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策略

2024-05-10

分层教学策略(精选6篇)

篇1: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策略

1.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的差异表现

学生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各年龄阶段中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表现出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⑴ 个体内的差异

个体内的差异是指一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如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兴趣等的不平衡。反映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指法进步很快,但学习程序设计时颇感吃力;有的同学兴趣在计算机的操作上,但对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原理不感兴趣。

⑵ 个体间的差异

个体间的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A学生比B学生上课时思维要敏捷;C学生长于形象的直观记忆,D学生则长于抽象的语言记忆。⑶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差异

有的同学家里有计算机或参加过校外辅导班,有的同学甚至参加过各级计算机方面的竞赛,已经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能手”、“小专家”;而有的同学则从未接触过电脑,一切从零开始。正因为一个班上学生现有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才给整个班级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⑷ 态度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态度分为主动型、非主动型、被动型三类。不同类型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师教导方式的要求,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均有较大差异。

如果对如此不同知识水平、情感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统一进度、同一方式的教学,势必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或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电子游戏上;基础差的又会“吃不了”,加剧厌学情绪。

2.解决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存在个体差异的方法——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与此相关的是掌握学习的目标,每进行一个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较好的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具体落实到教师的备课、辅导、作业的布置、讲评、测试和学生的预习、接受知识、复习和对教学情况的反馈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分层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

3.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原则 ⑴ 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师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符合教学要求的差异目标体系,包括集体目标和具有层次的个人目标。集体目标是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全体学生都应当达到。个人目标是在集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体原有知识基础、兴趣、能力等确定。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地由现有水平发展到“最近发展区”,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如,在“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单元教学时,集体教学目标是“能够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张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能够制作具有动态播放效果的一组幻灯片”的个人教学目标。⑵教学内容的分层

在依据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针对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可围绕内容的量、范围、深度、难度,内容出现的顺序,上机作业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形式有两种,一种主干上有一些分支,一种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主干的不同位置停留。对于A类的学生可补充一些探索性强、思维量大的内容,促使其在知识的横向上加宽、纵向上加深;对于B类的学生重在调动非智力因素,引导他们在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上下功夫,向A类生转化;对于C类生重点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以强化基础、巩固技能为主。⑶课堂作业的分层设计

“差异教学”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差异,本着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机会的原则,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并从质和量上分出不同的档次。

“量”指设计的练习和作业题应符合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可设计必做题、选做题、机动题,使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具有弹性,实现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

“质”指作业训练题的质量要求应分档设计。一般可按难易程度分为范例作业(达标作业)、巩固型作业(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巩固技能和方法)、拓展型作业(开拓思维,体现个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整、正确地完成达标作业,达到大纲规定的学习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他们解决,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⑷ 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信息技术课程还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班级教学、个别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伙伴教学等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⑸ 进行差异评价,及时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体现差异性的原则。首先,教师要针对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包括课前、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结束时的评价。课前评价主要是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准备情况、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了解,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所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获得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节课结束后,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其次,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1.“任务驱动”的含义

“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信息技术课中,我觉得“任务驱动”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学会学习。举个例子,在省编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教材中的第六单元《创作校园小报》,它涉及到前面学过的WORD的基础知识(如运行和退出WORD2000、输入文章、保存文章、修饰文字等等),这些都是旧知识;而添加漂亮边框、艺术字、插图、文本框等等这些则是新知识,怎样将新旧知识综合起来创作“校园小报”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每节课、每个活动中要设计一个个小任务,把教学内容贯穿在任务中,那么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掌握了你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创造性、实践性强,具有信息时代特点的课程,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要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并在过程中获得整个知识的框架与脉络,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2.任务策略的设计原则

⑴“任务”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

设计好“任务”,首先要清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在总的教学目标上,将所有的知识体系细化为许多个学习模块,每个学习模块都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因此在每个学习模块中要根据其学习目标设计一个个易掌握的“小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的完成、累积、整合最终体现教学的总目标。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学目标主要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设计“任务”时,知识目标一般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如“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的运用”、“了解校园小报的版面设计方法”等。技能目标是希望学生达到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如“学会保存文件”、“熟练输入汉字”等。情感目标一般指培养学生某方面的意识或能力,以及发展了学生某方面的爱好或能力,如“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⑵“任务”设计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

