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课文教学方法

2024-04-27

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课文教学方法(共15篇)

篇1: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课文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课文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新课改所提供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在此我不一一陈述,现在我就以具体案例来阐述我所学的心得体会。

高一第上五单元的课文是介绍Steven Spielsperg的生平和他的电影。我第一节课的学习主要是对文章整体理解。在课前准备时,我选择多媒体和图片的运用。我准备好Steven Spielsperg的一些电影片段和一些电影海报。

开始上课后,在复习阶段,我首先回顾了speaking 中对两个男女演员的回顾,接着便导入正题,告诉学生我要讲述的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导演Steven Spielsperg。同时我会问学生问题如: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Steven Spielsperg ?Have you seen one of his films? 等等。在学生回答完后我会为他们出示海报,询问电影的名称。然后我会为他们放一些电影片段如,Jaws和ET等,用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新课程学习阶段,在听课文之前,我会然同学们熟悉课后的阅读理解题,然后在黑板写下我自己编的一些题如:

1)When and where was Steven Spielsperg born?

2)What did he do when he was yong?

3)Which film was a real blockbuster?

4)Why can he succeed?

接下来,我会要求学生合上书本认真听课文的内容,连续播放两遍。听完课文素材后,根据听后的反馈,在具体安排是否用重复播放。播放结束后,根据不同同学的基础来问他们问题。能够脱离课本回答的让谈们脱离课本,不能脱离课本的,让他们书面回答。但目的只有一个,考察他们的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考察过程中及时纠正同学们的错误。对于课本上的第五题,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reading about Spielsperg?

Why can he succeed?

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此问题上教会学生梦想,坚持,理想,努力,家庭,友爱等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人生积极的情感。不但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完成情感交流,人生指导,确保学生完全理解接受。在此阶段,我会充分观察学生的反馈,对于不能理解的问题反复讲解,再此过程中我会教授一些做阅读理解的方法。如分清题型,抓住重点等。使同学们在理解课文同时学会一些技巧和方法。

在运用实践阶段,对课文的阅读理解结束之后,我会选择同学们喜欢的明星或导演如章子怡,成龙,张艺谋等,可以让他们或口语交流或书面呈现,要求他们写出明星的成长历程和同学们对他们的人生感悟。对于好的文章,老师可以进行表扬并鼓励他们放到博客里发表。通过此种形式,就能很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就可以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任务,更好完成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学习。

在总结结束和布置作业阶段,我会首先对这堂课进行简短评述,然后会布置作业写篇小作文“How can you succeed ?” 用于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以上就是我学完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课文教学方法体会。我会不断深入研究,获得更大收获。

篇2: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课文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词汇主要教授词的意义,词的信息,词的用法和词汇策略。词汇教学

方法主要应用词汇策略。他包括的内容有;

一,调控策略:只对词汇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

二,认知策略:只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行为和方法。如猜测词义,记笔记,利

用上下文等。

三,记忆策略:只有助于学习者记忆单词的策略。如根据构词法和上下文记忆单词,利用

分类法记忆单词等。

四,活动策略:至词汇学习必须能够使用。学习者应该使用各种方法与他人进行交流。

在具体实施中,怎样体现这些策略呢?

一,构词法学习。通过对构词法的学习从而记住大量词汇。具体如下;

1)横向增词法。即以一个词为单位通过增词来扩大词汇。如以all为例说明。通过给all增词就可以记住很多

词汇。All: ball(球)---call(召唤)----fall(落下)---gall(胆汁)---hall(大厅)---lall(发音不清)---mall(林荫路)---pall(棺材)---tall(高的)---wall(墙)

2)词性的转化:a.名词变名词 logic---logicianmagic---magicianmusic---musician

b:动词变名词:teach---teacherread---readerthink---thinker

3)肯定否定的变化:hope---hopelessmatch---matchlessself---sefless

当然,构词法有很多种,这需要教师平常自己总结,归纳,才能熟练应用。

二,看图描述:例如,在讲述各种生活中的不同性质的物品时就可应用此方法。比如可以事先设计一副家庭图

画,里面画上日常用品,蔬菜,学习用具,家庭成员等,让同学在看图同时就可以让他们按不同性质说出不同词汇。

三,上下文猜测:教师精心选择一片文章在整个文章中会反复出现五至七个生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通

过猜测,构词法等来猜测词义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四,词汇游戏。教师可和同学同时进行。

1)快速说词。首先,教师准备一些字母卡片,然后让同学围成一圈。采用击鼓传花的形式,鼓停时拿到花的学生根据老师卡片的提示说词汇越多越好。事后根据成绩奖励。

2)扩展句子:老师在黑板写下单词,比如,carrylargeboybag,让同学造句。然后不断添加单词如

riverstrongnearinwhiteiswearthe来扩展词汇形成复杂的句子。如the strong boy who is wearing a white shirt is carrying a large bag near the river.教师也可通过奖励来刺激学习。通过此中学习,学生不但可以分辩词性记住词汇,也可以记住时态,一举多得。

