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学与英语语法教学

2024-05-01

语义学与英语语法教学(通用8篇)

篇1:语义学与英语语法教学

语法与语义的同构解析

本文打破传统框架,运用集合等数理工具,逻辑思想来分析,描述语法与语义之间的同构关系,并侧重语义涉及的内涵和外延的表述.

作 者:韩智渊 纵瑞昆  作者单位: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上海,72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 “”(1) 分类号:H3 关键词:内涵   外延   同构  

篇2:语义学与英语语法教学

柳河三中

胡海燕 一 学习英语语法的目的:

先简要讨论一下要不要学习英语语法的问题。这个问题,答案也许是很清楚的。主张英语语法可以不学的人往往这样说:我们中国人,如果智力正常,从小就会说汉语,能遣词造句,没见过哪个小孩先学语法再学话的。再说,英语讲得多了,有了语感,语法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这种实践出真知的说法,绝对是正确的。但我仍主张学一点英语语法。本人没受过很好的教育,更不懂高深的语言学习理论,但一直有这样的看法:在我们中国,百年都没有营造出正常情况下用正式英语交际的大氛围和小氛围,所以难以在投入产出比符合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培养出一定的英语语感。语法,实际上就是给你语言整体上的语感(规则),既给你能解释语言现象的鱼,又教你如何用语感去钓语言深层的鱼。何乐而不为呢?说到这,学习英语语法的目的也就清清楚楚了:弥补氛围难以在短期内培养一定语感的缺憾,比较经济地获得英语整体的语感。当然,也为通过我们这个考试大国的众多英语测试提供初级“抱佛脚”的方法。

二 学习英语语法的范围: 学习英语语法的范围,指的是学习英语语法需掌握的内容程度。既然我们学习英语语法的目的那么简单实际,到啥山唱啥歌吧。范围不必很大,也就是说面不宜太宽,点也不宜研究太深,毕竟需要用英语说之乎者也的人不多。另外,我认为通过学习英语语法,求得对英语的整体感觉非常重要。有了整体感,可以揭开英语的神秘面纱,知道了对手的模样,就知己知彼了;有了整体感,对语言就有了“君临天下”之气,加之不懈的积累,从掌握语法的必然王国,进而出入语言的自由王国。出于这种考虑,这个讲义编得非常简单,有些方面甚至还不如高中所学的内容,但实用语法的基本脉络比较清晰。

三、学习英语语法的方法: 英语语法书很多,学习英语语法的方法也不少。学好一样东西,本没有绝对好的方法。号称包治百病的医生,要么是庸医,要么是骗子。事实上,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尝试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依我这个半路出家的人看来,不管用什么方法学英语语法,进而学英语语言,一是要有整体语感,要学会归纳和演绎,由此及彼;

三 是要借助对母语的了解,琢磨汉语和英语的异同之处,转而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由此及彼。比如:学了wish的宾语可以用不定式,可以推理出名词wish的定语、表语也有可能是不定式。是还是不是?一查词典便知。汉语的“讨论”一词用动词短语作宾语,中间一般要加个wh-词,如能说“讨论如何学习英语”,不能说“讨论学习英语”。英语里的discuss用不定式作宾语是否也是如此呢?英语中类似的词是否是同样情况呢?花点时间就解决问题。对语言的分析能力,实际上以对语言的整体语感为基础的,更是以对语言完整的整体语感为目的的。说到底,语言不就是规律和例外的组合吗?!两三年积累下来,你就是语法高手。最后祝你能在engkish上取得好成绩。

英语语法教学设计

一、引言

课堂教学有效性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英语教学设计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做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因此,教学设计需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着重探讨了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二、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在语法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针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语法教学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对教学内容、活动方式、媒体的运用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发现要提高语法教学有效性,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需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一)新知识与旧知识相结合的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他们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学生赖以学习新知识的材料必须与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有紧密的联系。

在语法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发现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构建对新知识的理解。人教版英语新教材(nsefc)虽为语法教学提供了载体,编排在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标题下,语法材料却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去尝试、发现。如nsefc必修4第4单元body language中的语法内容是学习动词-ing形式在句子中做状语和定语,如果让学生根据第1题的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与所给例子结构相同的另外几个句子,然后发现其新的语法现象并归纳出使用中的语法结构,很多学生会发现不了,更不用说归纳了。因为,这些在教师看来很明白的东西,对学生来说,就不那么明显。而在完成第2题时,学生或许能“依样画葫芦”,却不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教师必须明白教材只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载体,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对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改造。如动词-ing形式做状语是由状语从句、简单句、并列句演变而来的,而这些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据此,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句子改为句子1a和句子2a,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句子1a和句子2a类似的句子1b和2b,并划出意义相同或相似但形式不同的内容。核对答案后,点明1a和2a是初中学过的句子结构,1b和2b是新的学习内容。这两组句子1a和1b、2a和2b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新的语法知识,即句子1b和2b的产生了。

