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护理教育模式论文

2024-05-09

高等护理教育模式论文(精选6篇)

篇1:高等护理教育模式论文

高等护理教育实践教学模式转型研究论文

摘要:针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从实践教学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护生职业角色培养等方面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探讨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等护理;教育;实践教学

随着2008年5月12日国务院颁布实施《护士条例》,对护士执业注册及注册条件做出具体规定,培养社会和临床需要的护理人才,实现了人才培养与护理行业准入的对接。我国自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虽培养了部分高层次护理人才,但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如何使学校教育与临床护理很好结合,护理实践教学改革一直是护理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大量研究显示,目前护理实践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能体现护理专业特色、学校教育与临床脱节等是产生上述结果的直接原因[1-3]。因此,笔者及同仁详细剖析护理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归纳总结,提出相应改进对策。现报告如下。

1实践教学设计方面

1.1转变实践教学理念,构建一定规模的模拟医院

现代护理模式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它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在医院、社区或家庭的环境中提供健康全程护理,对护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2009年1月1日《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出台,要求医学实习生在进行临床实践活动前,应尽到告知义务并需得到病人同意,护生临床实习中的伦理学问题备受瞩目。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护理院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间见习与临床实习两种形式,尽管近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和规模未相应增加,一次性到医院见习或实习的护生太多而降低了学习效果[4]。传统高等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总体上仍停滞于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忽视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5]。因此,从根本上转变实践教学理念,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一方面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另一方面,整合学校资源,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构建一定规模的模拟医院,以角色扮演、小组协作等方式在模拟情境中强化训练,完成在“高仿真模拟人”身上的各种护理操作及流程。目前,尽管少数“985”院校或教学资源实力雄厚的护理院校已建立了高仿真护理实验室,但因此类院校入学标准较高且招生规模并不大,故培养护生主力军的任务落在大多数“二本”级别的医学院校身上,而这些院校的现有实训室的规模不能满足学生实践需要,一些院校缺乏经费投入,甚至缺乏在临床中已普遍应用的输液泵、呼吸机、简易呼吸器、血液透析机及心电监护仪等,使护理实践教育滞后于临床实际。因此,增加实践教学硬件设施投入更是当务之急。

1.2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编撰体现三级指标的实践教材

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中的课程大多以一两本教科书为主,教科书的编写及出版均需较长一段时间,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临床实践需求。长期以来,护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课附属品存在,没有独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零散,各实验项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6]。姜小鹰等[4]调查显示,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的适合程度中,临床护士中显示完全适合者占9%、基本适合者占69%、部分或完全脱节者占22%;医院方面显示完全适合者占1%、基本适合者占74%、部分或完全脱节者占25%。这说明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较大,护理实践教学内容亟须更新。因此,应组织人力编写相应的实践教学教材,内容上应体现出护理实验三级指标层次,即验证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临床护理教师应把握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动态,尤其是护理用具及时更新,并优化组合各种实验教学内容,使各相关内容衔接紧密。这也要求临床护理各课程实践教学应打破课程界限,不再是单一授课,而应遵循器官系统组织教学。例如,对于伤口护理,不但涉及基础护理学的换药,也涉及外科护理学的不同部位伤口愈合,不同用具如何拆线以及急救护理学的单一伤口、多发伤或批量伤员的伤口止血、包扎等。

1.3优化护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设计实施三级层次护理实验

目前我国大多护理院校本科课程设置是以医学为导向的“三段式”课程体系,即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这种设置使学生重视基础医学知识,忽视护理专业特色[6]。在此体系指导下院校大多在最后一年或全部理论课程结束后集中进行临床实习,这种安排使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内容相隔时间较长,待护生真正接触临床病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时,往往无所适从,增加自我挫折感和病人不信任感。就实验教学环节而言,基本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设计仍多为演示性实验,学生易被“具体操作步骤”框架束缚,不利于学生自身主动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各办学机构应整体优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调整实践学时,设计实施前述三级层次护理实验,尤其强调直观地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的“研究创新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试验”。从伦理学角度思考,护生应先在规范的模拟医院强化训练合格后,再由临床带教老师指导实施对病人的护理。因此,科学规范的模拟医院管理是保障条件,这种管理应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提倡30人以下的小班教学,让学生从物品准备、操作流程、沟通交流等方面进行自我管理,增强实际应用能力[7]。就临床护理实践环节而言,应着重建立标准化实践教学基地,适当增加实践课时,对此,可借鉴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如美国护生临床实习与临床专业课程同步进行,每周3d授课,2d实习,且越到后期实习时间逐渐增加;香港护生最后一年的三分之一的临床实习时间分配到各节理论课程学习结束之后,适当延长课间见习时间。上述实践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知识整合,提高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4改进相对单一的教学方法,完善多元评价体系