篇3: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课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当演员, 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 学生答。而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上进行, 不仅要面向每一位学生, 而且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相适应,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在实施新课程的起步阶段,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扶”到“放”, 步子先小一点, 做到先帮助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会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逐步淡化对老师的依赖性, 最后完成由“接受式”学习到“自主, 探究, 合作”学习的转变。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教化手段来辅助教学,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 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理解, 强化记忆,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实施有效教学, 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优质课堂,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校提出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月”活动。我们这次活动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 (teacher-oriented) 、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 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 (student-oriented) 、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高中英语课程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师应更新观念, 转变角色, 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首先, 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 以促进教师发展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 激励个人成长愿望, 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 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 使英语教师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 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 教师的备课要随时间、班级和学生的不同而变化。这同时也要求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上出新意, 推陈出新, 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指导课堂教学、拓宽自己专业眼界的机会。

其次, 分析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还要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 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 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 从而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

再次, 英语教师要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 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 形成自己的教学行为原则, 促进终身自我发展。还要经常与同事交流, 参加集体备课和研讨课, 以类似的研究强化终身型的学者气质。

因此, 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重新认识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 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学习活动的要求、学习过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多说、多写、多参与、多活动, 就是突出互动, 突出合作与交流 (partnership) 。活动方式可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范围可以是小组之间, 也可以是全班参与。在活动过程中, 注重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教师可适当点拨, 引导学生由浅到深, 循序渐进, 激发学生横向、纵向思维,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我们应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 鼓励他们勇于创新, 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同时, 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 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篇4: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课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英语 课文背诵

我校已经实行新课程改革多年,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英语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课文背诵不失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好方法。

一、课文背诵的作用

1.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记忆力是智力的拐杖、是智慧之母。可以说,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而记忆力的好坏,往往决定着学习能力的强弱。沃伦·巴菲特说过,记忆力好,不一定会让你成功,但记忆力不好,定会让你糊涂失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2.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付出辛苦的劳动,不断积累各种相关知识,才能完成任务。就高中生学习英语而言,不管教师使用何种教育方式,学生都必须不断地积累单词、语法、句型、固定表达式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位教师都会向学生布置任务。用什么方法做好这些事情呢?笔者认为,用课文背诵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课文就是一种情境、一种生活、一种境界,当学生通过背诵课文来记忆知识时,自然会把所学知识融合起来,使它们相互之间产生联系,体会它们的用法,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3.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听、说、读、写、译是习得第二语言所形成的五种能力,它们的习得过程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准确性要求;二是速度性要求。背诵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同时能够综合使用脑、耳、口等功能,是英语学习的综合性方法之一。

罗宾逊提倡SQ3R学习法,即观察—问题—阅读—背诵—复习。他认为,花在回忆和背诵上的时间,应多于花在阅读上的时间。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语言输入上,以促进学生习得语言。

背诵教学符合上述语言输入原理,通过背诵,学生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牢记常用的词汇和句型,而且还能学会用地道的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最终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课文背诵的方法

既然课文背诵有如此多的好处,那么英语教师应想方设法教给学生课文背诵的方法与技巧,使课文背诵发挥出最大作用。

1.背诵材料要有选择性

教师要精心选择背诵材料,让学生有选择地背诵精美短语及文章。至于什么时候背、怎样背诵才算有效,教师应根据需要和要求,把握好时机,进行合理取舍。

每个人的最佳记忆时间都不同。一般来说,早晨和晚间是人们记忆的最好状态,学生可以选择这两个时间段,从而有效提高背诵效率。此外,在布置背诵课文任务时,教师应根据课文长短、难易程度等,强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背诵任务,以提高背诵效率。

2.课文背诵要熟读课文

德国作家歌德说:“靠读以记,从耳、眼、口、手、心各方面起。”的确,只有充分调动视听器官,做到眼看、耳听、口说、手写、心记,才能增强记忆效果。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在背诵之前,学生必须深入理解课文大意,然后根据情节线索来背诵,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课文背诵的方法与技巧还有很多,学生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提高背诵的效率。

课文背诵是一种全面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它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辅相成。因此,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放松课文背诵,而应在实施新课程时想办法发挥背诵的最大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研究如何把课文背诵灵活地运用于教学中,以便它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学活英语。

参考文献:

[1]张华荣.高中英语学习中的有效背诵教学[J].中国教师, 2009,(18).

