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让爱伴随学生成长

2024-04-22

(德育论文)让爱伴随学生成长(通用11篇)

篇1:(德育论文)让爱伴随学生成长

让爱伴随学生成长

枞阳县会宫中学

王大军

不知不觉到会宫中学工作已经十二年了,同时也当了十二年的班主任,这十二年里有苦有乐,感慨最多的还是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班主任不好当,而且是越来越不好当。但是,既然当了班主任就必须竭诚尽力,扮演好班主任这一平凡而又必不可少的角色。我这十年的班主任的工作经历,我对班主任工作有着自己的体会。

记得2005年刚刚来的会宫中学的时候,刚刚从大学走出来的我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和方法。就是觉得严师出高徒,对学生一味的严,导致的管理难度可想而知!效果甚微。自己身心俱疲,学生学得担惊受怕,生怕自己做错了一点事。学习与生活自然很难很难放的开。通过这些年的不断摸索与学习,逐渐的也在班主任工作中发现和总结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爱。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要与其多交流。逐渐的走进他们的心理,多聆听他们的想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很多平时想不通的问题自然就很容易想通了。比起当初大声呵斥效果要好很多!比如这届有个学生叫李××的,在高一下学期的时候,学校通知我:我们班加一个插班生。根据我的了解该生是上一届留级下来的。我个人一般对这种情况都是比较反感的,认为这类学生肯定是上届的问题生。果不其然,李××进班后屡屡请假,平均每周要请两到三次假,让人感觉很不正常,并还拿出病历证明其有肾病。我一度相信他,但几乎看不到父母带他去医院检查。半学期后就电话联系其父亲。李××父亲说他在上海检查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并同时了解的该同学家庭属于重组家庭,父母都有自己的新的生活。除了经济上的资助外,对李××几乎就没有尽到任何监护责任。此事引起了我的警觉!这类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尤其是其中有次周末晚上找不到他人了直到第二天,与他一起消失的还有朱××。我立即联系了他的父亲并将情况说到更严重一点(否则他不问),其父亲连夜从上海赶回在横埠在会宫的路口守候。果不其然,他和朱××在网吧待了2天。随后李××父亲狠狠要打他。见到这种情况我及时的制止了他。并在李××面前谈了要用爱去教育孩子。此时我在李××的眼中看到了信任及希望。他父亲也因此比较感动,后期对李××的态度好了很多。在我的同意下给他配了手机并经常与他交流。后期李××态度转变了很多。在后期与他不断的交流谈心下。李××的学习、生活态度转变的较大。如不出意外李××明年高考不会太差的。

这个案例告诉我,学校不仅仅是教人文化知识的地方,更是净化人心灵的地方。学生在学校待的三年里与班主任的接触比父母待的还要多,我们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就是育人!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甚至比教他们文化知识更重要!在十七八岁的他们叛逆、任性、自私、自以为是等,不懂得如何与人恰当的相处。班主任要多给与他们爱,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对他们以后的人生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严格要放在心里,爱要挂在脸上,试想哪个学生不想有一个慈祥如同父亲般的老师呢。同时也不能一味的忍让,该强硬时还得强硬一下。长时间的忍让就容易导致学生会无所畏惧,甚至会往你头上爬,这样就会使得班级的管理乱糟糟的,要做到让学生又爱又惧的老师。

总之,要当好一个好班主任,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推敲的东西,是一门较深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究。

篇2:(德育论文)让爱伴随学生成长

永安市西坑小学丁秀碧

“爱”是人世间一个永恒的话题,爱在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只要老师有一颗爱心,善待、宽容学生,以一颗慈爱的心去善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将殷殷的母爱赋予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走向成功,学生将会更“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学会爱学生,让爱伴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要学会善待宽容学生

学生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不成熟的个体,在他们身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要学会宽待学生的不足,宽待学生的冒犯,不要过分苛求学生。当然,宽容绝不是放纵,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严寓于爱,爱寓于严的原则,工作中时刻要注意做到宽严适度,要学会宽容。教师的宽容能让学生得到应有的尊重,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多年班主任工作中,我接触的学生,有好有差。好学生听话,学习认真,学习成绩好,深得老师的喜爱;差生不听话,甚至很捣蛋,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们大多不喜欢,甚至很反感。我手下就有一个很有个性的学生叫王小明他聪明活泼,也很孝敬父母。可是,他身上的缺点比优点还突出:家庭作业从来不完成,几乎不做,写字很糊涂,课上不专心听讲,心不在焉的,与同学的关系很不好,常常惹是生非。老师批评他,他就两眼呆呆地看着,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有时也点头表示要改正,可是才转个身子的工夫,同学又来告状说王小明又干坏事了,实在让人无可奈何。我也对他失去信心,认为他真的不可救药了,真想放弃对他的教育。可是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有一天下午,我执勤提早到校,才刚进校门就听到有人在哭,我寻声走去一看,原来是王小明坐在地上,双手抱握着一个流血的小拇指嚎啕大哭。其他的同学只是围着他看,没有一个人帮他,还有人告他的状,说他把教室的门弄坏了。此刻的他显得十分无助与可怜,当他听同学说老师来了时,哭声更是“凄惨”似乎在暗示我什么。我见状二话没说,先掏出手纸为他止血,接着马上带他上医务室包扎。在回来的路上我与他谈了很多话,并借此机会进行了一次教育。从那以后,这位让人头疼的“坏孩子”变了。更让人惊讶的是,学校举行的硬笔书法比赛中,他竟得了二等奖,老师和同学都刮目相看。

王小明的案例着实考验了身为班主任的我的爱心与责任心。我在反思,坏孩子并不是真的无药可救,他们还是个小学生,可塑性很强。只要老师有一颗爱心善待他们,教之得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们更多的真诚、关怀和期待,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兴趣。像辛勤的园丁一样:脆弱、受损的幼苗在园丁精心的培育和呵护下是完全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相信只要我们真诚地去关心需要关心的学生,他们也一样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要学会爱每一个学生