传统的以技能操作为中心,以教师演示为主的“演示-模拟练习-指导”三阶段实验教学模式,一般在课前由实训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用物,教师示范过程中,过分强调操作动作的规范性及程序的正确性,学生练习时死记操作流程,机械模仿教师的动作,导致很多学生进入临床环境后对所需用物选择上无所适从,操作时手忙脚乱,工作效率降低,更缺乏应变能力。在此模式中技能考核环节,考核评价内容仍较注重操作步骤,而不强调学生临床实际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及人文关怀、评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忽视了对操作者职业素质的考核,不利于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8]。因此,应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模拟医院的设施使隐性课程在实践环节得以彰显,教师言传身教,使这种职业情感教育内化为护生稳定的职业心理品质,设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应树立课程意识和学科意识,围绕培养目标,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紧密结合专业认证评估标准,建立学生考核成绩比较、学生自评、教师自评及同行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

2实践教学师资方面

2.1注重护理专任教师临床实践培训,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护理教育界一直呼吁学校教师应到临床参与护理实践,但由于各院校体制不同、政策不同及师资数量问题,学校教师到临床实践一直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同时一些院校缺乏一些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或不重视选拔、培养、使用临床教师,使得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更加脱离实际。因此,在设订用人计划时应重视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并注意对教师培养计划中必须规定临床实践的时间和内容以及完善与之相关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注意与临床紧密结合,并不断更新。模拟医院护理实验教师应由熟练掌握各临床专科护理用具及计算机交互系统的人员担任,她能够有效组织各护生小组进行高仿真模拟人临床案例的诊疗护理、解答相应问题。

2.2依托医院带教管理政策支持,选拔优秀临床护理带教老师

临床护士带教的积极性是影响临床带教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增加护士带教的积极性,实习医院需完善医院带教管理政策支持,将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与带教护士相关的奖励及晋升政策挂钩。随着临床护理中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广泛开展、病人对护理服务需求的提高及整体护理内涵的拓展,临床带教教师护理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造成了临床带教教师的时间、精力不足,很难兼顾临床与教学两方面工作,致临床带教教学质量下降。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合理安排带教教师的工作量和良好的排班制度,使带教教师在发挥自身潜能的同时有效指导护生的学习和训练。目前,大多数院校的临床带教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表现为带教教师在“经验”与“学历”上的矛盾。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带教教师,多数学历层次不高,多为中专和大专,加之缺乏足够的知识来源,使得其临床知识更新不足。有些学历层次高的老师,临床教学经历不长,经验相对不够丰富,在适应护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样性方面还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另一方面,表现为临床教师专业修养上不同。部分临床带教教师在工作中存在“随意化”倾向:语言逻辑表达欠佳、自身护理操作不够规范、不重视对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等,难以起到“榜样”作用。因此,选拔优秀临床教师带教很重要,临床带教老师应由思想素质高、临床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的护士担当,定期对他们的带教工作进行评估,并适时加以改进、提高。

2.3系统培训临床带教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丰富临床护理带教形式

高等护理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了解学生需要,临床实践的环境是个体化的、复杂多变的,临床带教教师因长期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但普遍没有经过教育学知识的系统培训,带教老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不同层次、不同学历者“一视同仁”,忽视了“启发式”“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评判性思维能力、护患沟通能力、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欠缺,带教老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较少,所以不能根据护生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带教进度和方法,因材施教,使护生的潜能得不到更好地发挥。发达国家重视学生个性、独立分析、评判性思维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临床护理带教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阶段性目标带教、运用护理程序的带教等,还会提供不同专业学生跨学科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实际上护理实践注重的是个案讨论,强调互动,尤其提倡问题式教学法,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去思考并总结出自己的临床经验。临床带教老师在教学生的同时,自身也会学到新的知识和护理理念。因此,医院管理者应注重临床带教教师培训,建立严格的准入和考核制度,在安排临床带教中应多方权衡,固定临床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强化临床带教教师对护生专业化、标准化技能的培养和规范意识,严于律己,以培养理论和临床经验全面的护理带教团队。

3护生职业角色培养方面

3.1增加护理专业内涵认识,逐步适应职业角色

临床实习时,部分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内涵认识不足,对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多重角色缺乏理解,导致其“重技能操作、轻基础护理”,工作主动性不强,部分护生虽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仍存在基本技能操作不熟练、过于生硬等情况,这就要求护生在临床实践中将理论融入临床具体问题中,重点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9]。此外,有些护生对实习过程有过高期望,一旦实习中受挫或现实与理想有差距即感失落、郁闷,产生心理压力,对护理工作丧失兴趣,从而思想动摇,打退堂鼓。张凤佩等[10]研究发现,拥有较高情绪运用能力的护生能够很好地运用他人及自己的情绪,调整积极的情绪状态,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处于不同情境下都能够鼓励自己、适时给予他人关怀与帮助。这就要求护理教育者在课程设计时增加心理学、伦理学等课时,整合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护生体验模拟与感受病人的痛苦与需求,对他们的心灵起到一定的震撼作用,临床教师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让护生在临床实践和主题班会活动中获得对关爱生命的切身体会。只有重视护生专业思想教育,加强专业技能、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11],才能逐步适应护士职业角色。

