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学与词汇教学

2024-05-04

语义学与词汇教学(精选8篇)

篇1:语义学与词汇教学

词义:语源学与词汇语义学的关联

义不仅是语源学研究的对象,也是词汇语义学关注的.重点,二者在发展上本应有密切的联系.但就目前状况来看,二学科分化的趋势远胜于协作.在我国,由于包括专业体系设置在内的各种原因,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本文旨在结合具体材料讨论二者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作 者:陈卫恒 CHEN Weiheng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语文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年,卷(期):2008 ”"(6) 分类号:H315 关键词:语源学   词汇语义学   合作   etymology   lexical semantics   cooperation  

★ 孺子牛的意思是什么

★ 瑰宝的词义

★ 翻译中词义的具体化与抽象化

★ 高尚的成语及其词义

★ 斑驳陆离和光怪陆离的词义和区别

★ 工业分析与检验自我鉴定

★ 体育课教案举例与分析

★ 福利与社会文化分析论文

★ 旷野与城市课文分析

★ 《桃花源记》主旨与结构分析

篇2:语义学与词汇教学

论词汇语义的变化与发展

词汇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演变和发展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词义的演变是语言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掌握词汇语义变化的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外语.

作 者:朴金凤 PIAO Jin-feng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刊 名: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0825(3)分类号:H313关键词:词汇 语义 语言外部因素 语言内部因素 语义类型

篇3:语义韵与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基石和语言意义的载体, 它维系着语音和语法。语言若离开了词汇, 就无所谓语言。离开了高效率的词汇学习, 语言知识就无从谈起, 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必将成为无源之本, 外语教学也就无效益可言。McCarthy (1990) 认为, 学习外语时, 不论语法如何精通, 发音如何漂亮, 没有词汇来表达各种意思, 就不可能成功地实现交际。[1]随着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施, 许多学生发现, 尽管他们词汇量很大, 却因交际中的遣词不当而影响了交流, 甚至引起误解。近年来,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 (corpus linguistics) 的发展, 人们发现这一新的研究方法以其清新、鲜活的语言数据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可靠、更直观的语料。尤其是语义韵 (semantic prosody) 的研究为精确地认识、学习及运用词汇意义提供了科学、直观的依据, 也为新课程框架下的英语词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既有文献综述

(一) 语义韵的内涵

语义韵, 又名语义协调 (semantic harmony) 或语义渗透 (semantic congation) , 是一种特殊的搭配现象, 指的是某些词项由于经常与具有某种语义特征的语言单位共现从而产生的一种语义特征。Stubbs (1996) 研究发现, 节点词 (node word, 即所研究的关键词项) 和它的搭配词项之间、搭配词项和搭配词项之间总有一种语义关系。[2]在节点词与其典型搭配词之间所弥漫的一种联想意义被称为语义韵。Louw (1993) 指出, 一个词项和它的搭配词搭配在一起, 总是会产生一种语义氛围, 这种语义氛围被称为语义韵。它是一系列相近的、较稳定的搭配词建立起来的语义形式, 通常具有肯定的或否定的语义特点, 其主要功能是表达言者或作者对某一语用情况的态度。它只有借助语料库, 从大量实际使用的语言中总结出来, 而远非本族语者的直觉所能观察到。[3]由此可见, 语义韵揭示的是“词语搭配的特殊行为”“超越单个词语界限的内涵意义”以及“某一词项搭配所体现的种种前提假设”, 是语料库语言学迄今发现的重要语言运作机制之一。[2]

语义韵的命名来自于音位学中韵律 (prosody) 的概念。韵律最初是由Firth (1957) 提出的, 用来概括语音研究中具有超切分 (suprasegmental) 特征这一具体的音韵现象。[4]其弟子Sinclair (1991) 继承了他的“韵律”理论, 并将其推广、运应用于对词汇的研究中。他认为, 韵律不仅存在于语音中, 在词汇层面上也有类似的现象。[5]凭借多年编纂词典的经验, Sinclair意识到词汇意义与其使用环境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有时词义实际上就是指词汇的搭配意义, 即语义韵。

Sinclair特别注重词汇搭配意义的研究, 在利用COBUILD语料库对happen和set in这两个动词作定位搭配检索时发现, happen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和意外事故之类的不愉快事件联系在一起 (如accident, war, crisis, tragedy) , 即便是和令人愉快的事件一起使用, 该事件也是出人意料的 (如miracle) ;而set in则几乎总是用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件作主语, 如rot/decay, ill-will, decadence, impoverishment, infection, prejudice, vicious circle, numbness, bitterness, mannerism, disillusion, slump等。Sinclair曾戏称set in长期与“坏蛋” (bad company) 为伍, 其结果是只要set in一出现, 人们就知道被描写的事情一定是不愉快的。另一方面, 由于set in已经染上了“贬韵” (imbued with an unfavourable prosody) , 因此一般情况下没有在褒扬场合中抛头露面的资格了。假如有人说Good times set in (好日子临头了) , 那么言者很可能意含讥讽。否则, 听者一定会感到很别扭。