母爱是一切爱中最纯粹、最无私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待学生也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关心有加,耐心百倍。有位同仁道“爱一个学生容易,爱每一个学生难;爱好生容易,爱差生难;爱一天容易,天天都爱难。”作为人民教师,其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就应该对自己的学生一视同仁,要博爱,不能偏心。伟大的陶行知曾告诫我们这样的话:“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老师常常对好生关爱有加,而作为差生他们已经受了过分的挫折和痛苦,他绝不再需要批评、指责和埋怨,他们比好生更需要老师的爱,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理解。他们虽然有缺点,有错误,但他们都有自尊心,有求知欲,他们非常需要帮助,哪怕是一次鼓励,一句肯定的话语都会使他们激动,增强自信心。老师对待这部分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1

着眼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指明努力的方向,对他们提出殷切的希望,使其知道自己的缺点,同时也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明确奋斗的目标。

记得几年前我接手过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叫李强,我发现他总是穿得脏兮兮的,学习成绩很差,个子又瘦小,同学都瞧不起他,不和他一起玩,甚至欺负他。有些老师也看他不顺眼,冷落她。我从他那孤独而又无奈的眼神里,感到他多么渴望理解和同情,他非常需要爱。于是,我有意思地亲近他,对他多一份关注,到他家里家访,了解到他是个失去父母的孤儿,家里只剩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家境十分窘迫。面对这个特殊的孩子,我从关心他的生活入手,买红领巾,买笔等送给他,之后为他向学校提出申请减免学费,申请特困生补助等。短短一学年时间,李强的变化很大:不再像从前那样回避、害怕老师了,课余时间也会主动与同学一起玩,并且有说有笑,前后判若两人。我发自内心为他高兴。相信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热情和微笑去亲近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爱感化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教育学生,你就会觉得每一位学生都值得你去爱。从此以后,我真诚地用心去爱我的每一位学生,同时也感受着每一位学生对我的那一份深深的爱。

三、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话一点没错,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孩子,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们要以一颗慈爱的心善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多给他们机会,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哪一个人比犯了错误的学生更需要爱。”处于未成年阶段的学生,心灵的可塑性特强,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引导,教育有方,相信学生们会改正错误,走向成功的。俗话说:“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那么,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老师,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当学生的引路人呢?我认为应从学生的养成教育做起,养成教育是对人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1、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榜样”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班主任对自己要严于律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凡事从自身做起,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感化、带动学生,充分发挥发挥“身教”的感召力,这样,班主任的要求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的需要。如:我要求学生背课文,我先背给学生听;要求学生字要写端正,我在课堂上板书总是一笔一划、工工整整;要求学生不能迟到,我每天都比学生早5—10分钟到教室。

2、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服饰、为人处事都直接影响教育着学生。班主任更是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引路人。首先引领学生建设班集体,管理班集体。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这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也是为国家培养四有人才的必要。其次要加强家校联系,引领好家长。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终身教育的基础。经常走访学生家长,取得家校配合,和谐发展,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亲近学生,亲近家长,在融洽和谐气氛中沟通师生感情,做起工作来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篇3:春风化雨,让德育伴随孩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9-01

从教多年,我渐渐意识到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有差别,即使他们都尽力付出努力,也不一定会结出丰硕成果,成才的路有千万条,真的不是所有的孩子一定要学习好才有出息,也不是只有学习好的孩子才品德高尚。有很多孩子,一旦老师不教他们了,他们见到曾经的老师如同陌路,令人心寒。当然,大部分孩子还是非常热情且恭敬地对待自己的恩师们的。我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基本要求:不求成才,但求成人。希望他们长大后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能通过正当渠道谋生,过有质量的生活,且有一定素质和素养。这其实也是对老师提出一个基本要求: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让他们快乐茁壮成长,成为一个有能力,有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天天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天真烂漫的学生。他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那么,这些含苞待放的花朵长大后到底是牡丹,玫瑰,兰花,还是仙人掌,或是罂粟呢?谁也不能跑到未来去给他们定位。身为一线教师,我们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文明素养和民族精神的未来社会人。在这个开放的多元化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青少年及早实施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我认为,若要孩子们健康成长,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你的一言一行,在无形中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不自觉地起到模范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严格自律,以身作则,躬身践行,把“德育教育” 落实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做淑女,和风细雨;做绅士,彬彬有礼。知行统一是德育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生们的德育教育要获得发展的活力,必须探索为何落实不易的内在的、根本的原因。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把握德育的方向,走出困境,提高学生们的德育工作的实效。

教育孩子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三位合一,才能全方位的推进学生的德育教育。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游戏厅、网吧、酒吧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加上单亲家庭的数量增加,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经常从一些非主流媒体上看到一些视频,老师和学生扭打在一起,或者教师过度体罚学生引起强烈不满甚至被群攻,或者家长到学校去为给学生出气对老师大打出手,甚至老师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被偷拍视频放到媒体,引发众喷子的口水大战。诸多教育冲突的出现,有学生的原因,有个别教师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的原因。我们不想为个别有失风度的同仁辩解,即使他们真有苦衷,也请你尽可能用和平方式来解决,何必跟学生动用武力呢。但是,冲突发生的更多原因,是学生的德育缺失。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国有国法。如果我们都能真正做到遵纪守法,用规矩来自觉约束自己,这样的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也许会大大减少。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嘴里叼着烟,手里摸着牌,对孩子的老师肆意评判,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落老师的不是,完全不尊重教师。孩子有这样的家长,受这样的家教,在学校能心甘情愿地尊师重教吗?能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心服口服吗?所以,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更是重要因素。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引导,灌输的是真、善、美纯理性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上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一旦学生走出校园,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多么遥远,多么单薄,多么脆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受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表现出了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期望过高型等多种方式,这造成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如因缺乏关爱或金钱而带来的自卑而又敏感脆弱的性格;因教育失衡而导致的品质退化;因环境封闭而导致的视野狭窄,思想保守等等。作为老师,要像医生那样,望闻问切,追根溯源,针对不同表现,做个别研究,才能对症下药。有些学生的问题根源,可能来自家庭,来自家长,若一味追究学生的责任,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学生离我们的德育目标越来越远。

