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2024-04-13

1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心得体会(共11篇)

篇1:1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参加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宣威二中通过此次观摩学习活动,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外面的课堂真的很精彩;同时也认识到推进课堂改革、创建高效课堂已势在必行。

一、感悟

观摩了昌乐二中的课堂,令人无法相信那就是课堂。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节课前,科代表把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个组的组长,展示时“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讲解,全班学生围成一团,看着很乱,其实徒弟都是主动跟着师傅走动的,目的是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远多于接受性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同学讲解、老师点拨等环节,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大量板演来暴露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了活动,不断生成许多精彩的东西,师生的思维通过不断的碰幢,产生智慧的火花。

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描述旧中国的教育: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现在,我们绝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就等着老师“灌知识”。通过这次对山东昌乐二中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观摩和学习,山东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 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课堂教学271法则”,形成了昌乐二中教学的最大特色。他们彻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四

1是解放学生的嘴巴,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他们通过“271模式”实现了学生的“破笼而出”。所谓“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我个人认为,改革无论用哪种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学到新知,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才能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全面发展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271”模式,不能急于求成,要有一个过程,把271模式渐进式地、有选择地同化到我的教学中来。在课堂模式的改革中,我们同样需要“变”,没有人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时段,设计导学案。就是把271较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机高效地溶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不是照本宣科的全盘吸收,而是要有地放失、灵活的吸收。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称得上高效课堂呢?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的发展。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高效课堂改变了老师的教法和孩子的学法。传统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老师的言语不可置疑,而孩子却是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敢提,更不用说上台去展示了,但高效课堂却打破了这一现象,孩子的主导地位得到体现,老师的辅导地位得以明确,孩子改变观念以后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再次体会到: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说话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我想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后让学生自己燃烧!

2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人文是内涵:物理课和其它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备“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应该通过物理课堂让学生学习物理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物理知识,更要通过物理的学习来接受物理精神,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二、反思

这次会议所见所闻,确实让我们震撼,他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校园文化建设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昌乐二中原来也是身处乡镇的落后学校,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创建了很有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实现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成为享誉全国的名校。我们现有的条件,远比他们当年好,不能再坐以待毙。反思我们所谓的课改,要真正落到实处,该是清醒的时候了,不能再犹豫了,赶快行动起,急起直追,投入到有效课堂改革之中,创造我们教育美好的明天。

三、建议

结合我校多数教师的教学实际,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尝试:

1.大幅度减少教师讲的时间,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尽量多地增加学生动笔时间,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2.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认真学习反思,不断吸收借鉴优越的教学理念;

3.认真备课,尤其要认真备学生,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4.各班教室配备多媒体设施,方便师生教学;

5.适当缓解大班学生授课的问题,有利于因材施教。

篇2:1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宣威二中 高一英语备课组

2011年11月18日,学校组织高一各学科组一名教师到曲靖参加曲靖市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主题是:“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民中1525和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我们在曲靖民中听取了一节山东昌乐二中石万秋老师高质量的观摩课(8:35-9:15),9:25-11:25进行课例研讨互动交流,进一步阐释了高效课堂的含义,特别强调要立足于自身实际,来构建高效课堂;要多写、多看、多总结、多交流,通过研究、总结、深化、提升来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我认为这次活动给我们一线老师明确了努力地方向,给高效课堂的构建带来了活力。下午2:30-5:30在曲靖师范学院听民中刘平校长、曲靖教育局两位领导的发言和山东昌乐二中副校长郭宗庆的主旨专题讲座,深刻认识并领悟了271高校教学模式优越性。通过此次观摩、学习、听课活动,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外面的课堂真的好精彩;同时也认识推进课堂改革、创建高效课堂已势在必行。

一、对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的认识

(一)感性认识

第一,时间划分“271”。

老师讲课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进行自学、讨论、展示和点评,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甚至在家里都能与家长展开对问题的讨论,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第二,学生组成“271”。

20%的优秀学生,70%的中等学生和10%的后进学生,按照AABBCC的方式进行分组。充分利用优生资源,通过小组讨论,尽量给B类和C类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机会,而A类的学生进行点评指导,充分体现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使全班学生在协作、讨论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既很好地掌握了课堂知识,又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第三,学习内容“271”。

20%的内容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学会的,70%的内容通过学生互相讨论可以学会,10%的内容是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学会的。课堂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分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进行讨论、学习,真正实现了高效率的课堂管理。

(二)理性认识

1、“满堂灌”“填鸭式”传统课堂是我们教育的顽疾,“271”高效课堂 ——让学生破瓮而出陶行知先生是上个世纪的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这样描述旧中国的教育: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 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杜威:“学校的最大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陶行知曾提出过教育的“六大解放”:

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

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

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

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

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

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

2、“271”高效课堂立足于三个改变

1)教师角色的改变:“师长”变“学长”,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

2)学生角色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3)教室功能的改变:“教室”变“学室”,“讲堂”变“学堂”。

3、“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1)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

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优秀学生,70%学生——中档学生,10%学生——后进学生,3)我们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4、“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5、“271”高效课堂的核心: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的主线和灵魂

1)学习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内容;

2)学习目标应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切忌模棱两可;

3)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

4)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6、“271”高效课堂的关键:让“学习小组”成为“动车组 ”