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智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和兴趣等特点,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授知识或一些较难的“任务”,教师最好能进行操作演示或者给出清晰、详细的操作指引,使学生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之间的差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还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可以让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任务”、完成本学习模块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组协作学习,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任务或主题引向深入,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⑶“任务”设计要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

信息技术课经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并紧密联系其他学科进行教学。因此,设计的“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把学科“任务”包含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例如,在“输入自己写的作文,进行综合排版,并给文章插入一张小插图”这个任务中,就渗透了语文、美术学科的内容;在“利用Excel,创建本班同学期末考试的成绩表,计算出总分、平均分,按总分进行排序,并创建统计图表来说明问题,最后写出一个简短的分析报告”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内容。在整合过程中,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在探索中掌握其他学科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篇2:分层教学策略

英语分层教学策略 作者:陈宇寒

摘要:学生进入初中以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分层搭建学习的平台、分层设置学习目标、分层设置课前预习、分层备课教学内容、分层实施教学内容、分层设置课堂提问、分层开展课堂活动、分层布置课后练习有效地避免了两极分化,让全体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两极分化 ; 分层教学 ;享受喜悦

学生进入初中的时候,由于起点相同、要求不高、内容不多、难度不大等原因,英语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英语成绩满堂红,每个学生都享受着学习的喜悦。可是,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到了初二阶段,有的学生越学越有兴趣,有的学生越来越厌恶甚至放弃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特别严重,这是中学教师特别头痛的事。有何良药才能遏制两极分化呢?分层教学是解决两极继续分化的有效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享受到英语学习的喜悦,从而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学中应该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必须体现主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一、分层搭建学习的平台

将学生编入不同的学习小组,给学生搭建分层学习的平台,是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结合学习小组的划分,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信心兴趣、毅力智力、学习现状、学习能力以及内在潜力,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分为A1、A2两个学习小组,B层次分为B1、B2两个学习小组,C层次分为C1、C2两个学习小组,共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6-8人。A层次的A1、A2两个学习小组是能力组,学生基础扎实,学习兴趣浓厚,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B层次的B1、B2两个学习小组是发展组,学生有一定基础,接受能力稍差,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潜力,英语学习有一定的进取心,但需要老师的督促与辅导。C层次C1、C2两个学习小组是基础组,学生基础较差,思维反应较慢,英语学习领悟较弱,缺少必要的课外辅导,所以缺乏自信心。不过,在分组过程中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使用“差生”、“学困生”、“双困生”等术语。

二、分层设置学习目标

有了学习目标,学生就有学习的期望;有了学习的期望,学生就有学习的激情。所以,教师不能设置统一的学习目标,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否则,A层次的学生因为简单易达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C层次的学生因为复杂难达而产生厌学弃学的情绪,这势必要加重两极的分化。所以,设置分层学习目标,应根据“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才能使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既然把全班学生分成了三个层次,那么在教学同一内容时,就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设置三个学习目标,以满足三个层次的学生达成学习的愿望。设置C层次的学习目标应以基础知识为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设置B层次的学习目标应以掌握内容为主,以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为目的。设置A层次的学习目标应以理解运用为主,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为目的。如仁爱版七年级下册六单元2话题,可以设置三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个层次的学习目标:C层次的学习目标可设置为“能正确读出并写出there are(is)的一般疑问句”,B层次的学习目标可设置为“能用there are(is)句型看图说话并对真情实景提问”,A层次的学习目标可设置为“能用‘have,there be’一般疑问句看图说话并对真情实景提问”。又如仁爱版八年级上册二单元2话题Section C的时候,C1、C2两个学习小组只要求能够朗读课文、能够完成练习中前面三个简单的问题,不做深层次的要求。B1、B2两个学习小组要围绕怎样保持身体健康这个话题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A1、A2两个学习小组不仅能围绕怎样保持身体健康这个话题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还能够写一篇“How to keep healthy”的作文。

三、分层设置课前预习

学习新课新知之前,根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以便达成课堂学习目标。预习任务很多,诸如生词、内容、背景、口语等。比如,预习生词时,A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够记住新课的单词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搭配,B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够识记新课的单词并理解它的意义,C层次的学生要求会读新课的单词并理解它的意义。预习内容时,A层次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B层次的学生能够背诵重点句子,C层次的学生能够掌握重点句子。