而近些年来的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也呈现出一种比较普遍的倾向。从前人们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几乎每个孩子的周末都会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和特长班。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也逼得家长们关心重视子女的分数,而淡漠了孩子們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是主要看“升学率”的高低,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学校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单纯的“成绩”而轻视道德教育的功能,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使德育工作经常流于形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重视国学经典,利用传统文化的学习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好似一针强心剂,给学校和教师带来新的动力,让学校在继续抓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质教育有了新的重视。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我们开始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利用每周的班级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学生的日常德育;经常性开展不同主题的传统文化经典演讲会增强学生的德育观等等。当学生们在进行自我教育时,他不仅是受教育者,而且成为教育者。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了道德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对提高中学德育实效具有重要作用。学校的德育教育本质上就是教育者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道德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循序渐进的德育滋润,让学生树立为集体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让他们自主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如沐春风一般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尊重师长,友爱同学,团结互助,让礼貌和修养成为融入血液的自来精神。

篇4:(德育论文)让爱伴随学生成长

各们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是***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作为天天与可爱的女孩子们共同学习、生活的班主任、语文科任老师,我今天参加这次以“关爱女生、创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演讲宣传活动,感到格外亲切,更感受到了特别的意义!

同志们,教育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石,男孩子们与女孩子们一起构成了受教育者的对象主体,由于男女生因性别不同而产生的或显而易见或动态生成的各类差异,既丰富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同时也因各种强弱势的鲜明对比使得女生往往更容易成为被伤害的对象。在这里所说的“伤害”除了大家都一下子能联想到的外,还包括着许多细微的、不太易令人察觉的方面。如对她们思想的了解和疏导;为她们营造一个更符合现代文明特征的学习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不仅仅只是目光所视的这一群、这一代,为整个社会创造一个能持久延续的对女生关怀、爱护的氛围尤显价值。它决不应该只是一个存在于我们意识中的一个美好愿望,它必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像网络一样绵密,触角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每一个人,都因对女生的重视、关爱而能不断地丰富、充实建设它的理念,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慢慢显露出实际工作后的明显效益。

女生的小学阶段,是完全脱离纯粹家庭生活环境后的第一个社会集体生活阶段,因为柔弱更需要呵护,因为稚嫩更需要扶持。对女生的关注是我们每一天的必修课!无论是家访,是谈话,还是来自女生们日记、作文、或者同学间反映的零星信息里最终都会形成对每一个女生的完整印象,只有了解后才能有的放矢,付诸实际行动后才能反省,才能更好地有利于今后的工作。

在工作中,我更加觉得,“关爱女生”不应该仅仅限定于女生的范畴,男生的参与必不可少。孩子们终会长大,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渐明白“关爱女生”重要性的男孩子们在步入社会后自会水到渠成地尊重女性。教育就像一粒粒种子,洒进孩子们的心田,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浓郁的芳香在四处流淌中汇合成爱的溪流与江河,整个社会都会因对女生的关爱,对女性的关怀而变得更加文明理性,形成时代的新风尚!

同志们,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名与女生长期接触的教育工作者,在这里,不想多谈这一份职业对女生的意义,我更想和同事们一起交流这一方面的工作心得,更想向不太了解教育工作的同志们呼吁:用更切实的行动、用更无私的胸怀来支持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关爱女生的这一特殊的专项活动成为女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细雨春风,所到之处,花开遍野,一派祥和!

让社会充满真情,让爱从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涌溢出来,让可爱的女孩子们在这爱的暖流中健康成长!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吧!

篇5:用爱伴随学生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爱每一位学生,不管他是优秀生还是学习暂时有苦难的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给予指导与帮助。不应该出现讽刺、挖苦的现象,更不能出现体罚与变相体罚,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会给学生的心里造成不可弥补的阴影。

由于学生受身体条件、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的影响,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不可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上不能采用一刀切。例如:有的学生先天素质就好,各项运动不用多刻苦的去练习考试就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反之有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和体形的原因,比他人多付出好多倍,在考试中也不见得能及格,这就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爱。比如肥胖的同学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怎么努力也达不到及格标准,我就给他们适当把及格成绩适当降低,只要进步幅度达到一定标准就视为及格,让他们能感受到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学中还要注重区别对待,不仅让多数学生吃好,还得让能力强的学生吃饱。

(说到这一段时及时教师就举手示意已经四分钟了,不能在说了赶紧结尾,超时也是要扣分的呦,没有啥精彩内容可说的还不如尽量降少扣分)

篇6:以师爱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项城市东方小学高智慧

我从事教学五年,深深体会到教师工作不仅是个“良心活儿”,更体会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与伟大。如今,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一工作。我坚持“学生第一、学校第一、工作第一”的原则,不断学习充电,努力提高思想认识,积极钻研业务,关心爱护学生,铺就一条充实的教学之路,以师爱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青少年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言传身教,把学生培养好,多年来,我给自己定了三条:一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二是要求学生不做到的自己带头不做;三是言语、行动、仪表等方面起到表率作用。

去年,我接手的班级是一个比较落后的班级,学生思想落后,纪律性差,学习风气不浓。为了转变该班,寓教育于言传身教之中,时时、事事、处处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影响教育每一个孩子。每天上课都提前几分钟走到教室门口,不到放学时间从未离开,坚持与学生一同参加劳动,一同上操做游戏,带头遵守校纪、尊老爱幼,带头不讲粗话,带头爱护公物,带头做自我批评。正是由于自己带头示范作用,使学生看在眼里,默默行动起来,班风、学风很快扭转过来,在学年班级评比活动中,我班历次被评为校“模范班级”。

二、加强学习,充实自我强素质

俗话说:学高才能为师。“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长流水“,为此,要与势俱进,更新观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了给自己 “充电”,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2007年大专毕后,我不断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每天都要挤出一小

时的时间来学习。一.走出去。积极参加外出学习出踊跃参加上级开展的新课改研讨。二.请进来。请在教学方面颇有建树的老师给我上示范课,等等。三.动笔杆。我每天都要写读书笔记,每期都要写出3篇以上学习论文。目前,不断学习充电,已成为我更新观念、投身教研教改、提高教学艺术的动力源泉。

