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语义学趣味产品设计论文

2022-04-22

摘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物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物的功能及形态语义来实现的。产品如同语言一样,都具有符号性,都是用来交流、沟通、传达意义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产品语义学趣味产品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产品语义学趣味产品设计论文 篇1:

基于产品语义学的“未来”筋膜枪设计

【摘  要】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日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都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而各种各样的辅助器械、放松设备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筋膜枪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款便携、新颖的放松器械,筋膜枪的销量也逐年提升。本文将从产品语义学的角度分析现代年轻人对产品外观的需求并设计一款造型前卫、符合当代甚至未来潮流以及年轻人审美的筋膜枪设计。

【关键词】产品语义学;筋膜枪设计;造型设计

一、相关概念解析

(1)筋膜枪

筋膜枪,也称深层肌筋膜冲击仪,筋膜枪是一种软组织康复工具,通过高频率冲击放松身体的软组织。筋膜枪可以理解为民用版的DMS(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在使用时振动频率会有所变化,基本作用与DMS差不多。筋膜枪是从国外引进的治疗软组织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刺激其本体感觉功能,进而起到有效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达到止痛的目的。

(2)产品语义学

产品语义学是20世纪80年代工业设计领域将研究语言的构想运用到产品设计上的一门学科。这一概念出现于1984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克拉斯 ·克利本道夫和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莱因哈特·布特提出,并在同年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DSA)年会期间予以明确定义:所谓产品语义学,是研究人造物体在使用环境中的象征特性,并将其知识应用于工业设计上。这不仅指物理性、生理性的功能,而且也包含心理、社会、文化等被称为象征环境的方面。产品语义学正越来越受到世界性的关注,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其形成显然不是偶然的,本文试从生产技术、消费阶层、环境与文化等方面加以论述。

二、产品语义学下符合未来科技风格的产品造型分析

(1)日常生活用品

1.电器类

在日常生活中符合未来科技风格的电器产品有很多类型,大多都分布在高端电器领域,例如戴森的无扇叶吹风机,戴森产品的配色、雾面磨砂外壳以及半裸露的内部结构或五金组成了戴森高端、科技感的产品语言,搭配上无扇叶的设计给人一种美观并价格不菲的感觉,除了戴森的电器以外苹果的产品语义也是非常经典的案例,比如imac1998,在当时大家对电脑的印象都是:方正、刻板、严谨的时候,苹果公司推出了这一款电脑,大胆的运用了邦迪蓝、葡萄紫、橘黄色等色彩鲜明的颜色,并将外壳改为半透明外壳,将内部的芯片以及结构半裸露出来,这样像水果软糖一样既好看又好用的电脑为枯燥的办公生活增添了许多趣味性,当然苹果公司的创新性案例不仅这一个,还有为人熟知的iphone等产品,在苹果发展的几十年当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简洁、高级、干净利落的产品语义风格

2.出行类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日益便利,在新能源车大行其道的今天,车辆的造型必定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从燃油车的造型发展历史来看,美国的流线型设计运动对汽车造型的改变无疑是巨大的,汽车从一个“方盒子”渐渐演变成了各种飘逸的造型,在降低风阻系数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审美的需求,而各大豪华跑车厂商也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设计语言,比如兰博基尼的语义,车头前照灯的形态为不规则的几何多边形,且造型倾角越来越大,进气格栅的形态由硬朗的直线向两端向上的折角发展,语意表征有原来的力量感、稳定感向动感、张力感发展,侧轮廓线的形态由驾驶舱靠后发展为向前俯冲的姿态;语义表征为速度感和激情。腰线及窗线的形态由走势较平缓向走势较陡的趋势发展;语义表征为加速度和强悍之感,尾部由几何元素简单构成发展为几何元素变形构成,更具多元化;语义表征为时尚前卫与科技美感,其实可以从汽车的造型变化看出人们审美的变化与趋势,未来新能源车由于没有燃油发动机的束缚必将会出现跨时代的造型。

