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

2022-04-23

【摘要】目的探讨支持、技巧、自信(support、skill、self-confidence,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对高危儿母亲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高危儿母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 篇1: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慢性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慢性腎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1-2021.6收治的80例慢性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和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锻炼依从性、复查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在慢性肾病护理管理中,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提升护理管理依从性。

关键词:慢性肾病;全程健康教育;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在慢性肾病的临床治疗中,护理管理是辅助健康恢复的重要手段,其中健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但常规性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1]。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是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贯穿于治疗及恢复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和规范性,对疾病患者的教育有良好的效果[2]。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效果,将我院收治的80例疾病患者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1-2021.6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7-78岁,平均(63.21±2.52)岁;病程1-5年,平均(2.51±0.32)年。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5-76岁,平均(63.03±2.50)岁;病程1-5年,平均(2.55±0.34)年。两组各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可比。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肾病诊治标准;(2)经肾功能、血液等检查确诊;(3)精神和认知正常,可配合完成调查研究;(4)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类型的肾脏疾病;(2)存在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疾病;(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4)临床资料不完整、不齐全者。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在护理管理中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口头健康宣教,让患者更加了解疾病及其治疗的知识,增强患者对慢性肾病的认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1)入院时,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消除患者接触新环境产生的陌生感,同时介绍人文环境,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2)治疗时,告知患者治疗的情况,缓解患者的担心感和紧张感,让患者明白慢性肾病只要积极地配合治疗,病情会稳定,并随着治疗的推移,病情会康复,进一步让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因认知偏差引起的情绪变化,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舒缓患者的负性情绪。如通过改善病房环境,营造宽松的人文氛围,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再比如,可以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让患者身心得到放松,以减轻不良情绪。(3)出院时,叮嘱患者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家中恢复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在家中根据医嘱进行恢复,保证用药、饮食以及锻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掌握程度越高。调查患者的用药、饮食、锻炼、复查等情况的依从性。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疾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和用药、饮食、锻炼、复查等依从性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疾病护理管理过程中,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特别是对慢性疾病患者,由于病程长,易反复,治愈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且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因此健康教育显得至关重要[3]。常规性健康教育模式,由于规范性和持续性的缺乏,导致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健康教育模式,体现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和持续性。本研究中,观察组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和用药、饮食、锻炼、复查等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增强患者的认知,提升患者的护理管理依从性。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建立在常规健康的基础上,将健康教育工作从接受治疗一直延续到家中恢复中,让健康教育体现在各个环节,使得患者随时都能够产生正确的认识和行为,并且通过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使得患者更加依从和配合。因此,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相较于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疾病知识了解和依从性的提升作用更强。

综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在慢性肾病护理管理中,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提升护理管理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龙雄初.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9, 19(9):45-50.

[2]谭莹, 杨晓梅.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护理质量及患者血糖水平影响[J]. 河北医药, 2019, 41(6):154-157.

[3]李逃明, 邹乐, 胡林,等. 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相关脑病的临床分析[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 22(1):20-24.

作者:刘淑梅

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 篇2:

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在高危儿母亲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支持、技巧、自信(support、skill、self-confidence,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对高危儿母亲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高危儿母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应用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母亲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泌乳始动时间,产后24 h、48 h、72 h的泌乳量。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母亲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为 (26.53±2.14) h,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为(32.78±3.06)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853,P=0.0000)。两组母亲产后24 h、48 h、72 h泌乳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4 h、48 h、72 h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结论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高危儿母亲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增强母乳喂养信心,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母婴身心健康。

