觉到自卑。在层次教学班级中,学生可以积极的发言,老师给出统一的回复,学生学习快,接受信息技术的知识也快。比如,在对计算机不熟练的层次班级中,部分学生对如何使用鼠标仍有疑问,这时老师就应该采取统一回复的方式进行答疑,方便其他学生也可以进行知识的学习,了解如何使用鼠标。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在社会中处处都会用到计算机信息技术,高中学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人群,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十分必要。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充分的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习环境,采用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积极的探讨适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策略,有效率、有质量的提高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将会不断的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去,并且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较好的创新与进步,同时,学校也要响应社会的需求,及时的更新机房设施设备,便于学生在学校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参考文献

上一篇:阁夜教学设计下一篇:高考满分作文: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