1a.I saw several young people enter the waiting area and they look around curiously.1b.I saw several young people enter the waiting area looking around curiously.2a.then akira nagata from Japan came in.he smiled, …

2b.then akira nagata from Japan came in smiling, …

学生通过对比去尝试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转换规律,发现新的语法结构,这样学生就能较容易地构建对新知识的理解了。

(二)语言形式、意义、用法相结合的原则

初中阶段的语法教学,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的表意功能。因为语法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具备准确的有意义且得体地使用语法结构的能力。而脱离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句子层次的许多问题是说不清楚的。因此,语法教学要遵循从语篇中来,到语篇中去,即形式、意义、用法相结合的原则。

(三)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独立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观察、阅读、思考、操作、质疑问难、搜索、输入和加工信息的过程。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教育家卡甘提醒教育者:“学生既需要学会如何竞争和如何独立工作,也需要学会如何合作。”

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应该把两种学习方式有机而协调地结合在一起。较小而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较大而又较难的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如在学习动词-ing形式做状语时,一些单句练习就比较适合让学生独立完成,而让学生归纳所发现的语法规则之类的问题就最好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因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能加深对这些规则的理解和记忆,并且能通过讨论借鉴别人的方法。如对动词-ing形式作状语,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下面两种有助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的方式: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培养独立自主能力。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探讨过程中强化对语法概念、规则的理解、记忆,并找到学习语法的正确方法,对语法规则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更全面的理解;使学习语法的思路明确化、外显化,这样既可以消除学生学习语法的枯燥感,又可以使学生在比较和讨论中把握语法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设计独立学习的活动,又要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并明确完成活动的方式,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相处、合作及团结创新的精神都得到培养,并在此过程中建构知识的意义。

(四)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不意味着排除传统媒体的运用,而且两种媒体都有各自的优势,因此,在材料的设计过程中就应注意结合学习材料的特点及其完成方式等因素考虑选用最合适的媒体,这样才能达到媒体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以计算机的运用为标志的现代教学媒体具有使教学内容传递速度快、直观化和生动化等优点;而传统教学媒体如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在中小学教学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仍然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运用这些传统技术和工具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教学方式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如好的板书设计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可见,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法教学任务的完成方式决定了两种教学媒体结合使用的必要性。因为语法教学需要学生通过独立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如考虑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求学生学习的材料就不能只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而必须以文本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尝试、交流、讨论;手、口、脑、耳并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而且,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既有预设又有生成的。总结课堂上生成的内容就常用到黑板。另外,答案的呈现、图片等的展示用现代媒体效果更好。可见,要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到两种媒体与教学方法的优化结合。

(五)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课标》明确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应能使教师获得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师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因此,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应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各项教学内容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像大学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有专项的语法测试评价,中学生的语法能力评价通常是在考试中通过单项选择题、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等方面的综合测试来进行的。因此,中学语法教学评价除通过考试来综合评价外,应更多地采用形成性评价。

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评价的内容及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可选择课堂观察、体态语言、语言、提问、师生互动协商、任务完成等方式。如学习动词-ing形式做状语后,可设计以下两个任务让学生选择完成。

这种任务可以诊断学生的笔头输出能力,当然还可设计通过口头完成的任务来检测学生的口头输出能力。另外,根据需要还可设计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分为组内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这里所指的个人评价是指对教师的评价,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和他人对教师的评价。设计评价时,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自我评价,却忘了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比教师的自我评价更能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为让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评价,更能促使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和设计问题,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平等意识,事实也证明,这是学生非常乐意做的。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写学习日志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反思等进行记录。学习日志可以有效地监控学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总之,语法教学评价结合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及评价的特点,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及时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三、结语