让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成为课堂高效推进的驱动力。

7、“271”高效课堂带给师生的收获

1)“271高效课堂” 师生情感交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学生们如沐春风,教师们如鱼得水,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2)“271高效课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大幅提高;

3)“271高效课堂”,倡导民主、尊重、平等、宽容、欣赏、和谐、进取等现代理念,影响了学生思想。

二、对我校英语教学的反思

通过本次观摩交流活动,结合平时听课、评课以及相互交流,我发现我们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贯彻落实“一少、二多、三当堂、四为主、五让给”原则 一少:减少再减少教师讲的时间。

二多: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尽量多地增加学生动笔时间。三当堂:当堂训练、当堂纠错、当堂巩固。

四为主:一学生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主攻,以训练为主线。

五让给:把讲台让给学生,把黑板让给学生,把时间让给学生,把讲授让给训练,把被动地看和听让给主动地说和写。

2.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3.认真学习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在很多情况下,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还不足,这样就影响和制约了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反过来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4.认真备课,尤其要认真备学生。平时自己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试想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5.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自己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这样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今后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6.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时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时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高效课堂可以一试,虽然不可盲目全抄,但可以采纳部分精华。一则由于生源问题相对较差,因此只有改变才有出路,提高本科率,突出一本率;二则通过高效课堂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即使他以后考不上好的大学,但对他今后的发展也是大为有利的,正如昌乐二中所言:高考只不过是素质教育的副产品,三则高效课堂也不会对教学带来太大的冲击,比如进度过慢的问题,可以通过老师的处理,对教材的灵活使用得到解决。另外,改革必然要经历许多困难,比如教改专项资金的投入、各班教室多媒体设施的配套、教学管理制度的配套、师生理念的更新、大班授课等问题。

篇3:1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这次研讨会亮点颇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17位优秀老师精彩纷呈的现场演示和由龚亚夫、程晓堂、许时升、杨鲁新以及全国各省、市、区英语教研员, 知名一线英语教师组成的专家评委团珠联璧合的精彩点评。

一节课好坏与否, 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三个模块来进行评定。课堂观察教学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将参照这次《教师课堂教学观察表》中三个模块的指标谈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紧密结合, 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教学评价内容合理方法多元。在这次观摩活动中大部分授课教师都能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并且教学课件设计的十分精美和流畅, 能充分配合教学进程实施和展开, 极大丰富了教学的层次, 消除了教学过程的冗余和沉闷, 在这点上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的吴萍老师和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姜振骅老师表现突出。比如, 吴萍老师将一堂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法课设计得生动有趣, 她通过中国传统剪纸文化的文章导入定语从句学习, 在语境中发现﹑探索并总结定语从句规律;在交际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武汉剪纸并用定语从句对作品进行描述, 实现了语法三个维度的有效结合, 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调动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的积极性。姜振骅老师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背景相结合的材料并设计合理,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开展阅读教学, 以引导者的角色带入学生进入课文, 在理清文章脉络后以“Growing up is difficult”为题让学生与自身的“青春期”经历相结合, 以口头的形式讲述对成长的认识, 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提升情感态度,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设计流畅, 一堂课不仅出色完成了教学任务, 同时还把所学内容向课外延伸。不限于语篇内容, 而是把语篇创新性使用, 和实际相联系, 真正把英语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 教学实施——设计实施指向教学目标循序渐进, 课堂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张弛有度, 教师话语规范准确, 教学资源和媒体的恰当使用。作为一位语言教师, 良好的语言素质是教师的必备条件, 这十七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大多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综合教学素质。他们语音清晰、语调优美、课堂用语简单扼要, 流利的英语表达, 丰富的激励语言使课堂流畅、明快。尤其是徐霞老师发音清晰标准, 教态自然亲切, 善于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和调动学生, 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 引来了阵阵喝彩声。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孟红生老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易于和乐于挖掘学生的思考能力这点很值得借鉴,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观察表》中有一项指标是“教学活动能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老师要在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批判性以及自我反思能力, 他主张在阅读课中要让读 (comprehending) 和品 (appreciating) 相伴, 品味经典语句和句式并仿写句子, 从不同的层面和维度剖析句子将思维从课本中拓展开来。

在专家点评环节中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博导程晓堂主张Read to learn 和language practice, 她认为语言的训练就如同蒸馒头要走进课本, 从课本中站起来在走出课本, 对文本要理解知道说什么还要知道怎么说, 要有一定的思辨能力。 (三) 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堂教学氛围民主学习氛围浓厚, 学生表现积极热情高涨。这次观摩研讨活动所邀请主要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和武汉二中的学生, 他们能主动与老师配合并积极参与互动活动, 学习热情高有强烈的求知欲,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宋梅老师让我感触最深, 她凭借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过硬的专业素质呈现了一节精彩的英语阅读课, 在授课过程中, 宋梅老师用环环相扣的任务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曼哈顿博物馆艺术之旅,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对文本信息的挖掘, 注重让学生在语境中应用语言, 学以致用, 不仅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还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 真正实现了让学生“走进艺术馆, 感悟艺术, 分享艺术”的教学目标。受到了专家评委和在场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并喜获全国一等奖。我相信课堂观察能真正地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定位, 提高我们对课堂教学、对整个教学流程甚至教育本身的思考能力, 在汲取他人经验的同时, 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 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提高我们的专业成长。