3.2提高沟通能力,增强法律意识

调查显示,护理专业学生的护患沟通与人文关怀能力居知识缺陷的首位[10]。我国目前的护理本科教学尚未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忽视了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淡化了人文素质教育。沟通能力是护理专业核心能力之一,对护生职业角色人格培养至关重要。护生应学会在与病人的接触中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将人文关怀理念及人际沟通语言模拟融入具体操作之中,在训练中不断强化,规避导致不良沟通的言谈举止,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提升病人的信任度。此外,临床护理工作常与法律责任联系密切,吴婷[12]调查显示,大多数护生在校期间很少接受临床安全意识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即使本科护生在校期间接触到法律知识,但其内容也是有限的,尤其缺少医疗护理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这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法律意识欠缺,给医院带来了隐患,一旦发生护患纠纷则举证困难[13],而且实习护士因缺乏临床经验,是护理差错出现较多的群体,一旦出现差错,责任由带教护士承担,多数实习带教医院为了减少“护患纠纷”,往往采取保护自身的方式,降低带教的要求,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4]。随着病人自身“维权意识”的提高及对实习护生的不信任感,同样增加了带教的难度。因此,护生在实习之前应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训,对于护患间常见的纠纷引发的法律问题有所知晓,这样在面对和处理护患关系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小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工作中,只有从转变实践教学理念、优化实践课程设置、完善多元评价体系、组建高效实践师资队伍以及准确把握护生职业角色定位等方面着手,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高等护理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快护理实践教学改革步伐,才有利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培养社会和临床需要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夏莉娜.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9):127-128.

[2]董红艳,陈瑞领.护理专业学校教学与临床应用脱节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2):113-115.

[3]陈杭健,陈京立,李玉玲.护理专业实习生对临床能力培养的需求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7):485-488.

[4]姜小鹰,高骥.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2-16.

[5]许乐,肖春秀,郭谊楠,等.标准化病人临床情景模拟教学对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临床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1,8(6):252-254.

[6]郭洪花,付伟.杭州护生对高等护理教育现状看法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1,25(2C):492-497.

[7]管静,孙宏玉.护理学实验室功能定位与建设模式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1):879-880.

[8]黄万琪.护理应用型创新人才立体化培养体系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45-2147.

[9]吴晓琴,叶国英.浙江省护理人才需求及职业能力素质要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12):69-71.

[10]张凤佩,孙翠勇,张金华,等.护理专业学生情绪智力与人文关怀能力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20-22.

[11]郝玉芳.提升护生职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的自我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1.

[12]吴婷.我国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15-17.

[13]杨石麟.日本护理临床实践教学中的伦理观分析及借鉴[J].护理学报,2011,18(12A):21-23.

篇2:高等护理教育模式论文

国外跨文化护理教育研究热点集中在如何完成文化能力教育与现有课程整合,以及辅助教学策略探讨。一个具备文化护理能力的护士才能够与不同语言、文化、宗教、性别、种族、残疾、年龄的人进行有效沟通,所以,应该培养护生一系列技能、知识、态度、观点和实践能力以强化文化护理能力,建立积极的治疗性护患关系。文化能力教育目前在美国、澳洲等多元文化特点显著的国家已被视作正规护理本科教育项目的基本内容。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性文化能力学习策略,境外学习项目(studyingabroadprograms)或文化浸入(culturallyimmersion)可以将学生置于完全不同于自身文化背景的国外环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健康与文化关系,有利于学生自身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增加文化敏感性(culturalsensitivity)和文化能力。Reid-Searl等对前往泰国进行志愿护理实践的澳洲大学生进行质性访谈,发现学生沉浸在完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护理实践,在当地医疗资源紧缺、设备落后的情况下,深刻体会到护理本质-照顾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渴望(culturaldesire)。

2我国加强跨文化护理教育的必要性

2.1我国跨文化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

跨文化护理教育是培养并提高护理人员文化能力的重要措施,但基于我国普通话在全国的推广,目前我国护理教育领域尚未认识到跨文化护理教育的重要性,只在部分院校涉外护理专业零星开展多元文化护理等选修课程,以多元文化背景知识层面教学为主,无法真正培养护生的文化能力。有研究表明,我国护生对多元文化的态度及多元文化护理认识不足,亟待引入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探索有关多元文化护理课程的改革模式,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等。