篇3:语义与语法关系的认知语法研究

1 语义和语法的内涵

本文讨论的语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语法囊括语法形式及其意义。

1.1 语法自身有意义

其实, 人们早就认识到句义是由词汇义和结构义共同决定的,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弗雷格提出:词汇义+结构义=句子义, 指出结构有意义[4] (P234) 。20世纪中期乔姆斯基等学者根据“模块论”得出结论:只有词汇才有意义, 而句法仅提供组合词汇的原则, 本身没有意义。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认知语言学以及构式语法[5,6]和认知语法对乔姆斯基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批评。构式语法提出“构式自身有意义”, 认为必须将形式与意义、结构与功能紧密结合起来, 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形义配对体 (即象征单位或构式) , 它们才是语言研究的主要对象。这里的形式包括拼写、语音以及结构, 意义是指这些形式的意义。因此, 象征单位的形与体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是一个整体。如果说语法是一个形式的规则系统或抽象的结构系统, 依照构式语法的观点, 这个系统也是有意义的, 而且这个系统与自身的意义也是不可分割的, 也就是说考虑语法问题时, 必须同时考虑语法的意义问题, 语法的形式与语法的意义不分家, 是一个整体, 这与弗雷格原则是一致的。认知语言学基于完形心理学 (Gestalt Psychology) 和整体主义 (Holism) 的角度来解释语言, 提出很多例证来说明结构意义的存在, 并且认为“整体意义大于部分意义之和”, 即1+1<2, 强调意义的整合 (integration) , 这就形成了对弗雷格原则的一个“超越式”的回归或修正。Langacker[2] (P56) 提出“语法就是概念化”, 语法本身就是意义, 与弗雷格原则也是一致的。因此, 19到20世纪的语言学研究进行了“意义回归”, 正如王寅所说, 学界对意义的研究实现了一次既超越又不超越的回归[7] (P9) 。

1.2 意义与语法的象征性

语言是一个象征系统, 形式与意义组成了一个象征系统, 形式包括词汇、句子、篇章和语法, 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句子意义、篇章意义和语法意义。形式与意义是一体两面的配对体, 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具有对应性, 词汇与语法形式具有对应性, 词汇与语法意义也具有对应性。

2 语义与语法的研究方法

2.1 语义首要性

1) 语法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是意义

人类的语言是一个象征的意义系统, 词汇和语法结构都不例外, 在意义系统的背面是形式系统, 这两个系统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而意义系统是被凸显的, 处于首要位置, 相当于硬币的正面, 是语言的价值所在, 没有意义的语言不存在。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弄清楚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语法意义从根本上说是使用语言的人赋予若干语法单位的一种说明某一语法单位与另一语法单位之间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的主体意识[8]。因此, 语义语法的研究就要把象征性意义放在首位, 意义应该成为语言和语法研究的重点。

2) 意义认知的眼睛:隐语性思维

语义是语法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 而意义的研究呼唤隐喻性思维, 因为人类的语言是一个复杂的象征系统。Langacker认为语言的本质是象征性[2] (P11) , 语法的本质是象征性[2] (P56) , 强调意义研究在语言研究之中的重要性。Lakoff认为概念理解本身就是隐喻性的, 隐喻性句子唤起隐喻性理解 (That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itself can be metaphorical.And a metaphorical sentence evokes a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 [9] (P58) 。隐喻性思维就是一种象征性思维, 语言的理解需要隐喻性思维, 这与Langacker“语言的本质是象征”的观点[2] (P11) 不谋而合。

语言的意义有字面义 (Denotation) 和引申义 (Connotation) , 有的文字可以做字面理解就可以, 有的文字必须作引申理解才可以, 但不是说它们是分离的意义, 它们像形式与意义的关系一样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对引申义的理解往往需要象征性思维, 因为它们本身就是象征性的, 对象征义的理解是语言理解的难点, 也是判断一个学习者对语言运用及理解娴熟程度的重要尺度。

词汇多义的理解需要隐喻性思维。多义词按照衍生的方式分为辐射性多义和链性多义两种, 而这两种多义都关联到隐喻性扩展[10], 如“Head”和“Candidate”。因此, 对词汇多义认知理解的关键是隐喻性思维。