本次观摩研讨会让我受到了极大地启发和鼓舞, 一节成功的英语优质课凝聚了教师辛勤的付出, 体现了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不断地反思总结不断的借鉴创新, 从而真正领悟英语教学这门艺术。

摘要:第八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佑铭体育馆召开, 这次观摩研讨会让我受到了极大地启发和鼓舞, 一节成功的英语优质课凝聚了教师辛勤的付出, 体现了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不断的反思总结不断的借鉴创新, 从而真正领悟英语教学这门艺术。

篇4:1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优质课,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反思。

2010年3月27日至29日,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合肥举办了第七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英语教师、教研工作者、学会专家及领导观摩了16节由第七届全国高中英语优秀课例展品活动中评出的一等奖选手所执教的现场课。选手们出色的教学素养,科学优化的教学设计,合肥八中学生默契的配合以及专家们的现场点评;使每节课精彩纷呈。由各省推选的上百名观摩教师组成的“教师观察评审团”在观摩过程中,使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观察表》,分组对执教教师的上课过程进行观察与评价,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讨。故与以往全国优质课堂竞赛不同的是,本次会议更强调观摩和研讨,处处体现了淡化竞争与结果、注重研讨与过程的理念。本文将评述本次大赛的特点,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写出自己的心得。

一、本次教学观摩研讨会的特点:

本次大赛共有12节阅读课,听说(或以说为主)课有3节,读写综合技能课1节。从某种程度上说,本次观摩与研讨课的授课老师们展示了我国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最好水平,也反映了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深入开展课题教学研究,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归纳起来,本次观摩研讨活动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授课老师非常高的教学素质标志着英语教学的发展水准:

授课老师无论是语言、语调、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与学生交流互动中的语言运用,都表现出非常优秀的语言素质。老师流利自如的口语,为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了基础,合理有创新的教案设计,有效的多媒体的使用更加符合教学过程的需要。

2.优质课反映出了现代高中英语教学的先进的教学理念;

授课老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感,体现了新课改的方向,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3.教材使用非常灵活,教学活动设计、文本处理更加精细、严密,颇有新意和创意:

选手对教材的掌握表现在使用教材和资源非常得当,教材的选择上更有创新;大量的师生双边活动,较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活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更加理性,也更讲究实效性;如王冠、张晋芳制作的精美课件更加符合教学过程的需要;传统媒体的使用也恰到好处,如东北师大附中李忠芬在描述到Mary’s feeling时给出相应的形容词,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图表,利用白板巧妙地呈现出来,既注重对人物心理的欣赏,又让学生学会了很多有用的词汇,很有新意和创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轻松有趣的创意导入和一些经验性的元素加入:如李忠芬让学生们做单手系鞋带的动作,引导学生们体验到残疾人的感受,再谈到著名的残疾人,自然引出标题;吴霞利用音乐导入各种节日,又让学生们动手制作出海报,李伦军利用三段小视频导入Body Language。

4.重视阅读过程,加强阅读策略和指导,阅读课有所创新和突破:

阅读能力由四个层次构成:(1)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2)基于文本信息推断出结论的能力;(3)整合观点和信息的能力;(4)评价文本的内容、语言的能力。在每一个层面上还有一些分项的能力。本次参加比赛的阅读课体现了对以上阅读能力的培养,遵循阅读课的基本教学活动步骤,由导入、读前、略读、寻读、深层理解、检测评价等步骤组成,又在延续上述教学思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教学活动的设计、文本的处理更加精细严密。

5.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途径是语言习得理论的具体应用,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通过同桌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语言的实际运用。该模式能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发展他们的沟通和创新能力,让他们体验到完成任务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

6.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本次观摩课需要进行改进和探究的地方: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本次观摩研讨课中反应出的一些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研讨、反思和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这正是我们观摩与研讨的目的。

1.本次课堂教学观摩研讨课阅读课所占比重较大,综合技能课较少,缺乏语法课型;本次16节观摩课中阅读课占12节,听说(以说为主的)课占3节,读写综合技能课仅1节,没有一节语法课,这种传统的并难把握的课型应由执教老师呈现出来,为老师观摩研讨以及平时的教学提供更好的平台。

2.观察量表所能体现的帮助执教老师进行反思的效用在这次研讨会中没有凸显出来;这次观摩研讨会挑选的上百位“课堂观察评审团”是全国各省市推选的本省高中英语老师,虽然在进行观察量表使用培训时,大会宣称观察评审团将与专家评委一起参与针对执教老师的提问与互动活动,但是,在专家评委对执教老师进行提问和评价时,也许是因为课间时间紧的原因吧,观察团的老师没有机会参与到互动中,还有专家提问过于赶“有什么问题课下再商讨”,使参会老师难以领略到真正的评论和教学思想的撞击,要是专家评委与执教老师互动时间至少在20分钟左右,两天半的观摩课延长至三天,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效果会更好。

3.如何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关于如何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的问题,我们不妨先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是从教师出发,还是从学生出发?(2)是从语言知识点出发,还是从学生的能力发展出发?(3)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可行,并具有可检测性?(4)教学目标是写出来应付差事的,还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的?