三、从“爱”字出发,做学生知心朋友

经过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我深深体会到爱是联系师生感情的重要纽带。作为一名班主任,特别是德育工作者,应该从心底真挚爱护他们,关心他们思想、学习、生活上的点点滴滴。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看到学生的扣子掉了,我就给他补缀,遇到阴雨天,给学生找雨伞,路远的同学让他们到我家吃饭,学生没钱交书钱,我替他们垫上。

我班有一个失去母亲的同学,整天顶着一头长发,热地 得满头大汉,也不去理发。我一了解,他爸爸外出打工不在家,跟随其爷爷奶奶生活,其爷爷奶奶年迈体弱,根本照顾不了他,也没钱理发。我就找人给他理了发,又耐心教育他怎样洗衣、洗头,学会管理自己。当他有困难时。我给他解决他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他是多 高兴,见到老师更加亲近,教师的教育也乐于接受,学习进步很快。

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好的班风,就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品德、好的学风,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自觉遵守学习的动力。我做班主任,注意抓好班风、学风建设。

1、坚持正面引导,正面教育。每学期开学,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的常规教育、品读课、语文课向学生灌输集体主义思想,树立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的精神;二是注意培养典型。通过典型引路,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三是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使他们认为老师始终是在关心他们,增强他们信心。

2、坚持选拔和培养班干部。选拔干部采取自我推荐和民主产生相结合的办法,使具有各种才能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对干部培养一是正确引导,让干部树立信心,培养责任感;二是校给方法,培养干部工作能力;三是对班干部不断更新,保持班级蓬勃精神面貌。

3、坚持有针对性开展活动。结合班级情况、少年儿童特点和当前形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如何开展“学守则、见行动”、“做一个红花少年”等,对先进同学及时表扬鼓励。如我班王星同学骨折时,适时组织支持小组,每天背他上学、下课背他上厕所,同学们和他一起讲故事,使他忘了痛苦,感到集体的温暖。

4、耐心做好差生转化工作。后进生像一棵生病的小幼苗,班主任应对他们加倍关心和爱护,给他们以温暖和信任。我每接手一个班级,对差生一视同仁,不另眼看待,对他们既严又亲,做到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学习上帮助,使他们很快转变过来。

四、工作中的点滴成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绩,所担班级连续四年被评为模范班集体。我所担任的六年级语文连续三年在素质检测中名列前茅。在辅导学生方面,我班有十人在县、市级活动中获奖。

篇7:伴随学生幸福成长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自然对孩子的关注也会多一些,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关注更多地来自物质的给予,来自缺少理解和帮助的盲目期望,来自非理性的溺爱。最近看见一篇名为《孩子能陪我们多久》的文章,深有感触。“他上小学了,孩子终于走进了校门,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事情,孩子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却没想到,这是孩子离开我们的第一步。紧接着就是忙碌的初中、高中……直到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三口之家,孩子成了家里的客人。”在“孩子能陪我们多久”的慨叹声中,家长应该让自己伴随孩子成长,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兄弟姐妹,分享一块糖的甜蜜;在大小苹果的抉择中,体味“孔融让梨”的深意;在孩子灵巧地拆卸安装玩具面前,显示自己的笨拙;在孩子得意的表情下,看自信在他心中悄然生根;让他靠在怀里,一起“痴傻”地看动画片,无邪的笑着,任想象肆意泛滥,重拾童年的天真,重走青春的多彩,重释生命的绚烂,见证和分享与孩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分分秒秒,期间会有奉献、会有苦累烦恼,都把它珍藏起来吧,时间会把这百般滋味调和、发酵,酿成甘甜的美酒,愈久弥香。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工作的初始曾抱怨过学生的调皮,抱怨过他们对教师良苦用心的不理解,但当我一次次面对学生被批评、被训责后的灿烂笑脸和那一声声“老师好”、“老师您辛苦了”的问候时,又怎能不被学生的纯真和笑容所感染,尽我所能地给学生幸福,与学生一起幸福。学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也是教师追寻幸福的助手,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不断体现着自己的价值,享受着属于教师的幸福。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教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教师都笑在脸上,喜在心里;学生每一次犯错,教师都唠叨在口头上,纠偏在行动中,让学生在纠错中成长;学生长高了,身体变结实了,教师高兴而幸福着;学生讲文明了,懂礼貌了,教师满意并幸福着;学生知错能改了,成熟懂事了,教师欣慰并幸福着。教师的幸福就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庆幸我是一名能给予更多孩子幸福,并伴随他们成长的教师。

“今天站在校门口,迎接新生入学,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生命中又一个幸福的日子,伴着他们成长,我是幸福的。他们无邪的笑容、无私的宽容、无边的理解、无声的目光,让我的生命时刻盈满幸福。”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我在我的教学日记中写下了这些话。

篇8:母爱伴随我成长学生作文

刚开始学走路时,妈妈总是用宽厚的手去保护我,摔倒时,妈妈总是用温暖的话语鼓励我自己爬起来,其实我们都明白当我们摔倒时,最疼的是妈妈。妈妈就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她对于这样的“工作”是只要付出,不求回报的。

开始上幼儿园时,妈妈总是教育我“上学时要多听老师的话,不要与其他的小朋友打架,不要太顽皮……”妈妈的教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刚刚步入小学时,我总是大哭大闹不愿意上学,妈妈总是哄着我说:“上学很舒服呀!那里有很多小朋友陪你玩,很有趣的,去吧,放学我去接你。”妈妈的话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就决定去试试,一天,一年,二年……

现在我已经步入了中学的大门,也算是彻头彻尾的中学生了,可是在妈妈的眼中我总是一个小孩子,当考试不好时,妈妈总是安慰我说:“别担心,这次只是一个检测,只要下次能够把这次的错题完全做对,这就算是很大的进步了”。妈妈朴素的语言让我懂得了真正的母爱并不仅仅是行为的爱护,最重要的是能够与儿女的关系融洽。

篇9:伴随学生快乐成长的金钥匙

作者简介:本人于2002年8月参加工作.多年来一直在一线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致力探讨有关教育教学的规律及方法.论文《浅谈小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在2009广西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教案评比中获得三等奖;《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获得广西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一等奖。