2.2我国本土跨文化护理学习需求突出

篇3:高等护理教育模式论文

1 实践教学设计方面

1.1 转变实践教学理念, 构建一定规模的模拟医院

现代护理模式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它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在医院、社区或家庭的环境中提供健康全程护理, 对护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2009年1月1日《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出台, 要求医学实习生在进行临床实践活动前, 应尽到告知义务并需得到病人同意, 护生临床实习中的伦理学问题备受瞩目。然而, 目前国内大多护理院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间见习与临床实习两种形式, 尽管近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但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和规模未相应增加, 一次性到医院见习或实习的护生太多而降低了学习效果[4]。传统高等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总体上仍停滞于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 忽视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5]。因此, 从根本上转变实践教学理念, 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 一方面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另一方面, 整合学校资源, 利用人力、物力、财力, 构建一定规模的模拟医院, 以角色扮演、小组协作等方式在模拟情境中强化训练, 完成在“高仿真模拟人”身上的各种护理操作及流程。目前, 尽管少数“985”院校或教学资源实力雄厚的护理院校已建立了高仿真护理实验室, 但因此类院校入学标准较高且招生规模并不大, 故培养护生主力军的任务落在大多数“二本”级别的医学院校身上, 而这些院校的现有实训室的规模不能满足学生实践需要, 一些院校缺乏经费投入, 甚至缺乏在临床中已普遍应用的输液泵、呼吸机、简易呼吸器、血液透析机及心电监护仪等, 使护理实践教育滞后于临床实际。因此, 增加实践教学硬件设施投入更是当务之急。

1.2 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编撰体现三级指标的实践教材

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中的课程大多以一两本教科书为主, 教科书的编写及出版均需较长一段时间, 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临床实践需求。长期以来, 护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课附属品存在, 没有独立的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零散, 各实验项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6]。姜小鹰等[4]调查显示, 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的适合程度中, 临床护士中显示完全适合者占9%、基本适合者占69%、部分或完全脱节者占22%;医院方面显示完全适合者占1%、基本适合者占74%、部分或完全脱节者占25%。这说明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较大, 护理实践教学内容亟须更新。因此, 应组织人力编写相应的实践教学教材, 内容上应体现出护理实验三级指标层次, 即验证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临床护理教师应把握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动态, 尤其是护理用具及时更新, 并优化组合各种实验教学内容, 使各相关内容衔接紧密。这也要求临床护理各课程实践教学应打破课程界限, 不再是单一授课, 而应遵循器官系统组织教学。例如, 对于伤口护理, 不但涉及基础护理学的换药, 也涉及外科护理学的不同部位伤口愈合, 不同用具如何拆线以及急救护理学的单一伤口、多发伤或批量伤员的伤口止血、包扎等。

1.3 优化护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 设计实施三级层次护理实验

目前我国大多护理院校本科课程设置是以医学为导向的“三段式”课程体系, 即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 这种设置使学生重视基础医学知识, 忽视护理专业特色[6]。在此体系指导下院校大多在最后一年或全部理论课程结束后集中进行临床实习, 这种安排使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内容相隔时间较长, 待护生真正接触临床病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时, 往往无所适从, 增加自我挫折感和病人不信任感。就实验教学环节而言, 基本依附于理论教学, 实验设计仍多为演示性实验, 学生易被“具体操作步骤”框架束缚, 不利于学生自身主动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 各办学机构应整体优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调整实践学时, 设计实施前述三级层次护理实验, 尤其强调直观地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的“研究创新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试验”。从伦理学角度思考, 护生应先在规范的模拟医院强化训练合格后, 再由临床带教老师指导实施对病人的护理。因此, 科学规范的模拟医院管理是保障条件, 这种管理应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 提倡30人以下的小班教学, 让学生从物品准备、操作流程、沟通交流等方面进行自我管理, 增强实际应用能力[7]。就临床护理实践环节而言, 应着重建立标准化实践教学基地, 适当增加实践课时, 对此, 可借鉴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如美国护生临床实习与临床专业课程同步进行, 每周3d授课, 2d实习, 且越到后期实习时间逐渐增加;香港护生最后一年的三分之一的临床实习时间分配到各节理论课程学习结束之后, 适当延长课间见习时间。上述实践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知识整合, 提高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改进相对单一的教学方法, 完善多元评价体系

传统的以技能操作为中心, 以教师演示为主的“演示-模拟练习-指导”三阶段实验教学模式, 一般在课前由实训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用物, 教师示范过程中, 过分强调操作动作的规范性及程序的正确性, 学生练习时死记操作流程, 机械模仿教师的动作, 导致很多学生进入临床环境后对所需用物选择上无所适从, 操作时手忙脚乱, 工作效率降低, 更缺乏应变能力。在此模式中技能考核环节, 考核评价内容仍较注重操作步骤, 而不强调学生临床实际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及人文关怀、评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忽视了对操作者职业素质的考核, 不利于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8]。因此, 应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模拟医院的设施使隐性课程在实践环节得以彰显, 教师言传身教, 使这种职业情感教育内化为护生稳定的职业心理品质, 设立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应树立课程意识和学科意识, 围绕培养目标, 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紧密结合专业认证评估标准, 建立学生考核成绩比较、学生自评、教师自评及同行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