单词、短语及句子的理解需要隐喻性思维。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做释义 (Paraphrase) 活动, 释义就是重写一个单词、一个陈述或一篇文章, 使其易于理解 (re-wording of a piece of writing, statement, etc, esp.in order to make it easier to understand) , 通常的做法是把象征性意义“喻底”用通俗的英语 (colloquial English) 表达出来, 而这种转换活动需要隐喻性思维, 否则抓不住喻底, 如何表达得出来。例如:Take that special hello and lock it away within you—in that place in your heart where summer is an always time.句中斜体部分的理解就必须求助于隐喻性思维, 否则就难以理解其言外之意。“Lock it away”的字面义是“把某个东西藏起来并锁好” (If you lock something away in a place or container, you put or hide it there and fasten the lock.) , 而引申义是“藏在心底” (Keep it in your heart) , 这就是一个隐喻“把某种感觉藏在心底就象把某物藏在箱子里一样”。“summer is an always time”字面义是“Summer is an everlasting season”, 这样释义显然没有表达出作者的意图, “Summer”给人以温暖, 隐喻“欢乐与幸福”的情感, 那么此句的隐喻意义就是“心中总是充满幸福与欢乐”, 如果不是隐喻性思维, 如何能联想出此义来。因此, 此句的意义是“记住那个特别的问候, 把它藏在心底, 你心里就会永远充满幸福与欢乐” (Remember that special hello and keep it in your heart so that you will be filled with the joy and happiness forever) 。

习语的理解同样需要隐喻性思维。例如:“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side (of the fence) ”用以指永不知足的人, 总以为别人的境况比自己的好 (said of people who never seem satisfied and always think that others have a better situation than they have) , 这里的“Grass”和“Green”都是隐喻性表达, 理解时需要隐喻性思维, 才能抓住喻底。

篇章的理解需要隐喻性思维。“说理性”文章主旨的理解必须依赖隐喻性思维才能达成, 否则读者不能真正理解文章, 因为多数作者的写作思路或表达方式是象征性的。例如:《英语综合教程 (第一册) 》 (何兆熊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的一篇课文题为“永远不要说再见” (“Never say goodbye”) , 要理解此标题, 就要意识到它是一个隐喻性表达, 文章最后一句话“Suddenly and truly, I knew what he had meant about never say goody—about refusing to give in to the sadness”道出了其义, 但是其表达 (斜体字) 又是一个隐喻, “give in to”是“承认失败和投降”的意思, 在本句中是“受控于悲伤就像向对手投降一样”的意义, 这也是靠隐喻性思维得出的。因此, 此标题的言外之意是“忘却悲伤, 留住美好”。结合“Take that special hello and lock it away within you—in that place in your heart where summer is an always time.”和标题“Never say goodbye”这两个隐喻, 可得出文章的主旨是“对于离别可取的态度是忘却悲伤, 留住美好, 心中就会永远充满快乐和幸福”。

2.2 语义与语法互为验证性

众所周知, 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都是循环定义的: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是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所表现的意义是语法意义。在研究语法讲形式的时候, 不忘记语义的解释, 在研究意义的时候, 不忘记形式上的验证[11]。

在理解语言时, 人们首先考虑的是语义理解问题, 其次考虑的才是语言形式的问题, 只有当语义理解出现歧义时, 人们才会考虑语言形式问题, 意义满足形式, 形式满足语义, 使意义与语言形式保持一致。例如:“The soldiers____ (lie, lay) aside their weapons.”在理解这句话时, 出现了2个意义:“士兵们躺在武器旁。”和“士兵们把武器放在身旁。”, 这时就需要分析语言形式问题。如果“lie”作“躺”解, 是不及物动词, “aside their weapons”是介词短语, 这时句意是“士兵们躺在武器旁。”;如果“lay”作“放置”解, 是及物动词, “their weapons”做它的宾语, “aside”是副词, 这时句意是“士兵们把武器放在身旁。”见图1和图2所示的框盒树形图分析。

2.3 语义与语法互为渗透性

词汇有意义, 语法本身具有意义, 在研究语法形式时, 不忘记意义的解释;在研究意义时, 不忘记形式的验证, 两者互相依存和制约, 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真正的结合是使形式与意义相互渗透,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水乳交融。

在理解语法问题时, 尤其是语法的特殊用法时, 必须借助语义才能说得清, 才能达到解释充分性。例如对于可以用于进行时态的意念动词 (Notional verbs) 的理解问题, 必须依靠语义才能解释清楚。“think”在表示征求意见或发表意见义时, 不能用于进行时, 而在不表示征求意见或发表意见义时, 可以用于进行时, 所以判断其是否可以用于进行时的依据是语义。

表示征求意见: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ilm? (√)

What are you thinking of the film? (×)

表示思考或想:—What are you thinking about?

—I am thinking about the play we saw last night.

在理解一句话是否有语法问题时, 不考虑语义是没有办法判断的。例如“expect”在表示“期待、期望和等待”义时是可以用于进行时态, 而在表示“猜想、料想和认为”时不用于进行时, 这也是依赖语义解释其间的区别。

This is the parcel which we have been expecting (from New York) .这是我们一直在期待的 (从纽约来的) 邮包. (√)

I was expecting a present from her, so I was disappointed I didn't receive one.我原来一直盼望着能收到她送的礼物, 所以因得不到而失望. (√)

—Who has eaten all the cake?谁把蛋糕都吃光了?