篇5: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课文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倡导更新观念,倡导创新,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创新意识仅仅是创新素质的起点,创造性思维才是创新素质的“内核”。调查研究表明:“创造力是后天培养和造就的,故人人能创造。”因此,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进行思维创造力的训练,真正具备创新素质。创新教学占有重要位置。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中,有很多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知识点。教师若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创新教育的知识点,并立足于当代社会具体分析、科学讲解,就能适时适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及时鼓励他们的“标新立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些超出人们意料之外的观点,人称“标新立异”。教师应该充分给予肯定,当场表扬学生,鼓励学生的质疑,“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就更加完整了。

篇6: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课文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角色、观念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教师一定要及时转变观念,才能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其次,师生关系要转变。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的和谐、高效教育。教师只要真心热爱学生,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

第三,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紧扣教学内容。“不打无准备之战”,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最后,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

篇7:新课程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哈尔滨兆麟小学

吴 晶

随着新课程实验教材的实施,从小学第二学段开始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成为了精读课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略读课文所占比重相对较少,而且并不列入考试的范畴,因此,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相对也不是很重视。再加上略读课文到底略到如何程度,每个教师的理解和把握也没标准,使得我们必须先找准略读课文在教材教法中的定位,寻找出一条能发挥略读教学作用的教学策略。

当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们会发现原来一些精读的课文被编到了略读课文中去。现在课程改革也已经实施多年,对于精读课文的定位已经比较准确,但相对略读课文,我们还是有一些茫然。一些略读课文本身语言优美,难点也很多,如果但就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目标,似乎有些可惜,但如果重点讲呢,一课时的学习学生根本无法掌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相比,就课文扩展来说,略读课文将更开放。”正因为这一“开放”要求,搞得教师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略读课文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比较困惑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一个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阅读课文之间有很多相同相连之处,要么内容上,要么语言方式上,要么情感态度上等。简言之,属同类课文。对精读课文的知识和方法掌握的如何,最有效的检验方式就是看其能否在具体课文中灵活应用。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安排与精读课文知识和方法相关联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在略读课文中去解答。如果效果不错可以让学生在本单元不同篇目的略读课文中应用,使其熟能生巧。如果效果不理想,比较陌生,可以在不同略读课文中反复强化,并发挥小组讨论、组际交流、教师点拨等学习过程的作用。因为年级越高,一个单元中的略读课文篇目越多,为在不同课文中反复检验和略读中强化提供了方便。编者在一个单元中安排多篇略读课文有可能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因为年级越高知识和方法就越复杂,需要在多篇课文中检验和强化。

新课改区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并不是说略读课文不重要,两者都是阅读的基本方式,只是侧重点不同,却同等重要。那么对略读课文该如何把握,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

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让学生把握课文的大意。

略读课文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概括内容的能力上。在阅读引导上,此时可采用多种方式:

1、根据课文前题设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答案。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能引起学生注意,便于阅读。但问题是学生如果在阅读时纯粹当个故事来读,就缺乏一定的目的性。此时,可以在学生阅读前先设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

2、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读懂全文。略读课文相对于精读课文没有过多地要求知识点的把握,教师对于略读课文上也有较多的发挥余地,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让学生复述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故事,谈感受,体会等,都是让学生能在阅读的前提下,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此时教师的作用就是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点拨,拓宽学生的见世面,发挥由点及面的作用。

3、抓住重点精读,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让略读中融入精读,融会贯通。每一篇略读文章都有文章的精彩之处,通过预设问题,找到这个突破口,层层深入,从而融贯全文。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略读课文的故事性强,其主线一般比较清晰,如何拉出这条主线的关键点,正是略读课文的重点。因为找出了主线,那么说明学生对本文的内容基本读懂,而关键点势必得细细品读。

4、比较着来阅读略读课文。新课改中每一单元的课文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新课文的学习与学过的旧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

二、确定目标,从不用的角度去教学。略读课文对于教师来说不可能讲得面面俱到。对于略读课文,读懂文章内容只是基础。在教授略读课文时,教师不要只是为了读懂课文而教学,每一篇的略读课文可以根据其侧重点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有些略读文章可以当作作文的范文来教学,让学生进行仿写。一方面学生掌握了文章内容,另一面也培养了学生写作的能力。有些略读课文可以当作剧本,激发兴趣让学生进行改编或是表演。而有些可以作为积累的材料,读一读,背一背,交流感受。

三、当然略读课文“光说不练”也是不行的,适当地进行写话的训练也是必须的。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当然,写话的切入点要“小”而“巧”,让学生要有“现炒现吃”的鲜活感。

四、教师在上略读课文时,要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此时,教师应但当好组织者、参与者、欣赏者等角色,及时表扬,认真倾听,适当引导,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潜能。

略读课文是学生运用所学会的阅读知识,利用阅读期待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好材料,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重要途径。通过个性化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略读是学生独立阅读的有效尝试,个体阅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和交流,当然其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适时点拨,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略读课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能力是学生阅读逐步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只要教学得法,措施有力,它的作用并不比精读课文教学小。