内容提要: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是尊重,是理解,是宽容,是严厉,爱本身就是一种能触及学生灵魂深处,使学生心灵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过程。

关键词:爱尊重理解宽容严厉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注意讲究爱的方式与教育的原则相结合。

高尔基也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真诚的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爱是尊重,爱是理解,爱是宽容,爱是严厉,爱本身就是一种能触及学生灵魂深处,使学生心灵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过程。

一、尊重、理解的爱,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由蒙昧走向半成熟的过渡阶段,敏感而又有过多的想法,渴望理解而又不轻易让人探测到真正的内心世界,对周围的人或事往往有一种本能的对立和排斥,所以,教师只有付出自己深沉博大的爱,让学生感受到爱,并能享受到爱,才会赢得学生对您的尊敬和爱戴。

在平时,教师应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是尊重学生的最好体现。对学生的管理与要求,做到既严又宽,充分体现人性化。上课时写错了字,讲错了题或冤枉了学生,主动对学生说声“对不起”;学生犯错时,冷静处理,不再大声喝斥和生气,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学生不听课时,不再当众批评,而是一个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提醒;后进生不会做题时,耐心地辅导……温和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微笑上好每一节课。在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被尊重,被理解,被重视的关爱。因而在上课时,全班学生精神状态很好,气氛活跃,从他们的眼神感觉到他们想学、爱学、乐学,从他们的行为中看出学习更自觉更带劲了,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各方面的自律能力,个别思想后进生违纪有所减少,变得较乖巧了,爱学习了,班里的整体成绩也有较大的提高。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宽容的爱,可增强学生的自省力。

爱是宽容,要爱学生,就要懂得宽容学生。教师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用嫉恶如仇,穷追猛打,不要把他批驳得体无完肤、誓不罢休。人人都会犯错,何况学生?因此,教师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和缺点。

我们所讲的爱学生决不是对学生的溺爱和宠爱,而是要把耐心的教导和严格的要求相结合。有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学生是在不断犯错中长大的。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更应理性地看待学生的犯错,抓住时机,因势利导,用宽容的心教育学生,人非草木,孰能无过?宽

容学生的错误,是理解学生,爱学生的表现。因为宽容,老师给了学生足够的尊重,同时,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给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我反省和改过的空间。

我班的一位男生,曾是个让老师很头痛的学生,不听课,不交作业,违纪带动性强,粗言烂语不断,违纪是他的家常便饭。来到我班后,我很快发现他的以上缺点,同时发现他也有几个闪光点:聪明、有个性,但不顶撞老师,不和同学打架等。进一步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因为他爸爸是个瘾君子,发作时就打他妈妈,他妈妈受不了,就和他的爸爸离婚了,不久他妈妈也改嫁了,所以他一直与奶奶住,奶奶对他很溺爱,又管不了他。于是我找他谈了几次心,肯定了他的优点,同时对他提出了一些要求,并联系他奶奶共同配合教育。在课堂上,尽量多给他一些表现的机会,做对的及时表扬,不会的鼓励他不要泄气,再认真一点就会了;当他违纪时,不当众批评他,而是一对一耐心教育;他生病时,关心他,问候他;课余多与他进行沟通交流。慢慢地,他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违纪有所减少,听课较认真了,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数学成绩由原来的不及格提高到八十多分。

因为宽容,他感受到了足够的被尊重,感受到了老师真心的爱,进而反思自己原来的一些行为是不对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应该主动积极改正。正是这种包容的爱,增强了学生的自省能力,促使他们朝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

三、严厉的爱,可培养学生的自强精神。

“爱必严,严必爱。”有人说,对学生太严厉了就不爱学生了。其实这是对“严厉”的片面理解。在尊重、理解、宽容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会很乐意接受,因为“亲其师,则信其道。”

如果平时对学生没有太多的情感付出和投入,让学生感受不到爱,这时对学生过于严厉,会给学生在心理上、行为上、情感上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其感觉到被操纵,被控制,从而心生怨气,对学习提不起积极性,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教师真心爱学生,关心学生,学生自然会亲近,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也自然会言听计从。在教师既宽又严的要求下,学生会从各方面逐渐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持之以恒,学生们就会不断上进,不断进取,从而培养了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师“尊重、理解、宽容、严厉”等爱的光环下,学生心情愉快,学习主动、积极、自信,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省能力和自强精神。

教师如果用充满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并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孩子们的心中就会盛满了爱,并在心底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颗充满“爱心”的大树,美化整个世界。

有了这把爱的钥匙,我相信学生一定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加文献:

1、别林斯基《 别林斯基论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

篇10: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伴随的问题

A 大学生成长中伴随的问题

问题:具有新特点

樊富珉教授认为,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心理是比较健康的,有一般心理困扰如恋爱、学习、交往问题的占20%至30%,对正常学习生活明显产生影响、有严重困扰的约占7%至8%,患精神疾病的不到1%。绝大部分学生不是心理障碍,而是走向成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扰,如果主动关注、及时调节、加以引导,这些成长中的问题是可以克服的。

樊富珉教授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以往主要表现在学业、人际关系、恋爱情感、求职择业等几个方面,近几年又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自杀问题。大学生自杀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但大学生自杀率总体仍低于社会自杀率,不到十万分之十。但是遇到问题就自杀或者他杀,对生命的不珍视也反映了大学生中一些人心理脆弱、经受不住挫折、缺乏危机应对办法。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课题。

网络依赖问题。有研究发现,60%的大学生网络活动正常,主要集中在发邮件、学习、查资料。但也有不少人对网络产生严重依赖,一天上网六七个小时或更长时间,主要用于玩游戏、聊天等,这势必影响作息、健康,减少对学习的投入和与同学的交往,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生涯发展问题。大学扩招使更多的青年人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也应该看到,工作岗位毕竟有限,不少大学生担心毕业即失业,出现从未有的盲目考研热。低位高就使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受到冲击。考上大学就是为有好的未来,而上了大学又感到未来渺茫。

性问题。随着社会开放,人们对性开放和接纳程度有所提高。北京大学不久前做的中、日、韩三国青年价值观比较研究发现,在对性问题的态度上三国青年没什么差别,对性行为的包容者高达89%。对性问题更包容预示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确实增多。

