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构建与先进国家接轨的“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考评体系,对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的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十分重要。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考评起步晚,因而在实践教学中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考评体系的详细概述,指出了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有效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借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护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篇1: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目的:本论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师资配备等方面着眼,找到当前教学现状与高职培养目标间的差距,明确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途径——以就业为导向,与各个专业相融合。方法: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查等具体可行的操作方式,了解我校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收集获得的各种数据,来分析学生及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实际需求。结果: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高职英语教学的作用。结论:探索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和新途径,对高职护理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有助于教育管理部门引导和规范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实现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就业,同时服务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需求。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R47-4;H319.3

一、提出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高职护理教育作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任务。虽然高职护理的教育科研和实践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思想的存在,使得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没有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之路,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点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在理论上加以进一步总结和升华,诸如:建立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新的体制、模式、机制;全面推进英语素质教育,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快师资、教材、实训基地建设;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如何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如何健全高职教育质量的考核、考评制度等。本论文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自觉地运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指导实践,通过实践的检验不断修正、提高和完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将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可行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理论体系,从而使高职英语教学的师资水平、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等上升到新的高度,使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就业层次[1]。

二、分析问题:目前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

1.学校方面

(1)侧重公共英语课程(EGP)教学,英语教学服务于等级考试。目前各类高职院校EGP课程由专门的公共英语教师教授,而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也是大多数院校的毕业要求之一,所以为了提高通过率,公共英语课程(EGP)教学更多的是应试教育,现有的高职英语教学安排很难与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相联系。

(2)缺少和医院的深度融合,进而导致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有待于细化。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的比较宏观的东西,比如开设哪些课程、培养哪些能力,学生应该学什么等等,大部分没有充分的认识[2]。另一方面,一些参与的医院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学校和医院合作是一种双赢,对于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持不太积极负责、对高职护理院校和医院合作持观望态度。

(3)缺乏懂专业的英语教师。目前高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无外乎两个来源:一是公共英语教师,公共英语教师讲专业英语,其不足在于专业知识不擅长。二是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上专业英语课的弊端在于英语水平没有英语教师高,比如口语不流利、发音不很准,英语知识不系统。两者各有所短,缺乏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教师,影响了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

2.教师方面

(1)缺乏重新建构课程体系的意识和积极性。高职护理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授课对学生所提的要求是一样的,再加上目前市场上的高职教材良莠不齐,具体表现在大部分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篇幅过长,过多侧重理论的讲解;有的教材文中有对话,但对话只是日常对话,缺少护理病人及相关情境下的模拟对话,学生不能把一些专业知识贯穿进去;课后习题集中在句子翻译、完形填空,课后练习依然局限在传统的英语知识点上。对于这些问题,讲授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早有意识,但大多数教师没有考虑过根据教学内容建构护理专业英语课程内容。

(2)教师课堂教学方式传统。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还局限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层面上,有时也会在课堂中采用一些课堂讨论、情景对话等,但也是简单的分组,练习一些小对话。

(3)考核方式单一。对护理专业英语的考核,大部分学校也是按照公共英语的考核方式进行,题型一般是词汇翻译、单选、阅读理解、句子翻译等。这些题型的考核,需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学生也是纯粹的应付,实际的专业能力并没有在考试中体现出来。

3.学生方面

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学生对自己英语能力自信心不足,从而丧失了兴趣,对护理专业英语学习不够重视。部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入学时高考成绩不理想,英语是很多学生的短板学科,而英语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通过公共英语能力PETS 3,英语A、B级等考试,获取毕业证书。基础好的学生会在英語四、六级考试(CET-4、CET-6)上花时间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筹码。而护理专业英语在绝大多数学生心目中,仅仅是一门课而已,这门课只要通过学校的考核就好,除了课堂听讲和完成课堂作业,学生不会在上面多花时间。

三、解决问题: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

1.学校层面

对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是其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要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来进行[3],作为上层建筑,高职护理职业学校可以从四个方面对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给予支持。

(1)在学校和医院合作方面进一步深度合作,深入探讨一些护理专业课程的前沿内容,尤其是目前发展比较滞后的护理专业英语,可以鼓励教师与医院工作人员一起研究学校和医院合作的课程设置,甚至开发教材,把医院的一些护理专业英语资料作为英语课堂的辅助资料。