篇8: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课文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 它对应于他主学习的被动性, 两者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 我要学不会视学习是一种负担, 而视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 学生学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 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并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 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 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监控的学习。一个具备了自主能力的人, 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 有明确的目标, 能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 在生活中能够自我教育。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 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 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并建立和维护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 寻找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中, 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 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 同时还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 (或科学) 研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整、信息搜寻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与接受型学习相比, 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专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学生通过经历探究过程, 可以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并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的学习方式也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应当从过去以知识量为目标、以讲授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听中学“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新课程强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学习鲁迅小说《故乡》, 让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 谈谈自己对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经过思考、讨论, 有同学说:文章写了杨二嫂把“我”母亲的手套塞在裤腰里拿走了, 后来又拿了“我”家的“狗气杀”, 说明杨二嫂有贪小自私的心里。有同学说:杨二嫂的贪小自私的言行同她不参加劳动的坏习惯有关。原先她开豆腐店时, 就“擦着白粉”, “终日坐着”, 招徕顾客, 所以写杨二嫂, 是对她好逸恶劳的坏习惯进行嘲讽。有同学说:过去的杨二嫂“颧骨没有这么高”, “嘴唇也没有这么薄”, 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圆规”式的姿势, 生活比较宽裕。现在变成了“圆规”, 说明作者在对她讽刺、批判的同时, 还寄托着一种同情。有同学说:文章写杨二嫂主要是为了突出闰土。像杨二嫂这样早先开豆腐店的小商人都变成这个样子, 那闰土的生活就更不用说了。还有同学说:写杨二嫂这个人物, 是为了全面地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衰败、萧条的悲惨景象……老师没有公布什么标准答案, 同学们也没有拘泥于一个方面, 而是从不同角度来谈自己的认识、看法, 不能不令人欣喜。

篇9: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课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而新课程改革,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不仅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而且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相适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在实施新课程的起步阶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扶”到“放”,步子先小一点,做到先帮助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会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逐步淡化对老师的依赖性,最后完成由“接受式”学习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转变。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教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优质课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我校提出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月”活动。我们这次活动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oriented)、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oriented)、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高中英语课程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迎接新课程的挑战,首先,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发展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英语教师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教师的备课要随时间、班级和学生的不同而变化。这同时也要求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上出新意,推陈出新,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指导课堂教学、拓宽自己专业眼界的机会。

其次,分析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还要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从而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

再次,英语教师要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形成自己的教学行为原则,促進终身自我发展。还要经常与同事交流,参加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以类似的研究强化终身型的学者气质。

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重新认识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学习活动的要求、学习过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多说、多写、多参与、多活动,就是突出互动,突出合作与交流(partnership)。活动方式可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范围可以是小组之间,也可以是全班参与。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师可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由浅到深,循序渐进,激发学生横向、纵向思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我们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鼓励他们勇于创新,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篇10: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那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手里。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

篇11: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课文教学方法

江西省萍乡市经济开发区光丰小学

朱丽晴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合作学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喜欢在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用共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探究新知。知识和技能在合作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中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促使教学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有的内容适合于合作学习;有的内容则适合于实践体验;或者适合于自主探索、教师讲解、引导等。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1、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

2、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

一个好的语文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效果比较好呢?

(1)新旧知识衔接时进行合作学习。

(2)靠个人力量不够时进行合作。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靠个人完成不了的,需要依靠团体成员的力量,这时就需要组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事实证明,通过团体成员间交流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动能,对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其作用不可忽视。

(3)复习阶段时进行合作学习。如六年级总复习,只有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补缺补漏,才能使复习知识提纲化、系统化,形成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的知识网络。同时又可以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4)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合作学习。

二、小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限定时间

这就要求老师要对讨论的难度有充分的把握,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充分了解,对合作学习的时间要有比较精确的预算。如果对合作学习的时间估计不足,怕超出预定的时间,完不成预定的教案,一再催促学生,学生无法从容进行实验、探索,最后的研究结果误差往往比较大,偏离了预设的教学期望,造成合作“虎头蛇尾”的现象。相反,如果对合作学习时间估计过多,又会出现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东张西望等不良行为。所以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学生高度专注,积极参与。

在我们每一节课当中,都要尽量做到不该浪费的时间一分钟也不要浪费,该用的时间再多也不要吝啬,尽可能保证学生在合作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

2、合作学习的形式

一般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的任务而定。(1)同桌合作,适合于小问题讨论(2)4人小组学习,适用于难度较大的讨论(3)还可以是分工协作,每人承担其中一部分任务(4)还可以是共同学习,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每一小组共同交一份作业等等。

3、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1)组内每一个学生都要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乐于修正他人的观点。

(2)对于讲的学生,要把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地表达清楚,要讲得有条理。

(3)对于听的学生,要学会倾听,努力掌握别人的发言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听不懂、听不清楚时可以提问。

(4)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对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作总结性发言。

篇12: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课文教学方法

草、宿新市徐公店 芛芽儿 4 小鹿的玫瑰花

语文园地一

泉水 玲玲的画 26 蜜蜂引路 27 寓言两则 28 丑小鸭

语文园地七6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8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语文园地二

日月潭 10 葡萄沟 11 难忘的泼水节 12 北京亮起来了 语文园地三 动手做做看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画风 16 充气雨衣 语文园地四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绝句 雷雨 19 最大的“书”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语文园地五 画家和牧童 22 我为你骄傲 23 三个儿子 24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语文园地六