贫困生。专家研究发现贫困生心理问题比非贫困生多,他们需要承受的压力更多一些。经济压力会带来不良心理反应,如自卑、自我封闭、孤僻等。如果贫困生能客观看待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及不平衡,可以对社会现状有理性的认识并接纳现实,但如果引导不当会引发问题。另外,对贫困生的政策上有不当之处:一说到帮助贫困生就是捐款献爱心,一部分贫困生觉得是被施舍,而一部分人拿到金钱不知感恩,甚至产生依赖心理,自立自强教育不够。

中学:心理问题潜伏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连续8年进行的滚动调查表明,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国农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施钢分析认为,大学生的一些问题在中学就有,主要是:生活适应问题,中学时就适应能力差;学习问题,由于大学和中学教学方式方法和要求的不同,中学是严格监督下的应试教育,而大学是相对自主的独立学习。导致进大学严重不适应;人际关系问题,中学时就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性格情绪问题等。这些问题被非常明确而单一的考大学的目的和对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给掩盖了。进入大学这个缺少了监护、相对独立自由的环境,面临新的压力、人际关系和独立生活使问题迅速爆发出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王建中教授认为,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过度保护,导致依赖、被动、胆怯,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过度严厉导致淡漠、盲从、不灵活、缺乏自信;溺爱导致极端利己、骄横、情绪不稳定;专制导致消极、懦弱、无主见;过度放纵导致任性、不合群、不懂得尊重他人等心理倾向。这样的学生离开父母和家庭,步入大学学习生活,这些不良的心理特征便可能给这些学生适应新的环境和处理人际关系带来一系列问题。

中学性教育薄弱也加重了大学这方面的工作。中国农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宋京晶说:“中学性教育虽然在做,但总体上讲还很欠缺,学生的性知识大量是从黄色录像、网站、书刊上获得的,性知识系统的构建是畸形的。再加上受传统道德习惯和父母严格管束的影响,有些男孩认为手淫是流氓行为,有的女大学生担心接吻会怀孕。而有的又过于开放,拿两性间的事不当回事,导致了很多校园悲剧的发生。”

有些中学老师不懂得心理学,常把道德与心理问题混为一谈。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老师批评学生不严格要求自己、态度不端正,实际上是学习障碍。

B 大学生不同年级不同问题

大一:适与不适

从中学步入大学,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是开放性空间,多数学生第一次脱离父母、老师的监护指导,如不能很好地认识和适应变化,将会导致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的出现。

在大学,无论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还是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都与中学差别很大。中学教育是老师手把手地教,有监督,是他律。大学是粗放型的,没有监督,要自律。许多人失去他律后又缺乏自律,由放松导致无目标、无动力等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宋京晶老师说:“一年级主要是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如人际关系、生活、学习方法等的不适应。人际关系是大学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不知道怎么交往,人际交往技能缺失。一个主要原因是独生子女多,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缺乏同辈交往;再有是受教育背景与成长经历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家和学校是好孩子,大人不让到处乱跑,只要学习好就行,造成孩子性格内向,没有交往的欲望。即使有交往欲望也不知道怎样做,缺乏必要的训练和实践。”

为什么高校新生中大量产生自信心丧失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施钢老师认为:“现在高等教育入学率虽然达到15%,但能上大学的仍在少数。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在当地是优秀的学生,他们不缺乏鼓励、支持和掌声。原来的佼佼者在大学里分出上中下,很多人保持不了先进,会突然出现自信心丧失产生自卑。”加上大学生普遍处在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段,习惯上称为“心理断乳期”。这种心理上的失落感处理不好,很容易产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矛盾和混乱。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给予关注的问题。

宋京晶老师曾接待过一个女孩小鹂。从初中到高中成绩一直排在前面。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可同学们的成绩比自己的好,小鹂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她起初是割腕自残,后来不得不休学。她来咨询时讲,怎么上大学后压力还这么大?一个大学生会产生这种想法,一方面是家庭环境、教育有问题,一方面是自己的调节能力较差。遇到压力只是被动承受而不是主动调节、转换压力。

大二:问题多发

根据樊富珉、王建中等学者对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大学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在大学四个年级中最高。樊富珉教授指导的研究生于最近结束的一项对辽宁省3个城市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二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多。另外,在高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也发现,大二是心理问题高发阶段。

大一新生刚来到大学,主要是适应问题。到了大二,对校园生活、环境熟悉了,各种问题暴露出来。住在同一宿舍,有的同学长期不打开水,只管享用别人的劳动;有的同学经常用别人的牙膏不打招呼„„这些日常琐事引发的矛盾也就随之而来。

爱情虽然甜蜜,但也会带来复杂、独特而微妙的情感体验,成为最容易产生心理困扰的领域之一。男孩小胡与同班女生小敏相互之间很有好感,可又怕谈恋爱影响学习,于是拒绝了小敏。没想到他心里又放不下小敏,每回上课老想看她,不让自己看又控制不住,逐渐泛化到不敢看女生。后来发展到不敢去上课。

大二评定奖学金时是心理问题高发时期。总有评得上和评不上的,有评得高的和评得低的,有的同学想不通。宋京晶老师说:“任何事情不可能绝对的公平,如果能认同还好,不能认同还带来很大问题。有时学生无法理解这些,往往把问题泛化成对社会的不满。”

现在考研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大二学生已经开始考虑将来的出路。原本在大

三、大四才出现的压力提前释放到大二。在许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新生和毕业生这两头,而忽略了对大二学生的教育和指导,这也是大二学生问题多的一个原因。

大三:爱的变奏

恋爱情感问题在大三比较突出。大

一、大二刚开始恋爱问题似乎比较简单,到大三有找新的朋友、与旧的分手,失恋问题;找不找的问题,等等。

宋京晶老师认为,大学阶段性生理成熟,而性心理相对滞后。性冲动与传统价值和道德发生冲突,造成大量性心理异常。出问题的多是内向、腼腆、害羞的好学生。男孩手淫后有犯罪感,导致自卑等问题,还会出现异性交往障碍、性别角色紊乱、恋物癖等心理障碍。这与长期性教育缺乏有关。另外发生校园性骚扰后心理健康预后工作也很重要,如女学生受到性骚扰怎样保护自己。