(二) 语义韵的分类

Stubbs (1996) 把语义韵分为积极 (positive) 、消极 (negative) 和中性 (neutral) 三种。[2]如果某个词的搭配词项大都呈现出积极的语义特点, 那么该词具有积极语义韵。如, provide的搭配词项car, food, help, money, shelter等大都呈现出积极的语义特点, 同时该类语义集合还经常由表示数量及属性的形容词 (如additional, adequate, enough, extra, free, necessary, useful等) 修饰, 因此具有积极的韵律特征。相反, 如果某词的搭配词项大都具有明显的消极语义特点, 该词就具有消极语义韵。例如, cause的右置搭配词多为“问题类”词汇 (如accident, cancer, concern, damage, death, disease, pain, problem, difficulties, trouble, explosion, complaint等) , 在90%的情况下含有“不愉快”的含义;而且经常与其搭配的形容词是common, considerable, great, major, serious, severe等表示程度的语义集合, 也表达出事物“不合人意的消极韵律”。此外, 英语中的多数词的搭配词项既有积极语义的词, 又有消极语义的词, 这些词具有中性语义韵。例如, lead to的右置搭配词既包括great success, good examination results等具有积极含义的名词词组, 也包括waste, delay, disaster, defeat等消极的词汇;还有一些中性的词汇, 呈现出积极、中性和消极三种状态。

语义韵的发现, 揭示了“搭配和谐”这一重要的语义原则。一旦词项发展了自己的语义韵, 相应的语义氛围也就随之应运产生。因为, 位于节点词语境里的各词项都必须符合语义韵的要求, 与整个语义氛围和谐, 而与语义氛围相冲突的词将被排除在语境之外。[6]

三、语义韵的语料库研究方法

对语义韵的研究必须借助于语料库。目前国际上影响较大、且可用于词汇教学方面的语料库有:英语库 (BNE) 、英国国家语料库 (BNC) 、布朗语料库 (BNC Corpus) 、国际英语语料库 (ICE) 。国内已有的语料库有上海交大科技英语语料库 (JDEST) 、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 (CLEC) 、大学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 (COLSEC) 。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一) 建立并参照类连接 (colligation) , 利用基于数据的方法 (data-based approach)

研究者首先从语料库提取一定数量的词语搭配语例, 观察分析后建立某节点词的类连接, 即词语搭配发生于其中的语法结构。之后再从语料库中随机提取尽可能多的类连接的搭配实例, 分析其语义特点。如检索incidence一词的搭配情况可发现, 该词表达“发生率、发生”义项时有两种类连接:N+of+N和N+of+V-ing。进一步分析更多的搭配实例发现, incidence的典型搭配行为是表示“坏事”的发生率, 搭配词多具有消极含义, 因而可知该词具有明显的消极语义韵。

(二) 计算节点词的搭配词, 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 (data-driven approach)

首先设定跨距 (span) , 一般定为-5/+5, 即在节点词左右各取5个词为其语境。然后从语料库提取节点词在该跨距内的搭配词 (即所有进入该跨距的词项) , 利用Z值或T值等进一步筛选出显著搭配词, 即与节点词共现的显著程度达到一定统计值的搭配词 (significant collocates) 。随后观察其显著搭配词的语义倾向, 了解该节点词的语义韵。以career为例, 首先从语料库中提取出其显著搭配词, 分析发现, 这些搭配词多为表达积极含义, 传达出“肯定、赞扬”的情绪 (如successful, glittering, distinguished, academic, musical, teaching, writing) , 从而在career一词的语境中形成了一种积极的语义氛围, 因而该词具有积极语义韵。

(三) 使用基于数据与数据驱动相结合的折中方法

从语料库提取一定数量的索引 (concordance) , 然后界定跨距、提取显著搭配词、建立和参照类联接, 考查搭配词的语义特点, 最后建立节点词的语义韵结构。

四、语义韵与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指出, 高中英语课程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 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7]作为一种独特的词语搭配现象, 语义韵是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也是对传统词汇教学的一个有力的补充。其研究提供了观察和描述词语行为的全新视角, 有利于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 词汇深度知识的扩展

研究表明, 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所掌握的词汇深度有关。词汇深度指的是学习者能在一定语境条件下正确选用适当的词进行交际的能力。词汇深度知识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 语言学家的看法不尽相同。Nation (1990) 把词汇能力看作由4种类型的词汇知识所构成:1.词的语言形式 (发音和拼写) ;2.位置 (语法句型和搭配) ;3.功能 (频率和得体性) ;4.意义 (概念、联想) 。[8]由此可见, 语义韵和语义偏好 (semantic preferences) 是词汇深度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深化了人们对于词汇搭配内涵和词汇深度知识的认知, 理应受到广大外语教师的重视。而传统的词汇教学只注重词汇知识中最基础的发音、拼写、词义、词性等方面的传授, 却未能从完整的词汇知识的高度认识词汇教学。完整的词汇教学还应包括词汇的语法、语义、语域和搭配方面的特征。因此, 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语义韵和语义偏好知识来促进学生对词汇的深度习得。