【关键词】3S理念;健康教育;高危儿;母亲

高危儿是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1]。我国高危儿发生率较高,占新生婴儿的5%~15%,其中5%~10%高危儿会发生脑损伤,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2]。婴儿出生后转入新生儿科治疗,这对于产妇及其家庭来说更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应激,严重影响高危儿母亲的身心健康。母婴分离初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母婴同室初产妇[3]。母婴分离的产妇积极应对方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积极应对方式与产后乳汁分泌量呈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产后乳汁分泌量呈负相关[4]。3S理念应用于临床其他方面比较多[5,6],但应用于高危儿母亲的研究尚少。我们应用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对高危儿母亲进行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1~6月住院分娩的高危儿母亲106例,纳入标准:①婴儿均为高危儿,且在出生后24 h内转入新生儿科;②能独立完成并配合调查,无精神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按高危儿转入新生儿科时间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观察组53例,年龄21~32岁,平均26.8岁;职业:农民32例,其他职业21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及以上29例;高危儿性别:男31例,女22例;基础疾病:早产儿1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例,新生儿窒息1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4例。对照组53例,年龄22~33岁,平均26.91岁;职业:农民33例,其他职业2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及以上28例;高危儿性别:男32例,女21例;基础疾病:早产儿1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4例,新生儿窒息11例,HIE 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3例。两组母亲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高危儿性别、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两组常规护理相同,对照组随机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支持、技巧、自信(support、skill、self-confidence,3S)理念进行健康宣教:①信息支持:将疾病诊断、病情、治疗、预后等告知高危儿母亲。②情感支持:在救治高危儿的同时,给其母亲安慰、体贴。动员其家人、亲戚、朋友等关心和照顾母亲,在经济上给予支持。③技巧、技能支持: 将母乳喂养宣传手册发放给高危儿母亲及其家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示范正确的挤奶方法、乳房护理方法;每2~3 h挤奶一次,达到模仿新生儿吸吮的动作。④信心支持:鼓励母乳喂养,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及高蛋白饮食;病情允许后安排母亲探视,帮助转换角色和树立信心。

1.3评价指标及标准①参照文献[6]设计母乳喂养知识与技巧评价表,于出院前进行评价。评价表内容分为10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掌握得2分,部分掌握得1分,未掌握得0分,总分为20分,16~20分为优,11~15分为良,≤10分为差。②泌乳始动时间[7]:胎儿娩出后至产妇自觉乳房胀,挤压乳房时有乳汁排出的时间。③泌乳量:记录产后 24 h、48 h、72 h 的总奶量(ml)。

1.4统计学方法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等级分组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母亲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比较出院时观察组母亲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母亲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2.2两组母亲泌乳始动时间比较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为 (26.53±2.14) h,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为(32.78±3.06)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853,P=0.0000)。

2.3两组母亲产后泌乳量比较两组母亲产后24 h、48 h、72 h泌乳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4 h、48 h、72 h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见表2。

表2两组母亲产后泌乳量比较(n=53,ml,±s)组别产后 24 h泌乳量产后 48 h泌乳量产后72 h泌乳量观察组30.46±4.1276.92±6.8982.87±9.87对照组28.58±3.7668.90±9.7972.92±8.96t2.45384.87715.4340P0.01580.00000.0000

3讨论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加之选择性剖宫产率不断上升,高危儿发病率不断升高。由于母婴分离,高危儿母亲产生负性情绪,同时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地吸吮乳头,极易发生乳房肿胀,而且泌乳始动时间延长,回乳时间提前,乳腺管不通畅,乳汁淤积,可诱发下丘脑催乳素抑制因子产生,从而抑制催乳素释放因子,使乳汁分泌减少[8]。乳汁分泌减少将不能保证婴儿摄入足够的母乳,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护理,可以提高她们掌握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促进母乳喂养成功[9]。本研究观察组引入3S理念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发现,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24 h、48 h、72 h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观察组母亲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运用3S理念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护理模式。其理论依据主要为:在母婴分离时,给予高危儿母亲信息、情感、技巧、技能和信心等支持,即将高危儿的病情、预后等告知其母亲,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母亲探视;同时,给高危儿母亲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和高蛋白饮食,在心理上给予安慰、关心、体贴,给予经济上的支持等,使其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家人、亲朋好友的关心、体贴、照顾、支持和帮助,从而减轻其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摄入足够的营养,进而促进乳汁分泌。通过健康教育,让高危儿母亲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帮助其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了主动参与意识;及时、正确地进行挤奶和乳房护理,加速乳腺细胞分泌乳汁,使泌乳量增加。

总之,应用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对高危儿母亲实施干预,能提高其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让她们获得更多的支持,增强母乳喂养信心,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母婴身心健康。参考文献[1] 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8.