2 实践教学师资方面

2.1 注重护理专任教师临床实践培训, 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 护理教育界一直呼吁学校教师应到临床参与护理实践, 但由于各院校体制不同、政策不同及师资数量问题, 学校教师到临床实践一直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同时一些院校缺乏一些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或不重视选拔、培养、使用临床教师, 使得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更加脱离实际。因此, 在设订用人计划时应重视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并注意对教师培养计划中必须规定临床实践的时间和内容以及完善与之相关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 注意与临床紧密结合, 并不断更新。模拟医院护理实验教师应由熟练掌握各临床专科护理用具及计算机交互系统的人员担任, 她能够有效组织各护生小组进行高仿真模拟人临床案例的诊疗护理、解答相应问题。

2.2 依托医院带教管理政策支持, 选拔优秀临床护理带教老师

临床护士带教的积极性是影响临床带教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增加护士带教的积极性, 实习医院需完善医院带教管理政策支持, 将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与带教护士相关的奖励及晋升政策挂钩。随着临床护理中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广泛开展、病人对护理服务需求的提高及整体护理内涵的拓展, 临床带教教师护理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 造成了临床带教教师的时间、精力不足, 很难兼顾临床与教学两方面工作, 致临床带教教学质量下降。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合理安排带教教师的工作量和良好的排班制度, 使带教教师在发挥自身潜能的同时有效指导护生的学习和训练。目前, 大多数院校的临床带教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 表现为带教教师在“经验”与“学历”上的矛盾。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带教教师, 多数学历层次不高, 多为中专和大专, 加之缺乏足够的知识来源, 使得其临床知识更新不足。有些学历层次高的老师, 临床教学经历不长, 经验相对不够丰富, 在适应护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样性方面还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另一方面, 表现为临床教师专业修养上不同。部分临床带教教师在工作中存在“随意化”倾向:语言逻辑表达欠佳、自身护理操作不够规范、不重视对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等, 难以起到“榜样”作用。因此, 选拔优秀临床教师带教很重要, 临床带教老师应由思想素质高、临床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的护士担当, 定期对他们的带教工作进行评估, 并适时加以改进、提高。

2.3 系统培训临床带教教师现代教育理论, 丰富临床护理带教形式

高等护理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 了解学生需要, 临床实践的环境是个体化的、复杂多变的, 临床带教教师因长期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 但普遍没有经过教育学知识的系统培训, 带教老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对不同层次、不同学历者“一视同仁”, 忽视了“启发式”“问题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 评判性思维能力、护患沟通能力、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欠缺, 带教老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较少, 所以不能根据护生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的带教进度和方法, 因材施教, 使护生的潜能得不到更好地发挥。发达国家重视学生个性、独立分析、评判性思维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临床护理带教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阶段性目标带教、运用护理程序的带教等, 还会提供不同专业学生跨学科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实际上护理实践注重的是个案讨论, 强调互动, 尤其提倡问题式教学法, 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去思考并总结出自己的临床经验。临床带教老师在教学生的同时, 自身也会学到新的知识和护理理念。因此, 医院管理者应注重临床带教教师培训, 建立严格的准入和考核制度, 在安排临床带教中应多方权衡, 固定临床带教老师, 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模式, 强化临床带教教师对护生专业化、标准化技能的培养和规范意识, 严于律己, 以培养理论和临床经验全面的护理带教团队。

3 护生职业角色培养方面

3.1 增加护理专业内涵认识, 逐步适应职业角色

临床实习时, 部分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内涵认识不足, 对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多重角色缺乏理解, 导致其“重技能操作、轻基础护理”, 工作主动性不强, 部分护生虽理论知识掌握较好, 但仍存在基本技能操作不熟练、过于生硬等情况, 这就要求护生在临床实践中将理论融入临床具体问题中, 重点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9]。此外, 有些护生对实习过程有过高期望, 一旦实习中受挫或现实与理想有差距即感失落、郁闷, 产生心理压力, 对护理工作丧失兴趣, 从而思想动摇, 打退堂鼓。张凤佩等[10]研究发现, 拥有较高情绪运用能力的护生能够很好地运用他人及自己的情绪, 调整积极的情绪状态, 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处于不同情境下都能够鼓励自己、适时给予他人关怀与帮助。这就要求护理教育者在课程设计时增加心理学、伦理学等课时, 整合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让护生体验模拟与感受病人的痛苦与需求, 对他们的心灵起到一定的震撼作用, 临床教师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让护生在临床实践和主题班会活动中获得对关爱生命的切身体会。只有重视护生专业思想教育, 加强专业技能、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11], 才能逐步适应护士职业角色。