例如, 在讲解sit through (好不容易熬到……的结束) 的用法时, 教师应提醒学生该词组具有消极的语义韵。否则学生很有可能用“Yesterday afternoon, I sat through your wonderful lecture.”来表述“昨天下午我自始至终一直在听您精彩的演讲”的意思。由于词语选择错误, 结果恭维变成了讽刺, 效果适得其反。这说明词义与语境密不可分。词项的意义存在于语境之中, 存在于与之结伴的词项之中。研究词义必须从研究语境、研究典型搭配开始。

再如, 教师在讲授obtain的用法时, 可同时向学生介绍obtain与名词搭配时的语义偏好。与obtain搭配的名词大致可分为4个语义集合。即:1.表示“重要性、支持、成功”等词语 (success, insight) ;2.表示“理解、经验、知识”等词语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3.表示“统计数据或相关信息”的词语 (reduction) ;4.其他意义或模棱两可的意义 (product, evidence) 。这种词汇的深度扩展可以强化学生对词语的认知, 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

(二) 同义词辨析的维度

英语语言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融合了日尔曼语、拉丁语和法语等各种方言, 词汇极其丰富, 其中有很多是同义词 (synonyms) 。同义词因其意义的相似或重合, 极易引起理解和运用的困惑, 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难点。如果学习者在语言使用中对同义词不加细致区分、随意使用, 很容易会造成语言使用的不正确或不地道。

传统的同义词辨析方法, 多依赖于直觉经验, 采用内省的定性方法 (introspection) 对同义词的词目意义逐条分析, 却未能提供必要的差异性特征方面的信息, 词汇的纵深信息不够充分。虽然Sinclair (1991) 指出, 语言中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同义词。但在词典编纂 (包括单语词典和双语词典) 中, 用同义词互相解释却是一个常见的现象。[5]这种解释对母语使用者来说可能“够用”, 在遣词造句时不至于出现太多问题, 但对二语学习者来说就可能产生较大的麻烦, 因为互相注释的同义词, 意思好像一样, 用法则可能大相径庭。而单语词典、双语词典的词条注释之中如果缺乏这类词语用法的说明就会使学生无所适从, 而语义韵的引入则增加了同义词辨析的维度。

例如, 在传统的词汇教学中, 我们通常未加深究地以为happen和occur是绝对的同义词, 可以随意互换, 只是语源不同:happen为丹麦人留下来的古英语, 而occur来自拉丁语。但张继东、刘萍在对happen和occur研究后发现, happen一词的主语多充斥着表示“事故”“灾难”“不幸”“问题”一类的词汇。常见的有accident, disaster, failure, misfortune, problem, unfortunate things, suicide等。这表明happen具有消极语义韵;而occur不具有明显的消极语义韵倾向性, 语义杂糅, 既有消极语义韵, 也有中性语义韵。[9]

再如, 以副词rather和fairly为例, 它们都有“相当”的含义, 一般很难区分。如借助LOB语料检索可以发现:在adv.+adj./adv.类连接中, rather的右置搭配词多为ugly, sad, desolate, exaggerated, mean, pessimistic, disappointing, impatient, too, stubborn, slow等一些表示“不好”的具有消极意义的词项, 尤其是和副词too的搭配已成为一种固定的词组, 表示强烈的过犹不及概念 (太……) ;rather只是偶尔与表示“好”的形容词或副词连用 (如fine) 。但此时rather不再表示“相当”, 而表示“很、非常”之意, 相当于very;在adv.+a/an+n.类连接中, 典型的名词搭配如a blind, a nuisance, a come-down等也明显带有消极含义;在adv.+v.类连接内, rather修饰wanted, envying, hoped, surprised, like等词之前表示一种出乎别人或说话者意料之外的不太正常的希望和爱好。上述检索表明, rather具有强烈的消极语义韵。而在adv.+adj./adv.类连接中, 与fairly搭配使用的词多safe, confident, rapid, develop, remarkable, obvious, steady, well, precisely, freely, clearly, good, accurate等。因此, fairly具有积极的语义韵。

可见, 在词汇教学中引入语义韵概念, 并辅以大量鲜活的语料库证据, 引导学生分析、概括所学词项的搭配词语义特点, 无疑可增强语义选择趋向意识, 提高他们的词语搭配能力。

(三) 词汇教学方法的创新

语义韵研究拓展了词汇教学的方法。要让学生习得语义韵知识, 教师就应在词汇的教学方法上另辟蹊径。如前所述, 语义韵的描述不只能靠语言直觉, 必须借助语料库才能实现。为此, 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借助语料库提供真实的语料, 检索本族语者经常使用的惯例性词块, 把检索到的词项的语料呈现出来, 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探究真实的语言数据, 并用概率分析归纳出词汇的意义、用法和语义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 拓宽学习渠道, 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可见, 语义韵促进了词汇教学方法的创新, 提升了词汇教学的实效。