(2)改变传统的重视公共英语考证的思路,從思想上提高对护理专业英语重要性的认识,鼓励教师进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课程改革,尝试多种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笔试,可以情景模拟对话、病人案例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4],并对教师的教学严格考查,对有成效的方式适当给予奖励。

(3)注重创设条件,鼓励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学习、了解相关护理专业的知识,稳定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

2.教师层面

教师要树立传授知识、为学生提升能力服务的理念, 作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引领者与组织者,教师授课可以从三个方面尝试改革:

(1)采用分层教学[6],在大学二年级开始上护理专业英语课程之前,根据学生大学一年级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情况来进分层教学,比如,对一些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降低点要求,只要求能理解护理专业英语词汇,能够在一些特定场合用护理专业英语去沟通一些问题;对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在授课中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要看得懂一些比较复杂的护理领域的英语文章,能够熟练地进行对话。在授课中,要摒弃单纯依赖教材的想法,可以尝试自编讲义或者根据情景模块组织教学。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根据护理专业英语可能出现的情境,比如接诊病人、护理病人等过程中,尝试课堂情景表演、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分组先准备,分组时注意英语成绩较好和较差学生的结合,然后结合学生的讲稿和课堂表现加以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用护理专业英语沟通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把教学场合设在护理实训室,不要固定在一个教室里,针对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在教学中也要找一些与护理专业相关的英文视频加强学生的听力。

(3)改革考试评价方式,重能力,轻语法。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的考评不能像传统的公共英语一样以试卷为主,平常考核把学生的课堂情景对话、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作为主要内容,期末考核也要把笔试、听力、口语结合起来。笔试可以采取填制一些各种病例报告、病人投诉信的回复等应用文写作;听力选用一些医院可能出现的情景对话,让学生复述内容;口语可以尝试让学生抽签解释一些护理专业词汇或者模拟护士与患者角色进行即兴对话。

3.学生层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点。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是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只有学生能真正把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各种改革才能收到效果。从学生层面讲,尝试把一个班级界定为一个医院的科室,每位学生都有相应的职位和职责,把医院的文化牢牢植入学生的理念中。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认为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无用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护理职业素养的形成,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欠佳的状态。

四、结果

在中国,对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还较薄弱,师资队伍也不够稳定,教学水平也不够高,学校方面还没有形成一种激励课程体系重建的有效机制。再加上教学设备、师资条件和资金投入方面的制约,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还面临许多现实困难。但是,只要高职护理院校的领导能够高度重视,教师能够转变理念,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导向,以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为中心,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根据学生的新特点新情况研究和改变教学方法,一定能够培养出既懂得护理专业知识又具备在工作岗位中应用护理专业英语知识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五、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自身的培养目标和护理行业广泛的就业渠道决定了护理专业英语在整个高职护理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新的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有助于实现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就业,同时服务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需求,为学生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真正把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搞出水平和特色。

参考文献

[1] 陈小兰,2012,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12):25。

[2] 林宇,2009,高职院校要准确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30):22。

[3] 林著榕,2006,护士现有英语水平及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13-114。

作者:胡小东 霍镜伊 步京都 王丽君 毕向群

护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篇2:

建立“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考评体系

【摘要】构建与先进国家接轨的“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考评体系,对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的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十分重要。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考评起步晚,因而在实践教学中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考评体系的详细概述,指出了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有效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双师型 护理专业 考评体系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项目名称:《护高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批准编号:GZC1211025。

近些年来,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不断扩大,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高等职业院校提高护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增加临床护理人员参加高职院校教学实践的机会,还有利于增加专职护理教师进行临床实践的机会,更好地解决高校专职护理教师队伍的数量,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质量保证。

1.“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考评体系的概述

“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队伍更加注重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管理和评价体系的完善。考评体系的考评主要有“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自评调查表的信度检验、“双师型”护理教师同行调查表的信效度检验与“双师型”护理教师学生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1]“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考评体系的主要程序是确定咨询专家组和设计制定专家咨询问卷。 “双师型”护理专业考评应从临床护理水平、护理科研能力、护理专业态度、护理教学能力以及及人际关系这五个方面。