3.2 提高沟通能力, 增强法律意识

调查显示, 护理专业学生的护患沟通与人文关怀能力居知识缺陷的首位[10]。我国目前的护理本科教学尚未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 忽视了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淡化了人文素质教育。沟通能力是护理专业核心能力之一, 对护生职业角色人格培养至关重要。护生应学会在与病人的接触中灵活运用沟通技巧, 将人文关怀理念及人际沟通语言模拟融入具体操作之中, 在训练中不断强化, 规避导致不良沟通的言谈举止,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提升病人的信任度。此外, 临床护理工作常与法律责任联系密切, 吴婷[12]调查显示, 大多数护生在校期间很少接受临床安全意识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 即使本科护生在校期间接触到法律知识, 但其内容也是有限的, 尤其缺少医疗护理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 这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法律意识欠缺, 给医院带来了隐患, 一旦发生护患纠纷则举证困难[13], 而且实习护士因缺乏临床经验, 是护理差错出现较多的群体, 一旦出现差错, 责任由带教护士承担, 多数实习带教医院为了减少“护患纠纷”, 往往采取保护自身的方式, 降低带教的要求, 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4]。随着病人自身“维权意识”的提高及对实习护生的不信任感, 同样增加了带教的难度。因此, 护生在实习之前应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训, 对于护患间常见的纠纷引发的法律问题有所知晓, 这样在面对和处理护患关系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 小结

综上所述, 在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工作中, 只有从转变实践教学理念、优化实践课程设置、完善多元评价体系、组建高效实践师资队伍以及准确把握护生职业角色定位等方面着手, 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高等护理教育的成功经验, 加快护理实践教学改革步伐, 才有利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培养社会和临床需要的护理人才。

摘要:针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 从实践教学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护生职业角色培养等方面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探讨改进对策。

篇4:高等教育新模式

她的新型实践大学将证明,以实践为主的教学趋势将重塑一些学生的学习方式。英国学者杰夫·马尔根称,以实践为主的教学趋势标志着“挑战型大学的崛起”。15年来,从智利到中国,新建了很多新型实践大学。还有很多类似的院校正在筹备中。尽管他们的研究范围不同,但是他们的培养方式却大同小异。他们抛弃了传统的学习方法:讲座、课本、图书馆里的标语、考试和教授,而是几个人组成学习小组,攻克没有明确答案的难题。企业经常会赞助这些学生的研究,并给予他们一些指导。他们研究的课题中涵盖了艺术、人文学和科学方面的知识。2003年在德国成立的齐柏林大学,标语就是“社会上的问题没有一定之规,我们也是。”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实践早已有之。威斯康星州的实验大学1927年建校,吸引了上百名具有自由精神的学生,这里没有教学日程安排,也没有必修课。1968年,法国经历了“五月风暴”后,失落的学者在巴黎创建了实验大学。这两所大学都在几年内关闭。(那些巴黎人太想让人们到他们的实验大学学习了,甚至有一次,一位教师把学位授予了他在公交车上碰到的陌生人。)然而,类似的教育实验还在继续。1949年,牛津天才A.D.林赛创建了北斯塔福德郡大学学院(1962年更名为基尔大学),该校成为了英国第一所提供双重荣誉课程的大学。林赛曾抱怨高等教育过于专业化。“在越来越窄的领域里知道越来越多的知识,这样的‘人才’将对公众构成威胁。”他警示道。

最近,教育界又在关注年轻人的学习状态。“深度学习”是美国教育界越来越流行的一种理论,该理论的倡导者辩称,如今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塑造创新者》的作者托尼·华格纳认为,院校在激发年轻人的好奇心这一点上,是失败的,并以纽约大学的理查德·阿鲁姆和弗吉尼亚大学的约斯帕·洛克萨组织的研究作为案例。理查德和约斯帕2011年研究发现,尽管接受了4年的大学教育,但36%的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学习评估测试(一种批判性思维测试)分数相比入学时都没有提高。赞成新模式教学法的人总是引用威廉玛丽学院金庆喜的研究,这项研究认为1990年以后,美国人在创新性标准化测试中的分数下降了,尽管他们的智商测试平均分数有所提高。

这些标准化测试对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的定义范围狭窄。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年轻人想接受不同方式的教学。学费越来越贵,用高昂学费换硕士学历也越来越普遍,学生们更像是院校的客户。他们不想坐在500个座位的大教室中听讲座。佐格比民调公司去年对27000个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约96%的被调查者希望大学能塑造一个更为企业化的环境氛围。

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学会的英国学者尼克·希尔曼说,人们对于学历的追逐满足了高校。“几乎所有院校都通过3至4年的各类专业课程培养学生。”曼彻斯特大学的安迪·韦斯特伍德补充道。弗朗索瓦·塔代伊2005年在巴黎创建了跨学科研究大学,他说,虽然学生经常抱怨教学方式,但他们在毕业前,并没有力量去改变现状,因此,理论学习依然维持其地位。“政府又通过授予院校奖励和提高院校排名的方式巩固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地位。”摩尔根先生补充道。