数星星的孩子30 爱迪生救妈妈31 恐龙的灭绝

阿德的梦

语文园地八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目录

第一组 我们的民族小学 2 金色的草地 3 爬天都峰 4 槐乡的孩子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 灰雀 小摄影师 奇怪的大石头 8* 我不能失信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古诗两首 10 风筝 11 秋天的雨

12* 听听,秋的声音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3 花钟 14 蜜蜂 玩出了名堂 16* 找骆驼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孔子拜师 18 盘古开天地 19 赵州桥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古诗两首 富饶的西沙群岛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24* “东方之珠”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矛和盾的集合 26 科利亚的木匣 27 陶罐和铁罐 28 狮子和鹿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9 掌声 一次成功的实验 31 给予树 32* 好汉查理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不懂就要问 △2 做风车的故事 △3 五花山

△4 六个矮儿子 △5 神笔马良

篇13: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课文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命题的能力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 仍然坚定不移地冲着分数而去。一边拿“考场作文”的框架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修枝剪叶;一边热衷于大而无当的章法技巧的训练, 猜题、套题, 甚至默许、引导学生胡编乱造。久而久之, 学生作文成了为教师而写, 为应试而作, 他们自然毫无兴趣, 照抄、照套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一样, 对事情认识的角度也不一样, 自然所流露出来的感性认识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师给学生布置作文, 给定一个命题, 而这个命题又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或与学生的年龄思路不一致时, 就会把学生的信息和思维封锁在大脑里, 那么学生为了作文“合乎标准”, 肯定会不惜借用虚假的故事套路, 对虚构的情节生搬硬套, 那么自然就无法表现出同生活一样无限丰富多彩、无限复杂多样的情感。教师如果能将作文命题的权利留给学生, 那么他们就会去找一些与自己生活经验有关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来写, 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 我在指导学生写《我喜欢××》作文时, 让学生紧紧抓住题眼“喜欢”去补充人、景、物等。这么广泛的写作范围, 触及了学生胸中所有积蓄的情感, 表达的欲望被激了起来, 全班差不多没有几个一致的标题。由于题目是学生自己选的, 且贴近生活, 有话可写, 所以学生写作时兴味盎然, 作文内容也有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鼓励学生参与作文批改, 激发创作的热情

有人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鼓励是最好的方法。其实, 每篇作文都是学生辛勤创造的成果, 如果篇篇文章换回的都是教师挑剔的指责, 一无是处的否定, 那学生还会“想写”吗?因此, 对于学生所写的文章,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找出他们文中的闪光点, 并给予其真诚、恰当的肯定。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做:一是称赞式鼓励。面对学生选材的好角度, 分析的精妙处, 认识的新高度, 教师要把热情的夸赞之语、品读后的欣赏之情, 毫不吝啬地送给学生, 让学生惊异于自己的能力。二是期望式鼓励。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那些写作文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认识到, 学生肯动笔写文, 有勇气把它上交给教师, 就说明他有学好向上的愿望, 而这点士气是可鼓不可泄的。在作文教学时, 可以选择几篇写得很好的或者几篇写得不到位的文章进行点评, 同时对于文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用慎重的措词、寄予期望的话语来点拨。例如, 对于写议论文不会分析、论证的学生可这样评价:“你的这个事实论据选得非常好, 可惜这么好的论据没发挥出最好的论证效力。你再想想, 论证部分该如何加强笔力, 能使人们对这个事例所体现的思想认识得更清楚, 试一下怎么样?”在这里, 既有充分的肯定, 又有热情的鼓励。学生从中感受到的是教师的信任、尊重, 同时也激起了再创作的欲望。

三、拓展学生个性化的思维空间

写作源于生活, 教师应以写作要“力争有创新”为依据, 遵循写作心理的一般规律, 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社会生活, 立足个体成长中的实际, “以我之笔抒我之心”, 写出真正具有个性的作文。因此, 我们提倡学生大胆作文, 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 学会自己独立思考,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要培养学生从鲜活的现实生活出发, 通过对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体察透析, 形成自我写作创新的观念, 通过对真的处理来体现其从内到外的新颖。联系目前写作教学的现状, 我们不难发现, 现今的作文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忙于传授布置, 学生疲于接纳应付, 学生作文缺乏灵气, 常常用自己的嘴说出的是别人的思想, 给人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之感。因此, 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 在写作指导时不要设下多种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 应极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 发展多姿多彩的鲜明个性。

篇14: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课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师生对话教学; 反思与建议

中国分类号:G633.6

1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高中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单向灌输与被动接受相结合的过程。即使是在新课改席卷全国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在我们农村高中课堂仍普遍存在。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起到了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和应试能力的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讲授、灌输和大量机械式训练为主,学生缺乏自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难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造成教与学的脱节,导致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是以模仿、训练和记忆为主要特征的维持性、继承性学习,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质疑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限制。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板书,学生抄笔记,教师的作用普遍限于知识的灌输,而忽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所占时间比例过大,留给学生进行知识交流和发言的时间过少,教师把教材嚼得很细,毫无空白地向学生展示;学生知识的获得往往是从教师那里直接流到学生这里,学生成为知识的贮存容器,成为知识的复制者。这种无视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的教学模式,必然造成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主体性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学生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和个性潜能的发展。