—Tom, I expect/I expect (that) it was Tom.我想是汤姆[大概是汤姆]吧. (√)

I was expecting the book to end happily, but in fact it was really sad.如果“expect”表示“猜想”, 此句就有语法问题, 应改为“I expected the book to end happily, but in fact it was really sad.”即“expect”表示“期待期望”义, 此句就是语法上正确的。

3 结束语

本文的语义和语法研究取向于“语义和语法”的融合, 强调语义的首要性, 语义的概念扩大为词汇意义加形式意义, 语法囊括语法形式及其意义。本研究源于对教学实践中语法地位的反思, 以期用新的理论赋予语法和语义正确的地位, 加强英语教学的科学性, 促进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邵敬敏.语义语法说略[J].暨南学报, 2004, 108 (1) :101-106.

[2]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I: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3]Langacker, 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II:Descriptive Application[M].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4]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Goldberg, A.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6]Goldberg A E.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UP, 2006.

[7]王寅.构式语法研究 (下卷) :分析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8]金立鑫.论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3, 88 (6) :46-49.

[9]高远, 李福印.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10]赵勇.辐射性和链性语义的异同及其范畴化意义[J].文山学院学报, 2013, 26 (4) :98-101.

篇4:语义学与英语语法教学

关键词:生成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语法教学 语义观

一、引言

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说,对语言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由于二者对语言基础元素的不同理解,在某些方面二者存在着悖论,而对于这些悖论,学术界数十年间从未停止过争论,至今也无明确定论。

生成语言学是20世纪以乔姆斯基为首的语言学家强调语言的自治性与自成性的内在论,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语言能力,语言器官即是一个获得语言的装置,在后天与外界相互作用下,不断吸收新的语言符号来丰富语言系统,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的语言表达状态。这种表达状态是由无限个语法结构组合而成的,每个语法结构都具有自身独特的语义特征。生成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是形式主义哲学和笛卡尔的先验哲学。在乔姆斯基看来,句法结构是语言的基础,即使是符号按照句法规则排列也能表达一定的意义,这种语法结构具有普遍性及生成性,人的后天语言拓展即是按照人脑中存在的语言规则不断排列组合的过程。

而认知语言学则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在后天语言环境中的不断体验中获得的,人不存在先天的语言能力,人是体验的主体,意义是基于体验和认识的心理现象。认知语言学强调心智的体验性,重视语言的环境、语言的交际作用,语言认为应以语义表达为中心,语义先于语法。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语法离不开语义,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语义是语法的基础,语法是为语义的表达服务。

二、生成语言学语义观及认知语言学语义观

生成语言学说又称“先天语言能力学说”,支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语法是在人出生时就具有的,它具有普遍性,是大脑中存在的与语言知识相关的心理机制,这种心理机制不受具体语言的限制,具备理解任何语言的潜质。凭借这种心智中潜在的语法结构去学习理解生活中的各种语言材料。婴儿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决定语言能力的结构层次有两个,一个是深层结构,一个是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负责语言内部的句法关系,通过句法关系来表达真实的意义。而表层结构则是负责句子中的组合形式的建构,整合语句的发音等。句子的深层结构通过表层结构表现出来,从而被人们理解与感知,达到交际的目的。

认知语言学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生成语言学天赋观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不仅仅是客观的真值条件,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研究语义总要涉及人的主观看法或心理因素。因此,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验语言的表达所带来的反馈信息,分析并总结归纳,从而为下次更好的语言交流提供借鉴材料。

三、二者对语法教学的影响

语法是语言运用的规则,对语言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语法教学是语言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但语法教学并不只是单纯为了使学生学习语法,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其中规则,能够熟练运用规则,更好地为语义表达而服务。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由于在语义及语法的作用和地位上观念不一,因此对语法教学的指导作用也就大相径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同语义观下语法教学的重点不一样。生成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语音、语调等语言的物理属性,而是人脑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语言有着自身的规则,这种规则是先天的,存在于人的心智当中,幼儿不会说话却能听懂大人的话,聋哑人通过看口型就能理解语言的意思,这些都归功于人们先天对语言表达规则的理解。生成语言学家甚至认为人们即使用一些语言符号按照规则排列也能表达出具体语义。因此,在生成语言学语义观的影响下语法教学更注重句法结构的讲述。而认知语言学则更注重语义,语义的表达是第一位的。