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观。如果教学目标是从教师出发的,教师必然是更加关注自身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如果教学目标是从语言知识出发的,教师就会一味的灌输语言知识,忽略学生的感受能力的发展。

严格意义上,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和表现程度(Degree)四要素(简称“ABCD”原则)。新课程下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学习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明确、具体、恰当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从而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小组活动的真实有效性和教学互动有效性的质量问题:

在新课程下,课堂互动模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机会增多。例如,在本次观摩与研讨会上,几乎所有的授课老师都组织了小组活动,但小组活动的真实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学生没有完全进入实质性的讨论,讨论与课程没有非常吻合,小组活动没有真正为学生的交流和实践创造有效的学习机会。而且生生互动一般都被安排在每节课结尾部分。在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都可以不断贯穿生生互动活动,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提高学生课堂单元时间内的语言实践机会。

三、观摩与研讨后的体会与思考。

两天半密密麻麻的听课任务的确辛苦,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学生们在教室里坐一整天的疲惫学习与痛苦,但这次课堂观摩为我提供了观摩,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还促成了自己重新确立个人专业成长目标,受益匪浅。

受益之一:我有幸看到由这次观摩研讨会制定的课堂观察量表。量表设置了如下七个模块: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行为细则,教师素质细则,课堂氛围细则,学习过程学生参与细则,课件的设计与演示,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反应。观察范围很细,内容及角度极其全面。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借助这份观察表去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定位,提高我们对课堂教学,对整个教学流程,甚至教育本身的思考能力,在汲取他人经验的同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提高我们的专业成长。

受益之二:观摩到了各地市优秀老师对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诠释,在二天半的观摩与研讨活动中,授课老师充分展现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展现了一堂堂精彩的示范课,他们努力将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落实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他们课后对教学设计的陈述和对自己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反思,反映出他们对理论的思考,对教学的不断追求;专家们的提问睿智、深刻,让我受益颇深;专家与授课老师的互动,不仅帮助我提升了理念,还帮助我去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笔者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有二十年了,通过研究大量教学实例和反思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中的缺陷:教学目标设计淡化,有些老师依据教材中设计的环节和任务以及自己的直觉确实教学目标,有些老师将教学内容当作教学目标,或根本不制定教学目标;还有一些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表达不规范,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率没有保障。

其次,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缺陷:这节课你教的是什么,这是你给学生的语言输入,然后输出的时候跟输入相配合,而我们有时输出跟输入不相关,既不能检测这个学的东西,也不能练习用这个东西,那么你就没给学生一个机会。

另外,语言的输入不足,分层不够;老师必须设法在话题语境中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呈现新的语言知识,帮助学生在完成整体理解和细节信息提取的同时体验和理解新知识,通过思维导图或者结构图式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重组、加工和整理,有效整合新旧知识,再通过分层输出、部分输出、整体输出或扩展性输出对新知识进行内化。只有每个环节都真正落实了,学生才能形成新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再者,对学生关注的缺陷和师生合作互动中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对学生倾听不够(2)给学生的选择空间不够(3)为学生提供的互动机会不足(4)对学生的潜能开发不够。

最后,老师自身素质和自身发展的缺陷:我们大部分英语老师缺乏对英语语言的使用和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无法感受并实践真正的英语课堂,但如果我们真正热爱英语教学,我们就一定要利用多种渠道来学习,过去我们常常津津乐道,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老师要有“一桶水”,以示老师的知识渊博。现在“一桶水”的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老师必须时刻吸纳新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鲁子问:2003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吴燕,2008,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叙写、执行和检测[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2);15-18.

篇5:1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2011年10月22日我们参加了在乌兰浩特一中举办的兴安盟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观摩会,认真学习了乌一中名师于振波老师、年轻教师韩秀梅老师的讲课,以及历史学科带头人张国林老师的讲座《走进历史新课程》,我受益匪浅,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新概念,新思维”带来的新变化。同时我还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以及对生活那炙热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从名师们的讲授中,深受启发,归纳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几位名师的课,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这次听的几节课,在他们的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发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例如韩秀梅老师在讲《中国古代服饰史掠影》时,将学生分为八组,在课下分别查找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服饰特征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由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讲解,并贯穿“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体现,服饰的进步体现了社会时代的进步”的思想。

第二.他们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风貌,在他们的教学中不仅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的显性因素,而且发掘了隐性情感因素。他们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例如于振波老师在讲《新文化运动》时的导言“如果有机会到北大一游,你会看到一座上世纪末建造的精致纪念碑,上面密密麻麻地镌刻着抗日战争时期5000多投笔从戎的北大学子,其中有一位是乌兰浩特一中教师陈业华„„.事实上回顾中国百年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历次革命运动,总会有北大学子走在前列,从五四运动到共产党成立,从一二九运动到反内战运动。„„一所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大门,更有大师和大学精神,北大的精神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引起学生对学习主题的关注,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也拉近了历史和现实、一中学生和北大的距离。第三.研究新教材,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应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系。张国林老师的在讲座《走进历史新课程》中,从认识新课程、把握课程标准、开发教材等几个方面给了我们一些务实有效的建议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片面依赖学生主体作用,并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片面依赖多媒体,而忽略其他;幻灯片十五至二十个左右为佳;尽量少用动态的图片,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喧闹而空洞,冲淡双基训练;盲目探究,草木皆兵,或不善于倾听,而一味发表主观看法;学生在校时间多,难以完成老师布置的查找资料任务等等。对我以后的教学深有启发。