课堂教学应以何种形式开展,应怎样开展才能充分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克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等问题,不能不让我们关注与思考。当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师生双向参与的活动。著名的Cockcroft报告最早提出了要教数学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学生学会使用数学作为一种交流信息的手段。因此,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则是数学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2 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理论依据

2.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获得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过程,是在学习者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者。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一个同化、顺应的过程。当问题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时,他们基于以往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解释,提出自己的假设,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学习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发现。因此,“学习不仅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包含着对新知识的分析和批判,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1] 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学生的地位要重新确立,即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加明确。 学生不再是二元对立的客体,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合作探究,重视倾听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倾听他们的心声。

建构主义数学观的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就是一种数学活动,数学教学不应看成是一系列静态的现成结论的传授,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活动的、创造性的过程,不仅要关注数学知识真理性的判定,更应该注重数学知识的生成,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问题、有猜想、有顿悟、有证明与反驳、有批判和交流。”[2] 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教学本身就具有对话性质。显然,建构主义理论倡导师生对话的课堂教学理念。

2.2 后现代主义理论

长期以来,师生关系一直以主客体二元对立关系存在。这种主客二元对立关系哲学在认识活动中把世界人为地分为主客两级,并预设主体的优先地位,从而造成客体地位的不平等。针对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流行于20世纪后期的后现代主义则彻底地否定之。后现代主义者奥塔指出,“社会不是一种等待那些在方法论上十分严谨的人来发现的‘单一性或整体,任何现实都不可能有公认的基础。”[3] 这就从根本上 “强调每个人之间的差异,主张‘去权威、‘去中心、‘拆结构,其核心思想可归纳为:承认异质的平等观。”[4] 可见,后现代主义主张师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师生关系是平行关系,而不是垂直关系。那么这种平行关系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得到合理的体现?以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设想语言是最佳切入点。这蕴含着对话是这对主体关系的平衡点。

从后现代主义的数学观看,“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对话的,数学证明是一种特殊的叙事……证明可以被看作是从一种至今仍然保持着同样功能的特殊类型的对话发展而来的。”[5] 这就是说,数学本身同样具有对话的品性。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为现代教育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对师生关系的重新解释,对数学观的独特认识,对教学方法的启示,为构建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存在性、合理性提供了一種理论基础。

3 数学课堂的师生对话

3.1 师生对话的内涵

对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谈语;两方或几方进行的接触或谈判。”[6] 这就是说,对话至少有两个主体的相互交谈,相互应答,相互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同时试图理解对方的语言表达。对话不仅是对话者在意义层面上进行交流,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鸣和经验上的共识;对话的目的是为交流思想、探究真理和自我认识。因此,对话的实质是对话者双方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在两个平等主体之间,以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进行的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双向沟通与理解,是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和接纳,是双方人格精神的相遇,是双方通过互动交流进行有意义的重构。在此意义上,对话上升为一种主体间彼此“敞开”和“接纳”的精神活动。这种精神体现了人存在的一种固有样式,是主体在思想、情感、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能动、现存、有效的整体性。它要求参与对话的“我”与“你”具有同等的权力,双方都要尊重对方的合理需要、动机、权利和自由,任何参与对话的人都有权充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endprint

师生对话是指教师与学生作为具有各自平等而完整人格的“我”“你”精神相遇,交谈,围绕某种数学问题,共同参与探索,彼此交换知识、经验、态度等信息,最终达到共识。因此,师生对话就是师生人格精神的交流,也是师生自我精神的生成。师生对话是一种意义阐释性的交流,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阐释、批判、再发现和意义重建,它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质疑,在求同的基础上去求异,在继承的同时去生成、创新。这样,师生对话消解了传统师生关系中的二元对立,由此而构筑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师生都是精神主体,共同参与并对教学负责任,实现知识、生命意义共享。在这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强调与彰显;而教师是师生关系中平等的首席,其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建构,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是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师生对话重视启发、讨论、探索、发现和表达等数学活动。

3.2 高中数学课堂的师生对话

数学课堂的师生对话是指数学课堂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借用日常语言、动作、模象和数学语言、符号、图像以及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等为载体,展开对数学问题(概念、定理,数量关系等)进行讨论、理解、表达、接受与转换的动态过程;伴随群体思维活动以及数学信息的传递、加工、再传递与反馈的行为过程。对话的内容大致包括:①数学知识的对话。当主体以口头方式把自己对某一数学知识的理解向他人表述,或试图去理解别人的观点时,就进行了数学知识的对话。②问题解决的对话。主要是交流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方向;师生对话要求教学过程发端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归属于问题。③数学思想方法的对话。在数学思想的对话中,包括数学思想的表达、接受与数学思想载体的转化。这里,数学思维载体的转换即由自然语言向符号语言的转换以及数学符号间的转换。如:一个概念用图画或符号来表示,把图表或实物模型转化成符号语言等。④数学体验的对话。它往往表现为数学学习对话过程中的感受、认识、观念等认知和情感体验。数学课堂的师生对话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对话交流活动。