2.现行高职“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考评体系的缺陷

2.1“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考评模式不对称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均忽略了“双师型”教师的业务考评环节,未脱离以奖惩为主要评价结果的模式,极易造成护理专业教师考评体系朝着功利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在护理专业考评体系的设计中忽略了教师自身的发展要求,造成了 “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考评模式的不对称,简化处理考核结果,使得考核重点放在了被考核教师的主观印象上。

2.2“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的考评范围有限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的考评范围仅限于高职院校的正式教师,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高职院校往往忽略了外聘教师和校外科研、企业等实训基地的工作人员,普遍坚持重聘任、轻管理的传统理念,严重影响了对外聘兼职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使得考评指标不符合继续学习的发展要求。

2.3“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的考评方法单一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考评一般由高职院校制定统一的评价办法,采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的优良效率,合理安排护理专业的课时数,结合考虑护理专业教师的师德和平时表现。未按照不同专业和层次的教师进行分类考评,使得护理专业教师评价程序呈现静态化和程式化的特点,评价方式呈现单一性特点,最终影响到教师考评效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构建和完善高职“双师型”教师考评体系的策略

3.1构建对称的“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考评模式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市场的不断变化,护理行业的职业要求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师应当综合考虑护理专业教师的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求的动态变化等因素,实现评价考评目标由专业要求向职业要求的突破性转变,创新“双师型”护理专业教育考评机制,充分认识到“双师型”标准与专业教师的区别,明确护理专业评价标准,完善 “双师素质”的护理专业教师考评体系。

3.2合理扩大“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的考评范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护理专业的不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融入到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当中,高等职业教育日益与国际接轨。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需要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国外经验,转变“封闭式”的教育评价目标。高职院校要完善系统内循环的评价体系,鼓励本院校合适的护理专业教师适当参加兼职,扩大护理专业教师的影响力,推动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3.3建立多元化的“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的考评方式

为了建立全方位的“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考评维度,高职院校应当严格确定“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考评体系的指标设计,积极引导护理专业教师树立崇高的师德师风,提高护理工作的岗位业绩和护理专业技能,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的“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的考评方式,综合考虑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標,克服传统单一的考评体系,实现考评方式向多维视角的转变。

4.结语

综上所述,多元化的“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考评体系应当将护理专业教师的个人发展与高职教育的长期发展紧密结合,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的质量,建立内容、方法科学合理的思维系统,建立完善的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综合考评体系。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对引进优秀的护理人才,不仅对提高护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护理教育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还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与医院的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1]刘坚.高职院校“双师”护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4,(9):77-79.

作者:王力 姜学

护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篇3: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摘           要]  尝试在护理专业学生培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并就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教育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升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护理专业;培养探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高校护理专业教师,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思想融入护理专业课程教育中,如何用创新来引领护理专业的发展,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是高校护理专业课教师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任务。教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培养大学生创造性、创新性而向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知识讲授与实践平台的一种实用教育[1]。高校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而在专业课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更需要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最终达到让学生能够创新护理产品和护理技能的目的,从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这意味着,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超过20%,或者65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超过14%。中度老龄化导致医疗服务需求增加,医疗服务供给的负担增加。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人中,有 21. 77% 的老人身体状况不佳,其中生活不能自理者高达18. 22%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两周患病率、住院率也明显上升[2]。随着老年人自身身体机能的下降,老年人存在多种疾病并存的特点,老年人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水平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高质量的追求,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护理人才的培养阶段要引导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以利于他们在今后的护理工作岗位不断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创新护理服务和产品。

(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日趋蓬勃

人口老龄化以及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对大健康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人民的健康离不开优秀护理人员的培养,离不开护理人员护理思维的创新,离不开护理服务的创新,离不开护理产业的创新。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开始提供居家护理、日间照护、“互联网+”护理服务等,这种创新的氛围不仅仅掀起了护理行业的创新热潮,也掀起了高校护理专业的创新热潮。越来越多的高校护理专业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越来越多的高校护理专业学生有了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热情,并积极投入创新创业中,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师生。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高职学生更乐于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并创新自己的技能,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要让学生创新的思维有落地的可能。