第二,不同语义观下语法教学的方式不一样。生成语言学语义观强调语义是隐藏在语法背后,语法可以脱离语义单独表达意义,因此,语法教学要以语法理论讲述为主要方式。而认知语言学语义观强调后天语言实践的体验对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断丰富的语义系统。此外,生成语言学强调语法的普遍性与同一性,而认知语言学突出普遍规则之外的特殊情况。

第三,不同语义观下语法教学的内容不一样。生成语言学认为句法结构是语法中的重点,统筹语素、词汇等,因此,在生成语言学的影响下,语法教学绝大部分讲述句法结构,而对于语素、词汇等语法结构则一带而过。而认知语言学强调语素、词汇、句法、篇章及语义的整体组合,从语素到篇章联合为语义服务。

四、二者在语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生成语法语言学在教学中由于过度强调句法的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其他语法知识,影响了语义的整体表达。此外,生成语法语义观认为语法结构可以脱离语义而单独存在,强调语法的独立性与普遍性,这样往往会造成语义的错误。例如,“名词+动词+宾语”的语法结构,利用普遍语法,所有的名词和动词加宾语都可以进行随意组合,那么,“我+喝了+水杯”这样的组合就可以成立,但是从语义上来说显然不通,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时也会遭遇到解释困境。

而认知语言学由于过分强调语言的后天习得能力,而忽视了人们大脑与生俱来的概括、推理能力。在实际语法教学当中,教师往往过分注重语言情境和语义的搭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必然不少,这样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反而对教学造成不良影响。

五、结论

篇5:语义学与英语语法教学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先教授词汇和语法,再通过反复阅读或听故事来提取故事中的重要句型,分段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固然能让学生扎实的掌握词句,但忽略了学生的心理与情感体验。

故事的作用是借助故事情境实现语言的输入,为学生提供相对完整的有语境的语言素材,便于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具体情况。因此,如果先于故事学习词句、语法,不仅学生难以理解词句、语法的意义,即便是学会了、记住了,也是“死知识”,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使用。故事的另一主要作用则是培养阅读兴趣。因为故事有情节,内容有趣,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因此,词汇、语法的学习并不是故事阅读的主要目的,因此更不应该先于故事学习。

背单词、练句型、记语法,是现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而且一直也在影响着现在的小学生学英语。究其原因,一方面我们英语教师个人在学习英语时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教师自己就是这样学习英语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早期阅读又包含在语言教学中,所以很多老师在开展故事或阅读教学时,都习惯于从“知识点”的角度挖掘教学点。老师们的想法和做法不无道理,但如果我们再仔细研读《新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关于阅读的技能目标和策略目标,不难发现,小学阶段的阅读培养更多倾向于技能和兴趣的培养层面。

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而学生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喜欢的故事内容,就会更加主动,会对故事的内容更积极更努力的去思考,故事的内容与自己的喜好结合,真正的融入到情景中,真正的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真正的享受着故事带来的乐趣。

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许多单词的重复都表现得非常自然,而且令人印象深刻,语言方面的困难可以随之迎刃而解。故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语言输入,学生以叙述的方式表达故事的内容,又能有效地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而故事的情节的虚构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故事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生动,表现手法夸张,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故事的深入学习,不仅能够掌握语言,同时能够学习故事的深刻意义,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差异,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故事的设计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由于故事的不同,教学角度的不 1

篇6:语义学与英语语法教学

如今这个时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是由科技和人才来推动的,而且由于英语在国际范围内使用的广泛性,在中学教育当中加强英语的学习也更加重要了。英语主要是作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工具来进行使用的,所以对于它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能够听懂明白的阶段上。我们都明白掌握一种语言就相当于多了一分工作优先的权力,而在如今的中学教育当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英语知识的积累,却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而要想真正掌握英语,它的语法则是必学也是必通的,毕竟所有的英语句段都有着一定的语法逻辑结构。但在如今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当中却不能够真正达到这个目标,教师们仅仅停留在语法规则的讲解却不引导学生多练的阶段上。在本文当中我将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1.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学习动机不强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许多学生并非对英语不感兴趣,他们只是不知道该怎样解决语法问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停留在考试考高分上好学校的目标上的,有的他们并不能够真正明白学习英语是为了实际当中的交流和应用。我们也可以看到有的学生书面英语分数很好,但是当你要求他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所说的话时则会漏洞百出,这主要是学生平时缺乏练习的结果。而且许多人仅仅是为了考试而被强逼着去学习语法,加上教师对于语法的讲解停留在规则的记忆上,这也给学生留下来语法等于枯燥无味的印象,这样学生就更加不可能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了。况且在许多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只是一步步跟着教师的要求死记硬背,并不能够自己找出其中的逻辑方法,在大量背诵却无明显效果的情况之下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当中的困难,同时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教师对学生的语法错误缺乏科学的认识