数学课堂的师生对话突出以下几个特点:①对话的载体主要是数学语言(是由符号与记号组成的语言)。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交流和应用。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离不开数学语言,只有上升到以数学语言为载体的对话才是有意义的。②对话的内容多维化。首先,对话的内容应包括数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理解与掌握;其次,对话的内容应包括学習过程以及学习策略;最后,对话还须把情感作为重要内容。③对话层次立体化。师生的数学对话在起步阶段往往会停留在形式层面上,随着师生交流的深入开展,引入以思维高程度参与为特征的探究性对话和反思性对话,从而形成多向多层面的“立体化”的数学对话形式。④对话的“结论”具有层次性。对话主体的数学差异性显著使得在对话中师生展示的数学“结论”具有层次性。⑤对话的主题鲜明。数学课堂对话是为了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有明确的主题和较强目的性。⑥对话的手段现代化。

就对话过程来看,至少要经过两个阶段,即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阶段。在提出问题阶段包括教师、学生都有可能提出问题或教师和学生一起面对文本问题(他人的问题),而在复杂的对话中,提出问题都有可能贯穿整个对话。解决问题阶段是以师生对话的形式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该过程最精彩、最刺激,课堂气氛活跃,是教与学真正开放,师生思维互动过程。同时教师激励学生,指导学生行使对话权利和承担对话责任(即对学习群体负责、对准确知识负责及对严密思维负责等),并以此维持有效对话的展开。当然还有一个后对话阶段——总结反思阶段。就对话的主体看,师生敞开心扉,实现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情感体验的共享。因此,“理想”的师生对话具有这样的基本特征:①师生对话是主体平行性交流。②重新建构性和生成性。③主体多维性与“结论”收敛性。④探究性、合作性及开放性。⑤应答性。除此之外,对话内容同样具有预设性。

4 数学课堂的师生对话的反思与建议

在现实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追求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多少还带理想色彩,现实与这个理想还有着一定的距离。第一,高中数学内容较多、逻辑性强、教学难度较大。第二,传统教师权威的价值取向以及一些功利文化存在对这种师生对话教学模式的实现多少有些阻碍。第三,这种师生对话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因素,他不仅要有较高的数学知识和对数学本质的深刻理解,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素质、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对课堂的调控能力。因此,要实现师生有效对话,则必须首先摈弃传统价值取向,彻底改变旧文化观念,树立课堂对话观。同时,师生具备内在的对话意识和能力以及相互倾听与言说、信任、平等、理解、尊重是实现师生有效对话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莉,刘晓莲.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大连大学学报,2006,27(5):102—103.

[2] 叶正道,张远福.建构主义数学观的教学论解读[J].中国成人教育,2005(12):78—79.

[3]徐莉炜.对话与理解——从后现代视角解读师生关系[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2(02):131—134.

[4]李宏祥.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及其对大学教学之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7(5):61—64.

[5]黄泰安.后现代主义的数学观及其认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4):27—30.

篇15: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课文教学方法

一、教材的理解与思考

艰苦创业,自主创业,振兴中华是九年义务教育3+1教材中德育的落脚点和归宿,诚然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个人理想重要途径。本节内容对新时代倡导创业精神作了分析,把建国、兴业、成才报国都要有创业精神,帮助学生打开眼界,增强立足现代的危机感。正确认识培养创业精神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下定决心培养自己的艰苦创业精神。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地处乡镇地区,地域经济比较优越,家庭教育状况参差不齐,大多数家庭很少对孩子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创业精神的理解停留在较低水平,认识模糊而且片面,谈不上在实践中培养和发扬了。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意志和毅力的关键时期,如果不注意学习理论知识并进行相应的实践,势必会形成妨碍进步的心理障碍,更何况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学习目标并不十分明确,创业精神的培养大多数是无意识的、感性的,因此难以形成坚强的思想品质。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学习的困难可能会在对创业精神的理解上突显,恰当的把握教学关键,帮助学生顺利地突破难点对教师是一个考验,但是以现实、生动的事例为载体,学生通过讨论与反思,密切联系学生身边的正面教材和反面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兴趣,这是教学的有利契机。

三、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和关键的确定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方面:全面理解创业精神体现,懂得发扬创业精神对于建国、兴业、成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情感方面:激发学生树立起艰苦创业精神的决心。

3)行为方面: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艰苦创业精神,勇于做竞争的强者,争做合格人才,从而担负起报国的历史责任。

本节的重点是正确理解新时期推动现代化建设、实现个人理想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创业精神。

难点是艰苦创业精神的培养,关键是在学习和生活实际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四、教学课堂策略及模式