[2] 陈晓绒,高永嘉,罗澄燕,等.高危儿父母亲的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4):103-107.

[3] 梁文丽,林细吟.母婴分离初产妇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2(1):21-24.

[4] 张红茹,张洁,刘志杰,等.母婴分离产妇应对方式与乳汁分泌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2):137-138.

[5] 黄秀永,陆柳雪,陆青梅等.3S理念在重建农村婴儿纯母乳喂养中的应用研究[J].右江医学,2013,41(6):850-851.

[6] 陆柳雪,陆小妮,陈立新,等.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对桂西地区农村初产妇母乳喂养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2):1824-1826.

[7] 李红.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7,18(4):231-232.

[8] 罗琳雪.产后母乳泌排障碍及其喂养护理新概况[J].右江医学,2010,38(1):89-90.

[9] 罗琳雪,陈丽芬,黄基梅,等.健康教育路径对术后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096-2098.

(收稿日期:2014-08-14修回日期:2015-01-26)

(编辑:梁明佩)

作者:何青春 陆青梅 陆丹兰 黄春霞 罗云喜

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 篇3:

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方法:选取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60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并且每组各30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形式的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方式基础上实行健康教育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以及焦虑状态、获得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以后,研究组在焦虑、抑郁的程度上都显著的低于参照组,并且满意率明显的优于参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抑郁、焦虑的心理现象,有助于睡眠,并且获得广泛的满意度,应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消化内科;应用探究

当下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较快,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不断增多。因此,提高消化内科的护理质量,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的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探究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对于提高消化内科護理的质量的有效性。所作出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并且每组各30例。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有18例,年龄在28岁至68岁的范围内,其中有8例肠炎患者,12例胃溃疡患者和10例十二指肠患者;参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25岁至70岁的范围内,其中9例肠炎患者,13例胃溃疡患者和8例十二指肠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史等方面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为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处理好并发症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及时的监测等。

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教育的方式可以以床边宣教的方式展开,并且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资料,定期的进行讲座;在患者入院进行治疗时,有关的工作人员要及时的根据患者实际的病情和临床资料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1];在同患者交流的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热情的态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者讲解有关的医院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等;向患者耐心的讲解疾病知识以及治疗的方法,纠正患者错误的用药方式等,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的结构,了解一些注意事项,在治疗的期间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资料手册的阅读方法,并且通过制作视频资料向其传授最直接可观的健康知识内容;在传授的过程中,帮助患者建立自我护理的能力,调动能动性,自觉的调整饮食和作息时间等;通过讲述成功的临床案例,在患者心中树立积极的治疗心态[2]。

1.3观察指标

采用调查问卷表的形式,统计所有患者对各项护理的满意情况,标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项。同时参照焦虑( SAS) 与抑郁( SDS) 自评量评定在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的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SAS和SDS的比较情况如下表所示,在护理之前无明显的差异性,在护理以后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地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如下表2所示,研究组显著的高于参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消化内科患者的发病原因有多种,例如生活习惯和工作中的压力等都会引起患者发病。其临床表现多为腹痛、呕吐和腹泻等,因此做好消化内科的护理是护理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3]。

在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护理的过程中,要注重讲解健康知识,向患者介绍药物治疗以及临床症状等各项内容,让患者积极的配合医师药物治疗,并且严格遵医嘱用药规格。同时加强日常饮食结构的调理,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培养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产生。要求患者掌握自我检测及护理方法,同时学会一些突发情况的紧急处理措施,使患者重视后期复查。

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同时,医护人员自身也要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并且严格的遵守职业道德,提前做好各项健康教育内容的准备,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结语:

实施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抑郁、焦虑的心理现象,获得患者广泛的满意度,因此应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改霞.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J].吉林医学,2015,12(07):1463-1464.

[2]贾铃铃,郭丽霞,张小丽.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7(11):102-103.

[3]梅宝丽,孙华,刘汉青.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11):156.

作者:刘彩霞

上一篇:农村经济灾后重建管理论文下一篇: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