三、“未来风”筋膜枪设计方案

(1)造型语义目标

筋膜枪的部件由外壳、按摩头、内部电机、交互界面组成,而这些组成部分中又有手柄、屏幕、替换按摩头、指示灯、按钮等零件组成,上面分析了具有科技感和未来感的电器和车辆造型的语义特征,那么用应到筋膜枪的造型设计中就是直线、几何、棱切、磨砂等语言元素,交互界面的设计也可以遵循上述元素進行设计,以求设计出一款运动、高端并具有未来风格的筋膜枪造型。

(2)造型展示与设计说明

此款筋膜枪运用了半裸露结构的设计,整体造型采用了类似科幻电影中高科技武器似的造型设计并使用了带有活力和动感的橙色搭配,使得造型更加具有科技感,手柄运用了棱切以及磨砂的元素,背面的档位及电量交互也采用了几何形,整体造型较为符合大众审美趋势。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作者:郭轩赫

产品语义学趣味产品设计论文 篇2:

论语义学视野下的产品设计原则与程序

摘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物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物的功能及形态语义来实现的。产品如同语言一样,都具有符号性,都是用来交流、沟通、传达意义的。

关键词:产品语义 设计程序

一 产品语义的诉求

产品语义学是研究产品语言的意义的学问,它强调的是一种人与物之间的非语言交流方式,通过产品的材料、形态结构、色彩、质感等视觉语言向使用者揭示或者暗示产品的内部结构,使产品功能明确化、使人机界面单纯、易于理解,达到人与物之间的良性互动,并且以明确的视觉形象和更具象征意义的形态设计传达给使用者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产品语义学关注点在于产品所要表达的各个层面的信息与意义,解决从产品的实际功能到象征意义等各个层面的信息传达问题。其中包括产品的认知功能、使用功能的形象化、使用方式的示意、审美与情感、象征意义等一系列问题。产品语义的表达按照这些问题可划分为:功能性语义、示意性语义、情感及趣味性语义、象征联想性语义。

(1)产品语义的产生与认知

产品的使用过程其实就是使用者和产品相互交流的过程,也是使用者和设计者的沟通过程。如何通过产品本身的形式与使用者进行交流;正是产品语义学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所在。一件产品不会孤立地存在于现实的生活场景中,一定要与某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以及特定的人、事、物发生关联。产品的语义认知是指基于某种场景,对产品形态语义的领会和掌握,是以理解为核心的形态解读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产品的心态符号对使用者的刺激,激发其与自身以往生活经验、记忆或相关体验的某种联系,使产品的意义被解读、识别并且做出相应的反应。

(2)设计信息的语义传达

从产品语义学观点出发,产品形态在传达过程中应具有外延和内涵两个层面的意指。所谓外延性语义是指与产品物质功能(包括:使用目的、操作方式、构造及人机尺度等理性领域)密切相关的内容;而内涵性语义则指产品的精神功能(包括:情感、体验、反映出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的象征价值等非理性领域)内涵性语义表现出比外延性语义更加多维、更加开放的特点。两者的关系是相对、可变的,在消费者的语意认知中,也是相互关联、影响的。产品的性质、来源、设计者不同,使用者的解读角度也不尽相同,同时并非所有的产品上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社会意义。对于一个产品,使用者解读其语义的过程已经不只是被动地接受设计师的意图,而是建立在一定的背景上的主动过程。使用者通过解读他们周围的暗示,比如特定的文化背景、群体的反应习惯等因素来构建产品的认知模型,并且通过探究和开始理解产品的特征时,这一心理模型便有可能随时在原有的视觉印象基础上产生新的解读。