为较好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本着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教师创设情景、搭建学习的平台、学生主动参与、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导向行为的过程”的理念,本节课采取诱思---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发展。

1)重点的突出:

首先,提出艰苦创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进行艰苦创业的故事交流,教师不失时机地多角度分析总结,为全面理解艰苦创业精神打好基础;其次,用资料集中对某一事例透彻地深入分析,直观且深刻地总结出艰苦创业的精神实质;再次,根据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从建国、兴业、成才三个角度透析艰苦创业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难点的突破:

由于学生的生活条件相当优越,品质磨练的机会较少,因此真正把艰苦创业精神落实在行动中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这些难点,只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角度出发,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于是,我利用现有的条件以学生身边的正面教材和反面教材为载体,让优秀的同学现身说法,树立起身边的榜样。另外,调查追踪现实生活中与艰苦创业背道而驰的意志消沉、坐等时机、不思进取现象,互相攀比赶时髦现象,不做或抄作业现象等等,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你个人的理想是什么,怎么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呢?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一为使学生认识理想与创业关系是紧密的,主要还是通过提问引出无论哪种理想的实现都要经过创业精神)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理想——无论是最高理想还是共同理想以及个人理想,都是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打下基础,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懂得只有在奋斗中才能实现理想。

艰苦创业实现理想

创业精神是个古老而悠远的话题,早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与大自然创业精神的伟大斗争。由于我国是典型的农耕经济,所以与天斗、与地斗、与水斗,就成为我们一代代祖先的生存主题。得到最广泛流传的是大禹治水,风雨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学生谈认识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凝聚着炎黄子孙世代勤劳的艰辛汗水,同时也将创业精神的优良传统融注在了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所以,创业精神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创业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反应。

(1)艰苦创业是优良传统

同样,中国共产党也是领导着全国人民,通过不懈地创业精神,才终于使革命走向胜利。其次,通过“铁杵磨针、寓公移山”的故事。(多媒体投影故事)

学生讨论并列举关于艰苦创业的故事。

总结得出创业精神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列举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说明创业精神的精神在战争年代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列举大庆油田两代“铁人”王进喜、王启明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刻苦攻关的感人事迹,说明创业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要倡导64个字的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业精神,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党中央倡导创业精神,是跨世纪的时代精神,是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是青年一代前进的号角、行动的指南。在农村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典型事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用自己的创业实绩证明了一条真理:天生我材必有用。

(2)创业精神的实质:创业精神并不仅是一种模式化的生活方式,从古到今,从大禹治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建设,到1998万众一心战胜洪魔以及载人航天精神等都强调的是一种创业精神和道德品质。抓住创业精神的实质,我们就可以看到,创业精神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党中央倡导艰苦创业精神,其内涵有三个方面。一是必须有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二是必须要有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精神;三是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的良好作风。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3)艰苦创业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 马克思 《资本论》 40年

达尔文 《物种起源》 28年

王充 《论衡》 30年

司马迁 《史记》 13年

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医学家都是经过了创业精神甚至于流血才创造出了伟大业绩。每位同学也都有自己的美好理想,而且有的同学的理想,也是成名成家,那么,要使自己的理想能够变成现实,只有具备创业精神的精神品质、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今天,我们提倡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新时代青年前进的动力。

(4)创业精神是新时代青年前进的动力。

这是农村创业的典型事例,他们甘冒风险、敢闯敢干,凭着自己的双手,开辟了一条条创业致富之路,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榜样。但是,在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朋友中,也确有一些意志消沉、怨天尤人的人,有些人胸无大志、无所事事;有的大事干不了,小事也不愿干;或者什么也不想干、不能干。一味依赖家庭、寄生社会;坐等时机,坐等发财,坐着向着理想职业。结果,机会都悄悄的溜走。缺乏苦干、实干的精神。

通过故事,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你对艰苦创业的理解是什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伦理观念,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永远不会过时,也不能丢掉。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艰苦创业首先要自信、自强、自主、自立。这“四自”正是新时代青年创业精神的具体体现。无论是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还是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个人理想,都要走过创业精神的桥梁才真正实现。

(5)“四自”——新时代青年创业精神体现

艰苦创业首先要自信、自强、自主、自立,这是时代对青少年的要求。

①自信,即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生活和事业。自信者不怨天尤人,不依赖父母,不幻想。自信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面对失败与挫折不动摇,反而更刺激他进行新的拼搏与奋斗;面对成功使他更加充满信心;自信者成为强者。

②自强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通过创业实践不断增强能力,永远进取。

③自主,即有开放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善于选择道路,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

④自立的人凭借个人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对于青年来说,具有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创业精神,意义十分重大。创业精神是我们进行创业实践、创业活动的灵魂和支柱,是我们开创新生活、追求幸福和明天的精神信念,有了创业精神,才会有创业的要求和动机。在创业中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创业精神能使我们振奋,能鼓舞我们的勇气。

上一篇:货劳税检查情况下一篇:消防知识讲座总结