篇6:1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XX年10月14日—15日,我有幸参加了xx区教育中心组织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培训活动,为期两天的培训活动使我收获颇丰。

从教25年鲍当洪老师在课堂上的幽默甚至能把与会的教师时不时的逗笑,他所讲授的两节课,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由浅入深,一步步的带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他设计的板书,能对知识进行梳理,对思维的总结归纳能力培养,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王xx老师的权威解读: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分析,让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了更高的认识,应该多用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多提能让学生思考的How,why,whatdoyouthingof...?Doyouhaveadifferentidea?等问题。

马xx老师做的“浅谈游戏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报告,指导教师们用丰富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很多在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游戏,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很有实用价值。

张xx老师讲的课《Let’ssaveanimals.》很能打动人心,令人震撼!她通过各种有关动物的视频,激发听课者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尤其是在看到动物在马戏团,在大自然中惨遭人类的折磨与杀戮,着实然人心痛。顺势引导听课者们要保护动物,应该怎样做,给听课者指明方向。不仅是学生受到教育,与会教师也被深深打动。

篇7:1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接通知,2004年11月26日至28日到杭州参加“走进新课程”全国中学语文新教材教学研讨观摩会议,会议在浙江师大举行。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公开课和讲座。我觉得公开课讲得最好的是上海建平中学的特级教师马骉老师(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他仪表堂堂,言语风趣,善于“哄”(引导)学生,以孩子喜欢的“玩”为切入点,引出课文《风筝》,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发言,与学生的对话中常有妙语,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直到下课起立的时候,学生脸上还挂着笑容。马老师没有老教师身上常有的“迂”和“酸”,我料想,他应是一个社会阅历丰富、多有生活情趣的人。其次是华东师大二附中的郑桂华老师(也是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博士生、上海中学二期试验教材的编审),她的特点是有底蕴、有亲和力,课上得亲切自然,让人感到一种忘我的投入,师生平等对话,环环相扣,学生兴趣盎然。

这次上的公开课基本上是较好的,一个共同点是提问式、对话式的,都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其中一个叫胡明道的女老师(湖北武汉六中的特级教师)课我听后却觉得不太舒服,我觉得她上课有点像打拳卖膏药的,有点哗众取宠、华而不实。但应该说,她的课,由于很有鼓动性、煽动性,对低年级(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还是很吸引力的,这样的课,比那些毫无激情、上得让人恹恹欲睡的课要好得多。

这次活动,比公开课更重要的内容是专家的讲座。开讲座的有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华东师大教授巢宗祺,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特级教师程红兵,中语会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陈钟樑,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商友敬以及钱梦龙、顾之川等名师、专家。讲座内容零碎记录如下:

商友敬:语文教师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丰富的文学底蕴、文化底蕴的人怎能挥洒自如的驾驭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要有旅游的专项经费,多读还要多看。读书要不带功利心才能享受到读书的真正乐趣,别看有的人文凭那么大,未必就是很有文化的人。“硕士满街走,博士多如狗”,“硕士”“博士”有些是速成班得来的,有些是花钱买来的,或者说,有些人也读了不少书,但读的许多是没用的东西。读自己喜欢的书、读有用书,才能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现代一些学生,书读的少,他们不会背泰戈尔的“不管影子有多长,它总和树根连在一起”,他们只会唱“我们的距离有多远,我站在你面前,你也不知道我爱你”;他们会唱“不能没有你、不能没有你”,他们体会不了元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正寒;寄与不寄间,妾心万分难”的缠绵牵挂之情。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失去自我,要多用点时间来读书,来享受生活的乐趣。作为校长,你要帮助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为老师多读书、多进修创造条件,校长根本不应该检查老师的教案,教书是一种特殊的工作,不是写了教案就能做好的事,相反的,语文教师如果有了丰厚的文化素养,有广泛的兴趣专长,有生活情趣,你还怕他书不能教好!我总以为,检查教师的教案,很像超市的搜身。一个整天忙忙碌碌为教书批改作业疲于奔命又缺乏创意的老师,只能算是教书匠。

程红兵: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停留在这样的认识上是不够的。我们

年轻的一代,可以说是快餐文化泡大的一代,通常表现为缺乏文学素养、文化内涵,所以年轻的语文教师要多一些阅读、多一些阅历,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要经常地跑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山南海北,人间百态,人情世事,这些都是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这些人,早期虽然书读得多,但知识不断老化,如果不抓紧读书,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是重点中学的校长,我不仅在抓紧时间读书,而且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教书。我感到,校长如果脱离教学第一线,他常会找些事儿来干扰老师的教学(讲到这的时候,台下掌声骤起),校长亲临第一线,才能保持对教学的新鲜感和敏感性,才能更好地为教学、为教师服务。

教师不仅要多读书,还要多见识社会。学生也是如此。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老师和学生走出校门,多与人沟通,多看看山川风景,是很有裨益的。我每年都要带老师学生出去,从上海乘船逆流而上,一路的民情风俗、水光山色、传说典故都是生动的教材。有一年,正要带学生出去的时候,由于江苏连续出现了几次春游事故,死伤了一些人,上级紧急下文禁止带学生春游,老师怎么办,我权衡利弊,决定改在5月8日出发。5月8日是夏天,不算“春游”(又是掌声),——打了个擦边球,有事情,我担起来。当领导不能怕担责任,怕担责任就只能缩手缩脚、畏葸不前。这么有益的事,怎能因一纸通知而中止,我们为什么要因噎废食呢?