二 基于产品语义学的设计原则

由产品语义学的内涵性语义可知,产品语义学倡导的并不止于现代主义大师沙利文所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产品语义学的设计理念并不是冷漠的全理性化的设计,它还有更多的理念维度,是一种立体的、全面的设计思想。产品语义学倡导的是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是对产品使用者更深一层次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产品语义学设计理念所采用的设计手法是不拘一格的,只要是适宜的、恰当的,甚至于现代主义理性的设计思想背道而驰的后现代主义感性的设计手法也可采纳。通过产品的语义分析,设计师可以获悉使用者心理模型的感官细节和生成环境,并努力去提高确定使用者初始心理模型的方法的精确性。如何实现产品语义的准确传达,依赖于设计师对产品物质功能的细致研究和对精神功能的正确理解。设计师不仅是形式的创造者,更重要的是信息的传达者,产品是满载信息的传达媒介,然而,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的微电子化、集成化、智能化趋势越发明显,产品造型依附于传统形式的程度越来越小,使用者需要透过一定的设定模式(即造型符号)的引导来执行产品的机能。这就需要设计师借用人们的生活经验,引入产品语义并将其视觉化,把技术语言以恰当的方式传达给使用者,使人们与新产品的互动无障碍。

三 产品语义应用设计程序

产品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拓展了产品设计的创意范围和创作途径,虽然语义学在很多时候被看做是一个感性的创造过程,但是产品作为批量化生产、满足特定需求的人工制品和消费的商品,毕竟不同于文学语言和单纯的艺术品创作,大多都是有目标的行为,一般都有着较为清晰的商业目标。因此,基于批量化生产的产品设计要求来看,都是在大致理性的程序下一定视觉空间中的弹性创造,也是在基本要素、要求及关系确定的情况下,面对具体设计对象的整体创造。

产品设计过程常与企业或商业性的设计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应根据产品类型及特点采用相应的设计程序进行设计,一个完整的产品开发要涉及许多因素。无论是语义学设计还是其它的设计过程,目标都是首要的,特别是对于企业的产品开发更是如此。因此,在设计之初应首先明确设计的目标,即确定具体的设计对象、产品应用和确认目标用户,具体为谁设计、在什么何时何地使用、需要满足的功能有哪些、是什么样的产品、需要达到何种效果等。简而言之即设计什么样的产品,具备何种差异化特征,如何对产品的最终形态进行评估、审定,以求产品系统的合理与协调。

四 从产品语义学的角度审视产品设计的流程

五 结语

产品语义学强调产品符号除了实用功能意义之外,重视产品对使用者产生的文化、精神和心理影响,设计者需要针对使用者的不同文化背景、精神和心理需求进行设计,因此设计的程序必将呈现多元化,符合丰富、多层次的人性要求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 高力群.产品语义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9.

[3] 布莱恩·劳森.设计师怎样思考[M]杨晓东,锻炼,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鲍翔 潘荣

产品语义学趣味产品设计论文 篇3:

传统文化形态语义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存在于生活中的物最易深入人心。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如何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让传统文化可以走入日常生活,在使用过程中让人们自觉地被文化力量所感动,从而为传统文化提供新的生存空间,是工业设计师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传统文化;形态语义;产品语义;产品设计

一、形态语义学

语义学即探索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是以符号学为基础,借用语言学中的语义学概念。形态语义学属于非文字语言的情感符号系统,其形态语言具备表达信息和传递思想的功能特征,它基于人的感知体系,从外部认知事物的内涵特征,包括内在本质的含义与外部特征的关系。在表达过程中具有逻辑推理性和秩序统一性,其解读方法既服从社会习惯,受普遍认知规律的制约。传统文化不是凭空存在的,“任何生命体的创造首先要有形态的物质基本要素。”通过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现代文明开端的蒸汽、电气时代,及至今日的信息社会,可以看出人造物始终伴随着社会进步,是社会文明的评价标准。起决定力量的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形态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生产技术的革新使人类对自然的控制能力增强同时也改变着物质需求标准。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发展。此时人造物的需求不仅是为了提供使用功能,更多的成为精神层面的延续,一种文化的载体和象征。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形式语言的艺术表现便是精神情感的创造性活动,并区别于其他艺术活动。

二、传统文化形态语义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生活艺术的趣味培养渊源已久,对感性生活的追求在历代文人身上都可以看到执着的坚守,并在他们的影响下各具特色。反应了在传统哲学思想熏陶下的古代文人,对仁义礼信高尚品格的追求。做工精致,形式简洁,体现了明式家具的造型洗练,形象浑厚,风格典雅的艺术特点。意义丰富且形态富有变化,通过对文字艺术的完美运用,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审美品味。