此外, 语义韵研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语言和语境相互依存, 同样的话语, 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 往往有着不同的社会意义和交际效果, 人们的理解与解释也会不同。试想, 中国学生常按本国习惯, 用“你长胖了” (Youare getting fat?/You’ve been running fat./You’re a little fatter than when I saw you last.) 问候英美学生或教师, 往往会令对方尴尬不已或面露愠色。因此, 语义韵研究有助于学生避免语用错误, 启示学生输出语义韵和谐的英语。

五、结语

语义韵可以丰富人们对语言规则的认识, 加深对语言运作机制的理解, 促使人们重视词语行为模式。语义韵的出现为进一步探究英语词语搭配的各种限制因素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方法。它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巨大潜势。因此, 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中引入语义韵概念, 利用数据驱动方式进行词汇教学, 让学生在大量真实的语言数据中分析、概括所学词项搭配词的语义特点, 增强语义选择趋向意识, 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词汇搭配能力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摘要:词汇是语言学习的中心环节和话语实现的主要载体。随着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施, 词汇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系统中的地位愈加重要。词语的搭配能力成为制约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提高的瓶颈之一。本文以语料库语言学为基础, 以语义韵的研究为视角, 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常见词汇为语料, 通过对语义韵研究的简要介绍和实例分析, 提出了新课程框架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关键词:搭配词项,语料库,语义韵,语义偏好,英语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McCarthy, M. (1990) .Vocabular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Stubbs, M. (1996) .Text and Corpus Analysis[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3]Louw, B. (1993) .Irony in the text or insincerity in the writer The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semantic prosodies[A].In M.Baker, G.Francis&E.Tognini-Bonelli (Eds.) , Text and Technology: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C].Am-sterdam:John Benjamins.

[4]Firth, J.R. (1957) .Papers in Linguistics1934-1951[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Sinclair, J. (1991) .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8]Nation, I.S.P. (1990)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New York: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篇4:框架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框架;英语词汇教学

1.引言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虽然记忆了很多单词,却并不能对其灵活的运用。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在讲解二语单词的过程中运用的是一语译词。两国语言不论在文化还是地域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有些单词是无法做到完全对应的,甚至没有真正适合的词语能够进行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有做到通过二语词汇的形式来理解记忆新的二语单词,才能达到活学活用的程度。本文通过运用框架语义学的相关知识,解决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分析并探索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2.框架语义学的相关概念

框架语义学是美国语言学家Fillmore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继格语法之后所提出的又一理论成果。Petruck认为,框架是许多相关概念集结的系统,要理解其中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必要理解整个系统,介绍其中某个概念其他相关概念也会随之而出。[1]

2.1 框架与词汇意义

框架语义学是描述和解释词汇意义和语法结构的重要手段。语义框架提供词语的意义在语言中存在以及在话语中使用的背景和动因。[2]因此,想要理解一个未知含义的词汇,必须先了解这个词汇所在的整个框架的概念结构。词或词义并非逐个直接关联, 而是通过词或词义跟共有的背景框架和方式标示相关联, 词义在这种关联中彰显框架的特定元素。[3]正如“leaf”这个单词,在英语中的定义是绿色瘦扁的物体,但它只有在树或是植物中才有意义。

2.2 框架的组成元素

框架有两大元素组成,分别是概念元素和意象元素。概念元素是显性的,元素本身可以用语言文字所展现。在一个框架中,一般由多个概念元素组成。例如,在电脑这个框架中,主机、鼠标、键盘以及显示屏都是电脑的概念元素。在性别这个框架中,只存在两个元素,男和女。当一个框架中只存在两个概念元素时,一般两个元素的意义是相对立的。意象元素是隐性的,不同于概念元素,并不是所有的框架中都存在有意象元素。它一般存在于日常用语或文学著作当中,而在科技方面的词汇上,意象元素是不存在的。例如,提到节日这个框架,不仅仅有春节、国庆节、清明节这些概念元素,也存在喜悦以及难过这两种意象元素,春节是合家欢乐的节日,所以脑海中会自动浮现出饺子,春晚,年夜饭以及红包等愉快的意象元素,清明节则是祭奠亲人的节日,浮现出的则是小雨、鲜花、墓碑以及眼泪等难过的意象元素。