英语的学习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要想短期内就完全掌握英语语法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首先是记忆大量的单词,在达到一定效果后教师会继续教授语法,但在语法学习的过程当中出现了教师教的时候都可以听懂,但自己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则会漏洞百出。当学生使用出现错误时,教师会责怪学生对于语法规则记忆不深刻,但实际并非如此,有的学生之所以还会讲求一定的语法规则恰恰说明了他确实人真学习了语法。出现错误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突破了这一点学生便可以将英语语法融会贯通。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而是应该耐心地帮助学生区分不同语法的特点和规则,从而使他们能够有效掌握语法的使用。

2. 改善语法学习的对策

2.1采用多种方式教授语法

对于处于好动年纪的初中生来说,语法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来丰富语法的学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播放简单语法的变化,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如今有许多的学生热衷于外国影片的欣赏,因而教师可以截取简单对话的英语视频来具体分析其中的语法规则,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讲解是能够增强学习的效果的。此外由于在中学的英语课本当中许多的.单元都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同时也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的,因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选择话题进行编写,在初步的排练之后在班级内进行对话演示。通过多种动画、视频以及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语法的讲解和纠错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印象,同时也是能够达到语法的有效教学。

2.2语法教学与阅读相结合

在英语的学习当中,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需要学习大段大段的英语文章,在一篇篇的文章轰炸之后,学生只是了解了更多的英语单词和常识,但是对于语法还是摸不着头脑。因而在英语的学习当中为了达到有效教学,教师应该在分析语篇的过程当中就指出其中所存在的语法结构,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学习语法的重要性同时也才能够增加学生对于语法的眼熟度。况且语篇本身所蕴含的语法知识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语法结构,它是结合了具体的语境、语义的,是多种英语知识的综合体,可以说如果能够较好地掌握语篇那么学生的语法学习也就简单多了。

3. 小结

本文是基于我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展开的,分别从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和教师对学生的语法错误缺乏科学的认识这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今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而后又从采用多种方式教授语法和将语法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两个方面阐明了改善语法学习的对策。然而宥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并未能对相关知识进行全面详尽的论述,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

[1] 桂小芬.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 新课程:中, (11).

篇7:语义学与英语语法教学

我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承担学校四年级、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每天对学生的英语授课当中,我发现了一个学生学习是难以逾越的困难,就是简单英语语法的掌握很不理想。学生对于课文,单词较容易掌握和巩固,但以涉及课外知识,让其用所学的新知拓展说一下创新句子,问题就频频发生。不是人称出错,就是系动词不会用。陈述句变疑问句学生不知该如何下手,对一个简单句子中某部分进行提问,学生不知该如何说出完整句子,即使回答也是磕磕绊绊。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与反思,发现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盲点,就是太注重课本内容,对课本内容扣得太死,不够灵活。没有给学提供充足的时间去拓展练习,让他们尽情去发挥、去尝试。平时练习太少,导致问题累积,因而出现了现在的问题。基于此,再结合我县本学期实践高效课堂新模式,为我打开了一个新思路,我决定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环境与条件,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到英语语境当中,锻炼自身能力。

通过此次实践,要让学生不仅对课本内容达到融会贯通,而且使其能将所学灵活变通,将英语的语法理解与掌握融入在我会听、我会说、我会读、我会写当中。能在生活当中去实践,去应用。

篇8:语法与语义:形式与内容

各种语言都有其不同的语法, 包括人类语言和计算机语言等等。语法是能够生成一定意思的语句的规则系统。Chomsky在生成语法里指出, 某一语言的语法是套规则系统, 详细说明 (specify) 即生成这一语言中的句子的集合, 赋予其中每一个句子以结构描写。语法指用词造句的规则, 它使语言具有一种有条理的理解的性质, 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是大众的产物, 不是人和个别人规定的。可是即以形成, 就有约束力使用中语言就得遵守它的语法 (吕叔湘, 2006) 。这说明, 人们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义时必须得遵循本族语言的语法规则。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如汉语中常常存在没有主语的句子:

刮了一夜风, 早晨下起雨来。

几时来的?——才来三天。

而在英语中不能这样说, 必须得赋予主语:

It winded all night and rained in the morning.