美的目的是达到心理与视觉的平衡。在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中,人们将对环境的理解抽象成为丰富的形式图案,寄托在居住环境的方方面面。例如,传统建筑中将固定屋檐瓦片的石雕刻画成仙人走兽的题材,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还有驱邪镇宅保护住宅的寓意;园林景观的门廊被设计成“瓶”的形状,不仅生动美观,还带有“出入平安”的祝福;保护住宅隐私的影壁上,装饰有意味长寿多福的龟纹等等。时光倒退千百年,生活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支持的古人,沿承历史传统,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通过联想、双关等抽象方法对自然元素进行精炼、提取,并附加在日常事物上。经过反复的实践经验积累,完成人们对形式美的认知过程。这一活动不仅让物摆脱了单调与乏味,也与使用者之间建立情感联系,产生思想共鸣。

三、产品设计语义

乌尔姆设计学院率先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探索符号学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并在80年代作为完整概念被提出。产品语义学以研究设计对象的含义、符号象征以及使用的文化环境、社会心理等为学科任务。认为制造物不仅要具有特定的物理机能,同时还应该能够向使用者揭示或暗示操作流程,甚至构成一定的象征意义,从而自然融入生活环境中去。当新技术发展对功能表达的限制日趋减弱的时候,市场和消费者对多样性的期望,使以物为中心的“形式追随功能”传统单向设计模式,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机情感”互动模式方向转移。一个好的产品,不仅有明确的功能意義表达,同时是象征意义与情感的输出。在产品的语义表达中需要考虑的是使用者认知行为的物理与情感需要,而不是拘泥于内在结构对外型表述的限制。产品语义学研究的是产品自身的一些符号,以及这些符号的表达方式。从认识论角度解释,人们认识事物总是先由外部开始的实践活动。通过对事物表象的感觉、知觉到实践活动,再上升的概念认识来完成对事物的理解。产品通过其外在形态,如色彩、材料、质感、图形等来强化产品的符号特征。从本质与特征来看,这与设计艺术形态语义本身的含义是一致的。

四、传统文化形态语义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产品设计是时代的艺术,在产品设计活动中存在设计者、设计对象以及使用者三个部分。传统文化的形态语义是对文化遗产的抽象概括,与设计活动相辅相成,构成反应某一时段人文面貌的人造物形态。运用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传统文化,须符合当下时代的认知模式和使用语境。首先是认知共识。与使用者建立共同的认识基础,包括感性经验认识与理性经验认识,以及社会经验认识。通过了解使用者的感知觉模式、审美趋向等内容,分析使用者的感性认知经验。形态感知语言的思想交流性会让使用者产生立体空间、运动知觉的感受,同时也会形成愉悦、痛苦、忧郁等情绪性反应。使用者在操作技术、知识等方面的积累则决定了其理性层面的认知方式。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对语义传达同样起决定性影响。社会伦理情感语言包括对文化历史风格的承袭与怀旧,对生存环境的危机意识,道德理念与自身荣誉感。在充分了解文化原形的艺术特征之后,对其内涵做出分类归纳。再与生活使用环境做契合对比,以产品设计形式美原则为依据,抓取文化原形中的艺术精髓在设计活动中采用描摹与结构等艺术语义修辞手法,如“仿拟”、“联想及象征”、“比喻”与“借代”等。将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产品功能形态中。为其寻求新的价值观和审美体验。

五、结语

随着世界交流日益频繁,不可避免的全球化浪潮向传统文明的个性化特征袭来,商品时代的快节奏消费也冲击着基础的文化土壤。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资源丰富,却大多因缺乏有效合理的开发利用而濒临消亡的边缘。存在于生活中的才最为深入人心,让传统文化通过设计活动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用活动的市场给传统文化带来新鲜血液,才能延续文化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吴琼.基于产品系统理论的文化衍生品开发[J].艺术百家,2013(03)

[2]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陈慎任.设计形态语义学—艺术形态语义[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邱春林.设计与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5]赵克理.顺天造物[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蔡佩泉

上一篇:供电所电力营销线损管理论文下一篇:创业教育模式下经济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