3.基于框架语义学的二语词汇教学

基于框架语义学的二语词汇教学是一个较理想的词汇教学方法,二语框架的构建是一个区分、重构和新建的过程。

3.1 二语框架的区分

如果二语词汇恰好与一语译词在框架上能够互相对应,这时只需要对二语框架进行区分。而二语框架的区分主要是针对二语词汇中的同义词来进行。框架语义学对语言意义的重要发现之一是, 同义词并不在于它们究竟能够用来识别什么事物, 而在于它们怎样把该事物置于更大的框架之中。[4]例如,“absurd”和“ridiculous”这两个形容词均含有“荒谬的”之意,但引导的框架却截然不同。“absurd” 强调指违背常理的荒谬;“ridiculous” 强调荒谬到令人发笑的地步。根据事情的荒谬程度,选择适合的词语,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学习者在学习二语词汇的过程中,应注意区分同义词分别所属的不同框架,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英语教师应该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注意与之相关的同义词的区分,在教授新词的同时,让学习者学会区分新词与已知同义词之间的区别。

3.2 二语框架的重构

不同于二语框架的区分,虽然二语词汇与一语译词的框架能够互相对应,但框架中的某个或某些元素却无法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比分析框架中各个元素,特别注意一些隐含含义的区别,并对二语框架进行重构。无法对应的框架元素可能是概念元素也可能是意象元素。例如二语的“wedding”和一语中的“婚礼”虽然所属框架相同,但无论在形式、着装、举行的时间、地点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概念元素的不同,学习者必须了解西方的婚礼文化,并对二语框架进行重构。意象元素这种隐含意义上的差异也应该得到学习者的重视,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分析并重构二语框架。英语教师应当在教授二语词汇的同时,将一语译词与二语词汇的隐含意义进行对比,不仅让学习者了解词义,还要让学习者能够用英语的思维去重新理解词汇,重视与本国传统理解之间的差异性。

3.3 二语框架的新建

当二语词汇无法与一语译词相互对应,或是在一语译词中无法找到与二语词汇相对应的框架时,就需要新建一个二语框架。学习者把一语译词的意义完全等同于二语词义, 而一语译词是翻译, 并非定义。5有些是二语框架对应一语多个框架或是二语的大框架对应一语的小框架,反之亦然。还有些则是二语框架元素承载了本国文化所独有的特色,别国的学习者无法通过一语译词来理解。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者只能够建立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二语词汇的含义。例如,英语中的“lover”,既可以表达“爱人,恋人”,也可以表达“情人”。在汉语中,“爱人,恋人”属于[婚姻]的框架,而“情人”属于[非婚]的框架。英语中的“lover”表达了汉语中两个截然不同的框架,学习者由于受到文化的影响,一般会根深蒂固的认为“lover”只有“情人”的意思,所以在表达“爱人,恋人”的时候,并不会选择使用“lover”这个词语。这是二语框架对应了多个一语框架,还有的情况是一语框架对应多个二语框架。例如,汉语中的“肉”既可以指代“人的肉体”,也可以指代“人类所食用的肉食”,而在英语中,这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框架。“人的肉体”用“flesh”;“人类所食用的肉食”用“meat”。学习者需要深入了解二语中所特有的框架,才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结论

本文用框架语义学的理论成果来进行二语词汇的习得。二语框架的区分主要是针对于二语与一语框架相对应的同义词来进行。教学中应帮助学习者正确区分同义词之间的差异。二语框架的重构强调的是相互对应的两个框架中某些无法对应的框架元素。应比对两国之间文化的特点和差别来进行教学,让学习者能够重新构建二语框架。二语框架的新建则是针对那些一语框架无法相对应的二语特有框架来进行分析。此时,英语老师就需要向学习者灌输相关的知识概念,建立二语框架,从而理解二语词汇。通过对框架语义学分析,学习者能够改善自身的学习问题,正视两国之间文化以及地域的差异性,掌握良好的方法,深入提高二语词汇的学习能力。(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Wilkins. D. A.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2

[2] 王爽. 基于框架语义学下的英语词汇教学[J]. 青年文学家·教育论丛. 2014

[3] 汪立荣. 框架语义学对二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 外语研究. 2011

篇5:语义学与词汇教学

关键词:政治理论

摘要:该文以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从概念隐喻的三个方面——空间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对政治话语中的词汇进行语义建构,发现概念隐喻对政治话语中的普通词汇具有极大的解释力,并且能够揭示隐藏在词汇背后的文化特色和政治观念,从而可以证明概念隐喻对政治话语中的词汇具有极其普遍的建构作用。

关键词:政治话语;隐喻;概念隐喻;语义建构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3-0239-02

传统隐喻学理论仅将隐喻看作一种修辞手段,并不认为隐喻是一种能够部分地建构我们的日常概念和反映我们的本义语言的有效工具。直到1936年理查德兹在其完成的《修辞哲学》一书中首次提出隐喻实质是“互动”的观点,在他看来语言实质上是隐喻的,这种隐喻无处不在,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所以人类对于世界的感受具有隐喻性质[1]239。理查德兹在隐喻和认知的联系上所做出的贡献为后来的学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尤其以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出版,把语言就是隐喻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使隐喻研究从此摆脱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1]71。莱考夫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并首次将概念隐喻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对美国当代政治中有关战争、恐怖主义和外交辞令中所涉及的隐喻现象做出解释,来帮助人们理解隐藏在政治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同理,该文试图解释概念隐喻理论是如何在政治话语中对普通词汇进行语义建构的,从而揭示普通词汇在政治话语中所承载的特殊意识形态和文化内涵。