语文教师要做有生活情趣的人,一个古板单调的人学生是不会欢迎的,有阅历、有生活情趣的人才会使语文课上得更有生气。语文课如果不能让学生怡情悦色的话,这样的语文课就不算成功的课。一个外教说,他的课都要让学生至少大笑三次。

巢宗祺:课程改革是世界的潮流。社会改革要求多样化的人才,需要有个性、有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人才,从这点说,以前培养的人才大多是不合格的人才,包括我自己(谦虚了,就我的感觉,巢教授还是很有个性、很有见解的人)。比如有人钢琴过八级了,如果没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弹琴中,那么他也不能成为钢琴家,他只能算是钢琴工罢了。(是的,盛中国和小泽征尔都曾深深地感动过我这个门外汉,除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感情的投入使他们的演奏、指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我们的一些观念和一些先进开放的国家存在明显的差异。一位著名的教师上一堂公开课上得中规中矩,似乎完美无缺,但一个老外听后说,这课那么浅显,有必要上吗?我们以教到没问题为好,老外却认为教到问题越多越好!

我们的新课程把人文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什么是人文?人文含有人和文两个方面,是人的个性和文化素养的结合。这次新课程又作了适当修改,主要是增加了两个内容:一是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一是强调减负。不仅要减轻学生的负担,也要减轻教师的负担,要让老师有发展业余爱好的时间,让教师成为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上面的人还要求增加诸如环境教育、反腐败、反邪教以及禁毒、防爱滋病等内容,对此我是不能苟同的,不是因为这些内容不重要,而是因为这有背语文课程自身的特性。重要的内容还有很多,怎能把它们都塞到纲要性的语文课程标准里呢?如果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里面出现这些内容,绝不是我的意见。

语文教育最重要的传统是:重视积累和语感,强调感情和熏陶。重视朗读,注重实践。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有人归纳为以下几种:填鸭式、牵牛式、放养式、喂养式。

语文教师要朝专业化发展。

顾之川:有人把高中课改比成抗日战争。有人作了如下概括:

速胜论——不可能失败论——无根据持久论——很可能

上面一再强调要减负。一个部长说了:什么时候我那孙子说读书轻松了,就说明你们减负有成绩了。(顾先生照本宣科,不值一记。)

钱梦龙:我实践多,不懂多少理论。有人说,哲学就是把大家都懂的东西说得让大家都不懂,这我不会。现在有些语文论文故作高深,我都看不懂:什么工具性、社会性、人文性、实践性„„这性那性的,都到了性泛滥的地步。我只知道,作为教师,你要去热爱你的工作和你的学生,没有热情、没有爱心是当不了一个称职的教师的。我之所以有今天,就是我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的爱心所给予的。我原是一个差生——很差的一个学生,许多老师都觉得我不可救药,后来来了一位新的语文老师。他没歧视我,有一天,他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厅,对我说,我看你并不笨,为什么成绩会不好。今天我就检查一下你究竟笨不笨,我教你查字典(用四角号码检字法),等一下你马上查查字,看能不能使用字典。老师看我听懂并很快查出他要求的几个字,大大的夸奖我,并分派一个任务给我,要我将每天上课的生字查好并写到黑板上。从此我信心百倍,一改前非,终于成了一名教师,得到了许多荣誉。

王松泉:对学生要多鼓励。一个教育专家到某学校,某老师说他的学生如何笨、如何像一块木头疙瘩,专家想见识一下这些学生,正好有一个“笨”学生在操场打球,这个老师把他叫过来,专家拿了两毛钱叫他去买两个本子和一支铅笔,他很高兴地跑去买来,将本子、笔和找剩的四分钱给了专家,专家故意说:不是还剩五分钱吗?这个学生很委屈地算给专家听:本子一本六分钱,两本一毛二,加上一支铅笔四分钱,总共一毛六角,不是要找四分钱吗?专家夸了他:你看,你挺会算的,怎么说提问你都答不出来呢?