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创新本身就是一种变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护理思维、护理技能、护理服务、护理产品,才能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否则也终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二)满足患者健康的需要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对健康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治疗疾病,同时希望有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减少疼痛的体验、促进舒适感等,这就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创新护理技术、护理服务和护理产品,才能不断进步,从而给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减少疼痛的体验,提高舒适感,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尽量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

(三)助力学生专业成长的需要

学生专业的成长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传统的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学生可以对护理操作提出质疑,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权利,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思考并创新甚至创业,这不仅能够改革传统的护理专业课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在创新中取得创新成果并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从而实现创业的梦想,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三、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以护理实训室为平台

学校为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师资、资金及场地等多方面的支持。首先,把护理实训室提供给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平台。学生在实训室实操的过程当中,通过模拟操作能够体验到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操作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创新。其次,对于在学校以及省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资金支持,并帮助学生申请专利,联系企业推广创新成果,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二)以护理专业课为主阵地

护理专业课是创新创业的主阵地。以护理专业课为依托,由专业课教师担任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教育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不是直接给学生一个项目带着学生一起做,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导师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去摇动、去推动、去唤醒,导师只是引导者、推动者。学生在导师的推动下,自己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自己要做的项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训课上先模仿、再优化、然后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并帮助学生实现创新。比如,在老年护理学的实训课上,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任务:给脑卒中吞咽障碍老年人进行康复护理,而学生在给脑卒中吞咽障碍老年人护理过程中,发现老年人的饮水杯不具备康复训练功能,于是在课堂上与老师沟通,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发明了脑卒中老年人康复训练杯,同时,该康复训练杯获得了广东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并申报了实用型新型专利。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相对薄弱,是因为他们大多数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也找不到创新创业的落脚点。学生不知道如何申报专利,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创新创业,即使少数有创新创业的想法,也只是停留在思维层面,没有进一步的行动,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自己的创新创业梦想。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专门设置了创新创业课程,主要由护理专业课教师担任。创新创业课程主要通过各种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比如,护理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备赛过程当中,专业课教师不断与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碰撞,教师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对学生全程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指导,学生出创新创业点子,专业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进行指导。有的学生对抖音感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抖音上录播健康知识的小视频提高关注度,有的学生对共享月嫂感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建立互联网平台等。学生在备赛过程中,逐渐有了创新创业的意识,对创新创业充满了兴趣,也让学生的创新创业不仅仅停留在思维层面,而是可以真正落地,形成实实在在的成果。

(三)以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

每一个参与的学生都参与到一个创新创业项目,五个学生为一个团队,由护理专业课教师、创业导师、临床带教老师组成团队的指导老师。每一位学生在入学后就被分配到一个团队里,在校期间,由护理专业课教师和创业导师带着学生做项目,在医院实习期间,由临床带教老师对学生的项目给予指导,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在真实的护理工作场景中更容易产生创新的思维。學生选择什么样的创新创业项目由学生自己决定,创新创业导师团的老师通过各种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创新创业的意识,通过各种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学生逐渐有了自己团队的项目,在整个大学期间一起完成项目,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成果。

(四)以创新创业成果为导向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创新创业成果。以创新创业成果为导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也有利于进一步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转换为创新创业成果。当学生有了形成创新创业成果的目标,才会真正有的放矢;有了创新创业的动力,才不会失去方向感。创新创业成果可以是创新创业计划书,可以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也可以是创新创业点子等。创新创业成果的评价体系必须多元化,毕竟不是所有的创新创业成果都能够立即看到成效。比如,学生在给病人湿热敷的过程当中发现有可能会烫伤病人,因为有些老年病人对疼痛是不敏感的,他们就有了发明自动感温敷料的想法,但是如何进一步设计,以学生现有的技术手段和知识储备很难去完成。作为创新创业导师应该肯定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不能因为学生最终没有完成发明而给予否定。

四、小结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护理专业教师、医院带教老师、创业导师的共同引导,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为护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开辟了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王淳佳,刘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浅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7(1):126-127.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国家卫生服务调查[EB/OL].(2019-12-27)http://www.nhc.gov.cn/mohwsbwstjxxzx/s8211/new_list.shtml.

◎编辑 司 楠

作者:谢琴 李岩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论文下一篇:扶贫移民学校德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