1概念隐喻和政治话语

1.1概念隐喻理论及其认知机制

隐喻(Metaphor)一词源于希腊语“metapherein”,“meta”意为“从一边到另一边”,“pherein”的意思是“传达、传递”,二者合一意指用一个事物的某些特征认识另一事物的语言过程。隐喻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而是深层的认知机制,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隐喻可以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世界,对不同的事物建立种种不同的联系,做出千变万化的解释[1]70。所以不难看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体现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上,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手段,只有了解隐喻的认知机制,我们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正如,从“AisB”这种隐喻形式得来的“Argumentiswar”“Theoriesarebuildings”来看,单纯地按照语言的本义分析,争论与战争、理论与建筑都是毫无相似而言的。若非要按照本义语言来解释词汇意义,而不去探索主体和喻源之间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概念重合,其结果只能是断章取义,不得要领。以“AisB”这种类型的隐喻模式来探讨概念隐喻的运作机制,我们可以将A部分看作目标域(targetdomain),B部分看作始源域(sourcedomain)。一般来说,始源域是人们所熟知的、有形的具体概念,而目标域则是较为抽象的概念[3]。由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如图1所示。在A1(Life)isB1(Journey)这组隐喻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映射具有单向性,必须由“旅程”这个概念结构来构建和理解“人生”的概念结构,反之则不成立。正是由于人类对“旅程”有所经历和感受,才能选择“旅程”这个概念结构中部分凸显的特征映射到“人生”上,而非将始源域中所有概念全部映像到目标域中,否则谈论概念隐喻是没有意义的。由此可见,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还具有互动性。目标域的特征会决定始源域的哪些特征会被映射出来[5]464。同理,在A2(Argument)isB2(War)这组隐喻中,只是凸显“争论”如同“战争”一样激烈这层含义时,我们就不需要关注“战争”的其他方面,特别是和隐喻不一致的地方,即不需要过于关注两个事物的每一个方面的对应,否则我们很难从两个事物的某些特征形成概念隐喻[1]76。

1.2政治话语界定

莱考夫[6]认为,“政治就是语言,语言亦是政治”。虽然莱考夫道出了政治和语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他未曾对政治话语进性界定。马敏[2]认为,“政治语言是政治神话或者政治意识形态的建构材料,是在特定政治情境中所运用的语言”。而孙玉华、彭文钊、刘宏[4]则认为,“语言是政治活动的要素及政治交际的媒介,既介入政治交际中,影响政治交际进程,又是形成思维方式、价值判断、世界观的决定方式。”因此政治话语被界定为“各种形式、各种语境下的辩论、发言、演讲、会谈、访谈、访问、谈判、标语、口号等政治话语,书面化之后即成为政治文本。”那么,对于政治话语深层含义的解释就不得不涉及政治语言的语义层面了。接下来该文以政治话语本文为基础,找出其中蕴含的隐喻表达式,对其中承载着概念隐喻功能的普通词汇进行语义构建。

1.3概念隐喻与政治话语的联系

篇6:语义学与词汇教学

语义相关和以词素为基础的词汇习得策略的实证性研究

本文旨在研究一种以策略为基础的词汇习得方法及其效果.研究采取实验的`形式,受试为刚入校的非英语专业级一年级新生.实验将其分成两组,即实验组(Experimental Group)与控制组(Control Group),整个研究历时一个学期(18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组中的学生进行了语义相关和以词素为基础的词汇习得策略的系统讲授.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效果较为显著.本文的目的也在于进一步探讨语义相关和以词素为基础的词汇习得策略以及其在教学法上的启示意义.

作 者:董飞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09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11)分类号:H136关键词:词汇习得策略 语义相关 以词素为基础

篇7:语义学与词汇教学

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文章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和留学生读写中在动词运用上经常出现的病句,运用中介语理论和汉外比较的方法,重点阐述留学生在学习互向动词、针对动词、带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施事后移等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作 者:陈昌来 CHEN Changlai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 刊 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5 34(4) 分类号:H164 关键词:动词中心   句法语义属性   对外汉语教学  

篇8:语义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一、词汇教学现状综述

与其他语言要素相比, 早期词汇教学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也一直处于教学环节的附庸地位。词汇教学也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现有的教学方法中主要有以下三大流派: (1) “词本位”———以词为主要教学单位。支持“词本位”教学的学者主张由单个或多个语素组合而成的词构成了现代汉语中最小的独立运用单位。在课堂上对词语的释义大多是由语言间的互译或直释法等。在一定的词汇范畴中划分不同的集合, 帮助学生识记; (2) “字本位”———以汉字为教学主要单位。“词本位”多是基于西方的研究理论, 并且有些理论并未与汉语的特点相结合。汉字作为词的书写单位, 通过对其表义性的学习可了解更多的汉语词汇; (3) “语素”———将语素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 学者们认为语素法应基于词汇大纲, 由语素分析和语素类推来主导教学的进行。虽然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 它们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一类词或相关的词语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而要学生利用汉语词汇的系统性和词义的相关性, 一次性掌握更多的词或更好地辨析词义等, 则要用到语义场理论。