篇8:1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一、令人深思的课堂观察活动表

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除了备、讲、批、复、考以外, 听评课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但在过去的听评课活动中, 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且可操作性强的听评课标准, 评价内容及标准过于宽泛令听评课教师无从把握, 而且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次观摩活动中, 主办方———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专门安排了一个环节, 即在高效的开幕仪式后, 对全体与会人员进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观察表培训。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上教与学的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 目的是收集有关数据, 发现存在的问题, 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改善学生课堂学习, 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观察表, 作为一种结构化的课堂观察工具, 是提高教学观察质量的有效手段。尤其是此次活动中采取集体听课的模式, 分配不同观摩教师分别记录与评价综合量表中的某个特定维度, 听课后, 再根据各人的记录与评价进行交流与研讨, 避免了通常教学研讨中常见的随意性与主观性, 大大提高了听课及评课的效率与质量。课堂教学观察表共包括七个部分: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行为的细则、教师细则、课堂氛围细则、学习过程的学生参与细则、课件的设计与演示以及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反应。这七个部分全面、系统地规范了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中, 如果能将这种高效的听评课方式实际运用起来, 一定会有助于提升我国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二、发人深省的专家经典点评

此次观摩活动另一个亮点是两个晚上的课堂教学交流互动。评委、执教教师及观摩教师齐聚一堂, 执教教师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做法和感想, 而评委本着务实的原则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这是一线教师最想听的也是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有帮助的。其中, 刘兆义老师的点评尤其发人深省。他提议让讲授I HAVE A DREAM的湖北省的向前老师将课堂的最后10分钟让给来自云南的一位教师, 请她围绕旱灾进行10分钟的讲授, 以表达对遭受干旱之苦的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福。这样的设计将充分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为《标准》) 中倡导的“关注学生情感, 提高人文素养”。

三、值得借鉴的课堂教学设计

16位教师的精彩展示从教学内容的处理到教学方法的设计均体现了这些教师良好的个人素质、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江苏常州高级中学的范丽君老师向我们提供了Project教学设计的模版, 将读与写真正结合起来, 突破了高中英语教学中高效写作练习的瓶颈。范老师用一段从网上截取的关于地球正惨遭人类无情毁坏的记录片导入, 引起学生对世界环境问题的的思考和担忧, 激发学生撰写关于中国治理环境问题报告的兴趣。她组织学生对想要研究的环境话题展开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结构、写作技巧、文字问题并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 快速阅读范文 (即课文) , 寻找主题句, 划分段落, 理解结构, 并总结出报告必要的三部分内容, 然后各小组根据本组已确立好的话题, 为自己的报告写出至少三句主题句, 勾勒出文章的大概框架, 并再次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范文的写作技巧, 使自己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同时让小组讨论适合本组的话题或可以推荐给其他小组的典型事例, 补充以前写的主题句, 并在课文中寻找关于环保的有用短语、句型, 而且要求学生根据课后要完成的任务, 进行合理分工, 一星期后准备课堂Presentation。范丽君老师的设计环环相扣, 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充分体现《标准》中大力提倡的“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增强社会责任感”。

篇9:新课程高中历史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 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45-01

新课程高中历史课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学生学习历史课的方法有误区。高中历史的学习不能像初中一样简单地死记硬背,即使学生熟悉课本内容,但对综合答题的解答就不尽人意。新课程的高中历史内容不是将中外历史简单罗列,而编成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中外合编的专题式教学内容,许多知识的专业性极强。高中历史课程需要学生对历史的政治、体制、经济、文化有整体的认识,要有较强的整体对比、归纳能力,对同一时期的中外历史进行纵横比较,找出异同点,学生对高中专题性教学内容的学习进行适应,才能很好地掌握课本的内容。

第二,教师不按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六方面的目标中,促进新课程实施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信息技术的进步给课堂教学带来不少的帮助,但不少教师努力将大量精心准备的历史课堂内容,借助多媒体工具进行讲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试图将全部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过多讲述大量的信息和内容,容易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一旦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不强就会难以掌握课堂的内容。

第三,课堂教学过程缺乏整体性。新课程的历史教学内容是分成三大“主题”—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进程是一个整体运动的过程,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可能脱离历史的整体进程而孤立存在,比如《“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节的讲授,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将内容孤立,单一的讲授,没有与之前必修1的当时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情况联系起来,即便教师对这节课进行了很深刻的分析和讲述,学生的考试情况并不理想,甚至导致学生在高考中对综合题的解答都是很片面的,没有得到很好的成绩。

面对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第一,明确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让学生明白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内容的差异,引导他们找适合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找到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不再简单地认为历史只是记得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历史地位,而是从整体上掌握历史课程的内容,以每个时期的政治体制为背景,从而产生相应的经济与文化,而经济与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着政治,推动着政治体制的改革,从而有不同朝代的更替和发展,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在新课程内容上,课本是分成了一个个主题进行陈述,但教师可以在讲授一个主题,比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节,先回顾必修1中这个时期中国正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当时的政治体制是什么?政治的基础是什么?教师要把知识点都串联起来,要学生将知识整体性的学习与掌握,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

第二,利用“中美教学结合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在“美式”教学中,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发表看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和老师都积极参与教学的讨论中,在新课标改革的目标也很强调让老师与学生转变以前所“扮演的角色”,但作为老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美式”教学模式带到高中教学中,也不能再如以前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我们需要更好地融合两者,鼓励更多的发言和讨论,尽量对内容进行讲授和分析,但老师在准备教学前,要充分认识将要讲授的课堂内容在高考中的“地位”,认真考虑那一节适合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那一节更适合老师利用多媒体和其他教学辅助工具讲述的方式进行,每一节课都帮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的重点、难点,使得学生既能学得轻松有效,又能取得好成绩。让每个学生明白知识学习的方式的多元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实现新课程教学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在教学中做学生的“心理导师”。高中的学生学习压力大,面对多个科目的学习,感觉很困难。历史属于文科类科目,文科科目的特点都是记忆性的知识比较多,需要学生对内容进行大量的记忆。作为高中历史老师,要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尽可能将过去的历史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方式给学生讲述,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认识观,价值观,如讲述“文化”主题时,多列举成功、有伟绩的历史人物给学生作为学习的榜样,学习伟人的奋斗精神,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斗志,让他们比较轻松有效地学习历史课,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总之,新课程的历史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维能力,用客观辩证的角度看待历史。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尽心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课本内容,让他们从中获取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云东.关于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J].神州,2012(32):169-169.