四、分层备课教学内容

备课时,应根据教学目标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和不同学习内容。每课的基础知识如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C层次以及B、A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重点知识及语言运用,B、A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消化、巩固乃至提高,C层次的学生只作了解。难点知识,A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够突破,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C层次的学生不作要求,B层次的学生只作了解。不过,备教学内容要以C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提高B层次学生的兴趣,激发A层次学生的求知欲。

五、分层实施教学内容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对A层次的学生,主要是训练他们能够熟练地理解和掌握所有教学内容,能够熟练地运用语法,灵活地进行会话,并有所创新,单词听写没有错误,翻译没有错误,理解准确,表达流畅。对B层次的学生,主要是训练他们能够识记常用单词和习惯用语,掌握基本语法,初步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相应材料,积累足够的单词量。对C层次的学生,主要是训练他们识记最常用的单词和习惯用语,能够了解课文大意,能够听懂简单的会话、进行简单的对话,积累一定的单词量。

六、分层设置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应有针对性,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所以,设置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如果答案比较简单或者在内容中能够找到答案,这类问题适合C层次的学生进行展示。如果展示正确,应大胆表扬鼓励。稍有难度的问题,可让B层次的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大胆探索的精神。如果问题的难度较大或者是语言运用能力很强的问题,可让A层次的学生进行探究展示。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都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七、分层开展课堂活动

开展课堂活动不能一刀切,要丰富多彩,具有层次性。一些简单的、机械性的活动,如pratice、pair work等训练,C层次的学生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对他们的要求可以降低。可是,对A、B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就可以提高了,不仅要求他们“知其然”,还要求他们“知其所以然”。如果活动难度较大,可以将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交叉安排。比如对话表演,虽然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同时登台表演,但是他们所分担的任务不同。C层次的学生台词少、短、易,AB层次的学生台词多、长、难。复述内容的活动,C层次的学生需要老师启发、提示、引导,A、B层次的学生要求流利、准确、正确。阅读训练活动,训练C层次的学生读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得懂、有速度、更准确,A、B层次的学生则是侧重于思维的训练,提高他们更全面、更深刻、逻辑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八、分层布置课后练习

为什么学生拖延作业不能完成课后练习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后练习统一化。课后练习统一,A层次的学生认为练习简单而造成学业拖延,C层次的学生因为作业太难而导致无法完成。所以,布置课后练习的时候,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布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练习,才能让全体学生得到巩固发展。练习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多少要适量;难易度不宜过难,也不宜过易,难易要适中。

针对学生的实际,应分层布置基础题、发展题、能力题,练习具有层次性、梯度性。基础题针对C层次的学生,主要是基础知识,侧重于知识的验证与记忆;发展题针对B层次的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熟练与灵活运用;能力题针对A层次的学生,侧重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应变能力。比如,学完八年级上册2单元2话题Keeoing Healthy这个单元之后,可以分层布置以下练习:C层次的学生,记住本单元学过的表示身体健康和食物的单词和短语;B层次的学生,用英语流利地表述香烟的坏处;A层次的学生,用英语写份调查,详细介绍抽烟的人和不抽烟的人在身体健康方面的异同。

篇3: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2009年3月, 我们申报的课题《提高不同层次学生数学能力的途径的研究》在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立项。江西省新余市第三中学承担了此次教学实验任务, 本文就课题组近一年来实验的做法、体会和困惑, 与同仁交流探讨。

一、分析差异, 把握层次, 编组定标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使教学“有的放矢”, 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分析学生的差异, 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 才能“对症下药”, 分层次进行教学。

对学生层次的划分, 不能单纯地以学生的成绩机械分类, 而应根据学生的成绩、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能力去评判, 以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确定学生各时期所处的层次。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 常见学生群体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 超常能力型

学生智力因素超过同龄甚至比他们大几岁的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好。对数学极有兴趣,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和自学能力很强, 视野开阔, 能将学到的基本原理“迁移”到各种作业题中去, 是为数不多的尖子生。

2. 中常能力型

学生智力因素好, 非智力因素一般, 有些小聪明, 但学生不大专心, 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是面较广的中等生。