二、语义场理论的引入

根据词的特点或共性将其归类到特定的语义场, 将同类词或非同类词根据不同的语义特征或某种聚合关系进行分类, 有助于学习者心理词库的构建。

(一) 理论的形成

人们可以通过事物的各种性质, 发现事物的特点和共性并加以区分, 那么对于词语也是一样, 人们把相同、相近、相关、相属的词语进行归类, 并说明它们之间的意义关系, 这便是语义场。语义场理论最早由德国语言学家特里尔 (J.Trier) 提出, 其1931年出版的《智能义域中的德语词汇》则被人们认为是语义场理论的开篇。他认为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存在于某个系统中, 由各种关系的聚合限制并共同构成了词的具体意义。虽然我国很早就意识到了词义之间的联系, 如《尔雅》第4-19篇所收的字词就是从意义上分别按“亲、宫、器、乐、天、地、丘、山、水、草、木、虫、鱼、鸟、兽、禽”来分类的②, 其中也体现了词的同义、近义、反义和多义的认识, 但却未形成理论。直到20世纪70年代语义场理论才被引进汉语学界。学者们开始用词汇语义学的观点来研究词义, 将词义视为完整的系统。符淮青先生把语义场和词汇场统称为“词群”, 从字面也可得出是一类词根据一定的关系而形成的聚合;贾彦德先生在《汉语语义学》对语义场下了定义也指出:“若干义位含有表彼此共性的义素和差异的义素, 联系在一起, 互相规定、制约、作用, 那么这些义位就构成一个语义场。”③所以语义场就是相关语义的聚合, 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共同特点和关系划分出来的,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体现了语义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二) 语义场的分类

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可以将语义场分为不同的种类。

根据组成成分的不同关系, 黄伯荣《现代汉语》中分为五类:同义义场、反义义场、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和关系义场;贾彦德《汉语语义学》中将其分为十类:分类义场、部分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反义义场、两级义场、部分否定义场、同义义场、枝干义场和描绘义场。

三、语义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词汇教学之所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一是由于词汇总量庞大, 二是因为容易造成遗忘。汉语的同音同义词体系庞大, 同义词间的细微差别在使用中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偏误。在二语词汇习得中, 李爱琴 (2013) 从认知的角度将词汇习得的心理表征分为三个阶段:形式阶段;母语词目中介阶段;整合阶段。经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无法达到二语词汇习得的第三阶段, 也就是说在第二阶段发生了词汇石化现象。为了避免石化现象出现, 建立与母语类似的二语心理词库的语义网络势在必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学生可以通过汉语语义场来梳理清楚词汇之间的结构层次关系, 加深对词义的记忆, 可以有效地避免遗忘。语义场理论被许多研究者接受并用来分析词与词之间的依存关系, 使人们认识到词与词之间不仅存在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 还存在上下义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等。相较于国内的二语英语词汇教学, 汉语词汇网络更具系统性, 因此将语义场理论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扩大词汇量

虽然汉语词汇系统很庞大, 但是却不是杂乱无章地排列而是有潜在的系统, 语义场的建立强调了对词汇信息的整体输入, 使学习者建立起了内部的汉语心理词库, 扩大了汉语词汇量。根据意义轻重、范围大小、集体与个体、搭配对象、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性上的不同来区分词。通过对比记忆, 使学习者准确地掌握词义, 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贾彦德先生说过“大类之下分小类, 小类之下又可以分更小的类, 层层叠叠, 虽然复杂, 却也严整”, 将庞大的词汇规整到各个语义场的大类下进行记忆, 无论是对二元的同类词还是多元的同类词, 都能大大提高识记的效果。

2.辨析词义

学习者在学了一定数量的二语词汇之后, 通过对语义场理论掌握的加深, 把握词与词之间的联系、词汇各义项之间的联系, 清楚词汇间的横纵聚合关系, 可以有助于区分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语义相关联的词。并且根据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等在相关语义场之中对词进行分类, 在新词与旧词之间建立联系, 通过词的内部含义或外在的形式建立起语义场, 使学习者可以更通透地理解词语, 更为清楚词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从而准确地使用词语达到交际的目的。

3.区分义项和词

语义场的建立有助于区分义项和词。“词在具体句子中都是以义项出现的”④但是并不说明某一义项就是词义。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 不能将词的某一义项与词本身混淆。词的多个义项会在不同地方出现, 甚至有不同的语法功能, 这给学习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例如在《汉语口语教程》中出现的“怪”字, 学生第一反应就是奇怪, 顺理成章的造出了“怪人”“怪事”的例子, 但是这只是“怪”字的一个义项:“奇怪”, 而文中则是“责怪”的意思。语义场是基于词的某一义项而建立起来的, 一个词的不同义项出现在不同的语义场中意义会有所不同。因此每次义项与形式的联系, 都应该是一次新的联系, 需要重新学习。