新式教学遭遇的重重阻碍,让教师们倍感失望。游说团体英国工业联合会去年对企业开展的调查表明,毕业生没有做好工作准备。美国大学协会去年发布报告称,学生缺乏应用知识、批判性思维和沟通技巧。

企业雇主对毕业生的抱怨已经不新鲜了。但现在,更多企业正在着手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有些企业为员工提供继续教育课程——例如星巴克资助员工上大学。一些企业,例如麦肯锡公司,试图把自己的培训资料售卖给非本公司员工。还有一些企业对大学学历不做必要要求。例如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今年将招收160名大学肄业者,只要他们能完成相应的培训项目,就能与大学毕业生一起参加管培班——这也让那些中途辍学的人减少了学费债务。

尽管管培项目和高等教育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但是有抱负的年轻人还是不会轻易在上学期间选择辍学就业。新院校——以及一些具有远见的老院校——正在根据大学生和雇主的需求,调整自己的培养方式。

马萨诸塞州的欧林学院,规定学生在4年内完成20到25个项目(比如制造一个能像昆虫一样跳跃的机器)。在一门名为“6个改变世界的细菌”的课上,学生们用4/5的时间进行团队合作,运用不同学科(如生物学和历史)的知识探讨问题。欧林学院的校长理查德·米勒说,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磨练他们的沟通能力。自2002年欧林学院开设第一堂课以来,45个国家,658个院校的代表曾前来观摩学习他们的教学方式。目前,孟买的设计创新印度学校,新加坡技术与设计大学,韩国的浦项大学,都在应用相似的教学方式。

2017年,新科技工程大学将在英国开始招生,这所大学是英国30年来首个私立非营利性质的大学。与欧林一样,在新科技工程大学,聘请教师的标准是他们的教学水准,而不是发表论文的数量。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资格才能毕业,但数学和物理不是他们的必修课。他们在读期间必须学习艺术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学校实行小班教学(一个班20-30人),学生每天有3-5个小时与教师联系的时间。

nlc202309090707

设计工厂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阿尔托大学。受到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的启发,阿尔托大学设计工厂集合了工程学、艺术、商学专业的学生,共同设计、建造、销售产品。设计工厂的创立者卡莱维·艾克曼说,他正在努力将“理论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他创立的教学方法被9个国家的院校借鉴,其中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韩国。

新院校对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悟性很高。很多院校采用了“翻转学习”法,即学生在线上课程中学习基础知识,在学校里动手操作。还有一些院校,甚至更反传统。例如“42”,这所院校的名字取自于道格拉斯·亚当斯的另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的一台超级电脑。42是一所计算机工程院校,2013年建于巴黎,今年11月将在加州菲蒙市设定分部。学生们就像玩电脑游戏一样通关,完成全部课程。它没有正式的入学门槛,但是学生们必须通过编程能力测试。

虽然他们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挑战型大学”都具备包容开放性,它们向世界敞开怀抱,颠覆了人们传统观念中认为大学是“象牙塔”的印象。设计工厂的学生正在为空客公司、芬兰通力公司和飞利浦集团制造产品。如果有人提出了不错的主意,他们很可能在阿尔托大学本校学生开设的桑拿房里,把它变成一门生意。超岛学校在英国、新加坡和瑞典都有分校,想在那里获得硕士文凭,需要经过来自IBM、艾迪欧(设计咨询公司)等企业专家团队的审核。超岛学生研究的项目服务于上奇广告公司、谷歌和索尼等企业。去年,英国的超岛学生团队为曼联球队设计了一套专属聊天表情。

挑战型院校的合作者也并不都是企业。有些学生团队与哈佛的灰烬社团(民主管理与创新社团)合作,并在马萨诸塞州萨默维尔市工作了好几个学期。新科技工程大学的创始人称,他们的学生将协助附近的特种部队以及英国政府通讯总部(通信情报部门)的工作。

新型院校的学费可能很贵。低师生比使学习过程更有趣,但同时也更消耗成本。欧林学院是在富兰克林·W·欧林基金会的资助下建立的,该基金会是给欧林学院捐款最多的单位,共捐款4.6亿美元。欧林学院建校8年,未收学费,但从2010年起,欧林开始收学费了。(一些今年被欧林学院录取的学生获得了相当于学费一半数额的资助金。)“挑战型大学的规模受到限制。”阿尔托大学副校长图伊亚·普金尼说。刚建校的挑战型大学,一般招收不超过1000名学生。

批评家担心学生对核心知识掌握不够,比如工程学背后的物理知识。而且,现在没有一项完善的评估系统表明新式教学法能提高华格纳所说的学习能力测试分数。塔代伊认为,他们学校并不适合普通学生,而是适合那些“丑小鸭”:聪明,但不喜欢课堂和教科书。欧林学院机械工程学的学生赞扬了该校鼓励学生追求个人目标的自由学术氛围和竞争不那么激烈的宽松环境。“我甚至不知道分数是怎么算的。”他说,他目前正在建造一辆赛车。