3. 低常能力型

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较低, 这是少数学生。

结合实验班的实际情况, 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 科学文化素质, 思想心理素质, 能力素质和自我要求等要素, 通过多次测试、摸底, 进行如下分类编组:

二、分层教学策略

1. 分层备课, 做到教学目标差异化

分层教学法, 应从分层备课入手, 依据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出不层次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从时间来说, 有近期目标 (主要是每堂课的教学目标) , 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以内容来说, 从深浅要求, 有基本目标、中等目标、和较高目标, 有不同的记忆目标、理解目标、运用目标, 制定目标时要确保《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做到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之后, 还要设计不同层次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以及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认真写好教案, 做好课前准备。

2. 分层施教, 做到课堂教学弹性化

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的关键, 必须根据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同步讲授和分层个别教学的关系, 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做文章。一方面, 讲授要根据教材的统一内容和知识系统, 在统一时间、进度内向全体学生进行同步教学, 把教学措施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 讲授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完成最基本教学目标;另一方面, 教师又要根据上、中、下不同小群体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差异, 采取分组分层, 个别教学、异步教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不同的教学目标, 进行不同层次的设问, 激疑释疑, 分层发散学生思维, 分层进行课堂练习, 分组讨论, 使A组学生“吃得好”, B组学生“吃得饱”, C组学生“吃得了”, 达到群体和分层教学的和谐统一。

分层设问激疑, 启发释疑是分层施教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 不但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回答, 还注意启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学后提出不同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后, 给予不同深度的解答和释疑。对于学困生注意问“对不对?怎么样?”, 让他们听懂, 以听知, 知其然;而对A组学生则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于无疑处生疑, 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索的余地, 启发他们探索认识的能力, 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把握提问的策略,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问, 回答问题、输出信息的机会均等, 并适当向C组学生倾斜, 优先提问和解答, 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B组学生, 顾及全面, 铺展知识。在突破重点、难点中, 则要提问A组学生, 引导全体学生深刻理解, 扩展知识实现“优势互补”,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分组讨论是分层施教的关键, 最佳做法是上、中、下分组讨论, 最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先引导A组学生启发, 帮助B组和C组学生理解知识, 解决疑难问题, 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引发学生求知欲, 对学生讨论的问题要进行综合评议解答, 共性问题集中评议, 个别问题在巡视中个别指导。

3. 分层练习, 做到作业设计等级化

课堂练习, 一般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 统一标准, 统一练习, 尤其是基础练习, 它要面向中等生, 并激励学困生完成练习达标。课外作业则要分层设计, 分别要求。A组学生要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题, 深化题或选作题, 以满足高学力水平生的求知欲, 发展个体能力;B组学生则要求一定数量的基础题, 加强基本功训练, 并鼓励低层次学生在完成后, 尝试向高层次练习冲刺, 以发展智力, 逐步缩小差距。对不同层次的作业, 需用不同方法加以批改。要动态地布置作业, 及时调整各层次学生的作业量和难度。

4. 分层指导, 做到课后辅导具体化

分层指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 其目的一是进行查漏补缺, 完成教学任务;二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爱好,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造力。课外分层辅导, 一般采取个别辅导, “开小灶”的方法, 重点放在学困生个别辅导上, 从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学生兴趣入手, 耐心具体辅导, “牵着过河”, 使其“进得来, 学得进, 听得懂, 留得住”。对B组学生主要是教会学法, 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对A组学生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拔“指导过河”, 主要是培养其动脑动手能力, 通过学科兴趣小组, 参加各类竞赛, 以丰富其思维、想象和创造力, 对这些不同层次的辅导, 还要特别强调和加强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排除和矫正各种心理障碍, 使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令其个性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

5. 分层测验, 做到考试评估多能化

考试是测试、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 同时又是了解各类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考试结果的总结、分析, 将对调整、改进教学起反馈作用。基于学生成绩的多层次因素, 这就要求试卷具有多重功能:达标检测功能、矫正强化功能、层次反馈功能, 要求每一份试卷的试卷的试题具有层次化特点。例如:对于一份试题, 可设必作题、选作题、拔尖题等不同层次和形式。必作题的命题以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依据, 面向中差生, 拔尖题达到灵活、综合应用的水平, 主要面向A组学生, 选作题的难度介于必作题和拔尖题之间, 供A、B、C组学生选作, 选作题和拔尖题都另外独立定分。这样的考卷具有明显的弹性检测功能, 能客观地检测出各类学生的学习水平。这种分层命题多能化的测试, 既不会使学生考得太糟, 也不会把优生考骄, 有利于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几点体会和困惑