4.巩固熟词

Selinker (2011) 认为完全掌握一个词语包括它各种语体形式、意义以及用法等若干方面。然而在对外汉语的学习中, 很多高频词的学习并没有涵盖这些方面。所以学习者会出现语义和语用等偏误, 如果根据词汇的不同义项归类到相应语义场, 对之进行组织整理, 在将新学到的词进行归类的同时也复习了旧词, 一定程度上可加深学习者对词的认识深度。通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可得出:不断的重复和及时的复习更易于将已学知识保存到大脑的长时记忆中, 使得留学生建构汉语心理词库, 减少遗忘。

四、语义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 对初级汉语习得者的任务是扩展词汇量, 而中高级的汉语学习者主要任务则是此基础上加大汉语词汇学习的深度, 以及丰富词汇的表达。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呈现方式多是课堂教学, 那么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根据语义联系, 主动地扩展词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词汇的输入和学生对词汇输出的质和量, 避免学生出现词汇石化现象。通过多样化的语境, 让学习者掌握词的各个义项, 并体会其含义和用法, 从各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各义项的关系网络。多个义项可形成一个大的语义场, 而不同语义场之间的联系可再形成更大的语义场, 由此学习者的词汇积累会越来越多。不同的语义场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干的, 而是存在着重叠或更为错综的关系。一言以蔽之, 语义场之间是具有纵横聚合关系。因此,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教师根据词义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将记忆单纯的词汇转变为有意义语义场系统, 记忆会更深刻;汉语词汇中同素词极多, 一系列的词在一定联系和归类原则的控制下共同使用同一语素并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相关性, 从而形成一个包含有共同语素的语义场。教师通过对构词规律的教授, 使学生了解常用词根和词缀的含义, 将反映上下义、整体与部分、反义、同义等关系的词进行整合, 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 将语义场理论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文化教学是贯穿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词汇教学不仅仅是对学习者词义的灌输还是对中国文化的渗透。由于学习者拥有着不同的母语文化背景, 因此来自于母语的干扰会阻碍对汉语的学习, 教师应树立文化语言观念, 通过让语义场和文化的完美结合易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汉语的热情, 例如中国所特有的十二生肖的教学, 农历节气、亲属称谓等。教师通过文化语言观念来培养学生在中国文化方面上的素养, 在词汇的学习中不仅让学生掌握词汇的意义, 还了解了词汇的文化背景, 能够让学生运用地道的汉语进行交际,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掌握部分中国文化。

最后, 语义场理论可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汉语敏感度。当学生掌握某个核心词汇后会过度的使用造成泛化。学习者很难用其他更具体的词来替代它, 从而阻碍了汉语词汇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培养学习者的汉语敏感度, 扩大词汇摆脱对核心词汇的依赖, 教师可在同一语义场内, 比较同义词在语义上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再归纳它们对应的习惯搭配和特有语境, 从而更准确地运用词语。当遇见新词语, 学习者通过汉语敏感度的培养可以在心理词库中进行适当的对比猜义, 如学过一系列表示手部动作的动词后, 可以帮学生建立起表“扌”部类动作的语义场 (根据实际义素不同还可继续划分) :“打、抛、投、撕、捏”等, 当在实际中遇到“捧”字时, 可以进行猜义, 可以想到是与手部有关, 表示动作的动词。

五、结语

词汇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而词汇量的缺乏和词义的辨析一直都是困扰学习者和教师的难题, 通过对现有的词汇教学方法分析, 不难发现对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上还有欠缺。为了避免汉语词汇石化现象, 语义场理论旨在让汉语学习者建立起汉语词汇系统和心理词库, 并认识到词与词间具有某种同义、反义、类属等关系而非零散, 通过学习者主动地归纳、抽象等思维过程, 建立新旧词语之间的联系加深对词义的掌握, 不仅有助于记忆归纳, 而且对扩大词汇量也有帮助。因此语义场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有着建设性的意义。

摘要:传统的词汇教学注重对词义的解释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留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常常生搬硬套, 词不达意, 并不能很好的掌握词与词之间的差异。而语义场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在词义辨析和扩大词汇量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据汉语词义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语义场的成功运用有利于词与词之间建立联系, 对辨析同义、反义、上下义、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有助于二语学习者学习。本文通过分析已有词汇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进一步阐述语义场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愿能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方面有些许启发。

关键词:语义场,词汇教学,对外汉语,词汇系统性

参考文献

[1]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2]符淮青.词义的分析与描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孙德金.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 2012.

[5]文艳琼.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论.华中科技大学, 2013.

上一篇:亡灵爱情诗歌下一篇:“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