When did you come?-----I came here only two days before.

语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而语义具有临时性和多变性, 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不断变化的, 语法与语义二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语法从大量的语义基础上抽象出来, 对语义反过来又进行科学的限制与规范。深入语法研究, 可以促进语言的灵活运用, 可以使表达事件时信息的组合更为规范和简约。一种语言是由合法的句子集合而成的。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才算是合法的呢?可以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来判断, 语法和文法结构有关, 然而语义是和根据这个结构所组合的词汇意义有关。但语法结构的合理并不表明语义的合法性。如:晓明上大学。这个句子是符合语法规则 (S+V+O, S是主语, V是谓语动词, O是宾语) 的, 同时也符合语义规则。如果反过来, 大学上晓明。同样是S+V+O结构, 但这个句子虽然符合语法规则, 但没有什么意义, 因此说是不符合语义的。像这样的句子还有:Tennis lovers hate tennis;This programme is for music-lovers who dislike music.形式的规范, 并不能说明内容的通顺。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着手才能全面的了解和研究语言。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 如果语言只是一堆由声音组成的杂乱无章的东西, 那么我们就无法用它来进行交际。语言中使用什么材料和单位, 这些材料和单位如何进行组合, 组合起来又表示什么关系, 都是有语法规则的。

语义对语法具有决定作用。人类只有在习得和掌握语义关系之后。才能弄懂词语之间的搭配, 也就是按照一定的语法结构造句, 说话。语义是显示现象和人类认知相互作用的产物, 这也就意味着现实现象和认知能力是语法的成因。 (石毓智, 2006) 在语法的分析中, 意义不能作为主要的一依据, 更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但可以用作参考项来对语法进行分析。而在传统语法中一定程度上利用意义, 可是如何利用, 如何控制, 始终没有很好的论述。语法意义是否相同可以用语义特征分析法来判断, 语义层面的安排方式影响语法规则。要解释语法意义的差别不仅要进行语法分析家要进一步观察其语义差异。不同的语法结构, 以及不同的语义结构, 表达的语义内容是不同的。

乔姆斯基早期阶段的转换生成语法认为语义和语法二者是毫无联系的以至于生成了下面这样让人不能接受的句子: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 (无色的绿色的想法狂怒地在睡觉) 。在这种情况下, 他不得不将语义引入到语法分析中去。由此看来, 语法和语义二者之间联系紧密, 一方不能独立于一方。可以说语义是语法分析的基础。在汉语中, 比如“救火”“消除疲劳”“看医生”这样的搭配。若将其语义分析, 有人认为, 救有挽救的意思, 那“救火”不是让火燃得更旺吗?“疲劳”怎么能“恢复”, 是不合情理的。也有人认为, 把体力和精神从“疲劳”中恢复过来, 完全合适。再如“贵宾们所到之处, 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同样是语义分析, 有人认为“处所”不能作为受事“受到欢迎”, 这个句子有误。但一些人认为“所到之处”可看作是“在所到之处”的省略形式, 成分来讲是状语, “受到欢迎”是主语“贵宾们”句子是可接受的。再如“晒太阳”, “跑关系”, “吃餐厅”这样的搭配, 它们依靠的是语义关系而不是语法关系。

离开语法, 语义就失去了客观依据;离开语义, 语法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大部分语法现象只可能通过语义和语用的联系去理解。更具体地说, 语法关系只有同语义, 语用联系起来得到完整的理解” (Comrie, 1980) 。

摘要:语法与语义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二者之间非脱离的, 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语法是形成一个句子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只有符合语法的句子才是正确的。但语法的正确并不表明句子就能让听话者明白说话者在说什么, 还要能够清楚的表达出语义才可以, 即话语意义。因此对二者关系很有必要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语法分析,语法规则,话语意义,语义结构

参考文献

[1].陈秀珠.语义在语法中的作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83. (3) .

[2].郭建辉.语法的语义特征[J].怀化学院学报, 2007.01.

[3].刘顺.现代汉语语法的多维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4].吕叔湘.语法学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石毓智.语法的概念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税昌锡, 邵敬敏.论语义特征的语法分类[J].汉语学习, 2006.01.

[7].滕慧群.语法修辞关系新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6.

[8].汪敏里.语法研究与语义[J].远程教育杂志, 1999.06.

上一篇:五户联保承诺书下一篇:如何让孩子自觉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