1.通过“分层教学”,解决了新课程理念中的“面向全体”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困生乐于学习,主动学生,克服了教学中“一刀切”、“随大流”的传统做法。

2.通过“分层教学”,还解决了新课程理念中的“关注人”的问题,使优生获得更多时间参与能力训练与提高,发展个性特长,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优生,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3. 通过“分层教学”,还能使更多的学生“享受课堂,享受过程”,得到具体的帮助,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各类学生愿意学,学得了,学得好,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探索与成功的愉悦,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4.通过数学“分层教学”,产生良好迁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增加,带动了相应学科的发展和提高。真正达到提高教育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分层教学”的实施,也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各类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学困生对“分层教学”的认可。二是班额过大,分层分组困难,弄不好会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加重老师的备课负担,所以说开展这项教改必须是在教师自觉的前提下进行。四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放不下包袱,难免出现新的“满堂灌”。

篇4: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 生物 分层教学 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不同层次的教学范围内的学生为对象的类,并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方案,通过建立异质分组的学生,或同质分组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层次,分层辅导,实施分层的评估,以达到共振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影响,所以,所有级别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策略的努力,最大的发展。

二、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状况

在本课题实验前研究者对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该方面情况的问卷调查,在回答“你目前生物课学习的状况”时,31.76%的学生认为“不吃力,较轻松”,有52.34% 的学生认为“努力还能跟上”,而15.88% 的学生则“比较吃力,感觉跟不上”;在回答“与你自己的接受能力相比,你认为生物课上老师讲课的深度怎样”的问题时,69.93%的学生认为“适合自己的接受能力”;14.86%的学生认为“低于自己的接受能力”,而认为“超过了自己的接受能力”的占了15.21%。由此可见,着眼学生平均水平和能力进行教学虽顾及了班级中的多数学生,满足了这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优等生和后进生),则不能切合他们的实际要求,或者说没有能够照顾到他们的发展要求,这样的教学对他们来说是不平等和不公平的,也是有背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不同学生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其加以改进。

三、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堂内外的学生观察也可能有关的其他教师和家长了解情况课程,逐步积累的有关资料。实验前,然后在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其中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问卷调查的形式,学习兴趣,接受,学习习惯,合作能力和领域,如学生成绩的差异,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比较,高中生物教学,教学提供了基础的分级分层必要的执行。一般来说,学生水平如下: 

A层(即优生层):学生在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浓厚的兴趣,愿意接受挑战,可以主动和独立的学习,作为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表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好的和比较稳定的成绩,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更好。 

S层(中等生层):在学习的教师实践总体布局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愿意参加班级和学校的活动,但他们在总成绩中产阶层是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缺乏动机不强,不能专注于学习成绩不稳定甚至有时明显起伏。 

C层(即学困生)的学生普遍较差自律,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形式缺乏“我要学”的积极思想的研究,不愿动脑筋,一遇到困难知识部分学生退缩,他们没有按时完成工作,或者复制业务的现象,甚至少数学生放弃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浪费。 

学生不是分层教学和课程的最终目的,以更好地发挥团队的作用,我们需要学生链路层和数据包。一般来说,两种方式组:团体和同质异质群体。同质的群体,是指学生类似的学习成为一个研究小组的能力,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集团的不当行为分为研究组。分组,可遵照“异质性的团队建设”的原则,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组,每个研究小组由四名学生,A级1,B级2,C级1组成。该小组的成员将在表格的形式统一调整的前座,使课堂讨论,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在一起。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师在开始讲课时,要充分利用有直观的教具如模型、挂图,有趣的生物典故,当前生物科学研究热点等相关内容进行巧妙的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骤,也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步骤。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后续学习。继而在导入课程时,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此过程要让学生明白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他们能够了解和应用那些知识。