中国农大网上心理咨询时曾接到这样一个帖子:“我觉得自己不是人„„”原来男生小罗的朋友的女友喜欢上了小罗,小罗也喜欢这个女孩,但又觉得这样做不道德,形成心理冲突。咨询人员帮他分析,他与女孩交往的惟一障碍是女孩的身份问题,他把女孩的身份放在第一位,而把他们之间的感情放在了第二位,于是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观冲突。实际上他与女孩的关系是爱情关系,与朋友间的朋友关系是两套系统,女孩喜欢他是爱情关系,爱情本身就是两厢情愿的事,结婚以前是选择阶段,谁都有权利进行选择。心理老师的分析使小罗走出心理困惑。

大三除了情感问题,考研、就业压力提前,对未来规划、职业选择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女孩晓华成绩一直很优秀,但始终对自己不满意。来找宋京晶老师咨询是因考研压力大。她的一个同学今年考研考了400多分,她就想我明年考得不如他怎么办。

大四:去向何方

考研、择业是大四的主题。是继续升学还是工作,如何选择领域、职业?大四的同学在思考自己的前途,由此产生困惑。宋京晶老师认为:“一般大学把择业指导放在大四,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开始,是持续四年的全程陪伴。”有的同学没有主见,别人考研他也跟着考研;别人找工作他也跟着找工作,比较盲从。

考研的竞争也不亚于高考,考上了还好,万一考不上耽误了找工作怎么办;如果考上了某个工作机会也许会让别人抢去;研究生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吗„„如果不考研,毕了业是留京、还是去外地、还是回老家、还是作海漂„„与女朋友的关系是持续还是打住,自己的未来还是一个未知数,两个人的关系将如何发展„„需要分析、思考、抉择的事的确很多。

大四就业,首先是职业选择。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报酬又不错的工作实属不易。具体到面试,也形成一种压力,如怎样克服自卑心理,怎样见单位领导,面试技巧如何。有的人在应急状态下出现问题。像招聘会人山人海的情景本身就给人以压力,女孩看到一些单位的用人条件是:只要男生、北京生源、英语达到六级等,如果是外地女生可能会受到刺激,产生自卑。

C 大学生心理问题如何解决

王建中教授认为:“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困难、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从而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对学生心理行为关注、指导,有时几次或一次干预对他的帮助很大。男生小马爱上同班女生小琳又不敢表白,一年之后小琳有了男朋友,小马极度沮丧,学习成绩下降,生活价值丧失,总是过不去这个劲儿。他去心理咨询中心咨询,老师首先指出他爱上小琳是正常的,但他没有付诸行动,小琳在不知晓的情况下找其他男孩也是正常的,你受打击也是正常的,关键是未来如何发展,怎样看待感情挫折。大学生有很强的认知能力,经过启发会转换思维方式应对问题,使情绪、行为发生改变。如果不去咨询,小马可能一两个月甚至一学期解决不了问题,影响学习和生活。咨询老师帮他理清思路,转换思维方式,很快摆脱了痛苦。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对咨询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了。心理咨询提供特定机会使来访者重新认识、评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时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学会新的适应方式。中国农业大学施钢老师介绍,中国农业大学从1998年开始就坚持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从2002年开始给一年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连续几年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的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的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都可能存在,其中真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人数很少,大约在1%至2%左右。大部分学生主要是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心理压力、心理矛盾和冲突,这才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高校心理咨询定位在发展性咨询,面对的不仅仅是有问题的学生,而是全体学生,要针对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发展问题给予指导、帮助、训练,协助他们完善个性,增强适应,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把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训练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个别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以及危机事件的干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目前在高校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主要通过课堂、讲座、社团活动、编演心理剧、编辑刊物、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日(周、月)等形式。一些学校开展了个别咨询、电话咨询、网上咨询、团体辅导等咨询辅导活动。据各学校调查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施钢老师谈到,国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对此不了解、有误解。许多高校都有心理咨询中心,但来寻求帮助的学生不多,认为有精神病的才去咨询。这点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区别大,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学生更明显。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首先是自己解决,其次是向同学求助,然后是父母家人,最后才是专业咨询部门。而在先进国家,大学生有了问题首先主动向专业咨询机构求助。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普遍认为,现在政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重视,但到了各学校,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很多学校经费投入不足,缺少专门场地,专业人员缺乏,工作不规范。有的学校只有牌子却没有真正开展工作。国外及我国香港、台湾的大学专业咨询人员与在校学生的比例基本达到1比1500至2000,而内地大学几乎没有一所学校达到这一比例。我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20年时间,人们对它的认可程度在提高,学生对咨询服务的需求在增加,但各校投入、建设跟不上发展。

教育部于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02年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现在,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希望上级教育部门能够拿出具体措施,使这项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观点】生长痛——成长的成本

生长痛是由于儿童下肢骨骼增长较快,周围神经纤维、肌腱等组织不能同步增长而导致的牵拉痛,属于生长发育中暂时的生理过程。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后期,生理的成熟与心理尚未成熟之间的不同步,也形成了一种“生长痛”——心理问题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这是一种发展到这一年龄阶段必然要遇到的情况,这也是大学生成长需要付出的成本。

大学生的年龄段正处于青年发展到成人的过渡期,既有对上一阶段身心发展的承接,又有本阶段自身的特点。这时生理成熟的主要过程基本完成,心理正迅速发育成熟而又未达到完全成熟。发展心理学认为,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成长课题。生理的成熟使大学生成人意识逐渐形成,生活、学习、求职择业具有独立性,产生社会责任感。但刚从父母和老师的羽翼下飞出来,应对不同情况、承担各种责任的能力尚需要学习和掌握。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从这里走出来的人将成为社会的栋梁,这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将向何处去,这是大学生对自身与人生的思考;大学毕业之后找份好工作能够富足安稳地生活,这是父母的愿望„„承载着这么多的企盼,加上大学阶段繁重的发展任务,使大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应对出现困难。压力导致心理冲突、困惑、矛盾,比起身体来大学生的心理更容易出现问题。

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他们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是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代表着社会的良知。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着社会的健康。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一种“社会行为”也就在所难免。这就是为什么每当有关大学生的案件被媒体披露出来,大学生群体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问,大学生的心理出了什么问题?