[2]杨红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2(4): 48-48.

篇10:1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瓮安二中陈启红2011-10-12

2011年9月28日至30日,我们学校有幸承办“2011年黔南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研讨会”的对外公开教学活动,这次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瓮安二中教师汤江南和都匀一中教师彭庆红提供的新授课,第二阶段是由各参会教师点评﹑研讨﹑然后进行经验交流,最后由省州新课程专家曾德明作新课程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并作专题报告: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情况综述。通过这次活动,受益匪浅。在此,谈谈自己在这次的学习中的一些体会。

第一阶段共听了两节课,两节都是是新授示范课,一节是由瓮安二中教师汤江南提供:消费及其类型,一节是由都匀一中教师彭庆红提供: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她们的授课体现了高中课改方向,展示了高中课改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感受有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理解和领悟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实现教学目标,除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外,还要大量精选,整合教材资源,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时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小组讨论的和谐合作展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完全不同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活力。

第三.两位老师都能尽力收集,运用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教材的信息和情景为教材服务。用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思考﹑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精心创设教学意境,使之调动学生激情的有效手段,成为开启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两位教师的素材选择范围广泛,将一些鲜活的事例通过多媒体引入课堂,一方面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是对教材的活化和有益补充。

第二阶段是听各参会教师对两位老师的授课进行点评﹑研讨﹑然后进行经验交流,第三阶段听省州新课程专家曾德明作新课程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并作专题报告: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情况综述。收获很大。

一. 政治课教学要重视解决的问题

1.认真研究课堂性质,准确把握目标要求,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

2.关于课堂的探究性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开展活动,有针对性﹑时效性的进行。体现学生快乐学习的理念,在活动中实现轻松学习的目标。要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体现三贴近原则。

二. 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1、新课改要求要突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让我们容易走上另一个极端,就是不敢讲,生怕讲多了,就忽略了这一点。事实上,一个有效的课堂,除了要显示出

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外,还要求老师发挥好主导作用,而这一作用的发挥离不开讲授。

2、学生能够自行看懂的内容,不宜花过多时间重复,这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且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所以,老师不仅要设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答案,还要善于帮助学生做好总结。

3、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政治学科现在对学生的识记要求比以前要低,这就要求我们在讲授一些内容时,要降低起点,减轻学生的负担,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

4.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的专业素养,不断增强政治教学的育人功能。师生教学的互动过程中,要实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

三.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在上一个新台阶。

2.认真备课,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研究教学方法。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集体主义意识。

篇11:1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索考小学:白英明

二○一三年四月十二日到十四日,我参加了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贵州师范大学大礼堂举办的从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新视角解读新课标暨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活动,参加这次活动,真是不虚此行,让我感受到了更多的教学艺术,感触颇多。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徐斌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使我有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原来数学课可以这么上”的感觉。本课以生活中的实例,用天平称水果时几种不同品种水果的变换,引出了“策略”一词,从而开启新课,徐老师把苹果和梨子与400克的砝码进行变换,得到了一个梨子和一个苹果的重量,展现了“替换”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徐老师还举了历史上刘备、周瑜、诸葛亮使用策略的例子,以及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使用策略为解决问题带来的方便;在教学例题后让学生明白倍数关系,替换能凑整,相差关系的数,替换后还有相差的关系。

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他给学生营造的民主、和谐的环境,充满童趣、乐趣的课堂;这节课让我认识了“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教出数学品味的教师,教出数学境界的教师,教出课堂人文性的教师”;看到了一个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空间。这些,都无不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给人最大的感受,就在教师对学生的把握上,非常有“度”。不断刺激学生,保持课堂的情趣盎然。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

单”这样一句流行语的生动注解。

听了徐老师的课和讲座,徐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中蕴涵着深刻而又令人折服的理论和实践道理,他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无不令我叹服。使我有一种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今后,自己也要去努力经营一个智慧的课堂,让自己的数学教学也变得简单,简单地进入我们的生活,简单得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近,简单得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学习徐老师要学到理念、方法,他的简简单单的教学是建立在对学科的深刻把握之上的。走进深处,方能发现事物的规律所在。如果浅尝辄止,只停留在形式上,是永远在不会进入教育的自由王国。

其次是符永平老师执教的《一元二次方程》一课。从符老师的学什么?怎么学?到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带着问题,编写教材几个环节的教学中,让我体会到创设情境的趣味性,在本节的教学中,符老师出示了好几个情境图,引发学生的思考,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二次方程中一般形式的表达式,让学生动手动脑设计题目,贯穿了“转化”的解题目方法,符老师强调,把难题转化为简单的题,把初三的转化为初

上一篇:会计信息系统实训总结下一篇:帮妈妈洗衣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