(三)分层次练习

分层练习也是课堂教学分层的重要环节之一。分层练习是学生将课堂知识内化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其层次性。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可将练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知识的练习,是全体学生都必须作答的;第二层次为比较简单的综合题,能达到中等或中等以上学生的学习水平,满足B、C两个层次学生的需要;第三层次为较复杂的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C层学生可通过积极的思考得到解决。练习题不用标清层次,这样A层学生会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得到更多的练习机会,而较高层次的题目也能满足B、C两层学生的需要。这样,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练习时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练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教师应该通过课堂小结及时地进行补充说明。这样可以更好的调节学生学习实际与所达成的教学目标之间的矛盾。

四、结论

总之,我们认为,课程改革和高中新一轮学生之间日益局势的来源不同,主张尊重差异的尊重,使学生能够适应普遍的前提下实现个人的基本要求性格发展,今天,分层教学是在高中在实施分层教学生物学教学取得的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强大推动的结果是积极的例子,在对分层教学的研究,提出了这个问题战略和措施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的实施研究 朱张莹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8/05 

[2]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江建来 中学生物学 2005/08

篇5:分层教学策略的探究

赵金华

摘 要:本文论述了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坚持用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与要求,在这个基础上为把分层教学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提出了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策略,对全面实施分层教学策略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全面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是“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健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我校是一县级普通高中,生源较差,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尤其是理科课程在我校很难进行 ,特别是物理教学,很难使每一个学生满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繁重的学习任务给吞噬了,据统计,我所任教的班级在中考中的物理成绩平均只有二十多分,物理基础非常差,基本上没有物理思维,在这种形势下,教师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有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长,物理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现在的教学理念弘扬学生个体差异,张扬学生个性,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制订不同层次的目标,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和检测,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在实际基础上学有所获。从分层教学的内涵来说,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符合了新课程标准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对于提高物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高中教学中应怎样进行分层教学呢? 经过全组研究,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策略并进行实施:

1.了解学生差异

建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建立学习小组之前,对全班学生进行摸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学习技能、学生心理以及在学校的表现家庭环境等等,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分析学生差异,把握学生层次,对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类,将学生分成优秀、中等、学习困难生三个不同的层次, 优秀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上进心强、基础扎实、分析能力强,比较而言成绩优秀且稳定。中等学生有一定的上进心和学习自觉性、双基不够扎实、成绩中等但缺乏稳定。学习困难生相对来说学习成绩处于班级的中下层面,学习自觉性较差、自信心不足、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较差。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将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组,分成几个物理学习小组.将学习困难的学生托付给优秀生,实行帮扶政策,让优秀生对学习困难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然后我们教师再以各种机会在各个时机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发挥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学生的分层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调节,使学生能处于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中.这种分层可以让老师做到备课、教学时能“对症下药”把握上课的重点,做到分层教学时目标设置合理,重点明确,难点分散,并且不能把学生的分层情况告诉学生本人,以免学生自卑。

2.分层备课。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既保证面向全体,又要做到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在进行分层备课时尽可能处理好全体和个体的关系,做到培优、补差。对优秀生,注重对其进行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中等学生培养其奋斗目标,使其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对所学进行分析和理解,对学习困难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重视心理因素,多给他们鼓励,培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使这部分学生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分层备课过程中注重各层次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均能得到发挥,我教师要不断发现不同层次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促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3.教学过程分层