生长痛只要调理得当会随着儿童年龄增长逐渐消失,而且生长痛并不是发生在每个儿童身上。心理问题只要及时调节会很快消失,而且心理障碍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有。但是有压力必然会产生心理问题,学业、人际关系、恋爱、择业„„对于大学生来讲压力又无所不在,可是不经历这些,人又难以成长。这就是成长必须付出的成本,这就是“生长痛”。只有痛过之后才能收获成熟。(黄文)【咨询故事】弯路也向前

小路(化名)出生在军人家庭,父母工作非常忙,很少有时间与小路沟通,父母尽可能为他的学习提供方便条件。他在奶奶身边长大,奶奶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小路也懂事,学习很好,从不给大人找麻烦,只是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差。

考上北航一个月后,他感觉住校不舒服,主要是不习惯住集体宿舍,也不知道怎样与同学交往。于是家里为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可问题并没有就此解决,要到学校上课,就得与同学交流合作,这恰恰是小路的症结所在。后来发展到一坐上回学校的汽车,他就心跳加速,到了学校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最后不得不休学。

为使小路摆脱心理障碍,北航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马喜亭老师为他做了一年的心理咨询。起初马老师要求小路一周来一次,并给他布置作业,让他记录每天做的事。然后来咨询时马老师帮他分析哪些是快乐的事,加以强化;哪些是不快乐的事,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同时,家里为他找了一份工作,让他增加与人接触的机会。

马老师还采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小路对宿舍敏感,马老师让他一学期试着住一次,再往后一个月住一次。马老师建议小路,如果在北航上课感到紧张可以到别的学校听课,以降低他对学校、宿舍的敏感程度,逐渐增加在学校的生活时间。适应性增强了,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马老师要求小路注意体育锻炼,并制订每周的锻炼计划。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对身体、心理的恢复十分有益。马老师提醒他每天的锻炼时间要有弹性,而不是机械刻板地一定要在每天的某一时间锻炼。有时候订计划、做事缺乏弹性,当某一时刻不能完成计划时常常会产生失败感。小路喜爱音乐和书法,这有利于平静心情、减轻压力。

小路严格按照老师的安排完成作业。随着情况的好转,小路来咨询的次数由每周一次到一个月一次。一年后的一天,马老师告诉小路:你长大了,你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咨询可以到此结束了。如果以后遇到什么问题还可以来找老师。

篇11:让自学伴随学生成长

【关键词】自主学习 求知者 课堂的主人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84-01

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方面应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主要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前提是必须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的能力呢?我认为: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是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中进行读书、讨论、交流的。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六解放”。首先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敢说,想说,乐说。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思维的火花才得以碰撞,语文课堂才将变得生动、轻松,学生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自然学习劲头就更足了。

在学习《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让四人一小组合作读文,我巡回观察,发现学生都情不自禁地笑了。于是打破了预先设计的教案,随即问学生:

“孩子们,你们为什么笑呢?”

“老师,种葫芦的人太傻了?”

“葫芦叶上长了虫子,他不治,光盯着葫芦看,有什么用?”

“邻居劝他,他还不听,真傻!”

“……”

听到孩子们一句句精彩的表述,我非常感动。以前我总以为孩子理解不到位,要我们一步步指引、分析,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实践证明,是我错了,我低估孩子们了。

根据课堂上的这一生成,随机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态度教育,并进行了说话训练。

“是啊,孩子们,你们说的太好了,果实的成长离不开叶子的帮助,就像我们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自己平时的努力一样。你们可不能像种葫芦人那样一无所获!”

“从现在开始,你们准备怎么做?”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一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我庆幸,给了孩子们说的机会,让他们思维的火花得以碰撞,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其次,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将相和》时,以课题为切入口,抓住关键词“和”,通过讨论学生已明白将相是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然后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部分,并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很快学生便投入到紧张而轻松的学习中去,为交流做充分的准备。这样启发式的导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使本节课的学习有了针对性,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二、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独立学习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阅读能力的形成、阅读效率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先决条件。阅读教学之前,要让学生认真预习,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念,或勾,或画,或读,或思。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习惯便会养成,自学能力也会提高。

2.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营造民主、宽松、愉悦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我们要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

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时,学完课文,我让学生再读文末的句子:“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智乎?”针对两小儿的笑,我让学生讨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并说说原因。起初形成两种观点:一种是嘲笑,一种是欣慰的笑。此时再让学生辩论,双方唇枪舌战,直到下课还意犹未尽。最后大家通过读文,一致认为,两小儿发现圣人孔子也有不知道的事情,不由得欣慰地笑了。像这样的机会,文本中蕴含很多,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善于启发,那便会成为宝贵的课堂资源。学生的能力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听、说、读、写,在听、说的基础上,上升为读、写,而在读、写的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运用语言的天地。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演。针对教材中故事性强、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当小演员,演一演”,学生的积极性颇高。

例如在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我采用了表演的学习方法。以八位同学为一个小组,组内合作,展开比赛。学生先挑选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再认真地研读文本,然后进行排练。表演结束后,要评出最佳演员,最佳创意者,最佳导演。因为要演,学生得研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诸多因素,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角色;因为要评,表演时学生得认真欣赏,整个过程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情绪高涨,多方面的能力得以培养,自身得到了充分锻炼。

2.辩。“辩”是學习语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辩”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在教学《手指》一文时,采用了这一方法,学生自己选择内容:肯吃苦的大拇指,机敏的食指,养尊处优的中指,体态秀丽的无名指和小拇指。然后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展开辩论,到底谁的能力强?“辩”要有凭有据,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对方唇枪舌战。看着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听着他们一句句的质问、对白,我深深地感到,学生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展示自我,内化语言,提高素质。

“好习惯,益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终生受益。课堂上只要我们教师遵循了“兴趣-方法-训练”这一原则,学生的自学能力定会慢慢形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上一篇:保安队长月工作汇报下一篇:幼儿班班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