新式教学只是高等教育中所有重大变化中的一项。谨慎一些说,教师对尝试新奇的教学方法也缺乏动机。教师评价网站让评分较低的教师丢了面子。但是,政府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比如英国政府,设立了教师卓越奖,奖励优秀教师。这让艾克曼充满了动力,他说:“达芬奇那样的天才毕竟是少数,我们有责任去塑造学生的未来。”

[译自英国《经济学人》]

篇5: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执业护士只有取得理念上的基本一致,才能克服护理工作上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很好地服务于护理对象,从整体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整体满意度。

新时期高等护理教育中,缺乏正确的护理理念,自私自利。

只有树立正确的护理价值取向,才能在护理工作中逐步树立人的整体观念,适应现代护理理论,才能对患者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护理,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1.2课程设置不完善 目前多数护理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依然是”前期趋同,后期分化“,即前期基础课程同临床专业,后期则是专业课程的学习[2]。

这种课程设置不能为护生提供基于研究的护理实践能力、循证护理价值的整体判断能力以及实施循证护理所需的技能。

而且高等护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多数护理专业均未开设循证医学相关课程,相应临床护理课程中也未有循证护理相关的章节或内容,仅

见少量的讲座与报告,这给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了较大困难,因而导致教师不教,学生不学的情况出现。

1.3教学思想和方法陈旧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目前多数教师仍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说教性的给出资料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素质的需求。

学生不能从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机械学习临床护理知识。

教师未进行知识更新及护理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只是向学生传授空洞的理论知识。

2 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对策

2.1加强护理职业道德建设和护士素质教育 护士职业道德的好坏、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

高素质是实现护理角色多元化的重要保证。

所谓素质是指护士通过培养教育所获得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即热爱护理专业,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具备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严谨稳重、沉着冷静、机智灵活的工作作风及洁净端庄的外观仪表,对待患者要讲文明、讲礼貌等。

护士的素质在护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对患者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护士的自身素质修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的。

因此,护理人员只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树立新的观念,主动适应改革,护理工作才能赢得患者的信赖,才能使护理学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以高道德为标准、高素质为前提,建立高技术下护患间相互信任的新型关系,是未来护理学研究的医德课题之一。

2.2优化课程体系 护理人员的培养涉及医学知识、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和护理服务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知识,因此,完善的课程设置是护理专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各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加强学科交叉,设置各种综合课程及跨学科课程,以保证教学内容反映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的趋势,建立综合化多学科立体交叉课程体系[3]。

在课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又要重视知识发展的历史过程;既要重视知识的纵向更新,又要重视知识的横向融合和应用。

使学生早期接触患者,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沟通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等人文课程体系训练、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通过丰富多彩的临床实践教育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诊治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从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到临床工作模式,都应贯穿着全职护师的思想,体现着服务、技术工作一体化的思想。

逐步建立一个顺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本、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整体护理观为理念的具有护理学科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结构上增加理论思考,寻求理论模式的支持;科学、合理地调整护理课程体系,增加人文、社科类知识;医学基础、护理专业知识等课程应突破原有的学科组织模式,进行优化重组、立体整合,形成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与更新上要注意坚持基础性,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组合,促进相关课程的综合化。

2.3改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在护理教学手段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结合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实际情况,CAL、IPE和PBL教学法以及PDA教学工具走入护理教育中已成历史的必然[4]。

我国护理教育学者应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这些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提高护理教育质量,以此来改善当前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包含观念环境、人际环境以及课堂环境的人文教学环境,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交往沟通、评判性思维、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这些方法的运用需注意其灵活性,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对正确价值观的重构,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构建独立、完善的教评体系 我国教育历来都是中央集权性的统一教育,政府既是办学者,又是管理者,同时还是高等院校的评估者,难免会带来某种利益导向,不利于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性。

而独立于政府的专业评价机构较少受到政府和办学方的影响,因此成立独立于政府的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护理高等教育评价机构,构建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色和发展需求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成为顺应护理教育发展的必须。

3 结论

国内的护理教育却未能跟上我国医学的发展及健康观念更新的时代步伐, 未来医学的现代化使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机会减少,妨碍了护患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而新一轮的医改又将给我国护理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若能应时采取相应措施,必将促使我国护理教育摆脱滞后现状,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宋妍,何围平.质与量的抉择--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的反思[J].中华医护杂志,,4(5):389-390.

[2]姜小鹰,高骇.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9(1):12-16.

[3]朱庆峰.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3(1):73-77.

[4]蔚颖.PBI.在中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31(10):1619-1620.

篇6: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学改革

方法:文献研究法。

结果: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学存在培养目标不能顺应时代发展,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实验教学定位不准、实验课程设置、配置资源、考核体系不完备等问题,需要不断改革与完善,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护理人才的需求。

结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当前亟待探究的重要课题。

上一篇:大学c语言课本习题下一篇:反对四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