分层次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精心策划学生的学习活动,用心设计问题,优化教学过程,选定最优教学方案。利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在课堂上努力创设一种研究学习的氛围: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在实施时一般情况下将一堂45分钟的课划分为三个时间段,课堂内前5分钟要求全体学生自主学习,中间25分钟较扎实地学习教科书上的基础知识并作简单运用,后15分钟提出较高要求的教学内容,学有余力的同学要求继续学好,有困难的同学只要求掌握前面的内容即可,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要求,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分层次教学使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受基础弱的学生的拖累,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给他们帮助差生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基础差的学生可受到老师、同学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消除厌学情绪。在课堂实施上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让各类学生均有展示的机会.在讲授知识性的内容时,可以提问中等学生,利用他们回答中出现的问题,把问题展开,进行研究;是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认知,以便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在突破重、难点知识时,发挥优秀生的作用,用台阶式的提问方法,启发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学习困难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差生巩固基础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因学生个性差异产生的矛盾,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完成分层教学的任务。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在分层次教学中我感觉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互助学习,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团结进取的精神,不仅能提高差生的学习质量,也能使优生知识得到巩固,还能进一步增加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学习气氛。这样可以把机会最大限度地让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力求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4.作业与练习分层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学校里,所以会出现一些落伍的学生,甚至会出现一些无可救药的学生,就是因为在学校生活中的最重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学生缺乏个别对待的缘故。”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掌握知识上的能力差异,分层次要求完成作业,学生作业与练习分课内练习、课外作业两类.课内练习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练习,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第二部分是提高练习,在课堂上放一至二个练习,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的知识后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这部分练习要求优秀的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后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放缓坡度题,根据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布置两三道基础题,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学困生学物理难的状况,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三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等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为知识的的直接应用和基础练习,所有学生必做,选做题设计一些变式题和综合题,对优秀学生可以实行加餐制和自修制,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样可使优等学生有练习的机会,中等和学习困难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5.自习辅导分层

辅导分层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其目的:一是进行查漏补缺,完成教学任务,二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造力。辅导可以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应侧重于现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以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对学习困难学生可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可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而优秀的学生较多是独立思考然后教师再给予个别点拨,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6.测试与评价分层

测试是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一种手段,每次测试前,对学生进行应试策略的指导,加深学生对测试的认识,以便做到考前心中有数,考试冷静应对。实践证明,应试指导不仅能给学生启示,还可以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使学生尽可能做到会做的题不失分,以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同时也在每次考试中养成良好习惯,规范答题。测试时同一个班级学生如果用不同的试卷,不仅对学生学习难以比较,并且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分层测试一定要采用统一试卷,试卷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础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占全试卷的80%,提高题是优秀、中等学生必做的,占全试卷15%左右,深化题是优秀学生做的,占全试卷5%左右。分类测试后,根据结果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纠正措施.可以让优秀生、中等生辅导差生,对没有过关的学生,进行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扶小组等,还要组织二次过关检测,对经过辅导后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在各自的层次中都有所收获和提高。

而评价机制也要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并且分层评价可以多元化进行,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结果要人性化,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从事脑力劳动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的快,在记忆中保持得长久而牢固;而有的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理解、识记很慢,而且知识在记忆中保持得不久、不牢固。对有的学生来说,的高分很容易,而对于有的学生来说,二三十分的成绩已经是非常努力的结果了,教师要能够确定每个学生能做到什么程度,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评价,能使学生明显地发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形成良性循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寻找其闪光点,多给予表扬,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在肯定他们的成绩同时也要找出他们的不足;对中等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要确定明确的努力方向,促使他们力争上游.对成绩优秀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教师的评价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尽可能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评价中养成热爱学习、敢于竞争、善于探究的良好品格。

篇6: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因为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正在实施的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学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宜的条件。新课程提出的课程目标不是固定的,它允许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把原来统一的教学内容变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要求,并为达成目标而积极主动的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从充分欣赏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分层次有效递进,让每个学生学会基本知识,全面提高素质。

一、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延展性的特点,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兴趣,让各层次的学生愉快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增强学生的信心。

二、精心设计,让各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心设计来帮助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例如:游乐场的门票原来每张30元,“六一”期间八折优惠,购买一张门票能省多少元?教学中,首先弄清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把什么看做单位“1”,接着让学生思考,这道题应怎样解答?当学生回答第一种解法后,再问:“还可怎样列式解答?”引导学生先求出节省的百分率,再求节省了多少钱?这样精心设问,有的放矢,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快理解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组织讨论,让各层学生各抒己见。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互助交流,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学生对新知疑惑不解,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释疑,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针对教学的疑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组织大家交流展示,让各层次的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优秀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识更有条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受到群体教育的影响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分层实施练习,让各层次学生在练习中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新的学习质量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而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如果用划一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要么使学生“吃不饱”,要么使学生“吃不了”,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布置基本题和思考题。在分层施练的同时,也可精心设计多练题,来弥补各层次学生练习的时间差,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五、分层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进步的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成效的一个基准,这是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层次达标学生给予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学生向高层次努力。让所有学生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上一篇:保安公司服务宗旨下一篇:申请工程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